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中育才学校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中育才学校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24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撮(cuō)撺掇(cuān)腐蚀(shì)装模作样(mú)
B.蘸(zhàn)瞭望(liào)龟裂(jūn)草长莺飞(zhǎng)
C.雇(gù)两栖(qī)襁褓(qiáng)挑拨离间(jiàn)
D.闸(zhá)雾霭(ǎi)翌日(lì)强词夺理(qiǎng)
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在5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图着青草气息的地方。
C.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布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匼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D.推推搡搡,前呼后佣,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3.(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闲适与从容已经行将就木,生活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水一样不停向前,庞杂信息不断接踵而至,让人眼花缭乱。因此我们需要摒弃杂念,扎实前行,才能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中站脚跟。
A.行将就木B.川流不息C.接踵而至D.瞬息万变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熟悉齐育才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荧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B.国内首条采用3D人脸识别闸机的地铁线路开启商业运营,这将大幅提高地铁运营。
C.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是谁这个问题,现在一般采用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D.收藏是以保存物证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是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5.(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
(1)(3分)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新鲜美好
B.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C.选贤与能品德高尚
D.女有归女子出嫁
(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大道之行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天下为公
C.遂与外人间隔遂迷,不复得路
D.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
(3)(3分)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译:(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他的船,到处做记号。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这个人向他一一详细地说了自己所听闻的,渔人感叹惋惜。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村人问渔人如今是哪个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要说魏晋。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4)(3分)下列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都表述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甲文中的桃花源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安居乐业。乙文中的大同社会和平安定,人人大公无私。
B.两篇文章的语言各具特色。甲文风格朴素自然、诗意盎然,故事性强。乙文多运用对偶句、排比句,造戊铺排效果
C.两篇文章都善用对比。甲文将渔人发现桃花源和其他人寻不得作对比,突出渔人品质高尚。乙文结尾用现实作对比,强调这些黑暗现象将在大同社会不复存在。
D.两篇文章都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虽然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们一直是许多爱国爱民文人、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第Ⅱ卷(非选择题,76分)三、古诗文默写(6分)
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2分)补全下列名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俄顷风定云墨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4分)默写《望洞庭赠张丞相》的首联和颔联或《卜算子咏梅》的下阕。先写出题目,再按要求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古代的攀登者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轼眼前的庐山,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笔下的庐山,黄昏饮马傍交河”,这是李頎的从军体验,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的登山感悟。在他们之前,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些诗句也可以证明,登山并不是时髦的活动,当时不要说缆车,连登山的石板路都没有铺好
②无论登山还是外出运动,一双舒适合脚的鞋都是重中之重。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发明了一种适合登山穿的鞋,后世称它为“灵运屐”。这种鞋的鞋底有两个木齿,上山时去掉前面的木齿,穿着这样的鞋,无论上山下山都能保持身体平衡,并且更加安全,一经上市广受好评。
③有了专业的登山鞋,还要选好适合登山的衣服。古代没有专门用于登山的服饰,但是古人可以在日常服饰中找出最适合的。比如著名驴友陆游就有这样一句诗:“忆昔轻装万里行,轻装上阵才能万里行,因此衣服要选择轻柔舒适的。
④
