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梯检验项目、内容与要求及相关提示项目检验内容和要求提示1技术文件1.1制造资料A(1)制造许可证明文件,其范围能够覆盖所提供电梯的规格型号(试生产样机除外);(2)电梯整机型式试验合格证书或者报告书,其内容能够覆盖所提供的电梯(试生产样机除外);(3)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注有制造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该电梯的产品出厂编号、主要技术参数,以及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驱动主机、控制柜等安全保护装置和主要部件的型号和编号等内容,并且有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以及出厂日期;(4)(5)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及井道布置图,其顶层高度、底坑深度、楼层间距、井道内防护、安全距离、井道下方人可以进入的空间等满足安全要求;(6)(7)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包括安装、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操作说明的内容。注A-1: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则必须经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加盖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对于进口电梯,则应当加盖国内代理商的公章①已取得电梯制造许可证的我国电梯制造单位信息可以在/(截至2008年月日)见附录1。②电梯整机产品型式试验合格证书样式及相关说明见附录2。审查应当注意将型式试验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中所列的型号规格、产品配置、覆盖范围等信息与所检电梯对照核查。④安全装置和主要部件的型式试验合格证样式及相关说明见附录2。审查时应当注意将型式试验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中所列的型号规格、产品配置、覆盖范围等信息与所检安全装置和主要部件对照核查。④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从事电梯型式试验的机构信息(截至2008年月日)见附录3。⑤2002版《检规》的要求与此不尽相同。1.2安装资料A安装单位提供了以下安装资料:(1)安装许可证和安装告知书,许可证范围能够覆盖所施工电梯的规格型号;(2)施工方案,审批手续齐全;(3)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4)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检查和试验项目齐全、内容完整,施工和验收手续齐全;(5)变更设计证明文件(如安装中变更设计时),履行了由使用单位提出、经整机制造单位同意的程序;(6)安装质量证明文件,包括电梯安装合同编号、安装单位安装许可证编号、产品出厂编号、主要技术参数等内容,并且有安装单位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以及竣工日期。注A-2: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则必须经安装单位加盖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①已取得电梯安装许可证的我国电梯安装单位信息(截至2008年月日)见附录4。②报检时,审查安装许可证、安装告知书和施工方案。③施工过程中,审查施工纪录和自检报告、设计变更证明文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施工过程事故记录和处理报告。对承重梁主要审查两端的埋入深度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对导轨支架主要审查导轨支架的间距、连接方式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④安装竣工后,审查安装质量证明文件。⑤2002版《检规》中,未提出(1)、(2)、(5)、(7)项要求1.3改造、重大维修资料A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单位提供了以下改造或者重大维修资料:(1)改造或者维修许可证和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告知书,许可证范围能够覆盖所施工电梯的规格型号;(2)改造或者重大维修的清单以及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审批手续齐全;(3)所更换的安全保护装置或者主要部件产品合格证、型式试验合格证书以及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如发生更换);(4)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5)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检查和试验项目齐全、内容完整,施工和验收手续齐全;(6)改造后的整梯合格证或者重大维修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或者证明文件中包括电梯的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合同编号、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单位的资格证编号、电梯使用登记编号、主要技术参数等内容,并且有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单位的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以及竣工日期注A-3: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则必须经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单位加盖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①已取得电梯改造或者重大维修许可证的我国电梯施工单位信息(截至2008年月日)见附录5。②《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以列表的形式对电梯施工的类别进行了划分,见下表。③第(1)~(4)项在报检时审查,第(4)项在其它项目检验时还应查验;第(5)项在试验时查验;第(6)项在竣工后审查④2002版《检规》中,未提出(1)、(2)、(5)、(7)项要求。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部件调整参数调整改造以下部件变更型号、规格,致使右栏列出的电梯参数等内容发生变更时,应当认定为改造作业: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锁、绳头组合、导轨、曳引机、控制柜、防火层门、玻璃门及玻璃轿壁、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液压泵站、限速切断阀、电动单向阀、手动下降阀、机械防沉降(防爬)装置、梯级或踏板、梯级链、驱动主机、滚轮(主轮、副轮)、金属结构、扶手带、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控制屏不管左栏所列部件是否变更,致使以下参数等内容发生变更,应当认定为改造作业:额定速度、额定载荷、驱动方式、调速方式、控制方式、提升高度、运行长度(对人行道)、倾斜角度、名义宽度、防爆等级、防爆介质、轿厢重量重大维修不变更右栏列出的参数等内容,但需要通过更新或者调整以下部件(保持原规格)才能完成的修理业务,应当认定为重大维修作业: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锁、绳头组合、导轨、曳引机、控制柜、导靴、防火层门、玻璃门及玻璃轿壁、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液压泵站、限速切断阀、电动单向阀、手动下降阀、机械防沉降(防爬)装置、梯级或踏板、梯级链、驱动主机、滚轮(主轮、副轮)、金属结构、扶手带、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控制屏额定速度、额定载荷、驱动方式、调速方式、控制方式、提升高度、运行长度(对人行道)、倾斜角度、名义宽度、防爆等级、防爆介质、轿厢重量1.4使用资料B使用单位提供了以下资料:(1)使用登记资料,内容与实物相符;(2)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1.1、1.2、1.3所述文件资料(1.2的(3)项和1.3的(4)项除外),以及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习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保存完好(本规则实施前已经完成安装、改造或重大维修的,1.1、1.2、1.3项所述文件资料如有缺陷,应当由使用单位联系相关单位予以完善,可不作为本项审核结论的否决内容);(3)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事故与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等;(4)(5)按照规定配备的电梯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①2002版《检规》未提出(1)、(4)、(5)项要求。