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上学期南京高中语文高一期末典型卷2(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南京高中语文高一期末典型卷2
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020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班级将举行“乡土中国”综合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确立了“家族:差序格局的中心”研讨话题,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活动。
材料一:
我们的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差序格局这种社会结构形态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知道的人都说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此后便再没有人提起他的氏族来,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么姓。
(选自鲁迅《呐喊阿Q正传》)
材料三:
家庭是政治生活伦理与行为的训练场。家庭仪式通过共同参与,以及对特定人群的容括和排除而强化父系继嗣原则。依照理学的训诫,全部家庭生活和活动都应围绕着祠堂来进行。
朱熹迈出了极端的一步:将宗族祭祖仪式的权力扩展到整个血亲群体。随着宗族的扩张,对正确的居家仪式的考虑也扩展开来,无论在社会意义上还是在地理意义上。普通家庭通过设立自己的家祠认可这一社会秩序,以赢得尊重感、祖先的庇护以及宗族的成员身份等。在晚期帝制期间,以祭坛为中心的日常仪式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甚至包括许多并无识字之人的家庭,绑缚到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空间当中。
(选自[英]白馥兰《技术、性别、历史》)
(1)活动一:为研讨的中心话题“差序格局”拟写一个词条,帮助小组成员明晰其概念内涵。(30字左右)
(2)活动二:《阿Q正传》中阿Q说“我本来姓赵,可是赵老爷不许我姓赵”。有同学对“阿Q为什么在意姓赵”有困惑,请结合材料帮同学解惑。
(3)活动三:有同学提出,如今已经进入“后乡土时代”,但重修家祠、家谱现象越来越多。请对这一现象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2.(2020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浅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zhuì。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①点zhuì
②混混沌沌
③一椽破屋
(2)选文第一段对“江南之秋”的叙写属于“闲笔”,但“闲笔”不“闲”。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作答)
①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②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4)景物的选取往往体现了的审美取向。本文选景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3.(2021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白氏长庆集》序
元稹
《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误。始既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六籍尤摈落。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会宪宗皇帝册召天下士,乐天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入翰林掌制诏,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贺雨》《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
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多以诗章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诗及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奈何。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于之为微之也。又云鸡林①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长庆四年,予时刺会稽,因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一百九十一首。予以为陛下明年当改元,长庆讫于是,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诏长于实。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至于乐天之官秩景行,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长庆四年冬十二月十日,微之序。
①鸡林:即新罗,朝鲜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B.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C.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D.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籍:即六经,指儒家六部经典著作《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左传》。
B.甲科:甲是天干首位,用作第一的代称,唐代进士分甲乙两科,其中甲科为第一等。
C.翰林:即文翰之林,这里指为朝廷草拟诏制的机构翰林院,供职其中者称翰林学士。
D.邮候:邮是邮亭,指设在途中供信使和旅客歇宿的馆舍;候是斥堠,探望敌情的土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天赋文才,幼年即能识字,童年聪颖好学异于常人,少年时有志于诗赋写作,青年时应科举测试,连登甲科。
B.白居易初入仕途,意气风发,勇于向朝廷进言,臧否时政;另一方面也致力于诗歌创作,写出了众多吟风弄月的作品。
C.白居易的作品流传广远,影响很大,从京城到地方,男女老少贵贱穷达之人都喜爱他的诗歌,甚至外国人也欣赏喜爱。
D.白居易的诗文集《白氏长庆集》以编定于长庆年间而得名,集中收入了两千多篇不同体裁的作品,风格多样,各具特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
