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专练卷十三
121-130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篮,而皆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
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
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也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躁也。
(荀子《劝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直
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
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
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
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
自力者也。
(彭端淑《为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合乎。B.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性。
C.不逮人也逮:及,达到。D.西蜀之去南海去:前往。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
之用/岂有常哉?
B.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
之用/岂有常哉?
C.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
用/岂有常哉?
D.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
用/岂有常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彭端淑在文章最后把为学之人分成了四种类型,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一)
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江上(二)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上》(-)中“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两句描写诗人江上行舟所见:江水在风中荡漾着粼粼的微波,
江花纷纷飘着落瓣,一股秋天肃杀的气息扑面而来。
B.《江上》(二)中“晚云含雨却低徊”一句,将黄昏时的云霞写活了:“低徊”本来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却
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地移动,情趣横生。
C.《江上》(二)中三、四两句写江行的特殊感受,景中有情,蕴深邃哲理于寻常景物中;陆游“山穷水尽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这两句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D.《江上》(二)一诗意象丰富,有秋阴,有含雨的晚云,有青山和江上影影绰绰的风帆;诗人摄取了各种近景,
为我们勾勒出秋江暮云图和青山帆影图,雄健豪迈。
13.两首诗虽同题,但所表达的主旨与情感完全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五、情景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
②杜甫《登高》中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
流离的一生,沉郁顿挫。
③《赤壁赋》中,苏轼认为,造化所为,非吾所有,不可强求,“,”是自然界无穷无
尽的宝藏,可以尽情享用。
8.D
9.B
10.(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劲的筋骨,(能)向上吃尘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因为心思专一。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11.(1)天资聪敏而又肯下功夫学习的人;(2)自恃天资聪敏而不肯下功夫学习的人;(3)天资昏庸却肯下功
夫学习的人;(4)天资昏庸而又不肯下功夫学习的人。
【分析】
2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四川距离南海。去:距离。故选1)。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
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吾资之聪.”与“倍人也”构成
判断句,中间要断开,排除CD;”与……无异”是一个固定的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
为。
(2)关键词:顾,难道:鄙,边境。
1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意思是,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
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可知这是天资聪明肯学习与不肯学习的两
类人。结合“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意思是,愚笨和平庸,可
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可知,这是天
资昏庸肯学习与不肯学习的两类人。
参考译文:
(-)《劝学》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半途而止。
靛青是从蓼篮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
拉直的墨线,用煤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
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
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
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
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
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
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
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
没有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二)《为学》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
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
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
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
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
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和•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
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
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3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
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
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
自己努力学成的。
12.D“近景”“雄健豪迈”错,“近景”应为“远景”,“青山缭绕”“千帆隐映”都为远景,“雄健豪迈”应
为“悠然淡远”。
13.《江上》(一):虽题为《江上》,其实写的是离别之情,这种离别之情被笛声吹着走,深沉而久远;《江
上》(-):诗歌描写了泛舟江上所见的景物,在幽远淡雅的意境中表达诗人萧散恬淡的心绪,蕴含着前途遥远,
道路无穷的哲理。
1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2.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八年,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
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
事魏相公叔座,瘗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急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
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一,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
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日:“公叔病甚,悲乎,欲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功寡
人杀之,岂不悖战!”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十年,卫
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公曰:“善。”以卫换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
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
