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地2017-2023年中考语文卷《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解析(2017年天津市中考题)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咸:都D.欣然规往规:计划10.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答案:(1恨别鸟惊心(2)江入大荒流(3)病树前头万木春(4)浊酒一杯家万里(5)只有香如故(6)在乎山水之间也(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题)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复行数十步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3分)答案:9.B(2分)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3分)(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欲穷其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停数日,辞去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答: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答案:9.选B悉:都A.穷:穷尽;贫困C.辞:告别,告辞;推辞D.寻:不久;寻找10.(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着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11.选A。渔人不是因为迷路误入桃花源,而是发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觉得很好奇,“欲穷其林。”而且,根据“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可以知道,太守并没有亲自去找桃花源。(海南省2017年中考题)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9-12题。(12分)桃花源记(选段)陶渊明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复行数十步()(2)屋舍俨然()(3)便要还家()(4)此中人语云()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 1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2分)答案:9.(2分)C10.(4分)⑴又、再⑵整齐的样子(3)同“邀”,邀请⑷告诉(对……说)【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11.(4分)答案示例:(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给分点:阡陌交通)(2)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给分点:妻子邑人绝境)【评分标准: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12.(2分)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的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2018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6-19题。(10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6.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3分)示例: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顺着”的意思。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发现桃花源一事”。1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8.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在田字格中。(2分)19.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答案:16.(3分)示例: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都”。(答“悉”“皆”亦可)“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请。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随即、不久”。“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标记”,后者是名词“标记”。17.(3分)(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18.(2分)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人问津19.(2分)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对即可)(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渔人甚异之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C.①此中人语云②卒中往往语D.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9.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答案】7.A8.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9.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解析】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的“异”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异”;B项中的“属”的意思分别为“类”和“通‘嘱’”;C项中的“语”分别是“告诉”和“谈论”;D项中的“向”分别是“从前的,旧的”和“假如”的意思。故选A。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阡陌、交通、闻”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9.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评价。作答时要从时代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桃源的见闻,用虚实结合,运用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战乱不断的东晋末年能提出这样的“理想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有其积极意义。但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空想。据此理解作答。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8分)【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共4分,每小题1分)(1)选贤与能()(2)不独子其子()(3)屋舍俨然()(4)寻病终()13.翻译下面的句子。(共4分,每小题2分)(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3分)15.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3分)16.【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答案:(二)12.(1)同“举”,选拔(2)以……为子(3)整齐的样子(4)随即,不久13.(1)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2)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14.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一点1分)15.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16.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1分)【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1分)【甲】文侧重于议论(1分)【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1分)(2019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阅读下文,完成6—8题。(8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6.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1)武陵人捕鱼为业为:________(2)欲穷其林穷:________(3)鸡犬相闻闻:________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8.梳理选文中武陵人的行踪,完成下面的图表。(每空不超过4个字)(2分)缘溪行>()>至山前>()游桃花源答案:6.(1)作为(2)尽(3)听见7.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8.逢桃林入洞口(2019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阡陌交通()⑵便要还家()⑶便扶向路()⑷处处志之()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12.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链接材料]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答案】9.(1).交错相通(2).同“邀”,邀请(3).沿着、顺着(4).做标记10.(1)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11.C12.相似点是: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交通,交错相通。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11题详解】C项理解错误。“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这里的人不想出去,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由内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知两文描绘的都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2020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24.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2分)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28.【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一词相仿。(1分)29.【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24.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2分)25.(1)小孩(1分)(2)妻子和儿女(1分)(3)曾经(1分)(4)通“返”,返回(1分)(共4分)26.B(2分)27.(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分)(2)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分)(共4分)28.豁然开朗(1分)29.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简洁,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2020年西藏自治区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6.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复行数/十步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D.寻/病终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意思。(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2)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3)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4)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B17.(1)对……感到惊异(2)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3)同“邀”,邀请(4)先前的18.(1)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2)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19.