⑤虔诚占卜之后,古人会在黄道吉日出发。但是他们怎样才能到达目的地呢?工业化到来之前,大家只有水运和陆路两种选择。选择水路出行的人比较多,并且不像陆路那样颠簸。尤其是大运河开通后南北相连,选择水路的人就更多了。水运虽然方便,骡车是著名的“包赶程”。哪怕相隔千里,几日之内也能到达,想要舒舒服服地旅行,顺便看看沿途风景,但能带的东西多,并且平稳。
⑥现在旅行都要呼朋唤友,通常几个驴友一起探险。其实古人也是这样的,独行侠在古代几乎不存在。一是山高路远,有个同伴可以说说话,万一风寒入体也有人照顾,虽说大城市中也形成了商业圈,但是在深山老林中买东西还是很难的。因此,肩扛担挑是免不了的。所以大家外出时都会结伴而行,或者带几个仆人。
(1)(2分)联系上下文,补全第④段空缺的句子。
(2)(4分)文中第①段引用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4分)结合本文说明内容,谈谈对《使至塞上》中“单车”的理解。
五、作文(60分)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境——太吵了……静一点;太闹了……静一点;太烦了……静一点。请结合你的经历和感受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700字。3、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9.(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夜泉
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2分)诗题叫“夜泉”,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月?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2)(2分)本诗中的“冷”与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寂寞沙洲冷”的“冷”,其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作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友出东直,至满井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如倩女之靧②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罍③而歌者,红装而蹇④者,亦时时有。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鼠之间皆有喜气。A。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有删改
安定门外五里有满井,初春,予与友人往观之。游人自中贵外贵以下,担者负者,语言嘈杂。卖饮食者,贱有贱鬻。势者近,弱者远,觅鞋寻珥者;又有醉骂泼怒,更有恣横,强取人衣物;又有不平,斗殴血流。
——明王思任《游满井记》,有删改
①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游览地。②靧huì:洗脸。③罍léi:端着酒杯。④蹇jiǎn:骑驴。
(1)(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波色乍明开始
B.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C.巾者帽者头巾
D.生事祸人危害
(2)(6分)下面两个句子出自两文,请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3分)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②(3分)一国惑狂,予与友人看尽把戏乃还。
(3)(4分)上题两个句子作为议论抒情句填入A、B两处,怎样填更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
(1)(2分)下面是卓不群同学对“有人评价《经典常谈》‘不板着脸说话’,试举例分析”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不完整之处
①《诗经第四》写子太叔赋《野有蔓草》取末句暗示郑国欢迎晋使赵孟,说明古代的“引志”不只是抒情,还关联政治意味。
语言生动传神:②。
(2)(2分)法国诗人瓦雷利说“一个人在决定性的年龄读了一本决定性的书,他的命运将由此改变。”请填写下面关于保尔读书的经历,并探究这些书籍对他有怎样的影响。
保尔所处阶段保尔阅读的书籍对保尔的影响
初识冬妮娅《朱塞帕加里波第》我钦佩这样的人,想去投奔他。
在战场,读给红军战士听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提高了口述写作的能力。
瘫痪的六年中每天读十八个小时②
①
②
(二)(18分)现代文阅读
一百万年前
毕淑敏
①我不爱看山。
②因为少时去过珠穆朗玛、喀喇昆仑、冈底斯三山交界的高原,摸过万山之父的脑门,便对其他的山都看得淡了。对于漓江那种纤巧若断的石柱,却不敢在山的范畴里恭维。窃以为一个人若真没见过魁伟峻拔的大峰大壑,以为这石林就是山的精髓了
③但是白面山你却是非看不可的。广西柳州的朋友说。因为那山里有座白莲洞。
④洞也不看。我决绝地说。我知道每一个供参观的石灰岩洞穴,都被千篇一律的霓虹灯分割得支离破碎,无知的岩柱被强行赋予牵强的想象。亿万年的枯寂被纷沓的脚步扰乱,我不愿再浪费时间。
⑤白莲洞是中国唯一的洞穴博物馆,是古人类“柳江人”生活的地方。朋友郑重告知。
⑥那一瞬,凛然一震,好像有个声音在九霄之上呼唤。人们对于祖宗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我走上白面山。白面山位于柳州东南十二公里处,就是白莲洞。洞下有水涧,暗河汇入柳江。
⑦白莲洞十分宽敞,上下共六层。空气从看不见的空隙流动,像北京通风设备良好的地铁车站。白莲洞内的空气比外面新鲜了一倍。这原因大概是奇妙的石灰岩像滤纸一样过滤了空气中的杂质
⑧浏览路程长达一千七百八十米,途经大名鼎鼎的蝙蝠厅。那厅高大如礼堂,导游一道闪电般的光柱灯上去,成千上万的蝙蝠愤怒地拍打着岩壁,倒患着发出老鼠一般诡谲的叫声。一群群的蝙蝠扭结在空中的形象丑恶而恐怖,想到的是马逃开。
⑨这样我就脱离了大队人马,独自一个人在幽暗的石洞中徘徊。
⑩四周静籁,听得见地下水从石灰岩乳头上滴落的声音,要好久好久才会听到一声
我在白莲洞口的一侧,看到了古人类生活过的遗址,那是尖锐的人齿化石、像年轮一般的灰烬残骸,在未燃尽的篝火四周,有一片遗留的空螺蛳壳。古人像我们一样爱吃这种美味的小食品。
我站在那里,有轻风像羽毛一般从鬓边刮过。洞口的光亮和背后的蝙蝠的鸣叫使我的思绪忽明忽暗。您这番景色一定进入过一位祖先的眼帘,他或者她身材矮小但是步履矫健。他们高耸的眉骨像屋檐一样,深陷的眼窝里闪动着褐色的坚毅……他们一定有过恐惧也一定有过欢欣,他们一儿曾希冀也曾懊丧。他们一定痛恨过蝙蝠却又驱逐不去,他们一定喜欢过太阳却又无法将它摘下来保存。他们一定在吃螺蛳的时候不断开动脑筋,才编织成白莲洞的美丽传说……他们一定在猎杀的劳累后思索过明天的衣食,他们一定在饥饿的痛苦中幻想过无忧无虑的享受,他们一定眺望苍茫的旷野意识到宇宙的永恒……
突然感到刮骨疗毒般的震颤——我到过这个洞穴,我曾在这里生活。
我站立过我此刻站立的这块石头,我呼吸过这种略带清甜的气息,我看到了亿万年前我留下的透明的脚印
我曾做过树我曾做过鸟。我曾做过金色的麦穗和蓝色的矢车菊。我做过乌云铁青色的边缘,我做过鲤鱼水泡似的眼睛……在巨大的循环中,老迈的柳江人的问号,始终像闪亮的金属,围绕着星群盘旋。
我们每一个人,不过是生命链条中精致的小环。我们的利益已经极大丰富,我们的思索像钻头似的开凿着世界之谜,究竟又深入了多少?
