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为单项选择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15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P(g)+3Q(g)=2R(g)+2S(g)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P)=0.15mol·L-1·min-1B.v(Q)=0.6mol·L-1·min-1C.v(R)=0.1mol·L-1·s-1D.v(S)=0.4mol·L-1·min-12.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3.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可表示为()A.v(NH3)=0.010mol·L-1·s-1B.v(O2)=0.001mol·L-1·s-1C.v(NO)=0.001mol·L-1·s-1D.v(H2O)=0.045mol·L-1·s-14.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A.①④B.②③⑤C.①③D.①②④5.通过缩小反应容器体积而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A.CO2(g)+Ca(OH)2=CaCO3↓+H2OB.H2(g)+I2(g)=2HI(g)C.NaCl+AgNO3=AgCl↓+NaNO3D.N2(g)+3H2(g)=2NH3(g)6.工业上合成氨一般采用700K左右的温度,其原因是()①适当提高合成氨的速率②提高H2的转化率③提高氨的产率④催化剂在700K时活性最大A.①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④7.在一个绝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⑥单位时间内mmolA发生断键,同时pmolC也发生断键A.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⑤8.关于化学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B.对于一定温度下的同一个反应,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乘积等于1C.温度越高,K值越大D.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9.O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如下:反应①O3=O2+[O]ΔH>0,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O]+O3=2O2ΔH<0,平衡常数为K2;总反应:2O3=3O2ΔH<0,平衡常数为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K增大B.K=K1+K2C.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D.压强增大,K2减小1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K为化学平衡常数,其中K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根据以上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为放热反应B.此反应只有达到平衡时,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才不会变化C.此反应达到1000℃时的反应速率比700℃时大D.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11.在四种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反应速率如下表所示,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编号ABCD反应速率[mol/(L·min)]v(SO2)v(O2)v(SO3)v(O2)0.40.250.50.312.如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L(s)+G(g)=2R(g)(正反应吸热)。在图中,纵轴是指()A.平衡时混合气体中R的百分含量B.平衡时混合气体中G的百分含量C.G的转化率D.L的转化率13.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g)+N(g)=R(g)+2L(?),R的体积百分含量φ(R)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L是气体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L是固体或液体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L是气体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L是固体或液体14.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应在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小C.4min后,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c(H+)减小D.反应在2~4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mol·L-1·min-1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mL2mol·L-1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100mL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对于可逆反应2CO+2NON2+2CO2,使用合适的催化剂,CO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都加快C.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粉和稀硫酸可以加快氢气的产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16.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3B(g)2C(g)ΔH<0,根据下列速率-时间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是:t1________;t3________;t4________。(2)物质A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3)上述图像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4)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5)t0~t1、t3~t4、t5~t6时间段的平衡常数K0、K3、K5的关系为________。17.已知海水电解制得的氢气用于合成氨,某合成氨厂生产流程如图所示。(1)在第(1)个设备中先把N2、H2压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第(3)个设备中用冷却的方法分离出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回答下列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①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________;②恒容充入N2:________;③恒压充入He:________。(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可逆反应A(g)+B(g)C(g)+D(g)。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c(A)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3)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①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在80℃时,将0.4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时间(s)c(mol/L)020406080100c(N2O4)0.20a0.10cdec(NO2)0.000.12b0.220.220.22反应进行至100s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b________c(填“<”“=”或“>”)。(2)20s时,N2O4的浓度为________mol/L,0~20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K值越大,表明建立平衡________。A.N2O4的转化率越高B.NO2的产量越大C.N2O4与NO2的浓度之比越大D.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20.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起始时X的浓度为c(X)=________;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Y的转化率为α(Y)=________;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________。