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解析)2022-202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第一部分(20分)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北方,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荫山坡往往反应(chídùn)一些,有的地方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忘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A.蜿蜒B.奔腾)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映出(bānlán),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了蝴蝶结。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靠节气哺育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执着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
(1)(4分)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chídùn)
②(bānlán)
③哺育
④执着
(2)(1分)根据语境,为文段横线空缺处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语。(写序号)
(3)(2分)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背荫”中的“辙”和“忘想”中的“忘”都是错别字。
B.“曲曲折折”在文段中形容春天变得温暖的路途不顺畅,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变化多。
C.“冰河乍裂”“苦熬出来”“沉着果敢”分别是主谓短语、补充短语和偏正短语。
D.“嫩绿的草芽像绣龙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同是登高远望,杜甫在《望岳》中以“会当凌绝顶,①”表述自己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豪迈,王安石则用“②,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述自己锐意改革的大无畏精神。
[乙]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③,④”表述了自己“独爱莲”的原因。
[丙]唐代杜牧《题木兰庙》中的诗句“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木兰这位巾帼英雄非凡的本领和渴望恢复女儿身的细腻心理。
(1)(4分)在甲、乙两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句子。
(2)(2分)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木兰诗》中哪两句诗?
3.(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相传,周文王之子周公姬旦曾奉命营造东都成周,成周也称洛邑
②于是,周公将表影(影子)最长的日子定为“冬至”
③从此,观测冬至和夏至就成为历代王朝的一项重要的大事。
④他在营造成周城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建立了一套通过测量日影的变化来确定时令节气的装置——土圭和木表。
⑤土圭是水平放置的尺子,木表是直立的标杆。
A.⑤④①③②B.①④⑤③②C.①④⑤②③D.⑤①④②③
4.(5分)你班开展了“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2分)活动中,小语搜集了四则广告,你最欣赏下面哪一项?为什么?
A.“果真”便宜(果珍体验店广告)
B.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北旅游公益广告)
C.保护电器保护人(插座代理店广告)
D.按捺不住,就快滚(鼠标专卖店广告)
我最欣赏,因为
(2)(3分)小文在活动中,发现一广告公司制作的几块广告牌都有错字。请你就这种现象对广告制作主管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二、第二部分(50分)
5.(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分)本诗是南宋诗人,诗中“豚”的意思是:。
(2)(3分)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深刻的哲理,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3)(2分)小文说诗人“拄杖无时夜叩门”,真是不礼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卿言多务,敦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结友而别。
[乙]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①,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②、百家之说。嘉佑③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亦皆在高等。于是,父子名动京师。
解释:①茂才:秀才。②六经: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③嘉佑:年号。
