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_第1页
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_第2页
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_第3页
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_第4页
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摘要: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一贯倡导的方针政策,也是中国政府奉行的对日政策的基本思路。中国和日本,一个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在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上,两国写下了友好交往的篇章,也留下了血雨腥风的文字。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需要我们“以史为鉴”,从过去的友好关系中总结经验,从过去冰冻的关系中总结教训。总之,就像魏征说的那句老话“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关键词: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经验教训正文:战后中日双方的交往主线是“以史为鉴”,友好发展从而实现共赢,中日两国原本有着千年之久的友好往来,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敌对的关系。二战之后的中日关系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建国初期的中日关系:二战结束后,由于美苏在利益、目标及其他方面的分歧和对立日益加深,矛盾迅速激化,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中日分别向东西两大阵营“一边倒”,两国关系陷入相互隔绝与对立的状态。面对美苏两国的压力,50年代,总过政府就已经提出了积极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方针,日本执政党以及其他各界有识之士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两国政治往来几乎不可能,为了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双方采取民间先行的方针,从发展贸易、文化入手,以民促官,以渐进、积累的方式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创造条件。其中有:1954年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日本;1953年9月日本拥护和平委员会主席大山郁夫访问中国,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50年代中期,中日两国之间出现了民间往来频繁、交流日益广泛的活络局面:1955年10月和12月,中国商品展览会在日本大阪举行;1956年10月和12月,日本商品展览会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二、从民间外交走向官方外交为了打破恢复中日邦交的困难局面,周恩来在1957年曾指出,“我们的想法是先从中日两国人民进行国民外交,再从国民外交发展到半官方外交,这样来突破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周恩来处理对日外交课题的着眼点就在于争取日本广大国民,这是他的民间外交思想的精髓。进入1970年代之后,中日关系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美国“越顶外交”的冲击下,日本政府也试图调整其对华政策。1972年7月,以田中角荣为首的新内阁成立。同月,大平正芳外相在会见中方代表孙平化等人时指出:“当前日本政府首脑访华解决邦交正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清楚地表明田中内阁对日复交的积极态度。毛泽东和周恩来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于8月12日授权姬鹏飞部长宣布:周总理欢迎田中首相访华,以谈判解决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1972年9月25日,日本田中首相率领日本政府代表团访华。毛泽东会见田中首相,开展中日恢复邦交谈判。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代表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在同日本的复交谈判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既坚持原则,又采取了灵活的方式,同时,日本方面也排除了外务省保守势力的干扰,使中日双方就联合声明的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联合声明的发表,为此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对中日双方所面临的台湾问题和历史问题的处理,充分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技巧和外交策略。

其一,台湾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恢复中日邦交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外交活动推动建立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政治体制;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政治利益、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1971年11月10日,周恩来会见东京都知事美浓部亮吉和以飞乌田一雄为团长的日本恢复日中邦交国民议会访华团,在谈到中日关系时说:“中日之间存在一个台湾问题。”“我们认为,单说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或者说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不够,还要说台湾已经归还它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72年8月12日,周恩来授权姬鹏飞外长宣布欢迎并邀请田中首相访华。由于双方事先明确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大原则,在建交谈判过程中虽然对“复交三原则”、结束战争状态等项曾经有不同看法,以致双方做出不公开“废除日台条约”而由日方宣布它失去意义和不明确写出战争状态结束的具体时间等技术性处理,但达成的联合声明中明记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从实质上来说,日本是按照中国设定的台湾条件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同时,周恩来表示照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