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解析

题号123671011121518

解析DABCDADBAB

1.D解答:“导致农业文化遗产虽经世代流传却没有创新”错。

2.A解答:B项“与《乡土中国》中“地缘”内容如出一辙”错;C项“人们并不会关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与审美有关的现象”错;D项“这也说明农民个体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错。

3.B

4.①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提出农业文化遗产美学价值的独特性,然后从农民、实践、世代三个核心要素进行分析。(2分)

②采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2分)

5.①在创造主体方面,夏津农民在生产劳作的过程中创造了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并且长期保持着这样的生活状态。

②在创造方式的方面,夏津农民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创造了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既解决了生存与生活问题,又具有农业景观等审美特点。③在创造基本属性方面,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夏津农民世代的智慧结晶,具有时间维度的传承性外和空间维度的群体性特征。

(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6.C解答:“巧妙地映射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错。

7.D解答“他们相信可以找到终聚地”错。

8.①预示着公元世纪逐渐消失和超新星纪元的即将到来。公元钟上的绿色像素是公元世纪存在情况的整体显示,逐点变黑,意味着公元世纪逐渐消失,也意味着超新星纪元逐渐到来。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本文的故事随公元钟绿光的变化依次展开。③逐步强化紧张和恐怖的气氛。随着公元钟绿点一个个减少,悲哀和恐惧在一点点攫住孩子们的心,紧张和恐怖的气氛越来越浓厚。(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解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宏阔的远景:超新星、辐射病、公元钟、终聚地,意境恢弘,同时又赋予小说合理的科学解释。②真实的近景:小说描绘了孩子们面对超新星纪元到来时的无助、恐惧和隐隐的期盼,十分细致真实。③小说运用瑰丽的想象关照着社会现实:小说运用宏阔的想象力塑造了宏阔的远景和真实的近景,并在其中寄寓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解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10.A

11.D解答:“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中“期”的意思为“约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期”的意思为“预定的时间,期限”。

12.B解答:“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只是孙膑设计让庞涓上当的假象,并不是事实。

13.(1)您不如率兵突袭魏国都城,占据有利地势,冲击魏国空虚的后方,魏军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援救。(本题共4分,“引”“疾走”“方虚”“释”各1分)

(2)我本来知道齐兵胆怯,进入我国境内三天时间,逃散的士兵超过了一半!

(本题共4分,“固”“亡”、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句意1分)

14.①听取了孙膑的建议,出兵时恰当;②孙膑精通“兵法”,指挥得当;③魏将庞涓求胜心切,骄傲轻敌。(本题3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A解答:“岂有千山与万山”意思是说我们之间并没有千山万山的阻隔。

16.①用词新奇。一个“补”字,写出桥在雾中、云绕石桥的景象;一个“扶”字写出古殿老

朽,却得青松护佑的情形。颈联写景,突出环境清幽,令人神往。②拟人。古殿老旧,似乎摇摇欲坠,因得青松“扶持”而安然无恙。“扶”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先担心后欣慰的感情。③想象(对写、虚写)。颈联是想象松风上人与自己分别之后的生活情形。(本题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示例一: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示例二: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示例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本题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8.B解答:触目可及:在视线范围内;或指距离很短,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群雄逐鹿: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风起云涌: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19.①修饰成分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写出丝质外套和短靴的具体特点,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

(本题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①都不能不去②展览规模不大③并不适合穿丝绸

(本题共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1.网友们脑洞大开,将林黛玉的“怼人”话术巧妙应用于各类生活场景中,短视频平台也掀起了二次创作热潮。(本题共4分,每处2分)

22.示例一:

合适。①从内容上看,直接表述了对工资少、加班多的不满,真实直率。在职场中,这样的表述十分可贵,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待遇的提高、人际关系的重塑和社会的发展。

②从手法上看,运用了夸张、对比和反问,突出了工资收入与加班付出极不对等的现象,痛快地表述了对老板的不满情绪和调侃意味。

示例二:

