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题综合复习文言文阅读类(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题综合复习文言文阅读类
一、阅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断3处)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但见事多矣
遂依而截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4.两则寓言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你想对两篇文章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对郑人说:
对执竿者说:
对老者说:
二、阅读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面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
C.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客路青山外
人不知而不愠
传不习乎
饭疏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好在哪?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试作分析。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是从学习的哪个方面来谈论的?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①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②,被③衣冠,往鬻④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⑤而夺之。吏搏而束缚⑥之,问曰:“人皆在焉⑦,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徒⑧见金不见人。”
[注]①齐:古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一带。②清旦:清晨。③被:同“披”,穿戴。④鬻(yù):卖。⑤攫(jué):抓。⑥束缚:捆绑。⑦焉:代词,这里。⑧徒:只。”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齐人有欲得金者()
往鬻金者之所()
见人操金()
吏搏而束缚之(
11.下列加点字“之”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往鬻金者之所B.攫而夺之
C.子攫人之金D.取金之时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
13.齐人公然抢劫,无法无天,他为什么敢这样做?(根据文意,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四、阅读
鲁人有好钓者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选自《太平御览》)
[注]①错:镶嵌。②纶:钓鱼绳。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鲁人有好钓者
其持竿处位即是
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日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
16.仔细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各题。
①“好钓者”如此精心准备,结果:。(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②本文直接揭示了“好钓者”钓不到鱼的原因,请你用自己的话来分析“好钓者”钓不到鱼的直接原因。
17.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潜移默化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④艺能⑤,较⑥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⑦之肆⑧,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⑨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⑩,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①播越:离散,流亡。②款狎:指相互间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⑤艺能:本领,技能。⑥较:通“皎”,明显。⑦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⑧肆:店铺。⑨友:与……交朋友。⑩之徒:那样的人。于:比。
18.“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中的“是”所指代的内容是。
19.本文论述了对人的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20.请列举一个与本文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成语或名言。
六、阅读下列(甲)(乙)两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②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
(吴均《与施从事⑤书》)
[注]①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干:连接。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会有所感悟。信足:信步,漫步。荡累:消除烦恼。颐物:流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内心有所感悟。散赏:自由欣赏。⑤施从事:的朋友,生平不详。
21.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标一处)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
②沉鳞竞跃
③春罗被径
④风雨如晦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24.(乙)文是如何写景的?
25.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各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宓子贱①治亶父②,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③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④,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⑤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
(《吕氏春秋》)
①宓子贱: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亶父:古地名。③勉归:回去努力。④爱:指宠信的人。⑤言:指报告。
26.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吾欲辱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恐鲁君之听谗人B.与之俱至亶父
C.而时掣摇臣之肘D.而令之亶父
2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什么是“掣肘”?宓子贱在本文中为我们作了十分生动的诠释。
B.宓子贱“得行其术于亶父”,除了宓子贱提前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外,鲁君的贤明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C.宓子贱对鲁君进行了婉谏之后,亶父就不再是鲁君的天下了,而成了宓子贱的天下了。
D.这则故事中的宓子贱机智聪明,既敢于向君王进谏,更巧于进谏。
28.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从旁时掣摇其肘掣:②此臣所以辞而去也所以:
③必数有之矣数:④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乃:
29.翻译下列句子。
①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
②微二人,寡人几过!