②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5)虽然文末说“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但元白交谊于文中依然可见。依据文意,分条概述。
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
4.(2020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雨晴①
杜甫
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
天路看殊俗,秋江思杀人。
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②频。
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
[注]①此诗为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漂泊西南夔州时所作。②犬附书,指传递家书。《晋书》载,陆机羁寓京师洛阳,久无家乡音信,作家书系于爱犬黄耳颈上,让它送回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山色不改,峡谷常新,初晴的喜悦消解了滞留西南边地的愁思。
B.诗人沦落到不同风俗的蛮荒之地夔州,面对东流的秋日江水,心生愁思。
C.诗人心中担忧沦陷中的土地而眼不能见,长歌抒情反而更令其心神哀伤。
D.全诗前四句描写雨晴所见所感,后四句抒发故国之思和漂泊之愁等情感。
(2)简要赏析“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一联的表述效果。
四.默写(共1小题)
5.(2021秋南京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的比喻往往取材生活,巧于运思,如《劝学》中“”,用磨刀之功比学习之效;《登泰山记》中“”,用衣带喻环绕山腰的云雾。
(2)对于从师求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态度是“”,而士大夫之族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态度反而是“”,韩愈形象地刻画了这些既愚蠢又荒唐的所谓“君子”。
(3)《赤壁赋》中经过一番主客问答,双方终于达成统一,“,”两句正描绘了主客同舟醉眠的画面。
五.作文(共1小题)
6.(2018秋鼓楼区校级期末)作文:
节日,是人们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过节,可以体验民俗,可以感受人情,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也可以诞生出无数的“每个人”的故事……
请以“过节”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六.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7.(2021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尤其是经常熬夜的人,白天抽空打个盹儿,就当是续命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睡眠与学习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来评估与缺觉有关的认知缺陷。他们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对于熬夜的人来说,仅凭白天短短几十分钟的打盹,并不能明显缓解夜晚睡眠被剥夺造成的不良影响。
研究人员选择了近280名年轻人参与实验,:一组当晚回家睡觉;剩下两组留在实验室里,,还有一组通宵不睡后小睡30或60分钟。(),受试者需要完成几项相同的认知测验。熬夜的受试者在第2次测验中的表现明显下滑,相较而言,熬夜后小睡的受试者的认知指标。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他们睡觉或熬夜的之前或之后
B.在他们睡觉或熬夜的之前和之后
C.在他们睡觉和熬夜的之前和之后
D.在他们睡觉和熬夜的之前或之后
(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8.(2020秋南京期末)班级开展期末语文学习交流活动,以下是某同学的两段发言摘录,请按照要求,完成各题。
①人生活在自然中,而大自然也已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寄托着人们的心灵。②史铁生在“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公园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启迪;姚鼐在泰山之巅,静观红日喷薄而出,精神也随之升华。
③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靖节先生的淡泊名利、少陵野老的忧国忧民深深地影响着我们。④古诗词,不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______如青莲居士的豪放飘逸,易安居士的婉约细腻……
(1)发言摘录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修改。
第(填序号)句,改为。
(2)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句子,使前后语义连贯。
(3)靖节先生指,少陵野老指。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南京高中语文高一期末典型卷2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020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班级将举行“乡土中国”综合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确立了“家族:差序格局的中心”研讨话题,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活动。
材料一:
我们的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差序格局这种社会结构形态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知道的人都说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此后便再没有人提起他的氏族来,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么姓。
(选自鲁迅《呐喊阿Q正传》)
材料三:
家庭是政治生活伦理与行为的训练场。家庭仪式通过共同参与,以及对特定人群的容括和排除而强化父系继嗣原则。依照理学的训诫,全部家庭生活和活动都应围绕着祠堂来进行。
