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 同步练习_第1页
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 同步练习_第2页
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 同步练习_第3页
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 同步练习_第4页
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人教统编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同步练习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同步练习

一、

1.下列各项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作为队中的明星级球员,C罗对自己求全责备,不允许自己在场上有丝毫的懈怠和些微的失误,正是这让他不断突破自我。

②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就住房、医疗、教育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出强烈的参政议政热情。

③处在三省交界处的这个小镇,是个典型的“三不管”地带,这里五方杂处、良莠不齐,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地方。

④赵教授告诫自己的学生,即使在科研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即使未来成为某方面的权威,也千万不要师心自用,忘乎所以。

⑤在生命中最困难的那几年,各种打击和挫折总是如期而至,让他难以应付,他甚至想到过放弃,但终究坚持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⑥前一段时间,各大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广州恒大队的两名球员在预备队联赛对阵山东鲁能队时激烈互殴的新闻,该新闻迅速引起了各方关注。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

2.下面的句子不属于神态描写的一项是()

A.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B.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C.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D.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盾的小说《百合花》通过对护送、借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

B.细节常常独具魅力。《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C.《百合花》是一篇小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安排精巧合理;二是运用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

D.《百合花》结构谨严,文字优美,全文洋溢着抒情的氛围。郭沫若堪称作家茹志鹃的伯乐,称赞她作品的风格“清新、俊逸”。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部纪录片对我非常有兴趣,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大片。

B.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C.本次招聘,多数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医院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D.学生能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未来人生的成败。

5.在下文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____。花瓣左右时称,向外弯曲,____。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____。它虽最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A.①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②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①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③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二、阅读理解

阅读

坟场救人

茹志鹃

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离大路较远的地方,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已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地在外跑。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

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关大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

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两三岁,看他淌的这些血,淌得脸都变了色……

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

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

“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啊?人哪?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

“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

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踢了一脚,正要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

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巾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

“孩子,我们快回吧……”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桂平曾说“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正是这朴素的阶级觉悟,成了关大妈临危救助革命者倪老虎的动力。

B.关大妈第一眼见到受伤的倪老虎,“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

C.关大妈的儿子桂平牺牲后,他的革命战友倪老虎坚持斗争,遭到清剿大队的追捕,中弹受伤后,冲进了桂平新坟附近的草丛中。

D.“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一句含有“她伤心极了,可能又晕过去了”的潜台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的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小说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关大妈祭坟、关大妈忆儿、关大妈救人、关大妈与倪老虎回家分别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C.小说引人入胜,先后三次用拟声词“叭”“砰砰”“叭”描写清剿大队追兵的枪声,营造越来越紧张的故事氛围,使读者的心越揪越紧。

D.“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关大妈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剿大队斗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8.小说中写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这表现了关大妈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开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10.仿照下面画线句子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百合,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11.新媳妇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牺牲的通讯员身上时,没有说话,但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试揣度其心理,写一段话,写出此时她的心里所想。(50字左右)

12.下面是某校一则征稿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青春是最美丽的岁月,青春中的人是最可爱的人,青春中的事是最值得回忆的事,青春是用来记住的。在此,以“青春校园”为主题,我社向校园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我们将对您的问题进行不胜其烦的解答。欢迎各位朋友踊跃参加征文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本为文学之双翼,是一种相互砥砺、并驾齐驱的关系。但很长时间以来,文学评论似乎只会说“好话”了。____,也并非文学评论必须吹毛求疵,这里所说的“好话”,实际上指的是那种“强将笑语供主人”式的言不由衷的“好话”,或是那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____)。假如文学作品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又何尝不可以拍手称赞、逢人说项呢?这种毫无保留的“叫好”,同样亦是“有力量”的评论,而且意义重大。

1958年3月,茹志鹃在《延河》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以灵妙之笔写残酷的战争题材,讲究铺垫与神韵,讲究留白与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____。茅盾慧眼识金,读后立即为之撰写精彩评论,____。《百合花》得以转载于当年《人民文学》第6期,赢得如潮好评,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设若当年没有茅盾的披沙拣金和着意推举,《百合花》销声匿迹于当时的文化语境之中,恐怕是极有可能的。

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或是那种自欺欺人式的“皇帝的新衣”的“好话”

B.那种自欺欺人式的“皇帝的新衣”的“好话”

C.或是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的“好话”

D.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的“好话”

1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解析解答部分

1.B

成语的使用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此处说对自己,对象用错。

②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此处是说政协委员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合语境。