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
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鲸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
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臣光日: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
霸者不欺四邻。昔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
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B.未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C.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D.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名,指战国时以管仲、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纵横家学派,主张循名贡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
韩非子亦尚“刑名”。
B.寡人,寡德之人,君主的谦称。古代强调以德治国,故此为谦称。
C.左庶长,官职名。商鞅变法前,秦国有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既是爵位,又是官职。
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
4
D.罢京,是古代一种羞辱性的刑罚,指在犯人脸上或额上刺字并涂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鞅在魏国国相公叔座手下做事,公叔座深知他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
B.公孙鞅断定魏惠王既然不会听从公叔座的建议任用他,当然也不会杀他,后来魏惠王的反应也证实了公孙鞅
的判断是正确的。
C.公孙鞅下令变法满一年后,住在国都的百姓进言说新法使百姓不便的人数以千计。
D.秦国人遵守法令,除了赏的因素,还因为他们看到了太子犯法也受到惩罚,只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惩罚的
不是太子本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2)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国保于民,民保于信”,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
是什么?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虞美人•春愁
陈亮①
东风荡肠轻云缕,时送潇潇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点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梭②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注】①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曾多次上书孝宗皇帝陈述恢复方略,均无功而返。在长期
的乡居中,被奸人陷害,屡遭牢狱之灾,几乎被杀。但他的志向丝毫未改,思为世用。②穆:掺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风”和“雨”是全词的词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风雨中消逝的,此句领起全篇词意。
B.“海棠楼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承上片“落花”而来,海棠花虽然开得艳丽,缤纷斑斓,有如锦绣,却难掩
春之消瘦,让人情何以堪。
C.在黄昏的庭院中,月光是白的,梨花的色也是白的,梨花月光,两难分别,折梨花时便好像“和月”一起折下
一般,塑造了一个素雅绝尘的形象。
D.词人笔下的春景是风雨、落花、啼月的乌鸦,给人以凄凉之感,这也正是诗人内在情绪的反映。
16.春光本是可爱的,可在陈亮眼里,春光带给他的只有愁和恨,请结合全词对此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父母总是将自己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寄托在美好的姓名中,屈原就在《离骚》中这样表述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2)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轻舟快风表达了自己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十驾斋”是清代大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该名取自荀子《劝学》中“,”。
10.C
11.A“纵横家学派”错误,应为法家学派。
12.C“住在国都的百姓进言说"错误。
5
13.(1)秦孝公在国内下令说:“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使秦国强盛,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
(2)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
为天下太平盛世时候的执政者呢!
14.诚信是治国之本,国君重诺守信,才能保国养民。目的:希望太平盛世的执政者要以诚信蓄养民众。
参考译文:
周显王七年,秦国秦献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孝公。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整顿国家,修明政治,让秦国强
大起来。周显王八年,秦孝公在国内下令说:“现在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我就封他为高官,
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于是西行来到秦国。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喜好法家刑名之
学。他在魏国国相公叔座手下做事,公叔座深知他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魏惠王前来看望公
叔座,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置?”公叔座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
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罢默然不语。公叔座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
建议而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而去。公叔座又急忙召见公孙
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现在又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
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到底没有出逃。魏惠王
离开公叔座,果然对左右近臣说:“公叔座病入膏肓,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
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公孙鞅到了秦国后,托宠臣景监推荐见到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
计划,孝公大喜过望,从此与他共商国家大事。周显王十年,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他
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与凡
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要建成大业也不能去与众人商议。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
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的要职。于是制定变法的法令。法令己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
孙鞅怕百姓难以确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
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
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变法令颁布一年后,秦国百姓前
往国都控诉新法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
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
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小心翼翼地遵从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
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臣司马光曰;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
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当年齐桓公、
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这四位君主的治国之道尚称不上完美,而公孙鞅可以说是过于刻薄了,但他们处于你
攻我夺的战国乱世,天下尔虞我诈、斗智斗勇之时,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誉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况今日治理一
统天下的当政者呢!