朱熹迈出了极端的一步:将宗族祭祖仪式的权力扩展到整个血亲群体。随着宗族的扩张,对正确的居家仪式的考虑也扩展开来,无论在社会意义上还是在地理意义上。普通家庭通过设立自己的家祠认可这一社会秩序,以赢得尊重感、祖先的庇护以及宗族的成员身份等。在晚期帝制期间,以祭坛为中心的日常仪式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甚至包括许多并无识字之人的家庭,绑缚到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空间当中。
(选自[英]白馥兰《技术、性别、历史》)
(1)活动一:为研讨的中心话题“差序格局”拟写一个词条,帮助小组成员明晰其概念内涵。(30字左右)
(2)活动二:《阿Q正传》中阿Q说“我本来姓赵,可是赵老爷不许我姓赵”。有同学对“阿Q为什么在意姓赵”有困惑,请结合材料帮同学解惑。
(3)活动三:有同学提出,如今已经进入“后乡土时代”,但重修家祠、家谱现象越来越多。请对这一现象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非连续性文本.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下定义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要求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运用文本观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的某一问题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准确理解,重点把握即可。
(1)材料一运用比喻论证,生动说明了乡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社会结构形态)是一种差序格局,并说明在这种结构形态中,社会道德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活动一要求为“差序格局”拟写词条(下定义)。根据“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差序格局这种社会结构形态中”,可知:差序格局是一种乡土社会结构形态;结合“波纹”的比喻,可知:差序格局以个人为中心,受个人所处社会的影响而和别人形成社会关系;并且这种社会关系有差别。
所以最终可以表述为:差序格局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社会关系有差别的乡土社会结构形态。
(2)活动二要求结合材料分析阿Q“在意姓赵”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家庭仪式通过共同参与,以及对特定人群的容括和排除而强化父系继嗣原则”“普通家庭通过设立自己的家祠认可这一社会秩序,以赢得尊重感、祖先的庇护以及宗族的成员身份等。在晚期帝制期间,以祭坛为中心的日常仪式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甚至包括许多并无识字之人的家庭,绑缚到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空间当中”可知,一个家族会排他,而只有确定了姓氏,才可在一定的家族内参与家庭仪式,由而获得尊重、祖先的庇护以及宗族成员的身份。阿Q跟别人说自己姓赵,但被赵老爷粗暴地否定了;并且,包括地保在内的其他人都觉得他“招打”,不该在赵太爷面前如此“胡说”。阿Q在意姓赵,也是为了获得宗族成员的身份,获得身份认同,获得尊重。
(3)本题可以表明支持的立场。根据材料“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家庭是政治生活伦理与行为的训练场”“普通家庭通过设立自己的家祠认可这一社会秩序,以赢得尊重感、祖先的庇护以及宗族的成员身份等”“在晚期帝制期间,以祭坛为中心的日常仪式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甚至包括许多并无识字之人的家庭,绑缚到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空间当中”,可知家庭是政治生活伦理与行为的训练场,宗族祭祀让家庭存在于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空间中。重修家祠、家谱,可以让乡村人们更有赢得尊重感、祖先的庇护以及宗族成员的身份,并且在法律之外,自觉以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的乡土社会。
解析:
(1)差序格局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社会关系有差别的乡土社会结构形态。
(2)一个家族会排他,而只有确定了姓氏,才可在一定的家族内参与家庭仪式,由而获得尊重、祖先的庇护以及宗族成员的身份。阿Q在意姓赵,也是为了获得宗族成员的身份,获得尊重。
(3)这种现象有一定的合理性。重修家祠、家谱,可以让乡村人们更有赢得尊重感、祖先的庇护以及宗族成员的身份,并且在法律之外,自觉以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的乡土社会。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2020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浅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zhuì。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①点zhuì缀
②混混沌沌dùn
③一椽破屋chuán
(2)选文第一段对“江南之秋”的叙写属于“闲笔”,但“闲笔”不“闲”。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作答)
①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②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4)景物的选取往往体现了的审美取向。本文选景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散文.
(1)本题考查对汉字书写、拼音的掌握。可以结合语境和具体词组进行分析、解答。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从采用的手法和其蕴含的情感去入手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句子赏析技巧。赏析句子,主要抓住句子中的典型事物,从事物中去分析运用的手法,以及表现出的特点、作用及情感。
(4)本题主要考查选景特点。首先需要找出选段中出现的景物,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去描绘景物特点,接着再去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情感表述。
(1)本题中,①需要注意“缀”是“绞丝旁”;②“混混沌沌”中“沌”读四声;③“一椽破屋”的“椽”是前鼻音。