不合适。①从内容上看,直接表述了对工资少、加班多的不满,体现了斤斤计较、心地偏狭的特点,不利于团结和谐。

②从手法上看,运用了夸张、对比和反问,夸大了现实状况,强化了不满情绪和讽刺意味,显得尖酸刻薄,不得体。(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3.(略)

附: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7)分二等(16-12)分三等(11-7)分四等(6-0)分

基础等级内容2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不当感情虚假

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点深刻个别细节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略显个性

说明:

⑴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述”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⑵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的某一点按等评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⑶缺标题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扣1分。

⑷确认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参考立意:

1.注重内容,不为外在形式所累;

2.不过于注重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3.打破规矩,推陈出新;

4.洗去浮华,丰盈人生。

当初,孙膑和庞涓一起研习兵法。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自己认为才能不如孙膑,便召孙膑前来魏国。孙膑刚到魏国,庞涓便设计以法砍断孙膑的双脚,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终身成为废人。齐国使者到魏国,孙膑以刑徒的身份暗中与他相见,说服了齐国使者,齐国使者偷偷地把孙膑装在车上带到了齐国。齐国的大臣田忌友好地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又把他引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讨教兵法,于是请他当老师。这时齐威王打算出兵援救赵国,便任命孙膑担任大将。孙膑以自己是个残疾人坚决推辞不担任。齐威王便任命田忌担任大将,孙膑担任军师,让他坐在帘车里,为大战出谋划策。

田忌将要率兵前往赵国,孙膑说:“排解双方的争斗,不能用拳脚将他们打开,更不能出手帮着一方打,只能因势利导,出其不意,紧张的形势受到禁锢,就自然会解除。如今梁赵两国互相攻战,精锐部队一定倾巢而出,国中只剩下老弱病残。您不如率兵突袭魏国都城,占据有利地势,冲击魏国空虚的后方,魏军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援救。这样我们就能一举解了赵国之围又给魏国以痛击。”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谋划。

同年十月,赵国的邯郸城投降魏国。魏军回师援救都城,在桂陵和齐国军队激战,结果魏军大败。魏国的庞涓领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道:“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好呢?”成侯邹忌说:“不如不救。”田忌说:“如果不救,那么韩国将屈服并入魏国,不如早点救援。”

孙膑说:“韩国、魏国的军队没有疲敞士气正旺,我们前去救援,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反而显得我们听命于韩国了。况且魏国有攻破韩国的野心,韩国看到要灭亡了,必定会向东恳求齐国,(那时我们再出兵),我们趁机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趁魏国军队疲敞给以痛击,那么可以得到双重好处得到好名声。”齐威王说:“好!”于是就暗中答应韩国使臣让他回去。韩国自恃有齐国援救,经过五次大战不胜利,只好向东把国家全部希望寄托在齐国身上。

齐国于是发兵,派田忌、田婴、田盼率领军队,孙膑担任军师,前去救援韩国,直捣魏国的都城。庞涓听说后,离开韩国回兵援救国都。魏国大量出兵,任命太子申担任将军,来抵抗齐国军队。孙膑对田忌说:“魏、赵、韩一带的士兵素来剽悍勇猛,轻视齐国士兵,不过齐国士兵的口碑确实胆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必须做到因势利导。《兵法》说:‘从一百里外去奔袭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去奔袭则只有一半军队能到达。’”于是让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地界后修造十万个灶,第二天修造五万个灶,第三天修造两万个灶。庞涓率兵追击齐军三天,见到如此情形,大喜,说:“我本来知道齐兵胆怯,进入我国境内三天时间,逃散的士兵超过了一半!”于是舍弃步兵,和精锐轻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魏军行程,晚上应当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旁边多险关隘口,可以埋伏军队。于是刮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并在白白的树干上写“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下令齐国军队中善于射箭的一万名射箭手沿路埋伏,相约天黑后看见火把举起就一齐发射。庞涓果然在夜里赶到了那棵树下,看见白树干上的字,用火把照看,还未读完,万箭齐发,魏军乱作一团,溃不成军。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便拔剑自刎,说:“成就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齐军趁机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惠民县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验题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包含知识技术、传统文化、自然生态、农业景观、各类物种等众多内容的综合范畴,包括丰富多样的、价值巨大的资源和要素。在特定环境中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就是与传统农业生计密切相关的本土生态知识、地方传统技术,以此为重要内容的民族生态文化长期指导着遗产地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与之相应的农业景观,就是特定民族在生态文化和农业知识技术指导下,通过长期改造和维护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与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种质资源、相关文化等资源,也都被囊括进了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范围。因此,内涵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囊括了相应区域中的众多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是一笔价值不可估量的文化宝藏和物质财富。