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第三十九条规定:“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有关电梯管理和作业人员的要求详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0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TSGZ6001-2005)、《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TSGT6001-2007)。2机房(机器设备间)及相关设备2.1机房通道与通道门C(1)应当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通道。采用梯子作为通道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通往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的通道不应当高出楼梯所到平面4m;②梯子必须固定在通道上而不能被移动;③梯子高度超过1.50m时,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当在65°~75°之间,并不易滑动或者翻转;④靠近梯子顶端应当设置把手。(2)通道应当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3)机房通道门的宽度应当不小于0.60m,高度应当不小于1.80m,并且门不得向房内开启。门应当装有带钥匙的锁,并且可以从机房内不用钥匙打开。门外侧应当标明“机房重地,闲人免进”,或者有其它类似警示标志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6.2.1。②GB7588-2003中关于通道(包括从公共道路通往机房的通道和人员进入机房和滑轮间的安全通道)的规定如下:6.2通道6.2.1通往机房和滑轮间的通道应:a)设永久性电气照明装置,以获得适当的照度;b)任何情况均能完全安全、方便地使用,而不需经过私人房间。6.2.2应提供人员进入机房和滑轮间的安全通道。应优先考虑全部使用楼梯,如果不能用楼梯,可以使用符合下列条件的梯子:a)通往机房和滑轮间的通道不应高出楼梯所到平面4m;b)梯子应牢固地固定在通道上而不能被移动;c)梯子高度超过1.50m时,其与水平方向夹角应在650~750之间,并不易滑动或翻转;d)梯子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35m,其踏板深度不应小于25mm。对于垂直设置的梯子,踏板与梯子后面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15m。踏板的设计载荷应为1500N;e)靠近梯子顶端,至少应设置一个容易握到的把手;f)梯子周围1.50m的水平距离内,应能防止来自梯子上方坠落物的危险。③在GB7588-2003中,只要求通道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装置,以获得适当的照度,而未对具体的照度值作出规定。可参照A2.3判定照度是否足够。如果通道较长(包括弯道、楼梯等),则可能需装设几处电气照明。照明开关应当装设在通道入口处,多处照明的,入口处的开关应能同时开关这几处照明,而不能设置成每处照明都有一个开关控制。④关于“机房通道应当优先考虑全部使用楼梯”,此处指的是人员进入机房和滑轮间的安全通道。特殊情况可采用梯子,但机房地平面与楼梯所到平面之间的高度不得超过4m。为安全起见,不得使用垂直的高度超过1.5m的梯子。⑤关于“梯子必须固定在通道上而不能被移动”,CEN/TC10/WG1(即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第1工作组)的解释是:通过链或绳的方式将梯子固定在通道上是可以接受的。⑥2002版《检规》对梯子的要求是:“如采用梯子应保证安全可靠”。GB7588-1995中对梯子的要求是:a)应不易滑动或翻转;b)放置时,梯子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在70~760之间。固定的并且高度小于1.5m的梯子除外;c)梯子必须专用,在通道地面附近处应随时保持专用,为此应制订必要的规定;d)靠近梯子顶端,应设置一个或多个容易握到的把手;e)当梯子未固定住时,应配备固定的附着点。2.2机房(机器设备)专用C机房(机器设备间)应当专用,不得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6.1.1,,,15.4.1。②机房内可以设置:杂物电梯或自动扶梯的驱动主机;空调或采暖设备(但不能设置以蒸汽和高压水加热的采暖设备,因热水蒸汽使机房湿度增大,易导致设备锈蚀、电气绝缘降低等);火灾探测器和灭火器(具有高的动作温度,适用于电气设备,有一定的稳定期且有防意外碰撞的合适的保护)。③机房门可以从机房内不用钥匙打开等要求的目的是便于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机房。④GB7588-2003之15.4.1规定,在通往机房和滑轮间的门外侧应设有包括下列简短字句的须知:“电梯驱动主机——危险未经许可禁止入内”采用“机房重地,闲人免进”或“机房重地,未经许可禁止入内”则在我国更为通用。⑤2002版《检规》未提出机房专用的要求。GB7588-1995规定,电梯驱动主机及其附属设备和滑轮可以设置在有其他用途的房间里(例如通往屋顶平台的专用通道),但必须有一道高度不小于1.8m的围封与房间的其他部分隔开,围封上有一个带锁的通道门,并且规定机房或者上述围封内除可放置②所述的设备或装置之外,不得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2.3安全空间C(1)在控制屏和控制柜前有一块净空面积,其深度不小于0.70m,宽度为0.50m或屏、柜的全宽(两者中的大值),高度不小于2m;(2)对运动部件进行维修和检查以及人工紧急操作的地方有一块不小于0.50m×0.60m的水平净空面积,其净高度不小于2m;(3)机房地面高度不一并且相差大于0.50m时,应当设置楼梯或者台阶,并且设置护栏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②为了便于人员检验、检查和维修(包括更换零部件)以及进行紧急操作操作,在控制屏、每一运动部件(特别是驱动主机周围)均应留出没有障碍物且足够大的地面净空面积作为工作区域。GB7588-2003中有关机房尺寸的规定是:6.3.2尺寸机房应有足够的尺寸,以允许人员安全和容易地对有关设备进行作业,尤其是对电气设备的作业。特别是工作区域的净高不应小于2m,且:a)在控制屏和控制柜前有一块净空面积,该面积:1)深度,从屏、柜的外表面测量时不小于0.70m;2)宽度,为0.50m或屏、柜的全宽,取两者中的大者。b)为了对运动部件进行维修和检查,在必要的地点以及需要人工紧急操作的地方(见12.5.1),要有一块不小于0.50m×0.60m的水平净空面积;供活动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80m。通往所述的净空场地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0.50m,在没有运动部件的地方,此值可减少到0.40m。供活动的净高度从屋顶结构梁下面测量到下列两地面:a)通道场地的地面;b)工作场地的地面。电梯驱动主机旋转部件的上方应有不小于0.30m的垂直净空距离。机房地面高度不一且相差大于0.50m时,应设置楼梯或台阶,并设置护栏。机房地面有任何深度大于0.50m,宽度小于0.50m的凹坑或任何槽坑时,均应盖住。③工作区域的净高度不得小于2m,是为了便于人员进入、退出和操作。④GB/T7025系列标准中列出了机房尺寸,可供参考。一般要求机房的面积至少是井道截面积的1.5~2倍,这主要是为维修和检查提供必要的空间。随着驱动主机的小型化,电机绝缘性能的提高,机房也在向小型化发展,有些小机房电梯在保证维修空间和机房温度的前提下其设计的机房面积不大于井道的截面积。⑤2002版《检规》无对护栏的要求,且对控制屏(柜)前的净空面积的要求为不小于0.6m×0.5m。2.4地面开口C机房地面上的开口应当尽可能小,位于井道上方的开口必须采用圈框,此圈框应当凸出地面至少50mm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6.3.4。②机房地板上有曳引绳、限速器绳、选层钢带、电缆通过的开口等。设置圈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物体从井道上方的开口坠落。“尽量小”的前提是满足使用,也就是运行中的钢丝绳、限速器绳等与楼板不应有摩擦的可能。2.5照明与插座C(1)机房应当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在机房内靠近入口(或多个入口)处的适当高度应当设有一个开关,控制机房照明;(2)机房应当至少设置一个2P+PE型电源插座;(3)应当在主开关旁设置控制井道照明、轿厢照明和插座电路电源的开关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6.3.6,13.6.1,13.6.2,13.6.3。②GB7588-2003第6.3.6规定,机房地面的照度不应小于200lx。机房中人能站立、工作和在工作区域内移动的任何区域上均应能提供这个照度。照度是不发光的物体被光源照明的程度,用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通量来度量,其单位为lx。