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微讲座3世界史开放题解题技法特色讲练导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高考微讲座3世界史开放题解题技法特色讲练导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高考微讲座3世界史开放题解题技法特色讲练导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高考微讲座3世界史开放题解题技法特色讲练导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高考微讲座3世界史开放题解题技法特色讲练导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微讲座3世界史开放题解题技法特色讲练题型快攻——开放题3大解题技法试题特色(1)材料主观高考“开放探究题”以材料呈现,有历史图片、教材目录、公式、统计表、文字与地图结合、纯文字等。这要求考生对各种历史资料(地图、文献、实物、表格、漫画、图片、公式)都要有所涉及,选择灵活。(2)设问方式高考“开放探究题”在设问中通常有“说明”“评述”“评析”“探讨”等关键词,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规律的认知、分析和论证能力。(3)考查内容高考“开放探究题”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依托,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命制灵活,在覆盖面上属于小切口,深内涵,重视对背景、结果及影响的探究。解题策略(1)了解赋分的主要标准开放性试题评卷的一般套路为:观点分/论据分/结构分/逻辑分/表达分/整体评价分。强调观点的明确性和准确性,论证的角度与深度、广度,与材料的结合度及逻辑表达等。(2)明确答题的基本原则①紧扣主题:对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甄别,提出观点或提取信息。②观点明确:观点要指向明确,具体化。③逻辑严密:在阐述理由时,史实要充分,逻辑要严密,形成“因果关系”。④格式规范:表述成文,答案向多元方向发展,概括精炼,说明简洁,论述合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3)把握应试的重要环节是什么——你所认同的观点是什么。以“我认为”,或“我同意”“我反对”等用语引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即理由是什么,多从几个角度进行论证,必须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怎么样——最后进行小结或提升。用“所以”“因此”“总之”等用语,表明自己的结论是建立于扎实的因果推理之上的。技法1提取信息说明类开放探究——论题、论证、史论结合[试题设计]提取信息说明类开放探究类试题有三大特点:第一,试题通常提供大量历史材料,为考生列举许多历史事实;第二,材料多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第三,材料中通常没有可参考或直接移植的“观点”,需要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分析或阐述。[解题指导]第一步:定主题。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确定主题。第二步:拟论题。①论题要明确,切不可模糊,甚至没有。②论题不能出现知识上、程度表述上、逻辑上的错误。③论题的层次不应过于宏观或微观,过于宏观易导致论证空洞,言之无物;过于微观可能会导致论据不足,无法论证。第三步:论证。①史实准确,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②至少选用两个史实,至少从两个角度作答,并要将多个要点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整体。③注意设问中对史实选取范围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当史实选取范围为“世界史”时,不能用中国史的相关内容作答,虽然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但我们一般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区别开来)。④史实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晰、严密。第四步:总结。①以“综上”“因此”等具有总结性的字眼开头。②总结时力争上升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要求的理论高度,形成一定的历史感悟,使答案说理更为透彻,立意更为高远。高考示例[示例][2022·湖北高考,20]【历史中的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点拨:首先,据图2“1912年剪发后的梅兰芳”、图4“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结合所学得出论题:人在历史旅途中。其次,据图结合所学进行论述,先综述,结合所学得出照片,往往定格了历史的一瞬间,前人的“生活”,是后人眼中的“历史”。再分述,据图2“1912年剪发后的梅兰芳”结合所学可从背景、内容等角度入手:即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发令”,视剪发为新国民的象征,开启了剪发易服的移风易俗之旅。图2所展示的梅兰芳,正是这一大历史的写照。照片中,梅兰芳剪辫后的新影,干净、利落、阳光,跃然成为民国的新民之一。据图4“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结合所学可从背景、内容等角度入手,即图4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每个人都用来之不易的考试迎接自己新的命运——关于知识和希望的命运。对于每个生活中的个体来说,这是个人一生中的关键一刻。对于历史而言,这是中国的关键一刻。最后,总结升华,照片中的梅兰芳和考场中的考生,皆是历史中的人。照片让我们看到人在历史中的真实状态,人也在永远的历史旅途中。此刻的“我”,终将是历史中的“他”。试答:[应用演练]1.[2021·八省联考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20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时间事件1765年珍妮纺纱机问世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1853年佩里舰队驶入江户湾1861年沙皇签署“二一九法令”1873年列宾完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1895年芝加哥摩天大楼瑞莱斯大厦竣工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1906年爱因斯坦提出质量能量公式E=mc2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遇刺身亡20世纪20年代纽约哈莱姆区成为有名的贫民窟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从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2021·八省联考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下表为20世纪美国大事年表(部分),列举了若干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20世纪美国大事年表(部分)年代事件20世纪初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20世纪10年代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20年代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20世纪30年代1933年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20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1950年美国干涉朝鲜内战20世纪60年代1969年“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实施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1984年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90年代1992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互联网)——整理自沃尔特·拉菲伯等《美国世纪——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兴盛》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技法2选取观点评析类开放探究——观点、评论、立意高远[试题设计]选取观点评析类开放探究题常提供一段历史结论型或历史解释型材料,材料大多出自历史学者的著作,学术性较强,其中常常蕴含一些历史观点,要求考生评述他人对史实的解释,得出结论。[解题指导]选取观点评析类开放探究题三步作答第一步: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选取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并加以概括。材料中可能存在一种或多种观点,作答时要选取一个具体的观点进行概括;材料中的显性观点可直接使用,隐性观点则需要根据材料进行概括。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表述一定要准确、简练,内容要具体,不能笼统、含糊。第二步:论证观点。从所学知识中选择能证明观点的史实,并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第三步:总结。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层次分明,高度概括。高考示例[示例][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位学者在总结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点拨:依据观点评析类开放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可以从毁灭、新生、两者并存三个角度来组织论述。