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变更环评建设单位(盖章):阿巴嘎旗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9年04月9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变更环评建设单位阿巴嘎旗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锦辉联系人李雪源通讯地址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011400建设地点阿巴嘎旗洪格尔苏木阿拉坦图古日格嘎查和萨如拉锡力嘎查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风力发电D4414占地面积(m2)48840绿化面积(m2)46000总投资(万元)1294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1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9年9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及由来风力发电是环境效益最好的电源之一,不消耗物质资源,发电过程中无污染,是新能源开发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也是我国鼓励和支持开发的清洁能源。阿巴嘎旗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18年1月25日取得内蒙古锡林郭盟盟环境保护局《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环评报告表》的审批文件,审批文号为锡署环审表[2018]1号文件。由于阿巴嘎旗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对项目区风机的单机功率进行调整,但原有150MW规模不便,故由原来的44台WTGS3400A机型的发电机组和44台3400kVA箱式变电器变更为50台WTGS3000A机型和50台3000kVA箱式变电器的发电机组。阿巴嘎旗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10日取得锡林郭勒盟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锡林郭勒盟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阿巴嘎旗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阿巴嘎旗3号风场一期150兆瓦风电项目变更建设内容的批复》,审批文号为锡发改审批字[2018]4号文件。因此,需要编写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变更环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该项目属于“三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中的91:其他能源发电中的其他风力发电,本项目应当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阿巴嘎旗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正式承担此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见附件)。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项目环评技术人员对项目建设地进行现场踏勘,详细了解了工程建设内容,收集了当地区域自然环境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变更环评》,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3.变更前项目概况3.1变更前项目概况变更前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位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苏木阿拉坦图古日格嘎查和萨如拉锡力嘎查。拟建场地四周均为草地。3.2变更前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变更前建设规模: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规划容量为400MW,变更前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规划新建44台3400kW风力发电机组及44台3400kVA箱式变电器,新建1座220kV升压变电站,经1回220kV出线接入阿旗500kV汇集站。对于风电场的最终的接入系统方案,应根据该工程的“接入电力系统设计”经过有关部门审查意见的结果为准。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仅包括升压站和风机至升压站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不包括升压站和风机至升压站输电线路有关辐射性评价以及220KV送出线路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有关辐射性评价和220KV送出线路评价由建设单位另外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评价。(2)变更前建设内容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总占地面积592600m2,其中施工临时占地402780m2,风力发电基础和箱变占地、升压站占地以及检修道路永久占地189820m2。施工期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道路占地、施工临时占地和吊装场地等,永久占地主要为风力发电机占地、变电箱占地、检修道路占地和升压站占地。项目具体占地情况见表1。表1变更前项目占地情况一览表永久占地风力发电机基础和箱变占地km20.0176升压站占地km20.0169检修道路占地km20.1543238.58km×4m进场道路km20.001200×5m临时占地风场施工道路占地km20.2314838.58km×6m施工临时占地km20.0133施工吊装占地km20.1583600m2/台×444、变更后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4.1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项目名称: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变更环评建设性质:变更建设单位:阿巴嘎旗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4.2建设地点变更后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苏木阿拉坦图古日格嘎查和萨如拉锡力嘎查,新增风机坐标见表2。拟建场地四周均为草地,其中距离项目最近的牧民为1000m,项目四周5km范围内无学校、医院等其他敏感目标。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和附图2。表2变更后项目新增规划风机坐标序号统一新编号原名称X东Y北1XAB47#SN35394922.2604832036.5502XAB48#SN36395114.0704831578.0703XAB49#SN13395882.8404831636.3504XAB50#SN14395823.2404832141.8105XAB51#SN15395707.6704832602.4306BX03D07400062.264827659.464.3本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规划容量为400MW,项目为一期150MW风电项目。规划将原有44台3400kW风力发电机组及44台3400kVA箱式变电器变更为50台3000kW风力发电机组及50台3000kVA箱式变电器。原有44台3400kW风力发电机组及44台3400kVA箱式变电器建设点位及工程量不变。(2)工程投资本工程总投资12944万元。(3)建设内容变更项目占地面积48840m2,其中施工临时占地46000m2,包括吊装占地16000m2和临时道路站占地6m×5000m即30000m2,其中新增风机的集电线路设于道路下方,不新增占地。风力发电基础和箱变占地、永久占地2840m2。永久占地主要为风力发电机占地、变电箱占地。项目具体占地情况见表3。表3项目占地情况一览表永久占地风力发电机基础和箱变占地m22840临时占地施工吊装占地m216000临时道路占地m230000(4)公用工程①供电风电场内不存在用电需求,升压站电源引自35kV母线,设置1台变压器。②给水本项目无新增员工,故无新增用水量。③排水本项目无新增员工,故无新增排水量。(5)项目组成本项目具体建设内容情况见表4,工程特性情况详见表5。表4变更前后项目建设内容对比一览表类别项目变更前建设内容变更建设内容变更后建设内容主体工程风电机组44台WTGS3400A机型的风力发电机组原有44台WTGS3400A机型的风力发电机组变更为50台WTGS3000A机型的风力发电机组50台WTGS3000A机型的风力发电机组机电设备44台3400kVA箱式变电器原有44台3400kVA箱式变电器变更为50台WTGS3000kVA箱式变电器50台3000kVA箱式变电器表5项目主要变更工程量及特性表名称单位(或型号)数量主要设备风电场主要机电设备风电机组台数台6额定功率kW3000叶片数片3风轮直径m140切入风速m/s3额定风速m/s10.5切出风速m/s20轮毂高度m100额定功率kW3630额定电压V690主要机电设备35kV箱式变电站台6土建风电机组基础台数座6型式钢精混凝土圆形扩展基础地基特性C35箱式变电站基础台数台6型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工程数量土石方开挖m314317土石方回填m36643.7混凝土m34149.02钢筋t371.1843.5劳动定员本项目无新增员工。