(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为单项选择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15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把C项中v(R)的单位调整为mol·L-1·min-1后,数值变为6。A项,eq\f(v(P),1)=0.15mol·L-1·min-1;B项,eq\f(v(Q),3)=0.2mol·L-1·min-1;C项,eq\f(v(R),2)=3mol·L-1·min-1;D项,eq\f(v(S),2)=0.2mol·L-1·min-1。故选C。2.C【解析】: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的物质,但其物理性质,如固体颗粒大小可能改变,故A错误,C正确;催化剂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在化学反应中起了载体的作用,并且催化剂能同时、同程度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B、D错误。3.C【解析】:由题意知v(H2O)=eq\f(0.45mol,10L×30s)=0.0015mol·L-1·s-1,再根据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求出v(NH3)、v(O2)和v(NO)。4.C【解析】:对于气体反应,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增加固体物质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恒容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不会增加反应物浓度,故不会加快反应速率。恒压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容器体积增大,原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选C。5.C【解析】:只要反应中无气体物质参加或生成,改变压强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6.D7.B【解析】:①绝热容器中,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据此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②参与反应的物质都是气体,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内进行,容器的容积不变,因此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④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正确;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由于未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所以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⑥单位时间内mmolA发生断键等效于形成pmolC,同时pmolC也发生断键,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④⑥,故选B。8.C【解析】: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A正确;相同温度下,同一个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互为倒数,乘积等于1,B正确;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会减小,C错误;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浓度、体系压强的变化等无关,D正确。9.C【解析】:由总反应:2O3=3O2ΔH<0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错误;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可得总反应,则K=K1×K2,B错误;适当升温,反应①的平衡正向移动,生成[O],反应②的平衡逆向移动,[O]的量增多,则可提高消毒效率,C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10.C【解析】:由表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始终不变,B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正确;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D错误。11.D【解析】: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eq\f(1,2)v(SO2)=v(O2)=eq\f(1,2)v(SO3),将所得数据作如下换算:(1)eq\f(1,2)v(SO2)=0.2mol/(L·min);(2)v(O2)=0.25mol/(L·min);(3)eq\f(1,2)v(SO3)=0.25mol/(L·min);(4)v(O2)=0.3mol/(L·min),单位相同,数值大者反应速率快。12.B【解析】: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R的百分含量应升高,G的百分含量应降低;压强增大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G的百分含量应升高,R的百分含量应降低,所以图中曲线应与选项B相对应,即y轴指的是平衡时气体G的百分含量。而G(或L)的转化率都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显然与曲线表示的不相符。13.C【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当压强相同时,温度为T2时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T2大于T1,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相同时,压强为p2时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p2大于p1,增大压强φ(R)降低,因此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所以L一定是气体,C项正确。14.BD【解析】:由题中图像可知,0~2min内,生成二氧化碳0.1mol,2~4min内,生成二氧化碳0.2mol,4~6min内,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则反应刚开始时反应速率较小,然后逐渐增大,后减小,反应在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A正确;由图像可知,0~4min内,反应刚开始时反应速率较小,然后逐渐增大,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但反应物浓度减小,则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B错误;4min后反应速率又减小,氢离子浓度减小起主要作用,C正确;由图像可知,2~4min内,生成二氧化碳0.2mol,体积未知,不能以mol·L-1·min-1为单位计算CO2的平均反应速率,D错误。15.BD【解析】:A项中加入100mLNaCl溶液时,相当于稀释了盐酸,H+浓度减小,生成H2的速率变慢,A错误;若加入的反应物为固体,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16.(1)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减小压强(2)t5~t6(3)t2~t3、t3~t4(4)t3~t4(5)K0>K3=K5【解析】:(1)t1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为升高温度;t3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不移动,应为加入催化剂;t4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方程式计量数关系可知,应为减小压强。(2)t1~t2,t4~t5,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A逐渐增多,A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所以A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t5~t6。(3)根据上述分析,t2~t3,t3~t4,平衡不移动,C的体积分数相等。(4)根据改变的条件,t1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t3时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t4时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所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t3~t4。