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海陵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B.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C.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D.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震撼雄辨虔诚络绎不绝B.撩动浮躁凋零销声匿迹C.心弦绚丽羁绊相辅相承D.帷幕伫立缄墨风雪载途3.(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迸(bèn)溅强聒(guā)不舍骈(pián)进翌(shù)日B.宽宥(yǒu)汪洋万顷(qǐng)恹恹(yān)潜(qiǎn)滋暗长C.婆娑(suō)热忱(chén)伫(chù)立虚与委(wěi)蛇D.毋(wú)宁迥(jiǒng)然不同笃(dǔ)信得逞(chěng4.(2分)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保尔12岁的时候一时淘气,往瓦西里神父预备做复活节蒸糕的面团上撒了烟末,被神父发现,不得不提前离开学校,到车站的食堂里烧茶炉。B.孙少安拒绝了金秀,孙少平拒绝了润叶,这体现兄弟俩自身自卑的的性格,也体现他们对他人的关怀。C.在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贝多芬所写的的《第四交响曲》是一朵精纯的花,蕴藏着他一生比较平静的日子的香味。D.《傅雷家书》中,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强调,首先是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5.(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B.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C.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D.通过开展“我与名著有个约会”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提高。6.(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唾手可得(tuò)文质彬彬(bīn)嗫嚅(nièrú)拯救(chěng)B.义愤填膺(yīn)滑稽(jī)忸怩(niǔní)肆无忌惮(sì)C.彷徨(pánghuáng)骇人听闻(hài)蹂躏(róulìn)倏然(shū)D.毛骨悚然(sǒng)岿然不动(kuī)心弦(xuán)鄙视(bǐ)7.(2分)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追忆逝水流年是作家的天性。鲁迅的小说《社戏》,讲述了去赵庄看戏的故事,表达了对少年时代生活的眷念;吴伯箫的散文《灯笼》,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B.人类一直试图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虚构的“世外桃源”,孔子在《大道之行也》中阐述的“大同世界”,都表现了这种构想和憧憬,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C.精彩的演讲风格各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风趣幽默,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慷慨激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庄重典雅,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准确严谨。D.书信是“温柔的艺术”,我国书信文化源远流长。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的《傅雷家书》,美学家朱光潜写给中学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身,谈生活,谈艺术……如长者般语重心长,如老友般诚恳真挚,都是书信文化的精粹之作。8.(2分)下列桔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正直的人,决不会挑拨离间,搬弄是非。B.他是我的莫逆之交,今天他有困难,我岂能袖手旁观?C.在过去的一年里,成功发射导弹卫星,港珠澳大桥通车,召开中非合作峰会……一件件振奋人心的事接踵而至。D.人生就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奔涌之涧,声明刚是一去永无止息的奔涌之歌。9、(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①时间就像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人间百态;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②时光浮浮沉沉,人这一生到底该如何度过,怎样才算有意义的一生呢□③时光快得让人猝不及防,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享受当下,享受此时此刻,享受时光的愦赠。④失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⑤____________(虽然无论)时光给了你一个烂苹果,但是只要把烂掉的部分去掉,剩下的部分依然甘甜可口。(1)“一蹶不振”中“蹶”的读音是“____________”。(2)第③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____”。