3.6与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属风力发电项目,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电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明确的“并网型风力发电”;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中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类项目;因此本项目属于符合产业政策。(2)选址合理性分析国家能源局《关于锡盟新能源基地规划建设有关事项的复函》(国能新能〔2017〕4号),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新能源基地规划建设700万千瓦,其中交流通道配套项目主要分布在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8个旗县区,本项目建设地点属阿巴嘎旗,项目区周围无环境敏感点等环境制约因素,阿巴嘎旗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18日取得锡林郭勒生态保护委员会文件《关于斯能阿巴嘎旗3#风场400MW项目审查意见》,审批文号锡生态审[2016]209号,因此本项目场址选择合理。4.施工总进度2019年的7月1日—2019年的8月1日为风电机组的安装工程全部完工。本项目施工期为1个月。5.项目环保投资本项目工程总投资12944万元,环保投资约15万元,占总投资比例为0.116%,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较少,为了将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需要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各个产污环节采取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环保投资具体分配情况见表5。表5环保投资估算序号名称内容金额(万元)1废气施工期洒水降尘,主干道路硬化;车辆限速,疏通车流;临时占地植被恢复。52废水施工期施工期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施工期生活污水经过防渗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绿化施肥43噪声施工期设置简易厕所和防渗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绿化,不外排。设备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池沉淀后用于项目区洒水降尘34固体废物施工期集中收集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处理,不外排36合计15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变更项目,用地现状为草地,原有工程未施工,不存在原有污染。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北北新增风机点位新增风机点位新增风机点位新增风机点位附图2风机点位总平面布置图附图3项目新增风机点位地理位置图1000m1000m附图4新增风机点位敏感目标图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阿巴嘎旗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北部,东经113°27′~116°11′,北纬43°04′~45°26′,呈东西窄南北长的长形,东与东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为邻;南与正蓝旗接壤;西与苏尼特左旗毗连可;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75公里。全境南北长约260公里,东西宽约110公里,总面积27495平方公里。约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2.3%,为全盟面积的13.6%。2、地形、地貌阿巴嘎旗是一个以低山阶状高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单元组成的地区,缺乏明显的山脉和沟壑。地势呈波状起伏,有熔岩台地呈多段状的方山地形、死火山锥遍布其上。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海拔960~1500米。最高点是巴彦图嘎苏木境内的阿巴嘎旗汗乌拉,海拔1648米。形态和成因特征上全旗分为四个类型:低山丘陵、高平原丘陵、熔岩台地、沙丘沙地。全旗地貌除南部外地貌差异不大,高平原丘陵区同低山丘陵相间出现。3、气象阿巴嘎旗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风雪多,夏季短促温热而少雨,春季风沙大,秋季晴朗凉爽而霜冻早临,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气温:阿巴嘎旗历年平均气温为0.7℃,年平均最高气温为8.1℃,年平均最低气温为-6.2℃。全年最冷月为1月份,最热月为7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2℃。阿巴嘎旗气温分布特点是:北部边境一带较低,西南部较高。大体呈由南向北递减的状态。湿度:阿巴嘎旗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9%,平均水气压5.2毫帕。日照:阿巴嘎旗太阳辐射总量142.06千卡/平方厘米·年,属全国光能较丰富区,相当于拉萨太阳总辐射量(187.79千卡/平方厘米·年)的75.6%。冬少春夏多,秋季适中。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126.4小时,平均每日照射8.6小时。日照时数从春末逐渐增多,至冬季减少,由冬到春渐增。降水、蒸发:阿巴嘎旗降水量的分布主要受纬度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自然降水较少,且分布均匀,年际变化大。年平均降水量为244.7毫米,全年大约有4000亿立方米自然降水落到地面,渗入地下,而大部分又被蒸发掉。最大降水量为439.9毫米(1959年),最小降雨量为127毫米(1965年)。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为降水量的8倍左右。风速、风向:阿巴嘎旗全年有83%的时日刮偏西风,6、7月刮东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最大风速32.3米/秒,瞬间最大风速在40米/秒以上。全年风速≥3米/秒日数为197天,占全年日数的54%。无霜期、降雪期:无霜期73-125天,平均无霜期103天;阿巴嘎旗降雪期平均217天。地面积雪一般在106天左右,最长积雪165天,最短积雪31天。积雪深度一般为3~4厘米,最大积雪深度为57厘米。4、工程地质本区北部的玛尼图庙一带属中下侏罗玛尼特庙群地层,本区代喇嘛庙一带为下白垩查干里门淖尔组地层。新生界由第三系阿伯贵族为中上新统岩和第四层巴彦根勒及辉腾锡勒一带玄武岩锥地层组成。南部浑善达克沙地下部为风积层地层。阿巴嘎旗从地质构造系上属内蒙古北部地槽区,是一个古生代沉降并褶皱的构造带。阿巴嘎旗最大冻土深度为3米,堤基承载力15-18t/m2。阿巴嘎旗地震烈度为6度。5、水文地质(1)地表水阿巴嘎旗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内,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水量补给大部分依靠大气降水,少部分为地下水和少量融雪。河流少,季节性强,均为内陆河流。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表水分布在旗南,南部主要有巴彦河、高格斯台河和辉腾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北部多为季节性河流,有达愣图如高勒、伊和高勒,春秋两季遇旱断流,上游有泉水出露补给,一般每年春季可畅流1个月左右。阿巴嘎旗地表水资源不够丰富,分布不均。南部以呼日查干淖尔水系为主,水源总量2.7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37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60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5.123平方公里,单位面积产水量1.0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北部两条季节性河流年径流量约100万立方米。此外,还有湖泊、淖尔138个,泉水83处,水域面积170.7平方公里。水量补给给大部分依靠大气降水,其余为地下水及少量融雪,季节性较强,全旗除12个有利用价值的淖尔外,其余均为风蚀、洼地构成的浅湖泊。泉水在旗境内都有分布,流量不大,流程不长,但水质较好,使用价值高,是人畜饮用不可忽视的水资源。全旗地表水总储量5.39亿立方米/年,其中淡水0.6亿立方米。(2)地下水阿巴嘎旗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入渗和凝结水的补给,北部和中部没有接受区外补给。大气降水是本旗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全旗降水量分布主要受纬度影响。阿巴嘎旗水资源总量9.34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资源5.39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3.95亿立方米。人均占水资源2.36万立方米/年。基本上可满足工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需要。阿巴嘎旗地下水资源不发育,且分布差异较大。南部沙地水渗性能强,又有区外补给条件,地下水较为充沛。东西部受熔岩影响,地下水资源缺乏。初步估算全旗地下水资源量39.506万立方米/年,可开采量8.572万立方米/年。