八、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阎敞还钱
汉阎敞,字子张。为郡五官掾。太守第五常被征。以俸钱百三十万寄敞,敞埋置堂上。后常举家病死,惟孤孙方九岁独存。闻常曾说有钱三十万寄敞。及长,求之。敞见之,悲喜不胜,即取钱还之。孙曰:“祖惟言三十万,无百三十万。”敞曰:“府君病困模糊耳郎君勿疑。”
3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意思。
以俸钱百三十万寄敞
及长
31.给“/”文中划线的文字断句。
府君病困模糊耳郎君勿疑
32.第五常为什么告诉孙子寄钱“三十万”,你认为除了阎敞的解释,还有什么可能?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33.小海解释了下面画线字的意思,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类)
B.以至呵逐亦不去(离开)
C.颇骇怪(奇怪,惊疑,这里是“对……感到奇怪”)
D.县令果健者(有才能)
3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蒋
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35.小海赞赏“蒋堂”,而小华钦佩“县令”,你更赞同谁的想法?结合选文分析。
九、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去。
①息:呼吸。②哂(shěn):讥笑。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36.下列画线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予莫知所以耕/同予者何人B.谓农夫曰/权谓吕蒙曰
C.行者见而哂之/见往事耳D.行者服而去/扬长而去
37.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B.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C.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D.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38.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十、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吾闻有阴德者②,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①向: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
39.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母问其故/温故而知新B.恐去母而死也/去后乃至
C.恐他人又见/恐前后受其敌D.吾闻有阴德者/耳闻目染
40.短文运用的、描写方法,刻画了幼时的孙叔敖的形象。
十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1.(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撒盐空中差可拟。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雪日内集”是咏雪的直接原因。
B.谢太傅对兄女的解析更为满意。
C.“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D.“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十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42.(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曹冲生五六岁/元方时年六岁
B.有若成人之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访之群下/下车引之
D.即施行焉/陈太丘与友期行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3)结合故事内容,简要分析曹冲的特点。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①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④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⑥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①远:路途遥远,可译作从远方来。②值:遇,遇到。③郡:这里指城。④语:动词,告诉。⑤独止:独自留下。⑥班:调回。
4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子令吾去子孙满堂B.下车引之我辈无义之人
C.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D.贼既至至高无上
4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4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败义以求生。
46.请结合两文的具体内容,分别说说“友人”“荀巨伯”两人是如何与朋友相处的,再说说你对“交友”的看法和认识。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③曰:“阿兄,老翁可念④,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⑤曰:“阿奴⑥欲放去邪?”遂遣之。
①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②醇酒:烈性酒。③谏:规劝。④可念:可怜。⑤改容:改变脸色。指态度缓和下来。⑥阿奴:尊长称卑幼之词,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47.解释下列加点词。
俄而雪骤
差可拟
而犹未已
阿奴欲放去邪
4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遣之下车引之B.白雪纷纷何所似何可作此
C.谢以醇酒罚之以观沧海D.乃至过醉去后乃至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
50.从两文,我们能看出谢太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十五、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B.顾此失彼C.顾影自怜D.奋不顾身
52.对“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一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话的意思是“陈太丘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委屈我自己出去了”。
B.这句话的意思是“陈太丘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离开了”。
C.这句话表述了友人对陈太丘不等自己到来就先独自离开这一行为的愤怒与不满。
D.这句话写出了友人的粗鲁无礼,不反思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责怪别人。
5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是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的元方与下面两则材料中的华歆、文侯均为方正之人,请你结合相关内容分别说说他们为人方正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
华歆①、王朗②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③之。朗曰:“幸④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⑤,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⑥,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取材于《世说新语德行》)
材料二
文侯⑦与虞人⑧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⑨之。魏于是乎始强。
(取材于《战国策》)
注:①[华歆]汉末三国时期名士。②[王朗]汉末三国时期名士。③[难]感到为难。④[幸]幸而,恰巧。⑤[疑]犹豫,迟疑。⑥[纳其自托]接纳了他,让他寄身于船上。⑦[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⑧[虞人]小官员。⑨[罢]停止。
十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
高念东少宰①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②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③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④?”公笑而去。达官遣役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⑤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⑥,公亦于水中答之。
(节选自《筠廊二笔》)
①少宰:刑部侍郎。②招:招呼。③适:恰好。④何乃尔:为何做这种事。⑤役(yì):差役,在官府中当差的人。⑥谢:认错,道歉。
5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寒雪日内集
②俄而雪骤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公笑而去
5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
56.文赞赏谢道韫的什么特点?文刻画高念东怎样的形象?
十七、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5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入门不顾顾:
相委而去去:
故人来,方与之食食:
恐其自食其言也恐:
58.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59.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对/子骂父B.元方入/门不顾
C.期/日中D.元方时/年七岁
61.请结合两文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十八、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谢公①与人围棋②,俄而谢玄③淮上④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⑤。客⑥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
①谢公:谢安,世称谢太傅。②围棋:下围棋。③谢玄:东晋名将,谢安之侄。④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⑤向局:面向棋局。⑥客:客人,这里指同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
6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未若柳絮因风起
看书竟
6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64.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欣然曰”和“默然无言”中的“然”意思一致。
B.“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解释为“趁、乘”。
C.“意色举止”的“色”是“颜色”的意思。
D.“徐向局”的“徐”是“慢慢地”的意思。
65.甲文中太傅为什么“大笑乐”?