(1)(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③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
④与二子轼、辙至京师
(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
(3)(2分)简要概括吕蒙和苏洵发愤读书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4)(3分)孙权、吕蒙、苏洵三人在读书学习方面,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
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杏树入梦来
王雪峰
小区里有一棵高大的李子树,每年都长出许多李子。因为很少有人采摘,这李子几乎每年都会自然熟透。我偶尔会摘一两个吃,总觉得少点什么。于是便常常想起故乡的那几棵杏树。
老家房前靠近南墙边有三棵杏树。记忆中这几棵树特别高,所以印象中我对这几棵树一直是仰望。
每年春天到来,春姑娘用暖风发出生机的通知,枝条上冒出一个个鲜绿的小嫩芽,像小娃娃一样。在丝丝小雨的滋润下,无数朵粉白的花尽情绽放,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整棵杏树就像一大捧山丘形状的花。晚风骤来,花瓣飘飘洒洒落满地,好像向人们预示着新生命——“杏”的到来。
没过几天,在花的根部,一个个绿色的、比指甲盖还要小些的小头儿露了出来。贪吃的孩子摘下它,酸涩、极苦让他皱眉、闭眼、咧开了嘴。渐渐地,杏子长到像乒乓球大小,却仍是酸得倒牙。酸是酸点儿,但挡不住小孩子的嘴
杏子最好吃的时候不是熟透的时候,而是酸中带甜、甜中有酸、有些清脆、果肉离核之时。杏树中间有两个树杈,完全能禁得住小孩子。放学回来,坐在那里,找到最有眼缘的黄杏,掰开就吃,一股酸甜滋味瞬间充满了口腔,才跳下树回屋写作业去。当时认为世上最美味的水果,莫过于这个杏了。
杏子大概能吃一个月。后期,杏子熟透了,软软糯糯的,只剩下了甜,这时候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因为它没有性格了
后来,不知是什么时候,墙边又长出了第四棵杏树,它结出的杏居然有桃子的味道,个头也比普通的杏大得多。可惜,一年只能结出十几个“桃杏”(我这样给它命名)。吃它的时候,就像吃人参果一样,味道真是非常清香。至于这棵树的由来,也许是爷爷嫁接的。
农村家家基本都有果树,只是我家这三棵杏树特别出众,满树黄澄澄的果实,偷果子在农村是很平常的事。那天,在屋子里的我忽然觉得树梢有晃动,直奔树下。原来,几个小孩子对杏垂涎欲滴,看主人持械而来,发一声喊,没等爬上墙就被我抓个正着,小孩子当时就吓哭了。看他那害怕的样子,只是告诉他,偷是可耻的行为,放他回家了。后来,我再遇到他的时候
几年后,家里要发展经济,需要盖鸡舍养鸡,虽然苦苦哀求,父亲还是砍掉了四棵杏树。从那以后
常常做梦,梦中走在砖墙外,看着里面焦黄的杏,摘不到里面的杏……
(选自《长春日报》,有删改)
(1)(2分)选文围绕故乡的“杏树”依次写了初春开花、吃小绿杏、、墙边长出第四棵杏树、、杏树被砍等六方面内容。
(2)(3分)选文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3)(3分)下面甲、乙两个语句在修辞手法及表述效果上有何相同之处?
[甲]在丝丝小雨的滋润下,无数朵粉白的花尽情绽放,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整棵杏树就像一大捧山丘形状的花。
[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宗璞《紫藤萝瀑布》)
(4)(3分)选文结尾段表述了怎样的感情?
8.(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梁晓声
①当年我下乡的地方,属于黑龙江边陲的瑷珲县,是中苏边境地带。如果我们知青要回城市探亲,由于没搭上车,不得不在西岗子的旅店住了一夜。天黑后,门那边有个男人大声喊:“二丫头!你小弟又拉地上了!快给他擦屁股……”
②于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跑到我们住客这边的屋里来,掀起一角炕席,抄起一本书转身跑回门那边去了……书使我的眼睛一亮。那个年代,对于爱看书的青年,书是珍稀之宝。
③一会儿,小女孩儿又回到门这边,掀起炕席欲将书放回原处。我问:“什么书啊?”
④她摇摇头说:“不知道,我不认识字。”我翻看了一下,见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又说,“你当手纸用几页行”。
⑤我猛地想到背包里有为一名知青伙伴从城市带回来的一捆成卷的手纸。便打开背包,取出一卷,商量地问:“我用这一卷真正的手纸换
⑥她说:“你包里那么多,你用两卷换吧!”于是我用两卷手纸换下了那一本残缺不全的《唐诗三百首》。
⑦第二天一早,我离开那小旅店时,女孩儿在门外叫住了我:“叔叔,她将伸在棉袄衣襟里的一只小手抽了出来,手里竟拿着另一本书。她接着说:“这一本书还没撕过呢
⑧我接过一看,见是《宋词三百首》。封面也破旧了,但毕竟还有封面,当即掏出一元钱给她,摸了她的头一下
⑨回到连队,我与知青伙伴发生了一番激烈的争执。他认为那本完整的《宋词三百首》理应归他,因为是用他的两卷手纸换的,用他的两卷手纸换的是那本残缺不全的《唐诗三百首》,而实际情况是
⑩如今想来,当年的争执很可笑。究竟哪一本算是用两卷手纸换的,哪一本算是用一元钱买下的
然而一个事实是,那一本残缺不全的《唐诗三百首》和那一本完整的《宋词三百首》,伴我们度过了许多寂寞的日子
如今,《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已成为了我的枕边书,并且都是精装版本,捧读这两本书中的一本,每每倏然地忆起西岗子,忆起当年之事……
(1)(3分)联系上下文,简述第2段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述效果。
于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跑到我们住客这边的屋里来,掀起一角炕席,抄起一本书转身跑回门那边去了……
(2)(3分)选文第⑤段画线句有何作用?