(3)第⑤句的横线处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4)仿照第①句中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再续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语段中的“□”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______)A.;B.、C.…D.?10、填空。(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⑴_________________,琴瑟友之。(《诗经·关雎》)⑵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⑶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⑷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⑸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⑹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⑺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⑻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⑼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⑽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插在锁孔里的钥匙毛小玟①吃完早餐,老张慢悠悠下楼,他想去公园溜达。当他走到二楼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201门口,201的防盗门的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色丝绳的钥匙。老张挠一下头,哎呀,这老太太可咋整,又忘记拔钥匙了。老张朝小女孩微笑着点点头。小女孩羞红着小脸蛋朝老张笑笑。②上月一个周末,大约也是这个时候,老张接了电话,急急下楼,无意间,看见201房门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丝绳的钥匙,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太太着急出门,走的时候忘了拔钥匙?可又一想,说不定老太太在屋里?于是,老张向前轻轻敲了敲门,屋里没有动静,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动静,可以确定老太太不在屋里。③老张心里着急,锁孔里的钥匙咋办?拔出来不是,不拔出来也不是。这会儿,楼道里冷清清的,一个人也没有,他怕耽误时间,想一走了之,又觉得不地道,他看一眼脚下,咦,有办法了。于是伸手正要把钥匙拔出来时,住203房的男人回来了,他怪异地瞥一眼老张,快速打开门,风一样钻进屋里。④老张张大嘴,看着关严实了的203房门,又转身看了看201门上锁孔的钥匙,闭上嘴,忽然感觉嗓子痒痒的,“咕噜”咽下一口唾沫。站在楼道里像吃了辣椒的猴子,抓耳挠腮。⑤老太太终于回来了,老张如释重负,笑呵呵上前搀着老太太的胳膊,说:“婶子,您总算回来了!”⑥老太太迅速抽回胳膊,朝老张瞪一眼:“你谁呀?”⑦“婶子,我是住楼上的。”老张点头哈腰,怕把老太太吓着了。⑧“我不认识你。”老太太甩开老张的手,伸手在身上左翻右找,嘴里嘀咕,“咋不见了,我明明放衣兜里了的……”⑨老张温声说:“婶子,钥匙插在锁孔里,你走时可能忘记拔了。”⑩“什么?”老太太一下子慌了神,伸手急忙把门打开。⑪“没我的事了。婶子,我得走了。”老张刚转身要走,却被老太太一声呵住:“站住,你不能走。”⑫老张愣住了,惊讶地问:“还有事吗?”⑬你说没有事吗?老太太怒了,朝老张凶巴巴吼道:“你得进屋,等警察来了,你再走。”⑭“我干啥要等警察来?”老张急了。⑮“你别跟我喊,等警察来了,你跟他们喊。”说着,老太太掏出手机打了110。⑯老张往外走,老太太往屋里拽,后来,老太太干脆坐在地上,两手死死地抱住老张的腿,说啥都不松手。这会儿,楼道里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老张想。走是走不了了,也知道不能走了,他只好大声说:“老太太,你松手,我不走。”⑰大伙儿七嘴八舌,窃窃私语,各种难听的话都有。⑱老张脸上的汗一滴滴淌下来,衬衣也湿透了。这次人是丢尽了,他委屈得想哭了。可他没哭,他高高仰起头。⑲警察来了。经过一番仔细检查,虽然屋里没有丢东西,但是老张的行为可疑,正在警察要带走老张时,203房间那个男人突然挤进人群,大声嚷:“好人,他是好人啊!不信你们看!”他指着棚顶的监控器说,“这是我前天新安装的监视器。我发现老太太总是忘记拔钥匙。”男人不好意思地垂下头,搓了搓手,“我刚才回来看见你在门口鬼鬼祟祟的,我很生气。进屋就在查资料,没顾得上看视频,没想到屋外闹出这么大动静。”⑳警察过来看看棚顶……(21)警察从203房出来,握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22)所有人都用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张。(23)老张憨憨地笑笑,看看手机,急忙忙冲出楼道……(24)他仰起头,深吸一口气,看着蔚蓝的天空,吹着口哨大踏步走向前……(25)以后的日子里,偶尔能看见楼道上有个小女孩在201门口守着,直到老太太回来了才放心地离开。(26)老张一边朝楼下走,一边回过头来,望一望小女孩身后,插在锁孔里的那把钥匙和系在钥匙上的红丝绳。(27)他又憨憨地笑了……——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12期1.请细读文本,根据选文内容,在下列表格中填上恰当的内容。情节心理(心情)老张发现201室锁孔里插着钥匙着急、犹豫老张欲拔钥匙被203室的男人撞见(1)(2)着急,不解众人窃窃私语,说话难听(3)(4)如释重负、高兴2.请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在下列句中的具体作用(1)他怪异地瞥一眼老张,快速打开门,风一样钻进屋里。(2)老太太迅速抽回胳膊,朝老张瞪一眼:“你谁呀?”3.请分析第(23)段和第(27)段中老张憨憨地“笑”的不同含义。