③良莠不齐: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使用正确。

④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使用正确。

⑤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准时到来。“打击和挫折”不存在按计划或规律到来的情况,使用错误。

⑥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多为贬义,不合语境。

故解析为:B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C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C.“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很明显是肖像描写,不是神态描写。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描写等。侧面描写包括环境的烘托和侧面人物的衬托。围绕这些手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即可。

3.A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A《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小说;另外小说不仅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还歌颂了军民鱼水情。

故解析为:A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4.D

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主客倒置,应为“我对《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部纪录片非常有兴趣,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大片”;

B.句式杂糅,应修改为“原因是……”,或“由……造成的”;

C搭配不当,“担任”不能搭配“岗位”,可将“岗位”改为“职务”。D无误。

故解析为:D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5.C

语句连贯;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

根据选项可看出,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那么在解答此题时,应根据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判断,由此可找出一一对应的比喻句,选出正确的解析。第①空要突显出“好像”“似乎”这样的意思,体现“事物”的“挨”这一情状;第②空,结合“向外弯曲”这一语境辨析,“马尾辫”可作为喻体;第③空,结合“清新淡雅”可知“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符合语境。

故解析为:C

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6.B

7.C

8.①关大妈回答清剿大队盘问时的声音很响,不像她自己的喉音了,表现出她变得勇敢大胆。②关大妈回答时从容镇定,这种冷静机智也与以前的她大有区别。这说明关大妈已从一个普通农妇向革命者转变、靠拢。

9.①小说开头部分对“穷鬼滩”坟场荒凉冷寂的描写,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儿子牺牲后关大妈内心的悲苦。②作为社会环境描写,阴森荒凉的“穷鬼滩”表现了当时革命斗争的残酷和普通民众生活的艰难。③小说在情节展开后,对“穷鬼滩”坟场阴森荒凉的环境特征还有几次描写,其作用主要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穷鬼滩”坟场的阴森荒凉,为关大妈对倪老虎的救助和清剿大队的疏于盘查提供了合理基础。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国现当代小说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小说阅读选择题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要读懂文章,主要分析对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表述是否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并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台、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渲染气氛、为后文作铺垫、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有: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人物心理。④象征和暗示。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首先要找到环境描写的词句,然后从以上各角度加以分析总结。

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错误,这是因为他们彼此都觉得对方似曾相识,结合原文“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分析可知,并非手足无措,“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可见关大妈看到敌人是灵机一动,赶紧救人。

故解析为:B。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C.“营造越来越紧张的故事氛围,使读者的心越揪越紧”错误,文中先后四次描写了枪声,“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忽又听到‘砰砰’两下”“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前三次是越来越紧张,最后一声是敌人对空放的一枪,“叭的一声枪响”,是敌人在给自己壮胆,读者内心是激动欣慰,为关大妈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和即将成功的营救而暗喜,同时也暗笑敌人的愚笨怯懦。

故解析为: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并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有助于理解,比如关大妈“大声说着”“啊?人哪?——诺!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从中可见,此时此刻的关大妈是无比机智地为掩护受伤的革命者倪老虎而大声说话应付敌兵,并随机应变地说出这样一番连她自己都感叹震惊的言语,居然是如此地合情合理,体现出作为母亲的她在面临敌兵时的勇气和从容。

“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说明今日的关大妈与以往不同,如果说此时是勇敢无畏,那以往应该是懦弱胆小的,作为家庭主妇、普通劳动者从没有大声言语过,此时此刻为了保护受伤的革命者,关大妈豁出去了,可谓拼尽了老命,以远远超出自己平时和想象的灵活应变能力和淡定自若的心态对敌,已经不仅仅是比从前更勇敢了,甚至是做了一件伟大而有意义的事情,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有这样大的能力。

从中可见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儿子无畏无惧革命精神的影响和儿子被杀害的仇恨心理而变得强大起来,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农妇,而是一心向革命者靠拢,俨然为成熟的战士了。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开头处有“在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己桔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天色阴沉,黯淡”,“坟堆”“几株秃树”“野草”“桔黄”等词表现了坟场的荒凉,渲染了凄清悲凉气氛,烘托了关大妈失去儿子后的悲伤心理,“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表现了关大妈在儿子牺牲后内心的悲苦。

情节展开后“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不仅渲染了“穷鬼滩”的特殊环境和阴森气氛,也为关大妈想出如何解救倪老虎而埋下伏笔,并为敌兵们害怕此地“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胆小怯懦情形和最终迅速离开张本铺垫。