15.B“海棠花虽然开得艳丽,缤纷斑斓,有如锦绣”错,描写的是凋零的海棠,并非开得艳丽。
16.春天本是百花竞放、喧闹芳菲的季节,可是经历一场风雨后,凋零的花朵,衔泥的春燕,对月啼叫的乌鸦却
让人顿感凄凉。花开花落虽是自然之理,却引发了敏感词人心中的无限愁绪,凄凉的其实不只是春色,也是词人
因年华渐逝、壮志未酬而生的悲哀。词中的抑郁哀婉之气令读者读之不禁为作者坎坷的生平而动容。全词无一字
说愁,却处处都透着愁绪。
17.①.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②.舟遥遥以轻艇风飘飘而吹衣
③.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3.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王叔文善棋,出入东宫,娱侍太子。叔文乘间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太子尝与诸侍读论及宫市事,曰:
“寡人方欲极言之。”众皆称赞,独叔文无言。既退,太子自留叔文,谓曰:“向者君独无言,岂有意邪?”叔
文日:“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见,敢不以闻?太子职当视膳问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
太子大惊,因泣日:“非先生,寡人无以知此。”遂大爱幸。叔文因为太子言:“某可为相,某可为将,幸异日
用之。”密结翰林学士韦执谊及当时朝士陆淳、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定为死友。叔文入至翰林,柳宗元、
6
刘禹锡等主采听外事,谋议唱和。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皆先朝任使旧人,疾叔文等朋党。王叔文既以范希朝、韩
泰主神策军,宦者始寤兵柄为叔文等所夺,乃大怒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日:“无
以兵属人。”丁巳,叔文以母丧去位。王倭请起叔文为相既不获则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不得其党皆忧悸不自
保明年赐叔文死己卯,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
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亦恶之,皆以为远州刺史。柳宗元为柳州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日:“播
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
有罪,然母老,与其子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日:“陛
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明日,禹锡改连
州刺史。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作文用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佐请起/叔文为相/既不获则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不得/其党皆忧悸不自保/
明年/赐文死/
B.王依请起叔文为相/既不获/则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不得其党/皆忧悸不自保/明
年/赐叔文死/
C.王依请起/叔文为相/既不获则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不得其党/皆忧悸不自保/
明年/赐叔文死/
D.王依请起叔文为相/既不获/则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不得/其党皆忧悸不自保/明
年/赐叔文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宫市,宫廷内所设的市肆。中唐以后宫中宦官常到民间市场口称“宫市”强行掠夺。
B.量移,唐朝时被贬逐的官吏,酌情改远地安置,称为“量移”。后来泛指职位降级。
C.谏官,又称“谏臣”,是专门负责对君主的过失进行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陛下,“陛”殿前的台阶,“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叔文侍奉太子期间,帮助太子了解民间疾苦,反对他进谏宫市之事,劝太子谨慎行事,以免皇上产生疑心,
从此深受太子的宠爱。
B.王叔文为太子物色并举荐了许多将来可能用得到的人才,还与柳宗元、刘禹锡等朝臣结为生死之交,经常一起
谋划商议,相互唱和。
C.王叔文不满先朝的宦官执掌兵权,便让自己的亲信去主管神策军,触及了宦官的利益,遭到抵制,于是他与宦
官集团之间产生了矛盾。
D.受王叔文牵连而贬官的柳宗元,多年不得升迁,在被改派到柳州担任刺史时,由于不忍心好朋友刘禹锡母子分
离,情愿与他调换任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见,敢不以闻?(4分)
(2)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死别,良可伤。(4分)
14.为什么皇上最终决定将刘禹锡改任连州刺史?(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过五丈原®
7
温庭筠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W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必不由人。
象床锦帐处无言语,从此谯周⑦是老臣。
【注释】①五丈原,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②云雕,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③柳营,
即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代指诸葛亮的军营。④妖星:古人认为天上有彗星或流星出现,预示着灾难降
临。⑤中原逐鹿:争夺政权,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⑥象牙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⑦
谯周:蜀汉光禄大夫,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魏入蜀,劝刘禅降魏,被封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题表明此诗是诗人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蜀汉名相诸葛亮而作。
B.首联“柳营”用典,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
C.诗歌前四句全是写景,由春而秋,由昼而夜,以实写虚,再现了真实的历史画面。
D.温庭筠的诗以侧艳为工,而本诗以风骨遒劲见长,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实属难得。
16.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后四句的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写热恋中的青年女子,见不到自己的心上人时哭得泪水不断,而她即将见
到男子时,",”,表现了她纯洁美好的情感。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
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一句里的“红”字,借代红花。古诗中还有许多以“红”