(2)第一段采用贬抑的手法,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叙写南国秋天的不足,用以反衬北国之秋的美好。第二个分号前是正面直接列举南国之秋的不足,之后写个人的感受。前后都采用排比的短句,读起来好比山东快书,痛痛快快地数落一番,把南国的秋天结结实实地贬抑到了极处。“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进一步申述南国之秋为什么不足。这里先从反面设喻,后从正面设喻,形容南国的秋似秋又不是秋,言下之意,只有北国的秋才是盛开的名花,使人赏玩到十足;才是浓浓的美酒,使人陶然心醉。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3)①这句是为我们展示的秋景图。这里有“日光”,还有“牵牛花(朝荣)的蓝朵”,秋“来得清,来得静”,全无“皇城人海”的喧嚣。这是眼中的秋;面对秋,的心也如秋一样的“静”,他手捧茶碗,眼观碧空,耳听驯鸽,“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运用了细节和视觉描写;“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好不悠闲自在,没有了名利场中的忧喜欣戚。原来这“一椽破屋”竟是在“皇城人海”中的“桃花源”。这一句写出了景物祥和宁静的特点,表现出当时内心的宁静,也表述了对北国之秋的喜爱之情。
②这一句写“落蕊”,有视觉形象,也有触觉形象。花铺满地,视觉形象;脚踏花地,触觉感受。这里寂然无声,寂静无人,斯人徘徊,逍遥自在。写出了槐树落蕊落下时的安静,表现出当时环境的宁静,以及当时安宁的心境。
(4)向我们展示的第一幅故都秋景图,让我们细细品赏,看看它蕴含了怎样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幅画的时间是早晨,主体是“一椽破屋”,屋的背景是“皇城人海”。我们先想象一下这“皇城”,从明到清,它是六百年的都城,多少人在这里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多少人在这里坠落云头,败家丧身。我们再看看这“人海”,达官贵宦,文人墨客,行商坐贾,无不荟萃于此,都为的什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这名利,多少人挑灯夜读,悬梁刺股;多少人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但是呢?身处在“皇城人海”之中,心却游在“名利场”之外,他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向院子里一坐”,这难道不是一个置功名利禄于不顾,超凡脱俗的隐士?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浅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蓝色、白色属冷色,蓝色蕴意宁静深远,白色包含素雅纯净,与闲适的心态最相吻合。紫黑色,虽然也属冷色,但带悲哀、绝望的情调,悲而不哀,失意而不绝望。红色称暖色,表现热烈激情,最不符合的心态。用秋草“作陪衬”,因为秋草,乃枯黄衰败之物,用它陪衬牵牛花的蓝朵,自然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秋的悲凉。
由“落蕊”之景而生发出“落寞”之人生的伤感。“落蕊”,“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感觉”;“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很细腻,又觉得清闲”,这是小景。然而却从这些“小景”中感悟到“落寞”人生之大情。由“落蕊”而生发出人生的“落寞”,这便是“深沉”。
秋蝉的残声。在南国,蝉远离人类,而在北国,蝉与人竟这样地紧密关联,难怪自古以来蝉就是文人墨客的咏叹之物,他们或者借以抒情,或者用以明志。“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被武则天迫害,落魄沉沦之后,以蝉自喻,高风亮节尽现其中。“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隐居辋川的王维用来抒发清闲悠然的心境。郁达夫的人生与王维、骆宾王有着相似之处,听到故都的蝉鸣,恐怕也难免有同类的悲凉伤感吧。
郁达夫在这篇文章中总的要表述出清、静、悲凉之感,孤独旧院既契合沉郁悲凉的孤寂心绪,又写出了故都的秋的特色,并且,这故都的秋也是因着的心境而显现出来的。
解析:
(1)①缀②dùn③chuán
(2)全文既直接描写故都的秋景,又通过写南国之秋来间接写故都之秋,突出了故都秋景的“清静悲凉”。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来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对比,这样南北对比、衬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3)①选取典型景物“阳光”、“牵牛花”,运用了视觉描写及比喻手法,把牵牛花比作喇叭,写出景物祥和宁静的特点,表现出当时内心的宁静,也表述了对北国之秋的喜爱之情。
②运用了听觉、嗅觉及触觉描写,写出槐树落蕊落下时的安静,表现出当时环境的宁静,以及当时安宁的心境。
(4)选取了秋院之景,“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营造了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氛围,既表现了环境中的宁静,也表现了此时内心的宁静与落寞。“一椽破屋”“在破壁腰中”则表现出环境的悲凉。写秋槐落下满地,毫无声息,能够表现出当时环境的寂静以及内心的安宁。写秋蝉衰弱的残声,渲染出一种悲凉、冷清、寂寞的氛围,也表现了内心的悲凉与愁绪。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解析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3.(2021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白氏长庆集》序
元稹
《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误。始既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六籍尤摈落。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会宪宗皇帝册召天下士,乐天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入翰林掌制诏,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贺雨》《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
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多以诗章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诗及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奈何。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于之为微之也。又云鸡林①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长庆四年,予时刺会稽,因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一百九十一首。予以为陛下明年当改元,长庆讫于是,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诏长于实。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至于乐天之官秩景行,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长庆四年冬十二月十日,微之序。
