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2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3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4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

生活的声音。

2、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3、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4、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5、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声音会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教学难点

1、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听声音,辨产音

1、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

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2、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

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3、出示课题:1、听听声音

二、听声音,描述声音

1、给声音分类

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

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

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动物的声音: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

自然界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

严、由于严

2、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这12种声音,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

等科学词汇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

出示课本上的记录表范例

我听到的:音(班级记录表)

听到的卢普我时这些卢告的姑述

鸟叫声慨动听.一会儿篙,一会心低.

喇叭户修胸比较刺耳

生听声音,并记录

3、全班交流:我听到的声音

听到的声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

鸟叫声鸟的喉咙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汽车喇叭声司机按汽车喇叭很响(强),比较刺耳

狗叫声狗的喉咙比较响(强)

咳嗽声人的喉咙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

雷严云层的碰撞产生响(强),低,比较刺耳

下雨声雨滴撞击物体比较轻(弱),悦耳

溪水声溪水撞击物体比下雨声响,悦耳

马蹄声马蹄撞击地面比较沉闷(低),有节奏

敲门声手指撞击门比较响(比较刺耳)

闹铃声闹钟指针撞击闹钟很响(强),比较刺耳

或严鼓桎撞击鼓面很响(强),比较沉(低)

笛子声嘴巴吹,手指按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三、对声音问题的思考

1、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

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

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手册)

生拿出活动手册,记录并交流

2、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3、教师引导:同学们,有关声音的知识,我们将会在下面的学习中逐步的

接触到,大家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也会在下面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四、听音乐,辨声音

下面我们来听一段简单的音乐。

教师相机播放《闪亮的小星星》音乐,引导学生听一听,要求:你能识别

这段乐曲中的音符吗?它们的高低顺序又是怎样的?

学生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通过欣赏音乐《闪亮的小星星》,我们识别了乐曲

中的音符,并且说出了他们的高低顺序。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却时时刻刻感觉到它的存在。这些声音有高低

强弱等各方面的特点。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后,

请大家仔细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查阅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声音究竟是怎

样产生的。

第一单元声音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3.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4.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课件、鼓、钢尺、皮筋、音叉、豆子或细沙、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与记录了许多声音,并描述了声音,知道声音可以

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今天,让我

们一起走进第二课一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引导: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这

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聚焦

出示一些发声物体,仔细观察它们在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说一说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探索

活动一:研究皮筋的发声,寻找皮筋发声的原因。

将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木棍两端,轻轻弹拨皮筋,观察皮筋发生时的状态。

提示:仔细观察皮筋儿的运动状态。

学生弹拨皮筋,观察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初步提出观点,皮筋振动

产生声音。

活动二:研究钢尺的发声,寻找钢尺发声的原因。

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另一端在桌面边缘用力压紧,弹拨钢尺,仔细观

察钢尺发声时,钢尺的运动状态。

提示:钢尺可以用一本硬皮书在桌面边缘压紧,防止钢尺和桌面边缘撞击,

影响我们的实验探究。

学生观察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钢尺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

活动三:研究敲鼓的发声,寻找鼓发声的原因。

敲击鼓面,仔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发声。

提示:鼓面振动不是很明显,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或者沙粒,观察其

它物体在鼓面上的跳动,从而体现鼓面的振动。

学生观察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鼓面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

活动四:研究音叉的发声,观察音叉振动发声的现象。

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当音叉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提示: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帮助证明音叉的振动,

如在音叉侧面粘贴小球,或将音叉浸入水中,观察振动现象。

学生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的过程,总结音叉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

总结验证自己的观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三、研讨

完成了以上这些实验后,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肯定认为声音

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因为皮筋的震动产生声音,钢尺、敲鼓、音叉都是

振动产生声音,这些也可以作为证据支持我们的观点。

四、应用

那利用振动产生声音的这个观点,我们猜测一下竖笛是靠什么振动产生声

音的呢?让我们拿出一支竖笛,感受一下它是怎样振动产生的声音?

在竖笛出气口上方贴一张纸条,仔细观察竖笛振动发声的过程,理解竖笛

的声音是靠空气振动及空气柱共振产生的。

五、拓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我们人类自己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提出问题:我

们每人身上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振动发出声音的器官,猜猜它在哪里?

学生用手指轻轻按压喉咙处,同时发出啊的声音,感受手指上的振动,从

而认识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方式,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

传播。

3.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

行研究。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方式,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

播。

教学难点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

研究。

教学准备

课件、音叉、水槽、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可以在气

体、固体、液体中传播。那么声音是怎样传播出来的呢?

教师敲击鼓面,引导:击鼓时,鼓面振动,我们听见了鼓声,鼓声是怎样

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

学生讨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一说敲鼓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聚焦

在教室里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鼓声,房间里空荡荡的,似乎除了空气,没

有其他的了。会不会是空气传播的声音呢?

