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安徽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2/1A/wKhkGWXVXSqACrLcAAJLTRJqFd8021.jpg)
![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安徽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2/1A/wKhkGWXVXSqACrLcAAJLTRJqFd80212.jpg)
![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安徽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2/1A/wKhkGWXVXSqACrLcAAJLTRJqFd80213.jpg)
![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安徽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2/1A/wKhkGWXVXSqACrLcAAJLTRJqFd80214.jpg)
![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安徽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2/1A/wKhkGWXVXSqACrLcAAJLTRJqFd80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人教安徽版)一、积累与运用(35分)【活动一:山水无言·诗文寄情】1.默写。(10分)古诗文中的景、物、人、事等无不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如:《蒹葭》中“蒹葭苍苍,(1)____________”两句,以水边的秋景起头,为全诗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关雎》中“(2)____________,钟鼓乐之”两句,让我们读出了青年男子想象与意中人举行婚礼的愉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洞庭湖水汽蒸腾,涛声轰鸣,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小石潭记》中“佁然不动,(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借游鱼嬉戏之乐写出了观鱼之人心情的逐渐轻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7)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以无船渡湖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愿;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9)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传递出真正的朋友不会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旷达。【活动二:经典华章·智慧传承】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记虽zūn()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shuài()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节选自《经典常谈》)(1)在括号内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2)根据语段内容观察下面几种字体可知,图______(填序号)是隶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____________的著作。全书共____________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4分)(4)语文老师计划在校报的“经典名著阅读”栏目出一期有关《经典常谈》的读书方法的文章,所以在班级里收集大家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的读书方法。除了语文老师推荐的“选择性阅读”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读书方法进行阅读?请你再举一例。(3分)【示例】读书方法:选择性阅读推荐理由: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我国古代学者很重视选择性阅读。苏轼就曾建议读书求学之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贪多求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选择性阅读也变得更加重要。【活动三:先贤智慧·优秀典籍】3.复兴中学八年级某班举行“典籍里的中国”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1)小圆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好了下联,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上联的是()(3分)上联:________________下联:读书明志,可识春秋A.书山学海,品味经典B.博览文化,鉴赏河山C.观史知今,当思进退D.万卷经典,启迪人生(2)活动中晓华同学分享了他摘录的一则新闻,请按要求完成练习。(7分)【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节目继续聚集流传千古的历史文化典籍,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表达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和通俗化解读,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永乐大典》全书共22877卷,凡例并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乙】它巧妙地采用了“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排方式,真正做到了“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本期节目通过演绎陈济立志、悟道、修书的人生历程,带领大家识读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致敬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和对中华文脉的护佑。①【甲】处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③下列词语的结构类型与“人生历程”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世世代代B.传奇故事C.带领大家(3)小皖想走访退休教授,了解更多典籍背后的故事,为此他建了一个聊天群。下面哪一项最适合作为群名?