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2018年6月1日发布的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锡林郭勒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采用国控自动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环境空气评价因子为SO2、NO2、PM10、PM2.5、CO、O3等。PM2.5年平均浓度范围为20~35μg/m3,PM10年平均浓度范围为40~60μg/m3,SO2年平均浓度范围为15~25μg/m3,NO2年平均浓度范围为20~30μg/m3,CO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9~2.8mg/m3,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110~167μg/m3,其中SO2、NO2、PM10、PM2.5年均值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规定的标准限值,CO24小时均值浓度限值和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规定的标准限值,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2019年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阿巴嘎旗2019年1月环境质量优占29天,环境质量良占2天,环境达标天数比例为100%;2019年2月环境质量优占25天,环境质量良占3天,环境达标天数比例为100%;2019年3月环境质量优占27天,环境质量良占4天,环境达标天数比例为100%。2、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引用《斯能阿巴嘎旗3号风电场一期150MW风电项目》,风场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基本信息见表6。表6风场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基本信息监测单位锡林郭勒盟中兴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监测仪器噪声分析仪HS6288EZXD-YQ-040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监测时间2017.12.14日(昼间:6:00-22:00;夜间:22:00-次日6:00)监测结果见表7。表7现状监测结果采样地点点位编号相对位置点位坐标监测时间测量值(dB)牧民家3#01本风厂内,距离X13风机520mN43°36′52.74″12月14日昼间44.3E115°38′27.83″夜间36.5牧民家5#02本风厂内,距离AB09风机540mN43°36′23.68″昼间45.6E115°39′14.66″夜间37.2牧民家7#03本风厂内,距离升压站580mN43°35′36.75″昼间44.8E115°39′37.73″夜间36.9牧民家12#04本风厂内,距离35a风机630mN43°35′34.70″昼间44.6E115°41′14.60″夜间36.7牧民家13#05本风厂内,距离38c风机540mN43°35′33.04″昼间45.8E115°42′20.05″夜间37.2牧民家16#06本风厂内,距离AB35风机480mN43°35′3.06″昼间45.1E115°44′22.03″夜间37.3牧民家17#07本风厂内,距离D06A/BX04风机600mN43°34′17.11″昼间45.9E115°44′.77″夜间36.8牧民家18#08本风厂内,距离D06A风机430mN43°34′15.92″昼间45.4E115°44′5.49″夜间37.1从表6可知,风场内监测点昼间噪声现状监测值在44.3~45.9dB(A)之间,夜间在36.5~37.3dB(A)之间,昼间、夜间环境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拟建项目区内没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第三条(一)中的环境敏感区,本次变更环评原项目环境保护目标未发生变化。新增风机具体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见表7。表7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类别保护目标方位户数/人数距最近风机距风机最近距离(m)环境质量现状保护级别大气环境牧民家东北侧1000m1户/4人XAB51东北1000m1000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周边200m————《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生态环境工程占地范围内草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等风电场场区及周边———尽量减低工程施工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标准值见表8。表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项目SO2NO2PM10PM2.5COO324小时平g/m38小时平均1601小时值500200——10mg/m32002、水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没有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执行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标准见表9。表9地下水质量标准(摘取)项目标准限值项目标准限值pH6.5~8.5溶解性总固体≤1000mg/L浑浊度≤3(度)氟化物≤1.0mg/L硝酸盐氮≤20mg/L氨氮≤0.5mg/L亚硝酸盐氮≤1.00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3mg/L氰化物≤0.05mg/L总大肠菌群≤3.0CFU/100mL硫酸盐≤250mg/L菌落总数≤100CFU/mL3、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产生扬尘的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标准,具体数值见表10。表10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监控点浓度限值(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噪声排放限值,具体标准见表11。表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运营期厂界噪声的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4、固体废物排放标准本项目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等有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我国“十三五”期间主要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这四种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本次变更运行过程中不涉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种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本项目无需申请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为分布式风电项目。风电场施工工程主要包括场平及场内道路施工、风机基础构筑及安装、箱式变压器基础施工及安装等施工,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施工粉尘、废气、噪声、施工废水、废土石等。另外,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施工活动,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植被破坏、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等。施工阶段完成后,风电机组开始运行,通过一定速度的风带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转动,使风能转化为电能,再经箱式变电器升压至35kV,再由220KV升压变电站升压后,送到阿旗500kV汇集站,便完成了整个发电、输电的过程。风电场施工过程工艺流程及产污情况见图1,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情况见图2。图5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经升压站升压至220kV阿旗500kV汇集站风带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转动风力发电机发电经升压站升压至220kV阿旗500kV汇集站风带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转动风力发电机发电经箱式变电器升压至35kV噪声固废噪声固废图6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即为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称作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铁塔三部分。风轮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的重要部件,它由两只(或更多只)螺旋浆形的叶轮组成。当风吹向浆叶时,浆叶上产生气动力驱动风轮转动。浆叶的材料要求强度高、重量轻,目前多用玻璃钢或其它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来制造。由于风轮的转速比较低,而且风力的大小和方向经常变化着,这又使转速不稳定;所以,在带动发电机之前,还必须附加一个把转速提高到发电机额定转速的齿轮变速箱,再加一个调速机构使转速保持稳定,然后再联接到发电机上。