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1物质性质探究型实验_第1页
高三化学一轮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1物质性质探究型实验_第2页
高三化学一轮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1物质性质探究型实验_第3页
高三化学一轮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1物质性质探究型实验_第4页
高三化学一轮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1物质性质探究型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1物质性质探究型实验一、单选题(共16题)1.利用下列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通过制备的NH3和CO2,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先制备NaH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装置Ⅰ产生的气体应先通入到装置Ⅳ中B.装置Ⅲ中的试剂为浓硫酸C.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e-f-d-c-bD.实验过程中,装置Ⅳ内会出现浑浊现象2.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BaCl2溶液变浑浊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BNa2S溶液变浑浊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C酸性KMnO4溶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D品红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A.A B.B C.C D.D3.图(1)是实验室合成溴苯并检验其部分生成物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苯和液溴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HBrB.实验中C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是因为溴具有挥发性C.D、E、F均具有防倒吸的作用,其中F不可以用图(2)所示装置代替D.D中石蕊试液慢慢变红,E中产生浅黄色沉淀4.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等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石蕊溶液,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晶体,C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则C中溶液最终呈红色B.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则C中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C.实验仪器D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D.若A为浓H2SO4,B为Cu,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6.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备无水AlCl3(183℃升华,過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e瓶可能产生白雾B.b、c装置中分别盛装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C.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d处酒精灯,再点燃a处酒精灯D.实验后向烧瓶中加入足量硝酸银和稀硝酸,可确定生成的MnCl2的质量7.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NH3并探究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固体仅用NH4Cl固体也可以实现B.②中药品为P2O5C.反应一段时间后,③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反应一段时间后,④中锥形瓶收集到液氨8.某化学实验小组对煤进行干馏并检验其中部分产物,其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煤的干馏得到煤焦油,再分馏可以获得芳香烃B.取少量b装置水层中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c装置可检验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H2SD.e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9.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H2S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E中FeS换成Na2S,该装置也可达到相同的目的B.若F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C.若G中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H2S的还原性比Fe2+强D.若H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氢硫酸是二元弱酸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向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通入氧气,并将灼热铂丝置于液面上方铂丝保持红热,且瓶内有白烟产生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C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2+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D向浓度均为0.1mol/L的MgCl2和CuC1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Ksp[Mg(OH)2]>Ksp[Cu(OH)2]A.A B.B C.C D.D11.“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可用于消毒和漂白,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②中蓝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ClO−+H+===HClOB.实验③中产生的气体是Cl2,由HClO分解得到:2HClO===Cl2↑+H2OC.对比实验②和③,溶液的pH可能会影响ClO−的氧化性或Cl−的还原性D.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需要调控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12.老师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溶液显红色。则该条件下A.生成的水分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B.H2燃烧生成了具有氧化性的物质C.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D.H2被冷却为液态氢,液氢的水溶液具有还原性13.某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氮气与过量氨气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打开,关闭,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一小段,然后松开,活塞复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打开,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使过量的氨气与氯气混合时,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充分反应后,关闭,打开,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倒吸入试管内D.