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任务单-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任务单-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任务单-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任务单-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任务单-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1)背景:铁器的使用和____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2)目的: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3)代表: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4)商鞅变法①措施:秦国废除______,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②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②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③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________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措施及影响措施影响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______、三长制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迁都____、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北宋中期的改革(1)背景①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②宋仁宗庆历年间,______进行改革,但新法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③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针对________、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4)结果: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因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4.明朝张居正改革(1)背景①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②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2)措施: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________。(3)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4)结果: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1.概念阐释——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世代为卿大夫。禄是卿大夫的封地,世禄就是卿大夫世世代代享有受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2.图解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3.思维拓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实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交融的条件下进行的。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封建化措施,如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汉族、鲜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交融。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4.情境再现——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商鞅和王安石均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改革家,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两个人改革的不同之处。5.图解历史——一条鞭法6.易错提醒——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改革的类型(1)商鞅变法是确立封建制度,促进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转型的改革。(2)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3)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挽救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知识点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②____________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③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______、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2)概况:1898年6月开始,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3)作用①在变法期间,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________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②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4)结果: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5)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2.清末新政(1)时间:________年初,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2)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3)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4)作用①积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___的发展。②消极: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3.民国时期的改革(1)概况: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2)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7.情境再现——维新变法戊戌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字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华报》《富强报》《农学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传播媒介……(江浙)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底层社会伸展。指出江浙地区维新变法的特点。8.思维拓展——清末新政对辛亥革命的影响(1)“新政”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发动革命的基本力量——新军与新式知识分子。(2)“新政”为革命者准备了同盟军与合作者——资产阶级与君主立宪派。(3)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宣传的民权思想与历次国会请愿运动的实践为中华民国的建立提供了条件。(4)清末的国库空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南京临时政府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使其迅速面临财政危机。督抚专权的趋势则导致了民国初期的军阀割据与混战。►知识点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1)新中国成立初期①内容:中国共产党推行________和各项民主改革。②作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①标志:毛泽东1956年发表的《__________》和中共八大。②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③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2.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时间会议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________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____________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3.改革开放的内容和认识改革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________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________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开放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________”、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认识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__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9.思维拓展——《论十大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论十大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它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和提出的方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有巨大贡献。(2)《论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全文总结我国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反对教条主义,主张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的新路。(3)《论十大关系》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4)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0.图解历史——小康社会11.情境再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图1曾经的票证图2琳琅满目的商品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随堂练习1.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措施。这有利于()A.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B.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C.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D.促进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2.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该诏书()A.沿袭了鲜卑习俗 B.促进了南北统一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导致了平城迁都3.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评价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过于贪大求全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D.树敌太多缺少社会支持4.1901年,张之洞与刘坤一连续会奏变法事宜,要求设立文武学堂,递减科举取士名额,渐次以学堂毕业取中之额替代科举取中之额,使科举、学堂合而为一。这一主张()A.否定科举作用 B.首倡新式学堂C.顺应历史潮流 D.催生清末新政5.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反映了()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到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6.2021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其中“率先拉开改革大幕”是指()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推行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知识点一1.(1)牛耕(4)井田制2.(1)民族交融(2)均田制洛阳3.(1)范仲淹(3)官僚机构4.(2)改革税制知识点二1.(1)甲午中日战争办报刊(3)思想启蒙2.(1)1901(4)民族资本主义知识点三1.(1)土地改革(2)论十大关系2.改革开放小康社会国家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乡镇企业市场经济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情境再现4.提示:商鞅变法确立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王安石变法改革封建生产关系。7.提示:报刊成为传播维新思想的主要媒介;注意动员底层社会民众;未受政变影响,保持一定独立性和连续性。11.提示:现象:由20世纪60年代物资匮乏到20世纪90年代物资丰富,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实现了资源的市场配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1.B[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血缘对政治的垄断,形成了依靠军功加官晋爵的“新贵族”,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农业发展,推动了地主阶级的壮大,故选B项;商鞅通过实施县制和什伍连坐加强对基层社会的管理,排除A项;商鞅按军功授爵,旧贵族也可以通过军功获取爵位,没有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排除C项;商鞅变法允许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但重农抑商不能直接瓦解井田制,排除D项。]2.C[材料体现的是孝文帝试图利用“五德终始说”来宣传王朝的正统性,通过改汉姓来推动民族交融,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鲜卑族接受汉族文化,排除A项;北魏并未实现南北统一,排除B项;材料与“平城迁都”无关,排除D项。]3.D[由材料“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变法引起了整个朝野的震骇,说明其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树敌太多缺少社会支持,故选D项。]4.C[20世纪初,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张之洞与刘坤一主张递减科举取士名额,发展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是顺应时代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故选C项;“递减科举取士名额”表明科举不适应近代化的发展,但没有否定科举的历史作用,排除A项;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排除B项;此时清末新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