(5)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t1时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t0~t1、t3~t4、t5~t6时间段的平衡常数K0、K3、K5的关系为K0>K3=K5。17.(1)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2)液氨使平衡右移,提高N2、H2的平衡转化率【解析】:(1)正反应体积减小,第(1)个设备中先把N2和H2压缩,可使压强增大,有利于使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2)在第(3)个设备中用冷却的方法分离出液氨,生成物浓度降低,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N2、H2的平衡转化率。18.(1)①增大②增大③减小(2)c(3)①0.079mol·L-1·s-10.395mol·L-179%②X(g)+Y(g)2Z(g)【解析】:(2)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该反应为气体等体积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总体积不变,因此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反应过程中,A的浓度不发生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符合题意;因C与D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生成C与D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3)①从反应开始到10s时,Z物质增加了1.58mol,因此v(Z)=eq\f(Δc,Δt)=eq\f(\f(1.58mol,2L),10s)=0.079mol·L-1·s-1;由图像可知,Δc(X)=eq\f(Δn(X),V)=eq\f((1.2-0.41)mol,2L)=0.395mol·L-1;α(Y)=eq\f(Δn(Y),n(起始))=eq\f((1-0.21)mol,1mol)×100%=79%。②由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Z的物质的量在增加,X、Y的物质的量在减少,故Z为生成物,X、Y为反应物,10s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且反应物均未消耗完全,故该反应为可逆反应,Δn(X)∶Δn(Y)∶Δn(Z)=0.79∶0.79∶1.58=1∶1∶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19.(1)N2O4=2NO2>(2)0.140.003mol/(L·s)(3)eq\f(c2(NO2),c(N2O4))0.54(4)ABD【解析】:(1)N2O4=2NO2,由方程式结合表中数据可知a=0.14,b=0.2,c=d=e=0.09。(2)20s时,N2O4浓度为0.14mol/L,v(N2O4)=eq\f(0.2-0.14,20)mol/(L·s)=0.003mol/(L·s)。(3)平衡常数K=eq\f(c2(NO2),c(N2O4)),代入平衡时数据可得K≈0.54。(4)其他条件相同时K值越大,N2O4转化率越大,NO2产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20.(1)0.5mol/L10%0.05mol/(L·min)(2)3X+Y2Z【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起始时X的物质的量是1.0mol,浓度为c(X)=1.0mol÷2L=0.5mol/L;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消耗Y是1mol-0.9mol=0.1mol,所以Y的转化率为α(Y)=0.1mol÷1mol×100%=10%;2min时生成Z是0.2mol,浓度是0.2mol÷2L=0.1mol/L,则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1mol/L÷2min=0.05mol/(L·min)。(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可知,X与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2min时消耗X是0.3mol,消耗Y是0.1mol,生成Z是0.2mol,则根据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试卷(二)一、单选题1.某一可逆反应A+3B2C,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
增大反应物的量
B.
升高温度C.
增大压强
D.
使用催化剂2.在10L密闭容器中,1molA和3mol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xB(g)2C(g),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共3.4mol,生成0.4molC,则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A.
平衡时,物质的量比A:B:C=2:11:4B.
x值等于4C.
A的转化率20%D.
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1·min-13.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1B.
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1C.
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4.已知:4CO(g)+2NO2(g)⇌4CO2(g)+N2(g)ΔH=-1200kJ·mol−1。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照下表中甲、乙两种方式进行投料,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甲中CO的转化率为5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乙0.2molNO20.1molNO20.4molCO0.2molCOA.
放热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5C.
达平衡时,NO2的浓度:甲>乙
D.
达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甲<乙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就有2nmolAB生成C.
单位时间内有nmolB2发生反应的同时有nmolAB分解D.
单位时间内有nmolA2生成的同时有nmolB2生成6.恒温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SO2和O2的混合气体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n(SO2)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表:时间/min012345n(SO2)/mol0.200.160.130.110.080.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该反应进行到第3分钟时,逆反应速率小于正反应速率C.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min)D.
容器内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5∶4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在t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示意图的反应是(
)A.
2SO2(g)+O2(g)2SO3(g)△H<0B.
4NH3(g)+5O2(g)4NO(g)+6H2O(g)△H<0C.
H2(g)+l2(g)
2HI(g)△H>OD.
2A(g)+B(g)2C(g)△H>O8.将V1mL0.1mol·L-1的Fe2(SO4)3溶液与2mL0.1mol·L-1KI溶液混合,待充分反应后,下列方法可证明该反应具有一定限度的是(
)A.
若V1<1
加入淀粉
B.
若V1≤1
加入KSCN溶液C.
若V1≥1
加入AgNO3溶液
D.
加入Ba(NO3)2溶液9.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②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③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④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⑤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⑥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⑦500℃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⑧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A.
①②⑥⑧
B.
①③⑤⑦C.
②⑤⑥⑦
D.
②③⑦⑧10.某反应2AB(g)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ΔS应为(
)A.
ΔH<0,ΔS>0
B.
ΔH<0,ΔS<0
C.
ΔH>0,ΔS>0
D.