实验室制备氨气和氢气可以用同一套发生装置14.非金属单质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A.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B.观察溴的外观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C.预测溴的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观察溴的外观性质D.观察溴的外观性质→预测溴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15.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证Cl2与NH3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KMnO4和浓盐酸制备Cl2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B.反应后,装置C中黄绿色变浅,并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为NH4ClC.A装置制备Cl2,E装置制备NH3D.尾气中的NH3可被F装置吸收1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装置①②实验现象结论A铜丝稀硝酸②出现红棕色气体硝酸与铜生成了NO2③中需要碱溶液吸收尾气B底端灼热的碳棒浓硝酸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产生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C铜丝Fe2(SO4)3溶液②中溶液黄色变浅Cu与Fe2(SO4)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D铁丝浓硫酸无明显现象铁与浓硫酸不反应二、实验题(共6题)17.实验小组制备焦亚硫酸钠(Na2S2O5)并探究其性质。资料:焦亚硫酸钠为白色晶体;可溶于水。(1)制备Na2S2O5(夹持装置略)①A为SO2发生装置,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②将尾气处理装置C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_______。(2)探究Na2S2O5的性质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I取B中少量白色晶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得溶液a,测得溶液呈酸性。实验II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将沉淀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盐酸,充分振荡,产生气泡,白色沉淀溶解。实验III取B中少量白色晶体于试管中,滴加1mL2mol/L酸性KMnO4溶液,剧烈反应,溶液紫红色很快褪去。实验IV取B中少量白色晶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红色恢复。①由实验I可知,Na2S2O5溶于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实验II中白色沉淀滴加过量盐酸,沉淀溶解,用平衡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③实验III中经测定溶液中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④从上述实验探究中,体现出Na2S2O5具有_______性质。(至少说出两点)。18.高氯酸铵(NH4ClO4)为白色晶体,具有不稳定性,在400℃时开始分解产生多种气体,常用于生产火箭推进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对NH4ClO4的分解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内药品均足量,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1)在实验过程中发现C中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说明产物中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2)实验完毕后,取D中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于试管中,滴加蒸馏水,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某同学认为产物中还应有H2O和Cl2.该同学从理论上分析认为有Cl2存在的理由是___________。(4)为了证明H2O和Cl2的存在,选择上述部分装置和下列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①按气流从左至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②实验过程中G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5)实验结论:NH4ClO4分解时产生了上述几种物质,则高氯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6)在实验过程中仪器E中装有碱石灰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某同学拟通过称量D中镁粉质量的变化,计算高氯酸铵的分解率,会造成计算结果___________(“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19.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收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制取Cl2、SO2气体,现采用Na2SO3与70%的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HCl)为原料制取Cl2,在此试验中F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发生装置B应选择以下三种装置中的___________(选填序号)。(2)D装置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3)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a.氯化铁溶液b.氯化亚铁溶液c.硫氰化钾溶液d.氯化钡溶液e.品红溶液f.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试剂的试管内,再加入___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试剂。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试剂的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20.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蔬菜、肉类、豆类、腌制品等都可以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省略夹持装置)制备NaNO2并探究其性质。已知:①2NO+Na2O2=2NaNO2;②NaNO2易被空气氧化,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NO;③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回答下列问题:(1)A中盛Na2O2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_。(2)上述实验装置中,依据气流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可重复使用)为_______。