()(3分)A.豆蔻年华 B.弱冠一族C.不惑之年 D.耳顺之心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活动四: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22分)老食器张金刚①一切与家常餐食有关的器物,我都笼而统之地称为“食器”。它们次第聚拢来,成为家里一员,忠实乖巧地服从主人的调遣,分工明确又精诚团结地奉献给我们一日三餐,给养我们祖孙数代。岁月无痕滑过,经年的老食器却留下岁月的印痕,升腾着温度,默默讲述着故事;弥散的,是家的味道。②每当给老家添换锅碗瓢勺、坛罐箅筐,父母都会感叹:“这些老物件儿跟了我们几十年了,对了脾气,用着上手,不用换。”我硬坚持,父母便将新食器塞起来,说:“等旧的坏了,再用!”我知道,父母与那些散落老屋各个角落的老食器生了感情。③当年一沟的枣树,死了数棵。爷爷蹲下来,用手摩挲着枯裂的树皮:“你们养活了我们全家,打日本侵略者时还养过八路军,我舍不得你们呀!”他默默坐在树下,一锯,一锯,锯了一上午。又用了几天,锯斫、锛凿、拼接、打磨,做了案板、擀面杖、小凳子数套,分给父亲和叔伯。④我家的那套还在用。每次回家,母亲便取出缸内的腌肉、拔来应时的蔬菜,拿起略钝的老铁刀,在枣木案板上剁得当当响,于是全村人都知道我家要包饺子了。我略带嫌弃地说:“这案板都凹陷了,还剁出了木屑,该换了。”母亲拍拍我:“你就是吃着这木屑肉馅儿长大的,看多壮实!”我憨憨一笑。两块枣木拼成的案板,接缝处或存了硬面渣,或透着光,却与擀面杖一样溜光水滑。两相碰撞,“嘎噔嘎噔”十分悦耳,甩出张张饺子皮儿。⑤院中,用从山里采来的石块、石板架成的简易餐桌,早被磨得没了棱角;三把枣木小凳摆上,面儿凹了、腿儿细了、楔儿松了,却还稳当;几个磕豁了沿儿的蓝纹瓷碗、团花盘子,盛了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催开了父母和我的笑脸。不变的食器、不变的场景、不变的亲人,一如昨日,可悄然间父母已年过七旬,我也已到中年。随饺子咽下的,更是不忍触及的种种。⑥秋后的高粱高挺着秆子、穗子,在田间招摇。放倒,砍穗,收秆,晾晒,又是一季丰收。父亲挑出粗壮的高粱秆,一根根码在木制的箅床上,用麻绳缠好,制成蒸馒头用的蒸箅、压豆腐用的压箅;母亲选出细滑的高粱秆,一根根用长针细线穿起,制成放食品用的箅排、盖锅瓮用的箅盖。褪去高粱粒的穗子顺溜硬朗,绑成刷锅用的炊帚;浸泡过的白高粱秆绵软干净,编成淘菜用的小筐……高粱穗秆制成的食器,朴素耐用,自然环保,用着很是称心。⑦每个忙年的腊月,便是这些食器的秀场。蒸箅架在铁锅上,经过火烧水蒸,奉献出暄腾、喷香的馒头、包子、年糕,晾于箅排上;在其与高粱秆接触的一面,自然烙上了箅排的纹路,道道凹凸起伏的箅子印儿清晰、亲切。豆腐卧在压箅上,柔白细嫩;摊好的煎饼叠成方形,摆在箅排上晒干摞好,与肥肠、排骨汤搭配着吃,是冬季暖心暖胃的绝佳美食。破了补,坏了换,一批批高粱秆老食器用下来,彻底将土地、庄稼、三餐、农人紧密连在一起,相伴昼夜寒暑,不离不弃。⑧年岁愈长,愈想常回家看看,吃顿母亲做的饭。母亲塌腰佝背,与帮厨的父亲默契配合。用磨短了的铁铲,翻烙几张油津津、黄澄澄的葱花饼;用磨细了的长擀面杖,擀一顿柔长筋道的手擀面;用磨成月牙儿的铝勺,搅动那口老铁锅,慢熬出一锅甜香的南瓜红豆玉米糁;用磨得光滑的饸饹床,轧一次红薯榆皮面饸饹,让我爽爽地来上两大碗解馋……我猛地发现,只有用经年的老食器,才能做出母亲的味道,盛满家乡的温暖。⑨慢慢地,父母老了,心气儿淡了,有些老食器渐次被时光贴上了封条。不养猪了,那个曾盛满新鲜猪肉的肉篓,根根荆条已然脱落、枯朽;菜种得少了,那些曾腌满酸爽泡菜的坛子、罐子都闲弃在墙角,落入枝叶,沾了泥垢;时代变了,那些曾被村里人争抢的石碾、石磨,曾被颠晃摇摆来筛面粉的粗细面箩,曾被家人拿来烧烤土豆、花生的火盆,曾被用来舀水舀米舀面的天然葫芦瓢,曾被捧在手里盛水盛饭盛汤的搪瓷缸、铝饭盒,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或孤独落寞地散落在村里,或永远消失……⑩那次下乡,进一户农家讨水喝。大妈正忙着为回家探亲的儿子做石磨豆腐,老土灶上的老铁锅里熬着乳白的豆汁,热气翻涌、豆香弥漫,院角的石磨还沾着道道豆糊;闻讯回家的大姐燃起小泥炉,架起铁鏊,为弟弟摊金黄的发面饼。见我们来,大妈盛上鲜美的豆汁,大姐端来喷香的发面饼,热情招待,我们边吃边看着一家人温情地忙活。那些尘封的老食器,因孩子的归家再次隆重登场,点亮了久违的亲情。⑪一件件食器,或自制、或购得,或祖传、或新置,或朴拙、或精致,或蒙尘、或锃亮,皆为每家日常生活所必需。盘点细数老家的老食器,我不禁泪眼蒙眬:美食消散,食器仍在;加工、炊煮、盛放、进食、贮藏,沉默无言的食器,曾在每个餐前忙碌的时刻满血复活、辛勤劳作,造就了多少最平民、最养人的汤菜饭食,打理着寻常日子,滋养了数代家人。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①段将老食器写得富有人情味,既统领了全文,又为文章定下了热情欢快的感情基调。B.第②段的“我硬坚持,父母便将新食器塞起来”一句中,“硬”和“塞”形成反差,突出了父母对老食器的感情深厚。C.第④段中作者对使用老食器时的声音(“当当”“嘎噔嘎噔”)的描写,既表现出母亲动作的娴熟,又衬托出人物愉悦的心情。D.作者在第⑪段中说“沉默无言的食器,曾在每个餐前忙碌的时刻满血复活”,这里的“满血复活”是指“食器”再次焕发活力,发挥重要作用。5.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食器事件枣木案板、简易石桌、枣木小凳、蓝纹瓷碗、团花盘子包饺子、(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腊月制作食物铁铲、长擀面杖、铝勺、老铁锅、饸饹床回家看望父母,吃母亲做的饭石磨、老铁锅、小泥炉、铁鏊(3)____________6.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7.全文通过写老食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8.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豆香,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它们各自表现的内容的不同。(6分)链接材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鲁迅《社戏》)【活动五:文明对话·中国国家版本馆】[二](17分)2022年7月23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落成典礼。为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国家版本馆,你所在的小组同学搜集到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完成相应阅读任务。【材料一】构筑新时代国家文化殿堂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关系到中华文明历史的传承,它担负着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重要使命。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我国历朝历代也都把版本保藏传承放在重要位置。从周的史官、秦的石室,到汉代的天禄阁、唐代的弘文馆,再到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文渊阁、清代的四库七阁,专藏机构绵亘千年。