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三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三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三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三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三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三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切割玻璃 B.干冰用作制冷剂C.稀有气体用做电光源 D.氮气用作保护气【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详解】A.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稀有气体用做电光源,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2.下列做法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不相符合的是()A.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B.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C.污水处理站达标后再排放、防止水体污染D.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垃圾的处理方法来分析;B.根据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C.根据污水处理的必要性来分析;D.根据新能源的使用来分析。【详解】A.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既能节约资源,又可以防止环境污染,不合题意;B.煤炭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与烟尘,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符合题意;C.污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为防止水体污染,污水处理站达标后再排放,不合题意;D.新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不合题意。故选:B。3.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中国教育出版网\"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o"中国教育出版网\"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②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故选B。4.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实验室制取氢气\o"中国教育出版网\"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o"中国教育出版网\"C.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o"中国教育出版网\" D.实验室制取氧气\o"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C【解析】\o"中国教育出版网\"分析】A.根据装置特点来分析;B.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来分析;C.根据木炭具有吸附作用来分析;D.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详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氢气,而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实验设计错误;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所以若用该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需要选择密封装置,实验设计错误;C.木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该实验中观察到瓶内气体的颜色变浅、甚至变成无色,实验设计正确;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图示装置来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长管通入,实验设计错误。故选:C。5.如图为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中国教育出版网\"A\o"中国教育出版网\"图示“□”中应填写“锌”,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30,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C.m、n的值分别为30、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与Cl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ZnCl2【答案】D【解析】【详解】A.图示中元素符号为锌元素的元素符号,“□”中应填写“锌”,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0,表示原子序数为3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0,而不是中子数为30;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C.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则m、n的值分别为30、2;由粒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30,核外电子数=2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则其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显﹣1价,锌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Cl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②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③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应该迅速开灯寻找泄漏源④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⑤炒菜时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⑦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A.②④⑤⑥ B.④⑥ C.④⑥⑦ D.②④⑥【答案】B【解析】【分析】①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性质来分析;②根据计入空气污染物的主要物质来分析;③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④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分析;⑤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⑥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详解】①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选项说法不正确;②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没有二氧化碳,选项说法不正确;③夜间发现煤气泄漏不能应该迅速开灯寻找泄漏源,以防发生爆炸,选项说法不正确;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选项说法正确;⑤炒菜时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说法不正确;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⑦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选项说法不正确。综上所述,故④⑥选项的说法正确,故选:B。7.下图所示装置是某同学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o"中国教育出版网\"实验探究.实验时烧杯水为500mL(图1),实验结束后烧杯的水为350mL(图2),然后,将剩余烧杯的水倒入集气瓶并塞上双孔塞,水恰好满瓶(500mL).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o"中国教育出版网\"A.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B.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C.没有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D.燃烧匙插入快,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没有逸出【答案】B【解析】【分析】实验时烧杯水为500mL(图1),实验结束后烧杯的水为350mL(图2),说明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50mL,通过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150mL/500mL=3/10>1/5,故氧气的体积偏大,分析选项找出导致氧气体积偏大的原因即可。【详解】A.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会使氧气体积分数偏小,选项错误;B.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大,即氧气体积分数偏大,选项正确;C.没有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小,即氧气体积分数偏小,选项错误;D.燃烧匙插入快,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没有逸出,该操作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不会导致氧气体积分数偏大,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8.称取mg\o"中国教育出版网\"(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置于氮气流中加热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其中\o"中国教育出版网\"发生反应:\o"中国教育出版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中国教育出版网\"A.\o"中国教育出版网\"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B.\o"中国教育出版网\"C.\o"中国教育出版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D.F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C【解析】【详解】A.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2+x×2+(-2)×4=0,则x=+3,选项错误;B.\o"中国教育出版网\"发生反应:\o"中国教育出版网\",\o"中国教育出版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Ca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设反应前的固体质量为x,则146:128=x:6.4g,x=7.3g,所以m得数值为7.3,选项错误;C.