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高一(下)期末生物
试卷
1.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短时间内可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下列关于其原因分析错误
的是()
A.DNA分子序列发生改变B.基因的启动子被修饰
C.DNA甲基化D.蛋白质乙酰化
2.癌症是指一大类以异常细胞增殖失控为特征的疾病。下列叙述中,属于引起细胞癌
变内在因素的是()
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C.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3.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A.R型活细菌+$型与细菌s型活细菌
B.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咬小鼠的受精卵
C.初级精母细胞呼次级精母细胞
D.普通青霉菌警高产青霉菌
4.下列关于“克兰费尔特综合征(47,XXY)”与“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比较的叙
述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红细胞形态不能用于区分两者
C.两者都一定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
D.两者可通过观察染色体数目分辨
5.下列关于三倍体无籽西瓜与二倍体无籽番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籽西瓜与二倍体无籽番茄培育的基本原理相同
B.二倍体无籽番茄没有种子,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三倍体无籽西瓜与二倍体无籽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D.对三倍体无籽西瓜与二倍体无籽番茄所在的植株枝条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新植
株仍然能够结出无籽果实
6.某人体的体细胞内发生如图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QRABPQR
ECO
A.该变异涉及染色体断裂和错误连接
B.该变异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该变异属于倒位,一般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D.该细胞的变异一般不会遗传给子代
7.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番茄(4n=48),将二倍体番茄茎段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后栽培。培养得到的植株中,约有3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称为“嵌合体”。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嵌合体”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
B.“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24条染色体的配子
C.“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
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2条染色体
8.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可能是单倍体
C.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生物体都是单倍体
D.普通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植株不是单倍体
9.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非典型性肺炎B.青少年型糖尿病
C.白化病D.21-三体综合征
10.始祖鸟化石的研究结果与下列选项不符的是()
A.具有细小的牙齿可以捕食昆虫B.具有与现代鸟相似的骨质尾巴
C.具有与恐龙相似的长爪D.具有与现代鸟相似的翅膀
11.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一事实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是
()
A.胚胎学证据B.生物化学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
12.虽然鲸和沙丁鱼是不同纲的动物,但是它们的体形很相似。其原因是()
第2页,共38页
A.进化的方向相同B.自然界的偶然巧合
C.有共同的祖先D.相同环境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13.生物的基因发生了足够大的变化后,可能会形成新物利、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地理障碍
C.出现新的形态结构D.形成生殖隔离
14.某果蝇种群中,具有相同繁殖能力的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25%、
50%和25%,若移除其中的aa个体,其他个体间自由交配,理论上,足够数量的
下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为()
A.4:4:1B.3:3:1C.1:2:0D.1:2:1
15.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都是高茎豌豆且数量足够多,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不
可能是()
A.DD(2)XDD(S)B.DD(?)xDd(<?)
C.Dd(?)xDD(6)D.Dd(?)xDd(<J)
16.有位同学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小桶内用球的大小代表显隐性,大球代表D,小球代表d
B.每次抓出的两个球统计后放在一边,全部抓完后再放回小桶重新开始
C.桶内两种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1
D.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抓小球放在一起的过程体现孟德尔自由组合
定律
17.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果蝇的红眼与棒眼B.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C.大麦的耐旱性与抗寒性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18.在用纯种紫花豌豆与纯种白花豌豆做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豌豆花粉成熟之前需要进行去雄处理
B.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C.授粉前后均需套袋处理以防止其他花粉进入
D.白花豌豆既可作母本也可作父本
19.多指是一种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某男性为多指症患者,他的夫人正
常,但他们的三个子女均是多指症患者。这样的双亲,其子女的多指症发病率是
()
A.25%B.50%或100%C.50%D.0%或100%
20.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以下不属于假说内容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分离比接近3:1
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21.玉米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某一X品系的黄粒玉米自花传粉,后代全部是
黄粒玉米;若接受另一丫品系的紫粒玉米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的。由此推
测可知()
A.紫色是显性性状B.黄色是显性性状
C.品系X的黄粒玉米是杂种D.品系丫的紫粒玉米是纯种
22.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显性性状就是显现出来的性状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就是等位基因
23.果蝇的眼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
控制朱砂眼,基因B控制紫眼,基因A和B均存在或者均不存在时为粉红眼。用
纯合亲本朱砂眼和紫眼杂交得到Fi,B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R全部表现为粉红眼
B.F2中朱砂眼:紫眼:粉红眼=3:3:10
C.F?中粉红眼的基因型有5种
D.F2中朱砂眼果蝇自由交配,F3中纯合朱砂眼果蝇占之
24.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如果F2有256株,从理论
上推出其中黄色皱粒纯合子应该大约有()
A.64株B.48株C.16株D.32株
25.假设如图所示为某动物(2n=4)体内一个处于分裂过程
的细胞的局部示意图,该细胞另一极的染色体组成未绘
出。己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
B.图示细胞内共有6条染色单体
第4页,共38页
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产生的配子是2种或4种
