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_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_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_第3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_第4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参考解析

题号12367101112151821

解析BBDCDAADDBC

1.B解答:“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

2.B解答:A项“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无中生有。C.“盛唐气象因此形成”错。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

3.D

4.①举例论证,列举李煜《虞美人》论证它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列举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论证“是典型的盛唐气象”;②对比论证,将李煜《虞美人》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③引用论证,引用李白、王昌龄的诗句证明盛唐气象形象的充沛饱满。④比喻论证。把盛唐气象比作一朵小小的蒲公英,形象说明“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本题共4分;每点2分,写出论证方法1分,简析1分;答出两点即可)

5.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本题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6.C解答:“表现了爷爷不愿谈这件事,不想在万家欢庆、喜迎新春之时勾起内心痛苦的回忆”错误,爷爷脸色难看是表现想起往事时内心的沉重,是对烈士的一种悼念。

7.D解答:“也是对兄弟二人的祭奠”错误,文中说“也许这一脉是绝了后了”,并未对“弟弟”的结果做明确的交代,不能说是一种“祭奠”。

8.①能文能武,智勇双全。读过书,写得一手好诗词,躲过很多次追杀;懂兵法,给日本人带来很多麻烦。②知晓大义,矢志报国。当了兵,日本人来的时候,带兵抗战,写了一张纸条勉励自己奋力杀敌。③勇于担当,无私无畏。为了救全村人,自己主动返回村子,英勇就义。(本题共6分;每点2分,准确概括、具体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帽子作为日常的衣服配饰,与爷爷的形象、身份及迎春的季节相符,凸显了爷爷平凡而普通的身份特征。②爷爷“把帽子戴好”“扶了扶帽子”,通过整理帽子的动作表述自己对烈士的崇敬和怀念之情。③爷爷端正地戴着帽子,睡在新的春天里,暗示着对烈士家人嘱托的责任传承,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A

11.A解答:文中的“与”意为“和、同”,后句的“与”意为“结交、亲附”,含义不同。

12.D解答:“最终没有走上仕途”错误,材料二中有“补太常寺协律郎”之语,可见其曾入仕为官。

13.(1)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本题共4分,“及”“书”“辄”“是”各1分)

(2)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本题共4分,“止”“待”“竟”各1分,句意1分)

14.①相貌奇。他长相纤瘦、两眉相连,长手指。②经历奇。去世时的奇异经历(或因父名犯了“讳”未获许参加科举)。③行为奇。作诗时骑瘦骡、投锦囊等一些奇异举动。④志趣奇。不在意自己的作品留存传世。⑤才华奇。他的诗构思奇特,被人效法却无法被超越。(本题共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D解答:“以乐景衬哀情”错误。

16.示例一:远人思归。(1分)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1分)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1分)最后两句是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1分)此词将远人在异乡盼望归乡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2分)

示例二:闺情。(1分)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1分)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1分)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1分)此词从思妇的角度,怀念归人,盼望归人尽快返乡。(2分)

(意思对即可;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本题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8.B解答:历久弥新:经过长久的时间,不但没有衰败、陈旧,反而更新、更好。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反相成:指相互矛盾的事物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结在一起。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19.作家与人民大众日益贴心,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日益厚重,生动反映奋进新时代的光辉与壮美。(本题共4分,每处语病2分)

20.构成:“经历和见证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与“书写和描绘是我们的光荣使命”结构一致,对仗工整,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2分)效果:形式上,整齐匀称,语气连贯,节奏感强,增强气势;内容上,突出了作家经历和见证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2分)

21.C

22.①中国古风插画别具一格②插画设计的发展与创新③更加多元

(本题共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3.(略)附: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7)分二等(16-12)分三等(11-7)分四等(6-0)分

基础等级内容2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不当感情虚假

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点深刻个别细节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略显个性

说明:⑴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述”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⑵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的某一点按等评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⑶缺标题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扣1分。

⑷确认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参考立意:

1.面对挫折,要及时调整自己,勇敢面对;

2.发掘生命的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

3.增强生命的韧性,培养抗挫折能力。

4.转变思维,换角度思考

5.谁说站在光里的就是英雄

京兆杜牧写了《李长吉集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最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骡子,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移置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骡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保存下来的李贺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骑着红色的蟠龙,拿着一块木片,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前去。”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写篇楼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嘒管的演奏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是这样。

唉!天空碧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人世间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李贺字长吉,是皇族郑王的后代。他父亲叫李晋肃,他因为这(避讳父名)不前往参加进士测试,韩愈为他写了一篇《讳辨》的文章(为他可以参加进士作辩解),他最终也没有前往测试。他才思灵敏快速,尤其擅长写诗歌。他的构思风格像高山陡崖,千丈耸立,当时文人追随效法他,没有能近似的。他填写的乐府歌词有几十篇,直到宋代黄门云韶部的乐师,没有不诵读的。他被任命为太常寺协律郎,去世时年仅二十四岁。惠民县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验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

