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报告文学作品的阅读_第1页
《飞向太空港》报告文学作品的阅读_第2页
《飞向太空港》报告文学作品的阅读_第3页
《飞向太空港》报告文学作品的阅读_第4页
《飞向太空港》报告文学作品的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部

《飞向太空港》

——报告文学作品的阅读

激情导入1989年1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乌可力代表中方,亚洲卫星公司执行总裁薛栋代表用户,签署了关于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正式合同。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安”,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大凉山深处一个原始的大山沟。这难道不是一个传奇吗?本书就会为大家解开这个“未解之谜”。

学习目标●1.通过精读和跳读,了解整本书的基本内容。●2.掌握作品的精彩片段或主要故事情节。●3.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感受和传承“航天精神”。●4.学会评价作品中的主要人物。●5.理解报告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作家作品你了解他吗?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7部,共250万字。)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家作品你了解报告文学吗?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1、新闻性:即指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导的特点,不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导意义上的真实性。2、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导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题目解说

书名的寓意《飞向太空港》指的是中国“航天人”在西昌卫星发射场用自己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故事。

创作背景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要用美国和法国的卫星发射,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上官世盘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他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1985年6月,中国带着自己的同步通信卫星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参加了国际巴黎际航空航天展览会,拉开了中国空间技术走向世界的序幕。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法国的“阿里亚娜”火箭也发生爆炸。对中国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十分有利。1986的年4月,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代表团前往美国。他们的报告获得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以及海外华侨的支持。但是由于中国火箭专家首次涉足世界商业发射市场,没有经验,屡屡受挫。中国航天人认真反省,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终于在1988年,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的“亚洲一号”卫星,决定由中国发射。经过多方努力,1989年12月,美国白宫发言人正式宣布批准“亚星”(及其他两颗卫星)许可证。全书内容及主旨概括《飞向太空港》通过写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赞扬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重大节日是火把节。之所以选这里为发射基地,是因为这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还可以避开大中城市。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自1984年1月29日第--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1986年发射基地宜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1986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他认为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

●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这里的路上能同时走着汽车与老水牛,有洋人也有山里,人。发射基地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是要抢建一座新的发射场;二要发射中国第五颗同步通信卫星;三是要准备“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可是就在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这个穷山沟里熬过了五个春节。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一位余福良的火箭专家,既要照顾得了怪病的女儿,还要攻关火箭问题,自己肚子疼都顾不上,发现时已经是直肠癌晚期。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