(1)老张憨憨地笑笑,看看手机,急忙忙冲出楼道……(2)他又憨憨地笑了……4.请分析题目“插在锁孔里的钥匙”的作用。5.有人认为,文章读小女孩的描写很少,完全可以删去,你的看法呢?12、(16分)阅读《傲骨》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傲骨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此言直接透过人的表相,深入骨髓。②“傲气”与“傲骨”,一字之差,含义决然不同。盛气凌人是傲气,自命不凡是傲气,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当然是傲气的极致表现,如果没有实力做内在支撑,便不免透着一种浅薄,一丝内荏。用现在的话说,这是性格里一种土豪式的张扬,是人格中低级别的傲态。而傲骨是不露声色、虚怀若谷的内敛,是有志向、有自信、有定力的品质,是力量和尊严的内蕴,也是对人“貌相”还是“斗量”的依凭。傲骨是一种风度一种气质,是高写的人格姿态,是超标于庸俗的自我要求。有傲气的人,常人觉得难以接近,更难相容,或让人敬而远之,视而疏之,及至因为走不近、看不惯而生反感,见不得、受不了而感压抑。而有傲骨的人,表面和蔼而沉稳,使人深感有亲和力,有愿与其交往的欲望,发散出一种和谐和包容的气度,流露着从善如流、天高地广但绝不苟同流俗的开阔与坚守.与有傲骨者相处,便似与善良、正直与真谛相行,不觉难堪而备生尊重,不觉偏狭而可以被他带向高处望远。③傲气看似趾高气杨,一口吐完,若无内里氤氲,顿化作空虚;傲骨不卑不亢,却有定海神针在,是风里浪里屹立不倒的大写人格。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此句,把酷爱自由、桀骜不驯的一身傲骨展露得淋漓尽致。当然这是酒后。⑤李太白一生怀有远大抱负,毫不掩饰地追求浪漫和自由,黄河决堤似地挥洒着诗情诗意和诗才.当其政治理想与现实相碰撞时,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他内心是挺立的,是傲慢的,不向权贵低头的本色藏在怀袖和笔墨中,支撑着他不但嘲弄皇帝身边的佞臣,有时也让皇帝难堪.傲骨在内,被人生放逐到哪里,也都是自由。他时常畅怀痛饮,邀朋呼友,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大半生过着流浪的生活。奇险的山川与他叛逆不屈的性格相映照,斗酒留诗,留下的是大量仰怀古人、壮思欲飞的佳篇佳句,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尽情无拘地书写逆境中的心路历程,苦闷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久渴后的解放,今人读来,却感受得到李白那愁怀难遣本色不改的铮铮傲骨。他是放浪形骸的,但那是他的表情;他的诗歌境界是瑰丽多彩的,内里却是超拔人格之孤高,傲视世俗之痛彻。⑥傲骨是不低头,是不屈服,是寄怀山水背后无言的愤怒,是笔墨诗行里有声的呐喊。⑦人因为有骨架,才能直立不倒;因为有傲骨,才能在精神上昂首挺胸,才能在文化上有不弯的脊梁。⑧齐国饥荒严重,有一位衣袖遮脸、饥肠辘辘者过市,尽管走路已东倒西歪,但拒绝别人的吆喝,不去低三下四接受施舍的食物,最后饿死路边.宁可舍弃性命,不吃“嗟来之食”,这种保持尊严、升华人格的方式,可能在当下有些人看来觉得可笑.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鄴里派督邮视察,做派了得,有人提醒道:来头不小,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去迎接吧。陶渊明听后长叹一声:我才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去低声下气献殷勤。言罢,毅然辞官,永远离开多少人向往的街门。“不为五斗米折腰”决不是一时的负气,而是长期价值判断后的郑重选择。陶渊明用“宁可失去”来作为维护人格尊严的代价。⑨是的,有人失去的是虚浮的光环,光鲜的车马,有人失去的是身体的自由乃至生命。是傲骨,让他们对崇高情操、对正直不阿、对道德修为、对大义和气节,用决绝的方式执守。如果现在的我们没有这一把“骨头”,又有什么资格去嘲哂故人?(选自《小品文选刊》2018年第6期,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简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3.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13、(12分)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回答下列各题。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4.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三、写作。(50分)14、按要求作文我国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起行囊,你都去过哪里,见到过怎样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呢?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或是介绍你家乡的一处景观,把所见所感有声有色地记录下来。请以“__________游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交代游踪,串起全文;描写景物,抒发感受;②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过程具体;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C【解题分析】

