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洋模范2024年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南洋模范2024年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南洋模范2024年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南洋模范2024年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南洋模范2024年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南洋模范2024年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阅读下列表格,导致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时间是A.1870B.1919C.1922D.19452.《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一条和第三条分别规定:“诉讼标的(即诉讼费)在一千阿斯以上的,交誓金500阿斯。标的不满千阿斯的,交誓金50阿斯,关于自由身份之诉,不论此人家产的多少元三律交50阿斯”,“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由此可见,罗马法A.诉讼金钱多少影响判案公正度 B.按照等级对私有财产进行管理C.自由人在法律的面前享有特权 D.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3.1994年11月,APEC(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于印尼茂物发表《共同决心宣言》,规定:发达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迟于2020年,进一步减少相互间的壁垒,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长远目标。“茂物目标”的提出,表明APECA.能够制定约束性法规 B.灵活性与渐进性相结合C.与世贸组织目标一致 D.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4.《全唐诗》云:“浪没货鱼市,帆高卖酒楼”、“扬州喧喧卖药市,浮俗无由识仙子”、“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漠漠尘”。上述诗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唐代A.坊市界限打破 B.草市普遍出现 C.商税收入增加 D.专业市场形成5.材料表明19世纪前期,中国在对英国A.棉纺织品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B.棉纺织品贸易由出超变成了入超C.贸易往来中一直居于出超的地位D.交往中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6.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后……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虚名之害,能不戒惧乎哉?”文中省略的应是A.苏、美、英、法B.中、美、英、法C.中、美、英、苏D.英、美、苏、意7.伯里克利时代曾通过一项关于惩治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神事不同见解者的法律,苏格拉底认为它是不公正的法律,但是当他被按照此项法律判处死刑时,却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据此可推知,苏格拉底认为A.古代雅典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公民社会责任高于个人生命C.古代雅典居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D.雅典城邦必须保证个人自由8.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9.《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指出:“至清初,又在杭城东北建机神庙。至此,杭州已有机神庙数处,可证丝织业之不断发展与扩张。”这反映出,当时杭州A.放弃抑商政策促进了丝织业发展 B.丝织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C.丝织业的发展受到传统思想影响 D.成为丝织业最发达的城市10.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说明A.史书体例有所创新 B.新式选官制度建立C.社会阶层发生变动 D.统一历史趋势显现11.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状元及第》《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市民阶层价值追求 B.艺术的教化功能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D.进步思想的影响12.建国初期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产物——赤脚医生,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如图)。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据此推知A.赤脚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 B.医疗问题是当时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C.我国赤脚医生群体是左倾错误的产物 D.当时我国农村医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13.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时,英国决定不加入。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时,英国也缺席。1963年1月,英国的入欧申请遭到法国的否决。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5年6月,英国进行第一次脱欧公投,结果67%的民众赞成留在欧共体。2020年1月,英国正式脱离欧盟。英国在欧洲联合上的态度反映了A.经济区域集团化违背历史发展潮流B.世界格局左右英国在一体化上的选择C.主权国家利益与一体化之间的纠葛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发达国家更为不利14.下图为中国近代某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下图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B.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C.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D.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15.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苏联长期存在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这一现象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要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B.国家要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国家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D.国家要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16.按照自然法理念,人人都应该是自由的,但当这一理念向实践提出挑战时,罗马统治集团最终择取的态度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这说明A.自然法与万民法截然对立 B.万民法对私权的调节尚缺乏变通C.自然法未能反映时代诉求 D.万民法没有承认奴隶的平等人权17.“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以上是欧洲哪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因素A.资本原始积累 B.自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资本全球扩张18.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19.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主张摒弃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而发起古文运动,强调在先秦两汉古文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提出“词必己出”“文以载道”。这场运动持续到宋代,历时二百多年。这场古文运动A.巩固了儒学思想的政治地位 B.强调了抒发个性和表达情感C.顺应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D.