●三、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分别是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争取人类进步时,不要丢掉了彝族文化,不要像美国人赶走印第安人后就把他们的文化废掉了。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四、20世纪的中国与美国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是一对冤家。在相隔年22年后,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1979年,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邓小平作为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国家领导人也于这年的1月访问了美国。●五、举起火箭的大旗1984年初,中国购买的卫星还要用美国和法国的卫星发射,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把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上官世盘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他认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两位副总经理:乌可力和陈寿椿联名给航天部副部长宋健写了-封建议信,得到了航天部领导的大力支持。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六、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1985年6月,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巴黎举行。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乌可力。在法国,一天傍晚,乌可力和王兴走进一家法籍华人的饭馆,得到了盛情款待。许多海外华侨看到中国的火箭走向了世界,都非常自豪。这次展览还得到李鹏总理的支持。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的“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七、天时地得人和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美国连续三次大失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法国的“阿里亚娜”火箭也发生爆炸。对中国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十分有利。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八、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1986的年4月,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代表团前往美国。他们的报告获得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以及海外华侨的支持。但是由于中国火箭专家首次涉足世界商业发射市场,没有经验,屡屡受挫。美国特雷卫星公司总经理舒尔慈给了乌可力一幅漫画,啤酒瓶的组成的发射架上挂着鞭炮,上面写着中国“长征号”!●九、轨道大转移1986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了正式文件,将发射外国卫星列入国家的重点工程。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十、面对世界的挑战1986年,中国与美国西联卫星公司终于签订了由“长征三号”火箭发射“西联六号”卫星的发射订座协议。但是突然所有绿灯对西联公司关闭,公司破产。美国特雷卫星公司总裁施瓦兹(美籍华人)大胆地接了过来,但是这家公司也没能逃脱破产命运。外商纷纷离去。中国航天人认真反省,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终于在1988年,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的“亚洲一号”卫星,决定由中国发射。美国国务院正式宜布批准一项由中国火箭发射三颗美国通信卫星的计划。●十一、外交场上的风云1988年11月24日,中国谈判代表团前往美国谈判,团长孙家栋,谈判成功,“亚星”就能够出境。美国代表团团长是尤金.麦卡里斯特,首席谈判代表是威克逊先生。谈判从第一-稿谈到第十稿,12月17日,终于草签了中美两国政府间的最后一个协议文件。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十二、布什: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从提议发射外国卫星到今天正式签订合同,整整五年。1989年1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乌可力代表中方,亚洲卫星公司执行总裁薛栋代表用户,签署了关于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正式合同。经过多方努力,1989年12月,美国白宫发言人正式宣布批准“亚星”(及其他两颗卫星)许可证。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三章卫星,--次总统待遇的远行●十三、起飞,波音747“亚洲一号”卫星是原名是“西联星六号”,它是因为发送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由美国航天员加德纳和艾伦从天上抱回人间的。为保证“亚星”安全抵达西昌,美国休斯公司运用巨款包租了这架波音747飞机,这家快运公司的雏形是美国空军飞虎队。●十四、护送升降平台升降平台是美方评审西昌机场一个首要而又必须具备的条件。它用于把卫星和设备集装箱从飞机_上卸放到地面。这个升降平台全国少有,是从北京用火车专列运到成都的,但是运到西昌,却是一个叫许土龙的司机用大拖车在众多人的护送下,艰难运到西昌的。逐章节内容概括第十章第三章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十五、健力宝与《上甘岭》卫星及设备的装卸工作整整持续了五个小时,那一天机场风特别大,每个人都口千舌燥,黑脸翻译许建国的将一瓶健力宝递给了休斯公司首席科学家斯坦豪尔,他只喝了一小口就传给了马克,就这样传了一圈……●十六、美国“新娘”,入了中国“洞房”卫星测试厂房是由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总负责人安毅民先生。美方专家经过反复测试后,非常满意。“亚洲一号”卫星送到后,美国人管控了厂房的钥匙。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四章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中国的火箭已经构成了一个长征号家族,它从古至今同样走过了比二万五千里长征更长的艰难历程。●十七、欧亚大陆怪圈唐朝时,中国便发明了火药喷射火箍,明朝时研制成功了多级火箭。但从15世纪起,中国的大门关闭了。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批优秀的火箭专家又开始了对火箭的研制。比如,科学家丁拱辰和丁守存,根据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康格里夫”火箭,研制了近代大火箭。●十八、起飞,在新的地平线上德国的佩内明德,是世界现代火箭的摇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军攻占了这一地方,将留下来的德国技术人员和图纸资料以及机器设备,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四章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全部运回了莫斯科。美军占领了德国的诺德豪森地下工厂,将布劳恩等一大批专家和技术员以及三百节车皮的资料设备,全部带回了美国。钱学森1935年赴美求学,投师当代力学大师卡门的门下。是美国学术界公认的力学界、应用数学界和火箭技术的权威学者之一。1955年他回国后,便向周恩来呈上一份报告《建立国防工业意见书》,1956年,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正式成立。1964年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终于发射成功。从此开始了独立研制火箭的历史,但是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冲击了这些冒着生命危险研究火箭的专家们。即使如此,火箭还是要逆风发射。1966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逐章节内容概括第四章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十九、“长征三号”和它的伙伴地球静止轨道,是指距地面约三万六千公里高、与地球同心、与赤道同面的轨道。1984年,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被送入三万六千公里地球静止轨道。“长征三号”的第三级火箭,采用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低温燃料发动机一氢氧发动机。●二十、苦恋:中国箭与美国星我们的火箭与美国火箭的接口不一致,刘素云和曹丽君,两位女专家,仅用半个月时间,便设计出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星箭过渡锥。1989年12月,中美双方在洛杉矶举行了第三次技术协调,中国的火箭与美国的卫星对接与分离试验完全成功。但美方又提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关于卫星的起旋问题,中国过去都是火箭与卫星分离后,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四章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卫星自动起旋的。美方提出卫星必须在与火箭分离之前一秒钟先起旋。中国专家研究决定采用第三级火箭和卫星同时旋转后,再让卫星与火箭分离的方案。当然,美国在技术协调方面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逐章节内容概括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