发现问题,声音是否通过空气进行传播。

三、探索

活动一: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如果是空气传播的声音,那将空气去除掉,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呢?接下

来做这样的探究活动:玻璃罩内放置一个闹钟,如果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

出,声音还能完整的传播出来吗?究竟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又如何来解释

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利用抽真空的设备,感受空气传播声音的过程,发现传播路径。

总结: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活动二: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同学们可以做这样的活动,将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其他同学在另一端轻

轻的抓挠桌面。比较一下耳朵贴桌面与不贴桌面有什么不同。你会发现,

贴在桌面上,抓挠桌面的声音被放大了很多倍。利用相同的道理,我们还

可以做另一个实验。利用米尺研究固体传播声音将米尺一端贴紧耳朵,另

一端用手轻轻碰触,我们发现耳朵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但其他人听不到。

学生利用敲击桌面,人耳紧贴桌面和听木质米尺的方法,感受声音在固体

中传播的现象。

活动三:探究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气体与固体中传播,那它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利用下面这

个活动找到答案。敲击音叉,将音叉浸入到水中,人耳贴紧水槽,可以清

晰的听到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现象。

四、研讨

回顾实验过程,交流实验结果。

听到的声音传播声音的物质

鼓声

抓挠桌面的声音

士电话的声音

水中发声物体的声音

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总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宇航员

在宇宙中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联系。

四、拓展

制作土电话,描绘声音传播的路径:纸杯内的空气f纸杯~棉线f另一端

纸杯一杯内空气f人耳。

学生制作土电话,理解土电话传播声音的路径。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的耳朵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和作用。

2.知道人耳的工作原理,明白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

内耳,引起听觉。

3.通过实验,探究耳廓和鼓膜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人耳各部分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耳廓和鼓膜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人耳的模型、鼓膜的演示材料、杯子、塑料薄膜、细沙、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声音的传播。那么,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后,我

们是怎样听见这些声音的呢?请同学们猜一猜。

学生猜测我们人类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二、聚焦

人耳是人体最重要的听觉器官,它包含哪些结构呢?

外耳中耳内耳

观察人耳的结构图,认识人耳的各个部分。

三、探索

活动一: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仔细观察耳的结构图和模型,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结构图中清晰的标注了外耳、中耳、内耳的各个部分,再让我们看一看耳

结构的模型,你能否将这些名称与耳的各部分相对应。

学生通过认识结构图,了解耳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耳的结构模型,了解耳

的构造和位置。

活动二:探究耳廓的作用

人的头部两侧都长着耳朵,实际我们看到的外面这部分叫做耳廓,那耳廓

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用一张纸折成喇叭的形状,模拟耳廓的作用。

学生模拟耳廓的实验,体验耳廓的收声作用。

活动三:探究鼓膜的作用

声音的振动通过耳道进入内部,到达了鼓膜这里,鼓膜是怎样接收到声音

的呢?让我们看两个模拟实验,让同学们明白鼓膜的工作原理了。首先将

塑料薄膜套在杯子上面,发出声音,我们发现薄膜会振动,在上面撒一些

细沙,细沙在薄膜上跳动。然后做鼓膜振动演示实验二,发现鼓膜振动的

原理。

学生通过实验,体验耳膜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记录表

物体发出的声音“鼓膜”是怎样振动的

声音较强时

声音距“鼓膜”

的远近不变

声音较弱时

声音较远时

声音的强弱不变

声音较近时

总结:

通过实验的研究,我们认识了耳廓和鼓膜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耳廓呢,就像一个声音收集器,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空气中的振动,鼓膜就

像一个精密的接收装置,能接收大小强弱不同的振动,从而告诉大脑不同

的声音。

四、拓展

听诊器也具有收声的作用,通过听诊头上的薄膜振动,来收集声音传送到

我们的耳中。这就是听诊器的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材料自制一个听诊

器。

制作听诊器,知道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5声音的强与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人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

2、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3、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懂得物体的振动幅

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木架、橡皮筋、鼓、音叉、支架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出示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安塞腰鼓震耳欲聋

的声音,雄伟壮观的气势,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师引导:看着安塞腰鼓,听着安塞腰鼓的声音,不禁让人热血沸腾。

再出示小雨沙沙声,引导学生听一听,体会小雨若有若无的沙沙声。

为什么安塞腰鼓让人听了热血沸腾,而小雨听起来却若有若无?同样是声

音,为什么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声音的强弱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声音的强弱。

板书课题:5声音的强与弱

二、探索

教师引导,要想探索声音的强与弱,我们还是通过几个小实验来探究。

实验一:钢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

出示课本11页的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

了解实验操作的方法及要求。

实验方法:像图中那样,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

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

再用力拨动钢尺。

实验要求: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

的?再用力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

思考: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实验要领:做这个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注意比较轻轻拨动钢尺和用力

