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诗文名句。

春暖花开,让我们在古诗文中做个旅人,追寻散落在文字里的风景吧!

我们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①______”中忘却烦恼;在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赏“②______,江入大荒流”之景;在李清照《渔家傲》中感叹“风休住,③______”的豪迈气势!

流连于白居易诗中“孤山寺北贾亭西,④______”的初春美景;体会《诗经》中“⑤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⑥______”的浪漫情愫;思索《论语子罕》中孔子在河边感叹的“⑦______,不舍昼夜”的不息之水。

与王安石一起登高望远,“飞来山上千寻塔,⑧______”;和崔颢一起在夕阳下把乡愁“⑨______,⑩______”揉进黄鹤楼的浩渺烟波。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名著阅读。

个人“小我”应融入国家“大我”。班会课上正举行“‘小我’与‘大我’”主题演讲活动。请从下列名著中找一个合适的人物,或这部名著的,结合你对他(她)的认识,谈谈你对这个班会课主题的理解。(不超过150字)

《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红岩》《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2.0分)

3.阅读回答问题。

当家园只剩下一个籍贯

徐则臣

①家园是个美好的词,美好到可以独立地被抽象出来,作为游子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永远存在于内心。

②在农业文明时代及其文学里,充满了此类坚实的叙述。这种叙述基本上成立,田园牧歌式的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实安稳,血脉相关,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仅是想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你都是笃定的。中国有不少古话和俗语与此有关:出门靠墙,在家靠娘;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叶落归根,等等。家园乃是身之所系、心之所系、生之所系、根之所系。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可靠的厚土。

③但是今天,很多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家园也不能幸免。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正在失去家园,因为家园正在被迫失去它自己。

④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祖先的坟墓在那里,父母至今生活在那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那里。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我都会以家园为最初也是最终的参照;它是我判别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标尺。但是这些年,我发现正在失去这些参照和这把标尺。

⑤从二十多岁的某一年开始,每次回到故乡的村庄,我都发现它正在被简化。先是少一条河,再是少一条路,接着又少一条河,又少一条路,然后是我能一一叫出名字的庄稼和野草,也在一个种一个科地消失。它的简化源于被篡改。这些年故乡的确出现了很多新东西,它被裹挟在某个不可逆的潮流中,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从来如此”不一定就对,但这制式的脸,肯定有问题。

⑥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故乡正自外向内、从形式到内容、从细节至精神地逐渐变成一个新时代的村庄。物质生活当然变得更好,我不会矫情到无视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但我不得不说,当某一天我从村庄后面的一条路进入故乡,茫然地发现找不到自己家时,我以为走错了地方。当然也不会,不过是我在自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异乡人。从那个时候起,一个最基本最朴素意义上的、古典情感中的家园,开始在我心中一点点溃散和消失。

⑦我这个年龄的人,比我再小一些的年轻人,都在一茬茬地离开故乡,不仅是远离土地,远离修葺一新的房屋,也在远离“家园”。日渐稀薄的认同和归属感,已然经不起格式化般的简化和篡改了。

⑧儿子生在北京,八岁了也没回过老家几次。上一次带他回去,街坊邻居逗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说:北京人。又问他:那这是你的什么地方?他认真地答:是我的籍贯。

⑨我悚然一惊。我确曾跟他简要地解释过何为“籍贯”:一般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儿子的记忆力很好,回答也不能算太离谱,但解析还是让我心惊。惊的不是小东西胆敢忘了本,而是,震惊于他竟部分地说出了我的感受。我在那里出生、成长,我从那里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它是我的原点和出发地,是我生根发芽的地方,但这些年我的确无法遏制某种凶猛的感受节节生长: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籍贯。

(选自《无法返回的生活》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对自己的故乡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消失感到痛心和遗憾。

B.在农业文明时代及其文学里,家园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可靠的厚土。

C.家园曾经是“我”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最终的参照,判别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标尺。