我沉默着,觉得自己是一只小船,从遥远的洪荒驶来,一代代传下去。
后面的同伴跟了过来,他们说:这里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可以办一处洞穴旅馆,尝尝一百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做人的滋味。
我抱着双肩,望着远山,什么话也没说。一百万年前,像刚刚磕出的蛋清。
⑩我们已经比当年的柳江人多知晓了许多事情,但昔日袭击过他们的苦恼,依然像蚕茧将我们包绕。他们憧憬过的一切已凝固在头骨化石中
我们只有敲敲自己的头颅,听它发出钟乳石一般激越的响声。但人类思辨的浪花永不会停息,它们会溅湿每一颗睿智的额头……
终于一天,我们也将成为化石,唯有精神的财富驾着翅膀在洞穴中穿行。
(1)(4分)阅读全文,梳理情感变化的过程,分点概括作答。
(2)(4分)文章第与段划线处为什么花大量笔墨记叙游览时的想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4分)游记一般以个人的游览经历为线索,本文中几次出现的“同伴”有什么作用?
(4)(6分)明末学者钱谦益曾赞誉《徐霞客游记》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这几乎成为了后世优秀游记的标准,你认为毕淑敏的这篇游记是否符合这一标准,请结合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12分)
(1)(4分)下面是卓不群整理的关于部分名著阅读的信息,请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教材中名著阅读学习的特点。
书名作家体裁教材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西游记》吴承恩古典章回小说精读与跳读
《骆驼祥子》老舍长篇小说圈点与批注
《海底两万里》凡尔纳科幻长篇小说快速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斯诺纪实文学纪实作品阅读
《昆虫记》法布尔科普作品科普作品的阅读
《经典常谈》朱自清国学研究专著选择性阅读
答:
(2)(4分)下面是齐育才所写的《我们为什么要读名著》的短文,请根据上下文,填写适当的语句,表述准确。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外文学名著,①读《论语》,是向智慧的孔子学习,明白什么是理想的人生;
②名著是③,我们通过阅读可以随意走进历史的房间,去探访在时间中每一个和我们擦肩而过的人;它可以随意为你打开整个世界的版图,④。
(3)(4分)下面是同学们关于部分名著的点评,请模仿示例,任选下面一部名著写一句点评语言。
《西游记》:绚丽奇异神魔灵怪,讽刺揶揄世相百态。
《海底两万里》:寥寥几人,小小潜艇,短短一年
选择:A《经典常谈》;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中育才学校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24分)一、基础知识(12分)
1.(3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撮(cuō)撺掇(cuān)腐蚀(shì)装模作样(mú)
B.蘸(zhàn)瞭望(liào)龟裂(jūn)草长莺飞(zhǎng)
C.雇(gù)两栖(qī)襁褓(qiáng)挑拨离间(jiàn)
D.闸(zhá)雾霭(ǎi)翌日(lì)强词夺理(qiǎng)
B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解析。
A.有误,“腐蚀”的“蚀”应读作“shí”;
B.正确;
C.有误,“襁褓”的“襁”应读作“qiǎng”;
D.有误,“翌日”的“翌”应读作“yì”。
故选:B。
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B.在5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图着青草气息的地方。
C.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布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匼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D.推推搡搡,前呼后佣,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D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A.有误;
B.有误;
C.有误;
D.全部正确。
故选:D。
3.(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闲适与从容已经行将就木,生活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水一样不停向前,庞杂信息不断接踵而至,让人眼花缭乱。因此我们需要摒弃杂念,扎实前行,才能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中站脚跟。
A.行将就木B.川流不息C.接踵而至D.瞬息万变
D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使用有误,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该成语用错对象。
B.使用有误,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C.使用有误,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形容来者很多。该成语用错对象。
D.使用正确,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很多。
故选:D。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熟悉齐育才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荧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B.国内首条采用3D人脸识别闸机的地铁线路开启商业运营,这将大幅提高地铁运营。
C.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是谁这个问题,现在一般采用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D.收藏是以保存物证的方式传承人类文明,是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有误,表意不明、不拘小节的人。
B.有误,成功残缺。
C.有误,句式杂糅。
D正确。
故选:D。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5.(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芳草鲜美新鲜美好