(摘编自陈茜《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转化》)

材料二:

作为新晋的审美对象,仅直观上就能大致感受到农业文化遗产与纯艺术制品、园林风景甚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审美价值殊为不同。如果从主流或经典美学理论来看,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更显独特,因为目前主流的美学理论似乎难以阐释其审美价值的内涵。农业文化遗产美学价值的独特性,来源于其创造主体与过程的特殊性,也就是万国鼎先生所说的“世代流传于农民实践”,其中至少包含三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2页)

个核心要素,分别是作为创造主体的“农民”、作为创造方式的“实践”以及作为创造基本属性的“世代”。

首先是“农民”。从发生学角度,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审美价值的创造与拥有者,而艺术与科研工只是美的发现与赋权者。农民与哲学家、艺术家与科学家们处于同一审美层级,这在过去的审美主客关系中本就不可想象,更何况后者只能审视、定义乃至评判农业文化遗产,却与审美对象没有物权关系。不过农民的主体性似乎是有缺陷的,理论上他们拥有农业文化遗产审美价值最合理合法的解释权,现实中他们似乎又很缺乏审美意识。而且与艺术作品可以脱离创与创造空间,被换置在展厅、博物馆、画廊等场所中被人欣赏不同,农业文化遗产从未也无法脱离农民,农民也无法脱离农业文化遗产,所以我们在审美活动中必然要将农民的生产劳作与生活状态视作审美对象的一部分,如此造成了农民群体所独有的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客体的独特审美性。

其次是“实践”。农业生产是农民最主要的实践活动,这既是农业文化遗产审美性,也是其功利性与目的性的根本来源,同时某种程度上还对主流美学家所要求的非功利性审美原则进行了修正。正如海德格尔所讲:“只有理解了人类的生存本质,才能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从人类诞生到现代社会,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第一前提,包括审美在内的其他追求和价值都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剩余物”,例如田间垄沟式直线简洁的景观形式是为耕作效率的最大化,乡村生活的民俗工艺品虽体现了农民一定的审美意识,但终究还是为了使用或某种目的(且根本上还是为生产)。大凡农民所制造的工具普遍是大大小小、形形色色,这在殿堂派、学院派看来就显得粗鄙低级,但正是功利性才使得农业文化遗产拥有了美学特质。传统农业生产与创造不仅是与天地间自然法则的体现,也是审美的枢机与对象,人类最初的审美反应就是在农业性生产中获得,因为只有先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黄药眠曾指出:“(先民)希望丰收和胜利的日子再来一次,于是绘画与舞蹈就产生了。舞蹈也常常是将丰收的动作再重现一遍”。直到今天,农民在工具制作和工艺创作中有意识加入“饱满”“红火”等元素的审美心理,依旧是源于期盼粮食丰收的朴素情感,这也是对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科学命题的生动诠释。

最后是“世代”。与纯艺术多属于艺术家的个人内在的创造不同,农业文化

遗产美学遗存与价值是农民“世代”的智慧结晶,即父传子、师传徒,如此在农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2页)