D.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儿子认为自己是“北京人”,故乡只不过是籍贯。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家园正在消失?请简要概括。(答出三点即可)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述效果。

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

(4)有人说“散文是一个时代真实的精神生存状态的投射,是醒着的心灵对于世相的观察”。请你结合全文说说对家园的情感。(答出三点即可)

(5)“家园”是很多作家情感的原乡,创作的源泉,比如徐则臣小说里常有一条充满故事的“花街”、莫言小说的故事多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请你再写出一位这样的作家(课内外均可),说说他的文学创作与故土家园的关联。

示例:沈从文是湖南湘西人,他的笔下展现了湘西传统的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比如《边城》《湘行散记》。

4.阅读回答问题。

2022年我国“全民营养周”的主题是“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请你阅读下文,帮助同学读懂食品标签。

材料一:

食品标签,你能看懂多少?

①如何挑选既安全又营养的食品,是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学会读懂食品标签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该如何看懂食品标签呢?

②首先看配料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配料表中食品配料名称按比例从多到少排列,也就是说,前几种配料就是该食品的主要成分。比如,某种酸奶,它的配料表依次写着生牛乳、白砂糖等,说明含量最多的是生牛乳,其次是白砂糖。

③配料表中排列靠后的那些陌生名词大多是食品添加剂。有的添加剂能提供特殊风味,例如让薯片有番茄味道的香精,改善果冻口感的卡拉胶,还有让酸奶更稠的果胶。如果去掉它们,你恐怕会对很多食物失去胃口。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盐会结块,食用油会酸败,口香糖、配方奶粉等食品也将不复存在。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实行许可制度,只有确有必要使用、安全可靠并经过批准的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在超范围使用或超量使用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④食品标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营养成分表,它标有食品营养成分项目、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NRV%)。我国要求必须注明5个基本营养参数——能量(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钠的含量。此外,生产者还可以自愿标注其他项目,比如钙、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等。

⑤需要特别关注的是NRV%,即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它表示食品中的某种营养素含量占人体全天需要量的百分比。以某种吐司面包为例,100克面包“能量”的NRV%是20%,这意味着吃掉100克这种面包,即可满足人体全天能量需要量的20%。NRV%是帮助人们判断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依据。

⑥除了看清楚营养成分表,你还得关注食品的其他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以及致敏原等。生产日期比较“淘气”,它可不一定会乖乖待在食品标签里。如矿泉水,生产日期有时会印在瓶盖表面或四周,有时在瓶身上,还有可能在瓶子的包装上。保质期又叫“最佳食用期”,指在标签上规定的保存条件(比如通风、干燥或者4℃冷藏等)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除此之外,食品标签还会在非常醒目的位置标注致敏原,这对那些对某种食物成分过敏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谁动了我的食物),有删改)

材料二:

图表1香脆烤鸡翅味薯片食品标签

材料三:

图表2食品标签中人体每日所需营养素参考值

营养成分每日参考值营养成分每日参考值营养成分每日参考值

能量8400千焦胆固醇≤300毫克维生素D5微克

蛋白质60克碳水化合物300克铁15毫克

脂肪≤60克膳食纤维25克钙800毫克

饱和脂肪酸≤20克生物素30微克钠2000毫克

………………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确有必要使用、安全可靠并经过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是合法的。

B.我国要求食品标签必须注明蛋白质等5个基本营养参数,钙、维生素等含量是否标注不作硬性规定。

C.第⑤段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只有每天吃100克面包,才能满足人体全天能量需要。

D.挑选既安全又营养的食品,要关注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营养成分表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2)阅读材料(一),请告诉同学阅读食品标签需关注哪些内容。

(3)薯片是常见的零食,请跟同学一起读懂图表1薯片食品标签的信息。

①这袋薯片占比最多的配料是______,我的依据是______。

②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的NRV%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4)有同学说:“看了薯片的营养成分表,我打算明天只吃薯片,它口感好,营养又丰富。”请你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劝说。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3.0分)

5.