(3)连接仪器并检查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4)打开活塞K2之前先通入氮气,其理由是_______。(5)实验时观察到C中溶液变为蓝色,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6)探究NaNO2性质:实验完毕后,甲同学取少量A中白色粉末(假设为纯净物)溶于水,并滴加几滴稀盐酸,然后加入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甲同学得出结论NaNO2有氧化性,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_。(7)家里腌制的咸菜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为测定咸菜中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取1kg咸菜榨汁,将榨出的液体收集后,加入提取剂,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将该滤液稀释至1L,取50.00mL滤液与过量的稀硫酸和碘化钾溶液的混合液反应,再滴加几滴指示剂,用0.100mol·L1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共消耗20.00mL。计算该咸菜中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为______mg·kg1。已知:①2NO+4H++2I=2NO↑+I2+2H2O②I2+2Na2S2O3=2NaI+Na2S4O621.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浓硝酸变稀后生成NO(沸点为−151℃),某探究小组由这一实验事实出发,猜测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浓硝酸变稀后生成NO,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加热和尾气处理装置、夹持仪器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N2的作用除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外,还有_______。(2)打开弹簧夹1、2,在持续通入N2的条件下,先把碳加热至红热后停止加热,再缓慢滴入浓硝酸的原因为_______;反应产生的气体干燥后进入装置C的冷却瓶,气体颜色变浅接近于无色,其原因为_______;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3,通入O2,冷却瓶中气体进入装置D后气体颜色仍无明显变化,说明该小组的猜测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3)该小组对上面装置进行改进,验证碳被浓硝酸氧化的产物为CO2(加热装置和夹持仪器已略去)。已知:NO2能与NaOH溶液反应,NO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①装置F、G中的试剂可以分别选用_______、_______(填标号)。a.蒸馏水b.NaOH溶液c.Na2CO3溶液d.澄清石灰水②装置H中盛有NaOH溶液,向其中通入足量氧气进行尾气处理,生成NaN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22.Na2O2是常用的强氧化剂,CO和H2是常用的还原剂。某学习小组以“探究过氧化钠能否氧化CO、H2”为目标开展下列研究:(提出假设)假设1:过氧化钠只氧化CO;假设2:过氧化钠只氧化H2;假设3:_____。(查阅资料)赤热的焦炭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同时CO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少量的CO2。(设计实验)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如下实验(假设药品都充足)。主要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点燃A处酒精灯,缓慢通入水蒸气,待装置内空气排尽后,点燃C处酒精灯;③浅黄色的过氧化钠熔融完全变白色时,熄灭C处酒精灯;④继续通入水蒸气至处玻璃管冷却,停止通水蒸气并熄灭A处酒精灯。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问题探究)(1)上述方案有不足之处,请你提出修改建议: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2)确认步骤②“装置内空气排尽”的操作是_____。(3)预测C处玻璃管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4)实验室提供如下试剂:酚酞溶液、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盐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铁溶液、硫酸铜溶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C玻璃管里白色固体中生成物的成分并填写实验报告(可以补充,也可以不填满)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应用拓展)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确认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过氧化钠:_____。参考答案1.D【分析】利用装置Ⅰ(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CO2,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HCl杂质;利用装置II(石灰与氯化铵反应)产生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注意防倒吸),且水溶液显碱性,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因此实验过程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详解】A,实验时装置Ⅰ产生的气体是CO2,应最后通入到装置Ⅳ中,故A错误;B.装置Ⅲ中的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主要吸收CO2中HCl杂质,故B错误;C.实验室制得的氨气先通入到饱和食盐水中,再把已经除杂的CO2气体通入到饱和食盐水中,因此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d-c-e-f-b,故C错误;D.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氨气和饱和食盐水共同作用生成碳酸氢钠晶体,装置Ⅳ内会出现浑浊现象,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2.A【详解】A.盐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故A错误;B.二氧化硫具有弱的氧化性能够氧化硫离子生成硫单质,所以Na2S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与酸性的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褪色,故C正确;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褪色,故D正确。故答案选A。3.C【分析】制取溴苯的反应为:+Br2+HBr。【详解】A.实验室制取溴苯的反应为:+Br2+HBr,在A中进行,A正确;B.苯、溴苯、溴、HBr均易挥发,溴苯、溴均会溶于苯,溴苯溶于苯无色,少量溴溶于苯为浅红色,B正确;C.D、E、F均具有防倒吸的作用,F的作用是尾气处理,不影响性质探究了,可用图(2)所示装置代替,C错误;D.产物有HBr且不溶于C中的苯,那么HBr到D中后溶于水显酸性,使石蕊溶液变红,HBr来到E中后生成浅黄色的AgBr沉淀,D正确。答案选C。4.C【分析】氯气性质活泼,易与活泼金属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Cl,火焰呈黄色,氯气易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钠在氯气中燃烧能生成氯化钠固体小颗粒,所以能看到白烟,A项正确;