常见的照度值如下:阳光明亮时的野外7000~110000lx阴天的野外5000~24000lx明亮的室内照度100~1000lx工作台上的照度100~300lx适宜阅读时的照度50~100lx满月在天顶时地面的照度0.2lx③“2P+PE”,指的是2极带保护线的插座,见附图1。由图1a)可见,2P+PE型插座中,左边的H接N线,L接相线,E接PE线。图b)不接PE,或者N线与PE线短接是不符合要求的。④GB7588-2003之规定,“井道照明开关(或等效装置)应在机房和底坑分别装设,以便这两个地方均能控制井道照明”。就控制方式而言,实现这一条要求有两种模式:井道照明在机房和底坑独立控制;或井道照明在机房和底坑双联控制。可以设置为:在机房或底坑开启井道照明后,关闭照明只能在原来开启照明的位置;或者无论机房或底坑开启的井道照明,在底坑或机房都可以对其关闭。附图2是实施后者的一种参考电路图。图中的“机房指示灯”安装在机房开关附近可方便操作者确定井道照明灯点亮或熄灭。2.6断错相保护C每台电梯应当具有断相、错相保护功能;电梯运行与相序无关时,可以不装设错相保护装置①相关标准索引:GB50310-2002,4.11.1之1,1);GB7588-2003,14.1.1。②“电梯运行与相序无关时,可以不装设错相保护装置”的意思是,由于电梯运行方向与相序无关(例如VVVF电梯),即使发生供电系统相序变更也不会影响电梯的正常安全运行,因而无需装设错相保护装置。但检验时仍应当按照“检验方法”的要求,将电源相序调换,检查电梯能否正常运行。③对于电梯运行方向与相序相关的电梯(如交流变极调速电梯),错相是非常危险的,它会导致电梯朝着与操作者预期相反的方向运行,因此此类电梯必须装设错相保护装置。2.7主开关B(1)每台电梯应当单独装设主开关,主开关应当易于接近和操作;无机房电梯主开关的设置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①如果控制柜不是安装在井道内,主开关应当安装在控制柜内,如果控制柜安装在井道内,主开关应当设置在紧急操作屏上;②如果从控制柜处不容易直接操作主开关,该控制柜应当设置能分断主电源的断路器;③在电梯驱动主机附近1m之内,应当有可以接近的主开关或者符合要求的停止装置,且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2)主开关不得切断轿厢照明和通风、机房(机器设备间)照明和电源插座、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电梯井道照明、报警装置的供电电路;(3)主开关应当具有稳定的断开和闭合位置,并且在断开位置时能用挂锁或其他等效装置锁住,能够有效的防止误操作;(4)如果不同电梯的部件共用一个机房,则每台电梯的主开关应当与驱动主机、控制柜、限速器等采用相同的标志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3.4.1,13.4.2,15.4.2②在电梯机房中,对应每一台电梯均应设置一个能切断电梯动力电路和控制电路的主开关,该开关应具有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最大电流(例如在电梯满载向上起动时)的分断能力。③为了保证(2)中所述各电源不被主开关切断,至少还应与主开关并列另设两个电源开关,一个控制轿厢照明电路、通风(如果有)以及轿顶电源插座电源;另一个控制电梯并道内照明和底坑内照明及电源插座。关于照明和插座电源的控制,GB7588-2003之13.6.3有如下规定:“应有一个控制电梯轿厢照明和插座电路电源的开关。如果机房中有几台电梯驱动主机,则每台电梯轿厢均须有一个开关。该开关应设置在相应的主开关近旁。机房内靠近入口处应有一个开关或类似装置来控制机房照明电源。井道照明开关(或等效装置)应在机房和底坑分别装设,以便这两个地方均能控制井道照明。由和规定的开关所控制的电路均应具有各自的短路保护。”对于机房和滑轮间内的照明,应与建筑物本身的照明电路控制相一致,遵循“国家有关电力供电线路的各项要求”,由建筑物本身的供电系统提供。④主开关断开后的锁住保护是新的要求,其目的是防止维护保养等过程中误操作主开关。⑤2002版《检规》未对限速器的区分标识提出要求。2.8驱动主机B(1)驱动主机工作时应当无异常噪声和振动;(2)曳引轮外侧面应当涂成黄色;(3)曳引轮轮槽不得有严重磨损(适用于改造、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如果轮槽的磨损可能影响曳引能力时,应当进行曳引能力验证试验①相关标准索引:GB/T10058-1997,3.5.2;GB10060-1993,4.1.9;GB50310-2002,4.3.5;GB7588-2003,12.11。②GB2893—2001《安全色》规定,安全色(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其表征含义如下: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凡是禁止、停止、消防和有危险的器件或环境均应涂以红色的标记作为警示的信号。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及环境都应以黄色表示。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③认为轮槽的磨损可能影响曳引能力时,进行8.11项试验,对于轿厢面积超过规定的载货电梯还需进行8.12项试验,综合8.6、8.10、8.11、8.12项试验结果验证轮槽磨损是否影响曳引能力2.9制动装置C((1)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件应当分两组装设;(2)电梯正常运行时,切断制动器电流至少应当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当电梯停止时,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当防止电梯再运行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②“制动器机械部件应当分两组装设”是新的要求(1995版GB7588中此要求为“暂缓执行”)。注意,电磁线圈的铁心被视为机械部件,而线圈不是。③进行第(2)项检查时,应查看电气原理图时,检查:a.制动器线圈回路中是否至少有两个触点;b.平层停梯时这两个触点的接触器是否都释放,在制动器线圈回路中的这两个触点是否都断开;c.这两个接触器是否由两个信号控制,两者之间有无相互控制关系;d.这两个触点是否都有单独切断制动器线圈电流的电流容量。制动器线圈回路中的电流为直流电流时,用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切断直流电流,交流接触器的触点的额定电流应是制动器线圈回路中直流电流的10倍左右;e.是否设置了监控电路监控这两个触点的动作,以满足“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当防止电梯再运行”的要求。2.10紧急操作B(1)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①对于可拆卸盘车手轮,设有一个电气安全装置,最迟在盘车手轮装上电梯驱动主机时动作;②松闸扳手涂成红色,盘车手轮是无辐条的并且涂成黄色,可拆卸盘车手轮放置在机房内容易接近的明显部位;③在电梯驱动主机上接近盘车手轮处,明显标出轿厢运行方向,如果手轮是不能拆卸的可以在手轮上标出;④能够通过操纵手动松闸装置松开制动器,并且需要以一持续力保持其松开状态;⑤进行手动紧急操作时,易于观察到轿厢是否在开锁区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2.5.1,,。②GB7588-2003规定,如果向上移动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所需的操作力不大于400N,电梯驱动主机应装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以便借用平滑且无辐条的盘车手轮能将轿厢移动到一个层站。如果该力大400N,机房内应设置一个符合要求的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直立操作时,成年男子的平均扭力为389±130N。因此标准规定,如果向上移动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所需的操作力不大于400N,可以采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否则应当设置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③检查手动紧急操作装置的详细步骤是:a.断开主电源开关,使处在最低层站的轿厢内装有额定载重量,人员撤出轿厢;b.一人握住盘车手轮,一人用松闸搬手打开制动器,前者盘动盘车手轮,检查轿厢能否往上移动。400N是一个人的力,检验时不能两个人来盘动。④可拆卸盘车手轮的电气安全装置是新的要求。盘车手轮固定在驱动主机的轴上不可拆卸的,可不另设电气安全装置。⑤安全色的表征含义见2.8。⑥2002版《检规》没有“盘车轮应当是无辐条的”这一要求。根据GB7588-2003之12.5.1的规定,盘车轮应当是“平滑且无辐条的”。因此,过去常用的“一字形”、“十字形”、“人字形”盘车装置是不符合要求的。⑦一些老式电梯曳引机制动器的手动松闸是通过固定在弹簧轴上的凸轮装置来实现的,打开后,即使人力消失制动器也处于打开状态,只有当用扳手反向旋转时才闭合,此类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不符合要求。(2)紧急电动运行装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①依靠持续揿压按钮来控制轿厢运行,此按钮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按钮上或其近旁标出相应的运行方向;②一旦进入检修运行,紧急电动运行装置控制轿厢运行的功能由检修控制装置所取代;③进行紧急电动运行操作时,易于观察到轿厢是否在开锁区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4.2②GB7588-2003之规定如下:紧急电动运行控制对于人力操作提升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所需力大于400N的电梯驱动主机,其机房内应设置一个符合14.1.2的紧急电动运行开关。