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

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

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

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

体描述黑暗面。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

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

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

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

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

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

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

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

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

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

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

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

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

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

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

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

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

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

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

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

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

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

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

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

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

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

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

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

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

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

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

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

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

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

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

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

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

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

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

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

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也是盛

唐诗歌与其他时代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B.材料一中,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

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是在说愁之多、

愁之长,更能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在唐代,儒、释、道三教并用,诗人可以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

高一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

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

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

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

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敢于冲破旧的藩篱,门阀

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D.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时(杜牧《春尽途中》)

4.材料一第四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列举并简析。(4分)

5.请结合材料二,分析“盛唐气象”的形成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断墙春夜

林森

春天需要等,需要迎,需要撒开光亮、散播气味、爆出声响,让它的到来充

满仪式感。大年三十的午夜,家家户户都会在零点钟声响起之后,燃放烟花、鞭

炮,把春天接回院子。临近午夜,我把早就备好的烟花抱出院子,四岁的小侄女

姗姗跟出来。这盒烟花被我堆放在一堵半米高的断墙上。姗姗说:“叔叔,为什

么要放墙上啊?”我想起每年父亲都要交代我要把烟花搁在断墙上,却没想过为

什么,只好说:“放高一些,烟花就飞得高。”姗姗又问:“叔叔,这是谁家

的断墙?我们家的吗?”我有点愣。

高一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

每年的迎春,都是父亲去点烟花和鞭炮。我说:“爸,刚才姗姗问我那堵墙

是不是我们家的?我搞不太清……”父亲打了一个哈欠:“这事啊,我知道一些,

可我小时候,也没见过那家人了。想知道清楚一点,去问你爷爷。”他嘴巴朝大

厅里扁了扁,爷爷正在沙发上昏睡,一顶帽子遮住他的脸。迎春也是爷爷一定要

参加的事,不做完这件事,他没法安心地睡到他那张床上。

我走到沙发边上,拍拍爷爷的肩膀:“爷爷,起来了,要迎春了。”

帽子被揭开,爷爷的脸露出来,爷爷把帽子戴好说:“快到时间了?”我说:

“快到了。”爷爷又说:“摆在断墙上?”我说:“摆在断墙上。”爷爷点点头,

再次扶了扶他的帽子。我说:“爷爷,姗姗问我们家院子外那堵墙是谁家的,爸

爸说你最清楚。”爷爷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站起来,走到我们的院子里,拉着

一张椅子坐下,他的坐姿是笔直的。

爷爷说:“断墙这家人,往前数三代,跟我们同宗的。跟我同辈的是两兄弟,

我得叫堂兄的。可惜,到了他们这一辈,后面就再没人了。”

“那哥哥是厉害的人物,早些年,读过几本旧书,也写得一手好诗词,你还

记得我们村庙的对联吗?就是他当年的手笔,你还记得吗?”

“……记不太清楚了……”

“唉……全忘了,你们!全忘了,没人记得。他后来当了兵,日本人来的时

候,他带着兵,跟日本人干得你死我活。据说他当年随身带着一张纸条,上面写

着一句话,勉励自己奋力杀敌。那句话是什么,我们不清楚,有些日本人倒先知

道了,对他的悬赏很高。当时日本兵来扫荡,一个村一个村连锅端啊,有些村子

挖了大坑,把人全都赶紧去,活埋。还有更残忍的……”爷爷有点讲不下去,他

扶了扶帽子,让自己镇定下来。

“那哥哥懂兵法,带着他的兵,给日本人添了很多麻烦。日本兵对他恨到骨

头里,一直想把他剜了。他躲过了很多次追杀,却还是被抓住了。说起来,出卖

了他的,还是我们村里的人。那年他腿上有伤,悄悄回到我们村里养伤,村人敬

他是英雄,都把这事藏着。但有个人为了利益去找到日本兵告密,把村子包围

了……”

“告密的是谁?”我急切地问。

高一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

“你记得我们村西边也有一间破房子吗?现在长满杂草的,就是汉奸的房子。

村子被包围之前,村里人把哥哥转移到船上,躲到别处去了。但他见不得全村人

因他而死,划着船就回来了。在村外的沙滩那,日本人当着全村人的面,把他杀

了,汉奸把他的尸体扔到了海里。日本人从我们村里走后,汉奸也跟着走了。村

人曾去海里找寻哥哥,大海茫茫,尸骨没找到。”

父亲把烟头往地上一丢,脚底踩上,碾了几碾。

“他死后,他弟弟开始了复仇。他最恨的,是那个汉奸。他在春节前,拿着

一些哥哥的遗物,立了一座没有尸骨的坟。村人自发买来鞭炮,在坟墓前燃响。

他拉着我的手,说他要出远门了,以后能不能回来,不好说。要是回来,说明他

大仇得报;要是不回来,就是还在找那个仇人,或者他反被仇人杀了。我不知道

怎么跟他讲话,就只听他说,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以后过年了,迎春了,他家

里空荡荡的,也帮他迎一迎。”