B.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C.选贤与能品德高尚
D.女有归女子出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大道之行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天下为公
C.遂与外人间隔遂迷,不复得路
D.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
(3)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译:(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他的船,到处做记号。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这个人向他一一详细地说了自己所听闻的,渔人感叹惋惜。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村人问渔人如今是哪个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要说魏晋。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4)下列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两篇文章都表述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甲文中的桃花源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安居乐业。乙文中的大同社会和平安定,人人大公无私。
B.两篇文章的语言各具特色。甲文风格朴素自然、诗意盎然,故事性强。乙文多运用对偶句、排比句,造戊铺排效果
C.两篇文章都善用对比。甲文将渔人发现桃花源和其他人寻不得作对比,突出渔人品质高尚。乙文结尾用现实作对比,强调这些黑暗现象将在大同社会不复存在。
D.两篇文章都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虽然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们一直是许多爱国爱民文人、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1)A
(2)C
(3)D
(4)C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沿着小溪向前走,忘记走了多远的路程。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眼前看到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又向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亲人,不只抚养自己子女,让老年人可以有养老送终的处所,青壮年可以有被任用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地方,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一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有误,美:美好;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
A.之: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为:对,向/是;
C.遂:于是/于是;
D.而:表转折关系/表修饰关系。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
ABC.正确;
D.有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
故选:D。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筛选。梳理材料内容。
ABD.正确;
C.有误,用一种特殊的总括形式,从而指出,并不是“现实中的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
故选:C。
解析:
(1)A
(2)C
(3)D
(4)C
第Ⅱ卷(非选择题,76分)三、古诗文默写(6分)
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全下列名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2)默写《望洞庭赠张丞相》的首联和颔联或《卜算子咏梅》的下阕。先写出题目,再按要求默写。
见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析:
(1)①皆若空游无所依(注意“华”的书写)
②秋天漠漠向昏黑
③白露未晞
(2)示例一:《望洞庭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波撼岳阳城
示例二:《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只有香如故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古代的攀登者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苏轼眼前的庐山,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笔下的庐山,黄昏饮马傍交河”,这是李頎的从军体验,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的登山感悟。在他们之前,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些诗句也可以证明,登山并不是时髦的活动,当时不要说缆车,连登山的石板路都没有铺好
②无论登山还是外出运动,一双舒适合脚的鞋都是重中之重。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发明了一种适合登山穿的鞋,后世称它为“灵运屐”。这种鞋的鞋底有两个木齿,上山时去掉前面的木齿,穿着这样的鞋,无论上山下山都能保持身体平衡,并且更加安全,一经上市广受好评。
③有了专业的登山鞋,还要选好适合登山的衣服。古代没有专门用于登山的服饰,但是古人可以在日常服饰中找出最适合的。比如著名驴友陆游就有这样一句诗:“忆昔轻装万里行,轻装上阵才能万里行,因此衣服要选择轻柔舒适的。
④
⑤虔诚占卜之后,古人会在黄道吉日出发。但是他们怎样才能到达目的地呢?工业化到来之前,大家只有水运和陆路两种选择。选择水路出行的人比较多,并且不像陆路那样颠簸。尤其是大运河开通后南北相连,选择水路的人就更多了。水运虽然方便,骡车是著名的“包赶程”。哪怕相隔千里,几日之内也能到达,想要舒舒服服地旅行,顺便看看沿途风景,但能带的东西多,并且平稳。
⑥现在旅行都要呼朋唤友,通常几个驴友一起探险。其实古人也是这样的,独行侠在古代几乎不存在。一是山高路远,有个同伴可以说说话,万一风寒入体也有人照顾,虽说大城市中也形成了商业圈,但是在深山老林中买东西还是很难的。因此,肩扛担挑是免不了的。所以大家外出时都会结伴而行,或者带几个仆人。