ΔH>0,ΔS<011.下列内容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内
容结
论AH2O(g)变成H2O(l)△S>0B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因为△S<0C一个反应的△H>0,△S>0反应一定不自发进行DH2(g)+F2(g)=2HF(g)△H=-271kJ•mol-1
△S=8J•mol-1•K-1反应在任意外界条件下均可自发进行A.
A
B.
B
C.
C
D.
D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
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C.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的焓变D.
常温下,KSP[Al(OH)3]=1×10-33。欲使溶液中c(Al3+)≤1×10-6mol/L,需调节溶液的pH≥513.工业上用H2和N2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在氨的实际合成生产时温度常控制在700K左右,原因是()A.
高温有利于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B.
高温可加快反应的限度C.
700K时反应催化剂活性最强
D.
高温可加才可以自发向右进行二、综合题14.把0.6molW气体和0.5molX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4W(g)+3X(g)2Y(g)+nZ(g)。2min末已生成0.2molY,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25mol·L-1·s-1,试计算:(1)前2min内用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2)2min末时X的浓度为________。(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________。(4)2min末,恢复到反应前温度,体系内压强是反应前压强的________倍。(用分数表示)15.碳及其化合物在有机合成、能源开发等工农业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1)Ⅰ.在25℃、101kPa时,1.00gC6H6(l)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1.8kJ的热量,表示C6H6(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Ⅱ.乙二醇(HOCH2CH2OH)气相氧化法已知:2H2(g)+O2(g)2H2O(g)ΔH=-484kJ/molOHC-CHO(g)+2H2(g)HOCH2CH2OH(g)
ΔH=-78kJ/mol则乙二醇气相氧化反应HOCH2CH2OH(g)+O2(g)OHC-CHO(g)+2H2O(g)的ΔH=________;相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用含K1、K2的代数式表示)。(3)Ⅲ.甲醇的合成。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0.2molCO与0.4molH2发生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①A、B两点对应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________PB(填“>、<、=”)。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③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代号)。a.H2的消耗速率是CH3OH生成速率的2倍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CO和CH3OH的物质的量之和保持不变(4)在P1压强、T1℃时,经5min达到化学平衡,则用氢气表示该反应的化学速率v(H2)=________,再加入1.0molCO后重新到达平衡,则CO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减小”)。16.
(1)在2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4molN2O5,发生如下反应:2N2O5(g)4NO2(g)+O2(g)。反应至5min时,测得N2O5转化了20%,则v(NO2)为________,c(N2O5)为________,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2)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反应至平衡时,v(X)为________,c(Z)为________。③若X、Y、Z均为气体,则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相等”)。17.28.在如图所示的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X和2molY,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Y状态未知):2X(?)+Y(?)aZ(g)。起始时容器的体积为VL,达到平衡时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且容器的体积仍然为VL。(1)a=________;(2)平衡时Y的转化率=________;(3)X的状态为________,Y的状态为________(填“气态”或“非气态”);(4)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限度的是________(填编号)。a.气体密度不变b.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X,同时生成amolZc.Y的转化率不再变化d.Z的浓度不再变化e.气体的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18.(1)Ⅰ.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T℃时:3NO2(g)3NO(g)+O3(g)ΔH=+317.3kJ·mol-1的分解反应,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反应时间/min051015202530压强/MPa20.0021.3822.3023.0023.5824.0024.0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的熵值较平衡前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2)若降低反应温度,则平衡后体系压强p________24.00MPa(填“大于”“等于”“小于”),原因是________。15min时,反应物的转化率α=________%(3)Ⅱ.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2NO(g)+O2(g)ΔH>0。投入2molNO2发生反应。实验测得:v正=k正c2(NO2),v逆=k逆c2(NO)·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在温度为T℃时N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①要提高NO2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②前2min内,以NO2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③计算A点处v正/v逆=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19.目前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是:N2(g)+3H2(g)⇌2NH3(g)△H=﹣93.0kJ/mol