为保持风轮始终对准风向以获得最大的功率,还需在风轮的后面装一个类似风向标的尾舵。铁塔是支承风轮、尾舵和发电机的构架。它一般修建得比较高,为的是获得较大的和较均匀的风力,又要有足够的强度。铁塔高度视地面障碍物对风速影响的情况,以及风轮的直径大小而定,一般在6-120m范围内。发电机的作用,是把由风轮得到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通过电力变压器升压后输入电力网。项目营运期无工艺废气产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以及设备冲洗废水等,本次评价不进行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和220kV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另行委托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项目施工期污染工序主要从废气产生环节、废水产生环节、噪声产生环节、固体废物产生环节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环节五方面分析。(1)大气污染物产生环节①检修道路、平整土地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②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汽车尾气。(2)废水产生环节本项目中施工过程中废水主要为设备冲洗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3)噪声产生环节施工时各种机械、车辆产生的噪声。(4)固体废物产生环节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成分为碎石、泥土、混凝土、灰碴、包装箱等,来自于检修道路、平整土地和风电机组、变电器安装等阶段;②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5)生态环境影响环节本项目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及占地对生态的影响。2、运营期主要污染工序运营期污染工序主要从噪声、固废、生态和光影四部分的产生环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噪声产生环节本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来源于风电场风力机组的设备噪声。(2)固废产生环节本项目营运期固废主要为废弃润滑油。(3)光影影响项目运营期风机光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处理后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检修道路、车辆运输、土方开挖等扬尘0.3mg/m30.05t0.3mg/m30.05t燃油废气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76.8t/aCODcr350mg/L0.0267t/a297mg/L0.0228BOD5200mg/L0.0152t/a152mg/L0.0117SS100mg/L0.00768t/a50mg/L0.00384氨氮40mg/L0.003t/a35mg/L0.00269冲洗废水150t/aSS200mg/L0.03t/a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减尘石油类40mg/L0.006t/a固体废物施工期回填余土1391.424m3单独堆放,用于施工结束后的平整场地、植被恢复用土运营期废弃润滑油0.075t/a委托资质单位处置噪声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过程噪声及运输车辆交通噪声。针对不同的设备采取相应的减振、降噪措施,运输车辆减速慢行,再经距离衰减及植被吸附后,噪声排放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运营期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来自于叶片扫风产生的设备噪声,本工程风力发电机选用隔音防震型,变速齿轮箱为减噪型,叶片用减速叶片等;风场内风机箱变为低噪声设备,正常情况下远低于背景噪声,不产生噪声影响。其他无主要生态影响: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扰动后,地表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土壤的侵蚀及水土流失;施工噪声还会对附近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产生影响。生产运行期由于占用土地,会造成当地生物量的减少。因此,要切实做好生态保护措施。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本项目为风电项目,污染阶段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都是暂时的,随着施工过程的结束,影响也将在短期内消失。施工期污染工序主要从废气产生环节、废水产生环节、噪声产生环节、固体废物产生环节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环节五方面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引起的扬尘、运输车辆及施工设备产生的燃油废气。①施工扬尘项目施工期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各个方面:①场地平整、基础土石方的开挖、回填、堆放、道路填筑等过程形成的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②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在装卸、运输等过程中,可能造成泄漏,产生扬尘污染;③建筑材料及土石方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行驶过程中会产生道路扬尘。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筑材料需要露天堆放,一些施工作业点的表层土壤及土石方在经过人工开挖后,临时堆放于露天,在气候干燥且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一般影响范围在下风向200m内。该扬尘产生量与尘粒含水率、风向、风速、施工时间等密切相关,故为减少本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减少露天堆放,如确需露天堆放的应加以覆盖;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或运到指定地点,减少扬尘影响;对施工工作面及堆场实施洒水降尘,保证一定的含水量。扬尘使该区块及周围附近地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TSP)浓度增大,粉尘排放量大小直接与施工期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施工季节及当地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较难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同类工程项目现场实测结果进行类比,风力发电机基础开挖施工现场的TSP24小时平均值范围在0.121~0.158mg/m³,距离施工现场约50m的TSP24小时平均值范围为0.014~0.056mg/m³。有研究表明,施工扬尘60%以上是施工运输车辆引起的道路扬尘。扬尘污染在道路两边扩散,最大扬尘浓度出现在道路两边,随着与路边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递减而趋于背景值,一般条件下影响范围在道路两侧30m以内。道路扬尘量的大小与车速、车型、车流量、风速、道路表面积尘量等诸多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运输弃土车辆的道路扬尘量约1.37kg/km·辆;挖土区和弃土区的道路扬尘量分别为10.42kg/km·辆和7.2kg/km·辆,挖土区和弃土区的道路扬尘污染比弃土运输途径道路的扬尘污染严重。本项目施工现场300m范围内没有居民居住,为进一步减少道路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限制车速和保持路面清洁以减少车辆运输扬尘;运输、装卸建筑材料时,尤其针对泥沙运输车辆,须采用封闭运输;对施工场地及施工道路每天洒水抑尘,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综上,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影响主要为堆场产生的风力扬尘、和汽车运输车辆行驶扬尘。经采取环保措施后,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期扬尘影响的范围及程度。而且施工扬尘造成的污染是短期的、局部的,施工结束后即会消失,故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本项目施工扬尘对周围农民影响不大。根据类比分析可知项目施工期平均粉尘浓度约为0.3mg/m3,则施工期粉尘产生量约为0.05t/a。②燃油废气施工期配备挖掘机、起重机、自卸汽车等设备大多以柴油作为燃料,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SO2、NO2、CO、烟尘等,因其产生量较小,本评价不作定量分析。