(3)(3分)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3分)请为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9.(7分)阅读下面摘录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儿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①”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不幸;好,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想了一想,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
解释:①胶皮团:指拉车这一行。
(1)(3分)选文中的“他”有一个外号,请简述“他”这个外号的由来。
(2)(2分)选文中加着重号的“这样的机遇”指代的是什么?
(3)(2分)节选文字中说“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但小说结尾他最终也没能实现“志愿”,这说明了什么?
三、第三部分(50分)
深邃高远是宇宙的样子,变幻无常是大自然的样子,守护健康是白衣天使的样子,拼搏进取是莘莘学子的样子
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这就是______的样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根据你的写作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健康积极;
③表述真情实感;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⑤不要套写、抄袭;
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第一部分(20分)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北方,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荫山坡往往反应(chídùn)一些,有的地方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忘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A(A.蜿蜒B.奔腾)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映出(bānlán),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了蝴蝶结。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靠节气哺育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执着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chídùn)迟钝
②(bānlán)斑斓
③哺育bǔyù
④执着zhízhuó
(2)根据语境,为文段横线空缺处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语。(写序号)
(3)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
A.“背荫”中的“辙”和“忘想”中的“忘”都是错别字。
B.“曲曲折折”在文段中形容春天变得温暖的路途不顺畅,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变化多。
C.“冰河乍裂”“苦熬出来”“沉着果敢”分别是主谓短语、补充短语和偏正短语。
D.“嫩绿的草芽像绣龙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见解答。
(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chídùn”应写作“迟钝”;“bānlán”应写作“斑斓”;“哺育”应读作“bǔyù”;“执着”应读作“zhízhuó”。
(2)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曲。“奔腾”形容许多马跳跃着奔跑,或水流湍急沸腾的样子。句中形容盘曲在林间的小溪、河流,所以使用“蜿蜒”恰当。
故选:A。
(3)本题考查字形、词义、短语类型、修辞手法。
ABD.正确;
C.有误,“沉着果敢”是并列短语。
故选:C。
解析:
(1)①迟钝②斑斓④zhízhuó
(2)A
(3)C
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同是登高远望,杜甫在《望岳》中以“会当凌绝顶,①一览众山小”表述自己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豪迈,王安石则用“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述自己锐意改革的大无畏精神。
[乙]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濯清涟而不妖”表述了自己“独爱莲”的原因。
[丙]唐代杜牧《题木兰庙》中的诗句“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木兰这位巾帼英雄非凡的本领和渴望恢复女儿身的细腻心理。
(1)在甲、乙两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句子。
(2)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木兰诗》中哪两句诗?
见解答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析:
(1)①一览众山小②不畏浮云遮望眼④濯清涟而不妖(注意“遮”“濯”“涟”的书写)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相传,周文王之子周公姬旦曾奉命营造东都成周,成周也称洛邑
②于是,周公将表影(影子)最长的日子定为“冬至”
③从此,观测冬至和夏至就成为历代王朝的一项重要的大事。
④他在营造成周城的时候,在今天的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建立了一套通过测量日影的变化来确定时令节气的装置——土圭和木表。
⑤土圭是水平放置的尺子,木表是直立的标杆。
A.⑤④①③②B.①④⑤③②C.①④⑤②③D.⑤①④②③
C
本题考查句子顺序的排列。解答此题先通读所给的句子,了解语段大意,然后根据内容或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去排列顺序。
通读五个句子,可知语段按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按事情发展的前后顺序排列,交代事件的起因与人物,以“他在营造成周城的时候”承接①句;再是⑤;然后是②,叙述周公在建立土圭和木表后;最后是③,为语段的结束语。
故选:C。
4.(5分)你班开展了“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中,小语搜集了四则广告,你最欣赏下面哪一项?为什么?