毁灭可以从一战、经济危机、二战、冷战、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等方面论述;新生可以从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多元文化发展等方面论述。两者并存角度将毁灭与新生结合起来论述即可。试答:[应用演练]3.[2021·新高考山东卷,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英国在衰退吗?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材料一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1873年1883年1893年1903年1913年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材料二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纺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材料三(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5分)(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3分)(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3分)(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3分)技法3以不变应万变开放探究——案例、透析、表述成文[试题设计](1)开放探究型试题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但是这类试题因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多等特点,又成为制约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瓶颈。(2)开放探究型试题的不变开放探究型试题始终不变的是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始终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要求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并加以说明,或者指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说明。[解题指导](1)开放探究型试题应对策略①要关注新观点、新知识。由于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很高,考题的材料往往超出教材的范围,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对于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除了牢牢掌握教材上的评价外,还需要经常跳出教材,提出不同的史学观点,发现不同的历史视角,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掌握好这些,有利于同学们拓宽历史视野,不至于在考试中看到不同于教材的学术观点就无所适从。②注重历史学科的史证思维“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作为高中学生研究能力的体现。(2)表述成文时要紧紧抓住三要素①揭示真相。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②精选史实。因为这是“评论”,不是叙述,所以论证不一定要全面,但语言绝对要精炼。③认识升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高考示例[示例][2022·新高考北京卷,20]【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材料一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文献史料①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②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④《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⑤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⑥《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⑦《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1917年第8期⑧《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⑨《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⑩《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⑪《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年⑫《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详⑬《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⑭《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其他资料⑮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⑯徐国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材料二探究主题甲华工赴欧的原因乙英法对华工的态度丙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丁一战后华工的境遇(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3分)点拨:按史料类型分类,应注意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和其他史料,表格中的史料主要包括档案、报刊、书信、公文等类型,再写出序号即可。试答:(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9分)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点拨:依据以不变应万变的技法解答开放探究题。据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如甲——华工赴欧的原因。选题意义,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结合所学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很多华工赴欧从事艰苦的工作,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中国赢得了一定声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出国?这一问题是研究一战华工诸多问题的起点,同时也是研究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的另一个视角,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研究提纲,可从一战爆发后协约国的人力需求,中国政府的态度,华工个人的选择等方面,归纳概括。试答:[应用演练]4.[2022·新高考北京卷,18]【拉丁美洲与欧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简表年份人物及事件1764“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早期868名会员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1768墨西哥人阿尔扎特创办报刊,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他是法国巴黎科学院、“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还是抽水马桶球阀的发明者1775“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秘鲁人德奥拉维德因与伏尔泰等人交往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1788法国人布里索在巴黎组建“黑人之友协会”,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入协会17933位圣多明各代表参加法国国民公会,主张废除奴隶制墨西哥城30多位学者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1804~1805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在巴黎亲历拿破仑称帝,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材料二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材料三玻利维亚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国领土之上者;玻利维亚父亲或母亲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国之外但依法明确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维亚者;本共和国的解放者……获得归化许可或在本共和国居住满三年者;那些迄今为止仍为奴隶,在本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者。——玻利瓦尔起草的玻利维亚宪法(1826)(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4分)(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8分)高考微讲座3世界史开放题解题技法特色讲练技法1示例答案:示例一人在历史旅途中照片,往往定格了历史的一瞬间,前人的“生活”,是后人眼中的“历史”。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发令”,视剪发为新国民的象征,开启了剪发易服的移风易俗之旅。图2所展示的梅兰芳,正是这一大历史的写照。照片中,梅兰芳剪辫后的新影,干净、利落、阳光,跃然成为民国的新民之一。图4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每个人都用来之不易的考试迎接自己新的命运——关于知识和希望的命运。对于每个生活中的个体来说,这是个人一生中的关键一刻。对于历史而言,这是中国的关键一刻。