另外,本项目施工配备2台3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参照《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GB20891-2007)中的排气污染物限值:CO5.0g/kWh、HC1.3g/kWh、NOx7.0g/kWh、烟尘0.4g/kWh,按2台3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同时工作且满负荷运行1小时计,则柴油发电机大气排放速率分别为:CO0.3kg/h、HC0.078kg/h、NOx0.42kg/h、烟尘0.024kg/h,则排放量为别为CO0.036t、HC0.093t、NOx0.504t、烟尘0.028t,由于项目区域大而施工较为分散,在易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污染物也随即消失故施工期燃油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2)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措施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如下扬尘防治建议:①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喷水,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量,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或运到指定地点堆放,减少扬尘影响。②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水泥、砂石料等的装卸作业,砂石料、粉料应分别堆放在材料库的骨料仓和粉料仓内,材料库应设计成全封闭式。③在运输、装卸建筑材料(尤其是泥砂时),必须采用封闭式车辆运输。④控制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的车速,以减少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道扬尘;对运输道路应定期采取洒水抑尘措施。⑤燃油机械和柴油发电机尽量使用含硫率低的清洁柴油,以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2、声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来源及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指风电场施工过程噪声和交通噪声两类。前者为持续性噪声,后者为间歇性噪声。对于每一个施工阶段采用的施工机械不同,对外界环境造成的施工噪声污染水平也不同。据同类机械调查,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如挖掘机、开掘机、运输车辆等,这些施工机械的噪声强度可达75~95dB(A),由此而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区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本工程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主要属于低频噪声,因此在预测其影响时可只考虑其扩散衰减,预测模型可选用:L2=L1-20lgr2/r1(r2>r1)式中:L1、L2——距声源r1、r2处的等效A声级(dB(A));r1、r2——接受点距声源的距离(m)。由上式可推出噪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量ΔL:ΔL=L1-L2=20lgr2/r1由此式可计算出噪声值随距离衰减的情况,结果见表13。表13噪声值随距离的衰减关系距离(m)11050100150200250400600ΔLdB(A)02034404346485257若按噪声最高的重型卡车计算,施工噪声随距离衰减后的情况如表14所示。表14施工噪声随距离的衰减值距离(m)1050100150200250300400500600重型卡车82686259565453504745由表18计算结果可知,白天施工机械噪声值超标在100米范围内,对100米外的声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新增风机距离最近的居民为1000m。此外,由于进入施工区的公路上流动噪声源的增加,还会引起公路沿线两侧地区噪声污染。(2)防治措施由于施工场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工程建设阶段,施工单位应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对施工噪声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在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时尽量采用符合要求的低噪声设备,在工程设计中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工操作方法,降低工艺噪声;在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中,保持设备良好运转状态,不增加不正常运行噪声;对工程中实际采用的高噪声设备或设施,在投入安装使用时,应当采用减震降噪等方法从根本上降低源强。②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制定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日间,禁止夜间施工。③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噪声级过高。④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施工机械,减少接触时间并按要求规范操作,对高噪声设备的工作人员,应配戴耳套等防护用具,以减轻噪声危害。⑤对于汽车运输噪声,最有效的措施是强化行车管理制度;尤其经过居民点时,要求司机少按喇叭,控制车速,严禁鸣号,严禁超载超速,禁止夜间运输,最大限度地減少流动噪声源。3、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来源主要为施工场地生活污水和少量的设备冲洗废水。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预计为40人,生活用水定额为80L/人·d,则施工过程中生活用水量为3.2m3/d,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即2.56m3/d,施工工期按1个月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为76.8m3/a;设备冲洗废水产生量约为5m3/d,总产生量约为150m3/a。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设备冲洗废水中主要是含有一些悬浮物及油污。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项目区绿化施肥。①因地制宜,在施工现场设置隔油沉淀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大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高的其他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回用于洒水降尘。②针对砂石料堆放场等设置排水沟,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水冲刷措施,防止地面漫流,破坏周边水土。③严禁向场内直接排放废水及倾倒土石方、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水泥、黄砂等砂石料需远离河流滩地集中堆放,防止散料被雨水冲刷而污染附近水体。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新增50台3000kVA风机,其中44台风机与原有风机点位及工程量不变,本项目新增6台风机的工程量,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两类,建筑垃圾主要成分为碎石、泥土、混凝土、包装箱等,来自于检修道路、平整土地和风电机组、变电器安装等阶段。针对这些固体废物,提出以下主要处理措施:(1)施工中应将丢弃的碎石、混凝土、包装箱等固体废弃物统一堆放,集中处理;本次变更新增6台风机的工程量,场地风电机组、变电器安装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回填余土,其产生情况见表15。表15风电场土石方量指标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挖方填方回填余土购土1风电机组基础m36108.1324800130802箱式变电器基础m3343.2259.77683.4240本次评价要求产生的回填余土单独堆放,用于施工结束后的平整场地、植被恢复用土,不得随意堆放、外排。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预计为40人,生活垃圾按照每人每天0.5kg计算,施工工期按4个月计,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2.4t/a,集中收集后,定期运往最近的垃圾填埋场,不外排。(3)表土项目区植被为草地,可将该\t"/8/_blank"工程区剥离的表层土用于绿化区域的覆土。风电机组和箱式变电器建设时开挖的表土,要做到正确堆放。由于施工期限短,施工结束后及时覆土,并进行草地恢复。5、生态环境影响(1)项目施工期引起的生态破坏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因建筑物的建设对土地的永久占用和土地开挖过程中对区域植被的破坏、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及区域内动物的影响等方面。①植物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对评价区植被和植物生境的影响,主要是场地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坏而导致的生物量减少,以及工程占地等引起局部区域植物发生变化等方面。施工过程中扰动土地,建筑物永久占用土地,永久占地上的植被基本完全损失,多为天然草地。项目区项目区附图7项目区植被类型图从植物种类来看,施工活动所破坏和影响的植物大多数为广布种和常见种,且分布较均匀。故本项目施工建设不会使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也不会造成某一植物种的消失。