(1)联系上下文,补全第④段空缺的句子。
(2)文中第①段引用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本文说明内容,谈谈对《使至塞上》中“单车”的理解。
(1)搞定了登山装备,古人接着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占卜了。现在出门前能想起来做这件事的人一定特别少,但是在古代,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
(2)开头引用诗句的目的是说明登山活动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进而引出“当时不要说缆车,连登山的石板路都没有铺好,那么古人是如何登上去的”的问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使至塞上》一诗中的“单车”应该是哪怕相隔千里,几日之内也能到达的骡车。
本文从鞋子、衣服、占卜日期、结伴出行几方面说明了古代的攀登者外出旅游的情况。运用引资料、做对比等说明方法,语言生动,说明清楚。
(1)本题考查情景补写。
根据下文“虔诚占卜之后,古人会在黄道吉日出发,第④段的内容是写古人占卜的事,还要选好适合登山的衣服,但是古人可以在日常服饰中找出最适合的,水邮山驿不论程,轻装上阵才能万里行,一双舒适合脚的鞋都是重中之重,谢灵运发明了一种适合登山穿的鞋,后世称它为‘灵运屐’,上山时去掉前面的木齿,穿着这样的鞋,也能节省很多力气,一经上市广受好评”可知,然后具体解释,可确定解析:搞定了登山装备。现在出门前能想起来做这件事的人一定特别少,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根据“这些诗句也可以证明,登山并不是时髦的活动。但是,连登山的石板路都没有铺好,开头引用诗句的目的是说明登山活动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连登山的石板路都没有铺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根据“水运虽然方便,但是水路不通的地方还是要走陆路,骡车是著名的‘包赶程’,几日之内也能到达,想要舒舒服服地旅行,就要选择牛车”可知,几日之内也能到达的骡车。
解析:
(1)搞定了登山装备,古人接着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占卜了,但是在古代,没有之一。
(2)开头引用诗句的目的是说明登山活动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进而引出“当时不要说缆车,那么古人是如何登上去的”的问题。
(3)《使至塞上》一诗中的“单车”应该是哪怕相隔千里,几日之内也能到达的骡车。
五、作文(60分)
8.(60分)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境——太吵了……静一点;太闹了……静一点;太烦了……静一点。请结合你的经历和感受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700字。3、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见解答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静一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根据题干中提示语句,我们很容易看出来,三句话读围绕一个“静”字。静一点,做事会更专注、更有效。静一点,来听听自己的心声,我们的行动会坚定而有力量。我们可以紧扣“静一点”合理选材,写清楚人物所面临的周围的嘈杂的困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冲突,人物采取什么行动面对冲突,“静一点”的结局是什么。面对环境的嘈杂、内心的纷扰、世事的繁杂等生活困惑,试题引领考生去体验“静”的力量,安静一点,平静一点,宁静一点,去充分发现生活的静美,去坦然面对生活的得失,去坚持梦想的追寻,去坚守一种不能放弃的信念……以“静”所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和净化心灵、提升心灵为主旨下笔行文,而这正是作文题对考生的温暖关怀和价值引领。
静一点
嘘,静一点,迫使我把差点喊出喉咙的那句话给吞了回去!易润像一个看门神似的,对进门的每一个人传递着规矩。
我把目光眺向高老师平时批改作业的地方,她靠在家校练习本上,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高老师那时心里肯定在想:我就眯一小会儿,还有小山似的作业等着我批改呢,这次!我小声嘀咕着。
知道老师睡着了,蹑手蹑脚地前进着,生怕把老师惊醒,一起提醒还不知情的同学,不要发出噪音;有人还关上了课铃;有人拿出课本当扇子替高老师扇风;还有人大家是那么细致。为了高老师能安稳度过课间的十分钟,拼尽全力。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以前的体育课课间,大家把所有的话都留到了课间。男生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一会儿你追我打,谈着各自感兴趣的事。
今天,连一根针落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都在心里祈祷:时间呀,让高老师多休息一会儿吧!
嘘,静一点,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
B卷(50分)一、诗歌鉴赏(4分)
9.(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夜泉
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诗题叫“夜泉”,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月?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2)本诗中的“冷”与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寂寞沙洲冷”的“冷”,其含义有何不同?请简要作答。
(1)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月光来凸显寒冷与寂静的氛围,并通过月光的照耀使得泉水呈现出清澈纯洁的形象。这样的描写使得诗中的夜泉更加具有禅意和寂静之美。