电梯驱动主机应由正常的电源供电或由备用电源供电(如有)。同时下列条件也应满足:a)应允许从机房内操作紧急电动运行开关,由持续揿压具有防止误操作保护的按钮控制轿厢运行。运行方向应清楚地标明;b)紧急电动运行开关操作后,除由该开关控制的以外,应防止轿厢的一切运行。检修运行一旦实施,则紧急电动运行应失效;c)紧急电动运行开关本身或通过另一个符合14.1.2的电气开关应使下列电气装置失效:1)9.8.8安全钳上的电气安全装置;2)和限速器上的电气安全装置;3)9.10.5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上的电气安全装置;4)10.5极限开关;5)缓冲器上的电气安全装置。d)紧急电动运行开关及其操纵按钮应设置在使用时易于直接观察电梯驱动主机的地方;e)轿厢速度不应大于0.63m/s。③检查紧急电动操作装置功能的详细步骤是:a.将紧急电动运行开关转换为紧急电动运行后,关门,在轿厢内选层,或操作对接操作运行装置(如果有),观察电梯能否运行;b.分别使下列电气安全装置动作(断开):轿厢的速度达到限器动作速度之前或同时动作的电气安全装置,检查限速器复位的电气安全装置,安全钳上的电气安全装置,缓冲器上的电气安全装置,轿厢上型超速保护装置上的电气安全装置,极限开关;按动电动紧急操作装置上的按钮,观察电梯是否能上下运行;c.打开层门和轿门,按动电动紧急操作装置上的按钮,观察电梯是否不能运行;d.将电梯置于检修运行,按动电动紧急操作装置上的按钮,观察电梯是否不能电动运行。④⑤2002版《检规》没有“按钮上或其近旁标出相应的运行方向”这一要求。⑥2002版《检规》没有“进行紧急电动运行操作时能够易于观察到轿厢是否在开锁区”这一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进行紧急操作时,同样需要满足这一要求。GB7588-2003给出了一个例子:“这种检查可借助于曳引绳或限速绳上的标记。”(3)应急救援程序:在机房内应当设有清晰的应急救援程序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5.4.3。②应急救援程序中,至少应当有发生困人故障时采用的救援步骤、方法和轿厢移动装置使用的详细说明。2.11限速器B(1)限速器上应当设有铭牌,标明制造单位名称、型号、规格参数和型式试验机构标识,铭牌和型式试验合格证、调试证书内容应当相符;(2)限速器或者其他装置上应当设有在轿厢上行或者下行速度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之前动作的电气安全装置,以及验证限速器复位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3)使用周期达到2年的电梯,或者限速器动作出现异常、限速器各调节部位封记损坏的电梯,应当由经许可的电梯检验机构或者电梯生产单位对限速器进行动作速度校验,并且由该单位出具校验报告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5.6,,。②可以通过对比限速器铭牌、限速器型式试验合格证和报告及调试证书、安全钳型式、电梯合格证以及实物等,判断限速器的选用是否符合要求,限速器动作速度、限速器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速度是否符合GB7588-2003之9.9.1和的规定:9.9.1操纵轿厢安全钳的限速器的动作应发生在速度至少等于额定速度的115%。但应小于下列各值:a)对于除了不可脱落滚柱式以外的瞬时式安全钳为0.8m/s;b)对于不可脱落滚柱式瞬时式安全钳为1m/s;c)对于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1m/s的渐进式安全钳为1.5m/s;d)对于额定速度大于1m/s的渐进式安全钳为m/s。注:对于额定速度大于1m/s的电梯,建议选用接近d)规定的动作速度值。在轿厢上行或下行的速度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之前,限速器或其他装置上的一个符合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运转。但是,对于额定速度不大于1m/s的电梯,此电气安全装置最迟可在限速器达到其动作速度时起作用。“在轿厢上行或者下行速度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之前动作的电气安全装置”,可装设在限速器上,亦可装设在其他装置上,例如停止轿厢上行的开关可以装设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上。③2.12接地C(1)供电电源自进入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起,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应当始终分开;(2)所有电气设备及线管、线槽的外露可以导电部分应当与保护线(PE)可靠连接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3.1.5;GB50310-2002,4.10.1之1。②GB7588-2003之13.1.5规定: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对于采用TN-S(俗称三相五线制电源。T—表示供电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S-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供电的电梯,供电系统本身的零线和接地线是分开的,可以和电梯的电气系统直接对应连接,见附图6。对于采用TN-C-S(俗称三相四线制电源。C-表示供电系统的PE线与N线合用)供电的电梯,应在电梯电源进入机房后再将地线(保护线PE)与零线(中性线N)分开。分离点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③此外还需注意:接地支线(即电气设备与PE的连接线)应当分别接至接地干线(即电源的PE线)接线柱上,不得互相连接后再接地。这是因为如果接地支线之间互相连接后再与接地干线连接,可能导致如下后果:离接地干线接线柱最远端处的接地电阻较大,发生漏电时,较大的接地电阻不能产生足够的故障电流,可能造成漏电保护开关或断路器等装置无法可靠断开,如有人员触及,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如前端某个接地支线因故断线,或者前端某个电气设备被拆除,则造成其后端电气设备接地支线与干线之间也断开。2.13电气绝缘C动力电路、照明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的绝缘电阻应当符合要求标称电压/V测试电压(直流)/V绝缘电阻/MΩ安全电压≤500>5002505001000≥0.25≥0.50≥1.00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3.1.3。②2002版《检规》的相应规定是:“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的绝缘电阻:动力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不小于0.5MΩ;照明电路和其它电路不小于0.25MΩ。”③GB7588-2003之13.1.3规定如下:13.1.3电气安装的绝缘电阻(HD384.6.61S1)绝缘电阻应测量每个通电导体与地之间的电阻。当电路中包含有电子装置时,测量时应将相线和零线连接起来。④绝缘电阻的测量应在装置与电源隔离的条件下,在装置的电源进线端进行;如该电路中包含有电子装置,测量时应将相导体和中性导体连接起来,然后测量其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以确保对电子器件不产成过高的电压,防止其击穿损坏。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测量的是整个电路的绝缘电阻,而非单个电气设备或元件的绝缘电阻,整个电路绝缘电阻的要求比单个电气设备或元件的绝缘电阻要小。检验时,应当使整个电路的导体连接在一起,不能分段测量。由于断电时接触器的触点是断开的,因此测量时要人为使接触器闭合。2.14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B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上应当设有铭牌,标明制造单位名称、型号、规格参数和型式试验机构标识,铭牌和型式试验合格证内容应当相符;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应当在控制屏或者紧急操作屏上标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动作试验方法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5.16。②此为新增加的要求。③现场检验方法:对照检查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型式试验合格证和铭牌;目测动作试验方法的标注情况。