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就是着眼于中华版本的永久安全保藏,让文化典籍“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这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厚植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具有重大的意义。【材料二】什么是国家版本馆?要解释国家版本馆,首先得说明什么是版本。简单来讲,版本就是记录历史、见证文明的“金种子”。中华版本包括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这里面有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青铜器,也有包含着鲜明时代印记的报刊、粮票,甚至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磁带、图书、报刊,乃至健康码第一行代码等。总之,只要你能想到的文化载体,基本都算是版本资源。版本馆是国家站在文化安全和文化复兴战略高度上谋划的,用以存放保管文明“金种子”的“库房”,也就是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建成开放了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会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普查征集、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宣传使用的职能,是国家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和国家出版信息管理中心。【材料三】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一组古朴典雅的建筑群坐落山间。由南向北,主体建筑“楼、堂、阁”掩映在山水园林中,两侧配楼建筑“厅、廊、馆”相映成趣,意境盎然。这就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总馆入藏版本量共1600万余册,开馆展览展品达上万件,涵盖十大类版本类型。南倚秦岭,北望渭川,总建筑面积8.25万平方米的西安分馆,主体为高台建筑,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汉唐风格。西安分馆结合西部文化特色,精心打造了“赓续文脉踔厉前行——中华文化经典版本展(西部篇)”和“楮墨遗珍万里同风——丝绸之路版本展”两个展览,充分展示丝绸之路文明,讲好以西部为主的中华经典版本故事。坐落于浙江杭州良渚的杭州分馆文润阁,建筑设计围绕“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展开,总建筑面积10.31万平方米,包括主书房、南书房、文润阁、山体库房、附属用房等共计13个单体。该馆核心功能为保藏、展示、研究和交流,是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多种场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凤凰山麓、流溪河畔,广州分馆文沁阁占地面积24.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建筑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设计理念,融合中华制式与岭南特色,形成礼乐相成的山水建筑格局,打造南粤大地的中华文化殿堂。中国国家版本馆的“一总三分”,共同构建中华版本保藏传承体系。中央总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将牵头承担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的职能。三个地方分馆是中央总馆的异地灾备中心和区域性版本资源聚集中心。9.阅读三则材料,下列物品中最适合被存放保管于中国国家版本馆的一项是()(3分)A.家中的老照片B.《雷峰塔经卷》C.梵高著名画作《向日葵》D.学校评出的优秀寒假作业10.材料三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国家版本馆各分馆的?请简要回答。(4分)11.如果要将三则材料组合成一篇介绍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文章,三则材料的顺序怎样安排比较合理?请说明理由。(6分)12.请你在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宣传册上拟写一条标语,并作解释。(标语可从原文摘录,也可自行拟写)(4分)[三](16分)【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银山县有温泉,注①大溪,夏才暖,冬则大热,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限山县东六十里有山,名下鱼城,四面绝崖,唯两道可上,皆险绝。山上周回②可二十里,有林木池水,人田种于山上。昔永嘉乱③,土人登此避贼,守之经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通信工程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曲靖2025年云南曲靖市麒麟区益宁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简明空气动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医科大学《供应链系统模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2月山东2024年中国民生银行济南分行诚聘英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化学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国际商务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虚拟现实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宗教经验之种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全球医疗趋势报告
- 成都四川成都简阳市简城街道便民服务和智慧蓉城运行中心招聘综治巡防队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全球废弃食用油 (UCO) 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 (SAF) 的催化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元月调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音频有听力原文)
-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空白离婚协议书
- 校长在行政会上总结讲话结合新课标精神给学校管理提出3点建议
- 北京市北京四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快递行业无人机物流运输合同范本及法规遵循3篇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务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