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部分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相应位置。)1.“元谋人”的发现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有力挑战了人类起源非洲的学说,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元谋人的遗址位于()A.北京市 B.浙江省 C.云南省 D.陕西省2.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④火的使用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礼记》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国部落联盟时期这种“选贤与能”社会局面的出现得益于()A.禅让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刺史制度4.如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大事件,其中填入①处的事件应为()A.炎黄联盟 B.武王伐纣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5.商代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灿烂时期。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商朝虎耳铜鼎 D.青铜酒樽6.“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这个问鼎中原的成语故事所反映的实质是()A.楚庄王对青铜冶炼很有兴趣 B.楚庄王非常贪婪有野心C.楚国兵力非常强 D.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开始瓦解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迁都洛阳 B.确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度8.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思想,反对侵略战争的思想家是()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9.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秦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公制10.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封建知识分子的不满B.秦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C.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D.秦的暴政11.汉文帝即位之后,逐步废除了各种株连律法和残酷刑罚;将“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据此推知,汉文帝的治国理念是()A.“休养生息” B.“以法治国” C.“民贵君轻” D.“兼爱非攻”12.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13.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时间公元184年领导人张角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用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A.时间 B.领导人 C.口号 D.作用14.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西汉在河西走廊“设馆置驿”,为过往使者和商队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消除了不安全因素,此举()A.加强了中国和印度的联系 B.有利于保障丝绸之路畅通C.形成多国对匈奴夹击局面 D.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15.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根据“麻沸散”“五禽戏”“实施外科手术”等关键信息可以知道的东汉名医是()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16.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A. B.C. D.17.西晋建立后,大封同姓诸侯王,最终酿成了一场争夺中央政权的严重内斗,这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这场内斗是()A.桂陵之战 B.祖逖北伐 C.八王之乱 D.官渡之战18.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继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文化,下图作品既有道家的“飘逸”,又有儒家的“文质”,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中和之美”。这一作品()《兰亭集序》(摹本·局部)A.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C.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D.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19.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君主专制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实力20.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对南方影响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给南方带来了人口压力 ②为南方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③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④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遗址名称部分考古发现①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大量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干栏式建筑遗迹:刻有猪纹的陶钵等②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多达数斗的粟;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1)请写出①②对应的遗址名称。(2分)并归纳①②处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2分)材料二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2)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是什么?(2分)概括其作用。(2分)2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变法。除了魏国李俚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变法活动外,赵武灵王还实施“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各国变法不同程度地实现富国强兵,推动了封建化进程。……战国初期,秦国“僻在雍州”,各诸侯强国都视秦为戎狄之邦,不让其参加会盟。在大国竞争中,秦国面对这种不利地位,不得不奋发图强,寻求变革。……秦孝公即位后,决心承继父亲革新图强,选拔人才,下令招贤,商鞅在其支持下,开始他一生最主要的活动——变法改革。最终,商鞅变法使秦国“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摘编自《史记·秦本纪》(1)根据材料,指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2分)(2)阅读以上材料,任选以下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A.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 B.改革促进社会发展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秦汉王朝大事年表》秦朝汉朝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公元前221年,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至40多郡。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打败匈奴,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材料二如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合示意图》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1)指出材料一出现“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的原因。(2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王朝在巩固统一方面的共同点。(4分)(2)写出材料二中A处和B处的政权名称。(2分)(3)材料三中“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所指的是哪一民族?(1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的改革中“汉化”的具体措施。(只需写出2点即可)(2分)(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1分)24.(12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互相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外交流】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书·张骞传》材料二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丝绸之路路线图,探寻远去的历史。(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作用?(2分)【人口迁移】材料三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置衣天下。——《宋书》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晋书·食货志》(3)材料三、四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4)通过综合以上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ABBDAACDABCBBDCAC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1)名称:①河姆渡遗址②半坡遗址(2分)共同点: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建造房屋;制作陶器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2)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2分)作用:灌溉、防洪。(2分)22.(1)秦孝公(2分)(2)观点:A.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2分)论述: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国君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富国强兵的变法。商鞅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等,这一系列措施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成效最大、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4分)(言之有理即可)23.(1)原因: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2分)共同点:结束了分裂状态,实现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开疆拓土,疆域扩大;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4分)(言之有理即可)(2)政权名称:A为蜀,B为西晋。(2分)(3)民族:鲜卑族;(1分)措施: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改籍贯、易服装等,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2分)(4)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分)24.(1)事件: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