3井道与相关设备3.1井道封闭C除必要的开口外井道应当完全封闭;当建筑物中不要求井道在火灾情况下具有防止火焰蔓延的功能时,允许采用部分封闭井道,但在人员可正常接近电梯处应当设置无孔的高度足够的围壁,以防止人员遭受电梯运动部件直接危害,或者用手持物体触及井道中的电梯设备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②“必要的开口”是指:层门开口;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的开口;火灾情况下,气体和烟雾的排气孔;通风孔;井道与机房或与滑轮间之间必要的功能性开口(如钢丝绳等的通过孔);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电梯之间隔板上的开孔。③2002版《检规》无此要求。3.2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C(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2(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1+0.035v2(m);④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0.5m×0.6m×0.8m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即可)。注A-4:当采用减行程缓冲器并对电梯驱动主机正常减速进行有效监控时0.035v2可以用下值代替:①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2,但是不小于0.25m②电梯额定速度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3,但是不小于0.2(2)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小于0.1+0.035v2(m)的制导行程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②当对重以115%的额定速度撞击缓冲器,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曳引钢丝绳开始松弛,轿厢已不再受曳引力的驱动。但由于轿厢的惯性,轿厢仍要向上运行一段距离,即重力制停距离——具有一定速度的物体,沿重力相反的方向运行时,在无其他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所能运行的距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m(1.15v)2=mgh,解得重力制停距离h=0.0675v2。由于存在着空气阻力和导轨上的摩擦力等影响,重力制停距离将缩短。取其一半,得0.0337v2,圆整为0.035v2。③“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指的是轿顶上为站人设计的那块面积。GB7588-2003之8.13.2规定,轿顶应有一块不小于0.12m2的站人用净面积,其短边不应小于0.25m④“井道顶最低部件”指安装在井道顶部的导向轮、复绕轮等。⑤“0.5m×0.6m×0.8m”是一个供轿顶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躲避的空间体积。A3.12规定,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底坑中应当有足够的空间,其尺寸不小于0.5m×0.6m×1m的长方体(任一平面朝下均可)。同为供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躲避的空间,但其尺寸并不相同,对此CEN/TC10/WG1的解释是:轿顶的0.5m×0.6m×0.8m的长方体空间与轿顶站立面上至少有1m垂直距离组合在一起,底坑中0.5m×0.6m×1.0m的长方体与最小垂直距离0.5m组合在一起,两者组合可得出足以安全的结论。⑥由于钢丝绳的延伸、更换钢丝绳、截短钢丝绳、更换对重缓冲器等因素会导致轿厢在顶层平层时对重与其缓冲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顶部空间尺寸变化,故定期检验时应当验证该空间是否满足要求。⑦一种测量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的方法是:当轿厢在顶层位置时,站立在轿顶的人员将凡士林或类似的油脂物涂抹在对重导轨的适当位置;然后使轿厢完全支承在缓冲器上,此时对重上导靴将带动凡士林形成油脂痕迹;再使轿厢位于顶层位置,人员在轿顶测量油脂痕迹的顶部与对重导轨顶部之间的距离。3.3强制驱动电梯顶部空间C(1)轿厢从顶层向上直到撞击上缓冲器时的行程不小于0.50m,轿厢上行至缓冲器行程的极限位置时一直处于有导向状态;(2)当轿厢完全压在上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m;②井道顶部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30m,与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垂直滑动门横梁等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10m;③轿厢顶部上方有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均可)。(3)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平衡重(如果有)导轨的长度能提供不小于0.30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①测量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相应数据,计算确认是否满足要求;②平衡重导轨的制导行程3.4井道安全门C(1)当相邻两层门地坎的间距大于11m时,其间应当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宽度不小于0.35m的(2)不得向井道内开启;(3)门上应当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能够将其关闭和锁住,在门锁住后,不用钥匙能够从井道内将门打开;(4)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门的关闭状态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2,。②在相邻两层门地坎间设置井道安全门,从而使相邻地坎间的距离不大于11m的目的是便于在紧急情况下撤出轿厢内的人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两个层门之间的距离很大时(如电视塔),其间可能需要设置多个井道安全门才能满足要求。如同一井道内有相邻的两台电梯,其轿厢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0.75m,允许在轿厢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宽度不小于0.35m的安全门,这样当其中一台出现故障时,另一台电梯可以起营救作用,此时相邻层站的间距允许大于11m。安全门高度不小于1.80m,宽度不小于3.5井道检修门C(1)高度不小于1.40m,宽度不小于0.60(2)不得向井道内开启;(3)应当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能够将其关闭和锁住,在门锁住后,不用钥匙也能够从井道内将门打开;(4)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门的关闭状态(1)测量相关数据;(2)打开、关闭安全门,检查门启闭和电梯启动情况3.6导轨C(1)每根导轨应当至少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一般不大于2.50m(如果间距大于2.50m应当有计算依据),端部短导轨的支架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2)支架应当安装牢固,焊接支架的焊缝满足设计要求,锚栓(如膨胀螺栓)固定只能在井道壁的混凝土构件上使用;(3)每列导轨工作面每5m铅垂线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差,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不大于1.2mm,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不大于2.0(4)两列导轨顶面的距离偏差,轿厢导轨为0~+2mm,对重导轨为0~+3mm①相关标准索引:GB10060-1993,4.2.1,4.2.3,4.2.5;GB50310-2002,4.4.2,4.4.3,4.4.4。②导轨支架个数和间距的要求以及对焊接支架的要求源于GB10060-1993之4.2.1,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是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GB50310-2002之4.4.3规定:“导轨支架在井道壁上的安装应牢固可靠。预埋件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锚栓(如膨胀螺栓等)固定在井道壁的混凝土构件上使用,其连接强度与承受振动的能力应满足电梯产品设计要求,混凝土构件的压缩强度应符合土建布置图要求。”该标准未对导轨支架个数和间距作出具体数值要求,但要求支架安装牢固可靠。该标准的适用范围中没有对额定速度的限制。