东方与西方在空间技术上携手合作,在世界航天史上,还是第一次。中西方存在诸多不同。●二十一、同一世界,两种活法美国工作队队员来的时候带来了许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甚至还有烤箱等,虽然中国还给给了他们每天四百美元的补助,相比中方工作人员每天五元的伙食补助高很多,但是他们依然觉得不满意。觉得不能点菜,这种集体伙食不习惯,没有自由。洗澡水时冷时热,气得跳脚,服务员不帮忙洗内裤,弄不明白为什么等等,但是中方最终以热情而诚恳的服务,让美国朋友感动了。●二十二、伦巴、探戈与辣椒、蒜苗枯燥文化生活对美国人来说完全受不了,一开始便提出要求要每周到香港去度一次周末,希望开设-班专机。他们的外出活动也受到了中方的限制,宾馆很快开展了一些健身活动,还邀请了一些姑娘陪同美国朋友跳舞。绝大多数美国人还是懂得入乡随俗,遵纪守法的。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二十三、有车不坐要骑车热爱自行车运动的美国人,好不容易来到西昌发射卫星,骑车旅游又受到了限制,得到军委、国务院批准后,才同意美国朋友骑车旅游,但必须办理中国旅游证书。得到许可后,休斯公司队长鲁·马克带着车队出发了,沿途山民瞪大了眼睛看着这群“怪物”。●二十四、回归自然对常年生活在这儿的官兵来说,连孩子都希望离开这儿,希望父母转业。但是美国却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公园。美国高级工程师斯赖尔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这些奇迹。许建国告诉他-一个故事:几千名火箭战士在60年代初差点被饿死,吃了整整一个星期沙枣叶。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二十五、既是朋友,又是对手美国卫星自从进了中国的卫星测试厂房,中国人就不能再进去了。但同样,中方也不让他们进火箭测试大厅。双方都要相互防范,但又必须在一起。这就使得中国箭与美国星的联试工作相当有难度。●二十六、“国际标准”与“家传秘方”美国人来了,一切都得按国际标准,他们不仅对温度、湿度等要求极高,对电的要求也相当严格,必须保证二十四小时有电。但人走电断,是中国的老传统。中国的发射场,在美国人没来之前,都没有逃逸设备。直到中方增设了这一设备,美国人才上了发射架。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二十七、英语:沟通世界的桥梁“亚星”发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障碍,就是语言问题。在西昌发射场,你能看到一支庞大的翻译队伍。一旦离开了翻译,将是寸步难行。加之双方翻译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或者表达方式不一样时,也容易引起误会。甚至导致某项工作的失误。通过与美国人在工作中的直接接触与交往,他们第一-次深切地感到了外语是那么重要。●二十八、从要走,到要来承认落后本身也是-一种进步。中国的通信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是相当落后的。通信问题,几乎成了中美之间的矛盾焦点。美国专家佩尔捷和政府官员艾林.考梯斯少校都找到中国长城公司的高先生,表示要离开西昌。事实上,为保证此次发射顺利进行,中方在通问题上此前做了很大程度的努力。但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满足美国人的通信要求。中文一方面立即着手解决问题,一方面请求邮电部速派人来协助解决问题。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后来我采访佩尔捷的时候,他说还会再来,因为发射亚星非常重要,有各种全球性的数据传输,加上语言障碍,通信一出现故障,担心完不成任务,脾气就来了。现在他已经很满意了,回到宾馆就能打到美国。●二十九、西装·领带·先生和小姐自美国人到西昌后,每天都有一个会——上午10点一次,下午4点一次。这个会称“中外首脑协调会”。中外共有七方代表。七方代表各自都代表自己的国家或公司,因此每位代表都相当注重自己形象的塑造。中方代表从服装穿戴到语言交流,从举止风度到礼节礼貌,从思维习惯到交往方式,都发生根本性变化。会议相当严肃,原则性极强。若涉及技术敏感问题,双方谁也不会吐露半句。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三十、打赌:一只烤鸭中外首脑协调会的气氛大多是友好宽松的。