追随诗圣人生足迹

班级开展关于唐代诗人杜市的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杜甫《石壕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材料二: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①。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②,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减)

[解释]:①兵曹参军:官名。后文“右拾遗”“司功参军”“功曹”均为官名。②高适:唐代诗人。

(1)下列对材料一的诗句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暮投石壕村”开篇寥寥五个字,既点明了时间、地点,也交代了整个事件的缘起。

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句既描述了诗人之所见,又暗含着他强烈的爱憎情感。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直抒胸臆,推己及人,表述自己的愿望。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既是对眼前景物的客观描写,同时也点明了时令。

(2)阅读材料二,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①后徙河南巩县关联教材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1)徙:______

②请自帅师讨贼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帅:军队的主将。(2)帅:______

③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出:①由内向外走;②付出;③出发;④脱离,离开;⑤离京为官,外放。(3)出:______

(3)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C.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D.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4)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5)杜甫的三首诗共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6)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在于杰出的艺术成就,也在于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杜甫的人格魅力。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怀念背影缘起于望父买橘,永不养猫缘起于良心不安,礼赞白杨缘起于力求上进的精神……

请以“缘起_______”为题目,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六、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国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不仅①(zhāng)显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2022年11月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范围广泛。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②(jiàn)均在其列。

毫无疑问,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对于进一步③(hóng)扬传播中国()的茶文化,推动茶文化内涵式发展和立体化呈现意义非凡。但非遗不能只代表历史,更应适应未来、满足当下。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亟待让非遗(),与民众“零距离”接触。换而言之,非遗只有“亲人”“近人”,方可“迷人”“醉人”,展现出其()的精妙之处。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源远流长应有尽有奇异

B.源远流长无处不在独特

C.源源不断无处不在奇异

D.源源不断应有尽有独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解析和解答

1.悠然见南山,山随平野尽,蓬舟吹取三山去,水面初平云脚低,蒹葭苍苍,在水一方,逝者如斯夫,闻说鸡鸣见日升,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

①悠然见南山

②山随平野尽

③蓬舟吹取三山去(注意“蓬”的书写)

④水面初平云脚低

⑤蒹葭苍苍(注意“蒹葭”的书写)

⑥在水一方

⑦逝者如斯夫

⑧闻说鸡鸣见日升

⑨日暮乡关何处是

⑩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赏析。按照题干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位名著人物,结合其事迹和自己的认识,阐述对“‘小我’与‘大我’”主题的理解即可。示例:鲁迅。生活于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在《朝花夕拾》中读到的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日本留学,从“医学救国”到“文学救国”,始终映射着对民族变革和发展的初心。鲁迅启示我们,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与时代、国家紧密相连。

解析:

示例:江姐。《红岩》中的江姐,经受住了最残酷的严刑拷打。即使走向刑场,也把死亡当作一场告别,一场隆重而庄严的典礼。若非心怀国家与人民,哪来这样的平静与从容?如今,我们面对的不是死亡,但有民族复兴的责任。我们要融入国家“大我”,让红岩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C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ABD.正确;

C.错误,“家园曾经是“我”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最终的参照”有误,结合“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我都会以家园为最初也是最终的参照;它是我判别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标尺”可知,“家园曾经是“我”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最初也是最终的参照”。