③“如果间距大于2.5m应当有计算依据”,指的是如果通过计算表明导轨的强度符合GB7588-2003之10.1.2的规定,那么允许支架间距大于2.5m④要求(3)源于GB10060-1993之4.2.3,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是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GB50310-2002对轿厢和对重导轨偏差做了与GB10060-1993之4.2.3同样的要求(但只规定了导轨工作面与安装基准线每5m的偏差,未规定其与铅垂线的偏差),而该标准的适用范围中没有对额定速度的限制。⑤要求(4)源于GB10060-1993之4.2.5,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是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GB50310-2002对轿厢和对重导轨偏差做了同样要求,而该标准的适用范围中没有对额定速度的限制。3.7轿厢与井道壁距离B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m,对于局部高度小于0.50m或者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m。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1.2。②要求“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m”,其目的是防止人跌入井道,以及在电梯正常运行期间将人夹进轿厢门和井道中间的空隙中。③“局部高度小于0.50m或者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m”,指的是:a.间距允许增加到0.20m,条件是其高度不大于0.50m;b.对于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体,在整个行程内间距可增加到0.20m.2002版《检规》无此要求。④2002版《检规》无(2)项所述的要求。注意,此时轿门的锁紧必须由符合GB7588-2003中14.1.2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证实。此外GB7588-2003之8.9.3还规定:轿门门锁装置的设计和操作应采用与层门门锁装置相类似的结构,即轿门锁应符合GB7588-2003之和的要求。3.8层门地坎下端的井道壁C每个层门地坎下的井道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形成一个与层门地坎直接连接的连续垂直表面,由光滑而坚硬的材料构成(如金属薄板);其高度不小于开锁区域的一半加上50mm,宽度不小于门入口的净宽度两边各加25mm①相关标准索引:②2002版《检规》无此规定。③GB7588-2003之5.4.3的规定如下:5.4.3每个层门地坎下的电梯井道壁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形成一个与层门地坎直接连接的垂直表面,它的高度不应小于1/2的开锁区域加上50mm,宽度不应小于门入口的净宽度两边各加25mm。b)这个表面应是连续的,由光滑而坚硬的材料构成。如金属薄板,它能承受垂直作用于其上任何一点均匀分布在5cm2圆形或方形截面上的300N的力,应:1)无永久变形;2)弹性变形不大于10mm。c)该井道壁任何凸出物均不应超过5mm。超过2mm的凸出物应倒角,倒角与水平的夹角至少为750。d)此外,该井道壁应:1)连接到下一个门的门楣;或2)采用坚硬光滑的斜面向下延伸,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至少为600,斜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应小于20mm。3.9井道内防护C(1)对重(或者平衡重)的运行区域应当采用刚性隔障保护,该隔障从底坑地面上不大于0.30m处,向上延伸到离底坑地面至少2.5m的高度,宽度应当至少等于对重(或者平衡重)宽度两边各加0.10m;(2)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应当设置隔障,隔障应当至少从轿厢、对重(或平衡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2.50m高度,并且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人员从一个底坑通往另一个底坑,如果轿厢顶部边缘和相邻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5m,隔障应当贯穿整个井道,宽度至少等于运动部件或者运动部件的需要保护部分的宽度每边各加0.10m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5.6.1,5.6.2。②对于要求(1),2002版《检规》的相应规定是:“对重侧应设防护栅栏,其高度不低于2.5m。”GB7588-1995之5.6.1规定:“……这种隔障应至少从轿厢或对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底坑地面以上2.5m的高度。”③对于要求(2),2002版《检规》规定:隔障高度不小于2.5m,当电梯运行部件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3m时,隔障应贯穿整个井道高度,且宽度符合要求。GB7588-1995之5.6.1规定:“这种隔障应至少从轿厢或对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底坑地面以上2.5m的高度”;5.6.2规定:“如果轿厢顶部边缘与相邻电梯的运动部件(轿厢或对重)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3m,5.6.1所要求的隔障应延长贯穿整个井道的高度,并应超过其有效宽度。有限宽度应不小于被防护的运动部件(或其部分)的宽度加上每边各0.1m后的宽度。”定期检验时应当注意新老检规和标准的差异。3.10极限开关B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强制驱动电梯的极限开关动作后,应当以强制的机械方法直接切断驱动主机和制动器的供电回路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0.5.1。②检验时,当上、下极限开关动作后,可以测量层门与轿门之间的垂直距离,将此值分别与对重、轿厢与缓冲器顶面的距离相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极限开关极有可能是在轿厢或者对重接触缓冲器后或同时起作用,此时应当进一步验证。③如果采用耗能型缓冲器,则进行此项检验时还需短接验证柱塞复位的电气开关。3.11随行电缆C随行电缆应当避免与限速器绳、选层器钢带、限位与极限开关等装置干涉,当轿厢压实在缓冲器上时,电缆不得与地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井道照明C井道应当装设永久性电气照明。对于部分封闭井道,如果井道附近有足够的电气照明,井道内可以不设照明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5.9。②2002版《检规》的相应规定是:封闭井道内应设置固定照明,③GB7588-2003之5.9规定,在轿顶面(1)底坑底部应当平整,不得渗水、漏水;(2)如果没有其他通道,应当在底坑内设置一个从层门进入底坑的永久性装置(如梯子),该装置不得凸入电梯的运行空间;(3)底坑内应当设置在进入底坑时和底坑地面上均能方便操作的停止装置,停止装置的操作装置为双稳态、红色并标以“停止”字样,并且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4)底坑内应当设置2P+PE型电源插座,以及在进入底坑时能方便操作的井道灯开关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②2002版《检规》规定,底坑高度为1.6m以上时,应设梯子。③GB7588-2003之规定:“除层门外,如果有通向底坑的门,该门应符合5.2.2的要求。如果底坑深度大于2.50m且建筑物的布置允许,应设置进底坑的门。如果没有其他通道,为了便于检修人员安全地进入底坑,应在底坑内设置一个从层门进入底坑的永久性装置,此装置不得凸入电梯运行的空间。”注意,进入底坑的门,应当是5.2.2所述的检修门或井道安全门,而非检修活板门。检修活板门的尺寸是不允许人员通过的。此外,“从层门进入底坑的永久性装置”不一定就是固定式梯子,常设在底坑内的折叠式或伸缩式梯子等都可以使用,条件是只要打开层门就可以接近它并使其就位。④2002版《检规》没有“在进入底坑时和底坑地面上均能方便操作”这一要求。底坑停止装置和井道灯开关的位置,应当确保检修或维护人员在进入底坑时能伸手触及,通常应位于距底坑入口处不大于1m的易接近位置。⑤根据CEN/TC10/WG1的解释,“双稳态按钮(蘑菇头)”、“拨杆开关”或者有两个位置的“旋转开关”都是符合要求的双稳态开关。⑥2002版《检规》没有对底坑井道灯开关的要求和对电源插座的具体要求。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底坑空间尺寸应当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底坑中有一个不小于0.50m×0.60m×1.0m的空间(任一面朝下即可);(2)底坑底面与轿厢最低部件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50m,当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护脚板和相邻井道壁之间,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之间的水平距离在0.15m之内时,此垂直距离允许减少到0.10m;当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0.15m但小于0.5m时,此垂直距离可按等比例增加至0.5m;(3)底坑中固定的最高部件和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30m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②此要求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轿厢最低部件不与底坑底相碰触,以及底坑有人时提供一个躲避的最小空间。