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钢尺的振动幅度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思考钢尺发出的声音和钢尺振动幅度之间的关

系。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思考问题,得出实验结

论。

交流,学生说一说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当我们轻轻拨动钢尺的时候,钢

尺发出的声音很小,并且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而当我们用力拨动钢尺的

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大,并且振动幅度也很大,可见,钢尺发出的声

音的大小与钢尺的振动幅度是成正比关系。

实验二: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的关系

出示固定好的橡皮筋架子,引导:与拨动钢尺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用不同

的力量拨动这根橡皮筋的时候,它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呢?橡皮筋发

出的声音与它的振动幅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力度拨动橡皮筋,听一听橡皮筋发出的声

音,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思考橡皮筋的声音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教师小结:

这个实验与我们刚才第1个钢尺的实验是一样的,用力拨动橡皮筋,橡皮

筋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大,相反,轻轻拨动橡皮筋,

橡皮筋就会发出很小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

实验三:鼓声的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钢尺和橡皮筋的实验,我们发现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大小与他们

的振动幅度有关系,而且是成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振动

幅度越小,声音越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平常敲的鼓是不是也是

这样?

出示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听一听鼓

的声音,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

再播放一段敲小鼓的视频,引导学生听一听鼓的声音,仔细观察鼓面的振

动幅度。

全班交流:鼓的声音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预设:

鼓的声音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是有关系的,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

三、研讨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三个实验了解了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

系?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预设:

声音的大小、强弱与振动幅度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

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除了以上三个实验之外,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

动的幅度有关呢?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列举出相关的事例来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

动幅度有关。

预设:

出示课本第12页下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之间的

关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弱,了解了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知道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表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

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除了有强弱之外,还有高低之分,下一

节课我们来研究声音的高与低,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6声音的高与低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有高有低,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通过敲击铝片琴、吹奏口琴等实验,探究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之

间的关系。

4、学会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敲击铝片琴、吹奏口琴、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等实验,探究

声音高低的变化与物体振动程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铝片琴、口琴、钢尺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分别播放高高的声音和低低的声音,引导学生区分这两种声音的不同

之处。

教师引导:我们周围到处存在着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高,有的低,这些高

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6声音的高与低

二、探索

声音的高和低,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同样通过实验操作,

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一:敲击铝片琴

出示铝片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铝片琴的结构,说一说铝片琴的特点。

提出实验要求,了解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高低不同的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与铝片琴的结构有什么关系。

实验要求:思考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高低不同的声音与铝

片琴的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实验,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并

讨论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般情况下,铝片琴的铝片越短,发出的音量越高,

铝片越长,发出的音量越低。也就是说,铝片琴的高低不同的声音与铝片

的长短有关。

实验二:吹奏口琴

教师引导:铝片琴的声音高低与铝片的长短有关,那么口琴声音的高低又

与什么有关系呢?

出示口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口琴的簧片。

教师师范吹奏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引导:口琴声音的高低与

口琴中的簧片有什么关系呢?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口琴的簧片越长,发出的音量越低,簧片越短,发

出的声音越高。也就是说,口琴声音的高低与簧片的长短有关。

实验三:探究钢尺的声音高低与钢尺振动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把钢尺,提问:同学们,当我们弹拨钢尺的时候,可以不断改

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当我们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弹拨钢尺的时候,

钢尺发出的声音又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探究的问题:不断的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并弹拨钢尺,观察钢尺发出

的声音会有什么改变?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也就是说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

可以选择5-6厘米、10-11厘米、15T6厘米、20-21厘米,再按照钢尺振

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的听到4种高低不同的声

音,如此反复实验三次以上,再用“高”“较高”“较低”“低”进行记

录和描述。

实验要领:

(1)要先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我们这里设计的是4种长度,分别是

5-6厘米、10T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

(2)要按照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依次进行实验。

(3)每种情况反复进行三次实验,并且完成实验记录。

(4)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听一听钢尺声音的高低和钢尺振动的快慢。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

出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及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三、研讨

1、从钢尺振动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柱形图中,你能发现声音高

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

从实验记录表以及柱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

越高,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

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课本第15页下面的三幅图,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这三幅图中的物

体有什么特点?