A.“果真”便宜(果珍体验店广告)
B.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北旅游公益广告)
C.保护电器保护人(插座代理店广告)
D.按捺不住,就快滚(鼠标专卖店广告)
我最欣赏A,因为“果真”采用谐音手法,既交代了这是一家“果珍”店,又以肯定的口吻突出了商品便宜,顺口好记,吸引顾客。
(2)小文在活动中,发现一广告公司制作的几块广告牌都有错字。请你就这种现象对广告制作主管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见解答。
(1)本题考查广告语的赏析。
抓住广告语的句式、修辞、语言特点等,结合广告的内容进行赏析即可。
A.“果真”语“果珍”采用谐音手法,突出了商品便宜。
B.采用短句形式,突出河北交通便利、短时间便能游览到一处独特风景的特点。
C.语言简洁直接地突出了插座的安全性能好。
D.语言幽默诙谐,充满智慧,巧妙地暗示了鼠标滚动的灵活。
(2)本题考查提出建议能力。根据题干所给的情景,可以围绕“规范使用汉字”“加大检查力度”等角度来提出建议。
解析:
(1)示例一:A“果真”采用谐音手法,既交代了这是一家“果珍”店,顺口好记。
示例二:B采用短句形式、短时间便能游览到一处独特风景的特点,节奏感强。
示例三:C简洁直接地突出了插座的安全性能,表述清楚。
示例四:D用语幽默诙谐,巧妙地暗示了鼠标滚动的灵活,激发人们购买尝试的欲望。
(2)示例:①增强规则意识。规范用语;②拓宽监督检查渠道,以利于及时发现并改正不合乎规范的行为。
二、第二部分(50分)
5.(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是南宋诗人陆游,诗中“豚”的意思是:猪肉。
(2)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深刻的哲理,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3)小文说诗人“拄杖无时夜叩门”,真是不礼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陆游猪肉
(2)这一句富含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不论前路多么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3)不是无礼貌,而是表述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又抒发了的恋恋不舍之情。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记游抒情诗。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颔联写村外之景物,颈联写村中之情事,尾联写频来夜游。各联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创造了优美清新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运用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自然成趣。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词义的把握。本诗是南宋诗人陆游。豚,小猪。
(2)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忽然有出现了村庄,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这一句富含哲理,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只要坚定信念,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3)本题考查语言表述。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即没有固定时间,能随时去山西村,轻叩柴扉,既表述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又抒发了的恋恋不舍之情,而是表述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
解析:
(1)陆游猪肉
(2)这一句富含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不论前路多么难辨,勇于开拓。
(3)不是无礼貌,而是表述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又抒发了的恋恋不舍之情。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6.(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卿言多务,敦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结友而别。
[乙]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①,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②、百家之说。嘉佑③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亦皆在高等。于是,父子名动京师。
解释:①茂才:秀才。②六经: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③嘉佑:年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③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都。
④与二子轼、辙至京师到。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
(3)简要概括吕蒙和苏洵发愤读书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4)孙权、吕蒙、苏洵三人在读书学习方面,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
(1)①粗略地阅读。
②好处。
③都。
④到。
(2)①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②眉山的苏洵,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
(3)甲文吕蒙在孙权现身说法的劝说下认为读书有好处才发愤读书的。乙文苏洵当初读的都是考科举的书,却没有中第,由此才发愤读《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并有研究。
(4)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吕蒙的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的谦虚好学值得人学习。
译文:
甲: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
眉山的苏洵,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努力读书,参加科举的进士测试,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中,说:“这不值得作为我学习的内容。”(于是)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十分有研究。嘉佑初年,和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到京城,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争着看他的文章,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进士的测试,成绩都在优等。因此,(苏家)父子的名声震动了京城。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涉猎。
②句意:自己觉得获益颇多。益,好处。
③句意:参加科举的进士测试,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皆,都。
④句意:和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到京城。至,到。
(2)本题考查翻译。
①重点词:孰,谁;若,像。句意:你说军务繁多?