B.氯气排放到空气中是有害的,因其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可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B项正确;

C.含钠或钠元素的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的颜色为黄色,C项错误;

D.石蕊溶液为紫色,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完全吸收掉氯气,则过量的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氯水会使石蕊溶液先变红会褪色,若吸收完全,则石蕊溶液不变色,因此叙述正确,D项正确;答案选C。5.C【详解】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晶体,二者反应生成氯气,把氯气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具有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C中溶液最终呈无色,A错误;B.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滴入后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和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但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一水合氨,所以C中产生白色沉淀不溶解,B错误;C.D中球形干燥管中间部分较粗,盛放液体的量较多,倒吸的液体靠自身重量回落,因此可以防止液体倒吸,C正确;D.若A为浓硫酸,B为Cu,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果不加热,则没有二氧化硫产生,所以C中溶液无变化,D错误。答案选C。6.A【解析】d装置中产生的AlCl3受热易升华,f装置中的水蒸气挥发到e装置中,由于氯化铝极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而氯化氢溶液形成白雾,所以在e装置中可能产生白雾,A说法正确;a装置产生Cl2,同时有HCl和水蒸气,所以b装置中应该是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c装置应该是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得干燥纯净的Cl2,b中盛装饱和NaHCO3溶液,与酸反应产生CO2气体,引入杂质,同时NaHCO3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Cl2,B说法错误;由于金属铝是活泼的金属,极易被氧化,所以首先点燃a处酒精灯,然后点燃d处酒精灯,C说法错误;实验室制取氯气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下降,当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反应停止,此时反应后的溶液中仍然有盐酸,所以通过测定AgCl的质量来确定生成的MnCl2的质量是错误的,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A。7.C【分析】实验室制取氨气,利用氯化铵和碱石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从试管中逸出的氨气进入U形管,U形管中盛装碱石灰干燥氨气,NH3具有还原性,可将黑色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单质,④中锥形瓶收集到③中逸出的氨气和水反应得到的氨水,由此分析。【详解】A.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气体,遇冷重新反应生成NH4Cl,无法制取NH3,故A不符合题意;B.P2O5会与H2O、NH3反应生成(NH4)3PO4,不能用P2O5干燥氨气,故B不符合题意;C.NH3具有还原性,可将黑色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单质,则反应一段时间后,③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故C符合题意;D.液氨的沸点为33.5℃,无法在冰中液化,氨气与氧化铜反应后生成水,过量的氨气可溶于水,故收集到的是氨水,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8.C【详解】A.煤干馏得到焦炉气、粗氨水、粗苯、煤焦油、焦炭等,分馏可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A正确;B.煤干馏产物中有氨气生成,所以b装置水层中溶有氨气,显碱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B正确;C.焦炉气中含有乙烯等,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一定是硫化氢,C错误;D.焦炉气中含氢气、一氧化碳气体等还原性气体,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单质铜,e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9.C【详解】A.若E中FeS换成Na2S,硫化亚铁是块状固体,硫化钠是粉末,不能达到随关随停的效果,故A错误;B.若F中产生黑色沉淀,是硫酸铜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硫酸,不能说明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故B错误;C.若G中产生浅黄色沉淀是硫化氢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硫单质、氯化亚铁和盐酸,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得出H2S的还原性比Fe2+强,故C正确;D.若H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氢硫酸是酸,不能说明是二元弱酸,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10.C【解析】A、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H、O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浓硫酸还将氧化C生成二氧化碳,浓硫酸还体现强氧化性,故A正确。B、氨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铂丝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C、H2O2溶液与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溶液中有气泡出现,故C错误。D、先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先生成氢氧化铜,进一步说明氢氧化铜更难溶,Ksp更小,故D正确。本题正确选项为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涉及到了非金属化合物硫酸,氨气,过氧化氢。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氨气的还原性,过氧化氢的不稳定性。也涉及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要记准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的关系。11.B【分析】A.次氯酸具有漂白性;B.产生的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在酸性条件下,次氯酸跟离子与氯离子发生归中反应所得;C.对比实验②和③,溶液的酸性增强,产生了氯气;D.通过对比三个实验,可看出适当的pH会增大“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详解】A.对比实验①和②,②中蓝色迅速褪去主要是因为加入的酸与溶液中的次氯酸跟离子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其离子方程式为:ClO−+H+=HClO,故A项正确;B.