图1:音叉长短不等

图2:管子粗细不等

图3:铜钟大小不等

请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并说一说

理由。

预设:

图1中音叉越短,发出的声音越响;音叉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图2中钢管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钢管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

图3中铜钟越大,发出的声音越低;铜钟越小,发出的声音越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知道了声音的高低可以

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我们知道了声音的高低强弱与什么有关,那么我们就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让发声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下节课我们将试着

让琴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

音的。

2、选择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弦的音高与哪些因

素有关。

3、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重点

选择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探究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种弦乐器、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这些

乐器有什么共同点?(这些乐器都是弦乐器,都依靠弦的振动发出声音。)

2、播放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弦乐器的音乐,引导学生欣赏。

3、教师引导: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这一类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

高低不同的声音的,那么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

个问题。

4、板书课题: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二、探索

1、教师引导:要想探索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就要小组合作,依

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2、第1步:选定一种弦乐器,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各小组讨论商量,选定一种弦乐器作为本小组的研究对象。

讨论交流本小组要解决的问题:探究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3、第2步:预测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

规律。

教师引导: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弦的音高呢?下面请同学们来做一个预测。

预设一:弦的粗细

预设二:弦的松紧

预设三:弦的长短

弦的音高与弦的粗细、松紧、长短究竟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我

们进一步来预测。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

各小组进行预测,并填写好“音高变化预测”这一栏的内容。

4、第3步: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验证预测。

教师引导:我们对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都做了预测,

下面我们就一一的对这些预测进行验证。

各小组对本小组的预测进行验证,填写好“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

5、第4步: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引导:刚刚我们初步验证了琴弦与音高的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设计能让弦

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预设:

方案1: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琴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识别音高的

变化。

方案2:调节这根弦的松紧程度,识别音高的变化。

方案3:手指在多根琴弦上连续移动,识别音高的变化。

学生分小组继续验证这些方案,进一步探讨琴弦的音高与什么因素有关?

6、第5步:修正方案,并在弦上试弹,寻找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

学生继续验证这些方案,并进一步修正,在琴弦上试弹,进一步寻找影响

弦的音高的因素。

7、第6步:全班交流,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预设:

生1:弦的音高与振荡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生2:弦的音高与琴弦的松紧有关,琴弦调的越紧,震荡频率就越高,音调

也就越高。

生3:弦的音高与琴弦的距离有关,固定琴弦的两端距离越近,振荡频率就

越高,音调也越高。

生4:弦的音高与琴弦的粗细有关,琴弦越细,震荡频率越高,声调也越高,

相反,琴弦越粗,震荡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

三、课堂总结

1、播放一段弦音乐,引导学生听一听,进一步体会弦乐器发出的高低不同

的声音。

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弦的音高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弦的

音高与弦的频率、琴弦的距离、粗细、松紧都有一定的关系。了解了这些,

我们就可以来制作小乐器。下一节课,我们就来动手制作我的小乐器,请

大家准备好制作乐器的材料。

8.制作我的小乐器

教学目标

1、复习弦乐器发出声音的秘密,进一步了解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原

理。

2、能够根据弦乐器发出声音的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一种简单的小乐器。

3、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小乐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发现小乐器的优点,

并加以改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弦乐器发出声音的原理,动手制作一种简单的小乐器,并加

以改进。

教学难点

制作一种简单的小乐器,并且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单小乐器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系?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

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

体振动的越缚,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弦的音高与琴弦的粗细、松紧、长短有关,琴弦越粗、越松、越长,琴弦

的音高越小,反过来,琴弦越细、越紧、越短,琴弦的音高就越大。

4、教师引导:我们了解了声音的高低强弱与什么有关,探究了乐器发出声

音的秘密,知道了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原理,那么大家想不想自己

动手来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呢?

5、出示各种各样的以前的同学制作的小乐器,激发学生制作乐器的欲望和

兴趣。

6、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吧。

7、板书课题:8制作我的小乐器

二、制作我的小乐器

1、第一步:设计制作方案,画出制作的小乐器的示意图。

讨论制作小乐器,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用什么材料制作小乐器?怎样让这些材料方便的发出声音?

第二,怎样让我们的小乐器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全班分小组活动,各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确定本小组的制作方案,并且画

出制作的小乐器的示意图。

2、第二步:根据自己的设计,一边制作,一边修改,制作完成后,试一试

自己的小乐器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教师强调:我们制作好的小乐器,一定要动手试一试,看一看自己的小乐

器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的小乐器才算是初

步成功。

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自己的小乐器,一边制作一边修改,不断的完善自己

的小乐器。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乐器的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3、第三步:全班展示

教师出示课本第19页下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同学们制

作的三种小乐器。

全班分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乐器,并且介绍自己的小乐器,其他同学认

真观察,并听一听小乐器奏出的乐曲,提出修改意见。

4、第四步:学生分小组改进本小组的乐器。

三、班级演奏会

教师引导:经过我们的合作和努力,我们制作出了比较完美的小乐器。下

面我们就来开一个班级演奏会,请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带着本小组制作

的乐器,上讲台给大家演奏一段乐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第一单元进行了一个复习回顾,同时还利

用第一单元所学到的知识,与同学合作制作出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小乐器。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第一单元学习结束。希望大家课后仍然能够注

意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倾听我们周围的声音,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奥秘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2.1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1.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

有重要的意义。

2.开展呼吸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

3.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4.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知道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了呼

吸活动。

5.认识到氧气和二氧化碳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呼吸过程及呼吸器官,知道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了

呼吸活动。

教学难点:

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呼吸过程模拟装置、学生活动手册、呼吸系统结构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同学们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做什么吗?