D.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不含有性染色体
26.如图为马的生活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雄性勺——I---------->雌性马
卜d||a
精原细胞受精卵卵原细胞
业不3
精子---—^―----卵如胞
A.有丝分裂发生在a、dB.基因重组发生在c
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a、b、c、dD.d过程有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27.某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二倍体生长索、
(AAABj
物,一个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
《VyB
次级精母细胞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A.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过交叉互
换
B.甲、乙细胞中均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C.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该过程中A突变成a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28.让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出现了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的新品种,
出现这种变异现象的原因是()
A.性状分离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
29.某雌性动物体内,某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的两个时期模式图如图所示,a、b表示染
色体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中4
A.甲、乙细胞分别处于中期n、末期u
B.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
C.若甲细胞继续分裂,将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若乙是卵细胞,则甲是次级卵母细胞
3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
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32.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
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O正常出女
・患甲病男
❿忠乙病女
n患两病男
A.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n-9的致病基因来自1-3
C.1-2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精子D.n-7不可能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33.在对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
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其妹妹与一表
现型正常男性结婚,未生育。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若其丈夫没有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妹妹不可能生患该病的孩子
D.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
34.科学家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
并进行悬浮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其中的DNA组分能够把R型菌转化为S型
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6页,共38页
A.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可设置DNA酶处理DNA样品组
B.实验中可通过进一步培养观察菌落来确定培养液中有无S型菌存在
C.从实验结果可知,除DNA组外其他各组培养液中均有R型菌
D.通过分析可知S型菌的DNA能使R型菌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35.DNA分子由反向平行的两条脱氧核甘酸长链组成.长链的一端是磷酸基称为P端,
另一端是五碳糖称为C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上某碱基序列从P端至C端是
-AGCTGCG-,则另一条链与之配对的部分从P端至C端序列是()
A.-CGCAGCT-B.-TCGACGC-C.-UCGACGC-D.-CGCAGCU-
36.如图为DNA分子部分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表示脱氧核甘酸,其与磷酸基团一起形成基本骨架
B.DNA聚合酶能催化②和③键形成
C.只有在解旋酶作用下,图中的③才能断裂
D.该DNA分子每条链都可以成为复制的模板
37.下列生物体内含有的核酸中,喋吟一定等于喘咤的是()
A.新冠病毒B.蓝藻C.T2噬菌体D.酵母菌
38.如图表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二y
B.基因W和w中的鬻的比值不同,基因B和b的碱基排
列顺序相同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只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中偶尔出现白眼雌蝇,一定是基因突变的
结果
39.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并使其进行细胞分裂。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
色体总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20、20B.40、40C.40、20D.20、40
40.同卵双胞胎的DNA序列是完全相同的,从理论上说,他们患病的类型和概率也是
完全相同的。但是医生发现,有对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上红斑狼疮,另一个未患
病且身体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的不同表型可能是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惯造成的
B.同卵双胞胎的不同表型可能是因为他们的DNA甲基化程度不同造成的
C.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也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状
D.同卵双胞胎中患病个体的DNA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41.某种绵羊的长毛(B)对短毛(b)为显性,有角(H)对无角(h)为显性,毛色
的银灰色(D)对黑色(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现将多头纯种长毛羊与短毛羊杂交,产生的Fi进行雌雄个体间交配产生F2,
将F2中所有短毛羊除去,让剩余的长毛羊自由交配,理论上F3中短毛个体的比例
为。
(2)多头不同性别的基因型均为Hh的绵羊交配,雄性绵羊中无角比例为:,但雌
4
性绵羊中无角比例为:,试解释这种现象:O
(3)银灰色的绵羊自由交配,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的黑色绵羊,其余均为银
灰色,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o
42.如图是动物的精子形成过程模式图(以染色体数目2n=4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2)该精原细胞中有对同源染色体。细胞B中有个四分体,每个
四分体有条染色单体。细胞Ei和E2中有对同源染色体,因为在减
数第次分裂中发生了o
第8页,共38页
0)⑭-®-羚©
精原细胞细胞C细胞D
稽细胞1、
幡纽奥2春
I,削子
U增缰的3
“维艇4
细电E,
43.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两种
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后,科学家对标记
物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的上清液放射性很高,32P标记的一
组实验的沉淀物放射性很高(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目的是什么?主要的实验方法有哪些?o
(2)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如何对噬
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
(3)由实验结果可知,用35s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的上清液放射性很高,32P标记
的一组实验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4)实验过程中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分别有哪些生
物成分?