假设\o"中国教育出版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Ca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设反应后生成CaCO3的质量为y,则128:100=6.4g:y,y=5g,与D点固体质量相符,选项正确;D.由C选项可知,D点处剩余的固体为碳酸钙,碳酸钙在受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最终F点剩余的固体应为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选项错误,故选C。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6分)9.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下列是三个关于水的实验。\o"中国教育出版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实验一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B实验一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C实验一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等反应也能够证明水的组成D实验二中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E实验三该净水器中的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的主要作用是吸附(2)实验三净化后的水可以用_____鉴别属于软水还是硬水。(3)氢化钙(CaH2)固体常用于登山队员的能源提供剂,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答案】①.ACD②.肥皂水③.\o"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分析】【详解】(1)A.实验一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一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实验一中,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二中,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E.实验三中,该净水器中的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的主要作用是过滤,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填:ACD;(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净化后的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属于软水还是硬水。故填:肥皂水。(3)氢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故填:\o"中国教育出版网\";【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0.实验一: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步骤及现象\o"中国教育出版网\"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实验二:氨气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但在纯氧中可以燃烧,如图是氨气燃烧的实验装置\o"中国教育出版网\"(1)实验开始时,先打开止水夹a通入氧气,再打开止水夹b通入氨气,此时在装置周围都可以闻到氨气特有的刺激性气味,说明_____。(2)在长导管处点燃氨气,氨气在纯氧中安静燃烧。(3)实验完毕,夹紧止水夹b,火焰即熄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答案】①.白磷未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④.不再提供可燃物【解析】【分析】实验一:(1)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回答此题;(2)根据实验的变量回答此题;实验二:(1)根据分子的特点回答此题;(3)根据燃烧的三要素分析回答此题。【详解】实验一:(1)此时可燃物存在,且达到了白磷着火点,但是水隔绝了空气或氧气,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答案为:白磷未与空气(或氧气)接触。(2)Ⅱ和Ⅲ中只有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不同这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所以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二:(1)此时周围都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有氨气分子存在,证明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特点;故答案为: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3)此时氨气无法供给,说明没有可燃物,也就不再燃烧;故答案为:不再提供可燃物。11.已知,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物质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E中含有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忽略)。请回答:\o"中国教育出版网\"(1)C的化学式为_____。(2)实验室要验证C与D能发生反应要用到的试剂_____。(3)D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它用于_____时,既用到其物理性质又用到其化学性质;(4)“E→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B转化为C和D”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B转化为C和D”的反应中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B转化为C和D”的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DD→E是化合反应【答案】①.H2O②.紫色石蕊试液③.灭火④.\o"中国教育出版网\"⑤.AC【解析】【分析】根据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物质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E中含有一种金属元素,A会转化成氧气和C,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B和氧气反应生成D和C,所以B是甲烷,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E可以互相转化,所以E是碳酸钠或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F是碳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详解】(1)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物质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E中含有一种金属元素,A会转化成氧气和C,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B和氧气反应生成D和C,所以B是甲烷,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E可以互相转化,所以E是碳酸钠或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F是碳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的化学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2)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实验室要验证C与D能发生反应要用到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3)D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它用于灭火时,既用到其物理性质又用到其化学性质;(4)“E→D”的反应可以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5)A.“B转化为C和D”的反应可以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B转化为C和D”的反应可以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B不正确;C.“B转化为C和D”的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D.D→E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A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2.甜叶菊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图实验:\o"中国教育出版网\"\o"中国教育出版网\"【查阅资料】浓硫酸为常用的干燥剂,可以吸收水,氢氧化钠固体不仅可以吸收水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提出猜想】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如甲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于火焰上方。发现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睛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改进实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合有碳、氢元素。【继续探究】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乙图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1)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2)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3)实验后继续通入氮气的原因是_____。【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产物被完全吸收)。通过计算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①.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②.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③.\o"中国教育出版网\"④.防止发生倒吸以及排出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碳⑤.1.44⑥.偏小【解析】【分析】【详解】[讨论交流]酒精本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也会发生类似现象;故答案为: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继续探究](1)氢氧化钠可以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去除内部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避免影响甜叶菊苷燃烧产物的判断;故答案为: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故答案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