民之间世代流传。因为经历了历史积淀和时间检验,农业文化遗产在“有用性”与“审美性”之间达到高度统一。除体现了时间维度的传承性外,世代流传还暗含空间维度的群体性特征。因为无论传授者还是承袭者,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传授者的经验与技艺必然为集体所接受与认同,承袭者所学习和接受的实际是集体经验和审美意识的延续,这样就导致农民个体间的审美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都具有普适性与同质性,例如农民普遍认为“红色大吉、白色不吉”等。另一方面,正是群体认同感与世代传承性的多重作用下,农业文化遗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够创新的,例如中国传统农具自唐代以后就鲜有大的变化,因为创新往往即意味着与祖辈经验的割裂乃至文化的失传。在同一文化空间里,农民们自觉认为共同的情感纽带与审美认同更有意义。

(摘编自陈加晋、卢勇、李立《美学发现与价值重塑: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转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业景观需要特定的文化和技术指导,并且经过长期改造和维护才能形成,具有一定审美价值。

B.农业文化遗产与纯艺术制品、园林风景甚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审美价值具有不同之处。

C.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审美价值的创造与拥有者,现实中他们似乎又很缺乏审美意识。

D.由于农民个体间的审美具有普适性、同质性,导致农业文化遗产虽经世代流传却没有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业文化遗产指导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主要内容是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

B.农业文化遗产无法脱离农民,农民也无法脱离农业文化遗产,与《乡土中国》中“地缘”内容如出一辙。

C.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第一前提,人们并不会关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与审美有关的现象。

D.农业文化遗产无论传授者还是承袭者,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这也说明农民个体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一项是(3分)高二语文试题第3页(共12页)

A.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极具观赏价值的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B.中国乡土社会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

C.始于东汉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的贵州稻鱼鸭共生模式。

D.“清明前后,撒谷种豆”“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等农谚。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历经沧桑的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不仅是夏津人的“救命树”,也正成为夏津人的“摇钱树”,因其特有的功能价值,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请结合材料,分析古桑树群独特审美价值的构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超新星纪元(节选)

刘慈欣

1999年末的一天,位于御夫座的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颗巨大的恒星被星际尘埃所遮挡,没有被人类发现。这次超新星爆发,给人类带来了一场近乎毁灭性的灾难。由于距离超新星太近,强烈的辐射使人类普遍患上了辐射病,13岁以上的人将在一年内逐渐死去,而12岁以下的孩子却因有基因的自主修复功能而幸免于难。

于是,整个世界的大人们想尽千方百计培育孩子,希望他们担负起领导国家的使命。

一年后,世界上只剩下了孩子。

当大人们全部离开后,公元钟启动了。公元钟由61420个像素组成,每个像素代表一个终聚地,通过卫星信号,全世界所有终聚地的状态都显示在公元钟上。当某个像素由绿色变成黑色时,表示这个终聚地中所有的人都已死亡。

公元钟的绿光一天一天地消失,孩子们像着了魔一样,时刻盯着钟面的变化。

第四天早晨,当孩子们走进公元钟大厅时,有一种走进坟墓的恐惧。这时天还没大亮,大厅中一片黑暗哟,前三天的绿光已完全消失了。他们走进这黑暗,看到在公元钟上只剩下一片绿色的光点,像冬夜中稀疏的寒星,直到把灯全打开,他们的呼吸才顺畅了。这一天,孩子们一步也没有离开公元钟,他们一次次数着钟上的绿点,随着绿点一个个减少,悲哀和恐惧在一点点攫住他们的心。

“他们就这么丢下我们走了。”一个孩子说道。

高二语文试题第4页(共12页)

“是啊,他们怎么能这样?”另一个孩子说。

晓梦说:“妈妈去世的时候我就在她身边,当时我也是这么想:她怎么能就这么丢下我走了呢?我甚至恨她,可到了后来,我总觉得她好像还在什么地方活着……”

有孩子喊:“看,又灭了一个!”

