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教案范例_第1页
关于高中数学教案范例_第2页
关于高中数学教案范例_第3页
关于高中数学教案范例_第4页
关于高中数学教案范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关于高中数学教案范例关于高中数学优秀教案范例篇1

一、教学目标:

掌控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穿,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向量的性质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掌控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穿,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例题分析:略

四、小结:

1、进一步娴熟有关向量的运算和证明;能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切实培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关于高中数学优秀教案范例篇2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详细问题,提高分析技能和观测技能.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

4.依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同学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测分析争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老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观测争论;同学分析论证方法,老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表达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那么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引入新课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讲解新课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同学口述证明)

证明时让同学着重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着对角线,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同学争论归纳后,由老师板书):

着重:(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例4已知:的对角钱的垂直平分线与边、分别交于、,如图.

求证:四边形是菱形(按教材讲解).

总结、扩展

1.小结:

(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

(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分与联系.

2.思索题:已知:如图4△中,,平分,,,交于.

求证:四边形为菱形.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9中9、10、11、13

关于高中数学优秀教案范例篇3

教学目标

1.掌控平面对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控平面对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对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4.掌控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对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面对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对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λ

五,课堂小结

(1)请同学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六、课后作业

P107习题2.4A组2、7题

课后小结

(1)请同学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

P107习题2.4A组2、7题

关于高中数学优秀教案范例篇4

【教学目标】

1.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2.能依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提高同学的观测技能;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技能和抽象括技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同学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同学观测、举例和相互沟通,提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出示课题。

2.展示目标、检查预习

3、合作探究、沟通展示

(1)引导同学观测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棱柱的图片,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组织同学分组争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争论结果。

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相互平行;

(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相互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3)提出问题:请列举身边的棱柱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4)以类似的方法,让同学思索、争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5)让同学观测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概括出圆柱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6)引导同学以类似的方法思索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同学思索、争论、概括。

(7)老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4.质疑答辩,排难解惑,进展思维,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思索。

(1)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

(2)棱柱的任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4)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5)绕直角三角形某一边的几何体肯定是圆锥吗?

关于高中数学优秀教案范例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很多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__解题,很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娴熟的解题”。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同学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技能较差,推理技能较弱,运用数学语言的表达技能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假如离开感性认识,简单使同学陷入窘境,降低学习热忱.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同学主动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加教学,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发觉、猎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娴熟掌控圆锥曲线的定义,能敏捷应用__解决问题;娴熟掌控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细心设问,引导同学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帮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__解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直截了当,提出问题

例题:

(1)已知a(-2,0),b(2,0)动点m满意|ma|+|mb|=2,那么点m的轨迹是()。

(a)椭圆(b)双曲线(c)线段(d)不存在

(2)已知动点m(*,y)满意(*1)2(y2)2|3*4y|,那么点m的轨迹是()。

(a)椭圆(b)双曲线(c)抛物线(d)两条相交直线

【设计意图】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规律方法,熟识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讨论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同学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肯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控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晰的问题。

为了加深同学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细心预备了两道练习题。

【学情预设】

估量多数同学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部分同学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同学们回答后,我将要求同学接着说出:假设想答案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这对于已学完圆锥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