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00G632000B001002-766114-274-01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最受关注的话题。提到创新,我们就会想到创新思维。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就是对已知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能够突破现状,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一种思维能力。既然如此,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满堂灌,只习惯系统地传授知识,学生只是盲目地被动地接受,这样不利于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更不利于锻炼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创新思维能力被泯灭。因此,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恐惧感、压抑感。

二、鼓励学生发现、提出、讨论并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要敢于发现问题,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地给予引导,提倡“异想天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激励学生敢于向权威和书本挑战

教师要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学识渊博的权威质疑、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只有打破常规、打破创新思维能力的障碍,进行批判性质疑,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勉励学生要有良好的心态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吧,一位母亲,她有两个儿子,因为心态不同,命运就大不相同。大儿子心态不好,遇到什么事总说“太糟了!”小儿子心态好,遇到事爱说:“太好了!”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带小哥俩去公园玩,不巧那天公园关门了。大儿子说“太糟了!我怎么这么倒霉,我一来就关门!真气人!”一整天都闷闷不乐。小儿子却说“太好了!我可以到别处去玩,也许别的地方会更好玩儿!”他跑到小树林里,又抓蛐蛐,又看蚂蚁搬家,玩得兴高采烈。两个儿子长大了,大儿子找了个对象,他觉得媳妇这不好,那不好,处处不如意,整天不高兴,后来离婚了;小儿子成了家,他觉得媳妇又好看又贤惠,小两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你看,”她说,“两个儿子都是我亲生的,我不偏不倚,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如此不同呀?”你看,由于他们的心态不同,命运就不同。所以,一个人要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强化各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包括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多种形式。下面就简略地谈一谈:

1、横向思维。所谓横向思维,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例如,《愚公移山》一文,课文是通过愚公移山来表现劳动人民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坚定信念,但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课文提出了质疑,有的认为,既然有大山阻隔,出入不方便,搬家不就可以了吗?有的认为,从生态平衡来说,愚公这样做不可取,破坏了生态平衡。

2、纵向思维。所谓纵向思维,是指在一种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这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方向和人类认识习惯的思维方式,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始到终等线索,因而清晰明了,合乎逻辑。

3、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相反的角度对原意质疑,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能冲破传统习惯的束缚,出奇制胜,从而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4、侧向思维。所谓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另辟蹊径,把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大,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不是从问题的反面,而是从侧面的某个角度来进行思考,把思路转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观点,提出新观点,获得新结果,产生新创造。

5、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地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派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

6、联想思维。所谓联想思维,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其实质是一种简单的、最基本的想象。例如,《荷塘月色》一文,朱自清由游荷塘就联想到江南,进而联想到《采莲赋》、《西洲曲》,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就应该质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联系全文来思考。文章一开始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从后文可以看出“颇不宁静”是由现实生活引起的,现实生活使作者感到不自由,他只能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这是使他苦闷的重要原因。“颇不宁静”的另一个原因可以理解为现实冷酷、无情。文章中,作者在说了“莲(怜)子清(情)如水”之后,又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就是影射黑暗现实的冷酷、无情;“惦着江南”就是对现实不满,就是希望摆脱黑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