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予南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予南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信阳市予南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信阳市予南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信阳市予南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初年,贾谊在政论文《过秦论》中指出,夺取政权需要暴力和智谋,即“并兼者高诈力”,但是构建和维系政

权,更多需要运用调节和整合的方式,即“安定者贵顺权”。他进而提出,“三主(秦始皇,二世、子婴)惑而终身

不悟,亡,不亦宜乎?”据此可知,贾谊认为

A.法治不利于长治久安B.治国方略应因时而变

C.大一统秩序业已巩固D.秦代的政制缺乏创新

2.1952年和1949年相比,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5.1%,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

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提高了70%,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6.4%上升到35.5%。这些成就的取得

A.促使国民经济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B.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C.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D.表明国家整体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3.从1870年到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英国仅1.3倍,法国为1.6倍。1870〜1913年,各国工业生产

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英国从30%下降到14%,法国从10%下降为6%,德国则从13%上升到16%。形成这种结果

的重要因素是

A.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B.电气革命开展的先后

C.先进科技的利用程度D.工业发展速度的快慢

4.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单位:亿人

5

200年600^700年1100^.1200^1400«1600^1700年1800^1851年

A.首次过亿得益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世界联系加强背景下首次达到两亿

C.1700年后直线上升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

D.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

5.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农民路过公社大门时,发现“向阳人民公社”的牌子摘掉了,已经换成了“向阳

乡人民政府”的新牌子。但换牌很低调,广汉县委规定“不准登报、不准广播、不准宣传”。它反映出当时

IH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试点B.中央做出撤销人民公社决定

C.人们对改革开放仍心存顾虑D.“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

6.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

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

A.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

B.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

D.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

7,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末期的西欧,除英国外,都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而且指出,英国为了私法

的进一步发展,也参照了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表明()

A.彰显了人生而平等的精神B.复制了罗马法的私法内容

C.复兴了罗马法的立法原则D.否定了宗教法庭的合法性

8.下面为山东省陵县农民增收统计表

比单干时收入增加的户数

年份合作社户数与单干时收入相等的户数比单干时收入减少的户数

10%11%—20%21%—30%30%以上小计

19521784001232

1953272527052151906814

195422194014465492271623616180

195535987187185544942484874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农村经济中出现了平均主义倾向

B.农民的生产收入得到了普遍增长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农村活力

9.下图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不同地区出口数额比例示意图。这种变化突出反映了

1938年1953年

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

B.二战中苏联、东欧国家损失更为惨重

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

D.斯大林体制阻碍苏联、东欧经济发展

10.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

历算学便是第二次。”这里的“第二次”是指

A.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B.火药传到欧洲

C.中华文化泽被东西

D.早期西学东渐

11.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

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

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

12.古罗马帝国屋大维统治时,开始授予某些法学家以解答祛律之特权,也即他们的解答由于特许而具有特殊权威,

成为罗马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推理

A.罗马法的发展具有一定专制特点

B.罗马帝国皇帝享有法律的解释权

C.法学家对万民法的研究较为深入

D.对法学解读助推了罗马法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林俊德(1938—201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大学毕业后从事核试验研究达50多年。由

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

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等仪器,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和科学依据。其后将

冲击波测量技术成功应用到常规兵验,解决了国际上大面积立靶自动检测、核试验地震、余震探测及其传播规律研究

等技术的难题。当选院士后,主动担纲某重大国仿科研实验装备的研制任务,带领攻关小组连续攻克方案设计、工程

应用、实验评估等难关,研制了适合各种实验要求的系列重要装备。2012年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住院期间,强忍病

痛整理移交了用毕生心血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临终前他交待:把我埋在新疆核试验基地马兰。马兰,是一

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摘编自《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楷模》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俊德院士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林俊德院士为代表的“马兰精神”的内涵。

14.(20分)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

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

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

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

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

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

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贾谊认为“构建和维系政权”需要采取和“夺取政权”不同的方式,才能实现统治长治久安,通过秦