①鸡林:即新罗,朝鲜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B.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C.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D.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六籍:即六经,指儒家六部经典著作《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左传》。
B.甲科:甲是天干首位,用作第一的代称,唐代进士分甲乙两科,其中甲科为第一等。
C.翰林:即文翰之林,这里指为朝廷草拟诏制的机构翰林院,供职其中者称翰林学士。
D.邮候:邮是邮亭,指设在途中供信使和旅客歇宿的馆舍;候是斥堠,探望敌情的土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白居易天赋文才,幼年即能识字,童年聪颖好学异于常人,少年时有志于诗赋写作,青年时应科举测试,连登甲科。
B.白居易初入仕途,意气风发,勇于向朝廷进言,臧否时政;另一方面也致力于诗歌创作,写出了众多吟风弄月的作品。
C.白居易的作品流传广远,影响很大,从京城到地方,男女老少贵贱穷达之人都喜爱他的诗歌,甚至外国人也欣赏喜爱。
D.白居易的诗文集《白氏长庆集》以编定于长庆年间而得名,集中收入了两千多篇不同体裁的作品,风格多样,各具特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
②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5)虽然文末说“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但元白交谊于文中依然可见。依据文意,分条概述。
文本类型;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1)“村校诸童竞习诗”作“见”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我乐天微之诗”作“教”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译文:我曾经在平水市场,看到村校各个孩子们争相学诗,召来问他们,孩子们回答说:“先生教我们乐天、微之诗。”他们不知道我就是微之了。
故选:B。
(2)A.“六经”里面没有《左传》,应为《春秋》。
故选:A。
(3)B.“写出了众多吟风弄月的作品”错误,结合“因为《贺雨》《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可知,其诗作多为讽喻时事之作。
故选:B。
(4)①“进退”,选拔人才的标准;“擢”,被选拔;“上第”,第一等。译文:礼部侍郎高郢才开始用儒家经典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白居易一下子就考中(被选拔为)第一等。
②“缮写”,钞写;“模勒”,刻印;“衒卖”,叫卖;“交”,交换。译文:至于钞写或刻印(白诗),在集市上叫卖,有人还拿着它去换酒茶,这种情况到处都有。
(5)结合“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多以诗章赠答”可知,元稹与白居易同为校书秘书,多用诗文相互赠答。可概括出,一处任职,诗文往来。
结合“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诗及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可知,元稹到江陵任职,乐天仍在翰林院,寄给他百韵长律诗和杂议文章,前后几十章。此后,两人各在江、通任职,又相酬寄。据此可概括出,身处两地,寄赠频繁。
结合“巴蜀江楚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可知人们称为“元和诗”的,就是仿效二人创制的新体诗,据此可概括出,相互影响,共创新体。
结合“长庆四年,予时刺会稽,因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可概括出,亲为编集,高度评价。
解析:
(1)B
(2)A
(3)B
(4)①礼部侍郎高郢才开始用儒家经典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白居易一下子就考中(被选拔为)第一等。②至于钞写或刻印(白诗),在集市上叫卖,有人还拿着它去换酒茶,这种情况到处都有。
(5)①一处任职,诗文往来。②身处两地,寄赠频繁。③相互影响,共创新体。④亲为编集,高度评价。
参考译文:
《白氏长庆集》,是太原人白居易写的。居易,字乐天。乐天开始说话时,(大人)试着指出“之”“无”二字,能正确无误。已经开始说话,读书勤奋聪明,与其他孩子不同。五六岁就熟知声韵,十五有志于诗赋,二十七岁考中进士。贞元末年,选拔进士还崇尚武力,不崇尚文学,其中六经等典籍尤其被排斥。礼部侍郎高郢开始采用经典为进士测试的标准,乐天一举考中上等。第二年,在甲科测试中十分突出,因此《性习相近远》《求玄珠》《斩白蛇》等赋,以及百道判,被新进进士在京城竞相流传。恰逢宪宗皇帝下诏册召天下之士,白居易的回答符合皇帝旨意,又登上甲科。不久,进入翰林掌制诰,频频上书讨论得失,于是作《贺雨》《秦中吟》等几十章,评述天下大事,当时的人把它们比作《国风》《离骚》啊。
开始我与白居易同为校书秘书,多用诗文相互赠答。正赶上我到江陵任职,乐天仍在翰林院,寄给我百韵长律诗和杂议文章,前后几十章。此后,两人各在江、通任职,又相酬寄。巴、蜀江楚间直到长安城中年轻人,紧接着相仿效,争相写作新词,自称为“元和诗”。而白居易的《秦中吟》《贺雨》等篇讽喻诗,当时的人很少能知道。然而二十年之间,皇宫、观寺、驿站墙壁上没有不题记上的;王公贵族,闺阁中的妇女、弃走的奴仆之人没有不提及的。至于钞写模刻在市场上出售,有人拿着它去交换酒茶的,到处都是。更有甚者,冒名之作,姑且想要出卖,混杂在厕所间。没有办法!我曾经在平水市场,看到村校各个孩子们争相学诗,召来问他们,孩子们回答说:“先生教我们乐天、微之诗。”他们不知道我就是微之了。又有鸡林国的商人索买白居易的诗文很迫切,(商人)自己说本国宰相常常用一百金换一篇诗文,那些很假的,宰相就能辨别出来。自有文章以来,从来没有流传这样广的。
长庆四年,当时我在会稽做刺史,因而得以全部征集他的文章,亲手编排,成五十卷,总共二千一百九十一首。前辈们多以“前集”“中集”为名,我认为陛下明年会改变年号,长庆直到这就要结束了,所以称之为《白氏长庆集》。一般来说,人们的文章各有所长,白居易的长处可以说是多了。因此,讽喻的诗长于激越,闲适的诗歌比排遣、感伤的诗长于真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丰富,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在抒情,赋赞劝戒的文章长于得当,碑记、叙事、制诏的长于真实,奏章表状之类的长于耿直,文词策略剖判之类长在详尽。总而言之,不也很多啊!至于乐天的官职品行,和我的交情深浅,并不是文章的重点,所以就不写了。长庆四年冬季十二月十日,微之作序。