回答下列问题:(1)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工业合成氨反应,下列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C.三种物质的浓度比恰好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D.单位时间内断开3a个H﹣H键的同时形成6a个N﹣H键E.反应容器中N2、NH3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不再发生变化(2)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压强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C.升高温度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3)如图为合成氨反应,在使用相同的催化剂,不同温度和压强条件下进行反应,初始时N2和H2的体积比为1:3时的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分别用vA(NH3)和vB(NH3)表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A、B时的反应速率,则vA(NH3)________
vB(NH3)(填“>”、“<”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A________KB(填“>”、“<”或“=”);在250℃、1.0×104kPa下达到平衡,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B解析:A.固体和纯液体增大反应物的量,浓度不变,速率不变,A不符合题意;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符合题意;C.增大压强,对固体和液体速率不影响,C不符合题意;D.使用催化剂,可能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反应时,一般认为其浓度不发生变化;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C.压强改变,不会改变固体和液体的反应速率;D.催化剂在未特别说明的条件下,一般是指加快反应的催化剂。2.A解析:混合气体共3.4mol=0.8mol+(3-0.2x)mol+0.4mol,解得x=4。A.根据方程式知,生成0.4molC需要0.2molA、0.8molB,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2)mol=0.8mol、(3-0.8)mol=2.2mol、0.4mol,A、B、C的物质的量之比=0.8mol:2.2mol:0.4mol=2:11:1,故A符合题意;B.根据计算可知x=4,故B不符合题意;C.A的转化率=×100%=20%,故C不符合题意;D.平衡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0.04moL·L-1·min-1,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三段式数据计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B.x=4;C.转化率=
×100%;D.根据公式计算。3.C解析:A.Z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为1.58mol,V===0.079mol/(L.s),A不符合题意;B.10s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1.20-0.41)2=0.0395mol/L,B不符合题意;C.10s时,Y的物质的量减少了1.00-0.21=0.79mol,转化率α=,C符合题意;D.X、Y、Z物质的量变化分别为:0.79mol、0.79mol、1.58mol,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故答案为:C分析:A.代入V=计算;B.注意容器体积为2L;C.转化率=该物质转化的物质的量/该物质反应总的物质的量x100%;D.根据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计算可得。4.C解析:A.已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ΔS<0,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ΔG=ΔH-TΔS,当低温时有自发进行的倾向,高温时不利于自发进行,A不符合题意;B.根据甲中CO的转化率为50%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2mol、0.4mol,容器的体积为2L,根据,可以得到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0.2mol/L,列出三段式,该反应的平衡常数,B不符合题意;C.由三段式可知甲的NO2转化为50%,因甲的平衡相对乙加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乙的NO2转化为小于50%,则NO2的浓度:甲>乙,C符合题意;D.甲的投入量为乙的两倍,甲的平衡相对乙加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甲N2的体积分数大于乙N2的体积分数,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反ΔG=ΔH-TΔS进行判断;B.根据三段式进行计算;C.注意三段式的应用;D.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5.B解析:A.该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2nmolAB,则同时消耗nmolA2,A2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符合题意;C.单位时间内有nmolB2发生反应,同时有nmolAB分解即有0.5nmolB2生成,B2的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D.单位时间内有nmolA2生成,同时有nmolB2生成,均表示逆速率,无法判断正逆速率是否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6.B解析:A.因为容器容积不变,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密度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A不符合题意;B.根据表中数据,反应进行到第3分钟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符合题意;C.根据表格数据,第4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消耗二氧化硫为0.20mol-0.08mol=0.12mol,则生成的SO3为0.12mol,其浓度是0.06mol/L,则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0.06mol/L÷4min=0.015mol/(L•min),C不符合题意;D.开始SO2和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mol、0.1mol,根据表格数据,平衡时SO2、O2、S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8mol、0.04mol、0.12mol,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平衡时的压强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0.08+0.04+0.12)/(0.2+0.1)=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该装置条件下,混合气体密度为定值;B.第三分钟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根据v=计算;D.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7.B解析:A.该反应的ΔH<0,为放热反应,逆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增大,A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ΔH<0,为放热反应,逆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减小,B符合题意;C.