华华指着公元钟上的一个绿点说:“我打赌,下次是这个灭。”

“赌什么?”

“我要是猜不对,今天晚上就不睡觉了!”

“今天晚上可能谁也睡不成觉了。”眼镜说。

“为什么?”

“照这个速度,公元世纪肯定要在今天夜里终结。”

绿星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一个接一个地消失,看着已是一片黑暗的公元钟,孩子们仿佛悬在一个无底深渊之上。

接近午夜零点时,公元钟上只剩下最后一颗绿星星了,这黑暗荒漠中的惟一一点星光,在公元钟的左上方孤独地亮着。大厅中一片死寂,这群孩子们如石雕般一动不动地盯着它,等待着公元纪元的最后终结。但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那最后一颗绿星星一直顽强地亮着。孩子们开始互相交换眼色,后来又窃窃私语起来。

太阳从东方升起,越过这个宁静的城市上空,又在西边落下。在整个白天里,公元钟上的那惟一的一颗绿星星一直亮着。

到中午的时候,信息大厦中出现了一个传言,说治愈超新星辐射的特效药早就研制出来了,但生产的速度缓慢,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要,为了避免社会混乱没有公布这个消息。世界各国秘密地把最有才能的人集中起来,用这种药治好了他们的病,现在亮着的那个绿点就是他们的聚集地。仔细想想,这种事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他们又调出了联合国秘书长发布的世界交换宣言重看一遍,注意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只有当公元钟完全变成黑色时,孩子才在宪法和法律意义上真正接过世界政权,在这之前,成人仍拥有对世界的领导权……”

这是一段很奇怪的话,当大人们前往终聚地时就可以交出政权了,为什么非

要等到公元钟完全熄灭呢?只有一种可能:某些终聚地中的某些人仍有活下来的高二语文试题第5页(共12页)

希望!

到了下午,孩子们已经对这个想法信以为真了,他们惊喜地看着那颗绿星星,仿佛在险恶的夜海上见到了远方的灯塔。他们开始查询那个终聚地的位置,并设法与它取得联系,但这些努力都落空了,所有的终聚地都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它们仿佛处于另一个世界。孩子们于是只有等待,不知不觉天又黑了。

夜深了,在大厅里的公元钟前,在那颗不灭的绿星星的抚慰下,一天一夜没睡的孩子们相继在椅子和沙发上睡着了,梦中他们都回到了爸爸妈妈的怀抱。

外面下起了雨,雨点打在已调成透明的落地窗上,发出轻轻的声音。下面的城市全笼罩在雨中的夜色里,不多的灯光变得朦朦胧胧,雨水在透明墙壁的外侧汇成一道道小溪流下去……

时间也在流动着,像透明的雾气无声无息地穿越宇宙。

后来,雨大了起来。后来,好像又刮起了风。再后来,天空中出现了闪电,并响起雷声,这雷声把孩子们惊醒了,大厅中响起了一声惊叫。

那颗绿星星消失了,公元世纪的最后一片橡树叶已经落下,公元钟上一片漆黑。

现在地球上已没有一个大人了。

这时,雨停了,大风很快扫光了半个夜空的残云,巨大的玫瑰星云出现了。玫瑰星云在苍穹中发出庄严而神秘的蓝光,这光芒照到大地上后就变成月光那样的银色,照亮了雨后大地上的每一个细节,使下面城市的灯光暗淡了许多。

孩子们站在这座A形建筑高高的顶端,凝视着宇宙中发着蓝光的大星云,这是古老恒星庄严的坟墓和孕育着新恒星的壮丽的胚胎,这群小身躯被镀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银色光辉。

超新星纪元开始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也体现出了宏阔的想象力。

B.晓梦对妈妈的去世由被抛弃的恨,到后来觉得妈妈某个地方活在,从孩子的视角写出了她对妈妈死亡的理解和释然。

C.文中划线句子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内心的恐惧和无高二语文试题第6页(共12页)