字代指“红花”的诗句,如“"。
10.D(原文正确标点为:王佐请起叔文为相,既不获,则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不得。其党皆忧悸不自保。
明年,赐叔文死。)
11.B(量移,是被贬逐的官吏,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后泛指迁职。)
12.C(“于是他与宦官集团之间产生了矛盾”说法错。宦官集团早就对王叔文集团力量的扩大非常痛恨。)
13.(1)我承蒙太子您看重,有什么意见,怎么敢不向您报告呢?(“蒙”“所见”“闻”各1分,句意1分。共4
分。)
(2)刘禹锡确实有罪,但是他母亲年老,与儿子分别就是生离死别了,实在令人伤心。(“诚”“然”“良”各1
分,句意1分。共4分。)
14.①柳宗元建议;②裴度的进谏让皇上联想到自己和母亲的感情;③为了不让刘禹锡的母亲伤心,最终将其改任。
(3分,意思对即可。)
15.C(C项中“以实写虚”的判断有误,正确的表述是: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
16.①运用照应,“不由人”和“空寤主”形成照应,诸葛亮竭智尽忠想使后主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但规劝无用且
“不由人”。②巧用典故,“中原逐鹿”,作为辅弼之臣,诸葛亮鞠躬尽瘁,挥师北伐;然而时势艰难,他难以
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③运用对比和讽刺,尾联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对比,
凸显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同时也对后主刘禅和谯周的投降误国
作了辛辣的嘲讽。(每点3分,任答二点即可,共6分。)
17.(1)既见复关载笑载言(2)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3)落红不是无情物应是绿肥红瘦[或:是处红衰翠减(或其他)]
8
文言文参考译文:
当初,王叔文精通棋艺,出入于东宫,侍奉太子娱乐。王叔文常常利用机会为太子讲述民间疾苦。太子曾经
和诸位侍读谈论到宫市之事,太子说:“我正想向皇上极力劝谏此事。”众人都称赞太子的想法,只有王叔文默
然无语。众人都退下之后,太子单独留下王叔文,对他说:“刚才只有你不说话,难道有什么看法吗?”王叔文
说:“我承蒙太子您看重,有什么意见,怎么敢不向您报告呢?太子的职责应当是关心皇帝的膳食与健康,不应
当谈论宫外之事。陛下如果怀疑太子收买人心,那时候怎么为自己辩解呢?"太子大惊,于是流着泪对王叔文说:
“要不是先
生,我都无法想到这些。”从此对他极为宠幸。王叔文于是对太子说:“某某可为相,某某可为将,希望殿
下将来任用他们。”悄悄地结交翰林学士韦执谊和当时的朝臣如陆淳、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和他们成为生
死之交。王叔文进入翰林院任职,柳宗元、刘禹锡等负责采集打听外界的事情,然后一起谋划议论,相互唱和。
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人,都是先朝任用使唤的旧人,痛恨王叔文等人的结党。王叔文已经用范希朝、韩泰主领
神策军,宦官才醒悟到兵权被王叔文夺去了,于是大怒说:“听从他的谋划,我们这些人一定会死在他手里。”
暗让使者回去告诉诸位将领说:“不要把兵权交给别人。”丁巳年,王叔文因为母亲去世而离任。王住请求起用
王叔文当宰相,但没有成功;又请求征召王叔文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没有成功。他的同党都忧愁惊悸,感到
自己都保不住了。第二年,皇上赐死王叔文。己卯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共有十
年之久,都没有酌情调近处任用。宰相中有人爱惜人才,想逐渐任用,将他们全部召回京城。但谏官抢着发言,
认为不可。唐宪宗也厌恶他们,
将他们都派遣到遥远的州担任刺史。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刘禹锡任播州刺史。柳宗元说:“播州不是人居住
的地方,而刘禹锡上有老母,万万没有母子一起去播州的道理。”想向朝廷请求,愿意拿自己的柳州来换刘禹锡
的播州。正好御史中丞裴度也为刘禹锡求情说:“刘禹锡确实有罪,但是他母亲年老,与儿子分别就是生离死别
了,实在令人伤心。”唐宪宗说:“做人的儿子尤其要自己谨慎,不要叫父母担忧,这也是刘禹锡更应该受惩罚
的理由。”裴度说:“陛下也正奉养皇太后,恐怕刘禹锡属于应该同情之列。”唐宪宗沉默了很久才说:“我所
说的只是责备当儿子的罢了,并不想伤害他母亲的心。”第二天,将刘禹锡从播州刺史改为连州刺史。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
为务,晚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日: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己。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
心夸矜执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妙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
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矶、齿革,龙门、碣石北多
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
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
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
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
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
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故曰:“仓腰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
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
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
编户之民乎!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刍豢;指牲畜的肉。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潟卤:
盐碱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B.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C.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D.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9
A.《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之一,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因素。
B.神农,即炎帝,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与黄帝轩辕氏被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C.桓公,指齐桓公,姜太公之后,在管仲的辅佐下使齐国逐渐强盛,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D.千乘,春秋战国诸侯国中的大国。古代四马拉一兵车为一乘,国家大小以兵车多少衡量。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否定了老子“小国寡民”的论调,意在表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理所应当的。