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集中到呼吸上来,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2.1感受我们的呼吸

二、聚焦

出示图片

问:大家有游泳的经历吗?你能说一说你在水里游泳时憋气的感受吗?

答:自己憋一会儿气就抬头露出水面呼吸。不然会溺水,所以不能长时间

/敝也、々U°

问:这是为什么呢?

答:长时间不呼吸会死亡,因为我们需要呼吸维持生命。

问:能再说一说你对呼吸的了解吗?关于呼吸你还知道什么?

答:我们用嘴巴和鼻子在呼吸、呼吸有时快有时慢、吸进来的是氧气,呼

出去的是二氧化碳。

问:你知道人体有哪些器官参与呼吸吗?

答:鼻子、嘴、肺等等参与了呼吸。

三、探索

活动一:感受吸气

出示图片:吸气时的图片

谈话:这个同学再给我们演示如何吸气,请大家按照他说的方式吸气试一

试。

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模拟吸气。

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会进入你的肺:把手放在你的肋骨上,感受胸的

变化。

学生将手放在肋骨上感受胸的变化。

讲解: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倾听教师介绍,与吸气时自己的感受进行对比。

活动二:感受呼气

出示图片:呼气时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模拟呼气

感受呼气:将你的手放在肋骨上,慢慢呼气,感受胸又有什么变化?

讲解: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将手放在肋骨上,感受呼气时身体的变化

交流: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与你原来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跟大家一起说说

吧。

预设:

①我原来认为吸气时肚子会变鼓,呼气时肚子会变瘪。

②通过老师指导我现在发现了吸气时肋骨向上,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

气时肋骨向下,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活动二:模拟吸气、呼气实验

实验装置介绍:

1、一个去底的塑料瓶子,将瓶底用气球套住代替身体的膈肌。

2、取一根吸管将吸管一端做成人字型代替人体的气管。

3、取两个气球与吸管人字形一端连接好代替人体的肺;

4、将装置密封好,代替人体的胸腔。

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瓶底气球(膈肌)的变化,当我们向气球里吹气

时瓶底的气球向下放松,当我们将气球里的气吸出时瓶底的气球收缩。

小结:我们发现: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

部放松。

四、拓展

L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承担着将氧气带入体内,

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作用。

2.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物质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2.2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

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懂得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

吸进更多地氧气。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过程及其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懂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与呼吸相关的科普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呼吸,知道了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知道

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我们的呼吸器

官承担着将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作用。

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出示图片,引导:我们每天都处于不同运动状态,呼吸与我们的健康生活

是离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呼吸与我们的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2.2呼吸与健康生活

二、聚焦

教师引导: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也很发生变化,那么,呼吸会发生什么

变化呢?请同学们举举例子。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上体育课后呼吸比原来变快了。

三、探索

谈话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呼吸过程,知道我们无时无刻都进行着呼吸。

呼吸过程中我们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

预设回答:人体呼吸时吸进来的都是氧气,呼出去的都是二氧化碳。

问题:这个同学说的到底对不对呢?

出示:一般情况下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柱状图

百分比(%)

教师分析:首先我们看到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我

们还能从图中看出来有多种气体。

观察柱状图,结合教师介绍从中获取信息

强调要点:对比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多少。

观察回答:我发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吸入量和呼出量变化很大。

问题:为什么会吸入和呼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量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

讲解: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

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

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问题:我们知道人的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在生活中我们呼吸快慢是变化

的,都有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快慢呢?

介绍过程:首先,我们静止时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作为比较的基础,为

了更准确请大家至少测量3次。

结合生活经验,你能说说有哪些活动会影响呼吸次数?

做有可能改变呼吸次数的活动,并测量固定时间内的呼吸次数。(测量3

次)

活动对呼吸次数的拓响

日期.

*动安特我怒慢走的步后跳动29次后

每分钟平

班级分析数据

结论:运动可以增加呼吸次数。

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满足身体

所需氧气。

四、拓展

1.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很多器官共同完成的。呼吸次数的改变带动着心跳

次数的改变,增加身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

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

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3.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

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2.3测量肺活量

教学目标

1.知识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

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懂得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3.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

4.意识到呼吸系统健康与空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识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学会测量肺活量,获取合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气球、哨子、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肺活

量统计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检测肺活量中的数

据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呼吸状态的好坏直

接影响着身体健康。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

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

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同学们,大家参加过体检吗?在体检中,有一个项指标就是检验我们呼吸

能力强弱的,那就是肺活量。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肺活量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2.3测量肺活量

二、聚焦

出不图片:

给出定义: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三、探索

活动一:吹哨子对比肺活量大小:

出示图片:

这是什么?