(2)本诗中的“冷”是冰凉的意思,“石冷霜欲结”译为:石头冰凉,好像要把石头上的露水冷得结成霜一样。《卜算子》中的“冷”是凄冷的意思,“寂寞沙洲冷”译为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夜泉》是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采取以景造境,以境托声的写法。首写月光之明,明如昼,使山林发白,宿鸟惊鸣。次写月光之寒,寒如霜,使山石有发冷的感觉。三、四句写月光之美,在流泉中波动化为一溪雪。诗人笔下的山、鸟、石、泉,在优美的月色下,融成一幅绝色的图画:幽静,清冷,空明,爽洁。全诗气氛爽肃,格调俊逸,文笔清丽,给人以闲静淡远恬适之感,仔细品来,韵味弥长,沁人心脾。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诗题为《夜泉》。首先,以强调了夜晚的寒冷和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在石头上凝结成霜的场景,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流泉得月光“的景象,使得整个泉水都被映照得明亮而美丽,进一步突出了泉水的清澈和纯洁,诗人通过描绘山中夜泉的景象,并通过月光的照耀使得泉水呈现出清澈纯洁的形象。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石冷霜欲结”意思是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寂寞沙洲冷”意思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二者的感受主体不同。
解析:
(1)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月光来凸显寒冷与寂静的氛围,并通过月光的照耀使得泉水呈现出清澈纯洁的形象。
(2)本诗中的“冷”是冰凉的意思,“石冷霜欲结”译为:石头冰凉。《卜算子》中的“冷”是凄冷的意思。
译文:
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友出东直,至满井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如倩女之靧②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罍③而歌者,红装而蹇④者,亦时时有。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鼠之间皆有喜气。A。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有删改
安定门外五里有满井,初春,予与友人往观之。游人自中贵外贵以下,担者负者,语言嘈杂。卖饮食者,贱有贱鬻。势者近,弱者远,觅鞋寻珥者;又有醉骂泼怒,更有恣横,强取人衣物;又有不平,斗殴血流。
——明王思任《游满井记》,有删改
①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游览地。②靧huì:洗脸。③罍léi:端着酒杯。④蹇jiǎn:骑驴。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波色乍明开始
B.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C.巾者帽者头巾
D.生事祸人危害
(2)下面两个句子出自两文,请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②一国惑狂,予与友人看尽把戏乃还。
(3)上题两个句子作为议论抒情句填入A、B两处,怎样填更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1)C
(2)①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有我这个身居闲职的人了吧。
②整个国家霍乱癫狂,我和朋友都看完了闹剧才回去。
(3)第①句填A处。甲文写景,写人,然后到人自身。“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这几句是说: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山石草木之间,而不至于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只有我这个官员啊。当时他正在作顺天府学教官,是个闲职,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不怕耽误公事。“惟此官也”的“惟”字,颇有自傲和自慰之感,他不因官小职闲而懊恼,反而为此深自庆幸没有那种庸俗的封建官场习气,流露出袁中郎独特的性情与个性。所以①句放A处。
第②句放B处。乙文写了来满井游览的人们。凡此种种,各色人等,构成了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所以第②句放B处,这些追名逐利、寻欢作乐的人们,在一个冷峻的局外人眼中只不过是人生舞台上匆匆而过的演员,他们的呼号、奔走、吵嚷、争夺,都不过是一出闹剧而已。
译文:
甲: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个时候河上的薄冰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游人虽然还不旺盛,(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曾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乙:
安定门外走五里有一个满井,初春时,我和友人去游玩。游人中皇帝宠爱的近臣以下,戴着头巾帽子的,挑担的,背东西的,说话热热闹闹。买饮食的,贵的高价卖出,价低的就低价出售,有势力的就离得近,势弱的就离得远,霍家的奴才驱赶的态度非常嚣张。有站在高处要穿云破月的,有低头找鞋和耳环的;有醉酒使性、惹是生非的无赖。我所看到的,更有横行霸道,强取别人衣物,调戏妇女的;又有看见不平,斗殴流血、受伤乃至送命的人。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BD.正确。
C.有误,巾,戴着头巾。
故选:C。
(2)本题考查翻译。
①重点词:夫,用于句子开头;堕事;堕,坏、耽误,悠闲自在的样子;惟,只,当时任顺天府儒学教授。句意: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恐怕只有我这个身居闲职的人了吧。
②重点词:一,全;惑狂;乃,才。句意:整个国家霍乱癫狂。
(3)本题考查补白。
第①句填A处。甲文开首点出时地节令,着重写风沙的厉害,记叙了廿二日偕友游满井时所见的融融春光。得出结论:“始知郊田之外,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写人,然后拍入到人自身,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这几句是说: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我这个官员啊,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颇有自傲和自慰之感,反而为此深自庆幸没有那种庸俗的封建官场习气。所以①句放A处。
第②句放B处。乙文并没有花很多笔墨去写满井周围的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而以很大的篇幅去写了来满井游览的人们,也有寒俭贫困的平民百姓,也有附炎趋势,也有醉酒使性,有竟在此坐蓐临产的妇女、丑态百出的醉汉、调戏妇女、受伤乃至送命的人,各色人等,笔下的芸芸众生简直是一幅逼真的市井风俗画,这些追名逐利,在一个冷峻的局外人眼中只不过是人生舞台上匆匆而过的演员、奔走、争夺。文章的最后点出“看尽把戏”云云,将上面所描绘的种种热闹场面陡然推倒,可见全文的宗旨与意蕴所在。