B.作者以齐国兴盛的史实为论据,肯定了富国裕民之道,从而证实货殖之事的重要作用。
C.文章结尾强调,只要人们生活富有,自然会怖得仁义和礼节,并阐明这是教化无法实现的。
D.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生产和积累财富对巩固统治的作用,反映了他卓越的经济思想。
13.姜太公在封地发展经济面临怎样的困难?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妙论,终不能化。
(2)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①,时在金陵
姜夔
翰墨场中老斫轮②,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③,回施江东日暮云④。
(注)①诚斋:杨万里,号诚斋。《朝天续集》是诚斋的诗集。②斫轮: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者。③三千首:出自欧阳修诗
《赠王介甫》,指李白的作品数量。④江东日暮云:出自杜甫诗《春日怀李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老斫轮”“扫千军”称赞友人创作功力老到,有横扫千军之气势。
B.第四句拟人,山川怕被摄入笔下勾去精魄,以山川之''怕"显笔法之精妙。
C.第五句写射箭正中靶心非靠蛮力,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
D.尾联用典,将两句提及李白的诗句整合,言杨万里之诗可与李白诗相匹配。
16.今人评价姜夔此诗“概括了诚斋的艺术成就、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统编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选入了宋代诗人杨万里
的《小池》,请你结合姜夔诗中所体现的杨万里诗歌“创作风格”对《小池》作简要分析。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
(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室内酌酒自饮、闲观庭树
的自由闲适的生活。
(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
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
10.A
11.D
12.C
13.(1)姜太公的封地不宜耕种,并且劳力很少;
(2)姜太公鼓励妇女尽力施展她们纺线织布的本领,并且使本地的鱼盐流通到外地。
14.(1)这种风气浸染民心已经很久了,即使用高妙的理论挨家挨户去劝导,终究也不能使他们改变。
(2)这四种行业,是老百姓吃饭穿衣的本源。本源充实,就会衣食丰富;本源不足,就会衣食匮乏。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其事”作“乐”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休时”是一个词,“日夜无休时”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句意为:因此,东西贱是贵的征兆,东西贵是贱的征兆。这就刺激各行各业的人努力从事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工作为乐趣,
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昼夜不停。用不着召唤,他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占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10
D.“千乘,春秋战国诸侯国中的大国”错误,千乘是春秋时期的中等诸侯国,万乘为大国。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并阐明这是教化无法实现的”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目的仍是突出货殖之事以及财富的重要,并没有阐明教化的效果。
故选Co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可知,姜太公的封地不宜耕种,并且劳力很少;
由“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可知,姜太公鼓励妇女尽力施展她们纺线织布的本领,并且使本地的鱼盐流通到
外地。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渐”,浸染;“户”,名词作状语,挨家挨户;“以妙论”,使用高妙的理论:“化”,使改变;
(2)“者,……也”,判断句;“原”,本源;“饶”,丰富;“鲜”,匮乏。
参考译文:
《老子》说:“古代太平之世达到极盛时期的时候,虽然邻国的百姓彼此望得见,鸡犬之声彼此听得见,但人们各自以为自
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习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以至于老死也不相往来。”要是谁以此为目标,而在近代去涂饰
堵塞老百姓的耳目,使他们再回复到往古的时代,那就几乎是行不通的了。
太史公说:神农以前的事,我己无从考知了。至于《诗经》《尚书》所记载的虞、夏以来的情况,还是可以考知的:人们的
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声、色之乐,嘴里要吃尽各种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而心里又羡慕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
这种风气浸染民心已经很久了。即使用高妙的理论挨家挨户去劝导,到底也不能使他们改变,所以,对于人民最好的做法是
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再其次是进行教育,,再其次是制定规章,限制他们的发展。而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太行山以西出产大量的木材、竹子、楮树、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盛产鱼、盐、漆、丝,又有歌舞和女色;江南
出产楠树、梓树、生姜、桂皮、金、锡、铅、朱砂、犀角、玳瑁、珠矶、象牙、皮革;龙门、碣石以北盛产马、牛、羊、毡、
裘、筋、角;至于铜、铁则分布在千里的疆土上,各处的山都出产,真是星罗棋布。这是大概的情形。所有这些都是中原地
区人民喜爱的必需品,通常用来做穿着、吃喝、养生送死的东西。所以说大家都靠农民的耕种才有吃的,靠虞人才能把山泽
中的资源开发出来,靠工人做成各种器具,靠商人贸易使货物流通。这难道是有政治教令征发和约束他们吗?人们各按其能
力干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东西贱是贵的征兆,东西贵是贱的征兆。这就刺激各行各业的
人努力从事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工作为乐趣,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昼夜不停。用不着召唤,他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
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这难道不就证明了农、虞、工、商的工作是符合经济法则的吗?