②重点词:少,年少;犹,还,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甲文结合“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卿言多务?孤常读书。’蒙乃始就学”句可知。乙文结合“举进士,皆不中。’焚其文,乃大究六经,苏洵当初读的都是考科举的书,由此才发愤读《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胸中有丘壑的自信。
吕蒙的谦虚好学值得人学习。
解析:
(1)①粗略地阅读。
②好处。
③都。
④到。
(2)①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②眉山的苏洵,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
(3)甲文吕蒙在孙权现身说法的劝说下认为读书有好处才发愤读书的。乙文苏洵当初读的都是考科举的书,由此才发愤读《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
(4)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吕蒙的话:“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胸中有丘壑的自信。吕蒙的谦虚好学值得人学习。
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杏树入梦来
王雪峰
小区里有一棵高大的李子树,每年都长出许多李子。因为很少有人采摘,这李子几乎每年都会自然熟透。我偶尔会摘一两个吃,总觉得少点什么。于是便常常想起故乡的那几棵杏树。
老家房前靠近南墙边有三棵杏树。记忆中这几棵树特别高,所以印象中我对这几棵树一直是仰望。
每年春天到来,春姑娘用暖风发出生机的通知,枝条上冒出一个个鲜绿的小嫩芽,像小娃娃一样。在丝丝小雨的滋润下,无数朵粉白的花尽情绽放,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整棵杏树就像一大捧山丘形状的花。晚风骤来,花瓣飘飘洒洒落满地,好像向人们预示着新生命——“杏”的到来。
没过几天,在花的根部,一个个绿色的、比指甲盖还要小些的小头儿露了出来。贪吃的孩子摘下它,酸涩、极苦让他皱眉、闭眼、咧开了嘴。渐渐地,杏子长到像乒乓球大小,却仍是酸得倒牙。酸是酸点儿,但挡不住小孩子的嘴
杏子最好吃的时候不是熟透的时候,而是酸中带甜、甜中有酸、有些清脆、果肉离核之时。杏树中间有两个树杈,完全能禁得住小孩子。放学回来,坐在那里,找到最有眼缘的黄杏,掰开就吃,一股酸甜滋味瞬间充满了口腔,才跳下树回屋写作业去。当时认为世上最美味的水果,莫过于这个杏了。
杏子大概能吃一个月。后期,杏子熟透了,软软糯糯的,只剩下了甜,这时候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因为它没有性格了
后来,不知是什么时候,墙边又长出了第四棵杏树,它结出的杏居然有桃子的味道,个头也比普通的杏大得多。可惜,一年只能结出十几个“桃杏”(我这样给它命名)。吃它的时候,就像吃人参果一样,味道真是非常清香。至于这棵树的由来,也许是爷爷嫁接的。
农村家家基本都有果树,只是我家这三棵杏树特别出众,满树黄澄澄的果实,偷果子在农村是很平常的事。那天,在屋子里的我忽然觉得树梢有晃动,直奔树下。原来,几个小孩子对杏垂涎欲滴,看主人持械而来,发一声喊,没等爬上墙就被我抓个正着,小孩子当时就吓哭了。看他那害怕的样子,只是告诉他,偷是可耻的行为,放他回家了。后来,我再遇到他的时候
几年后,家里要发展经济,需要盖鸡舍养鸡,虽然苦苦哀求,父亲还是砍掉了四棵杏树。从那以后
常常做梦,梦中走在砖墙外,看着里面焦黄的杏,摘不到里面的杏……
(选自《长春日报》,有删改)
(1)选文围绕故乡的“杏树”依次写了初春开花、吃小绿杏、树上吃杏、墙边长出第四棵杏树、小孩偷杏、杏树被砍等六方面内容。
(2)选文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3)下面甲、乙两个语句在修辞手法及表述效果上有何相同之处?
[甲]在丝丝小雨的滋润下,无数朵粉白的花尽情绽放,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整棵杏树就像一大捧山丘形状的花。
[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宗璞《紫藤萝瀑布》)
(4)选文结尾段表述了怎样的感情?
