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1_第1页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1_第2页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1_第3页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1_第4页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1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要求及问题链教学理念,本课以唐玄宗、安禄山、黄巢、朱温、周世宗五人为主角,将知识点重新整合为四个子目:一、天宝危机;二、安史之乱;三、黄巢起义;四、五代十国。旨在帮助学生进行整体性学习。本课选取了部分史料、地图作为背景材料,设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学科素养。教材分析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地位,承上安史之乱结束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启下五代十国为蕴含着统一的趋势,为北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课四个子目之间有比较明显的逻辑关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灭唐——五代十国,中国历史经历了兴——衰——亡——乱,再到重新统一的发展过程,其中历史人物的行为起到了重大影响。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对历史故事比较感兴趣,本课涉及历史故事可由学生讲述,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但本课部分内容如安史之乱的背景和影响、五代十国的形成和特点,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则需要在分析背景资料与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同时也需要老师的精确解析,拓展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目标时空观念:知道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的时间,看图知道五代十国的位置历史解释:知道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的基本概念唯物史观:认识玄宗前后期的变化,理解统治者的作为导致的不同后果史料实证:分析《五代十国前后期形势图》,概括五代十国的基本特征家国情怀:认识唐末到五代十国历史发展过程,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衰落与灭亡;难点: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本质特点教学资料文字资料、历史地图、形势图、结构图、人物档案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史料实证、归纳法、讲述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问题:乱国之贼?乱世英雄?李隆基,老皇帝被迫做了太上皇安禄山,一个能歌善舞的野心家黄巢,私盐贩子也能做皇帝朱温,全忠不忠终成唐朝掘墓人柴荣,英年早逝的创业造功之英主他们是乱国之贼还是乱世英雄思考问题,进行自主预习预习教材思考问题:统治者个人的行为会对国家产生什么影响?一个优秀的统治者应具备哪些条件?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教材,从人物的视角看历史,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导学一:盛极而衰天宝危机问题一:分析材料,回顾开元盛世相关知识,指出唐玄宗统治后期治国心态和措施有哪些变化?总结: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到了晚年进取心不断丧失,个人欲望也开始膨胀,沉迷于享乐,任人唯亲,最终导致了连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危机。问题二:阅读教材,根据唐玄宗治国心态和措施的变化,概括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的社会问题?总结:开元年间,边疆形势越来越紧张。为了加强边防,唐玄宗在边防重地增设节度使。问题三:观察安史之乱前节度使的分布情况,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朝军事力量分布有何特点?总结:受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信,安禄山一个人兼任三镇节度使,拥兵二十万,开始对大唐江山虎视眈眈。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不再励精图治转而贪图享乐;②从任人为贤到任人唯亲。合作探究得出结论:①导致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②边患严重,战争频繁,边疆形势紧张。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唐朝军事力量分布呈现出外重内轻的局面,尤其是安禄山势力膨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和提取教材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唐朝前期和中期形势图版图的变化,判断唐玄宗时期出现了边疆危机,培养精确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树立时空观念。知道安禄山的故事,理解唐玄宗后期出现的问题,牢记居安思危的道理。导学二安史之乱盛世终结问题一: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安史之乱的相关内容学习?根据图片,讲述安史之乱的经过?总结:在耗尽全国力量和安史叛军内部发生内乱的情况下,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但大唐盛世也一去不复返了。问题二: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总结: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的叛变,近于全朝代时间上的中点,可以视作由盛而衰的分水岭。这样一来,前面一段有了137年的伟大与繁荣,而接着则有151年的破坏和混乱。阅读教材得出结论: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先后攻陷长安和洛阳,唐玄宗逃亡四川,肃宗即位后,调集全国精兵平叛,763年平定叛乱。合作探究得出结论:①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②安史之乱后安史旧将和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老师讲述得出感悟: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重建的努力,但积重难返,出现了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困境,困难重重。通过讲述安史之乱的经过,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理解唐王朝已经衰落的事实。知道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借助了西北少数民族军队力量,并抓住了叛军内乱的有利时机,而非依靠强大的国力,唐朝国力已经开始衰落。知道盛世的到来需要数代人的持续努力,盛极而衰却召之即来。理解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导学三黄巢起义大厦将倾问题一:阅读教材,认识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的社会问题?概括黄巢起义的背景?黄巢起义的背景中央政权地方形势百姓生活总结:中藩镇割据混战,宦官专权,几乎成为中晚唐无法走出的困局,使唐朝统治日益腐朽,由于社会凋敝,民生艰难,百姓纷纷起义反抗。问题二:阅读教材,自主完成黄巢起义的相关内容学习?黄巢起义对唐朝的灭亡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朱温是一个善变之人,在唐代末年,他先是加入黄巢起义军,后来受李唐招安而叛离。降唐之后,唐僖宗赐名“全忠”。没想到的是唐朝最终亡于朱温之手。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中央统治腐朽、宦官专权;地方藩镇割据、互相兼并;百姓赋役繁重,生活困苦。阅读教材得出结论: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最后起义失败,但对唐朝统治致命一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和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能力。讲述黄巢起义的经过,培养学生叙事能力。导学四朱温灭唐五代之裂问题一: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五代十国的相关内容学习?根据《五代十国形势图》,理解五代十国的含义?总结:因为在中国历史曾经出现过梁唐晋汉周等王朝,所以五代国号前要加上一个后字,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示区别。问题二:结合唐末藩镇割据的相关史实和五代十国帝王的生平,理解五代十国的实质?总结:五代十国的建立者多是唐朝的节度使,他们当上皇帝的方式也以兵变造反为主,五代十国的实质就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问题三:分析《五代十国前后期形势图》和《北宋形势图》,概括五代十国的基本特征?总结:从朱温灭唐到北宋建立,五代十国历时四十余年,但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可见北方局势之乱,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此前政治长期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阅读教材得出结论:907年,朱温废唐哀帝,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五代是指后(梁唐晋汉周)五个中原王朝,十国是指建立于南方的九个政权加上建立于北方的北汉,合称五代十国。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通过形势图精确认识五代十国各政权的地理位置,树立时空观念。结合教材和史料,知道五代十国的含义。结合史料进行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分析形势图探究五代十国南北方政局特点,总结出国家必然统一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涵养家国情怀。课后延伸展示图片:后周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繁荣打下基础。结合史实得出感悟: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以民为本,维护国家统一。感悟历史兴亡,认识历代优秀政治家为国家统一做出的努力,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家国情怀。板书设计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盛极而衰,天宝危机:朝政腐败,矛盾激化,外重内轻安史之乱,盛世终结:八年战乱,由盛转衰,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大厦将倾:朝政腐朽,农民起义,致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