此外,“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中,革命斗争的艰难。

10.(示例一)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示例二)一株乌黑干枯的瘦梅,竟能在凛冽的寒冬开出火一般绚烂的花朵

仿写句式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本题要求“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仿写前,先来分析画线句子,“一枝从泥土里长出的百合,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仿写的句子也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第一句中的描写对象是“百合”,其生活环境是“泥土”相对“洁白纯净”来说是比较恶劣的。第二句的描写对象是“细细黑黑萤火虫”,是十分渺小的,却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也就是划线句子选取的描写对象或生存环境恶劣,或十分的渺小,但却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给人以启迪。根据对划线句子分析的特点进行仿写,解析不求一致,但要注意能与上文衔接起来且语言通顺即可。

故解析为:(示例一)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示例二)一株乌黑干枯的瘦梅,竟能在凛冽的寒冬开出火一般绚烂的花朵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

11.示例:多好的同志啊,为了救别人舍了自己的命,我献出一条被子算什么。同志,我把你肩上的破洞缝好了,这样你不会冷了。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小说中,“新媳妇”通过借被与“通讯员”相识,他被“通讯员”纯真、憨厚、害羞的样子所吸引,当她看到“通讯员”牺牲后,坚持把他衣服上的破洞缝好,还将自己的嫁妆“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铺在了“通讯员”的身下,这些情节表明“新媳妇”对“通讯员”救人的行为充满敬佩,对他年纪轻轻就牺牲感到惋惜,她想为他做些什么以表述自己的感情。根据分析来描写“新媳妇”的内心活动。

故解析为:示例:多好的同志啊,为了救别人舍了自己的命,我献出一条被子算什么。同志,我把你肩上的破洞缝好了,这样你不会冷了。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描写人物心理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仔细阅读小说,分析人物特点及人物情节的关联,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符合小说情节发展的人物心理。

12.“记住”改为“怀念”;“校园”改为“广大”;“要求”改为“务请”;“质询”改为“咨询”;“不胜其烦”改为“不厌其烦”;“朋友”改为“师生”。

语言得体

“记住”为口语,应改为书面语“怀念”;“校园”对征稿对象的范围表述不明确,改为“广大师生”;“要求”适用于上级对下级,应改为“务请”;“质询”有“质疑盘问”的意思,所以改为“咨询”;“不胜其烦”意为不能忍受烦恼,应该为“不厌其烦”;征稿面向的是广大师生,所以把“朋友”改为“师生”。据此组织解析即可。

故解析为:“记住”改为“怀念”;“校园”改为“广大”;“要求”改为“务请”;“质询”改为“咨询”;“不胜其烦”改为“不厌其烦”;“朋友”改为“师生”。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述简明、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述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并且注意表述意思是否完整、明确。

13.C

14.井非文学评论不能说“好话”;却令人内心深受震撼;通篇都是赞语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述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述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1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前文“实际上指的是那种‘强将笑语供主人’式的言不由衷的‘好话’,或是那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可知,所填入句子与上文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所以填入句子的形式应为“或是那种……(引用诗句或俗语)式的……(一个成语)的‘好话’”,据此可知,只有C符合题意。

故解析为:C。

1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也并非文学评论必须吹毛求疵”可知,填入句子的形式一定是“并非……”,意思与“文学评论必须吹毛求疵”相反;再联系前文“文学评论似乎只会说‘好话’了”,故①中可以填入“并非文学评论不能褒扬”或者“并非文学评论不能说‘好话’”。

第二空,通过前文“以灵妙之笔写残酷的战争题材,讲究铺垫与神韵,讲究留白与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可知,填入句子是对《百合花》这部小说特点的描述,通过我们对《百合花》这部小说特点的掌握可知,这部小说虽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但却非常震撼人心。故②中可以填入“却令人内心深受震撼”。

第三空,联系上一段“假如文学作品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又何尝不可以拍手称赞、逢人说项呢?这种毫无保留的‘叫好’,同样亦是‘有力量’的评论,而且意义重大”,以及上文“茅盾慧眼识金,读后立即为之撰写精彩评论”可知,③中所填入内容应是矛盾对《百合花》这部小说所写评论的内容,而根据前文可知,这一评论一定都是赞扬之词,所以③中可以填入“通篇都是赞语”。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同步练习

一、

1.下列各项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作为队中的明星级球员,C罗对自己求全责备,不允许自己在场上有丝毫的懈怠和些微的失误,正是这让他不断突破自我。

②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就住房、医疗、教育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出强烈的参政议政热情。

