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

孔子,名

,字

家学派创始人,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______

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________。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丘仲尼儒仁礼治因材施教一孔子简介春秋孔子的经历

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二《论语》简介

(1)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文20篇。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2)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

(1)“侍坐”意即“在尊长旁边陪坐”。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年龄不同,性格也各有差异。三解题子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当时约51岁。子路很勇敢,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马上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遇到卫国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去,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应该救孔悝的难。”进城后被杀。曾晳

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当时约39岁。他的儿子曾参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后人尊称为“曾子”。平时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就是曾参所著。冉有

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当时约31岁。冉有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的?”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率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公西华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当时约18岁。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子华使於齐,厓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厓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2024/2/25(4)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名”通常只能由长辈、上级或是非常亲密的同辈才能称呼。“字”则是平辈互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亲切。(3)本文写的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老师孔子身边,和老师谈自己的理想。四文本学习孔子问“志”(1-2)学生言“志”(3-12)孔子评“志”(13-21)课文围绕谈“志”展开学习(1-2)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思考1文中加【】的句子是同一类的宾语前置句吗?明确

不是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

宾语前置。

“则何以哉”-----疑问代词做宾语,

宾语前置

思考2

从孔子简短的问话里,你感受到孔子

怎样的性格特点?

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贴近学生。

3、假设了一种情况,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明确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学习(3-12)(3)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夫子哂之。(5)“求,(3)【尔何如】?”(6)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7)“赤,尔何如?”(8)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9)“点,尔何如?”(10)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4)【异乎三子者之撰】。”(11)子曰:“(5)【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12)曰:“莫春者,春服既成,(6)【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思考1分析加红字的文言现象明确足:形---使动使----富足

鼓:名---动弹奏

希:通假字通“稀”--稀疏

莫:通假字通“暮”---晚

风:名—动吹

端章甫:名---动穿礼服戴礼帽思考2

从句式的角度给加【】句子归类明确(1)(4)(7)----介词结构后置(2)------------省略句(3)-(5)--------宾语前置句(6)-------------定语后置句

思考3四个学生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从对话中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性格?明确

子路:侧重强国有抱负、鲁莽冉有:侧重富国谦虚谨慎公西华:侧重礼治谦恭有礼曾皙:侧重娱情山水温文尔雅从容洒脱子路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侧重强国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侧重富民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侧重以礼治邦曾皙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

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描绘了春游的场景。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对此,我们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从容不迫,逍遥洒脱。侧重娱情山水(1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4)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5)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16)曰:“夫子何哂由也?”(17)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18)唯求则非邦也与?(19)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20)唯赤则非邦也与?(21)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学习(13-21)思考1分析加红字的词类活用现象明确后:名----动落在后面

小:形----名小相

大:形----名大相思考2分析加【】句式明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句为国以礼------------------介词结构后置思考3孔子为什么赞成曾皙的志向孔子赞赏曾皙之志,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子路等人的说法。事实上就治理国家而言,子路讲的是“不挨打”,即“强兵”;冉有讲的是“不挨饿”,即“富国”;公西华讲的是“知礼节”,即“文明”,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而曾皙讲的是“幸福”,是终极目标,富强、文明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的幸福。目标重要,过程同样重要;既应敢于承担,又要谦逊礼让——这就是孔子的态度。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想要重整春秋末期混乱的社会秩序,而曾皙说的正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治国的最高境界。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侍坐(志)问志言志评志(1-2)(3-12)(13-21)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侧重强国侧重富国侧重礼治侧重娱情山水哂与孔子表现儒家的政治思想治国理念性格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有抱负却鲁莽谦虚谨慎谦恭有礼温文尔雅从容洒脱板书随堂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红的字1居则曰:‘不吾知也!2比及三年,可使有勇3夫子哂之。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5端章甫,愿为小相焉6异乎三子者之撰7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8吾与点也!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三、一词多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宗庙之事,如会同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1、端章甫2、鼓瑟希3、风乎舞雩4、赤也为之小5、曾皙后

四、请指出下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翻译:五、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不吾知也!2异乎三子者之撰。3何伤乎4加之以师旅6风乎舞雩5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红的字1居则曰:‘不吾知也!2比及三年,可使有勇3夫子哂之。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5端章甫,愿为小相焉6异乎三子者之撰7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8吾与点也!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了解等到微笑等待戴礼帽不同才能成年人赞许谦让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红字的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稀暮三、一词多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宗庙之事,如会同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