哨子

你能用哨子来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吹哨子时间长短来比较,时间长肺活量大,时间短肺活

量小。

提示:深吸一口气,吹响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一

些。(用秒表测量时间)

活动二:吹气球比较肺活量大小

问题:你能说说用气球怎么来比较肺活量的大小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吹出的气球的大小来比较,吹出的气球的大,肺活量大,

吹出的气球的小,肺活量小。

提示:深吸一口气,吹鼓气球,比较气球大小。肺活量大的,气球吹得大。

问题: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能比较出来肺活量的大小,你能准确的获得肺

活量数据吗?

活动三:测量肺活量

出示肺活量袋。

师介绍使用方法:

1、展开测量袋

2、将吸管喝肺活量袋组装在一起

3、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注意一定是一口气

4、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然后将测量袋往里

卷(充气的方向),直至卷不进去为止。

5、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即为测得的肺活量。

组织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利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姓名

肺活量

出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

请同学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对比。

问题:你对自己现在的肺活量满意吗?

四、拓展

如何提升自己肺活量数值?

预设:

运动可以增强呼吸功能,经常参加爱体育锻炼可以提升自己的肺活量,今

后要多参加体育锻炼。

2.4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一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来保证身体的正常工作,保持身体的

健康。

2..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

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3.在对食物的记录与分类细致地进行思考分析,懂得我们一天中所吃的食

物是非常丰富的。

4.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并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养料与能量。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一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来保证身体的正常工作,保持身体的健

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

进行整理和描述。

教学准备:

食物记录的卡片纸、学生活动手册、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除了呼吸之外,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也是从外界

获得能量的,这就是饮食。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食物能够

给我们提供维持生命的能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我们一天的食物。

板书课题:2.4一天的食物

二、聚焦

出示图片:我们一天吃了很多的食物?

7

观察图片,结合自身情况介绍自己一天的食物。

问:你能说一说这一天你都吃了那些食物吗?

答:吃了肉类、蔬菜类、水果了、奶类等等。

问: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特点?

答:很丰富。

问:为什么要吃这么多食物呢?

答:食物可以给我们提供营养。

问:你知道食物都能给我们提供那些营养吗?

答:可以提供糖、脂肪等。

三、探索

出示饮食图片:你能说一说这些食物中都包含了哪些食材吗?

教师强调食物中隐藏的食材:其实这些食物中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材料外,

我们在烹调这些食物时还使用了植物油、盐、味精、在炒饭里面还有大虾,

这些都是上面这几类食物中包含的食材。

出示老师一天的饮食情况图片

一工由食物正录

问题:大家看这是老师一天的食物,你能说说老师这一天都吃了哪些食物

吗?

组织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一天的饮食情况。

提出要求:

1.写一写:把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名称分别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

录一种食物。

2.说一说:同学之间说一说都自己一天都吃了那些食物。

3.摆一摆:按照早、午、晚餐的顺序将食物卡片摆好,数一数有多少中食

物。

4.串一串:把同组同学的食物卡片按顺序放在一起,用绳子串起来,数一

数共有多少中食物。

问题:同学们我们刚才把自己一天的食物都统计完了,你们发现了什么?

问题:我们每天会吃很多的食物,你能够清楚的记清楚前几天吃的食物吗?

为了更好地记清楚我们都吃了那些食物,我要对食物进行分类,这样就能

更好地记清楚了。

作的的企关

H4|

向爱

腹向片★氟•卜老也

丸子支茶生沙世

牛由土豆表收

火展.白不曲也

支瓜匕;

出示如何对食物进行分类提示:

1.说一说:同学之间介绍自己的分类标准,确定食物能划分出哪几类。

2.根据不同的类别,将食物卡片分类摆放。

3.与大家交流食物分类的方法。

4.记录食物分类的结果。

班级展示交流

四、课堂总结

食物的分类标准很多,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我们能

不能根据食物营养成分进行分类呢?下一课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

5.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会给我们身体带来营养。

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

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学会简单的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

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碘酒、实验所需的各种食物、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每天都会吃很多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

有丰富的营养,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

出示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我们每天吃

的食物有哪些。

这些种类丰富的食物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怎样的益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5、食物中的营养

二、探索

教师引导: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才

能解决。

活动一: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在我们吃的食物中,有一些食物中含有淀粉,那么我们如何检测出食物是

否含有淀粉呢?

要想测出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我们就要借助一种检测试剂。

出示碘酒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碘酒的特点。

碘酒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主要成分为碘和碘化钾,适用于皮肤感染和消

毒。

要想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我们就在食物上滴上一滴碘酒,然后观察

食物颜色的变化。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使用滴管将碘酒滴在一块馒头上,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颜色的变化。

预设:

如果食物上出现深蓝色,则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反之,则说明食物中不

含有淀粉。

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要求:选取自己想要检测的5种食物,分别在5种食物上滴上碘酒,

然后观察食物颜色的变化。

活动手册的实验记录表上已经有馒头、马铃薯和西红柿三种食物,学生再

任意选择两种食物进行检测,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进行检测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

情况,并相机进行指导。

活动二: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刚刚我们检测了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下面我们再来检测一下,哪些食物

中含有脂肪?