A.五色斑斓,读音为:wǔsèbānlán,成语,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正确。B.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正确。C: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常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D.远亲不如近邻:指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的时候,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给予帮助。正确。故选C。2、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B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A项“雄辨”应为“雄辩”。C项“相辅相承”应为“相辅相成”。D项“缄墨”应为“缄默”。3、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迸(bèng)溅,强聒(guō)不舍,翌(yì)日。B宽宥(yòu),潜(qián)滋暗长。C伫(zhù)立,虚与委(wēi)蛇。4、B【解题分析】

B.“孙少安拒绝了金秀,孙少平拒绝了润叶”表述有误,是“孙少安拒绝了润叶,孙少平拒绝了田晓霞”。故选B。5、A【解题分析】

B.关联词语的位置错误。关联词语的位置是由主语决定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面,相反则在主语前面。把“不仅”和“议论”的位置互换。C.两面对一面。“得当与否”改为“不得当”。D.残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6、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C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拯”应读zhěng。B项中“膺”应读yīng。D项中“弦”应读xián。7、C【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项错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风趣幽默。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准确严谨,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庄重典雅。故选C。8、D【解题分析】

D.川流不息: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不合语境,故选D。9、(1)jué(2)馈(3)虽然(4)示例:时间就像一杯水,它能冲淡岁月回忆。(5)D【解题分析】

(1)(2)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与书写。“一蹶不振”: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蹶”读作jué,愦赠——馈赠。(3)考查对关联词语的辨析。由后一句中的“但是”可以推知前一句应是“虽然”,“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4)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仿写即可。如,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时间好比一阵清风,它能帮助我们吹散心头的愁云。(5)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与运用。“怎样才算有意义的一生呢”,明显带有疑问语气,故用问号,选D合适。10、(1)窈窕淑女(2)白露为霜(3)宛在水中沚(4)心忧炭贱愿天寒(5)无为在歧路(6)豁然开朗(7)一食或尽粟一石(8)其翼若垂天之云(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窈窕”“炭”“愿”“粟”等字词的书写。二、阅读理解。(42分)11、1.(1)尴尬难堪(2)老太太回来不准老张离开(3)委屈、丢人(4)203室的男人还老张清白(或警察判定是场误会)2.(1)写出了203室男子对老张行为感到奇怪和怀疑,同时为了避免惹麻烦,迅速躲回到自己家里的情景。(2)表现了老太太对老张的警惕和不信任,为下文她不让老张离开作铺垫3.老张此时憨憨地“笑”,是面对人们敬佩目光的淡然,对人们先前误解他的宽容,也是被解除怀疑后的舒心。(2)对小女孩的赞许,看到小女孩的行为后感到放心和欣慰。4.这个题目作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情节,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关心邻里,不做冷漠的旁观者。5.不可以删。文章首尾段写小女孩蹲在201门口的行为,含蓄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关心邻里的风气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下一代,提高了文章的立意;从侧面衬托出老张行为产生的良好影响,赞扬了老张关心邻里、不冷漠的品质。【解题分析】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与心理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与心理。如(1)空,第3段老张欲拔钥匙被203室的男人撞见,因而表现的尴尬、难堪。(2)空,第11段写老太太回来不准老张离开。(3)空,可提取18段“这次人是丢尽了,他委屈得想哭了”中的“委屈”等词作为答案。(4)空,可分析19段,是203室的男人还老张清白。2.(1)可抓住几个能够体现动作描写的动词来分析。如“瞥”,快速地看,表现男人对老张的怀疑。“钻”,可见门缝开得很小,男人进门速度之快,表现男人想尽快跟“坏人”(老张)划清界线的心理。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男人的怀疑、不安和气愤。(2)“迅速抽回胳膊”动作描写,“朝老张瞪一眼”神态描写,“你谁呀”语言描写。从内容上看,表现了老太太对老张的警惕和不信任。