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第15练 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第15练 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第15练 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第15练 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第15练 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地球上的水第15练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一、单项选择题目前我国大城市的中心湖泊及一些小湖泊生态功能近乎丧失殆尽。为解决此问题,武汉市开展“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的试验,即从汉江引水入汉阳的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然后流入长江。读武汉局部地区河流湖泊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城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衰退的原因,不包括()A.用水过度,水域萎缩B.污水数量巨大,直接排放C.水循环微弱,更新再生极慢D.石油运输造成的污染严重2.武汉市此试验方案,最大的优点是()A.分湖梯级整治,便于分层次利用不同质量等级的水资源B.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的水域,利用自然水循环改善水质C.自然河湖与人工渠道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D.改善自然环境形成生态用地,促进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东北面注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据此,完成3~4题。3.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最直接有关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输送B.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C.地表径流、下渗与大气降水D.径流、大气降水与大气输送4.应用水循环原理,人们可以采取缓解或避免洞庭湖大面积干涸的措施有()①控制渔业生产,减少湖面水汽蒸发②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③退田还湖,扩大湖区④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表A为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表,图B为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5~6题。时间段降水量地区甲乙丙北疆187.8192229南疆66.47395注:甲为1967~1976年乙为1977~1986年丙为1987~1996年A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丙时段南疆与北疆年平均降水量差异最小B.南疆的年平均降水量比北疆大C.阿克苏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D.甲~丙时段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增长率大于北疆6.表A和图B所反映出的变化可能给新疆带来的影响有()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②河流的结冰期变短③使新疆由干旱地区变为湿润地区④增加灌溉水源A.①④B.①②C.②④D.①③下图是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年以来降水、气温和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7~8题。7.1960年以来,青海湖的变化是()A.面积增大、水位升高B.面积增大、水位降低C.面积减少、水位降低D.面积减少、水位升高8.引起青海湖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年降水总量 B.年蒸发总量C.年地表径流总量 D.年地下径流总量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9~10题。9.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A.8月1日6时至12时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C.8月2日6时至8月3日3时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10.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甲图为“某地海陆水循环示意图”,乙图为“该地M山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该区域(双选)()A.地势起伏大 B.冰川侵蚀强烈C.夏季降水多 D.径流季节变化小12.若甲图M山森林大面积砍伐,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将主要有(双选)()A.坡面汇流速度加快 B.水汽输送量减少C.地面蒸发量加大 D.地下径流减少二、综合题13.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下图示意的Q湖流域位于北纬36°15′~38°20′和东经97°50′~101°20′,海拔3192~5174米。据最新卫星资料监测表明,近十几年来,Q湖面积变化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以2004年为分水岭,2004年面积最小,2005年开始湖面积逐年增大,而且这种增长已经持续保持8年。科研工作者经过多方面资料分析,对Q湖的水量要素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见表)。表:Q湖流域水量要素变化趋势预测年份气温(℃)湖面降水(mm)湖面蒸发(mm)地表径流(mm)地下径流(mm)湖泊水位(m)20101.11413.39966.73401.92149.243192.8020201.48407.29975.24397.72153.673192.6620301.83401.13983.77390.24157.633192.3520402.23394.97992.33382.75161.603191.8720502.60388.821000.91373.26165.583191.22(1)据图,概述Q湖流域的地势特征,并指出Q湖湖水补给的主要类型。(2)依表,说明未来几十年Q湖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3)简要说明加强Q湖流域湿地监测研究的重要性。1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材料二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千米、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材料三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mm~620mm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3)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1.D2.B[第1题,由图可知,市中心湖泊不具备运输功能,所以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的衰退与石油运输无关。第2题,以水治水,引江入湖,其优点是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的水域,利用自然水循环改善水质。]3.B4.D[第3题,地表和地下径流汇入的减少、大气降水的减少和湖水的蒸发都是洞庭湖大面积干涸的主要原因;大气的输送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没有直接关系。第4题,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可增加湖水的水量;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可减少对湖水的引用量。]5.D6.A[第5题,对比表中数据,丙时段南疆与北疆年平均降水量差异最大;南疆的年平均降水量比北疆小;阿克苏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上的冰雪融水;而甲~丙时段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增长率大于北疆。第6题,该变化表现为降水增多,因该地缺水,所以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因降水增多,径流量增多,所以灌溉水源增加;而河流的结冰期受气温的影响,与降水的多少关系不大;因降水较少,所以新疆不会由干旱地区变为湿润地区。]7.C8.B[第7题,图中信息显示,青海湖的水位在降低,由此推知,湖泊的面积应在减小。第8题,读图中的年降水量曲线,该地的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减少,A项错误。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应在变大,年地表径流总量随之增大,C项不正确。地下水对青海湖的补给量很少,对青海湖水位的变化影响不大,D项不合题意。气温升高,年蒸发量变大,河流水位下降,选项B正确。]9.C10.C[第9题,河水超过流量警戒水位就易出现险情,图中显示8月1日15时左右雨停,8月2日6时至3日3时流量超过警戒水位。第10题,若洪峰点向右偏移,说明洪峰出现的时间滞后,则反映地表径流汇入河流速度变慢,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的结果(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洪峰水位升高反映上游调节作用减弱,可能与围湖造田有关;洪峰水位降低说明上游的调节作用增强,可能是上游修建了水库。]11.AC12.AD[第11题,依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常绿阔叶林形成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河流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径流季节变化大;M山有四个垂直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山体较高,该区域地势起伏大。第12题,甲图显示,山体北坡坡度大,若植被减少,则坡面汇流速度加快,不利于雨水下渗,地下径流减少。]13.(1)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Q湖最低(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Q湖为最低处)。湖水补给: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河水及冰雪融水)、地下径流。(2)变化趋势:湖泊面积将会缩小。原因:(该流域将转为暖干时期)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地表与地下径流减少;湖泊水位下降。(3)可以分析该流域气候变化自然规律,掌握该湿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利于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生态安全;为区域科学规划与合理安排产业活动提供依据。解析第(1)题,由图中河流流向、流域边界、湖泊位置、轮廓可判断Q湖是青海湖,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Q湖最低;湖水补给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第(2)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该流域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第(3)题,Q湖流域湿地监测对区域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的生态、农业生产等意义重大。14.(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2)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咸海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小,入湖水量少。(3)赞同。地下水(较河流水)丰富;地下水开采技术较为简单,开采成本低廉;浅层地下水含盐量低,可用作棉田灌溉;开采地下水可以避免过度引用河水,避免生态恶化。(答出3点即可)不赞同。当地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埋藏深,开采费用比引河水高;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补给,过度开采,也会导致地表水减少,无法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棉花的蒸腾作用强烈,大量种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