反映了文学复古潮流的兴起20.金碚在《大国筋骨》中说:“如果从1992年正式明确走向市场经济道路算起,那么,仅仅经过了短短的5年时间,中国就基本上消除了件随计划经济30年的普遍‘短缺’现象,越来越多的产品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甚至出现了生产过剩以及市场需求约束经济增长这种典型的市场经济现象。”这表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A.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没有发挥任何积极作用C.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D.与市场经济体制并行不悖21.1844年,大臣耆英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这表明耆英主张A.对外妥协以换取和平局面B.全面学习西方国家外交礼仪C.废除天朝上国的外交规制D.对外交往应变革“夷夏”礼仪22.在古代雅典社会,除了奴隶、妇女、外邦人和儿童外,凡是殴打父母、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以及挥霍所继承的父母财产的公民,都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说明雅典民主A.重视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 B.规范了公民的日常行为C.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 D.是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23.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演进历程有迹可循。下列文明成果按照问世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①④②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24.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界灾荒严重,不断到宋境籴粮,雄州一次出官仓2万石,贱价以粜。”此种贸易属于()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榷场贸易 D.对外贸易25.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并呼呼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A.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B.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C.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D.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26.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学不仅“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而且社会上更是把攻读儒学作为谋取官职的一种“终南捷径”。这主要是由于A.其他学术流派逐渐消失 B.国家教育体系日益完善C.文化多元化局面的终结 D.儒学主流思想地位确立27.唐政府的政策法令从制订到执行,一般运作程序为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28.罗马法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有人从非洲带回来一只二条脚的鸵鸟,致他人受到了损害,被害人便将鸵鸟的所有人告上法庭,获得赔偿。这一案例A.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B.反映了罗马法的缺陷C.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 D.体现了类推适用原则29.据《元史百官志》记载:“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是A.中书省 B.西藏地区 C.辽阳行省 D.岭北行省30.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次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又将“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此举旨在A.适应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新形势 B.巩固陕北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C.团结中间阶层孤立反共顽固势力 D.推进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化建设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研究中历史分期是一项重要工作,关于“近代中国”始于何时有很多争论,有代表性的三种,如下表:时间依据代表明清两代交替时期(1600年前后)欧洲探险家、传教士东来,从南面向上推进;俄国从北向下挺进,形成钳形势态直指中国的心脏北京;满洲兴起,清朝建立。传统的中国史学家19世纪鸦片战争(1839—1842)西方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华与中国革命的演进。西方历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学者,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学者折衷方案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也需要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西方入侵被视作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徐中约——整理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起点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史实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朝之前,官方对关羽的评价同三国时期基本一致:主要强调骁勇、忠义:勇在前,忠次之,义在后。对其性格缺陷,一般用“刚而自矜”评价。唐政府对关羽的评价还不高,不过唐朝以后很少再有关于其缺陷的评价。宋朝抑武扬文,关羽排名颇低。元朝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开始由皇帝祭祀,民间则认为关羽可以灭妖除怪。清代关羽排名仅次于孔子,称为“关帝”,允许关帝庙使用黄色的房瓦,加封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等称号。对关羽的评价演变为忠在前,义在中,勇在后。百姓将其与观音菩萨并列,认为可以斩妖除魔、劝善惩恶、指点迷津、护国战神、救人济世、为民伸冤、治病,科举考生也要祭拜关羽。江湖绿林帮会认为关羽披肝沥胆、超越血缘,加以崇拜。——荆学义《经典的传播:关羽形象传播研究》(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关羽的评价的特征。(2)根据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候应注意什么原则?33.材料早在明末,后金(清)势力影响日渐扩大之时,东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势力纷纷向金政权示好或臣服,出现了贡貂活动。康熙中期,贡貂制度最终形成。贡貂制度是清王朝差别对待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不同民族部落的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服从、从属和责任。它规定,貂户每年只进贡一张貂皮,“户部颁赐进貂人袍帽、靴袜、鞓带、汗巾、扇子等物各一捆”。朝廷对进贡者的奖赏丰厚,同时设宴款待。貂户通过一张貂皮就换来了平素难得的一些生活用品,贡缴积极踊跃。貂户把全年猎获的貂皮带来备选,进贡后剩下的其他貂皮“不入等者,听鬻”,出现“岁至宁古塔交易者二万余”的局面。为了便于管理贡貂者,清政府把他们编入八旗,出则为兵入则为猎。每年贡貂时日临近之前,当地的部族首领都要出面组织协调,一同前往缴贡。首领们受到清政府的优待,赏品不仅质优,且多为朝衣、朝褂、蟒缎等。——摘编自李凤飞《贡貂制度与清代东北治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贡貂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推行贡貂制度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经公民同意,将大量德国的领土和人口,强行割让给波兰的现象出现在一战结束后,也就是1919年英法操纵的巴黎和会上,B项正确;1870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取得了胜利,A项错误;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稳定下来,德国没有割让土地和人口,C项错误;1945年二战结束后,东普鲁士为苏联强占,D项错误。2、D【解析】

