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明中学必修一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1页
冀明中学必修一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2页
冀明中学必修一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3页
冀明中学必修一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4页
冀明中学必修一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明中学必修一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冀明中学语文必修一练习

文言文阅读

阳烨设计2009、09、22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豫州治所)。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时赵固、上官已、李矩、敦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称“坞”)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河南,使成皋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晋书.祖逖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遑:闲暇,功夫

B.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遇:碰上

C.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滋:滋长,发展

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报:回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避地:迁地以避祸患

B.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部曲:私家军队

C.遂受逖节度节度:节度使,官名

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任子:任官的子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又收葬枯骨,为之祭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C.“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祖逖“收复治理河南”措施的一组是()

①中流击楫而誓②数遣军要截石勒③逖遣使和解之④逖爱人下士

⑤躬自俭约,劝督农桑⑥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

5.下列对祖逖事迹的叙评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晋室南渡后,他立志澄清中原,与刘琨同被共寝,互相勉励,闻鸡起舞。

B.祖逖向元帝建议北伐,元帝对他大力支持,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他大批物资、兵器。祖逖率众渡江,中流击楫而誓,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

C.祖逖克复谯城,多次遣军要截石勒,收编赵固等人,对任子在胡者进行严厉打击。终于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D.祖逖爱人下士,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并要子弟参加劳动,因而深得百姓爱戴。他允许与胡人互市,获利十倍,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6.翻译下面语句

①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

②子弟耕耘,负担樵薪。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姊,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秦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谕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塘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篨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众威服其仁义。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才能。

B.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宾客。

C.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去官:离任。

D.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劝:勉励,提倡。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B.休仁以为司徒参军

C.郡境翕然,威信大著D.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长借官空车厩居焉人多异焉

B.以治干称躬耕以养弟姊

C.收入常多于邻境力于仁义

D.言之明帝追载缣帛以送之

10.以下全能表现孙谦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①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②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③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

④郡境翕然,威信大著⑤治烦以简,狱无囚系⑥每去官,辄无私宅

A.①②④⑤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

1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谦因为父亲担心自己将来有一天会离开所居官职,就躲避到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

B.孙谦在做巴东、建平二郡太守时,对于原先抢掠的蛮人,都将他们释放回家。

C.孙谦在做宁朔将军、钱塘县令时,用简便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务,狱中没有关押的罪犯。

D.孙谦在晚年依然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做的超过一般人很多,大家都很敬佩他。

12.翻译下列语句

①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6)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削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备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备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后汉书.孔奋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盈数月辄致丰积盈:满B.不以官属礼之礼:礼节

C.奋谢之而已谢:拜谢D.既至京师,除武都郡承除:授官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节操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①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C.①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②臣乃敢上璧

D.①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②吾从而师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A.八年,赐爵关内侯B.孔君清廉仁贤

C.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D.见有美德,爱之如亲

4.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奋修节自守、廉洁如一的品性的一组是

①备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躬率妻子,同苦菜茹。④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

⑤唯奋无资,单车就路。⑥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②⑤⑥

5、下列各项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奋年轻时跟随大学者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得到刘歆的称赞,并说他已从孔奋那里学到不少道理。

B.孔奋能保持清明廉洁,在职四年,家财并没有增加,生活非常节俭,但却极力以美食孝敬母亲,自己同妻儿一起以普通饭菜为食。

C.孔奋做高官后也能立节自守,太守梁统很敬佩他,不把他当作上级看而是像朋友一样对待,常常引见给自己的母亲。

D.孔奋离任后,百姓们为感谢他的恩德,聚集了好多财物,追送给他,孔奋只是拜谢,一点都没有接受。

6、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奋自为府丞……郡中称为清平”)

译文: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不复与焉。”(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数:责备B.而君反以罪臣罪:以……为罪

C.避贤者之路避:避开、闪开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谢:感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B.仓库少内

C.陂池之鱼D.属托不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景公迎而贺之曰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①今臣之治东阿②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C,①善矣,子之治东阿也②甚矣,汝之不惠