《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粮食就缺乏;工人不生产,器物就缺乏;商人不转运,粮食、器物、财货就断绝;虞人不生
产,财货就缺乏。”财货缺乏,山泽中的资源就不能开发了。农、工、商、虞这四种人的生产,是人民赖以穿衣吃饭的来源。
来源大就富足,来源小就贫困。来源大了,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庭富裕,贫富全靠自己。富了也没人掠夺他,
穷了没人给他东西,而聪明的人有余,愚笨的人不足。姜太公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劳力很少。于是姜太公就
鼓励妇女纺线织布,尽力施展她们的技巧,并且使本地的鱼盐流通外地。老百姓用襁褓背着孩子络绎不绝地归聚到那里,真
如同车辐凑集于车毂似的。因而齐国产的冠带衣履,行销天下;东海和泰山之间的各小国的国君,都拱手敛袖恭恭敬敬地来
齐国朝见。后来,齐国中途衰弱,管仲又修订了太公的政策,设立了调节物价出纳货币的九府。齐桓公就借此称霸,多次会
合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
所以,管仲说:“仓库储备充实、老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足,老百姓才能分辨荣辱。”礼仪是在富有的时候产生的,
到贫困的时候就废弃了。因此,君子富了,才肯施恩德;平民富了,才能调节自己的劳力。水深,鱼自然会聚集;山深,兽
自然会奔去;人富了,仁义自然归附。富人得了势,声名就更显著;一旦失势,就会如同客居的人一样没有归宿,因而不快
活。在夷狄外族,这种情况则更厉害。俗话说:“家有千金的人,不会死在市上。”这不是空话啊。所以说:“天下的人乐
融融,都是为财利而来;天下的人闹嚷嚷,都是为着财利而往。”兵车千辆的国君,食邑万户的诸侯,食禄百户的大夫,尚
且还都怕穷,更何况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15.C
16.①姜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创作风格:内容以山川花月居多,写景状物自然成文,清新晓畅。
②《小池》通过描写清泉、细流、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展现“小池”之诗情画意;
③小荷含苑待放,而蜻蜓则立于嫩尖之上,写景状物非刻意为之,如“风行水上”,随笔而发,无斧凿之痕,清新晓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C.“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分析有误,“风行水上自成文”指的是杨万里作诗毫无刻意雕琢之感,就像风行
水上,自然成文。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创作风格的分析能力。
对杨万里诗歌的风格,姜夔在诗中的颔联说“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意思是,四季的物象,不时地听候调遣,
II
山川有灵,一定会远远避开,怕被您摄入笔下。用拟人的手法道出了杨万里诗歌的内容以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师事务所兼职合同范本:工作职责与权益保障
- 2024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
- 国家级代理授权经营合同范本
- 2024新版广告合同格式
- 医院与社区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别墅电梯定制安装合同
- 2024建筑材料的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年专用电缆采购合同
- 2024苗圃土地承包合同模板
- 工程项目协作股权协议范例
- 2015-2024北京中考真题语文汇编:记叙文阅读
- 2024年湖南土建中级职称-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旅游景区消防安全培训
- 《创意改善生活》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第1-4章)培优试卷
- 个人简历模板(5套完整版)
- CHT 1027-2012 数字正射影像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正式版)
- 文艺复兴经典名著选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劳务派遣劳务外包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教学设计
- 给4S店精品销售的几点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