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扶不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命题,如何化解“扶不扶”的矛盾与冲突?典亮你我: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壹

从“法制”到“法治”——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贰

从艰苦奋斗到核心价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德国】歌德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开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初创:20世纪50年代成就:《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意义: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建国初期颁布婚姻法和土地改革法铲除旧的婚姻家庭制度,建立新型婚姻家庭制度,有助于实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有助于恢复发展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第一条……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3.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2)一届人大通过宪法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①颁布五四宪法,确立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立法制度2.初创: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五四宪法②颁布相关组织法,确立社会主义中国的司法制度两大原则?意义?重创:“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院内经受了又一次被打得鼻青脸肿“坐喷气式飞机”的残酷批斗之后,刘少奇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道:“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民主和法制观念淡薄。原因: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4.改革开放初期:法制重建,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彭真文选》(2)成就①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的提出②制定1982年宪法,突出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基础。③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依法治国方针的正式确立:中共十五大(1997年)54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对比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4.改革开放初期:法制重建,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8-20世纪90年代)

10.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A.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基石B.高度重视保障人权和“依法治国”C.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D.与“五四宪法”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2010年)1.背景:2.措施: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制法治(2)1999年和2004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3.成就:到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意义:①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建设实现有法可依。②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第五届1978-198218部第六届1983-19877部第七届1988-199213部第八届1993-199710部第九届1998-200273部第十届2003-2008115部重要里程碑!重要标志!“制”改为“治”,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法制”改为“法治”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是指一种治国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任何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应严格依法办事。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和制度,即法制(广义);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国家都实行“法治”。关系:①“法制”是“法治”的前提②“法治国家”比“法制国家”更完整、更全面③二者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1949年开始

50年代初创时期1954奠定基础“文革”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新的发展时期八二宪法“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2010形成体系2020《民法典》6.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中共十八大至今成就:①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⑤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⑥2020年5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知识拓展:新中国法治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一,法治建设要随社会需求而变化。(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二,法治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法律本身具有阶段性特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公职人员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对社会主义法治造成损害;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有待提高。

第三,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

第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为根本原则、政府主导、上下结合、渐进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参与的依法治国的步骤、方式、过程和路径的总称。“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最迷糊的店铺伙计、最优秀的数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党的好干部“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钢铁战线的老英雄”“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的地质学家”王进喜李四光雷锋时传祥范孟泰华罗庚焦裕禄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后“五讲四美三热爱”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数学家华罗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影响:①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和政治氛围

②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后)“五讲四美三热爱”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1994年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爱国主义教育2001年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思想道德建设P58思考点: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影响①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有效途径。②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能动作用。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6年10月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杨善洲黄大年意义:①

②成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七一勋章部分获得者共和国勋章时代楷模黄文秀与黄大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意义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创造性的发展。知识拓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地位材料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2)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强大思想武器(2016·江苏高考·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D(2020·天津高考·7)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D(湖北2021高考10)1981年,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勇夺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收听了这一盛况。女排夺冠后,很快收到数万件海内外的贺信、贺电。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由此可见A.电视机在家庭普及

B.女排精神激励国人C.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