③当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护脚板和相邻井道壁之间,轿厢最低部件(如导靴、安全钳等)和导轨的水平距离在0.15m之内时,产生挤压的风险较低,故允许其与底坑地面距离减少到0.1m。附图14显示了护脚板和相邻井道壁之间的距离与护脚板和底坑地面距离的关系。④关于“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之间的水平距离在0.15m之内”中0.15m如何测量问题,以及“当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0.15m但小于0.5m时,此垂直距离可按等比例增加至0.5m”的理解问题,见附录9。3.15限速绳张紧装置B(1)限速器绳应当用张紧轮张紧,张紧轮(或者其配重)应当有导向装置;(2)当限速器绳断裂或者过分伸长时,应当通过一个电气安全装置的作用,使电梯停止运转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②检验时应当注意张紧装置与电气安全装置的相对安装位置是否适当,确认当限速器绳断裂或者过分伸长时,该电气安全装置能否动作。3.16缓冲器B(1)轿厢和对重的行程底部极限位置应当设置缓冲器,强制驱动电梯还应当在行程上部极限位置设置缓冲器;蓄能型缓冲器只能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1m/s的电梯,耗能型缓冲器可以用于任何额定速度的电梯;(2)缓冲器上应当设有铭牌或者标签,标明制造单位名称、型号、规格参数和型式试验机构标识,铭牌或者标识和型式试验合格证内容应当相符;(3)缓冲器应当固定可靠;(4)耗能型缓冲器液位应当正确,有验证柱塞复位的电气安全装置;(5)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0.3.3,,10.3.5,15.8。②2002版《检规》无要求(2)。③可以通过对比缓冲器铭牌、型式试验合格证和报告、电梯合格证以及实物等,判断缓冲器的选用是否符合要求。3.17C如果对重(平衡重)之下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应当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或者在对重(平衡重)上装设安全钳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5.5。②“轿厢与对重(或者平衡重)之下确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指电梯没有到达建筑物的最底层,在底坑地板下面还有人们能够到达的空间。例如,底坑下面还有地下停车库或其它通道;还有一些大型高层建筑物中电梯分区设置、分段运行,某些电梯的最低层站是建筑物的地上某层。③在上述情况下,“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的做法较少,多数情况是安装对重安全钳。如采用实心桩墩法,现场检查土建资料时还需查验底坑底面的设计载荷不得小于5000N/m2。4轿厢与对重(平衡重)4.1轿顶电气装置C(1)轿顶应当装设一个易于接近的检修运行控制装置,并且符合以下要求:①由一个符合电气安全装置要求,能够防止误操作的双稳态开关(检修开关)进行操作;②一经进入检修运行时,即取消正常运行(包括任何自动门操作)、紧急电动运行、对接操作运行,只有再一次操作检修开关,才能使电梯恢复正常工作;③依靠持续揿压按钮来控制轿厢运行,此按钮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按钮上或其近旁标出相应的运行方向;④该装置上设有一个停止装置,停止装置的操作装置为双稳态、红色并标以“停止”字样,并且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⑤检修运行时,安全装置仍然起作用;(2)轿顶应当装设一个从入口处易于接近的停止装置,停止装置的操作装置为双稳态、红色并标以“停止”字样,并且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如果检修运行控制装置设在从入口处易于接近的位置,该停止装置也可以设在检修运行控制装置上;(3)轿顶应当装设2P+PE型电源插座。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3.6.2,8.15c。②轿顶检修控制装置应当有一个双位置的检修/正常运行转换开关,通常采用一个防护圈来防止误操作;一个上行和下行按钮,且这两个按钮都应当能防止非意愿操作;此外,还应当有一个双稳态的停止开关。③“一经进入检修运行,应当取消正常运行(包括任何自动门操作)”,这里的自动门,包括GB7588-2003中.1和.1所述的动力驱动水平滑动门以及所述的动力驱动其他型式自动门。自动门的操作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电梯停在层站时,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自动开关层轿门;第二类是电梯停在层站时,由轿厢内的操作者通过揿压开关门按钮来开关层轿门。有一部分电梯在检修运行至层站停止时,只取消了第一类操作,而没有取消第二类操作,根据CEN/TC10/WG1的解释,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④GB7588-2003规定,一经进入检修运行,应当取消紧急电动运行;紧急电动运行开关操作后,除由该开关控制的以外,应防止轿厢一切运行;检修运行一旦实施,则紧急电动运行应失效。由此可见,检修运行绝对优先于紧急电动运行。CEN/TC10/WG1就检修运行与紧急电动运行的优先问题特别予以解释如下:在触发了检修运行开关后再触发紧急电动运行开关,则紧急电动运行无效,检修运行上下按钮仍然有效;在触发了紧急电动运行开关后再触发检修运行开关,则紧急电动运行失效,检修运行上下按钮开始有效。从这个解释可知,一部分电梯当同时操作检修运行开关和紧急电动运行开关时,两种运行都不起作用的处理方式也是不正确的。⑤GB7588-2003之规定,应当在轿顶距检修或维护人员入口不大于1m的易接近位置设置停止装置,该装置也可设在紧邻距入口不大于1m的检修运行控制装置上。⑥有关“2P+PE型插座”见2.3。4.2轿顶护栏C井道壁离轿顶外侧水平方向自由距离超过0.3m(1)由扶手、0.10m高的护脚板和位于护栏高度一半处的中间栏杆组成;(2)(3)护栏装设在距轿顶边缘最大为0.15m之内,并且其扶手外缘和井道中的任何部件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10m;(4)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8.13.3。②GB7588-2003之8.13.3的规定如下:8.13.3离轿顶外侧边缘有水平方向超过0.30m的自由距离时,轿顶应装设护栏。自由距离应测量至井道壁,井道壁上有宽度或高度小于0.30m的凹坑时,允许在凹坑处有稍大一点的距离。护栏应满足下列要求。护栏应由扶手、0.10m高的护脚板和位于护栏高度一半处的中间栏杆组成。考虑到护栏扶手外缘水平的自由距离,扶手高度为:a)当自由距离不大于0.85m时,不应小于0.70m;b)当自由距离大于0.85m时,不应小于1.10m。扶手外缘和井道中的任何部件[对重(或平衡重)、开关、导轨、支架等]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10m。护栏的入口,应使人员安全和容易地通过,以进入轿顶。护栏应装设在距轿顶边缘最大为0.15m之内。③2002版《检规》中对轿顶护栏高度的规定与GB7588-2003规定不尽相同:“护栏高度一般不超过轿顶最高部件,当顶层高度允许时,护栏高度应为1.05m。”4.3轿厢安全窗C如果轿厢设有安全窗(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设有手动上锁装置,能够不用钥匙从轿厢外开启,用规定的三角钥匙从轿厢内开启;(2)轿厢安全窗不能向轿厢内开启,并且开启位置不超出轿厢的边缘,轿厢安全门不能向轿厢外开启,并且出入路径没有对重(平衡重)或者固定障碍物;(3)其锁紧由电气安全装置予以验证。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8.12.4。②2002版《检规》未对轿厢安全门提出具体的要求。③对于安全窗,2002版《检规》仅要求其“应有电气保护装置”,以及“对于有一个或两个轿厢入口没有设轿门的电梯必须设置安全窗”。(GB7588-2003之8.5规定,无论何种电梯,轿厢的入口应装设轿门;而GB7588-1995之8.5.2则规定,载货电梯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不设轿门)。④轿厢安全门的装设条件是:在有相邻轿厢的情况下,如轿厢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0.75m,可以使用安全门。其尺寸要求是:高度不小于1.80m,宽度不小于0.35m,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单人顺利通过。4.4轿厢和对间距C轿厢及关联部件与对重(平衡重)之间的距离应当不小于50mm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1.3。4.5对重的固定C如果对重(平衡重)由重块组成,应当可靠固定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8.18.1。