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知识精讲+拓展延伸】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知识精讲+拓展延伸】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知识精讲+拓展延伸】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知识精讲+拓展延伸】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知识精讲+拓展延伸】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观看视频:宁夏【同心清真大寺】第壹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第贰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第叁目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目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壹【概念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易错点拨: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材料】没有哪个民族是封闭的,在经济文化上一直互相交流依靠,历来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关系日益紧密……。中华民族自秦统一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也有分裂的时候,但分裂的时间是比较短的,而且分裂时各地方和民族政权也都努力争取统一。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也就是说,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多元一体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杨圣敏《多元一体——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传统》探究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背景1:历史渊源在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旧西藏农奴的苦难生活【材料】旧西藏,所有农民都是终身负债的农奴,他们身上还有着苛捐杂税和沉重的徭役:“完全失去了一切人的自由,一年更比一年穷”。在西藏,所有农民都是终身负债的农奴,在他们中间很难找到一个已经还清了债务的人。……这样一来,所有农民就自然而然地要受到高利贷的盘剥。——法国藏学家亚历山大·达维·尼尔《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探究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背景2:民族遭遇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材料】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主张民族平等,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于革命胜利后建立各民族自由联合的国家。新政协筹备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就即将成立的新国家的民族制度......的问题征求一些同志的意见。李维汉经过调查研究,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黄铸《民族区域自治的由来》探究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背景3:中共重视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历程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41年1954年1949年1945年1947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3.民族自治区的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背景意义表现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全会决定,鉴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的工作进展顺利,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背景表现1:立法2.表现立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意义: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表现2:“三个离不开”2.表现内容:意义: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表现3: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2.表现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背景: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内容:第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第二十条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归纳民族自治区享有哪些自治权,并用相关案例举例说明?变通执行权立法自治权探究2.民族自治区享有的自治权第二十五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文化管理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探究2.民族自治区享有的自治权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叁1.新主题: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年)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两个共同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1)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3)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2.新内涵:中共十九大以来(2017年)【材料一】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材料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深入实施精准脱贫。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财政涉农资金167.3亿元,25个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2100个村(居)达到退出标准,18万人达到脱贫标准。……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完成1102人。建设产业扶贫项目707个。培训贫困农牧民3.6万人,转移就业6.7万人。新增4.7万个生态岗位。全面完成中央扶贫专项巡视阶段性反馈问题的整改。——《2019年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报告》探究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3)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观看视频:新疆是个好地方谈一谈:身为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更是长远之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始终坚持不渝的原则。新时代的民族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要注重把握和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使我国的治理能力不断与时俱进,努力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共筑中国梦。课堂小结答案:B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这主要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连连看“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四个要”——要紧扣民生抓发展、要发挥资源优势、要搞好扶贫开发、要加强边疆建设“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体现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指出民族工作总原则。不仅涉及经济问题,还包括民生、教育生态等多项内容;不仅是经济社会建设,还包括边疆建设等。答案:B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这主要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课堂练习答案:C2.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有关部委曾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贯彻自治法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4个自治条例、418个单行条例、74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已经实现

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

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课堂练习答案:D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落实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差别化支持政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力度,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注重()

A.民族平等

B.民族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