助,巧妙地映射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D.结尾处孩子们身上镀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银色光辉,写出了对人类未来的态度,忧虑中又不乏希望。

7.关于文中孩子们听到传言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孩子们猜想大人们有治病的特效药,表明他们不愿相信公元世纪即将灭亡的事实。

B.孩子们重温联合国秘书长发布的宣言,是想要从中找到公元世纪依旧存在的证据。

C.孩子们对看到绿星星感到惊喜,积极查询其位置,从侧面体现出他们内心的恐惧。

D.孩子们相继地睡了,梦中回到了爸爸妈妈的怀抱,因为他们相信可以找到终聚地。

8.着力写“公元钟”的变化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评价,《超新星纪元》这部小说有着“用瑰丽的想象实现了宏阔远景和真实近景的交织”,请结合本文对上述特点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

(

)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

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

(

)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

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

高二语文试题第7页(共12页)

(

)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

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B.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C.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D.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膑以刑徒阴见”与“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阴”字的含义不同。

B.“蚤救孰与晚救”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蚤”字的含义相同。

C.“顾反听命于韩也”与“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促织》)两句中的“顾”字的含义不同。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两句中的“期”字的含义相同。

高二语文试题第8页(共12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回齐国,为齐国大将田忌所赏识。

B.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而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全文围绕孙膑的经历,精选几个典型事件充分展示其受辱不馁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叙议结合,有叙有议,结构自然,顺势顺理。鲜明的爱憎洋溢在字里行间,令人深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4分)

(2)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4分)

14.请概括齐国援救韩国最终战胜魏国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5-16题。

寄松风上人

郑變

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

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故乡空倚阑。

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殿三时寒。

笋脯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开门见山,点明别后相思之情。因有千山万山的阻隔,和松风上人的相见也就遥遥无期了。

B.颔联用一“似”字感慨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用一“空”字发出相望不得只能独自倚阑的遗憾。

C.“猿鹤”,古人用以比喻隐逸者的伴侣,此处用盼望猿鹤“来同餐”

极写相望之情甚是殷切。

高二语文试题第9页(共12页)

D.尾联两句既照应首联之“别易来难”和颔联“空倚阑”,使结构浑然天成,又升华了怀人念友之情。

16.请从语言和手法角度赏析颈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写屈原看到草木零落,感慨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的句子是:,。

(2)《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3)“酒”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常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感叹人生。李白写过很多这样的诗句,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住在江南,我对北方的开阔疏朗一直有一种迷恋。读文学的人,怎么能不去塞北呢?其实,对中国文化报以温情与敬意的人,①。飞机的舷窗下,祁连山a,雪白的山头与苍黑的山脊一路延伸,b。地面一片苍黄,都是戈壁。数年前沿着兰州—武威—张掖一线去过一次敦煌,那时还可以看见戈壁上的汉长城遗迹,一道低矮的土坯长城,将c的狼烟时代隐藏于后,那是匈奴人哀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所在。当飞机降落在敦煌时,西北的艳阳扑面而来,那种强烈,打得人连闭上眼,都感觉身心暴露于这通透的、澄澈的、热烈的阳光下。那几天,觉得自己像是被充电了一样。

吐蕃展就位于敦煌研究院,一个不起眼的二层建筑内。在西北正午的骄阳下,明亮的光线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但一到展馆,视线与内心一下子沉入历史的情境。②,却集中了国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的名品以及私人收藏。一个6—8世纪吐蕃贵族小孩的丝质外套和软靴,样式像唐装,而织物图案又是带着中亚波斯风格的连珠立鸟纹,简直不像一千多年前的物件。青藏高原气候严寒,③,这也许是某个节庆的日子穿的礼服,也许是夭折的孩童的葬服。曾经有

一个天真可爱的小生命包裹在这件衣服里,仅仅想到这里,就觉得这件小外套是高二语文试题第10页(共12页)

活生生地带着人的气息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abc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望尘莫及一望无际风起云涌

B.触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