(1)自然环境:美丽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平和;(3)生活状况:安居乐业;(4)精神状态:自由快乐。(2020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注释】造:往,到。穿结:打补丁。俦:同类,类别。觞:盛满酒的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既出,得其船既克,公问其故C.因以为号焉未若柳絮因风起D.期在必醉君与家君期日中1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饮酒》(其五)。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甲】文中“黄发”指老年人,“重髫”指小孩:【乙】文中的“号”是别号,作者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D.【甲】文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与【乙】文的“或置酒而招之”均为判断句。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渔人”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B.【乙】文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C。【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是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D.【甲】【乙】两文以“记”和“传”的形式行文,语言均简洁凝练,朴素自然,意蕴丰富。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分)(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分)答案:11B12D13C14.(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妻子儿女,1分:“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分;句意1分。)(2)不为(因)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追求)发财做官。(关键词:“戚戚”忧愁1分;“汲汲”热衷,1分;句意1分。)(2021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屋舍俨然B.寻向所志便扶向路C.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12.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链接材料)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答案:9.B10.(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2)他们(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11.C12.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体养生息的政策。【分析】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A.舍弃/屋子;B.从前/从前;C.类/同“嘱”,嘱咐;D.向、对/成为;故选B。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抓住句中关键词进行翻译,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本题中重点词有:(1)阡陌:乡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2)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是,“未果”。文章最后把与作者同时代的人物写进去,渲染了作品真真假假的气氛。“昕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暗示了桃花源事实上是不存在的。选项中“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述错误,故选C。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比分析。由题干可知要分析两文中人们能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原因。《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向渔人解释“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可见他们为了躲避战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没有战争、自给自足,所以人们生活安居乐业;材料链接中“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意思是哪里知道这样的生活是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可以看出,滁人过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是因为朝廷采用了体养生息的治国政策。
(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Ⅰ(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选自《桃花源记》,陶渊明)1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出师表》)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酿泉为酒(《醉翁亭记》)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自然段写田园风光、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表现桃源环境优美、社会安宁。B.“皆叹惋”写渔人及桃源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言简意丰。C.选文叙写善用照应,如“得其船”照应“便舍船”、“寻向所志”照应“处处志之”等。D.选文描绘的世外桃源寄托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答案:13B14.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5B(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21分)(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3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欲穷其林(尽)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C.便要还家(同“邀”,邀请)D.处处志之(记号)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真无马邪D.闻之,欣然规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逐渐固定为成语,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用借代手法,用“黄发”代指青年,“垂髫”代指孩子。C.文章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无缝。D.文章讲述了一个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借此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9、翻译下面句子。(4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答案:6D7A8B9、(他们)说自己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2022年广西北部湾中考题)(三)时光里的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其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速,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潜传(节选)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出自《晋书》)[注]①属文:作文章。14、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缓,“在”—“无”,转折有势。B.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炼,一语中的,超凡脱俗。C.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D.全诗集叙事、议论、绘景于一体,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15、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B.“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16、用“/”给《陶潜传》(节选)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17、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4分)词语古义今义妻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绝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19、《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3分)20、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以上诗文,探究陶渊明受推崇的原因。(3分)答案:14、A15、D16、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17、①妻子儿女②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③没有出路的境地④不要说,(更)不必说18、(1)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2)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19、作用:“秦”“汉”“魏晋”这些历史时间名词,一方面交待了桃花源中人的来历,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另一方面,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地方,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20、示例:在于他建立了一座真正的生命精神丰碑,并且为后人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这座丰碑的背后没有刻意、没有雕琢、没有杂尘,宁静而淡定、平凡而从容、自然而随性;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不放弃对美好精神家园的重建;有着傲然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谄媚权贵的性格。(2022北京大兴区中考二模)阅读《桃花源记》,完成8-10题。(共8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付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甲】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芭人来北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丙】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8.古代汉语中的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没有区别的一组是(2分)A.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先帝不以臣卑鄙B.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盗窃乱贼而不作C.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D.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翻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载,都像人世间之外的人。理解:桃花源里的人因为与人世隔绝已久,所以男女的穿哉都和人世间的人不一样。[乙】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里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理解: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听到渔人诉说外面的事情,为自己不知道外界发生的变化而感叹惋惜【丙】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翻译:村里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理解:渔人离开时,桃花源里的人特意嘱咐渔人不要把这里的事情对外面的人说,说明桃花源的人不希望被外边的人打扰。