根据材料“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可知,共和国时期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选项D正确;材料未涉及案件判决,因此无法判断选项A所属内容,排除;材料未涉及私有财产管理,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自由人在诉讼标的方面的特殊性,因此选项C排除。3、B【解析】

据题意可知,APEC致力于在成员国内部减少贸易壁垒,实现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提出的要求不同,由此体现了灵活性与渐进性的结合,故选B;APEC并没有制定约束性法规,与世贸组织的目标并不一致,排除AC;APEC没有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排除D。故选B。4、D【解析】

根据材料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鱼市”、“药市”、“花市”等出现在这些唐诗中,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唐代专业市场的形成,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无关“市”、“坊”即居民区和商业区界限打破的信息,A选项错误;诗中没有提供草市普遍存在的信息,B选项错误;描写商业繁荣的唐诗不能佐证商税收入增加,C选项不符合题意。5、B【解析】

材料表明,1832年之后英国对华户口棉纺织品超过了在华进口的土布值,说明了中国对英国棉纺织品由出超变成入超。B正确;1832年之后变为入超地位,A排除;材料只体现了棉纺织品值,不能反映整体贸易往来状况,C排除;材料未体现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D排除。故选B。6、C【解析】二战中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是中国、美国、英国和苏联,此时法国已经投降,故C项正确,排除AB;意大利是法西斯国家,排除D。7、B【解析】

雅典立法“渎神罪”,苏格拉底遵守公民的义务,尊重法律,虽遭受不公待遇仍选择维护法律权威,体现了他十分看重法律,认为公民社会责任高于个人生命,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人平等,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8、B【解析】试题分析: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D。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9、C【解析】

材料表明,清初“机神庙”的发展能够证实杭州丝织业的繁盛,但也可以从中看出传统思想依然影响着丝织业,C正确;在清代,政府仍实行“抑商”政策,排除A;“机器大生产”出现于近代,排除B;“最发达”的说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D。故选C。10、C【解析】

材料中各国公卿之“语”到游士之“策”,反映了知识分子阶层“士”的崛起,说明社会阶层发生变动。C正确;材料未体现史书体例发生了变化,A排除;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B排除;材料未反映统一历史的趋势,D排除。故选C。1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孝图》中主要强调孝等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包公打龙袍》通过故事情节体现了忠孝的观念;《昭君出塞》通过歌颂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边疆安宁和百姓免遭战争之苦而远嫁塞外的故事,宣扬忠孝观念。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歌颂忠孝观念的木刻版画蓬勃发展说明这时期的艺术具有教化功能,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忠孝观念广泛传播的原因,与市民阶层的兴起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无关,故C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传统的忠孝思想,不是进步思想的体现,故D不正确。12、A【解析】由材料“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可以得出,赤脚医生的出现为建国初期中国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对于解决农村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B不正确;C说法不正确;D“圆满解决”的说法不正确。13、C【解析】

英国选择加入或者脱离欧洲,衡量的主要标准是国家利益,英国在欧洲联合上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主权国家利益与一体化之间的纠葛,C正确;A不符合史实,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历史潮流,排除;左右英国在一体化上的选择是英国的国家利益,排除B;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发达国家有利,排除D。14、C【解析】

材料示意图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C正确;“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A排除;百团大战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故B排除;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故D排除。15、D【解析】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与增加物资储备无联系;重心是发展工业而非农业,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据以上分析,排除ABC,故选D。16、D【解析】

由材料“罗马统治集团最终择取的态度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可以得出,罗马法在实践中没有做到自然法所说的人人平等,对奴隶的平等地位拒绝承认,故D正确;A说法本身不正确,排除;万民法相对公民法而言更加的灵活,故B不正确;C说法本身不正确,排除。17、A【解析】