打赌,是常用的一种玩笑方式。最活跃的两个“赌徒”,一个是基地副司令员、发射亚星的副指挥长胡世祥,-个是加拿大的高级顾问江●可达先生,常常挑起两人打赌的是上官世盘,还有一位“坐山观虎斗”者,是卫星发射中心的总工程师佟连捷。因为赌天气可达先生输了一只烤鸭。●三十一、“老外”采访备忘录江·可达是匈牙利人,现为加拿大太列卫星公司太空部高级技术项目经理。他常把特别通行证别在领口,而不是挂在胸前。他还打赌输过十瓶啤酒。可达先生认为中国的西昌同美国的肯尼迪发射中心,法国的库鲁靶场一样。表示如果发射失败也还是愿来,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五章我们都是地球人而且肯定要来。因为他认为西昌有一支可以信赖的技术队伍。斯坦豪尔是美国休斯公司首席科学家,两米左右的个子,在航天界享有很高声誉。他认为西昌是个很不错的发射场,但是交通太不方便,从美国到这儿,路途上都要花去三天。兰国思是美国政府国防部官员,会简单的汉语。他希望通过这次发射加强中美两国交往。希望中国人了解他们的政治制度。双方采访结束互送名片,我在首日封上写下一句话:“我们都是地球人!”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六章跨越国界的飞行●三十二、人与上帝的较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关键就看4月7号的天气预报了。由于火箭使用的是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就必须保证:从加注到发射这个时区里,周围三十公里内不得有雷电活动。这就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要求相当高。气象专家吴传竹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随着发射次数的增多,他越来越觉得老天爷实在太难对付了。●三十三、发射日,一个留给明天的问号早在2月份,西昌卫星基地气象部门就做过如下预测,4月4日至6日天气较好,4月7日至14日为阴雨多云,且有降水和雷暴。在三月的会议记录上,中方就提出定在4月5号,但直到4月1日的中外首脑协调会上,亚洲卫星公司才明确表示:他们已经定在4月7日。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六章跨越国界的飞行●三十四、紧急气象会4月7号,天气一直很糟糕,吴传竹表示晚8点后,天气才会有好转。沈家骏提出三个发射窗口一个不行,瞄准第二个。第三级火箭按时加注。如果天气出现突变,最后三十分钟口令推迟下达。这一方案一致通过。●三十五、加注!加注!此刻最紧张危险的,是火箭加注兵,他们个个头戴防毒面具,身穿静电防护衣,非常小心。发射程序进入最后四小时准备时,天气突变,眼看雷阵雨就要来了,胡世祥竟然只用了三分多钟爬上了十一层楼高的发射架,刚打开的发射平台,又匆匆关闭了。发射程序中止。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六章跨越国界的飞行●三十六、中国,敞开了汉唐的胸怀指挥控制中心,早就宾客满座。江.可达、薛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先生、香港著名大亨李嘉诚看到这种天气都非常担忧,成千上万的赶来参观的人们都异常焦急。今天中国第一次发射美国卫星,还要现场实况直播,为了让亿万观众看清发射场面,直播组在发射场附近安置了八个机位,使观众可以从八个角度看到火箭发射的真实画面。●三十七、推迟打开发射窗吴传竹说适合发射的云空在9点左右才能移过发射场。胡世祥提出把发射窗口定在第三个窗口。大家同意了。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六章跨越国界的飞行●三十八、壮怀激烈雨中,沈家骏、谢总、任总都全身湿透了,但他们浑然不觉。气象处处长吴传竹给指挥部报告了结论性意见:9点开始天气转好,云层变薄,可以看到星星,有近一小时的云空。斯坦豪尔是在离发射还有四十分钟走出指挥控制中心大楼的,当夜色渐浓,他取下眼镜再戴上时,他猛然发现自己四周站满了中国人,表情全部焦急地看着天空,远处--幕更让他震撼:漫山遍野,成千上万的人,他们手中高举着火把,齐刷刷地望着发射场。●三十九、升起了,二十五亿人的卫星9点整,发射窗口终于打开了。01指挥员穆山,他左臂上的黑纱,为今晚的发射增添了一种悲壮。卫星上天之时,正是他母亲下葬之日。逐章节内容概括