照片中的梅兰芳和考场中的考生,皆是历史中的人。照片让我们看到人在历史中的真实状态,人也在永远的历史旅途中。此刻的“我”,终将是历史中的“他”。(12分)示例二普通人的历史瞬间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然而在历史书写中,总是以英雄人物、帝王将相为主角,往往忽略了对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经历的记录,而这些照片恰恰记录了普通人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瞬间。1929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大量失业工人,照片上的孩子更是受害者。年幼的他们不得不举着牌子,为其失业的父亲呼吁就业的机会。他们的声音尽管微弱,却被照片记录下来,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大危机中普通人的命运,感受到了生命的温度。通过这些普通人的照片感受历史可以让我们增加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12分)应用演练1.解析:对表中相互关联的信息要注意揭示真相、精选史实,认识升华。题目材料列举了18~20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要求从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答题时首先要有一个宏观的方向: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蒸汽时代到来。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工业文明逐渐向外拓展,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近代化,可据此选择相关的历史事件,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因此可以围绕“工业文明推动人类社会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进行阐述。最后小结:工业革命在推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同时也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传播,推动人类社会近代化进程。答案:示例论题:工业文明推动人类社会近代化进程。(2分)论证:1765年,珍妮纺纱机问世,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等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力出现了划时代的飞跃,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而工业文明向外拓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近代化进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近代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开展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如创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8分)小结:工业革命在推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同时也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传播,推动人类社会近代化进程。(2分)2.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年代美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件是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即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对日宣战,其理由从开辟太平洋战场,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等角度回答即可。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事件是中美建交,其理由从中美建交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回答即可。答案:20世纪40年代:1941年美国对日宣战。理由:美国向日本宣战,不仅开辟了太平洋战场,还向欧洲派了援军,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就被改变了,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4分)20世纪70年代:1979中美建交。理由: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之间30年的不正常状态,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让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8分)技法2示例答案:示例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具有双重影响。(2分)论证:二战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既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造就了新的世界。二战中各主要参战国纷纷进入作战状态,几乎将全部经济、科技都应用到战场的厮杀中。在这场浩劫中发生了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战争中日军对中国军民进行细菌战,以及最终美国对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弹等事件,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利而告终,这改变了战后世界的政治版图和社会结构,促使了联合国的成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并减少战争。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亚洲和非洲殖民地出现了反殖民化运动,第三世界国家兴起,并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战争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要,还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领域的飞跃。(8分)总之,二战毁灭了旧世界,也重塑了一个新生的世界。(2分)应用演练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是否必需,首先明确研究的问题是“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然后确定材料一中的这类史料与这个问题的相关性,是研究所必需。第二小问理由,需要从“1870~1910年代”这个时期阶段特征出发去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是否相互矛盾,判断是否矛盾的标准是看史料是否从同样一个角度有不相对立的观点,据此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反映了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同角度,所以不矛盾。第二小问说明,只要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的即可。第(3)问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而材料二是英国北部的纺织重地坎布里亚这一个地方的工业兴衰的历程,这属于个案,使用时需要再寻找其他证据使之能够互证。第(4)问材料三提供了一幅漫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威尔逊是一个评判员,而包含英国在内的欧洲各国则是在搞“欧洲孩童秀”,漫画时间为1919年,反映了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这一视角,英国由战前欧洲或者世界的霸主地位到战后沦为与欧洲其他国家地位相当,需要接受美国评判的地位,地位明显降低了。第(5)问第一小问原则,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二小问看法:可以结合题干材料和设问思考。答案:(1)是。理由:能结合工业化背景,说明工业部门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3分)(2)不矛盾。材料甲主要反映了传统工业,乙反映了新兴工业;材料甲反映英国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乙、丙反映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若回答“矛盾”,言之有理有据,可酌情给分。)(5分)(3)能认识到材料是个案,只能从一个层面或视角反映客观历史的角度作答。(3分)(4)能从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的角度作答。(3分)(5)所提原则合理,说明充分,符合唯物史观即可。(3分)技法3示例答案:(1)文献史料:档案:①②③⑤报刊:④⑥⑦⑨⑩⑪⑫⑬⑭书信:②⑧公文:①②③⑬(3分)(2)示例:选题:甲华工赴欧的原因(1分)选题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很多华工赴欧从事艰苦的工作,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中国赢得了一定声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出国?这一问题是研究一战华工诸多问题的起点,同时也是研究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的另一个视角,有一定的研究价值。(4分)研究提纲:一、一战的爆发与协约国的人力需求二、中国政府对华工赴欧的态度三、华工个人的选择四、结论参考资料:①③⑤②(4分)应用演练4.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抽水马桶球阀的发明者”得出近代自然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