③处在三省交界处的这个小镇,是个典型的“三不管”地带,这里五方杂处、良莠不齐,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地方。

④赵教授告诫自己的学生,即使在科研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即使未来成为某方面的权威,也千万不要师心自用,忘乎所以。

⑤在生命中最困难的那几年,各种打击和挫折总是如期而至,让他难以应付,他甚至想到过放弃,但终究坚持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⑥前一段时间,各大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广州恒大队的两名球员在预备队联赛对阵山东鲁能队时激烈互殴的新闻,该新闻迅速引起了各方关注。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

B

成语的使用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此处说对自己,对象用错。

②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此处是说政协委员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合语境。

③良莠不齐: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使用正确。

④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使用正确。

⑤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准时到来。“打击和挫折”不存在按计划或规律到来的情况,使用错误。

⑥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多为贬义,不合语境。

故解析为:B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下面的句子不属于神态描写的一项是()

A.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B.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C.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D.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C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C.“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很明显是肖像描写,不是神态描写。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描写等。侧面描写包括环境的烘托和侧面人物的衬托。围绕这些手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即可。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盾的小说《百合花》通过对护送、借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

B.细节常常独具魅力。《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C.《百合花》是一篇小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安排精巧合理;二是运用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

D.《百合花》结构谨严,文字优美,全文洋溢着抒情的氛围。郭沫若堪称作家茹志鹃的伯乐,称赞她作品的风格“清新、俊逸”。

A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A《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小说;另外小说不仅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还歌颂了军民鱼水情。

故解析为:A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部纪录片对我非常有兴趣,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大片。

B.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C.本次招聘,多数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医院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D.学生能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未来人生的成败。

D

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主客倒置,应为“我对《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这部纪录片非常有兴趣,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大片”;

B.句式杂糅,应修改为“原因是……”,或“由……造成的”;

C搭配不当,“担任”不能搭配“岗位”,可将“岗位”改为“职务”。D无误。

故解析为:D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5.在下文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____。花瓣左右时称,向外弯曲,____。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____。它虽最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A.①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②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①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③好像是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C

语句连贯;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

根据选项可看出,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那么在解答此题时,应根据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判断,由此可找出一一对应的比喻句,选出正确的解析。第①空要突显出“好像”“似乎”这样的意思,体现“事物”的“挨”这一情状;第②空,结合“向外弯曲”这一语境辨析,“马尾辫”可作为喻体;第③空,结合“清新淡雅”可知“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符合语境。

故解析为:C

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二、阅读理解

阅读

坟场救人

茹志鹃

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离大路较远的地方,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已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地在外跑。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

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关大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

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两三岁,看他淌的这些血,淌得脸都变了色……

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

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

“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啊?人哪?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

“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

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踢了一脚,正要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

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巾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

“孩子,我们快回吧……”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桂平曾说“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正是这朴素的阶级觉悟,成了关大妈临危救助革命者倪老虎的动力。

B.关大妈第一眼见到受伤的倪老虎,“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

C.关大妈的儿子桂平牺牲后,他的革命战友倪老虎坚持斗争,遭到清剿大队的追捕,中弹受伤后,冲进了桂平新坟附近的草丛中。

D.“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一句含有“她伤心极了,可能又晕过去了”的潜台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的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小说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关大妈祭坟、关大妈忆儿、关大妈救人、关大妈与倪老虎回家分别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C.小说引人入胜,先后三次用拟声词“叭”“砰砰”“叭”描写清剿大队追兵的枪声,营造越来越紧张的故事氛围,使读者的心越揪越紧。

D.“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关大妈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剿大队斗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8.小说中写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这表现了关大妈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开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B

7.C

8.①关大妈回答清剿大队盘问时的声音很响,不像她自己的喉音了,表现出她变得勇敢大胆。②关大妈回答时从容镇定,这种冷静机智也与以前的她大有区别。这说明关大妈已从一个普通农妇向革命者转变、靠拢。

9.①小说开头部分对“穷鬼滩”坟场荒凉冷寂的描写,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儿子牺牲后关大妈内心的悲苦。②作为社会环境描写,阴森荒凉的“穷鬼滩”表现了当时革命斗争的残酷和普通民众生活的艰难。③小说在情节展开后,对“穷鬼滩”坟场阴森荒凉的环境特征还有几次描写,其作用主要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穷鬼滩”坟场的阴森荒凉,为关大妈对倪老虎的救助和清剿大队的疏于盘查提供了合理基础。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国现当代小说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小说阅读选择题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要读懂文章,主要分析对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表述是否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并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台、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渲染气氛、为后文作铺垫、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有: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人物心理。④象征和暗示。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首先要找到环境描写的词句,然后从以上各角度加以分析总结。

