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绰号(chuò)筵席(yán)剽悍(piāo)两肋插刀(lèi)

B.荣膺(yīnɡ)狩猎(shòu)游弋(yì)锲而不舍(qì)

C.怅惘(chàng)哄笑(hǒnɡ)挑衅(xìn)呱呱坠地(ɡū)

D.顷刻(qīnɡ)废墟(xū)拮据(jù)断壁残垣(y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旁鹜驾驭取义成仁殚精竭虑

B.喷薄舵手大相径庭振耳欲聋

C.戏谑抉择人情世故李代桃僵

D.彗星练达相辅相承不屑置辩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居家办公、“躺在家里上课”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_____。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①调查显示,只有32%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自制力强,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②疫情冲击下,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居家时间,也有了更多的干扰。

③已然让很多人茫然失措。

④但真正实现了,很多人发现,情况与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

⑤纷繁的网络信息、懒散的居家环境。

A.②③①④⑤B.④⑤②③①C.②③④⑤①D.④②⑤③①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B.院中的那棵大榕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她就像我们的家人,一直陪伴着、荫庇着我们成长。

C.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因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反省就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D.电商的快速发展状况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品牌关闭了实体店,转为线上售卖。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强弱兴衰。

B.中学生必须发扬发奋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C.创立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不仅可以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还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D.非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6.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学们在网上搜集了许多讴歌赞美我国航天事业的对联,请你根据上联:神舟挥笔百年画,下联匹对的是()

A.大国开天一梦图B.三英探站开新纪

C.一箭飞天壮汉魂D.万国来朝贺新篇

7.关于《水浒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

B.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花和尚”。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其事迹有“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快活林”等。

C.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D.李逵,小说《水浒传》中主要人物,梁山108将之一。肤色黝黑,性格暴烈,心粗胆大,绰号“黑旋风”,惯使一双板斧。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

8.名句默写。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典故表述了自己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愿望的诗句是:,。

(2)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主题的诗句是:,。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4)秋瑾《满江红》中“,”的词句表明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是非常地蔑视。

二、阅读思悟。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地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地来了。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不知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④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⑤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⑥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胜理智的。

⑦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⑧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多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作工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⑨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1)老舍先生饱含深情回忆了关于宗月大师的一些琐事,请你从宗月大师的角度简要概括。

(2)做批注是阅读的好方法,请你对文章中第②段的两处划线句子做批注。(形式不拘,能结合相关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理解、思考、赏析等,符合情理即可)

①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②我的心不知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3)文章以“我”的口吻叙述宗月大师的人生经历,请你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结合文章及你的阅读体验,分析写宗月大师的用意。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贵在好、细、恒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述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A)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B)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不亦乐乎,只有陈寅恪是“宁国府门前的石狮子”。因为他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这种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尤其需要。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标题和原文均有改动)

(1)简要梳理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面这段文字是从文中摘取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把它放回原文中的(A)处还是(B)处?请说出理由。

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三、古诗文阅读。

11.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昔②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③声韵④。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⑤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⑥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⑦。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⑧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自悲矣。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宿昔:以前。③谙识:熟识。④声韵:赋诗的声韵格律。⑤课: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⑥遑(huánɡ):闲暇,空闲。⑦胝(zhī):老茧。⑧瞀(mào)然:眼睛昏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稍降辞色

②色愈恭,礼愈至

③腰白玉之环

④主人日再食

(2)翻译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语段甲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任意找出两处,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4)语段甲乙都写了的求学经历,体现了他们哪种共同品质?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12.阅读《渔家傲》,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四、表述交流。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作。

13.请以“这也是一种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

3.不得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①人之操履无若诚实。(朱熹)

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

③习惯简直有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莎士比亚)

④我们要学会微笑,它是体内所有脏器的柔曼的舞蹈。(毕淑敏)

⑤一个人不一定付了代价就有报酬,可不付代价的报酬是永远不会有的。(傅雷)

⑥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

⑦世界上本来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形成了路。(鲁迅)