②动物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将影响项目所在区域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使野生动物失去部分觅食地、栖息场所和活动区域等,工程建设使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减小。本区野生动物的基本成分是北方型、中亚型及东北型草原动物,代表动物有草原旱獭、草原鼢鼠、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草原沙蜥等。本项目施工建设活动只是影响了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对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③土地利用影响分析评价区内主要以天然草地为主。项目区建筑占地为永久性占地,草原植被等原始地貌将被取代成为人工建筑。但由于项目所在区域植被盖度不高且各场地封场后进行相应的生态恢复,因此对当地的生态破坏作用有限。为了将影响降到最低,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标准规定,控制施工作业区面积,以减少土壤扰动和地表植被破坏,减少裸地和土方暴露面积;现场施工作业机械应严格管理,划定活动范围,不得在道路、施工场地以外的地方行驶和作业,保持征地区域以外的植被不被破坏;土方及时运输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土方禁止乱堆放,并采取随时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及时绿化。实施这一系列措施后,可有效降低项目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区项目区附图8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④土壤侵蚀现状本项目位于荒漠草原区,干旱多风,草地植被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类型以风蚀为主,间有水蚀。夏、秋季由于降水集中(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且以强度降雨形式出现,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土壤水蚀的发生、发展,冬、春季多大风,加之地表裸露,尤其是每年的冬季及春季季节大风,造成了该地区冬、春季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的特征。原地面土壤风蚀模数为2500t/km2·a。项目区项目区附图9项目区土壤侵蚀图(2)施工期采取的生态防治措施

①、\t"/8/_blank"植物保护措施

施工期,建设单位应将\t"/8/_blank"植被保护纳入施工期环境监理,并与施工单位达成协议,培训施工人员正确辨识保护\t"/8/_blank"植物,一旦发现国家、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和自治区特有植物,应及时采取措施,分别采取避让、整体移植或异地移植等手段进行保护。施工场地建设应制定完善的\t"/8/_blank"绿化方案,对地表裸露的临时占地实施植被覆盖,建议尽量采用易成活的乡土树种,因土种植,因地制宜。这样既可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植被重建容易成功,具有本地特色,形成适合当地景观特点的厂区环境;同时通过树木和绿地的吸收阻挡作用,减少开采排放的大气\t"/8/_blank"污染物向项目区外围扩散,对周边的植被和牧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②、动物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各种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对项目区周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大,因此,应严格控制施工时段,优化施工方式,应尽量降低工程机械和交通工具运行时的噪声强度;一般情况下应禁止汽车鸣笛;大型施工机具,应加装消声器。牧区道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对陆生动物和牲畜的阻隔作用,尽量避免和减轻由于道路的阻隔对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牲畜的觅食造成影响,道路应控制宽度,道路的线路设计应尽量靠近建设区设置,避免道路产生的廊道效应使原有斑块的破碎化程度提高。③、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a.预防措施。充分利用挖方,移挖作填,开挖方大部分回填或转运至他处利用,不设置专用料场,避免取料产生的土壤侵蚀;充分利用施工便道和永久占地,不再新增占地,尽量减少扰动破坏范围;正确堆放工程开挖表土,施工结束后进行草地恢复;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和管理运输车辆及重型机械的行驶范围,以防破坏地表结皮和\t"/8/_blank"植被;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建立相应的管护制度,使其发挥水土保持功能。b.治理措施。土壤侵蚀治理措施包括弃渣拦挡、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并将临时防护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包括挡土墙、拦渣坝和截排水系统等;\t"/8/_blank"植物措施包括工程占地的植被恢复、土地复垦和工业场地的绿化等。植物措施的实施必须做到适地适树,即选择适合项目区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和草种,优先选择本地乡土品种,以便于树种成活和生长。施工便道等需要在施工扰动后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可在场地平整后撒播草籽,无需采取覆土措施。c.管理措施。为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产生的土壤侵蚀,除具体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外,应加强各工程区施工阶段的管理,各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减少临时堆土的堆放时间;严禁在大风、暴雨天气下施工;设置临时标志警示牌,禁止车辆越界行驶,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破坏\t"/8/_blank"植被等。综上所述,施工期环境影响是短期的,且受人为、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只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并采取以上防护措施,项目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很大影响。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主要从声环境影响、固废环境影响及生态环影响方面进行分析。1、声环境影响分析(1)源强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来源于风电场风力机组的噪声。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组内部机械噪声及结构噪声、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及结构噪声主要包括齿轮噪声、轴承噪声、周期作用力激发的噪声、电机噪声等;空气动力噪声是由叶片与空气之间作用产生,来源于经过叶片的气流和风轮产生的尾流所形成,其强度依赖于叶尖线速度和叶片的空气动力负荷,且与风速有关,随风速增大而增强,它是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噪声源。根据相关资料及类比结果,本项目风机设备正常运转时,轮毂处产生的噪声值在104dB(A)左右,风机配备的变压器产生的噪声值在60dB(A)左右。(2)预测模式本工程风力发电机组采用3000kW风力发电机组,噪声源强为104dB(A),轮毂距地面100m。因此本评价将利用点声源距离衰减公式和多声源叠加公式对营运期噪声影响进行预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①点声源声压级距离衰减公式Lp=LPo-20Logr-A式中:Lp—距声源r(m)处声压级,dB(A);Lpo—距声源ro(m)处声压级,dB(A);A—环境因素衰减常数,其中包括障碍物、空气、植物等因素造成的衰减。已知点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Lw或A声功率级LAw,,且声源处于自由声场,则Lp(r)=LW-20Log(r)-11如果声源处于半自由声场,则Lp(r)=LW-20Log(r)-8式中:Lp(r)——距声源r(m)处声压级,dB(A);Lp(r0)——距声源r0(m)处声压级,dB(A);Lp(r)=LW-Dc-A式中:Dc——指向性校正,dB;它描述点声源的等效连续声压级与产生声功率级LW的全向点声源在规定方向的级的偏差程度。指向性校正等于点声源的指向性指数DI加上计到小于4π球面度(sr)立体角内的声传播指数DΩ。对辐射到自由空间的全向点声源,Dc=0dB。②多声源在某一点声压级的叠加公式式中:──n个噪声源叠加后的总声压级,dB(A)──第i个噪声源对该点的声压级,dB(A)③预测结果考虑多个叠加情况下,声源最大影响预测结果见表16。表16风力发电机组噪声随距离衰减情况统计表距声源距离(m)50100150200250300400500单个风机声级值(dB(A))51.6049.8947.3345.1743.3541.8039.2437.19图7单个风机噪声预测等值线图由预测结果可知,在仅考虑距离衰减、不考虑环境因素衰减常数下,距风力发电机组150m处(地面水平距离)的噪声影响值为47.33dB(A),距风力发电机组200m处(地面水平距离)的噪声影响值为45.17dB(A)。