解析:
(1)C
(2)①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
②整个国家霍乱癫狂,我和朋友都看完了闹剧才回去。
(3)第①句填A处。甲文写景,然后到人自身,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而不至于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当时他正在作顺天府学教官,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惟此官也”的“惟”字,他不因官小职闲而懊恼,流露出袁中郎独特的性情与个性。
第②句放B处。乙文写了来满井游览的人们,各色人等。所以第②句放B处、寻欢作乐的人们,他们的呼号、吵嚷,都不过是一出闹剧而已。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11.(2分)下面是卓不群同学对“有人评价《经典常谈》‘不板着脸说话’,试举例分析”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不完整之处
①事例鲜活《诗经第四》写子太叔赋《野有蔓草》取末句暗示郑国欢迎晋使赵孟,说明古代的“引志”不只是抒情,还关联政治意味。
语言生动传神:②在“仓颉造字”的篇目中对“天雨粟,鬼夜哭”的解释生动传神,让人一下子就能理解它的意思。
①事例鲜活
②在“仓颉造字”的篇目中对“天雨粟,鬼夜哭”的解释生动传神,让人一下子就能理解它的意思。
《经典常谈》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阅读入门书。
①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根据题干“不‘板着脸说话’”,事例鲜活。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经典常谈》语言生动传神,鬼夜哭”的解释生动传神。
解析:
①事例鲜活
②在“仓颉造字”的篇目中对“天雨粟,鬼夜哭”的解释生动传神。
12.(2分)法国诗人瓦雷利说“一个人在决定性的年龄读了一本决定性的书,他的命运将由此改变。”请填写下面关于保尔读书的经历,并探究这些书籍对他有怎样的影响。
保尔所处阶段保尔阅读的书籍对保尔的影响
初识冬妮娅《朱塞帕加里波第》我钦佩这样的人,想去投奔他。
在战场,读给红军战士听①《牛虻》坚定了革命的信念,提高了口述写作的能力。
瘫痪的六年中每天读十八个小时②书籍丰富了保尔的精神世界,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①《牛虻》
②丰富了保尔的精神世界,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此题要熟悉小说整体的内容。
①《牛虻》使保尔领悟到要坚持不懈、拥有坚定的信念,这是对他最显著的影响。
②结合原著内容可知,保尔瘫痪的六年中,书籍丰富了保尔的精神世界。
解析:
①《牛虻》
②丰富了保尔的精神世界,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13.(18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百万年前
毕淑敏
①我不爱看山。
②因为少时去过珠穆朗玛、喀喇昆仑、冈底斯三山交界的高原,摸过万山之父的脑门,便对其他的山都看得淡了。对于漓江那种纤巧若断的石柱,却不敢在山的范畴里恭维。窃以为一个人若真没见过魁伟峻拔的大峰大壑,以为这石林就是山的精髓了
③但是白面山你却是非看不可的。广西柳州的朋友说。因为那山里有座白莲洞。
④洞也不看。我决绝地说。我知道每一个供参观的石灰岩洞穴,都被千篇一律的霓虹灯分割得支离破碎,无知的岩柱被强行赋予牵强的想象。亿万年的枯寂被纷沓的脚步扰乱,我不愿再浪费时间。
⑤白莲洞是中国唯一的洞穴博物馆,是古人类“柳江人”生活的地方。朋友郑重告知。
⑥那一瞬,凛然一震,好像有个声音在九霄之上呼唤。人们对于祖宗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我走上白面山。白面山位于柳州东南十二公里处,就是白莲洞。洞下有水涧,暗河汇入柳江。
⑦白莲洞十分宽敞,上下共六层。空气从看不见的空隙流动,像北京通风设备良好的地铁车站。白莲洞内的空气比外面新鲜了一倍。这原因大概是奇妙的石灰岩像滤纸一样过滤了空气中的杂质
⑧浏览路程长达一千七百八十米,途经大名鼎鼎的蝙蝠厅。那厅高大如礼堂,导游一道闪电般的光柱灯上去,成千上万的蝙蝠愤怒地拍打着岩壁,倒患着发出老鼠一般诡谲的叫声。一群群的蝙蝠扭结在空中的形象丑恶而恐怖,想到的是马逃开。
⑨这样我就脱离了大队人马,独自一个人在幽暗的石洞中徘徊。
⑩四周静籁,听得见地下水从石灰岩乳头上滴落的声音,要好久好久才会听到一声
我在白莲洞口的一侧,看到了古人类生活过的遗址,那是尖锐的人齿化石、像年轮一般的灰烬残骸,在未燃尽的篝火四周,有一片遗留的空螺蛳壳。古人像我们一样爱吃这种美味的小食品。
我站在那里,有轻风像羽毛一般从鬓边刮过。洞口的光亮和背后的蝙蝠的鸣叫使我的思绪忽明忽暗。您这番景色一定进入过一位祖先的眼帘,他或者她身材矮小但是步履矫健。他们高耸的眉骨像屋檐一样,深陷的眼窝里闪动着褐色的坚毅……他们一定有过恐惧也一定有过欢欣,他们一儿曾希冀也曾懊丧。他们一定痛恨过蝙蝠却又驱逐不去,他们一定喜欢过太阳却又无法将它摘下来保存。他们一定在吃螺蛳的时候不断开动脑筋,才编织成白莲洞的美丽传说……他们一定在猎杀的劳累后思索过明天的衣食,他们一定在饥饿的痛苦中幻想过无忧无虑的享受,他们一定眺望苍茫的旷野意识到宇宙的永恒……
突然感到刮骨疗毒般的震颤——我到过这个洞穴,我曾在这里生活。
我站立过我此刻站立的这块石头,我呼吸过这种略带清甜的气息,我看到了亿万年前我留下的透明的脚印
我曾做过树我曾做过鸟。我曾做过金色的麦穗和蓝色的矢车菊。我做过乌云铁青色的边缘,我做过鲤鱼水泡似的眼睛……在巨大的循环中,老迈的柳江人的问号,始终像闪亮的金属,围绕着星群盘旋。
我们每一个人,不过是生命链条中精致的小环。我们的利益已经极大丰富,我们的思索像钻头似的开凿着世界之谜,究竟又深入了多少?
我沉默着,觉得自己是一只小船,从遥远的洪荒驶来,一代代传下去。
后面的同伴跟了过来,他们说:这里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可以办一处洞穴旅馆,尝尝一百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做人的滋味。
我抱着双肩,望着远山,什么话也没说。一百万年前,像刚刚磕出的蛋清。
⑩我们已经比当年的柳江人多知晓了许多事情,但昔日袭击过他们的苦恼,依然像蚕茧将我们包绕。他们憧憬过的一切已凝固在头骨化石中
我们只有敲敲自己的头颅,听它发出钟乳石一般激越的响声。但人类思辨的浪花永不会停息,它们会溅湿每一颗睿智的额头……
终于一天,我们也将成为化石,唯有精神的财富驾着翅膀在洞穴中穿行。
(1)阅读全文,梳理情感变化的过程,分点概括作答。
(2)文章第与段划线处为什么花大量笔墨记叙游览时的想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游记一般以个人的游览经历为线索,本文中几次出现的“同伴”有什么作用?