D.①寡人不复与焉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作法有关的一组是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②属托不行,货赂不至③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⑤陂池之鱼,以利贫民⑥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A.①③⑥B.②⑤C.①④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却遭受到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

B.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治理好东阿,百姓饥饿难挨,但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

C.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凋查研究所致。

D.面对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沦,从而赏罚不明的景公,晏子已经不屑再为他做事,即使景公封为“东阿王”、“无复与焉”,也不能动摇他“乞骸骨”、“避贤者之路”的归隐决心,晏子再没有为景公效力。

6、翻译“前臣之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几句。

文言文阅读答案

1.B[遇,应解释为“对,对待”。《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2.C[节度应解释为“布署,节制调度”。]

3.C[“因起舞”中的“因”:于是;“因河为池”中的“因”:依靠,凭借。A项中的“虽”都解释为“即使”。B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D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D[注意,这一题的题干中的要求是“措施”。]

5.D

6.(参考)①胡人那边有什么特别的谋划,就秘密地将消息使祖逖知道。

②子弟们都亲自耕田锄草,挑担砍柴。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7.B[这道题可以通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A、C、D项在所处语境中词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B项中,根据语法关系“宾”用在表否定的“不”之后,应为动词;其次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孙谦认为少数民族不服从的原因是以前的长官对他们有失礼仪,应解释为“服从”。]

8.B[B项中的“以为”在古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以……为”的形式,可以理解为“把……当作”或“任用……做”等;二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可以理解为“认为”。而文中王休仁是任用孙谦做司徒参军,由此可以判断B项为正确答案。]

9.D[A项中两个“焉”意义不同,第一个为代词,代指住的地方,可译为就住在那里;第二个为助词,不译。B项中第一个“以”表原因,第二个“以”表凭借、方式。C项中第一个“于”表相比之义,第二个“于”表在某方面。D项中两个“之”都代指孙谦。]

10.C[②句是讲孙谦的前任官员们常采用的管理方式,非孙谦本人事迹;⑥句是写孙谦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写他的清廉。此两句不合题旨要求,可排除。①句是对他初任句容县令政绩的概括,此句中的“神明”,④句中的“威信大著”都以为政的结果从另一面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③与⑤句皆直接描写他为政的措施,是他政治才能的表现。]

11.A[A项叙述不合原文意思,原文中“父忧去职”指因父亲病丧他离职,此项中错误理解为“父亲担心”;另一方面,此项中“躲避”之说不当,原文为“客居”于某地,即所住之地非自己的家乡。]

12.(参考)①孙谦将去上任,官方下公文让他募集一千人跟随他赴任。②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那部分,他都免除不收。