故风电机组噪声对周边的声环境无较大影响。本项目运营期,为了减轻本项目运营期检修车辆对沿途牧民的影响,本环评要求在巡检途径牧民道路时严格控制车速减速慢行,加强车辆运输管理,可有效减轻噪声对村民的影响。本次新增风机距离最近的牧民为1000m,由上述预测结果可知,单个风力发电机组噪声对附近敏感点的噪声影响轻微,不会引起各噪声敏感点噪声级的明显增加,其声环境质量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要求。综上所述,本工程营运期产生噪声不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但仍需采取以下措施:①项目设计时应合理布局场区,合理布置风力发电机组。②风机采购时应注意风机的选型,选用低噪声风机。③提高风机机组的加工工艺和安装精度,使齿轮和轴承保持良好的润滑条件,避免或减少撞击力、周期力和摩擦力等。④加强风机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风机机械系统,当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机检查。⑤风机等变配电设备的低频噪声容易引起人群和动物的烦恼,因此应做好风机、变压器等基础的隔振处理。经采取上述措施后,设备噪声衰减到厂界后的噪声值大大降低,可满足厂界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因此,项目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是可行的。2、固体废弃物本项目运营期间固体废物包括少量废弃润滑油。本项目风电场日常检修中要进行更换润滑油等,该过程会产生废弃润滑油(废油等)。项目区原有44台3400kW风机产生的废弃润滑油约为0.55t/a,变更后50台3000kW风机由于年产生量为0.625t/a。由于原有44台风机废润滑油的产生量不变,则本项目新增6台风机的废机油量,每台风机年废弃润滑油按12.5kg/a计,则本项目废弃润滑油年产生量为0.075t/a。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危险废物(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项目进行润滑油更换时委托危废处置单位共同进行,由资质单位将更换下来的废润滑油直接带走,不在本项目区暂存。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表17。表17营运期固体废物产生情况污染源固废名称废物类别产生量(t/a)主要组成处理措施风电机维修废弃润滑油危废废物HW080.075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由资质单位直接带走处置3、光影影响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光入射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之为太阳高度角,只要太阳高度角小于90度,暴露在阳光下的地面上的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影子。风电机组不停地转动的叶片,在白天阳光入射方向下,如果投射到附近居民住宅的玻璃窗户上,即可产生闪烁的光影,光影会使人时常产生心烦、眩晕的症状,正常生活产生影响。以风电机组为中心,东西方向为轴,处于北纬地区,轴北侧的居民区有可能受到风电机组的光影影响;如果风机选址不科学,有可能对民宅产生光影污染。本环评通过计算光影防护距离来确定项目风机设置是否满足防护距离的要求。(1)风机光影影响防护距离计算方法①风机光影影响时段的确定北纬地区,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年中最小的一天,同时也是阴影最长的一天。冬至日任意时刻阴影长度都大于其他日的同一时刻,所以讲风机光影影响日期确定为冬至日。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小,由于日照辐射强度对人类视觉敏感度有很大的影响,日照强度越小,人的视觉越迟钝,风机产生的光影影响就越弱。因此,在日出日落时刻,即使光影较长,它对人的视觉影像也不会太大。一天中10:00至15:00点太阳光照最为强烈,因此选择预测的时段定为冬至日的9:00时至17:00时(8:00阳光较柔和),光影防护距离按10:00至15:00的预测值确定。②太阳高度角h0的计算经太阳高度角计算软件见图4,太阳高度角计算成果见表20。图8太阳高度角计算截图表18太阳高度角计算表风机坐标太阳高度角经度纬度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15.29°43.24°19.3821.9623.3721.9617.8811.58③风机阴影长度L的计算L=D/tgh0式中:D为风机高度,D=D0+D1,D0为风机高度,D1为风机所在位置和关心点的高差。可计算出光影影响距离,影响距离最远发生在15:00,距离为503m。见表19。表19光影防护影响计算成果时间太阳高度角有效高度影响距离(m)风机高度风机与关心点高差10:0017.89100331911:0021.9625512:0023.3723813:0021.9625514:0017.8831915:0011.58503(2)计算结果经计算,下午15:00光影影响距离最长,10:00至15:00点太阳光照最为强烈,因此光影防护距离按10:00至15:00的影响距离确定,防护距离定为510m,本项目新增6台风机点位距离最近的牧民为1000m,故光影对本项目周边无较大影响。6、社会影响分析风电场的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地方交通、土地利用方式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①优化能源和电力结构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能源消费增速进一步放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进一步下降。2014年,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化石能源比重进一步优化至10.7%,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1%,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5%左右。能源结构虽然得到优化,但目前结构仍然不合理。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为主,给环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且随着石油和煤炭的大量开发,不可再生资源储量越来越少,急需增加可再生的清洁新能源,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风能是可再生和清洁的能源,开发风能符合国家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政策,能减少常规能源消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风力发电是目前新能源开发技术最为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已成为公认的战略替代能源之一,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风能资源建设风电场,开发绿色无污染电力,有利于改善当地电力系统的能源结构,实现电力供应的多元化,提高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优化电源结构,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②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本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开发风电场,建成后年发电量约为45435万kWh,不仅为当地电网提供电力资源,而且能促进地区相关产业如建材、设备制造业等的大力发展,对扩大就业和发展第三产业将起到显著作用。同时,风电场建成后,大范围的白色风机群矗立在草原上,在蓝天、白云与绿草之间转动,将会形成一道非常美观、独特的人文景观,可将该场区发展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为地方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2)对基础设施的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道路交通的影响。项目区域内分布有零散牧户,地处偏僻,道路等基础设施较落后,而本项目建成后将修建进场道路和多条场内检修道路,可大大改善当地落后的交通条件,提高地区之间的可达性,增强当地居民生活的便利程度,进而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3)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本变更项目建成后将永久占地2840m2,这些土地永久失去原有的生物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本项目对永久占用草地采取土地补偿、异地植草等方式进行补偿,建设单位按相关标准进行补偿。经采取措施后,对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影响不大,也不会对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项目变更前后污染物排放对比表。