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5.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时训练_第1页
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5.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时训练_第2页
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5.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时训练_第3页
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5.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时训练_第4页
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5.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时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5.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时训练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5.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时训练

一、

1.下列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

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

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

B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敏于事而慎于言”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该是状语后置句,因此“敏”作谓语,应当翻译成“奋勉”。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下列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

B.小人喻于利于:在

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

D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其”理解为“它”错误。“其”应是“大概”之意,表推测的语气。

句意:大概是“恕”字吧?

故解析为:D。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3.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

D

文言句式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B项,省略句,应该是“可谓(之)好学也已”;

C项,倒装句,“自省”应为“省自”;

D项,不是特殊句式。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求对几种文言句式了然于胸,并能较好地分辨其用法。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

C.《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D.南宋时,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测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D

文化常识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文学知识的能力。

D项,“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错,《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文学知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5.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

B

文化常识

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B项,“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四书”。故选B。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①乎?”

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注]①彻:周代的田税制度,十分抽一。②二:十分抽二的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

B.有若认为,只有削减田税的税率,才能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

C.按照时令,役民于时,百姓才能服从君王的统治。

D.君王不应搜刮民脂民膏来聚敛财富。百姓富足,君王才能富足。

7.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分析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

6.C

7.选段所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富民”的经济思想。有若认为,应该削减田税的税率,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税过多,那么必将导致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分析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然后理解选文的意思,根据文本意思概括出相关的经济思想。

鲁哀公问有若说:“收成不好,国家用度不足,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呢?”

哀公说:“(现在)十分抽二,我还感到不够,怎么能实行十分抽一的政策呢?”有若回答说:“百姓的用度够了,您和谁会不富足呢?百姓的用度不够,您和谁会富足呢?”

6.C项,“按照时令,役民于时,百姓才能服从君王的统治”错误,从文中来看,选段没有涉及此项内容,从文中来看,主要是围绕“年饥,用不足”该怎么办,由此引出有若“富民”的思想,并没用涉及“按照时令,役民于时”。

故解析为: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在理解选段的基础之上,分析其中包含的“经济思想”。

从文中来看,主要讲述哀公和有若的对话,哀公提出疑问,有若给以解答,所以这“经济思想”应重点体现在有若的回答中,尤其要关注“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句话,这句话意思是“百姓的用度够了,您怎么会不够呢?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会够呢”,考生要特别注意比较文中所说的“彻”与“二”所带来的不同效果,由此可知,竭泽而渔只能让百姓更加贫困,只有富民才能富国,所以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就是儒家学派的“富民”思想。

故解析为:选段所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富民”的经济思想。有若认为,应该削减田税的税率,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税过多,那么必将导致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1)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

(3)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就称赞你为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

(4)《诗》可以用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用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用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用来讽刺时政。从近处讲,可以用来侍奉父母;从长远看,可以用来侍奉君主。

翻译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安:安逸,舒适。敏;勤勉。正:匡正。

(2)弘:广、失,这里指志向远大。不……乎:表反问,不是……吗?已:停止。

(3)克:约束。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

(4)迩:近。事:侍奉。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八佾》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不知怎样对待礼的句子是:“,?”

(2)在《论语·里仁》中,“,”是孔子略显夸张的说法,表述了对“道”的渴慕之情,也凸显了仁人志士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

(3)《论语·里仁》中孔子用“,”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4)《论语·泰伯》中的“,”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5)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称赞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6)在《论语·子罕》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

(1)人而不仁;如礼何

(2)朝闻道;夕死可矣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6)吾止也;吾往也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喻”“毅”的书写。

故解析为:(1)人而不仁如礼何

(2)朝闻道夕死可矣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6)吾止也吾往也

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多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死后,其弟子将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初“墓而不坟”。历代经过多次修葺营造,孔林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中国氏族墓葬群。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奄奄一息/朝不保夕),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结果),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地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墓冢朴素也是因为孔子死时不受诸侯重视,政治和社会地位不高,也就葬得不(隆重/庄重)。________,如苍松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10.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朝不保夕果然不可思议隆重