“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与次氯酸钠,实验③中产生的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是Cl2,主要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了两者发生归中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O−+2H++Cl−=Cl2↑+H2O,故B项错误;C.溶液的pH值减小的情况下,产生了大量气体,使得氯离子与次氯酸跟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则说明溶液的pH可能会影响ClO−的氧化性或Cl−的还原性,故C项正确;D.对比三个实验可以看出,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酸性太大,会使溶液中产生大量有毒的氯气,则需要调控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故D项正确;答案选B。12.C【分析】实验控制条件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物遇冰块滴入烧杯中,根据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氢氧化性,若使其褪色,必定有还原性物质滴入烧杯中,使KSCN的FeCl2溶液变红,必定有氧化性物质将亚铁离子氧化,从而确定这一冷凝产物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应该是过氧化氢。【详解】A.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氢气燃烧的产物中可能有还原性的物质,而水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氢气燃烧的产物中可能有还原性的物质,故B错误;C.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遇到强氧化剂表现还原性,遇到强还原剂表现氧化性,该条件下氢气的燃烧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故C正确;D.实验结果表明氢气已经燃烧,被冷却的氢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故选C。13.B【详解】A.实验前打开,关闭,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一小段,然后松开,活塞复原,说明往外拉活塞后,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B.过量的氨气与氨气发生反应,只产生大量的白烟(固体),没有白雾(液体),故B错误:C.由该反应可知,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产生倒吸现象,故C正确;D.实验室制备氨气和氢气都可以使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制备氨气可以选用浓氨水和氧化钙,制备氢气可以选用Zn和稀,故D正确;故答案:B。14.D【分析】探究物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外观→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现→分析现象,并用相应的化学知识解释→得出结论。【详解】非金属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所以可以根据氯气的性质预测溴的性质,则探究溴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是:先从色、态方面观察溴的外观,然后根据氯气的性质预测溴可能具有的性质,再做实验验证预测,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再分析实验现象并用已知化学知识解释现象,最后得出结论。故选D。15.C【分析】氯化钙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络合物,所以A装置利用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制取氨气,B中可以放碱石灰做干燥剂,E装置利用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制取氯气,在C中相遇发生反应,尾气通入F装置进行收集,防止污染空气,由此分析。【详解】A.高锰酸钾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氯气中的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n(KMnO4):n(Cl2)=2:5,配平方程式为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氧化剂为高锰酸钾,还原剂为氯化氢,16分子中有10分子氯化氢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A正确;B.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白烟的反应式为:3Cl2+8NH3=6NH4Cl+N2,氯气被消耗,生成的氯化铵为固体,有白烟生成,故B正确;C.D中的干燥剂为氯化钙,氯化钙会与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干燥氨气,E装置不能用来制取氨气,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小,F装置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氨气进入有机层会上升,到有机和无机层交界时被水吸收,故D正确;答案选C。16.B【解析】A.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Cu和浓硝酸反应生成,所以该实验中生成无色的NO,NO和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所以得到的结论错误,故A错误;

B:碳棒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为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棕色气体,故B正确。Cu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铁离子呈黄色,铜离子为蓝色、亚铁离子为浅绿色,所以反应后溶液黄色变浅,Cu不能转换出Fe,故C错误;D.常温下铁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反应,为钝化现象,所以结论错误,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B。17.Na2SO3+H2SO4=Na2SO4+SO2↑+H2ONa2S2O5+H2O=NaHSO3、HSOH++BaSO3存在平衡:BaSO3(s)Ba2+(aq)+(aq),加入盐酸,+H+=,+H+=SO2+H2O,平衡右移,沉淀溶解5+4+2H+=10+4Mn2++H2O体现出Na2S2O5具有还原性、不稳定性、盐的通性【详解】(1)①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原理,可利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制备二氧化硫,因此A中反应方程式是Na2SO3+H2SO4=Na2SO4+SO2↑+H2O;②尾气为二氧化硫,可用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装置可采用集气瓶、双孔塞,导管连接方式为长进短出,即为;(2)①由实验Ⅰ可知,Na2S2O5溶于水,先和水反应Na2S2O5+H2O=NaHSO3,亚硫酸氢根再电离HSOH++,溶液显酸性;②实验Ⅱ中白色沉淀滴加过量盐酸,沉淀溶解,这是由于溶液中BaSO3存在平衡:BaSO3(s)Ba2+(aq)+(aq),加入盐酸,+H+=,+H+=SO2+H2O,平衡右移,因此沉淀溶解;③实验Ⅲ中经测定溶液中产生Mn2+,Na2S2O5与高锰酸钾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Na2S2O5中硫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6价发生氧化反应,Na2S2O5为还原剂,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到+2价生成Mn2+,发生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5+4+2H+=10+4Mn2++H2O;④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可判断反应中体现出Na2S2O5具有还原性、不稳定性、盐的通性。