表20项目变更前后污染物排放对比一览表污染物变更前变更后变化量大气污染物H2S0.3504kg/a0.3504kg/a0NH34.38kg/a4.38kg/a0油烟废气2.1024kg/a2.1024kg/a0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cr0.033t/a0.033t/a0BOD50.007t/a0.007t/a0SS0.006t/a0.006t/a0动植物油0.006t/a0.006t/a0氨氮0.006t/a0.006t/a0生产废水石油类0.005t/a0.005t/a0SS0.007t/a0.007t/a0固体废物生活固废5.84t/a5.84t/a0污水处理污泥0.5t/a0.5t/a0废弃润滑油0.55t/a0.625t/a+0.075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检修道路、车辆运输、土方开挖等扬尘洒水降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车辆限速行驶,保持路面清洁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标准燃油废气由于用机械量少、排放量不大,所以不会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CODcr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绿化施肥BOD5SS氨氮设备冲洗废水SS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石油类固体废物施工期回填余土单独堆放,用于施工结束后的平整场地、植被恢复用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运往最近的垃圾填埋场,不外排运营期废弃润滑油由资质单位直接带走处理,不在厂区暂存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于产生噪声的各种设备,采取相应的减振、降噪措施,运输车辆限制车速、禁止鸣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噪声源强,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其他无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1、生态消减措施本风电场所在区域草原生态环境脆弱,抗干扰能力差,因此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尽量消减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表述如下:(1)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消减措施施工期应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临时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最低限度,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对于植被生长较好的地段,尽量保持原地貌,不要乱搭、滥建;施工区表层土壤要单独存放并用于回填覆盖的设计。施工完毕后,作好现场清理、恢复工作。(2)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消减措施风电场施工现场一般风速较大,由于开挖、回填等施工活动,将会增加土壤的风蚀程度。但由于工程施工工期为1个月,除去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养护及风机安装等时间外,实际施工开挖时间为2个月左右。场内道路平整后也将进行压实处理,并及时对施工碾压过的土地进行人工洒水,按原来的地貌选择当地草种,如羊草、赖草、冰草、雀麦、小叶锦鸡儿等进行恢复性种植。因此,施工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应较小。(3)对水环境影响的消减措施施工中,对施工区内燃油机械和运输车辆要严格管理,以防漏油污染水环境。上述措施需要建设方提供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在运行中落实,才能将生态影响消减到合理的程度。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1)临时性占地的补偿对项目建设期的临时占地,如临时施工道路、临时施工、吊装场地等,通常采用复垦方式进行补偿。(2)永久性占地的补偿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采取直接缴费的方式进行生态补偿,再由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组织进行异地生态补偿(不包括在本项目范围内)。3、生态影响的恢复项目建设及运行不可避免的要影响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其中,有些影响是暂时的,有些影响则可以通过生态恢复技术予以消除。本工程对生态影响的恢复根据对项目区的实地调查以及环境影响分析,恢复的重点为项目区域内各种临时占地。(1)生态恢复措施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进行土石方的填挖,包括风电机组轮毂地基的施工、变电器地基的施工等工程,不仅需要动用土石方,而且有大量的施工机械及人员活动。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扰动后,地表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土壤的侵蚀及水土流失等。由于拟建场区均为耐旱、耐恶劣环境的旱生、旱中生植物,故原有生物量较小,没有较珍稀的植物,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植物的总体影响并不大。且将按永久占地面积采取异地植草的方式进行生态补偿,因此本项目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施工结束后,仍有部分土壤不可恢复而成为永久占地,主要为风电机组基础等,占地为水泥硬覆盖,不会再发生土壤的侵蚀。施工结束后,对于施工期临时占地在采取种植耐旱草种等恢复措施后,将高于原有土壤植被覆盖率,使土壤侵蚀量大大减小。(2)预期效果风电场建成后,风机可组成一个非常美观、独特的人文景观,这种景观具有可观赏性,虽与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但可以反映人与自然结合的完美性,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之场区按规划有计划地实施植被恢复,种植灌草,将使场区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大大改变原来较脆弱、抗御自然能力差的自然环境,而且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示范推广的作用,使风场区生态环境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将场区开发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4、环境效益分析风能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风力发电机将风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转化为电能,其过程基本上不消耗任何常规能源,也不产生任何污染。本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电量45435万kWh,按火电厂每kWh电量消耗330g标准煤计算,每年可以节约标煤150002t,可减少向大气排放烟尘182t、CO2373642t、SO21045t,可减少灰渣产生量54296t,既能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量,又能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量,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治理费用,将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一览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情况详见表22。表22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一览表验收项目环保措施验收指标验收标准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扬尘洒水降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车辆限速行驶,保持路面清洁厂界外20m处颗粒物浓度最高点≤1.0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标准汽车尾气由于用车量少、排放量不大,所以不会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废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置简易厕所和防渗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绿化,不外排。—不外排设备冲洗废水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项目区洒水降尘噪声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机器设备设置减振基础、加装消声器等降噪装置,运输车辆限制车速昼间≤55dB(A)夜间≤45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固废施工期回填余土单独堆放,用于施工结束后的平整场地、植被恢复用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等有关规定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运往最近的垃圾填埋场,不外排运营期废弃润滑油由资质单位运走处理,不在厂区暂存植被恢复临时占地植被恢复面积0.002km2合计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位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洪格尔苏木阿拉坦图古日格嘎查和萨如拉锡力嘎查。项目总占地面积48840m2。斯能阿巴嘎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