材料所反映的是欧洲早期的对外殖民扩张,贩卖黑奴,对美洲的殖民掠夺,结合所学可知,早期对外殖民扩张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8、B【解析】根据题干所给材料“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该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地方长官全部由中央任命。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选B。其他选项皆可排除。19、A【解析】

根据“韩愈”“文以载道”“宋代”等信息可知,材料主旨是知识分子推动的儒学复兴,从而巩固了儒学思想的政治地位,故选A;抒发个性和表达情感以及市民阶层壮大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C;这场古文运动并不仅仅是为了文学复古,D项没有体现本质内容,排除。故选A。20、C【解析】

材料信息是,中国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后,“短短的5年时间,就基本上消除了伴随计划经济30年的普遍‘短缺’现象”。这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的强大促进作用,也体现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故C正确;A项错在“已经彻底退出”,说法绝对;计划经济体制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并行不悖,故D错误。21、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耆英的意思是外国人的情况变化多端,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对待他们当然要以诚为主,但也尤其要注意采取一定手段驾驭他们……还有些则要大度包容,不必深究计较才能把事情办好。本则材料是在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的言语,“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说明对外交往要变革礼仪,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材料。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22、B【解析】

材料信息是,凡是殴打父母、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以及挥霍所继承的父母财产的公民都没有发言权。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公民的行为,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故A错误;材料信息和私有制无关,故C错误;材料和直接民主也无关,故D错误。23、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①是1863年,②是1859年,③是1776年,④是1687年,故其顺序为④③②①。故选D,排除ABC。故选D。24、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边境地区设置互市的市场,从事贸易,属于榷场贸易,故C项正确,D项排除。A项,材料中指的是互市,没有涉及朝贡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指的是官方之间的贸易,不属于民间贸易,故排除。25、A【解析】

根据材料“庶民的胜利”“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意在倡导中国青年深入农村,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唤醒民众觉悟,让民众参与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故本题答案选A项。BD项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中国效仿苏俄革命道路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排除C项。26、D【解析】

材料不仅说明了儒学传播兴盛,而且也反映了儒学走向政治化,这是儒学成为国家主流思想的结果,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其他学术流派的消失,且其他流派并没有消失,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教育体系内容,且教育体系完善与否,与“支叶薺滋"无关,排除B;儒学主流思想地位的确立结束了思想多元化,但并非是文化多元化的结束,排除C。故选D。27、B【解析】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因此三省六部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故B正确;A、C和D的顺序错误,排除。故选B。28、D【解析】

法律规定四脚动物伤人,动物主人需要赔偿受害人。题干中鸵鸟不属于四脚动物,但是判决结果依然要求所有人赔偿受害人,说明罗马法坚持了类推适用原则,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一定行为,但其足以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时,将具有相似性质的行为法律扩充适用或者援用同它有类似性质事项的法律进行定罪量刑,D正确;罪刑法定原则指的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题干中的案例属于动物伤害,有相关规定,判决结果是维护了公平正义,排除A;题干体现了罗马法能根据实际调整,不属于缺陷,B排除;C与题无关,排除。29、B【解析】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于公元7~9世纪时建于青藏高原的古代藏族政权名,故由材料“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可知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故B符合题意;中书省是元代最高行政机构,故A不符合题意;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均为元朝名称,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0、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再到“民主共和国”的转变,是为了适应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新形势,争取更多的抗日力量,以扩大统一战线,故A正确;巩固陕北根据地不是主要目的,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为了孤立反共顽固势力,故C错误;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化建设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故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示例:徐中约先生的折中方案有可取之处鸦片战争是引起中国社会内部变化的关键。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走上殖民地化道路,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中国近代史的历程。1600前后的中国外族入侵、西学东渐,但中国社会未能发生根本性转型。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思想上封建儒家思想仍为正统。但是中国社会已出现锐变前的端倪,政治上君主统治危机加深,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文化上出现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综上,徐中约先生综合考虑世界大环境和中国内部环境,在肯定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和反应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不能忽视中国社会内部的历史力量。(说明:取1600或者鸦片战争为起点均可,论述时可从东西方相互影响,但主要应从中国内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角度展开)【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史实展开评述”。在评述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和逻辑关系。选择某一观点评述时,要注意提炼其主要观点,并表明立场。以对徐中约先生的观点评述为例。首先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也需要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西方入侵被视作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可以提出观点和立场徐中约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