故选:C。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由选文第5段“每次回到故乡的村庄,我都发现它正在被简化”“先是少一条河,再是少一条路,接着又少一条河,又少一条路,然后是我能一一叫出名字的庄稼和野草,也在一个种一个科地消失”和第⑥段“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可知,家园在去泥土化,被简化,河、路、庄稼、野草正在消失。由第⑤段“它的简化源于被篡改。这些年故乡的确出现了很多新东西,它被裹挟在某个不可逆的潮流中,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可知,家园在水泥化、标准化,被篡改,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由第⑥段“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可知,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十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由第⑦段“我这个年龄的人,比我再小一些的年轻人,都在一茬茬地离开故乡,不仅是远离土地”“日渐稀薄的认同和归属感,已然经不起格式化般的简化和篡改了”可知,年轻人一茬茬地离开家园,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由第⑥段“一个最基本最朴素意义上的、古典情感中的家园,开始在我心中一点点溃散和消失”可知,“家园”传统的精神内涵、古典情感在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消失。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结合“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进行分析,将篡改过的村庄描述为“板着”脸,将村庄拟人化。同时,采用比喻修辞,将“篡改过后的村庄”比作“整过容的制式的脸”。结合“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分析可知,被篡改后的村庄千篇一律,也体会到的无奈、失望和痛惜。

(4)本题考查对情感的理解。由选文第⑤段“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可以体会到面对被篡改后的村庄的无奈与痛惜。由第⑦段“日渐稀薄感到认同和归属感,已然经不起格式化般的简化和篡改了”体会到为对心中“家园”的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感到震惊和愧疚。由第⑨段“但这些年我的确无法遏制某种凶猛的感受节节生长: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籍贯”体会到对迷失家园而产生的无措、迷惘。由第②段“家园乃是身之所系、心之所系、生之所系、根之所系。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可靠的厚土”是对心中朴素古典的家园的强烈呼唤和挽留。由第⑥段“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故乡正自外向内、从形式到内容、从细节至精神地逐渐变成一个新时代的村庄”可知,对家园在现代化进程中命运的思考;由第①段“家园是个美好的词,美好到可以独立地被抽象出来,作为游子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永远存在于内心”可知,家园是永远存在于内心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是永远的依恋。

(5)本题考查拓展延伸。根据题意,要紧扣作家的文学创作与故土家园的关联展开。解答此题,要熟悉作家家乡、相关作品名称及内容。示例:贾平凹是陕西商州人,他的作品中流露着关于家乡的种种情愫,比如《秦腔》《高兴》等。

解析:

(1)C。

(2)①家园在去泥土化,被简化,河、路、庄稼、野草正在消失。②家园在水泥化、标准化,被篡改,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③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④年轻人一茬茬地离开家园,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⑤“家园”传统的精神内涵、古典情感在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消失。

(4)①对家园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格式化般简化和篡改的痛心与无奈。②为对心中“家园”的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感到震惊和愧疚。③对迷失家园而产生的无措、迷惘。4对心中朴素古典的家园的强烈呼唤和挽留。⑤对家园在现代化进程中命运的思考。⑥家园是永远存在于内心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是永远的依恋。

(5)示例一: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他的笔下人物活动的背景常带有江南水乡的特点,比如《社戏》《孔乙己》《五猖会》。

实例二:老舍是北京人,他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北京味,比如《骆驼祥子》《茶馆》。

本文以家园的变化为主题,描述了家园在逐渐消失,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最后只剩下“籍贯”这一现象,表述了对家园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格式化般简化和篡改的痛心与无奈。

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解析。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4.C

马铃薯,配料表中食品配料名称按比例从多到少排列,15,吃掉这袋薯片,可满足人体全天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的15%

(1)ABD.正确;

C.有误,结合“以某种吐司面包为例,100克面包‘能量’的NRV%是20%,这意味着吃掉100克这种面包,即可满足人体全天能量需要量的20%”可知,“说明只有每天吃100克面包,才能满足人体全天能量需要”与原文表述不符。

故选:C。

(2)由选文第②段“首先看配料表”,第④段“食品标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营养成分表”和第⑥段“除了看清楚营养成分表,你还得关注食品的其他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以及致敏原等”可知,阅读食品标签要关注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以及致敏原等。

(3)①结合选文第②段“配料表中食品配料名称按比例从多到少排列,也就是说,前几种配料就是该食品的主要成分”和薯条食品标签配料表中“马铃薯”排在第一位,说明马铃薯占比最多。理由就是:配料表中食品配料名称按比例从多到少排列。