(1)树上吃杏;小孩偷杏
(2)由小区的李子树引出对故乡杏树和童年生活的回忆;由吃小区李子树结的李子缺少点什么,为下文写故乡杏的好吃作铺垫;以“常常想起故乡的那几棵杏树”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也与选文题目形成了呼应。
(3)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朵绽放时的生机勃勃与活力,都流露了对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4)表述了对故乡美好生活的热爱、依恋、怀念之情。
选文围绕故乡的“杏树”依次写了初春开花、吃小绿杏、树上吃杏、墙边长出第四棵杏树、小孩偷杏、杏树被砍等六方面内容。对家乡的杏树、家乡的人的赞美,表述了对故乡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1)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第③段写初春开花,第⑤段写树上吃杏,第⑧段写小孩偷杏。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内容上;结构上,虽然特别软,总觉得少点什么”由吃小区李子树结的李子缺少点什么;以“常常想起故乡的那几棵杏树”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尽情绽放,“似一团团棉絮裹在枝条上,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朵绽放时的生机勃勃与活力、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分析情感。要结合文章的关键句子分析,梦中走在砖墙外,却总是爬不过那堵墙、怀念、家乡的人的赞美。
解析:
(1)树上吃杏;小孩偷杏
(2)由小区的李子树引出对故乡杏树和童年生活的回忆;由吃小区李子树结的李子缺少点什么;以“常常想起故乡的那几棵杏树”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都流露了对美景的喜爱。
(4)表述了对故乡美好生活的热爱、依恋。
8.(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手纸换来两本书
梁晓声
①当年我下乡的地方,属于黑龙江边陲的瑷珲县,是中苏边境地带。如果我们知青要回城市探亲,由于没搭上车,不得不在西岗子的旅店住了一夜。天黑后,门那边有个男人大声喊:“二丫头!你小弟又拉地上了!快给他擦屁股……”
②于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跑到我们住客这边的屋里来,掀起一角炕席,抄起一本书转身跑回门那边去了……书使我的眼睛一亮。那个年代,对于爱看书的青年,书是珍稀之宝。
③一会儿,小女孩儿又回到门这边,掀起炕席欲将书放回原处。我问:“什么书啊?”
④她摇摇头说:“不知道,我不认识字。”我翻看了一下,见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又说,“你当手纸用几页行”。
⑤我猛地想到背包里有为一名知青伙伴从城市带回来的一捆成卷的手纸。便打开背包,取出一卷,商量地问:“我用这一卷真正的手纸换
⑥她说:“你包里那么多,你用两卷换吧!”于是我用两卷手纸换下了那一本残缺不全的《唐诗三百首》。
⑦第二天一早,我离开那小旅店时,女孩儿在门外叫住了我:“叔叔,她将伸在棉袄衣襟里的一只小手抽了出来,手里竟拿着另一本书。她接着说:“这一本书还没撕过呢
⑧我接过一看,见是《宋词三百首》。封面也破旧了,但毕竟还有封面,当即掏出一元钱给她,摸了她的头一下
⑨回到连队,我与知青伙伴发生了一番激烈的争执。他认为那本完整的《宋词三百首》理应归他,因为是用他的两卷手纸换的,用他的两卷手纸换的是那本残缺不全的《唐诗三百首》,而实际情况是
⑩如今想来,当年的争执很可笑。究竟哪一本算是用两卷手纸换的,哪一本算是用一元钱买下的
然而一个事实是,那一本残缺不全的《唐诗三百首》和那一本完整的《宋词三百首》,伴我们度过了许多寂寞的日子
如今,《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已成为了我的枕边书,并且都是精装版本,捧读这两本书中的一本,每每倏然地忆起西岗子,忆起当年之事……
(1)联系上下文,简述第2段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述效果。
于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跑到我们住客这边的屋里来,掀起一角炕席,抄起一本书转身跑回门那边去了……
(2)选文第⑤段画线句有何作用?