出示课本31页上面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

解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

第1步: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说明食用油中存

在脂肪。

第2步:用其他食物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作比较,

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脂肪。

教师强调实验要领:对于坚果类的食物,在检测其中是否含有脂肪时,需

要把坚果类食物在纸上使劲涂抹,这样效果才会更好一些。

学生分小组活动,使用以上方法对以上5种食物进行检测,检验这5种食

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交流实验结果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检测了5种食物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下面我们就来

交流一下实验的结果。

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全班同学看一看。

交流实验结论,教师小结:通过检测,我们发现馒头、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不含有脂肪;西红柿中既没有淀粉,也不含脂肪;花生中既含有淀粉,也

含有脂肪。不过含有脂肪的食物不仅有花生,很多坚果类食物都是既含有

淀粉,也含有脂肪;苹果不含有淀粉,也不含有脂肪;猪肉主要含有脂肪。

活动三: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出示课本31页中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滴碘酒的地

方会变为蓝色,说明这种食物含有淀粉。

教师引导: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除了淀粉和脂肪之外,还含有蛋白质、维生

素、无机盐和水等等,不过因为条件关系,有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难以通

过简单的实验方法进行检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食品包装袋上

的“营养成分表”去了解。

出示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某

些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三、研讨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丰富的食物

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呢?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物质呢?

一般情况下,没有一种食物包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有的食物只含有一种

营养成分,也有一些食物还有2-3种或者4种营养成分。

我们如何简单的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方法一:看食物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

方法二:采用一些科学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方法三: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

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通过

各种方法检测出来。同时我们还知道,没有一种食物包含所有的营养成分,

因此,为了获取更多的营养成分,我们不可以偏食、挑食,营养要均衡。

下一课我们将研究营养均衡的问题,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6.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1、认识到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我们要合理

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2、仔细阅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

如何平衡膳食。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

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教学重点

认识到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学习如何平衡膳食,养成

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衡膳食宝塔”图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各自含有不

同的营养成分,不过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因此我们要合理

搭配食物,才能获得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那么怎样才能合理搭配食物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6营养要均衡

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平衡膳食宝塔”

教师引导: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祖先一直对我们的吃饭问题非

常重视,并且还根据长期的经验总结出了适合中国人特点的“平衡膳食宝

塔”。

出示课本33页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学生仔细阅读,初步了解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组成和结构,并想一想从这幅“中国居民平

衡膳食宝塔”图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预设:

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可以看出我们一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营养要

均衡。

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在一天中消耗的主食类食品是

最多的。主食类食品主要包括谷薯类、全谷物和杂豆、薯类等,这一类食

品主要是米饭、面条、包子、玉米、红薯等等。

从“平衡膳食宝塔”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一天中摄入的盐和油的量不宜

过多。

活动二:对应“平衡膳食宝塔”图,合理搭配食物

1、教师引导:这份“平衡膳食宝塔”图,反映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

分,是科学合理的。请大家对照“平衡膳食宝塔”图,想一想:我们平时

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并且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

的食物量是否接近?

2、出示课本33页“一天的食物”这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将这幅图

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进行对比,看一看这些食物是否在每一层

都出现了?并且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幅图中一天的食物安排的

比较合理科学,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中的食物种类和用量大体

上一致。

3、出示一份学生的“一天食物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对比“中国

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看一看这份“食物记录表”搭配得是否合理?如

果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如何改进?

一天的食物记录

早餐蛋炒饭、包子、烤香肠

中餐煮鱼、红烧肉、蒸鸡蛋、冬瓜排骨汤、米饭

晚餐蛋炒饭、紫菜汤

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份食物记录表安排得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又不合

理在什么地方?如何改进?

这份食物记录表安排的是不太合理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天中淀粉的摄入量过大,淀粉类的食物过多。早上吃了蛋炒饭、

包子,中午是米饭,晚上又是蛋炒饭。

第二:蔬菜水果类食品过少,蛋白质类的食品过多。在一日三餐中,只有

冬瓜汤和紫菜汤是素菜类,其他的都是鱼肉等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食品。

第三:这份食谱中,没有奶制品及豆制品。

第四:这份食谱中脂肪的含量过高。

对于这份食谱中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做哪些调整?