(4)明末学者钱谦益曾赞誉《徐霞客游记》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这几乎成为了后世优秀游记的标准,你认为毕淑敏的这篇游记是否符合这一标准,请结合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理解。
(1)起初不爱看山,以为把石林当作山的精髓是人的悲哀。当听到同伴说白莲洞是古人类“柳江人”生活的地方时内心为之一振。游览了白莲洞后感到心灵的震颤。游览完白莲洞有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2)段排比句式,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述表现祖先们从最初恐惧欢欣到创新变化的不懈的努力的精神。
段排比句式,表现出了游白莲洞的感受,对白莲洞的美景的赞美之情。
(3)第一处同伴劝说由一下白莲洞。第二处同伴告诉“我”白莲洞是是古人类“柳江人”生活的地方。用同伴对“我”的劝说和给“我”讲述的白莲洞的历史,侧面烘托了白莲洞的景物的美好和带给人们的意蕴的深刻。
(4)真实地介绍了白面山和白莲洞的地理位置和白莲洞的层数、洞内的空气。还介绍了篇幅听的高和灯光。具有“真文字”的特点。在描写白莲洞的美景之后,在游览白莲洞之后产生的对生命的感悟。有“大文字”的特点。描写景物时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对称整齐,很有表现了,符合“奇文字”的特点。
真实地介绍了白面山和白莲洞的地理位置和白莲洞的层数、洞内的空气。还介绍了篇幅听的高和灯光。在描写白莲洞的美景之后,在游览白莲洞之后产生的对生命的感悟。
(1)本题考查情感的梳理。
由“我不爱看山。以为这石林就是山的精髓了,的情感态度是不爱看山。由“白莲洞是中国唯一的洞穴博物馆。朋友郑重告知,凛然一震”句可知。由“突然感到刮骨疗毒般的震颤——我到过这个洞穴,游览了白莲洞后感到心灵的震颤,觉得自己是一只小船,把树叶一样多的疑问。终于一天,唯有精神的财富驾着翅膀在洞穴中穿行”句可知。
(2)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
段连用多个“他们一定……”的排比句式,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更利于表述表现祖先们从最初恐惧欢欣到创新变化的不懈的努力的精神。
段“我曾做过树我曾做过鸟。我曾做过金色的麦穗和蓝色的矢车菊,我做过鲤鱼水泡似的眼睛”句连续使用“我曾做过……”的排比句式,我呼吸过这种略带清甜的气息,我像看幻灯似的追踪着以往走过的痕迹”句可知,对白莲洞的美景的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但是白面山你却是非看不可的。广西柳州的朋友说,同伴劝说由一下白莲洞,是古人类“柳江人”生活的地方。结合“我站在那里。洞口的光亮和背后的蝙蝠的鸣叫使我的思绪忽明忽暗,他或者她身材矮小但是步履矫健;当着南国频发的雨水,望着远山。一百万年前?那时候的天空一定比现在要清爽得多。我们只有敲敲自己的头颅。但人类思辨的浪花永不会停息,我们也将成为化石,用同伴对“我”的劝说和给“我”讲述的白莲洞的历史。
(4)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
结合“白面山位于柳州东南十二公里处,海拔二百多米,就是白莲洞,暗河汇入柳江,上下共六层,像北京通风设备良好的地铁车站。这原因大概是奇妙的石灰岩像滤纸一样过滤了空气中的杂质。浏览路程长达一千七百八十米。那厅高大如礼堂,只见天花板上悬挂着无数黑色的灯罩,成千上万的蝙蝠愤怒地拍打着岩壁。一群群的蝙蝠扭结在空中的形象丑恶而恐怖,想到的是马逃开”内容可知、洞内的空气。具有“真文字”的特点,不过是生命链条中精致的小环,我们的思索像钻头似的开凿着世界之谜,究竟又深入了多少,望着远山。一百万年前?那时候的天空一定比现在要清爽得多。我们已经比当年的柳江人多知晓了许多事情,依然像蚕茧将我们包绕,成为永恒的密码,听它发出钟乳石一般激越的响声,它们会溅湿每一颗睿智的额头……终于一天,唯有精神的财富驾着翅膀在洞穴中穿行”内容可知,在游览白莲洞之后产生的对生命的感悟。结合“他们一定有过恐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楼装修与室内空气净化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授权委托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拆除房屋安全评估与保障合同3篇
- 2025年度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团队招聘与技术服务协议3篇
- 2024版二手房定金合同是不是购房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自驾游搭车安全免责及风险提示合同3篇
- 2025年度废铁资源回收与处理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危房拆除与安全住房建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遗产拍卖成交确认及保护合同3篇
- 挂靠证件合同模板(2025年度)针对新能源行业3篇
-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成人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解读
- 四年级上册竖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atv61变频器中文手册
- 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
-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强度校核参考
- 铜钱坝枢纽及溢洪道设计设计
- 工业通风换气次数的有关规定
- 语文五年级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PPT优秀课件
- 试剂验收记录表.doc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练习题(精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