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她不让老张离开蓄势。3.分析两处老张憨憨地“笑”的不同含义。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内容。(1)“老张憨憨地笑笑”的含意要结合上文203房间那个男人的解释,还有“警察从203房出来,握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所有人都用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张”等句,这是老张面对人们敬佩目光的淡然,被解除怀疑后的舒心。(2)结尾“他又憨憨地笑了……”,留下很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笑”,让读者感受到老张看到下一代传承了乐于助人的美德后的欣慰,也暗示了邻里关系由过去的互不信任,到现在的友好互助。直接作用要联系上文“望一望小女孩身后,插在锁孔里的那把钥匙和系在钥匙上的红丝绳”一句,说明这是对小女孩的赞许,看到小女孩的行为后感到放心和欣慰。4.考查题目“插在锁孔里的钥匙”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从结构上看,“插在锁孔里的钥匙”作为线索贯穿整个故事情节,既使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又使情节集中紧凑,浑然一体。同时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从内容上看,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老张的淳朴善良,体现了邻里间友好互助的良好风尚。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5.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如文章首尾段写小女孩蹲在201门口的行为,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即关心邻里的风气已经传承到下一代。同时对表现老张的人物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所以不能删。12、1.人不可傲气,但不可无傲骨。2.本段结构为总分,作者先提出“傲气”与“傲骨”含义不同的观点,再具体分析“傲气”与“傲骨”的含义与实质,然后分别阐述有傲气和有傲骨的人的具体表现。3.举例认证。该段列举了李白不向权贵低头,寄情山水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认证了“傲骨是不低头,是不屈服,是寄杯山水背后无言的愤怒,是笔墨诗行里有声的呐喊”这一观点。4.示例:“骨头”是指崇高的情操、正直不阿的精神与大义凛然的气节,是不卑不亢、屹立不倒的傲骨。整句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像古代先贤那样做个有傲骨的人,做个不趋炎附势、能誓死捍卫人格尊严的人。【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题目“傲骨”是议论的话题,文章的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2.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文章第2段首先提出“‘傲气’与‘傲骨’,一字之差,含义决然不同”的观点;然后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傲气”与“傲骨”的含义与实质;最后分别阐述两类人不同表现。3.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文章第5段列举了李白不向权贵低头的本色来嘲弄皇帝身边的佞臣和他时常畅怀痛饮,邀朋呼友,足迹遍及名山大川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第6段的观点——傲骨是不低头,是不屈服,是寄怀山水背后无言的愤怒,是笔墨诗行里有声的呐喊。据此概括作答。4.考查对重点语句含意的理解。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意。语句“如果现在的我们没有这一把‘骨头’,又有什么资格去嘲哂故人?”句子中的“骨头”是指上文所说的崇高的情操、正直不阿、不卑不亢的“傲骨”,意思是一个如果没有傲骨,就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去嘲笑古人。言外之意是:做人应该像古代那些仁人志士那样具有傲骨,誓死做一个捍卫人格尊严的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13、1.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2.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意思对即可)3.“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1)确定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定要有整体意识。要紧扣文章的主体,搞清各段的内容及段落之间的关系,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再把它转换成答案。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2)作者在介绍影响物候的因素时是由主要到将要的逻辑顺序安排的。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可依据文章中所介绍的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的内容进行分析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往往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