18.O2Mg3N2+6H2O=3Mg(OH)2↓+2NH3↑O2和N2都是氧化产物,根据化合价变化规律,还应存在还原产物,从而判断出氯元素的价态降低,可能生成Cl2(答出要点即可)HGF溶液呈橙黄色2NH4C1O4N2↑+2O2↑+Cl2↑+4H2O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偏大【详解】(1)NH4C1O4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经碱石灰干燥后,能使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说明生成了CuO,所以分解产物中含有O2,故答案为:O2;(2)产生的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为氨气,发生反应为:Mg3N2+6H2O=3Mg(OH)2↓+2NH3↑,说明D中固体为Mg3N2据此可判断NH4C1O4受热分解产物中有N2生成,故答案为:Mg3N2+6H2O=3Mg(OH)2↓+2NH3↑;(3)根据分析可知,NH4C1O4分解产物中含有O2和N2,O2和N2都是氧化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还应存在还原产物,从而判断出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能生成氯气,故答案为:O2和N2都是氧化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还应存在还原产物,从而判断出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能生成Cl2;(4)检验水蒸气和氯气,应该先用H中的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再用溴化钾检验氯气现象是水溶液变为橙黄色;为了防止多余的氯气污染环境,还需要使用尾气吸收装置,所以按气流从左至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H→G→F,故答案为:H;G;F:现象是水溶液变为橙黄色(5)NH4C1O4分解生成氮气、氧气、氯气和水,结合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可得:2NH4C1O4=N2↑+4H2O+Cl2↑+2O2↑,故答案为:2NH4C1O4=N2↑+4H2O+Cl2↑+2O2↑(6)在实验过程中仪器E中装有碱石灰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实验结束后,某同学拟通过称量D中镁粉质量的变化,计算高氯酸铵的分解率,镁粉与装置中的氧气、氮气反应,造成产物质量增大,会造成计算结果偏大,故答案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偏大。19.防止倒吸①bc溶液呈血红色e红色褪去为无色,加热后又变为红色【详解】(1)SO2易与水反应,且溶解度较大会发生倒吸,则F可以防倒吸,装置B为制取氯气的装置,由固液反应且加热的原理可知应选择①,故答案为:防止倒吸;①;(2)D中是二氧化硫和氯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还是SO2过量,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氯化亚铁溶液,试剂的试管内,再加入硫氰化钾溶液会变血红色,证明氯气氧化亚铁离子;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红色褪去,加热又恢复红色,证明含有二氧化硫,故答案为:b;c;溶液呈血红色;e;红色褪去为无色,加热后又变为红色。20.硬质玻璃管E、C、B、A、B、D关闭K1、K2,D装置加水液封导气管,加热三颈烧瓶,D中有气泡,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D中导气管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排尽装置中的O2,防止生成的NO、NaNO2被O2氧化3Cu+8H++2NO=3Cu2++2NO↑+4H2ONaNO2与盐酸反应生成的HNO2易被氧化为HNO3,HNO3可将KI氧化产生I2,使淀粉变蓝,所以不严谨(或NaNO2与盐酸反应生成HNO2,而在室温下易反应生成HNO3,加入KI淀粉溶液后变蓝色也可能是生成的HNO3氧化了KI,所以不严谨)1840【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利用E装置产生的NO2气体先通入C装置将NO2转化为NO,然后再将NO干燥后通入至A装置与Na2O2反应来制取NaNO2,为防止过量NO气体污染环境,装置结尾需用D装置中的高锰酸钾处理NO气体。【详解】(1)根据装置特点可知A中盛Na2O2的玻璃仪器名称是硬质玻璃管,故答案为:硬质玻璃管。(2)根据分析可知上述实验装置中,依据气流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可重复使用)为E、C、B、A、B、D,故答案为:E、C、B、A、B、D。(3)连接仪器并检查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是关闭K1、K2,D装置加水液封导气管,加热三颈烧瓶,D中有气泡,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D中导气管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关闭K1、K2,D装置加水液封导气管,加热三颈烧瓶,D中有气泡,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D中导气管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4)NO、NaNO2与氧气发生反应,所以打开活塞K2之前先通入氮气,排尽装置中的O2,防止生成的NO、NaNO2被O2氧化,故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的O2,防止生成的NO、NaNO2被O2氧化。(5)实验时观察到C中溶液变为蓝色,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碳、水,其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6)由题目信息可知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谨,其理由是NaNO2与盐酸反应生成的HNO2易被氧化为HNO3,HNO3可将KI氧化产生I2,使淀粉变蓝,所以不严谨(或NaNO2与盐酸反应生成HNO2,而在室温下易反应生成HNO3,加入KI淀粉溶液后变蓝色也可能是生成的HNO3氧化了KI,所以不严谨)。(7)根据反应①2NO+4H++2I=2NO↑+I2+2H2O和②I2+2Na2S2O3=2NaI+Na2S4O6可知生成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n(I2)=20.00×103L×0.100mol·L1÷2=1×103mol,则50.00mL滤液中亚硝酸根离子的质量为m(NO)=1×103mol×(2×46)g/mol=9.2×102g,1L滤液中亚硝酸根离子的质量为m(NO)=9.2×102g×20=1840mg,即该咸菜中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为1840mg÷1kg=1840mg·kg1,故答案为:1840。21.分液漏斗将气体产物吹入后续装置中浓硝酸受热分解,无法确保浓硝酸与碳反应红棕色NO2在冰水浴条件下转化为无色的N2O4错误ad4NO+3O2+4OH−=4+2H2O【详解】(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由于本实验需验证有无NO产生,空气中的O2能氧化NO,所以用N2先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并将气体产物吹入后续装置中,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将气体产物吹入后续装置中;(2)浓硝酸受热时分解,浓度减小,无法确保加入的浓硝酸与碳反应,所以先将碳加热至红热,再缓慢滴入浓硝酸;气体颜色变浅是因为NO2转化为N2O4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冰水浴条件下大部分红棕色的NO2转化为无色的N2O4,使气体颜色变浅并接近于无色;若猜测正确,NO遇O2会生成红棕色NO2,D装置中气体颜色应该有明显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