66.甲乙两文塑造人物的侧重点不同,甲文主要突出谢道韫机敏的性格特点,乙文突出了谢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十九、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④?”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阜阳)人,汉桓帝的义士。②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③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④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67.解释下列加点词
尊君在不
元方入门不顾
值胡贼攻郡
不忍委之
68.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69.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70.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朋友之间的交往,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懂得的交友之道。
二十、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郭伋传》)
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71.对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B.期日/中
C.则是/无礼D.各骑/竹马
7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期乃入(乃:才)
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C.先期一日(期:约定日期)
D.元方入门不顾(顾:照顾)
73.下面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
B.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等了您很久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与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D.友人惭,下车引之。(翻译:友人听了很惭愧,下车指引他去。)
7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75.中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原文回答)?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同样的道理?
二十一、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本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③。”田子愧惭,走出,造④朝还金,退请就狱⑤。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⑥金赐其母。《诗》⑦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本文选自韩婴《田子为相》)
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④造:往,到。⑤就狱:接受处分。就:靠近。⑥以:把,拿。⑦《诗》:这里指《诗经》。
7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为相三年(为:担任)
C.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D.子安得此金(安:安全)
77.给文段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1处)
言贤母使子贤也
7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79.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80.[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十二、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②,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③,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传》)
[解释]①行部:出巡。②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③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8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尊君在不(不:通“否”)
C.元方入门不顾(顾:拜访)D.儿曹何自远来(自:从)
82.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①下车引之:②计日告之:
8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84.甲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85.甲、乙两文共同告诉了我们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至少两条)
二十三、文言文阅读
莼鲈之思
张季鹰①辟②齐王东曹掾③,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④,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⑤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⑥。
《世说新语·识鉴》
[注]①张季鹰: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在洛阳当官。②辟:征召。③东曹掾(yuàn):东曹的属官。④鲈鱼脍:与菰菜羹并为吴中名菜。⑤羁宦:在异乡做官。⑥见机:洞察事情的苗头。机,同“几”。
86.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文中“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中的“因”应选择的义项是()
A.就着,顺着。魏学湖《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趁,乘。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
C.于是,就。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8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88.文中处处彰显着张翰的个性,请你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补全对话。
:我认为张翰睿智,因为他以思念家乡名菜为由而辞官,不久齐王大败。一个“遂”字,突出他能事先洞悉时局,可见其聪明。
:才不是呢!我认为张翰,因为。
二十四、文言文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
高念东少宰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公笑而去。达官遣役卵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公亦于水中答之。
(节选自《筠廊二笔》)
①少宰∶刑部侍郎。②招∶招呼。③适∶恰好。④何乃尔∶为何做这种事。⑤役(yì)∶差役,在官府中当差的人。⑥谢∶认错,道歉。
8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寒雪日内集内集∶
②俄而雪骤骤∶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拟:
④公笑而去去:
9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
91.文赞赏谢道韫的什么特点?文刻画高念东怎样的形象?
二十五、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①,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②罪。寔徐③谕④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选自《后汉书》)
(解释)①馁:闹饥荒。②归:承认。③徐:慢慢地。④谕:告诫。
9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其人舍然大喜B.相委而去/一狼径去
C.尊君在不/不似恶人D.去后乃至/乃起整衣
93.参照示例,谈谈“徐”在文中的表述效果。
示例: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便”是“就”的意思,用“便”写出了友人听到陈太丘“已去”后发怒之快,体现了友人的暴躁、缺乏修养。
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9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9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96.读完两则短文,小金同学不禁感叹:陈元方长大以后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才有德的人,是多方面原因造就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十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9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期日中
②太丘舍去
③去后乃至
④尊君在不
⑤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98.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子安得此金?