该反应的ΔH>0,为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C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的ΔH>0,为吸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由反应速率图可知,当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时,平衡均逆向移动,因此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逆反应方向,气体分子数减小;据此结合选项所给反应进行分析。8.B解析:A.加入淀粉,通过溶液变蓝,可证明反应生成I2,无法证明是否存在Fe3+或I-,A不符合题意;B.若V1≤1,则溶液中I-过量,加入KSCN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可证明该反应具有一定限度,B符合题意;C.溶液中的SO42-能与Ag+反应生成Ag2SO4沉淀,干扰I-的检验,故无法证明该反应是否存在一定限度,C不符合题意;D.加入Ba(NO3)2溶液,无法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Fe3+或I-,故无法证明该反应是否存在一定限度,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Fe2(SO4)3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要证明该反应具有一定限度,则可在Fe3+过量的情况下,检验是否存在I-;或在I-过量的情况下,检验是否存在Fe3+;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9.C解析:①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SCN-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进行,Fe(SCN)3浓度增大,颜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②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为强酸,不存在电离平衡,稀释盐酸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③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HCl+HClO,平衡逆向进行,减小氯气溶解度,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④2NO2⇌N2O4,加压瞬间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随之平衡正向进行,NO2浓度有所减小,颜色又变浅,但是NO2的浓度相比原来的浓度较大,因此颜色比原来深,所以压强增大平衡正向进行,颜色先变深后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⑤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⑥由H2、I2(g)、HI气体组成的平衡,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加压后平衡不移动,体积减小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⑦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升温却可提高反应速率,不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⑧合成氨的反应中,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气液化,减小了生成物浓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综上所述,②⑤⑥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答案为:C。分析:勒夏特列原理指的是在可逆反应中,改变某一因素反应会向减弱这种因素的方向进行。10.C解析:A、ΔH<0,ΔS>0,正向任何温度下都自发进行,A不符合题意;B、ΔH<0,ΔS<0,正向低温下能进行,B不符合题意;C、ΔH>0,ΔS>0,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C符合题意;D、ΔH>0,ΔS<0正向任何温度都不能自发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焓变、熵变及温度有关的吉布斯自由能判据:ΔG=ΔH-TΔS。当ΔH<0,ΔS>0时,ΔG>0,自发过程,过程能正向进行;当ΔH>0,ΔS<0时,ΔG<0,非自发过程,过程能向逆方向进行;ΔH<0,ΔS<0或ΔH>0,ΔS>0时反应的自发性取决于温度,低温时焓变为主,高温时熵变为主。当ΔG=0,处于平衡状态。11.D解析:A.H2O由气态变为液态,体系的混乱度减小,ΔS<0,A不符合题意;B.物质溶解的过程中,体系的混乱度增大,ΔS>0,B不符合题意;C.当ΔH-TΔ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若一个反应的ΔH>0,ΔS>0,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自发进行,C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ΔH<0,ΔS>0,在任意温度下,都能满足ΔH-TΔS<0,故该反应在任意外界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其混乱度减小;B.溶解过程中,体系的混乱度增大;C.根据复合判据分析;D.根据复合判据分析;12.D解析:A.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能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但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A不符合题意;B.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反应△S>0,△H-T△S>0,说明该反应的△H>0,B不符合题意;C.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因此反应的活化能也就不变,C不符合题意;D.KSP[Al(OH)3]=c(Al3+)·c3(OH-)=1×10-33,由于c(Al3+)≤1×10-6mol/L,所以c3(OH-)>=1×10-27,所以c(OH-)>1×10-9mol/L,c(H+)<=10-5mol/L,所以pH≥5,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增大压强只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而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B.反应是否自发要用复合判据判定即△H-T△S大于0反应一定非自发,小于0一定自发。C.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13.C解析:N2+3H2⇌2NH3△H<0,该反应是放热的可逆反应,要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应降低温度,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过小,不利于工业生成效益;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应适当升高温度,使反应速率增大;使用催化剂也能增大反应速率,但在700K左右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所以选择采用700K左右的温度。故选C.分析: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催化剂的影响分析,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据此分析.二、综合题14.(1)0.1mol·L-1·min-1(2)0.1mol·L-1(3)6(4)解析:(1)前2min内用W表示的反应速率;(2)由分析可知,2min末时X的浓度为0.1mol/L;(3)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可得,,解得n=6;(4)由于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令2min末体系内的压强为p,反应前的压强为p0,则;分析: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25mol/(L·s),则2min内生成Z的浓度为0.0025mol/(L·s)×2×60s=0.3mol/L,可得平衡三段式如下:据此结合题干设问分析作答。15.(1)C6H6(l)+O2(g)=6CO2(g)+3H2O(l)△H=-3260.4kJ/mol(2)-406kJ/mol;(3)<;KA=KB>KC;b(4)0.02mol/(L·min);减小解析:(1)Ⅰ.在25℃、101kPa时,1.00gC6H6(l)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1.8kJ的热量,78g苯燃烧放出78×41.8kJ=3260.4kJ的热量,表示C6H6(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6(l)+O2(g)=6CO2(g)+3H2O(l)