⑧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进者必日退,未有不进不退者。(程颐、程颢)

读了上面八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绰号(chuò)筵席(yán)剽悍(piāo)两肋插刀(lèi)

B.荣膺(yīnɡ)狩猎(shòu)游弋(yì)锲而不舍(qì)

C.怅惘(chàng)哄笑(hǒnɡ)挑衅(xìn)呱呱坠地(ɡū)

D.顷刻(qīnɡ)废墟(xū)拮据(jù)断壁残垣(yuán)

本题考查易误读常见字。易误读常见字大多是形近字、多音字和读音与声旁不一致的形声字,平时需多注意,可运用记例词、编口诀的方法加深记忆。

A.正确;

B.有误,“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

C.有误,“哄笑”的“哄”应读hōng;

D.有误,“顷刻”的“顷”应读qǐng,“拮据”的“据”应读jū。

故选: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旁鹜驾驭取义成仁殚精竭虑

B.喷薄舵手大相径庭振耳欲聋

C.戏谑抉择人情世故李代桃僵

D.彗星练达相辅相承不屑置辩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时,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A.有误,“旁鹜”的“鹜”应写作“骛”;

B.有误,“振耳欲聋”的“振”应写作“震”;

C.正确;

D.有误,“相辅相承”的“承”应写作“成”;

故选:C。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居家办公、“躺在家里上课”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_____。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①调查显示,只有32%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自制力强,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②疫情冲击下,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居家时间,也有了更多的干扰。

③已然让很多人茫然失措。

④但真正实现了,很多人发现,情况与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

⑤纷繁的网络信息、懒散的居家环境。

A.②③①④⑤B.④⑤②③①C.②③④⑤①D.④②⑤③①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述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根据空格前的内容“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可知首句应是④,笔锋一转,表述居家办公的弊端;接着是②句,紧承④句表述“情况与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的原因;然后是⑤句,具体表述“更多的干扰”是什么;③是⑤句的结果;最后一句为①,指出居家办公“自制力”成了稀缺品,正好与后面的“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相衔接。据此五个句子正确排序为④②⑤③①。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B.院中的那棵大榕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她就像我们的家人,一直陪伴着、荫庇着我们成长。

C.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因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反省就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D.电商的快速发展状况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品牌关闭了实体店,转为线上售卖。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CD.正确;

B.有误,“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本句使用属于望文生义。

故选:B。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强弱兴衰。

B.中学生必须发扬发奋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C.创立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不仅可以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还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D.非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正确;

B.有误,搭配不当,可以在“循序渐进”前加“掌握”。

C.有误,语序不当,“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交换位置;

D.有误,缺少宾语,应在“营养不良”后加上“的问题”。

故选:A。

6.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学们在网上搜集了许多讴歌赞美我国航天事业的对联,请你根据上联:神舟挥笔百年画,下联匹对的是()

A.大国开天一梦图B.三英探站开新纪

C.一箭飞天壮汉魂D.万国来朝贺新篇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的掌握。对联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结构一致,内容相近或相反。

根据对联知识的掌握,我们可抓住对联中的某些关键些来选择,上联“神舟挥笔百年画”中的“百”是数量词,很明显与与“大国开天一梦图”中的“一”相对。

故选:A。

7.关于《水浒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

B.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花和尚”。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其事迹有“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快活林”等。

C.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D.李逵,小说《水浒传》中主要人物,梁山108将之一。肤色黝黑,性格暴烈,心粗胆大,绰号“黑旋风”,惯使一双板斧。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ACD.正确;

B.有误,“大闹快活林”的是武松。

故选:B。

8.名句默写。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典故表述了自己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愿望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主题的诗句是: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秋瑾《满江红》中“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词句表明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是非常地蔑视。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析: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注意“钓”“碧溪”的书写)

(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注意“薄”的书写)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注意“霹雳”的书写)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注意“蛾眉”的书写)