(5)进一步观察发现,35s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不能
检测到放射性,而32P标记的一组实验,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能够检测到放射
性。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P标记的
”S标记的啤阳体
布苗体
①整染
5^②搅拌
③鹿心
沉淀将的放时性很低沉觉物的放射性很高
上清液的放射情很高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
44.分析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B是,G属于糖类,该糖是,F是
(2)A与C可能的两种数目比例关系是:和。
(3)从分子水平看,D与C的关系是o
(4)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填字母)。
(5)F的种类分别是。
45.若某种动物一生只繁殖一代,现有该种动物的某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亲
本〉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50%。该亲本个体随机交配产生B代,F,代随机交配产生F2代......依次至
R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群体中基因A的频率是,基因a的频率是o
(2)B代群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基
因型为aa的个体占,基因A的频率是,基因a的频率是。
(3)与H代群体相比,F2代群体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有何变化?。
(4)随着逐代随机交配,从F2代至Fn代,群体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能否保持
不变?请说明原因______。
第10页,共3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短时间内可能由于基因启动子被修饰、或DNA
的甲基化、或蛋白质乙酰化,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短时间内
生物性状的改变,不会是由于DNA碱基序列改变导致的。
故选:Ao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结
果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答案】D
【解析】解: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导致头发变白,A错误;
B、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是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B错
误;
C、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属于化学致癌因子,是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
C错误;
D、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D正确。
故选:D。
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
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癌细胞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要知道癌变细胞与衰老细胞的区
别:由于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间的黏着性减小,容易在有机
体内分散和转移,还表现为形态结构上发生畸形变化.
3.【答案】D
【解析】解:A、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S型细菌的DNA能与R细菌的DNA重组,
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
B、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小鼠,使小鼠发荧光,原理是
基因重组,B错误;
C、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即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能发
生交叉互换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是诱变育利I利用基因突变的原
理,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D正确。
故选:D。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
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
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
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
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
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基因重组概念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A、“克兰费尔特综合征(47,XXY)”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镶
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克兰费尔特综合征(47,XXY)”患者的红细胞形态正常,“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不正常,因此红细胞形态能用于区分两者,B错误;
C、“克兰费尔特综合征(47,XXY)”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基因结构没有发生
改变,“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结构发生改变,C错误;
D、“克兰费尔特综合征(47,XXY)”患者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异常,而“镰刀形
细胞贫血症”患者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正常,因此两者可通过观察染色体数目分辨,
D正确。
第12页,共38页
故选:D。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47,XXY)”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能对题干中
两种遗传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答案】C
【解析】解:A、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基本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二倍体
无籽番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基本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未受粉的子房发育为果实,A错
误;
B、二倍体无籽番茄没有种子,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
误;
C、二倍体无籽番茄是生长素促进未受粉的子房发育为果实;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
中,用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刺激三倍体植株的雌蕊,即刺激生长素的产生,从而促进果实
的发育,故三倍体无籽西瓜与二倍体无籽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C正确;
D、对三倍体无籽西瓜植株的枝条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所得植株还是三倍体,减数分裂
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而所结西瓜仍是无籽的。但对二
倍体无籽番茄植株的枝条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所得植株还是二倍体,能产生正常的生殖
细胞,因而所结番茄是有籽的,D错误。
故选:Co
1、无籽番茄与无籽西瓜培育过程中,均未形成受精卵。无籽番茄没有精子与卵细胞的
结合过程,不能形成受精卵;无籽西瓜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
形成正常的配子,进而不能形成受精卵。
2、果实发育过程中,二者均需要生长素的刺激。无籽番茄发育过程中需要提供外源生
长素;无籽西瓜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生长素由自身提供。
本题考查三倍体无籽西瓜与二倍体无籽番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
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6.【答案】C
【解析】解:A、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涉及染色体断裂和错误连接,
A正确;
B、该变异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细胞中基因总数不变,B正确;
C、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错误;
D、由于体细胞一般进行有丝分裂,所以该细胞的变异一般不会遗传给子代,D正确。
故选:Co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
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
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C'X--------)CJoCZZP