99.甲文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100.甲、乙两文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十七、阅读
谢道韫传(节选)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①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③,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六·王凝之妻谢氏传》)
[注]①白:告诉。②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障。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厝:同“措”。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⑥肩舆:乘坐轿子。
10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叔父安尝内集查阅字典法:①吃;②经历;③曾经(填序号)
撒盐空中差可拟课内积累法
及遭孙恩之难课内迁移法:及其家穿井
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10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10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
104.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分别用三个字概括二、三两段中有关谢道韫的事件。
谢道韫,能吟咏,,。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105.语言描写能充分凸显人物的形象。品读下面的语言描写,说说其作用。
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二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6.按要求填上空。
①甲文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
②乙文中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父亲友人的句子是:。
10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08.“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请你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
109.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述了对文中人物聪慧睿智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陈元方的聪慧睿智分别表现在什么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二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①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②,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③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①魏武:曹操。②画地令方:在地上画成方形。③庐:房屋。
1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过中不至
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明惠若神
④晏乃画地令方
1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2.语段一中“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作答。
113.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概括作答,完成下面的填上空。
两个语段记载的都是聪慧孩子的故事。语段一中,陈元方的聪慧表现在;语段二中,何晏的聪慧表现在。
三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4.下面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君与/家君/期日中D.元方/入门不顾
1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期日中门外戏
友人惭元方入门不顾
116.从全文看,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1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18.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三十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19.《世说新语》是由(朝代)(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12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撒盐空中差可拟
1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12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12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三十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4.《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125.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B.俄而雪骤(骤然)
C.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同行)
D.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126.《咏雪》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127.请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他自己的行为与他的言语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
128.请选择任一篇短文,依据课文内容,拟写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选择《》
上联:;
下联:。
三十三、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入门不顾
13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三十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周宅酆、镐①,近戎人,幽王与诸侯约,为高葆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选自《吕氏春秋》)
①酆(fēng):古代地名。在今陕西鄠邑区东。镐(hào):古代地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朝曾经建都在这两个地方。②高葆:堡垒类的建筑物。
1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去后乃至
下车引之
褒姒大说
因数击鼓
1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诸侯兵数至而无寇。
134.甲文中的“友人”已经知错,“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135.结合甲、乙两文,请你谈谈对“守信”的看法。
三十五、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阎敞还钱
汉阎敞,字子张。为郡五官掾。太守第五常被征。以俸钱百三十万寄敞,敞埋置堂上。后常举家病死,惟孤孙方九岁独存。闻常曾说有钱三十万寄敞。及长,求之。敞见之,悲喜不胜,即取钱还之。孙曰:“祖惟言三十万,无百三十万。”敞曰:“府君病困模糊耳郎君勿疑。”
136.给“/”文中划线的文字断句。
府君病困模糊耳郎君勿疑
13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以俸钱百三十万寄敞及长
13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后常举家病死,惟孤孙方九岁独存。
②敞见之,悲喜不胜,即取钱还之。
139.第五常家族举家病死,可谓不幸,幸运的是幸存一孙。而更可喜是遇到阎敞这样的人。阎敞在这件事上最值得人敬佩的做法是什么?
140.第五常为什么告诉孙子寄钱“三十万”,你认为除了阎敞的解释,还有什么可能?
三十六、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解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
141.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席上食菱食:欲以去热也去:
14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人自护其短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43.北人食菱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十七、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44.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B.学而时习之C.因往晓之D.如日中之光
145.《师旷论学》对你有何启示?
