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1·辽宁锦州高一期末)从地理方位来看,下面哪幅图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D)解析魏国处于黄河流域,蜀国处于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吴国位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属于东南方向,故选D项。2.史载,曹魏政权建立后,西域大多数政权“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苻坚建立前秦后,西域“朝献者十有余国”;北魏迁都洛阳后,西域诸国又先后派出使者,或结伙或单独到洛阳朝贡达100多次。这(D)A.反映出中原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B.表明西域各族积极学习中原文化C.体现出边疆地区经济深受内地的影响D.有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分裂动荡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仍和中原王朝保持密切的交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故D项正确。3.(2021·山西高一期末)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收集到以下几段史料,这组史料体现的主题是(D)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晋书》羌人姚苌建立的后秦政权,认“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晋书》鲜卑人拓跋猗卢建立代国,自认是神农氏的后裔《晋书》A.禅让制度之辨析B.炎黄部落之考证C.刘氏政权之沿革D.华夏认同之演进解析据表格史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政权大多认同自己与汉族有共同的祖先,说明当时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感增强,故选D项;禅让制度强调推举贤能之人,排除A项;第一则史料与炎黄部落关系不大,排除B项;刘氏政权只涉及第一则史料,排除C项。4.(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东晋建立之初,琅邪王氏当权。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家族相继掌权。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B)A.地方出现众多割据政权B.士族专权C.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权力D.国力强盛解析材料反映了东晋门阀士族权势强大,故选B项;割据指以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在一个国家内形成独立地区,对抗中央朝廷的局面,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颍川庾氏等不是宗室诸王,排除C项;材料与国力强盛无关,排除D项。5.(2021·天津东丽高一期末)东晋灭亡后的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这4个王朝加上东晋以及三国时期的吴国,统称为“六朝”。六朝时期的都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和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六朝都城即今天的(A)A.南京 B.扬州C.杭州 D.洛阳6.《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对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C)A.统一的局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B.南宋时,经济重心的南移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D.少数民族之间的不断交融解析南朝宋时期,南方政权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故选C项;南北朝时期,国家不统一,南北对峙,排除A项;材料中南朝刘宋政权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汉人政权,非赵氏南宋政权,排除B项;这一时期少数民族之间的不断交融主要是北方,排除D项。7.(2021·浙江宁波高一期末)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下列事件或现象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D)A.淝水之战B.“王与马,共天下”C.杨广灭陈D.拓跋宏迁都洛阳解析拓跋宏迁都洛阳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加强民族交融的基础上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故选D项;淝水之战后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排除A项;“王与马,共天下”是指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排除B项;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攻灭江南陈朝,完成了统一,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8.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穿汉服、断北语、改姓氏”等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进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B)A.改革措施全面易行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北魏实现北方统一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解析孝文帝改革措施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故选B项;“全面易行”说法错误,如迁都洛阳困难重重,排除A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是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前提条件,排除C项;D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9.(2021·安徽芜湖高一期末)孝文帝时大多数人主张迁都比洛阳富裕的邺城,而孝文帝却选择“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的洛阳。这一做法旨在(B)A.保障北魏政权粮食供应B.更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C.缓解鲜卑贵族内部矛盾D.完成南下伐齐统一的大业解析材料说明孝文帝更看重洛阳的汉族历史沉淀,吸收汉族先进历史文化,故选B项。10.制作图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图示,其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是(A)A.蜀——吴——西晋——东晋B.蜀——吴——东晋——西晋C.吴——蜀——西晋——东晋D.吴——蜀——东晋——西晋解析三国时期,蜀国(定都成都)位于西南,吴国(定都建业)位于东南,①为蜀,②为吴;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③为西晋;西晋灭亡之后,东晋偏居江南,④为东晋;A项符合题意。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11.(2022·山西吕梁期末)前秦苻坚在王猛、苻融等贤臣的辅佐下,广招“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结果是“士皆自励,虽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当是之时,内外之官,率皆称职”。由此可知前秦政权(D)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B.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C.中枢决策机制逐步建立D.豪门贵族势力遭受打击解析材料体现了前秦苻坚按照才能任免官员的特点,豪门贵族势力遭受打击,D项正确。12.“(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史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A)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解析北魏孝文帝喜读《五经》,体现了其对汉族文化的喜爱,而“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则体现了其对汉族文化的精通,故选A项。13.(2021·山东烟台高一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许多政权并立,也出现了短暂统一的局面。□代表的政权是(B)A.三国 B.西晋C.北魏 D.北朝14.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至若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近将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钱穆先生认为这是北方士族则几成民族意识上之团结一致的表现。该材料意在说明(D)A.北方汉人民族意识觉醒B.北方农耕文化的延续主要得益于士族C.北方士族联合起来抵抗异族D.北方的社会环境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宗族聚族而居,增强了凝聚力,D项正确。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