“那年春节后,他就离开了。几十年了,再没回来。我们村靠着海边,台风

多,有一年台风横扫而过,房子塌了。这么些年下来,只剩下这一截断墙了。现

在啊,每到迎春,我都得等着,就是记得当日的事。我让你爸每次迎春之时,都

把鞭炮挂在断墙那,是想,我们家迎春了,他们家也得迎春啊——就一起迎了。

他一心想着报仇,去国离乡,也许这一脉是绝了后了。但我们得记得,有我们家

迎春的一天,他们家的院墙内,也会有鞭炮,也会有烟花……”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每次迎春,父亲都要提前半个小时准备;而爷爷,总要

一个晚上等着。我还以为,烟花摆在断墙上,是为了冲得更高,原来并非如此。

此时,爷爷、父亲和我,三张面孔,都在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渔村里,

鞭炮声噼里啪啦,一些烟花闪在夜空之中。电视里,正倒计时,一片盛世的欢腾

和嘶喊,五颜六色溢满了电视机荧屏。

姗姗跑了出来,爷爷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右手朝我父亲伸出:“打火机给我,

今晚迎春,我来点。”

爷爷整整衣衫,扶了扶帽子,直着腰板走出我们的院子,父亲、我、侄女跟

在他身后,四代人,准备一起迎春。爷爷走向夜色中的断墙,火光亮起,爷爷慢

慢地把打火机移向那盒烟花。爷爷转身往回走,他身后,烟花划破长空,在半空

高一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

炸开,星星点点散开、洒落。此起彼伏的声音、光亮、烟气,溢满整个渔村。

大厅的沙发上,爷爷坐着就睡着了,帽子仍端正地戴在他的头上。

——他戴着帽子,庄严地睡在我们刚刚迎来的春天里。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放高一些,烟花就飞得高”,是我对烟花放在断墙上的理解,蕴含着

对新的一年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的期盼。

B.小侄女姗姗对断墙的追问,既符合小孩子好奇的天性,又引出了下文爷

爷对往事的讲述,设计巧妙,独具匠心。

C.“爷爷的脸色变得很难看”,表现了爷爷不愿谈这件事,不想在万家欢庆、

喜迎新春之时勾起内心痛苦的回忆。

D.弥漫整个渔村的声音、光亮和烟气,象征着灿烂辉煌的如愿的盛世,也

照应了文章开头,使得文章结构完整。

7.关于文中爷爷讲述故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爷爷坐在院中的椅子上开始讲故事,爷爷笔直的坐姿是对故事主人公的

敬重。

B.日本人先知道了“哥哥”纸条上写的内容,为后文烈士被汉奸出卖做了

铺垫。

C.父亲用脚碾烟头,运用动作描写表现父亲对故事中汉奸深恶痛绝的愤恨

之情。

D.“弟弟”走后,断墙上的鞭炮,不只是为两家人迎春,也是对兄弟二人

的祭奠。

8.故事里的“哥哥”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9.本文多次提到“帽子”,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简要分析的写作用意。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高一语文试题第7页(共10页)

材料一: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

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

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駏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

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

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

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

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

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

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

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

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

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

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

不寿耶?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有删改)

材料二:

李贺字长吉,宗室郑王之后。父名晋肃,以是不应进士,韩愈为之作《讳辨》,

贺竟不就试。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

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补太常寺协律

郎,卒时年二十四。

(《旧唐书·李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

高一语文试题第8页(共10页)

B.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

C.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

D.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与游者”与“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

含义相同。

B.“每旦日出与诸公游”与“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两句中的“旦日”字含义相同。

C.“所至或时有著”与“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晳、冉有、公

西华侍坐》)两句中的“或”字含义不同。

D.“少之,长吉气绝”与“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两

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李长吉与王参元等人一起出游时,常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古破的锦囊,

碰到有心得感受就写下来投到锦囊中。母亲担心他写得太多而累坏身体。

B.李长吉写完诗后,就丢在其他囊中,过后也不再去看。他的作品有时被人

移取带走,有时被自己随意丢弃,由此可见他并不注重自己作品的留存。

C.李长吉气绝之时,在他平时卧室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并且传来行车

的声音和嘒管的演奏声。李商隐对这样的说法持有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

D.李长吉虽是唐宗室后裔,但无缘参加科举,导致其最终没有走上仕途。他

把满腹的才华倾注在诗歌创作中,并以独特的风格受到当时文人的追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

乃已尔。”(4分)

(2)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4分)

14.李长吉被称为“奇者”,其“奇”在何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高一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5.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写抒情主人公在暮色中所见,“平林漠漠烟如织”传达出一种

寂寞惆怅的情绪,具有笼罩全篇的作用。

B.“寒山一带伤心碧”,写主人公登高伫望不觉日暮,山色转深,自己的

主观色彩尽情地涂抹于景物之上。

C.“宿鸟归飞急”,构思巧妙,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

对照,以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寞无依。

D.全词写景角度多样,短短一首词中,掇取了多种景物,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手法运用娴熟。

16.清人许昂霄在《词综偶评》说,本词“乃是远人思归”,“或注作闺情”。

你同意那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齐桓晋文之事》中,文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

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3)《鸿门宴》中表述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