10.根据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2)题。(共4分)材料一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田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旧力作,其俗甚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如人波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选甚也(取材于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材料二滁③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持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捷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取材于费粜蓿ǚ崂滞ぜ牵�【注】①旦子冈:地名,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滁:地名。④遗老尽矣:经历战乱的老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⑤涵煦:滋润教化。(1)结合上下文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句,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B.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C.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D.及宋寻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2)两材料中的内容与《桃花源记》中塑造的理想社会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和材料一中的“__________①__________”分别描绘了桃林和田野的环境之美。三篇短文也都展现出人们__________②__________的生活状态。桃花源中人过上那样的理想生活,缘于他们与世隔绝后共同的劳动创造,而材料二中理想社会形成的原因则是皇帝施行了“__________③__________”的政策。(3分)答案:8.B(2分)9.丙(2分)10.(1)C(1分)(2)答案示例:①田野禾苗油油然②安定和乐(自给自足)③休养生息(2022北京朝阳区中考二模)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0-12题。(共8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甲】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怡然自乐可爱者甚蕃B.落英缤纷开张圣听后遂无问津者C.无论魏晋妻子邑人起坐而喧哗者D.阡陌交通牺牲玉帛先帝不以臣卑鄙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翻译: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理解:夹着溪岸生长的桃花林,美不胜收,引发了渔人探寻的想法。【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翻译: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他们,他们都很惊叹。理解:渔人讲述自己进入桃花源的经过,这令桃花源中的人惊叹不已。【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翻译:(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理解: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到了郡城,将自己做记号的事情告诉了太守。12.上文和下面材料中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请你结合相关语句,分别说说这些画面带给你的感受。(4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答案:10.D(2分)11.甲(2分)12.示例:《桃花源记》中“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漫天铺开,如火如霞。绚丽美艳的景色,令人既陶醉又震撼。《湖心亭看雪》中“雾淞沆砀”,让我仿佛看到了水汽弥漫,天地一白的雪景。这样超凡脱俗的美景让人叹为观止。(共4分。《桃花源记》,2分:《湖心亭看雪》,2分)(2022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ㅤㅤ【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ㅤㅤ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内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ㅤㅤ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ㅤ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ㅤㅤ【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ㅤㅤ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③,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④为亭字;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选自元结⑤《右溪记》)[注]①道州:州名。②营溪:河流名。③人间:与前文“山野”对应,指有居民的地方。④俾(bǐ):使。⑤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曾两度出任道州刺史,后因不爱官场生活而弃官归田。(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又数刀毙之(《狼》)B.见渔人,乃大惊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C.而置州已来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D.为溪在州右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C.徘徊溪上,为之怅然D.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②刻铭石上,彰示来者。(4)请结合甲文说一说,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色,分别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怎样的情感?答案:(1)C(2)C(3)①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②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4)人们热情、淳朴,安居乐业,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生活。(5)甲文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动乱的批判。乙文元结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2022年广西河池市中考题)古诗文阅读(共16分)9.(12分)文言文阅读。ㅤㅤ【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ㅤㅤ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ㅤㅤ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ㅤ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ㅤ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ㅤㅤ【乙】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④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注释】①谪:贬谪。②颍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换。(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B.未果,寻病终(寻找)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D.而屡易其号(多次)(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忘路之远近B.老于此五物之间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D.以志吾之乐尔(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C.【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D.【甲】【乙】两文都表现出对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过叙述故事,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客间答的形式,诙谐、幽默地表达对即将到来的退休后闲适生活的向往。(4)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②是为五一尔,奈何?(5)【甲】文中最能体现【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遂与外人间隔,【乙】文中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聊以志吾之乐尔。(两空均用原文填空)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乙】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ACD.正确;B.有误,“寻”这里是不久的意思。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之”字的用法。ABD.结构助词,的;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表现了桃源人不想被打扰的心理。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要词语有:率,率领;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焉,兼词,于此,在此。整句的意思是: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②重要词语有:是,这;为,是;奈何,为什么。整句的意思是: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甲】文中最能体现【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遂与外人间隔”;【乙】文中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聊以志吾之乐尔”。答案:(1)B(2)C(3)C(4)①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②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遂与外人间隔;聊以志吾之乐尔。(2022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题)[古文阅读][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中,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桃花源记》)[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节选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记》,有删改)[注释]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1)具答之()(2)便要还家()(3)寻病终()(4)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成都事业单位劳动合同范本(含劳动合同签订及备案要求)3篇
- 2024年药理学研究员岗位协议3篇
- 2025版开发商与二手房买家房屋置换及装修服务合同3篇
- 建筑物给排水安全合同
- 野营基地建设合同进度跟踪
- 公共设施维护招标实施细则
- 2024年铁路客运特许经营合同3篇
- 物流信贷证明业务
- 保定市河道水利工程规划
- 婚礼场地租赁合同违约
- DL-T 380-2010接地降阻材料技术条件
- 安防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超长期国债
- DPtech-FW1000系列防火墙系统操作手册
- 2024-2030年中国妇科凝胶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海上渔业养殖设施指南》2024
- 店铺(初级)营销师认证考试题库附有答案
- 中药破壁饮片文稿专家讲座
- 飞机仪电与飞控系统原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 JG197-2006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 口腔溃疡的表观遗传调控与治疗靶点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安全注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