②观察图表1的营养成分表可知,碳水化合物的NRV%占比为15%;由选文第⑤段“以某种吐司面包为例,100克面包‘能量’的NRV%是20%,这意味着吃掉100克这种面包,即可满足人体全天能量需要量的20%”可以类推出“碳水化合物”的NRV%是15%的意思是:吃掉这袋薯片,可满足人体全天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的15%。

(4)劝说要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才能达到效果。据图表2中标注的人体每日所需营养素参考值,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每日摄入分别为60克和25克,而图表1营养成分表显示,薯片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分别为3.2克和2.2克,远远低于每日所需营养含量;据图标2每日营养参考值,人体每天还要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D、铁、钙等元素,而薯片的营养成分表中并没有对微量元素进行标注。可见,只吃薯片,虽然满足了口感,但营养不够。另外,薯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3.3克,而图表2显示,人体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应为≤20克,虽然薯片中以上成分未超标,但一旦摄入两袋或更多,就会超标,影响身体健康。进行劝说时,先要明确观点,再根据以上数据分析阐述理由。

解析:

(1)C

(2)配料表、营养成分表、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以及致敏原等。

(3)①马铃薯配料表中食品配料名称按比例从多到少排列。

②15吃掉这袋薯片,可满足人体全天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的15%。

(4)示例:这不科学。薯片食品标签标示它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含量较低,没有标注人体所需的其他营养成分如维生素D、铁、钙等元素。只吃薯片,无法满足人体每日需要的各种营养。并且,薯片的部分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如饱和脂肪酸,即便吃两袋,摄入量就超标了。

材料一说明如何看懂食品标签;材料二说明香脆烤鸡翅味薯片食品标签;材料三说明食品标签中人体每日所需营养素参考值。第一题考查对材料一的理解;第二题考查对内容的梳理分析;第三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第四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运用。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5.D

迁移,迁徙

带领,率领

C

(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ABC.正确;

D.有误,“月是故乡明”,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徙:迁移,迁徙。

②句意为: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帅:带领,率领。

③句意为:将杜甫从京城外放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出:离京为官,外放。故选:⑤。

(3)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可据此断句为: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奇,以……为奇;授,授予。句意为: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很好),就召见他来写文章,并授予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②重点词:乃,于是;游,游历;依,依附;既,已经;卒,去世。句意为:(杜甫)于是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5)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的主旨。《石壕吏》通过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流离到成都所作,叙述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月夜忆舍弟》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三首诗共同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动荡不安,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

(6)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从《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可以看出杜甫对饱受战乱之苦的劳动人物同情,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可以感受到杜甫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从“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中可以看出杜甫的不畏强权,直言劝谏等。可据此概括作答。

解析:

(1)D

(2)①迁移,迁徙;②带领,率领;③⑤。

(3)C

(4)①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很好),就召见他来写文章,并授予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②(杜甫)于是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5)安史之乱,国家动荡(战争频仍,社会黑暗腐朽等);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等)。

(6)示例:杜甫的人格魅力表现在:不畏强权,直言劝谏,在友人房琯被贬时,杜甫冒着被牵连的危险,敢于劝谏肃宗皇帝,说房琯有才,不宜罢免;胸怀天下,心系苍生,自己身处逆境,生活困窘,仍盼牺牲自我,大庇天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日暮时,我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材料二: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

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很好),就召见他来写文章,并授予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馆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将杜甫从京城外放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一段时间之后,(杜甫)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于是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扃舟下三峡,但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喝)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6.缘起拼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拼搏,使我的人生更美丽精彩。雏鹰经历一次次的折翼和拼搏,最终翱翔于蓝天之上;春草竭尽全力地冲破泥土,最终为大地增添了一抹春色。人生,因为拼搏而变得更加绚丽,更加多姿多彩。只有不断地拼搏,最终才能为人生绘出一幅完美的画卷,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