B.奄奄一息果然匪夷所思隆重

C.朝不保夕结果匪夷所思庄重

D.奄奄一息结果不可思议庄重

11.下列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的不断攀升,孔子墓添加了许多包装

B.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是因为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

C.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是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

D.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表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

12.文中画框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10.B

11.A

12.经过历代多次修葺营造,孔林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2)本题考查语言表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10.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组词语,“朝不保夕”意思是“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其中用“木”借代棺材,“奄奄一息”是指“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语境中,前文已有“孔子如老树”的比喻,此处不宜再用“朝不保夕”,应该用“奄奄一息”。

第二组词语,“结果”表示事物发展的后续影响或阶段终了时的状态,也常表示意外;“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与上文表述孔子的哀叹衔接恰切,故此处应用“果然”。

第三组词语,“不可思议”与“匪夷所思”都有表示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之意,但“匪夷所思”强调不是根据常理所能想象到的,这里对孔子墓的惊诧就是强调按常情常理思考而产生的。故应该用“匪夷所思”。

第四组词语,“庄重”多指言语、举止等不随便,不轻浮,多用于人;“隆重”指盛大庄重,用于仪式和场合。这里用来形容葬礼,应该用“隆重”。

故解析为:B。

11.本题考查语言表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中心对象是“孔子墓”,不必另选主语,同时要考虑与分号之前句子的表述呼应。

B项,主语不明确。

C项,前句用“孔子地位”为主体叙述不合适。

D项,前句以“历朝”为主语,不顺畅。

故解析为:A。

1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错误有两点,一是中途易辙,要把“经过”放在“历代”之前;二是定语的语序不当,“中国”表领属关系,作定语时与中心语的距离最远。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任选一组,完成问题。

A组:

①子曰:“__________,鲜矣仁!”

(《论语·学而》)

②子曰:“__________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B组: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③子曰:“君子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13.横线处均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句子填写完整。

14.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13.A组:①巧言令色;②志士仁人;B组:①文质彬彬;②和而不同;③成人之美

14.(示例1)A组:“仁”学思想。“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表现为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仁”是坚守正义的品格,为了实现正义,甚至可以牺牲生命。(示例2—)B组:“君子”思想。君子应该具有平和、中庸的品行,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君子应该坚守行事原则,不谋私利,不结私党;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

名句;名篇;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有些名句名篇要做到熟能成诵,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并概括文段思想的能力。理解文段内容,需要逐字逐句翻译文段,然后在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平时对孔子思想的了解,得出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能力。A组应该填写“巧言令色”和“志士仁人”,B组中应该填写“文质彬彬”“和而不同”和“成人之美”。注意里面易错字词:令,仁人,彬彬。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并概括文段思想的能力。

若想分析句子中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首先得理解五个句子的含义;然后,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筛选句中的关键词语,把握孔子的思想。

A组:

①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仁德是很少的。”

②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B组:

①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搭配得当,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②孔子说:“君子是和谐而不是等同,小人是等同而不是和谐。”

③孔子说:“君子成就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A组所给两个句子都提到了“仁”学思想,“巧言令色,鲜矣仁”是说“仁”是一种高尚道德,不要花言巧语,谄媚事人,要为人正直、表里如一;“无求生以害仁”是说坚守正义的品格,“有杀身以成仁”则是说为了实现正义的目的,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B组所给两个句子都提到了“君子”理想。第一句通过“文质彬彬”说明君子应具有平和中庸的品行,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第二句则说君子坚守行事原则,不谋私利、不结私党;第三句通过“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说明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5.1《论语》十二章同步课时训练

一、

1.下列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

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

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

2.下列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

B.小人喻于利于:在

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

3.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

C.《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D.南宋时,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测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5.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①乎?”

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注]①彻:周代的田税制度,十分抽一。②二:十分抽二的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

B.有若认为,只有削减田税的税率,才能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

C.按照时令,役民于时,百姓才能服从君王的统治。

D.君王不应搜刮民脂民膏来聚敛财富。百姓富足,君王才能富足。

7.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分析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八佾》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不知怎样对待礼的句子是:“,?”