在测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测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
4.(2020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雨晴①
杜甫
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
天路看殊俗,秋江思杀人。
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②频。
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
[注]①此诗为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漂泊西南夔州时所作。②犬附书,指传递家书。《晋书》载,陆机羁寓京师洛阳,久无家乡音信,作家书系于爱犬黄耳颈上,让它送回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首联描写山色不改,峡谷常新,初晴的喜悦消解了滞留西南边地的愁思。
B.诗人沦落到不同风俗的蛮荒之地夔州,面对东流的秋日江水,心生愁思。
C.诗人心中担忧沦陷中的土地而眼不能见,长歌抒情反而更令其心神哀伤。
D.全诗前四句描写雨晴所见所感,后四句抒发故国之思和漂泊之愁等情感。
(2)简要赏析“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一联的表述效果。
理解诗词内容.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1)A.“初晴的喜悦消解了滞留西南边地的愁思”说法错误。首联乐景衬哀情,通过写晴日山景,反衬诗人思家之深。故选A。
(2)猿声沾泪,黄犬附书,猿多而泪零已尽,无犬而频觅附书,上句用《水经注》渔者歌,下句用陆机入洛事,用典抒情,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归乡不得的思乡之情。
用词精练,一“有”一“无”形成对比,久无家乡音信,却只听到猿的哀鸣,表现了心中的愁苦。“尽”,看似写猿的“泪尽”实则写“泪尽”“频”写出希望频频收到家信的心理,极言诗人思家心切。猿声凄厉,泪零已尽,而夔州地处偏远,诗人触景深情,更增添了自己的故国之思和漂泊之苦。
解析:
(1)A
(2)本句采用用典抒情的手法,通过引用陆机让爱犬送家书和渔者歌的典故,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归乡不得的思乡之情;此外,“有”和“无”形成对比,“尽”和“频”极言诗人思家心切;诗人通过描写猿声凄厉,泪零已尽,指出夔州地处偏远,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故国之思和漂泊之苦。
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能否合理地推断表述是否准确。
四.默写(共1小题)
5.(2021秋南京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的比喻往往取材生活,巧于运思,如《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用磨刀之功比学习之效;《登泰山记》中“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用衣带喻环绕山腰的云雾。
(2)对于从师求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态度是“不耻相师”,而士大夫之族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态度反而是“君子不齿”,韩愈形象地刻画了这些既愚蠢又荒唐的所谓“君子”。
(3)《赤壁赋》中经过一番主客问答,双方终于达成统一,“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两句正描绘了主客同舟醉眠的画面。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故解析为:
(1)金就砺则利而半山居雾若带然(重点字:砺、利、居)
(2)不耻相师君子不齿(重点字:齿)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重点字:藉、乎、既)
《赤壁赋》名句积累: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浩浩乎吾不知其所止,飘飘乎羽化而登仙。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五.作文(共1小题)
6.(2018秋鼓楼区校级期末)作文:
节日,是人们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过节,可以体验民俗,可以感受人情,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也可以诞生出无数的“每个人”的故事……
请以“过节”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命题作文.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的“过”应着重体现过程性描述,是本次作文的写作重点。“节”应选取有代表性的节日,例如中秋季、端午节、春节等。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或记叙散文。本文在内容上,应该关注过节的具体过程描述,需要做到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在表述方式上,适当的穿插抒情、议论的表述方式,会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突出。“过节”这个话题,学生非常熟悉,有内容可写。可叙写过节时那说不完的高兴事或一言难尽的伤心事,以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务必表述这样的主题:节日的由来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过节
今夜十五,看到月亮我想起了你。如果你还在远方,那“海上共明月”;我们“万里共清辉”;如果你已和我即将相聚,无论时空,无论地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果我们已经决定要一起,比肩同在异乡当异客,那但愿我们能够珍惜缘分,且行且珍惜。
﹣﹣题记
桂花飘香,清风一路还家乡。
人生中,满是悲欢离合,而中秋是团圆的写照,满载一路桂花馨香,看着丛菊在路旁点缀,在此刻归人的眼中是多么美丽。相比“风雪夜归人”则显的肃杀了一些,可毕竟,回家本该就是一件欣喜事。我初到外地求学,遇到这样充满温馨回忆的节日,自然是喜上眉梢。
背着书包,无论是昨天的自卑、自信;是孤独,寂寞还是热闹,嘈杂;是昨天的压力还是辉煌都在这一刻,被融成一剪秋色,夹着一丝桂花馨香,杂乱的思绪变得异常简单,我真的好期待那种久违的温暖了。在学校,各地精英云集,我分在实验班,光芒顿时暗淡,我静静的开始把困难扛在肩上,把梦想藏在心底,一步一步,点点滴滴的前进着,很累,很苦。终于,可以暂时回归故土,让我心神静静的,用一种饱含深情的眼光寻找出路!