孙谦,字长逊,是东莞莒地的人。年轻的时候被亲戚赵伯符所了解,孙谦十七岁时,伯父做豫州刺史,招引他担任左军行参军,凭借管理才能得到称许。因为办理父亲的丧事而离职,寄居在历阳,亲自耕作供养弟弟妹妹,乡里的人都称赞他们的敦厚和睦。后来出任句容县令,清廉谨慎记忆力强,县里人士称呼他“神明”。太始初年,在建安王休仁那里任职,王休仁任命他为司徒参军,又禀告梁明帝,提拔他担任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两郡的太守。这两郡位居三峡地区,以前的官员经常是凭借权威武力镇守这里。孙谦将去任职,皇帝命令他招募一千人随从自己。孙谦说:“少数民族不归顺,原因在于对待他们失去节制,何必烦劳士兵服役,耗费国力。”坚决推辞没有接受。到了郡职,广布恩惠,推行教化,少数民族都感怀他,争着馈赠宝物,孙谦慰劳晓谕之后,送走他们,一点儿礼物都没有接受。等到获得俘虏,也都释放回家。出于小吏百姓的官员俸禄,全都解除。郡境之内一派和谐景象,孙谦的威望信用极大地树立起来。齐朝初年,担任宁朔将军、钱唐县令,用简约的方式处置繁杂的事务,牢狱里没有被关押的囚犯。等到他离任的时候,百姓因为孙谦在职期间没受官饷差役之苦,用车装载着丝绸追赶来赠送他,孙谦推却不接受。每次离任官职,都没有私人宅邸,经常借用官衙空着的车棚马厩居住。梁明帝将有朝廷废立的举措,想要招引孙谦做自己的得力心腹,就让他兼任卫尉,拨给他着甲执杖的武士一百人,孙谦不愿意处于矛盾的关键位置,就遣散了武士,皇帝虽然没有责备,但是也不再重用他。天监六年,外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虽然已经年来体衰,但还是努力处理政务,官吏和百姓都很安定。先前的时候,郡内多有老虎施暴,孙谦来后就绝迹了。等到他离任那天夜里,老虎就残害了居民。孙谦担任郡、县长官,经常勤勉的鼓励督促务农植桑,一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收入经常比邻近的郡县多。天监九年,因为他年事已老,征召作光禄大夫。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高祖笑着说“我使用您的智谋,不是使用您的力气。”孙谦从年少到年老,历任两县县令,五郡太守,在哪里都很廉洁奉公。生活勤俭朴素,夏天没有帷帐,但是夜里睡觉从来没有蚊虫叮咬,人们大多为这事奇怪。年龄超过九十岁时,强壮得像五十岁的人,每次朝会,就会比大家先到宫门。对仁义身体力行,行为超过常人很多。堂兄灵庆经常得病寄居在孙谦家,孙谦外出回来问候他的生活身体状况。灵庆说:“先前喝的东西冷热不合适,喝完当时就还是觉得干渴。”孙谦下来就谴责自己的妻子。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等到刘融去世,按照礼节出殡埋葬他。大家都佩服他的仁义之举。天监十五年,在还担任官职中逝世,时年九十二岁。

[参考答案]

1、B(“礼”应为“礼待”)2、C(A项中两个“而”字,同为连词,表转折,译为“然而”;B项中两个“于”字,同为表处所介词,译为“在”;C项中两个“乃”字,第—个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为“于是”,第二个为表限制性副词,译为“才”;D项中两个“之”字,同为代词.译为“他”)3、B(A项中“关内”古义指函谷关内,今义指山海关以南地区;B项中“清廉”,古今同为“清正廉洁”;c项中“妻子”,古义为妻子、儿女,今义为妻子;D项中“美德”,此为名词,有美德之人,今为名词,美好的品德)4、D(①言其年轻时学习努力;③言其孝母;④言其治理百姓以仁爱公平为贵,故太守尊重他)5、C(孔奋当时未做高官,只是梁统的下属)6、参看译文有关部分。

[参考译文)

孔奋,字君鱼,是扶风茂陵人。他的曾祖父孔霸,在汉元帝时任侍中。孔奋少年时随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刘歆称赞他,对学生说:“我已从君鱼那里学到了大道。”

王莽之乱时,孔奋与老母亲和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作为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官。八年,元帝赐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一任县官,没过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任职四年,财产却一点没有增加。他侍奉母亲非常孝敬谨慎,虽然自己生活俭朴,却极力以美食孝敬母亲,自己带着妻子儿女—同以普通饭莱为食。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大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以清廉行事,因此被众人所取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白白地自讨苦吃。孔奋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不以官属的客套礼节对待他,常在大门口迎接,领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

陇西和蜀地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人京,官员的财物连车满载,塞满了山川。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车上路。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惠,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如今他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呢!”于是大家共同凑集收敛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拜谢而已,—点都不接受。孔奋抵达京城后,授职为武都郡丞。

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隗茂等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杀害了郡太守。贼人害怕孔奋穷迫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想作为人质。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个儿子,但他一心为国,丝毫不被贼人所动,仍尽力征讨。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都拼命与贼人作战。郡中居住着许多氐人,熟悉山川道路,大首领齐钟留,深为氐人信赖。孔奋便率领督励齐钟留等人,命他们在要道阻击抄掠贼兵,与官军互相呼应,里应外合,贼人窘迫惶恐,被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