(2)在《论语·里仁》中,“,”是孔子略显夸张的说法,表述了对“道”的渴慕之情,也凸显了仁人志士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

(3)《论语·里仁》中孔子用“,”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4)《论语·泰伯》中的“,”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5)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称赞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6)在《论语·子罕》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死后,其弟子将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初“墓而不坟”。历代经过多次修葺营造,孔林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中国氏族墓葬群。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奄奄一息/朝不保夕),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结果),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地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墓冢朴素也是因为孔子死时不受诸侯重视,政治和社会地位不高,也就葬得不(隆重/庄重)。________,如苍松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10.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朝不保夕果然不可思议隆重

B.奄奄一息果然匪夷所思隆重

C.朝不保夕结果匪夷所思庄重

D.奄奄一息结果不可思议庄重

11.下列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的不断攀升,孔子墓添加了许多包装

B.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是因为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

C.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是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

D.孔子墓后来添加了许多包装,表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

12.文中画框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任选一组,完成问题。

A组:

①子曰:“__________,鲜矣仁!”

(《论语·学而》)

②子曰:“__________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B组: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③子曰:“君子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13.横线处均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句子填写完整。

14.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解析解答部分

1.B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敏于事而慎于言”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该是状语后置句,因此“敏”作谓语,应当翻译成“奋勉”。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D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其”理解为“它”错误。“其”应是“大概”之意,表推测的语气。

句意:大概是“恕”字吧?

故解析为:D。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3.D

文言句式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B项,省略句,应该是“可谓(之)好学也已”;

C项,倒装句,“自省”应为“省自”;

D项,不是特殊句式。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求对几种文言句式了然于胸,并能较好地分辨其用法。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4.D

文化常识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文学知识的能力。

D项,“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错,《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文学知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5.B

文化常识

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B项,“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四书”。故选B。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6.C

7.选段所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富民”的经济思想。有若认为,应该削减田税的税率,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税过多,那么必将导致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分析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然后理解选文的意思,根据文本意思概括出相关的经济思想。

鲁哀公问有若说:“收成不好,国家用度不足,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呢?”

哀公说:“(现在)十分抽二,我还感到不够,怎么能实行十分抽一的政策呢?”有若回答说:“百姓的用度够了,您和谁会不富足呢?百姓的用度不够,您和谁会富足呢?”

6.C项,“按照时令,役民于时,百姓才能服从君王的统治”错误,从文中来看,选段没有涉及此项内容,从文中来看,主要是围绕“年饥,用不足”该怎么办,由此引出有若“富民”的思想,并没用涉及“按照时令,役民于时”。

故解析为: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在理解选段的基础之上,分析其中包含的“经济思想”。

从文中来看,主要讲述哀公和有若的对话,哀公提出疑问,有若给以解答,所以这“经济思想”应重点体现在有若的回答中,尤其要关注“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句话,这句话意思是“百姓的用度够了,您怎么会不够呢?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会够呢”,考生要特别注意比较文中所说的“彻”与“二”所带来的不同效果,由此可知,竭泽而渔只能让百姓更加贫困,只有富民才能富国,所以本文所反映的经济思想就是儒家学派的“富民”思想。

故解析为:选段所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富民”的经济思想。有若认为,应该削减田税的税率,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税过多,那么必将导致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8.(1)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

(3)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就称赞你为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

(4)《诗》可以用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用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用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用来讽刺时政。从近处讲,可以用来侍奉父母;从长远看,可以用来侍奉君主。

翻译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安:安逸,舒适。敏;勤勉。正:匡正。

(2)弘:广、失,这里指志向远大。不……乎:表反问,不是……吗?已:停止。

(3)克:约束。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

(4)迩:近。事:侍奉。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9.(1)人而不仁;如礼何

(2)朝闻道;夕死可矣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6)吾止也;吾往也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喻”“毅”的书写。

故解析为:(1)人而不仁如礼何

(2)朝闻道夕死可矣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6)吾止也吾往也

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多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10.B

11.A

12.经过历代多次修葺营造,孔林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2)本题考查语言表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10.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组词语,“朝不保夕”意思是“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其中用“木”借代棺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