二、阅读思悟。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地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地来了。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不知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④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⑤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⑥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胜理智的。

⑦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⑧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多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作工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

⑨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1)老舍先生饱含深情回忆了关于宗月大师的一些琐事,请你从宗月大师的角度简要概括。

(2)做批注是阅读的好方法,请你对文章中第②段的两处划线句子做批注。(形式不拘,能结合相关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理解、思考、赏析等,符合情理即可)

①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

②我的心不知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3)文章以“我”的口吻叙述宗月大师的人生经历,请你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结合文章及你的阅读体验,分析写宗月大师的用意。

这篇文章记叙了宗月大师一生所做的许多善事,资助“我”上学,为救助穷人散尽家产,出家后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宗月大师坐化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老舍先生以质朴深情的语言娓娓道来,成功塑造了宗月大师这位真善人、真和尚的高大形象,表述了对宗月大师无限感激、由衷敬仰、深切追随的思想感情。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要求从宗月大师的角度简要概括他所做的一些琐事。根据“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和“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可概括为:资助“我”上学;根据“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可概括为: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根据“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可概括为: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根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可概括为: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与批注。要求结合相关内容,从感受、理解、思考、赏析等角度,给文章中第②段的两处划线句子做批注。

①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可从这一角度来做批注,说明夸张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刘大叔声音的洪亮,也表现了“我”家境的贫穷。

②我的心不知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描写了“我”听到刘大叔说让“我”上学时的心理,可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来做批注: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听到刘大叔让“我”上学时内心的高兴和激动,突出了“我”对上学的渴望。

(3)本题考查第一人称的好处。“我”是在宗月大师资助下才上学的,是他善行的受益者;后来,“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可见,“我”又是他做善事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从“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可知,“我”更是他真善心的理解者和真诚的追随者。从“我”的角度叙述,便于材料的选取,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我”见闻与感受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4)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文章通过记叙宗月大师一生所做的许多善事,成功塑造了宗月大师这位真善人、真和尚的高大形象,用意在于表述对宗月大师无限感激、由衷敬仰、深切追随的思想感情;希望人们学习、发扬宗月大师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让社会变得越来越温暖美好。

解析:

(1)资助“我”上学,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唪真经,不要报酬。

(2)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刘大叔声音的洪亮,也表现了“我”家境的贫穷。

②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听到刘大叔让“我”上学时内心的高兴和激动,突出了“我”对上学的渴望。

(3)我”是在宗月大师资助下才上学的,是他善行的受益者;后来,“我”又是他做善事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知道“他是要做真和尚”,是他善心的理解者;“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我”是他最真诚的追随者。从“我”的角度叙述,便于材料的选取,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我”见闻与感受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4)文章通过记叙宗月大师一生所做的许多善事,用意在于表述对宗月大师无限感激、由衷敬仰、深切追随的思想感情;希望人们学习、发扬宗月大师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让社会变得越来越温暖美好。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贵在好、细、恒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述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A)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B)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不亦乐乎,只有陈寅恪是“宁国府门前的石狮子”。因为他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这种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尤其需要。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标题和原文均有改动)

(1)简要梳理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面这段文字是从文中摘取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把它放回原文中的(A)处还是(B)处?请说出理由。

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这篇文章首先由母亲熬粥引出论题,接着从选择好书、耐心细读和持之以恒三个方面阐述了读书的方法,最后深化论点,得出结论。

(1)本题考查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阅读第②段可知,本段首先提出观点“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然后用“经典好书,如同‘好米’”,进行比喻论证,论述了阅读经典的好处,接着引用了秘鲁作家略萨的名言,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最后得出结论: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举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事例是举例论证,作用是“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句号段首句,可知这个事例证明了“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的分论点。

(3)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结合材料中的“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可知,阅读需要慢慢阅读、耐心细读。第②段论述了“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第③段论述了“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结合第③段中的“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可知材料中“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正好证明了这种说法。所以应该放在B处。

解析:

(1)本段首先提出观点“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然后论述了阅读经典的好处,接着引用了秘鲁作家略萨的名言,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最后得出结论。

(2)举例论证。举国学大师陈寅恪对读书颇有定力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的分论点。

(3)B。材料论述了阅读需要慢慢阅读、耐心细读。第②段论述了“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第③段论述了“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可知材料正好证明了第③段这种观点。所以应该放在B处。

三、古诗文阅读。

11.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昔②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③声韵④。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⑤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⑥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⑦。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⑧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自悲矣。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宿昔:以前。③谙识:熟识。④声韵:赋诗的声韵格律。⑤课: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⑥遑(huánɡ):闲暇,空闲。⑦胝(zhī):老茧。⑧瞀(mào)然:眼睛昏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稍降辞色言辞。

②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③腰白玉之环腰佩。

④主人日再食第二次。

(2)翻译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语段甲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任意找出两处,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4)语段甲乙都写了的求学经历,体现了他们哪种共同品质?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译文:

甲: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钞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缓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乙:

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诗,没有空闲时间睡眠休息。甚至于嘴和舌头都生疮,手和肘都磨成茧。眸子里面总是一晃一晃的,好象飞着挂着珠,动不动就以万计。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做诗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

(1)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①句意: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缓和。辞,言辞。

②句意: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至,周到。

③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腰佩。

④句意: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再,第二次。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①重点词:尝,曾。趋,快步走。先达,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执,拿着。叩,询问。句意: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重点词:敝衣,破衣。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3)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分析。

主要将太学诸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自己过去学习时的艰苦进行对比;将自己从师时生活的俭朴与同舍生的奢华进行对比。既表现了家境的贫寒,生活的俭朴,也反映出他的志趣的高尚。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句体现了求学的勤奋刻苦。乙文“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句同样体现了勤奋刻苦的品质。总结得出本文的启示。

解析:

(1)①言辞。

②周到。

③腰佩。

④第二次。

(2)①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3)将自己从师时生活的俭朴与同舍生的奢华进行对比,既表现了家境的贫寒,生活的俭朴,也反映出他的志趣的高尚。

(4)体现了他们勤奋刻苦这一共同的优秀品质。

启示:历来取得成功者,大都是用自己刻苦努力换来的,我们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应当像他们一样,勤奋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珍惜时间,静心学习,戒骄戒躁,为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奠定基础。

12.阅读《渔家傲》,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这是范仲淹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述的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ABC.正确;

D.有误,“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故选:D。

四、表述交流。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作。

13.请以“这也是一种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

3.不得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

以这也是一种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可按照这几个词语提示:如爱、感恩、惜时、诚信、追求、助人为乐等,我们可以围绕给出的这几个关键词语来写,也可以自己重新确定关键词语来写。

这也是一种美丽,这个命题作文里,还有一个关键词语:美丽,也就是写一件让我们感到心理美好的一种品德或者一件事,而不能写它的反面,这个因素一定要注意到。

以小见大。从一个相对较小的素材中表现较为深刻的道理。

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作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就可以

这也是一种美丽

人们常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因而坚持是一种美,但我认为,有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

这还是我上初三时发生的事。

夜,已经很深了。窗外静静地没有一丝声息,仿佛连自己的心跳声都能听见。星星困乏地眨了眨眼睛,沉沉的睡去了。我的上下眼皮开始不停地翻合,提着笔的手渐渐感到越来越沉重,我快支撑不住了。随着“啪”的一声,笔掉在地上的声音惊醒了我,我一下子回过神来,捡起笔又埋头苦干起来。

但这清醒毕竟只能维持短暂的片刻,我又开始犯困,真想好好睡一觉,不过,作业还没写好,怎么办呢?

我看了一下表,已近凌晨一点,如果现在睡觉,还有最多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再翻一下我的作业吧,数学还有三大题没写,是放弃去休息还是坚持熬夜奋战?

接着写吧,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是一名初三学生,是必须要不折不扣的完成作业的。但与此同时,心底另一个声音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