三十八、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46.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岐王宅里寻常见
太丘舍去
14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元方时年七岁落花时节又逢君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
C.过中不至尊君在不
D.待君久不至幸甚至哉
1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元方入门不顾。
149.友人间的相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却又总是那么短暂。杜甫与李龟年不期而遇,昔盛今衰的境况,让他发出了的感慨。陈太丘与友人期而不遇,元方对父亲失约友人的驳斥,让我们明白了的道理。
三十九、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见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雪纷纷/何所似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陈太丘/与友期行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5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俄而雪骤()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152.下面四个成语中“顾”字的含义跟“入门不顾”中“顾”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三顾茅庐B.奋不顾身C.顾全大局D.瞻前顾后
1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见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154.《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虽然篇幅都很短,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例如《咏雪》一文中,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字中读出谢太傅对孩子们的回答颇为欣赏,编写者还特地在文末给“兄女”加了解释,我们可以揣摩其原因;《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方正的人”,对于他最后“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显得无礼,你的想法是:。
四十、阅读
《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5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B.吾日三省吾身(日:平日,日子)
C.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D.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5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被列为“四书”之—。
B.“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学习态度,别人不了解自己没有关系,不因此恼怒就是君子。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
D.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求仁的途径。
四十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5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博学而笃志
即之也温
15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9.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160.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四十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②不亦说乎
③人不知而不愠④饭疏食
16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3.孔子教导“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16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语段(一)中的句子回答。
四十三、阅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165.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xǐng)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yǒu)
C.夫君子之行(fū)D.遂成枯落(shuì)
166.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乐亦在其中矣()
A.快乐B.以……为乐C.乐趣D.使……快乐
167.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静以修身()②非志无以成学()
A.因为B.用来C.学习D.学业
16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69.两文都提到了“志”与“学”,请联系相关语句,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四十四、阅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7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饭疏食
三军可夺帅也
及为相
阖户启箧取书
17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
B.学而不思则罔/曲肱而枕之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之竟日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亦在其中矣
172.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断两处)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7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174.结合甲文内容说说,赵普熟读《论语》后,为什么可以做到“处决如流”?
四十五、阅读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乙)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①!”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②?”子曰:“暴虎冯河③,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丙)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④,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⑤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①夫(fú):语气词,相当于'吧”。②与:同……一起,共事。③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冯河:赤足涉水过河。冯,同“凭"。④恸:极悲伤,大哭。⑤贰:两次,重复。
175.解释句中的带点字。
人不堪其忧:今也则亡
176.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义项。
①用之则行(A.行走;B.做,实行;C.品行;D.动作、行为。)
②临事而惧(A.害怕;B.警惕;C.忧虑;D.恐吓,使害怕。)
③孰为好学(A.通“熟”,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B.成熟;C.深透,仔细;D.谁;哪个。)
177.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2处)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178.三则材料都提到了孔子和颜回,如果让你在他们之中选一位当你的老师,你更倾向于谁,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段回答。
四十六、阅读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十二章》)
(二)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7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不亦说乎?说:
饭疏食饭:
18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8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18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000多年来,孔子为学者推崇,受世人景仰。结合两则文段内容,说说世人景仰孔子的原因。
四十七、阅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三军可在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季札①将使于晋②,带宝剑而行,过徐君③。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徐君已死矣,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④。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季子乃至墓,以剑县徐君墓树而去。
①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吴国在今江苏苏州市一带。②晋:晋国;晋国在今山西、河南一带。③徐君:徐国国君。④嗣君:继位的国君。
183.请完成下面这张文言词汇整理单。
类型字词释义
古字通假反,徐君已死矣以剑县徐君墓树而去反:县:通“悬”,挂。
一词多义季札将使于晋季子为有晋之使使:使:使者。
词类活用传不习乎饭疏食,饮水传:传授的知识。饭:
18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185.曾子认为与朋友相交要守信,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季札的行为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四十八、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十二章》)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①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①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
18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说:
思而不学则殆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长而异俗异:
18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88.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
189.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十九、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9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相委而去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9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
C.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
D.下车引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9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B.对子/骂父
C.三/人行D.传不/习乎
19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材料五金购销合同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农业设备研发与推广计划
- 游戏行业游戏设计与游戏体验优化方案
- 地勤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叉车考试题库及答案下载
- 飞机仪表培训课件
- 主管如何制定创新目标计划
- 品牌文化在市场中的引导作用计划
- 住院部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改进计划
- 品牌价值观的传播与外部影响计划
- (一模)桂林市、来宾市2025届高考第一次跨市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详解)
-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北京市消防条例解读
- 农业合作社管理与运营模式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版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710205 大数据技术应用
- 项目燃油供给系统检修广东交通汽车技术系课件
- 2025榆林定边县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公务员考试中财务知识的考察试题及答案
- 治理盐碱可行性报告
- 任务三家庭清扫有工序(教学课件)二年级下册劳动技术(人美版)
-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