△H=-3260.4kJ/mol;(2)Ⅱ.已知:①2H2(g)+O2(g)⇌2H2O(g)
ΔH=-484kJ/mol②OHC-CHO(g)+2H2(g)⇌HOCH2CH2OH(g)
ΔH=-78kJ/mol由盖斯定律:①-②,则乙二醇气相氧化反应HOCH2CH2OH(g)+O2(g)⇌OHC-CHO(g)+2H2O(g)的ΔH=-484kJ/mol+78kJ/mol=-406kJ/mol;相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3)Ⅲ.(1)①CO(g)+2H2(g)⇌CH3OH(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B两点对应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PB;②CO(g)+2H2(g)⇌CH3OH(g),温度升高,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放热,C点平衡常数小于A点,A、B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KA=KB>KC;③a.只要反应发生就有H2的消耗速率是CH3OH生成速率的2倍,a错误;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的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改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d错误;d.CO和CH3OH的物质的量之和保持不变,可能平衡也可能未平衡,d错误;(2)在P1压强、T1℃时,经5min达到化学平衡,CO的转化率为0.5,则用氢气表示该反应的化学速率v(H2)==0.02mol/(L·min),再加入1.0molCO后,加入的CO不可能100%的转化,重新到达平衡,则CO的转化率减小。分析:(1)Ⅰ.注意各物质的状态;(2)Ⅱ.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时,两式相加则两个平衡常数相乘,两式相减则平衡常数相除;(3)Ⅲ.①根据CO的平衡转化率,结合反应的移动方向,判断压强大小;②注意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③根据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及由此衍生的其他物理量进行分析;(4)在P1压强、T1℃时,经5min达到化学平衡,CO的转化率为0.5,据此计算出氢气的变化浓度,据此计算v(H2);可逆反应中,两种物质参加反应,增加该物质的浓度,该物质的转化率减小。16.(1)0.16mol·L-1·min-1;1.6mol·L-1;0.2mol·L-1(2)3X+Y2Z;0.375mol·L-1;0.1mol·L-1;增大解析:(1)在2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4molN2O5,发生如下反应:2N2O5(g)4NO2(g)+O2(g)。反应至5min时,测得N2O5转化了20%,则参加反应的五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4mol×20%=0.8mol,则:
υ(NO2)==0.16mol·L-1·min-1;c(N2O5)==1.6mol·L-1;c(O2)==0.2mol·L-1;故答案为:0.16mol·L-1·min-1;1.6mol·L-1;0.2mol·L-1;(2)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①X、Y的物质的量减小,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大为生成物,最终X、Y的物质的量不变,且不为0,属于可逆反应,X、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0.7):(1-0.9):0.2=3:1:2,故反应方程式为3X+Y2Z。故答案为:3X+Y2Z;②反应至平衡时,v(X)==0.375mol·L-1,c(Z)==0.1mol·L-1。故答案为:0.375mol·L-1;0.1mol·L-1;③若X、Y、Z均为气体,则达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的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结合M=可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增大。故答案为:增大。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及计算,把握平衡移动、反应速率计算、平衡状态的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难点(2)①先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X、Y的物质的量减小,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大为生成物,再根据X、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变化量之比解题。17.(1)1(2)40%(3)非气态;气态(4)b解析:利用三段式解答。设消耗的Y的物质的量为x,则消耗的X的物质的量为2x,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为ax:由于平衡时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所以有如下关系:,解得:x=0.8,a=1.(1)a=1;(2)平衡时Y的转化率=;(3)反应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借款合同范本:合法借条编制与支付方式
- 2025年度农业科技股权置换合同范本(修订版)
- 2025年数字媒体广告工程安装与维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变更补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抵押反担保法律咨询合同4篇
- 2025年度金融科技创新合作研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厨具节能认证与安装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与风险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广告发布效果评估合同
- 2025年化工产品研发与技术支持合同
- 城市基础设施修缮工程的重点与应对措施
- GB 12710-2024焦化安全规范
- 【牛客网】2024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
- 肿瘤中医治疗及调养
- 术后肺炎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中石化高级职称英语考试
- 医院病房用电安全宣教
- 旅游行业智能客服解决方案
-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400题及答案
- 医疗器械经营规范培训
- 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种类和设定(行政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