・消失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
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I新i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
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
异。
2、题图分析: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
第14页,共38页
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A、“嵌合体”约有30%的细胞内染色体已加倍,所以其自交后代有四倍
体植株,A正确;
B、“嵌合体”约有30%的细胞内染色体己加倍,为48条,所以减数分裂后可以产生
含有24条染色体的配子,B正确;
C、“嵌合体”不同的花(2n细胞和4n细胞)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正
确;
D、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嵌合体”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应该是
24条(染色体没有加倍的)或48条(染色体加倍的),D错误。
故选:D。
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得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使
得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番茄。
本题考查了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和方法,并结
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8.【答案】C
【解析】解:A、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但含有多个染色体
组(奇数)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要看是由配子还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A错误;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由配子发育而来即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即为
二倍体,B错误;
C、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如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C
正确;
D、普通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植株都是单倍体,D错误.
故选:C。
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
都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为几倍体。
本题考查单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9.【答案】A
【解析】解:A、非典型性肺炎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A正确;
B、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
C、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C错误:
D、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Ao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
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
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
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
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答案】B
【解析】解:A、始祖鸟具有细小的牙齿可以捕食昆虫及细小的无脊椎动物,A正确;
B、始祖鸟具有恐龙相似的长及骨质的尾巴,B错误;
C、始祖鸟的脚有三趾长爪,其中一个趾类似于盗龙的第二趾,故有与恐龙相似的长爪,
C正确;
D、始祖鸟有着阔及末端圆形的翅膀,与现代鸟相似,D正确。
故选:B«
1、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特征又具有爬行动物的一些特征,是由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
间过渡类型。
2、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是进化过程中最直接的证据。
本题以化石研究为背景,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
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第16页,共38页
11.【答案】c
【解析】解:人体内残存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属于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
器官。
故选:Co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
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
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
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证据的相关内容,比较抽象,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
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12.【答案】D
【解析】解:鲸和沙丁鱼是不同纲的动物,沙丁鱼用鳏呼吸,而鲸鱼用肺呼吸,属于哺
乳动物,它们都生活在水中,都能适应环境的,但是生活环境相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
择,鱼和鲸都与水生环境相适应,因此它们的体形很相似。
故选:D。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
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
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
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本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能生存的生物都是与环
境相适应的.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答案】D
【解析】解: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
B、地理隔离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但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
误;
C、出现新的形态结构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错误;
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故选: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
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
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
相关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4.【答案】A
【解析】解: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移除其中的aa
个体,则其他个体中,AA占Aa占|;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g+|x:=|,a的基因频
率为据遗传平衡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x|=£Aa
为2*|xg=g,aa为9xg=%因此,理论上,足够数量的下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
aa的个体数量比为4:4:1。
故选:Ao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
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频率变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理
解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DD表现为高茎,且DDXDDT后代均为DD(高茎),与题意相符,
A正确;
BC、DD和Dd都表现为高茎,且DDxDd一后代为DD(高茎)、Dd(高茎),与题意
相符,BC正确;
第18页,共38页
D、Dd和Dd都表现为高茎,但DdxDd—后代为DD、Dd、dd,其中dd表现为矮茎,
这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D。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
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
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掌握一对相对
性状的6组杂交实验组合,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后代的情况.