第六章跨越国界的飞行太平洋海面,“远望一号”“远望二号”二艘航天测量船早已悄然驶进了赤道附近的预定海域。他们要在二百二十秒中获得成百上千的数据,按美方要求,必须在卫星入轨后三十分钟内把卫星定轨的数据传给他们。点火——起飞——;三级火箭二次点火成功——;火箭起旋!星箭分离!直到这时,中外专家们才紧紧拥抱在一起。“亚洲一号”卫星发射任务圆满完成。●四十、月光下的宴会西昌腾云宾馆,亚洲卫星公司在此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说不完的中国箭,道不完的美国星。●尾声、走向新大陆休斯公司总部。公司副董事长鲍夫曼紧紧拥抱孙家栋和乌可力,他伸了伸大拇指说这次中国有三点做得漂亮:一是气象预报准确:二是发射时间准;三是卫星入轨精度高。本来要求不能偏差超过一百公里,实际只偏差了九公里。今天,中国与美国,西方与东方,成功地架起了一座空间文明的桥梁。

精彩章节赏析

精彩章节赏析

人物形象分析

上官世盘概括分析: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温文尔雅,气度非凡,既有学者的派头,又有外交家的风度,思维敏捷,卓有远见,他对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及队伍的现状情况是熟悉的,而且对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有着较清醒的认识。性格特点归纳:废寝忘食、忧国忧民、温文尔雅、思维敏捷、卓有远见。

人物形象分析

乌可力

概括分析: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开展把“长征三号”火箭打入国际市场的工作。留着“贺龙式”的小胡子,与陈寿椿、黄作义为首组成了“航天开发十人小组”,开始了中国空间技术走向世界的早期活动。性格特点归纳:大胆、聪明、沉稳、有创造力、胸怀宽广。

人物形象分析

钱学森概括分析: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导弹之父”。1935年赴美求学,第二年便投师于当代力学大师卡门的门下,参加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开始了对火箭、空气动力学、导弹等领域的研究。后来,他担任了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负责人,并被当时的美国学术界公认为力学界、应用数学界和火箭技术的权威学者之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性格特点归纳:爱国、好学、严谨、创新、奉献。

人物形象分析

任新民概括分析:非常质朴,看上去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干瘦老头儿。他就是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总师。1978年,氢氧发动机首次试验失败,造成多人受伤。主管领导差点让它下马。任总以他的远见和胆略,无私无畏、敢于进谏的精神,让这种发动机再次成为研究的第一方案。国防部五院成立后,钱学森点将,他到五院担任了第六研究室主任,从此踏上中国航天之路。他是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所以被同事亲切称为“总总师”。他平时很低调,但是遇到关键问题却敢于“大出风头”。他喜欢散步,热爱自然,还喜欢读史书。他外表看似普通,内心却博大宽广,与众不同;他办事认真,从不摆架子;他是一位不喜欢走老路的人。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与钱学森等五位专家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颁发的“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性格特点归纳:温和、普普通通、博大宽广、专心致志、废寝忘食,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人物形象分析

谢光选概括分析:“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致力于中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开拓和发展,为中国的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攻克高空失重场二次启动氢氧发动机技术难关的国家,使“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率先进入国际市场。他,留着平头,两鬓斑白。凡接触过谢总的人都知道,谢总爱笑。他的笑声洪亮、爽快、潇洒,极富感染力。他体格健壮,满脸红光,随便往那一站,就让你感到特别的可靠。性格特点归纳:敢说敢当、能说能讲、风趣幽默、爱笑、爱散步、爱跳绳,善于群策群力。

人物形象分析

王之任概括分析:她是一位女性科学家。她是“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她满身土气,一点没有大专家的风度。其实,她并不土,她洋多了,她曾在世界第一航天大国苏联,喝了整整七年的洋墨水。她心里装着的,是一个急欲腾飞的祖国。她曾获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性格特点归纳:朴素、温柔、土气、重视知识、废寝忘食、有责任心。

写作手法赏析1.对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当我国定于1990年4月7日将在西昌运用“长征三号”火箭首次为国外发射“亚洲一号”卫星消息-经发布,他就确定了这次采访。他对此次事件的始末进行全方位跟踪采访并叙述表达出来。作品内容涉及到航天方面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刻意于结构,却把一幅长卷的布局处理得自然流畅。2.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又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作品刻画了像任新民、胡世祥、谢光远、江可达、乌可力、陈寿椿、上官世盘、沈荣骏等优秀的航天人,还有一批默默耕耘的航天人。例如:对宋健的落泪,对任新民目光的描写,对胡世祥神情的刻画等,都极富个性,极富魅力,及令人感动。他们争雄世界的志向、以身许国的豪情、不计得失的品质、外交家般的风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代航天人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激励着我们立志奋进,砥砺前行。“长征三号”的形象以“神龙”之比,“明灯”之称,红旗”之托,“迷人”“夺目”之赞,把“长征三号”神采飞扬的雄丽之姿,描画的何其生动!“长征三号”升