(3)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请为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1)运用一系列动词(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小女孩取旧书当手纸的快速、急切,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干活的洒脱和动作的熟练。
(2)交代背包里手纸是专为知青伙伴带回来的;为下文写与知青伙伴的争执埋下伏笔,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为下文写与小姑娘换书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热爱读书、机智灵活、公正大度、严谨认真,具有感恩之心。
(4)示例一:手纸换来两本书。理由:题目直接概括故事;暗示出了对当年读书生活的怀念之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朴实,与全文口语化叙述相契合。
示例二:手纸与书。理由:手纸与书串连了整个故事,是故事的线索;暗示出了对当年读书生活的怀念之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偶然在西岗子的旅店看到一个小女孩拿书当手纸,于是“我”拿真正的手纸和她换了书,多年之后“我”每每看这两本书就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回忆起小女孩。文章表现了“我”热爱读书、机智灵活、公正大度、严谨认真,具有感恩之心。
(1)本题考查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句子。结合加点词语“跑到”“掀起”“抄起”“跑回”可知,因此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我正要睡下!你小弟又拉地上了,跑到我们住客这边的屋里来,抄起一本书转身跑回门那边去了”可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小女孩拿|旧书当手纸给弟弟擦屁股的情景,“掀起”“抄起”体现了小女孩的动作非常利索,能干。
(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作答时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分析,内容上这里写出了“我”想到了背包里的手纸。结合“便打开背包,商量地问:‘我用这一卷真正的手纸换,你用两卷换吧’于是我用两卷手纸换下了那一本残缺不全的《唐诗三百首》”可知;再结合“回到连队。他认为那本完整的《宋词三百首》理应归他;我说才不是呢,而实际情况是,划线句为“我”与知青伙伴的争执埋下伏笔,因而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结合“我翻看了一下,前后已都撕得少了十几页,她立刻又摇头道:‘那可不行’,又说。便打开背包,商量地问:‘我用这一卷真正的手纸换,那一本残缺不全的《唐诗三百首》和那一本完整的《宋词三百首》,对我们曾很空虚的心灵起到了抚慰的作用”可知,所以将专为知青伙伴带回来的手纸拿去换书;对于“我”央求小女孩把书给“我”,但是同意“我”拿几页当手纸,由此可看出“我”是一个机智灵活的人,见是《宋词三百首》,但毕竟还有封面。我深深地感动于小女孩儿的待人之诚,摸了她的头一下,“我”被小女孩的真诚打动,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卷手纸的价值,表示“我”对她的感激,具有感恩之心。
(4)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本题解析不唯一,于是“我”拿真正的手纸和她换了书,回忆起小女孩,它点明了写作对象,同时也设置了悬念。
解析:
(1)运用一系列动词(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小女孩取旧书当手纸的快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干活的洒脱和动作的熟练。
(2)交代背包里手纸是专为知青伙伴带回来的;为下文写与知青伙伴的争执埋下伏笔;为下文写与小姑娘换书作铺垫。
(3)热爱读书、机智灵活、严谨认真。
(4)示例一:手纸换来两本书。理由:题目直接概括故事;设置悬念;语言朴实。
示例二:手纸与书。理由:手纸与书串连了整个故事;暗示出了对当年读书生活的怀念之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7分)阅读下面摘录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儿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①”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不幸;好,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想了一想,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
解释:①胶皮团:指拉车这一行。
(1)选文中的“他”有一个外号,请简述“他”这个外号的由来。
(2)选文中加着重号的“这样的机遇”指代的是什么?
(3)节选文字中说“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但小说结尾他最终也没能实现“志愿”,这说明了什么?
(1)祥子在一次拉车出城的时候,正赶上军阀混战,遇到了乱兵,车被抢,人被抓壮丁。后来祥子瞅准机会逃了出来,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元钱。祥子逃出来就病了,在昏迷中他一直念叨骆驼,于是人们送他外号“骆驼祥子”。
(2)“这样的机遇”是指多于所希望的报酬。
(3)示例一:在旧社会黑暗的社会环境中,像祥子一样没有资本的底层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示例二:祥子自身性格与思想的局限性:他既勤快又保守,他要强又软弱;他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但又无法认清苦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在社会沉重的压迫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示例三: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能因为外界的种种因素而动摇、迷失、放弃。
《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彩虹课文听评课记录
- 《画杨桃》听评课记录
-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最后冲刺试题含解析
- 《文艺欣赏的能力》课件
- 《股骨远端骨折》课件
- 《早会或者午会》课件
- 《会计信息系统上》课件
- 历史教学教学计划
- 办公楼金属幕墙施工方案
- 教导处工作计划-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某年
- 《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第07单元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应用-称重实验
- 电力系统二次设备配置
- MOOC 3D工程图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防汛物资采购与验收
- 古城酒馆创业计划书
- 病理报告黏膜慢性炎
- 肺部感染护理查房演讲
- 智能化弱电集成系统工程施工方案
- 行政管理职业规划书
- 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考核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