16.【答案】C
【解析】解:A、小桶内可用球的颜色代表显隐性,不能用球的大小代表显隐性,否则
会影响随机抓取,A错误;
B、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小球放回原来的
小桶内,B错误;
C、每个桶内两种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D、d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1,C正确;
D、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抓小球放在一起的过程体现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错误。
故选:C»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
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
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本题考查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
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7.【答案】D
【解析】解:A、果蝇的红眼与棒眼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
于相对性状,A错误;
B、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
B错误;
C、大麦的耐旱性与抗寒性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
状,C错误;
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属于相对
性状,D正确。
故选:D。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
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答题。
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
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
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答案】B
【解析】解:A、豌豆花粉成熟之前需要进行去雄处理,A正确;
B、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B错误;
C、授粉前后均需套袋处理以防止其他花粉进入,C正确;
D、白花豌豆既可作母本也可作父本,D正确。
故选:Bo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一套上纸袋一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
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T套上纸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过程,掌握各方法步骤中需要注
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答案】B
【解析】解:设该多指的致病基因为T,正常的基因为3由于他们的三个子女均是多
指症患者,所以该男性的基因型为TT或Tt,而他的夫人正常,则他夫人的基因型为tt。
(1)假如该男性的基因型是TT,则TT*tt—Tt,则后代都是患者;
(2)假如该男性的基因型是Tt,贝ijTtxtt—lTt(多指):1U(正常),所以后代有50%
的患者。
故选:B。
根据题干的信息,该多指病属于显性遗传病;由于他的夫人正常,但是后代子女都有患
第20页,共38页
者,说明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所以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正确的判断遗
传方式、正确的判断亲代的基因型;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
例,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0.【答案】B
【解析】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是假说的核心内容,A正确;
B、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这是实验现象,不属于假说,B错
误;
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这是假说的内容之一,C正确;
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假说的内容之一,D正确。
故选:B。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说一演绎推理T
实验验证T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R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l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
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掌握假说演绎法
的具体步骤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
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答案】A
【解析】解:品系X为黄粒玉米,其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由此可知,品系X的
黄粒性状能稳定遗传,即品系X为纯种;品系X(纯种)接受另一品系丫紫粒玉米的
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这属于测交,说明丫是杂种,其紫粒性状是显性性状。
故选:A0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
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
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2.【答案】B
【解析】解:A、分离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A错误:
B、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
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正确;
C、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能显现
出来的性状不一定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也可以显示出来,C错误;
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的基因,D错
误。
故选:B。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
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
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适用范围:①适用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②非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
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③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
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
核遗传规律。(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
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显性性状、等位基因、比较基础,
只要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识记显性性状和等位基因的概念,属于考纲理
解层次的考查。
第22页,共38页
23.【答案】D
【解析】解:A、纯合亲本朱砂眼和紫眼杂交,即AAbbx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
表现为粉红眼,A正确;
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自由交配,子代中朱砂眼A_bb:紫眼aaB_:粉红眼(A_B_、
aabb)=3:3:10,B正确;
C、粉红眼的基因型为A_B_、aabb,即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
C正确;
D、让F2中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Aabb,比例为1:2,自由交配,Ab的频率
W+|x兰,F3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朱砂眼果蝇占|x:q,D错误。
3n4?qj
故选:D。
由题意知:朱砂眼的基因型为A_bb,紫眼的基因型为aaB_,粉红眼的基因型为A_B_、
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学生根据题干信息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然后利用自由组合定律推断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最后进行概率计算,难度中等。
24.【答案】C
【解析】解:根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黄色圆粒为显性,绿色皱粒是隐性,则亲本是
YYRRxyyrr。杂交所得R为丫yRr;Fi自交得F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开发外包合同免责条款
- 医疗器械使用风险告知及免责合同
- 家具安装工合同协议书
- 物联网+智慧城市项目投资合同
- 无锡全日制劳动合同
- 药店装修施工合同
- 高新技术转让合作合同
- 电子商务平台入驻及推广服务合同
- 装修地暖施工合同
- 浙江工业大学《药用植物栽培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设计选型手册
- 约束评分标准
- GB/T 7701.2-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净化水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 橡胶坝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及填表说明编制于
- 抗日战争胜利题材话剧剧本范文
- GB/T 22328-2008动植物油脂1-单甘酯和游离甘油含量的测定
- 录用offer模板参考范本
- GB 16780-2021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课件
-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解决方案-最新
- 儿童气管插管医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