写作手法赏析空瞬间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声威,刻画得同样有力。两处描写都不以模真为满足;因注满作者的激情,变得像是先驱的壮别。情节与人物交相辉映,场面与细节相互依存,作者与作品融为一体。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3.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开对中外在航大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奇予了厚望。

阅读方法指导

●整本书阅读一定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做好摘记和鉴赏

●浏览章节,概括章节主要内容,摘记打动人心的内容(跳读摘录法)

●梳理故事情节脉络,摘记长征的时间脉络(跳读摘录法)

●关注故事细节,做好赏析(评点批注法)

●深入思考感悟(评点批注法)●分析写作特色(评点批注法)

阅读方法指导活动方案设计:●第一,阅读计划辅助的自主通读。主要的做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接受能力,制定每天阅读内容,写清楚阅读时间,阅读的内容,以及各个阅读阶段的感受。●第二,阅读任务督促的顺序通读。主要的做法是,根据教师设计的通读指导任务,按顺序完成整本书阅读,通过情节的概括梳理,熟悉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围绕中心内容整合信息。●第三,阅读活动引领的整体通读。主要做法是提供统整性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多次整体梳理文本,获得相对完整的印象。阅读《飞向太空港》,可以设计如下的活动:1.列出书中的人物清单,包括姓名,年龄,显著特征、身份。2.按时间标出大事记,在重要节点标注关键事件。3.选择一个专题初步思考。

阅读方法指导活动注意事项:●第1个活动不需要学生细读全书,跳读就可以完成,跳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大致了解全书内容的过程。●第2个活动需要学生以通读为基础选择重点内容局部细读,找出主要事件。能够明白作者为了记叙的需要,适时插入相关内容,使情节更连贯。从整体上明确,作者从文章开始到达西昌,距离卫星发射只有四五天时间,到最后卫星成功发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谈古论今,由地上写到天上,文明与落后并存,順叙与插叙交互……●第3个活动需要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局部研读,生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上三个活动方案,可以依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而定,不管哪一种方案,只要学生能够真正阅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都能获得新的阅读动力。

阅读专题探究

中国航天史演变过程(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21时31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3)“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五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阅读专题探究

中国航天史演变过程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4)“神舟六号”“多人多天”任务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于2005年10月17日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完成了“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任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工程第二步任务已经实现顺利开局,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之后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5)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阅读专题探究

中国航天史演变过程(6)“神舟七号”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于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于2008年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7)“嫦娥二号”探月任务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二号完成了一系列工程与科学目标,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0米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等资料。2011年4月1日嫦娥二号拓展试验展开,完成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进行深空探测等试验。此后嫦娥二号飞越小行星4179(图塔蒂斯)成功进行再拓展试验,嫦娥二号工程随之收官。

阅读专题探究

中国航天史演变过程嫦娥二号已经成为太阳系的小行星,围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行,预计会在2020年前后回到地球附近。(8)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月球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2016年8月4日,玉兔号月球车正式退役。(9)“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2014年12月7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完成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发射。自2016年起,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阅读专题探究

中国航天史演变过程(10)“北斗导航卫星”2015年03月30日,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这是我国远征一号上面级火箭的第一次飞行。(11)2015年09月20日,这是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同时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0次发射。此次发射共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创造了亚洲一次火箭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记录。(12)“天宫二号”发射成功2016年0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阅读专题探究

中国航天史演变过程(13)“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两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14)“天舟一号”进入太空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进入太空。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天舟一号还搭载了非牛顿引力实验等10余项应用载荷,将在轨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实(试)验。

阅读专题探究

中国航天史演变过程(15)2018年1月19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和4颗小卫星,卫星精确进入预定轨道。(16)2018年6月2日12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高分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同时搭载的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01星也顺利入轨。(17)2018年6月5日21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星。风云二号H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与在轨的风云二号E、F、G星开展组网观测,对于保证我国两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接续有着重要意义。(18)2018年6月27日1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

阅读专题探究

中国航天史演变过程(19)2018年7月9日11时56分,长征二号丙/SMA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简称“巴遥一号”)和科学实验卫星PAKTES-1A送入预定轨道。(20)“胖五”成功入轨!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21)“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