②GB7588-2003之8.18.1规定如下:8.18.1如对重(或平衡重)由对重块组成,应防止它们移位,应采取下列措施:a)对重块固定在一个框架内;或b)对于金属对重块,且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1m/s,则至少要用两根拉杆将对重块固定住。4.6轿厢面积C(1)轿厢有效面积应当符合GB7588-2003中8.2的规定要求。(2)对于为了满足使用要求而轿厢面积超出上述规定的载货电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在从层站装卸区域总可看见的位置上设置标志,表明该载货电梯的额定载重量;②该电梯专用于运送特定轻质货物,其体积可保证在装满轿厢情况下,该货物的总质量不会超过额定载重量;③该电梯由专职司机操作,并严格限制人员进入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8.2。③注意,计算有效面积时,门口的面积应计入。4.7轿厢铭牌C轿厢内应当设置铭牌,标明额定载重量及乘客人数(载货电梯只标载重量)、制造厂名称或商标;改造后的电梯,铭牌上应当标明额定载重量及乘客人数(载货电梯只标定载重量)、改造单位名称、改造竣工日期等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5.1,15.2。②2002版《检规》只要求在铭牌上标明额定载重量、人数、制造单位,且无要求(2)。4.8紧急照明和报警装置B轿厢内应当装设符合下述要求的紧急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1)正常照明电源中断时,能够自动接通紧急照明电源;(2)紧急报警装置采用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当电梯行程大于30m时,在轿厢和机房(或者紧急操作地点)之间也设置对讲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的供电来自前条所述的紧急照明电源或者等效电源;在启动对讲系统后,被困乘客不必再做其他操作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8.17.4,14.2.3。②2002版《检规》未要求“轿厢内紧急报警装置应当采用一个对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而是规定“紧急报警装置应保证建筑物内的组织机构能有效地应答紧急呼救。”而本项要求则规定轿厢内必须有对讲系统,仅采用警铃是不符合现行要求的。根据CEN/TC10/WG1的解释,该对讲系统应是全双工的,半双工的对讲机是不符合要求的。③此处所述“救援服务”应当为建筑物内的电梯管理机构,或者由电梯使用管理者指定的有效的救援服务机构,而非机房。当电梯行程大于30m4.9地坎护脚板C轿厢地坎下应当装设护脚板,其垂直部分的高度不小于0.75m,宽度不小于层站入口宽度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8.4。②对于采用对接操作的电梯,GB7588-2003之8.4.3规定,其护脚板垂直部分的高度应是在轿厢处于最高装卸位置时,延伸到层门地坎线以下不小于0.10m。4.10超载保护装置C电梯应当设置轿厢超载保护装置,在轿厢内的载荷超过110%额定载重量(超载量不少于75kg)时,能够防止电梯正常启动及再平层,并且轿内有音响或者发光信号提示,动力驱动的自动门完全打开,手动门保持在未锁状态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4.2.5。②2002版《检规》仅规定:轿厢超载装置或称重装置动作可靠。本版检规则对超载保护装置作出了具体要求。4.11安全钳B(1)安全钳上应当设有铭牌,标明制造单位名称、型号、规格参数和型式试验机构标识,铭牌、型式试验合格证、调试证书内容与实物应当相符;(2)轿厢上应当装设一个在轿厢安全钳动作以前或同时动作的电气安全装置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15.14,9.8.8。②可以通过对比安全钳铭牌、型式试验合格证和报告及调试证书、电梯合格证以及实物等,判断安全钳的选用是否符合要求。③GB7588-2003之9.8.2对安全钳的选用作出了如下规定:9.8.2各类安全钳的使用条件若电梯额定速度大于0.63m/s,轿厢应采用渐进式安全钳。若电梯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0.63m/s,轿厢可采用瞬时式安全钳.若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则它们应全部是渐进式的。若额定速度大于1m/s,对重(或平衡重)安全钳应是渐进式的,其他情况下,可以是瞬时式的。④(2)中所述的电气安全装置俗称“安全钳联动开关”,通常装设在轿厢上,多数安装在轿顶,也有的安装在轿底。“其工作应当有效可靠”的含义是:在安全钳动作之前或同时,该电气安全装置能可靠地动作,切断电气安全回路,使驱动主机停止运转。并没有规定该电气安全装置必须是自动复位型或者非自动复位型,不论是哪种复位型式,只要是电气安全装置且能有效动作即可。5悬挂装置、补偿装置及旋转部件防护5.1悬挂补偿装置的磨形等情况C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悬挂钢丝绳和补偿钢丝绳应当报废:①出现笼状畸变、绳芯挤出、扭结、部分压扁、弯折;②断丝分散出现在整条钢丝绳,任何一个捻距内单股的断丝数大于4根;或者断丝集中在钢丝绳某一部位或一股,一个捻距内断丝总数大于12根(对于股数为6的钢丝绳)或者大于16根(对于股数为8的钢丝绳);③磨损后的钢丝绳直径小于钢丝绳公称直径的90%。采用其他类型悬挂装置的,悬挂装置的磨损、变形等应当不超过制造单位设定的报废指标(1)用钢丝绳探伤仪或者放大镜全长检测或者分段抽测;测量并判断钢丝绳直径变化情况。测量时,以相距至少1m的两点进行,在每点相互垂直方向上测量两次,四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钢丝绳的实测直径。(2)采用其他类型悬挂装置的,按照制造单位提供的方法进行检验5.2端部固定C悬挂钢丝绳绳端固定应当可靠,弹簧、螺母、开口销等连接部件无缺损。对于强制驱动电梯,应当采用带楔块的压紧装置,或者至少用3个压板将钢丝绳固定在卷筒上。采用其他类型悬挂装置的,其端部固定应当符合制造单位的规定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②GB7588—2003之规定如下:钢丝绳末端应固定在轿厢、对重(或平衡重)或系结钢丝绳固定部件的悬挂部位上。固定时,须采用金属或树脂填充的绳套、自锁紧楔形绳套、至少带有三个合适绳夹的鸡心环套、手工捻接绳环、环圈(或套筒)压紧式绳环、或具有同等安全的任何其他装置。③目测,或者按照制造单位的规定进行检验5.3补偿装置C(1)补偿绳(链)端固定应当可靠;(2)应当使用电气安全装置来检查补偿绳的最小张紧位置;(3)当电梯的额定速度大于3.5m/s时,还应当设置补偿绳防跳装置,该装置动作时应当有一个电气安全装置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运转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9.6。②GB7588—2003之9.6规定如下:9.6补偿绳9.6.1补偿绳使用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使用张紧轮;b)张紧轮的节圆直径与补偿绳的公称直径之比不小于30;c)张紧轮根据9.7设置防护装置;d)用重力保持补偿绳的张紧状态;e)用一个符合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来检查补偿绳的最小张紧位置。9.6.2若电梯额定速度大于3.5m/s,除满足9.6.1的规定外,还应增设一个防跳装置。防跳装置动作时,一个符合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应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运转。2002版《检规》规定,电梯额定速度大于2.5m/s时,应使用带有张紧轮的补偿绳。GB7588—2003则规定,只要使用补偿绳,就必须使用张紧轮。③检验方法:目测补偿绳(链)端固定情况;模拟断绳或者绳跳出时的状态,观察电气安全装置动作和电梯运行情况5.4钢丝绳的卷绕C对于强制驱动电梯,钢丝绳的卷绕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轿厢完全压缩缓冲器时,卷筒的绳槽中应当至少保留两圈钢丝绳;(2)卷筒上只能卷绕一层钢丝绳;(3)应当有措施防止钢丝绳滑脱和跳出检验方法:目测5.5松绳(链)保护B如果强制驱动电梯的轿厢悬挂在两根钢丝绳或者链条上,则应当设置检查绳(链)松弛的电气安全装置,当其中一根钢丝绳(链条)发生异常相对伸长时,电梯应当停止运行检验方法:轿厢以检修速度运行,使松绳(链)电气安全装置动作,观察电梯运行状况5.6旋转部件的防护C在机房(机器设备间)内的曳引轮、滑轮、链轮、限速器,在井道内的曳引轮、滑轮、链轮、限速器及张紧轮、补偿绳张紧轮,在轿厢上的滑轮、链轮等与钢丝绳、链条形成传动的旋转部件,均应当设置防护装置,以避免人身伤害、钢丝绳或链条因松弛而脱离绳槽或链轮、异物进入绳与绳槽或链与链轮之间①相关标准索引:GB7588-2003,9.7。②GB7588-2003之9.7的规定如下:9.7曳引轮、滑轮和链轮的防护9.7.1曳引轮、滑轮和链轮应根据表3设置防护装置,以避免:a)人身伤害;b)钢丝绳或链条因松驰而脱离绳槽或链轮;c)异物进入绳与绳槽或链与链轮之间。表3曳引轮、滑轮及链轮的位置根据9.7.1的危险abc轿厢上轿顶上×××轿底下××对重或平衡重上××机房内×2)××1)滑轮间内×井道内顶层空间轿厢上方××轿厢侧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