亡的历史教训说明治理国家要随着形势发展变化而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法治思想,排除A项;贾谊探讨治

国方略旨在适应巩固大一统的需要,排除C项;题干未强调对秦政制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B。

2、D

【答案解析】

依据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1952年我国恢复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达到或超过历史最

好水平。D正确;国民经济体系指由物质生产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组成的国民经济总体。包括农业、商业、教育、科

学技术、卫生保健、文化艺术等。材料中的数据不能体现“国民经济完整体系”,A排除;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

基础的是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排除;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于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C排除。故选D。

3、C

【答案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和工业生产总额已经远远高于英、法等国。依据所学知识

可知,这是因为三国对先进科技的利用程度不同带来的结果,故C项正确;德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如英法,故A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展开,故B项错误;D项是材料信息的表述,不是原因,故

错误。

4、B

【答案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到,1600年中国人口达到了两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B正确;

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技术,A错误;1700年后人口直线上升是因为高产农作物引进,可

以养活更多人口,同时也与赋税制度改革有关,但不是根源,C错误;220年以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国家

分裂但人口是上升的,D错误。

5、C

【答案解析】

“向阳人民公社”换成“向阳乡人民政府”说明改革的发生,但是换牌的过程低调体现出当时人们对改革开放仍心存

怀疑,有所顾虑,C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试点是安徽凤阳的小岗村,A错误;中央做出撤销人民公社决定是

1983年,B错误;“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是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D错误。

6、D

【答案解析】

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并

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材料中

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加入印尼国籍,目的就是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D正确;据材料“1955

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可知,这是两国

政府的约定,不会导致与印尼关系的恶化,A错误;据所学可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B错误;

据材料“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信息可知,不能增强华侨对祖国的认同,C错误。

7、C

【答案解析】

在中世纪末期的西欧都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英国有关私法的法律制定参照了罗马法的原则,可见,罗马法的

立法原则得到复兴,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渊源和先驱,故C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中“复

制了"错误,中世纪欧洲和英国的法律应用了罗马法的原则,并非照搬罗马法的内容,B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排除。

【答案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参照了罗马法的诸原则”,联系所学罗马法的影响分析解答。

8、D

【答案解析】

材料表明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后的收入总体上增加较为明显。由此可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

性。D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当时存在着比单干时收入相等和减少的农户,“普遍增长”的说法错误,排

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故选D。

9、A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38-1953年间,正是冷战期间。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出口数额比例明显增加,对西

欧国家和美国的出口明显减少,这种变化应该是在冷战之后出现的状况,因此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A

项正确;

考点: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题目详解】

10、D

【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明末的历算学是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将西方的数学知识介绍到了中国,属于西学东渐,选项D正确;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不是在明末,排除A;火药传入欧洲时间不是在明末,排除B;明末西学东传,而非东学西传,排

除C。

11、D

【答案解析】

从材料中的“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等信息来看,清末新政的本意是维护专制统治,但

客观上推动新的社会力量的形成,并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答案为D项。中国教育近代化由

洋务运动开启,排除A项;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发展到高潮,排除C

项。

【答案点睛】

清末新政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特别是清末新政中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

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12、D

【答案解析】

“某些法学家以解答祛律之特权,也即他们的解答由于特许而具有特殊权威”说明罗马法学家解读有助于罗马法的发

展,D正确;专制特点不符合罗马法特点,A错误;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冲破封锁自创测量仪器,为核试验提供科学依据;将核试验测量技术拓展到常规领域解决技术难题;带领团

队攻关,研制系列重要国防科研实验装备;奉献毕生的科研试验技术资料。

(2)矢志报国、奉献民族的家国情怀;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生命不息、

冲锋不止的奋斗精神。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等仪器,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和科学依

据”来看,他冲破封锁自创测量仪器,为核试验提供科学依据;依据材料“将冲击波测量技术成功应用到常规实验”

来看,将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