暖暖月圆,灯火阑珊阖家欢。
无论路多么远,心知道家的方向,就一定会到站。我回家了,回到最原始,最真实,最无拘无束、无遮无掩的自己了。家里一切如故,只是吊兰变得修长,开出朴素淡雅的小花,院外的野草高了一寸,连石榴也涨红了脸,真喜庆。
吃团圆饭,聊家常。我说:“我很好,学校也很好,到处都是志同道合者”,因为我知道,月缺总会月圆,月圆也会月缺。我现在的困难,只能靠自己,说出来也白白扫了团圆的雅兴,而现在,岂不美哉?数月不见得的兄弟姐妹,不常来往的远道儿亲戚,在这佳节时候,捎上祝福,带上孩子,一起来走走亲,串串门,幸福,暖暖的。
共分月饼,带上期盼奔前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因为相聚的短暂,才让这份情谊更加浓厚,吃完月饼,带上亲友祝愿,便又要各奔前程了。
怀揣梦想,带上一份好心情,重新回归校园,其实想想,不也是与班级团圆了吗?我还有三年要做我的梦,但我坚信。今夕的暖暖月圆时,定是我最美的记忆!
花好月圆人长久,不必年年季季有。因为弥足珍贵,所以倍加珍惜。暖暖月圆时,一定珍惜。
行文结构:本文写的是中秋节,一个初到外地求学的学子“我”回家过节前后的感受和心情,开篇引用与中秋明月相关的诗句,写一个题记,增强文采便于感情抒发。从“桂花飘香,清风一路还家乡”,“暖暖月圆,灯火阑珊阖家欢”,“共分月饼,带上期盼奔前程”三个层次来写,内容丰富,语言精彩。结尾点到怀揣梦想,追逐希望,暖暖月圆时,一定珍惜。扣题严谨,结构完整。
六.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
7.(2021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尤其是经常熬夜的人,白天抽空打个盹儿,就当是续命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睡眠与学习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来评估与缺觉有关的认知缺陷。他们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对于熬夜的人来说,仅凭白天短短几十分钟的打盹,并不能明显缓解夜晚睡眠被剥夺造成的不良影响。
研究人员选择了近280名年轻人参与实验,:一组当晚回家睡觉;剩下两组留在实验室里,,还有一组通宵不睡后小睡30或60分钟。(),受试者需要完成几项相同的认知测验。熬夜的受试者在第2次测验中的表现明显下滑,相较而言,熬夜后小睡的受试者的认知指标。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
A.在他们睡觉或熬夜的之前或之后
B.在他们睡觉或熬夜的之前和之后
C.在他们睡觉和熬夜的之前和之后
D.在他们睡觉和熬夜的之前或之后
(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句复位.
(1)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贯连。解答此题要注意六个一致原则:陈述对象一致,陈述话题一致,陈述逻辑一致、陈述句式一致,语言风格一致,内容衔接一致。
(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补写。首先明确补写句子的位置,其次根据前后语句确定主语和关键词,最后整理解析。
(1)从“一组当晚回家睡觉;剩下两组留在实验室里……还有一组通宵不睡后小睡30或60分钟”可知,三个组参与测验的年轻人,分两大类情况:一组回家睡觉,另外两组通宵不睡或小睡片刻。他们对应的情况是“睡觉或熬夜”,可以排除CD;该实验是要“评估与缺觉有关的认知”,所以应该对参与测验的年轻人进行“睡觉或熬夜的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测验,可以排除A。
故选:B。
(2)第一空,结合上下文“研究人员选择了近280名年轻人参与实验”“一组当晚回家睡觉;剩下两组留在实验室里”,推断①处是说将参与实验的人分为三组,可以填入“将他们随机分为三组”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结合上下文“剩下两组留在实验室里”“还有一组通宵不睡后小睡30或60分钟”,推断②处是说其中一组的情况,再结合后文“熬夜的受试者……熬夜后小睡的受试者……”,可以填入“其中一组通宵不睡”之类的内容。第三空,主要结合第一段“他们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对于熬夜的人来说,仅凭白天短短几十分钟的打盹,并不能明显缓解夜晚睡眠被剥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上文“熬夜的受试者在第2次测验中的表现明显下滑,相较而言,熬夜后小睡的受试者的认知指标”,推断③处“熬夜后小睡的受试者的认知指标”之后,可以填入“并没有显著提升”之类的内容。
解析:
(1)B
(2)①将他们随机分为三组②其中一组通宵不睡③并没有显著提升
语境补写答题技巧:
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8.(2020秋南京期末)班级开展期末语文学习交流活动,以下是某同学的两段发言摘录,请按照要求,完成各题。
①人生活在自然中,而大自然也已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寄托着人们的心灵。②史铁生在“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公园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启迪;姚鼐在泰山之巅,静观红日喷薄而出,精神也随之升华。
③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靖节先生的淡泊名利、少陵野老的忧国忧民深深地影响着我们。④古诗词,不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______如青莲居士的豪放飘逸,易安居士的婉约细腻……
(1)发言摘录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修改。
第①(填序号)句,寄托着人们的心灵改为成为人们的心灵寄托。
(2)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句子,使前后语义连贯。
(3)靖节先生指陶渊明,少陵野老指杜甫。
情境补写.