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错误,这是因为他们彼此都觉得对方似曾相识,结合原文“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分析可知,并非手足无措,“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可见关大妈看到敌人是灵机一动,赶紧救人。

故解析为:B。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C.“营造越来越紧张的故事氛围,使读者的心越揪越紧”错误,文中先后四次描写了枪声,“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忽又听到‘砰砰’两下”“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前三次是越来越紧张,最后一声是敌人对空放的一枪,“叭的一声枪响”,是敌人在给自己壮胆,读者内心是激动欣慰,为关大妈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和即将成功的营救而暗喜,同时也暗笑敌人的愚笨怯懦。

故解析为: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并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有助于理解,比如关大妈“大声说着”“啊?人哪?——诺!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从中可见,此时此刻的关大妈是无比机智地为掩护受伤的革命者倪老虎而大声说话应付敌兵,并随机应变地说出这样一番连她自己都感叹震惊的言语,居然是如此地合情合理,体现出作为母亲的她在面临敌兵时的勇气和从容。

“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说明今日的关大妈与以往不同,如果说此时是勇敢无畏,那以往应该是懦弱胆小的,作为家庭主妇、普通劳动者从没有大声言语过,此时此刻为了保护受伤的革命者,关大妈豁出去了,可谓拼尽了老命,以远远超出自己平时和想象的灵活应变能力和淡定自若的心态对敌,已经不仅仅是比从前更勇敢了,甚至是做了一件伟大而有意义的事情,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有这样大的能力。

从中可见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儿子无畏无惧革命精神的影响和儿子被杀害的仇恨心理而变得强大起来,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农妇,而是一心向革命者靠拢,俨然为成熟的战士了。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开头处有“在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己桔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天色阴沉,黯淡”,“坟堆”“几株秃树”“野草”“桔黄”等词表现了坟场的荒凉,渲染了凄清悲凉气氛,烘托了关大妈失去儿子后的悲伤心理,“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表现了关大妈在儿子牺牲后内心的悲苦。

情节展开后“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不仅渲染了“穷鬼滩”的特殊环境和阴森气氛,也为关大妈想出如何解救倪老虎而埋下伏笔,并为敌兵们害怕此地“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胆小怯懦情形和最终迅速离开张本铺垫。

此外,“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中,革命斗争的艰难。

三、语言文字运用

10.仿照下面画线句子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百合,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示例一)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示例二)一株乌黑干枯的瘦梅,竟能在凛冽的寒冬开出火一般绚烂的花朵

仿写句式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本题要求“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仿写前,先来分析画线句子,“一枝从泥土里长出的百合,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仿写的句子也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第一句中的描写对象是“百合”,其生活环境是“泥土”相对“洁白纯净”来说是比较恶劣的。第二句的描写对象是“细细黑黑萤火虫”,是十分渺小的,却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也就是划线句子选取的描写对象或生存环境恶劣,或十分的渺小,但却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给人以启迪。根据对划线句子分析的特点进行仿写,解析不求一致,但要注意能与上文衔接起来且语言通顺即可。

故解析为:(示例一)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示例二)一株乌黑干枯的瘦梅,竟能在凛冽的寒冬开出火一般绚烂的花朵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

11.新媳妇将自己的新被子盖在牺牲的通讯员身上时,没有说话,但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试揣度其心理,写一段话,写出此时她的心里所想。(50字左右)

示例:多好的同志啊,为了救别人舍了自己的命,我献出一条被子算什么。同志,我把你肩上的破洞缝好了,这样你不会冷了。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小说中,“新媳妇”通过借被与“通讯员”相识,他被“通讯员”纯真、憨厚、害羞的样子所吸引,当她看到“通讯员”牺牲后,坚持把他衣服上的破洞缝好,还将自己的嫁妆“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铺在了“通讯员”的身下,这些情节表明“新媳妇”对“通讯员”救人的行为充满敬佩,对他年纪轻轻就牺牲感到惋惜,她想为他做些什么以表述自己的感情。根据分析来描写“新媳妇”的内心活动。

故解析为:示例:多好的同志啊,为了救别人舍了自己的命,我献出一条被子算什么。同志,我把你肩上的破洞缝好了,这样你不会冷了。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描写人物心理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仔细阅读小说,分析人物特点及人物情节的关联,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符合小说情节发展的人物心理。

12.下面是某校一则征稿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