早餐可以加一杯牛奶再加一点水果,去掉包子和烤香肠。

午餐可以加一个炒蔬菜,如炒芹菜,把冬瓜排骨汤替换成冬瓜海带汤。

晚餐不吃蛋炒饭,可以吃一碗粥,再加一点红薯或者南瓜。

修改后的一天的食物,安排如下:

一天的食物记录

早餐蛋炒饭一碗、牛奶一杯,苹果半个

中餐煮鱼、红烧肉、蒸鸡蛋、炒青菜、冬瓜海带汤、米饭

晚餐小米粥一碗、红薯一个、半个苹果

4、教师引导:我们刚刚分享了一份合理的食谱和一份不合理的食谱,并且

针对不合理的地方作了修改,下面我们可以看一看自己一天的食物安排是

否合理?并针对不合理的地方作出调整。

5、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拿出第4课《一天的食物》中所做的“一天的食

物”记录表,把自己的一天食物记录表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进

行对比,看一看自己一天的食物搭配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

么地方?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做哪些调整呢?

全班交流,指2-3名同学出示自己原来的“一天食物安排”记录表,再出

示调整后的食物安排表,并说一说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

6、教师小结:刚刚我们调整了自己的一天的食物安排,这样调整之后,相

信很多人的食谱会变得更加合理,更加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三、研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才能获得均

衡的营养,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出示课本33页的小提示。

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引导学生读一读,懂得平时不挑食,不偏食,才能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

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仔细观察了平衡膳食宝塔图,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食物种类非

常丰富,它们各自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只有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

我们的身体健康。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一天食物安排记录表”,拿回

家跟父母商量讨论,然后安排出更为合理的食谱。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

叫做消化。

2、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知道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食物在口腔中

完成初步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3、知道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的牙齿在我们消化食物的过

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牙齿。

教学重点

1、懂得什么是消化,了解消化器官的组成。

2、明白口腔在消化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知道牙齿在消化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体会牙齿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牙

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馒头、牙齿的分布排列图、蛀牙的示意图、制作牙齿模型的

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消化吗?

消化器官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做消化。

消化器官有哪些?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等部分。

我们每天要吃很多食物,我们吃东西时,食物第一个经过的消化器官就是

我们的口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板书课题: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二、探索

活动一:咀嚼馒头,观察馒头的变化

咀嚼一块馒头,观察、描述馒头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

录表。

出示活动记录表

咀嚼一块馒头,观察馒头的变化

一次三次五次

学生分小组活动,先咀嚼馒头,再仔细观察馒头发生的变化,然后完成活

动记录表。

全班交流实验过程,及活动记录表。

咀嚼一块馒头,观察馒头的变化

一次三次五次

表面被浸湿开始被浸湿变软被浸湿变软

活动二:初步了解牙齿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馒头经过咀嚼发生了变化,在这

一过程中,牙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出示课本35页的牙齿的分布排列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读旁

边的小提示,了解我们的牙齿分布排列及各种牙齿的作用。

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大类。

牙齿的作用:

门齿:用来切割食物

臼齿:用来咀嚼食物

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3、教师相机补充有关牙齿的资料

人的一生共有两组牙齿,幼儿时长出的一副牙齿,称为乳牙,共有20颗。

从6岁起乳牙逐渐脱落,换上恒牙。恒牙是人的第2副牙齿,共32颗。

人的一颗牙齿分为三部分牙冠、牙颈、牙根、牙冠部分,表面有牙釉质,

一种质地坚硬的白色物质,牙釉质包围着牙本质,接下来是牙神经和牙髓,

在牙齿周围的是牙龈。

牙齿是人类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一般而言,牙齿呈白色,质地坚硬。

活动三:角色扮演,了解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用硬纸板模仿门齿和犬齿的外形,用大塑料袋装满空气,模仿臼齿,以此

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全班交流

三、研讨

1、馒头在口腔中经历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怎样的变化?

馒头在被咀嚼的过程中,会被唾液浸湿变软。

2、牙齿和舌头在消化过程中,都承担了什么工作?

牙齿是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

自的作用,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舌头能够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传送和搅拌,这样能够让食物被牙齿充分的

切碎磨碎,让唾液充分的和食物混合。

3、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头之外,还有其他的参与者吗?

在消化的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头之外,还有唾液腺等器官。唾液腺的主

要作用是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初步

消化为麦芽糖。

教师小结: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一个比较复杂

的过程,其中牙齿、舌头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消化腺等器官,也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4、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经过口腔中的初步消化,食物将会进入下一个消化器官继续进行消化。

研讨牙齿的作用和保护

四、拓展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食物在口腔中完成了初步消化,

其中牙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出示课本36页的中间一段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进一步了解牙齿的

重要作用。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

挥着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的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

3、有很多同学在小时候得过蛀牙,大家知道蛀牙是如何形成的吗?

出示课本36页蛀牙的结构示意图,了解蛀牙的结构。

教师讲解:蛀牙有时也叫它虫牙,学名脯齿,是细菌性疾病。未经治疗的

脯齿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其特点是发病

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

4、如何保护牙齿,才能让我们的牙齿不会成为蛀牙呢?

预设:

正确刷牙可以预防蛀牙。

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

少吃酸性食品,少喝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