(1)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2)本题考查学生简明、准确、连贯地运用语句的能力。答此题要读懂文段的内容要点,理清文段的思路脉络,根据上下文和关键词语确定所补写的句子内容。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①句搭配不当,“寄托”与“心灵”不能搭配。
(2)结合下文可知,本题需要写出“青莲居士”“易安居士”代表的“诗人”还要写出“豪放飘逸”格。结合上文可知,解析句式要与上文“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统一,因此可以得出解析为“也展现出了历代诗人独特的风格”。
(3)陶渊明号靖节先生,是陶渊明去世后,他的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他的私谥号。杜甫曾居少陵原,自号少陵野老。
解析:
(1)①“寄托着人们的心灵”改为“成为人们的心灵寄托”。
(2)还体现了诗人独特的风格
(3)陶渊明;杜甫
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抓”: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考点卡片
1.情境补写
2.语句复位
3.名篇名句默写
一、《课标》要求: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二、考查形式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1.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往往在测试中得不到分,原因就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以上句子中的“偭”“巉”就极易写错。
2.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
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
3.区分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篇名句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测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在这个例子中,“直”容易误写成“值”。
4.要留意具体环境
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下面列举了几个省市的默写真题:
(北京卷)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3)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天津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重点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
(4)复道行空,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1)羁鸟恋旧林(2)樯橹灰飞烟灭(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不霁何虹(5)申之以孝悌之义
(江苏卷)名句名篇默写(8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诗经卫风氓》)
(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5)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____.(《论语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解析:(1)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西楼(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8)在地愿为连理枝
(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且矫诏纷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
(3)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4)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鹧鸪天》)
解析:(1)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士贰其行士也罔极(4)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5)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述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的壮丽景色。
解析:(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辍)
(3)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
5.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
如:同样是关于“三人行”后一句的填写,如果后面出处标注是《论语》的话,则填写“必有我师焉”,而若标注是韩愈的《师说》,则需填写“则必有我师”。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四)要留意具体环境
(五)要留心语句顺序
(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4.散文
1
5.非连续性文本
1
6.文本类型
1
7.文言断句
1
8.文言翻译
1
9.内容理解
1
10.理解诗词内容
11.命题作文
一、考查形式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愿景》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的生活》。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
如: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2017年天津卷)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从内容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述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如《说纽带》《谈医患关系》。
如: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路》《门》。
如: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实力与凭借》《虚拟与现实》《忧与爱》。
二、知识讲解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1.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
(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题目:《肩膀》
分析:“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类似的题目还有《必须跨过这道坎》,“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又如《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2.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分析:“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用两位数乘除 测试卷(黄金题型)
- 2024年度「惠州广告发布」合同标的:广告发布及宣传效果
- 2024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采购及维护合同
- 2024年建筑项目代理销售合同
- 2024年建筑工程材料采购条款样本
- 3D打印技术在蜂窝状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 2024年度软件许可及服务合同
- 2024年少儿辅导班合并合同
- 2024年度国际产学研合作研发合同
- 2024年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土石方承包合同
- 期末模拟练习(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2024年房产中介佣金提成协议书范本
- 某港口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职业技术学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 2024年秋季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 有子女民政局常用协议离婚书格式2024年
- 中国介入医学白皮书(2021 版)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详细解读课件
- 代运营合作服务协议
- 婚内财产协议书(2024版)
-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