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_第1页
第七章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_第2页
第七章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_第3页
第七章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_第4页
第七章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史第七章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宋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首先表现在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这三项重大发明上。迅速传入欧洲,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曾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认为火药、罗盘、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精神发展的最强大推动力。*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宋代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地质学、医药学、建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一个科学昌盛、人材辈出的时代。《宋史·沈括列传》称赞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在天文仪器方面,宋代的漏壶、圭表、浑仪、浑象等都达到历史高峰,沈括于此功不可没。他在《梦溪笔谈》中对英宗年间陨石的记载,比西方早700余年。

沈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是一部涉及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漏壶:也叫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圭表

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浑仪浑仪“浑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在古代,“浑”字含有圆球的意义。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形状像蛋壳,出现在天上的星星是镶嵌在蛋壳上的弹丸,地球则是蛋黄,人们在这个蛋黄上测量日月星辰的位置。因此,把这种观测天体位置的仪器叫做“浑仪”。

浑象天体仪,古称“浑象”,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它可以用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可以说天体仪是现代天球仪的直接祖先。北京古观象台上安置的天体仪(如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体仪,制于清康熙年间,重3850公斤。

北宋数学家贾宪所提出的“开方作法本源图”,比法国数学家巴斯卡的相同成果提早600多年。由贾宪提出,后由南宋秦九韶完成的“秦九韶程序”(增乘开元法),将高次方程的解法推进到新的层次。这一解法,比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的相同成果要早500多年。数学方面秦九韶对《孙子算经》中“韩信点兵”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联立一次同余式”的解法,将其命名为“大衍求一术”。直到18、19世纪,西方数学家欧拉和高斯才获得与秦九韶相同的定理。19世纪中叶,来华的英国传教士将“大衍求一术”带到西方,引起西方数学界的轰动。德国数学家称秦九韶是“最幸运的天才”,美国科学史家萨顿认为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并且确实也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在世界数学界,“大衍求一术”被誉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文化经历过无数次剧烈的整合,每一次整合都赋予自身更强大的生命力。这包括中西文化之间的融通,也包括汉民族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辽夏金元时期的中国文化,奏鸣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交响曲。辽夏金元: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律背反

政治更迭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同步消长。在许多时候,用武力取胜的一方往往从失败者的文化里吸取更为强大的养分,否则胜利者将面临惨败的现实。这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律背反。值得注意的是,在征服与被征服之前,落后的民族已自觉地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以增强国力。在征服成功之后,这种学习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全新建设。对宋王朝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北方的契丹辽国。据《辽史·百官志》,辽国“大略采用唐制”。……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契丹对汉文化的吸纳在官制方面,辽国对唐制所谓三省六部等多有吸纳.辽国还仿照汉制,设立学校。辽上京设有国子监,太祖命置祭酒、司业、监丞、主薄等官。辽道宗清宁元年(1055年),下诏设学养士,颁五经传疏,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国子监相当于太学。此外,辽国于黄龙府、兴中府设有府学,在西京、上京、东京诸道各立州学,此即郡县学。

辽国还开科举,专为汉人而设,有乡试、府试、省试之设。分两科,一曰诗赋,一曰经义。辽圣宗时,以词赋、法律取士,词赋为正科,法律为杂科。汉文化经典如《五经传疏》、《史记》、《汉书》等广为颁行,《贞观政要》、《五代史》及白居易《讽谏集》等被译成契丹文字。唐诗宋词深受契丹人的喜爱。《辽史拾遗》载,苏轼曾与辽使共饮,辽使遂诵其诗“痛饮从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以助其兴。女真人灭辽后,建立金国,其文化政策也以汉文化为旨归。金非常重视对文献资料的保护。在灭北宋的战争中,金太宗要求将士搜罗图书文献、精通经术的学者、画师、乐工、医生及各类艺人。女真对汉文化的吸纳金国采纳汉人的科举制,“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金国的国学十分重视经学、诸子学和史学,在文学创作方面则推崇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凡此种种,都使得金国对汉文化的整合达到了较高水平。

党项羌人建立的西夏政权也深受汉文化薰染。额济纳夏黑水城出土的文献中,就有《孝经》、《论语》、《孟子》的西夏文版本,并附有西夏学者的注释。《宋史·夏国传》称:“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党项羌人对汉文化的吸纳相对而言,蒙古人的汉化历程要缓慢得多。在蒙古诸王中,青睐汉法的只有忽必烈。蒙古对汉文化的学习忽必烈身边有许衡、郝经等著名理学士大夫。他们多次劝说忽必烈实行汉化政策,指出“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国朝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儒家文化的经世传统和“用夏变夷”原则,构成了忽必烈汉化改革的宽广而深刻的文化背景。在这样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化感召力的驱动下,广大的中原儒者纷纷加入到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改革中,成为积极的推动者。宋辽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大整合,使少数民族的汉化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此过程中,汉民族也经历了一次新能量的扩充,汉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提升和完善。被征服者最终征服了征服者。元代社会1、民族压迫政策。元朝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他对广大汉族的统治,具有明显的民族掠夺性质。把国民分为四等。终元之世,社会一直激烈动荡。元杂剧中有不少作品写到贪官污吏、权豪势要对人民的压迫,不少作品透露出愤激昂扬的情绪,这正是在火与血交并的时代人民反抗精神的反映。2、文化的融合。来自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作家,笔端流露出各式各样的风情格调。民族杂剧,也给汉族文化在固有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在文艺创作方面,杂剧作家们更是大量吸取少数民族的乐曲,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创造了重要条件,揭开了前所未有的异域文化相互激荡的新篇章。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对外征服战争,使中国西北部的边界实际上处于开放状态,从而导致无数的穆斯林无阻碍地进入中国境内,并带来了伊斯兰教文明。

帝国体制下的中西文化交流从元代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一个回回族。该族信奉伊斯兰教,使用汉族语言文字,保持阿拉伯文化传统。回回族的形成,直接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不独伊斯兰教在中国得以生根,基督教也于此时大举进入中国。元代的基督教大体上分为两支:一支是曾在唐代流行的景教,另一支则是罗马天主教。

忽必烈决定派使节出使罗马教廷,要求教皇选派教士来中国。1289年,罗马教皇派遣教士约翰·孟德高维诺出使东方。他抵达大都后,开始了传教活动。马可·波罗在谈论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程时,有一位传奇般的人物不可不提。他就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马可·波罗生于威尼斯商人家庭,在元廷为官近17年。其间,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后来,伊儿汗国大汗向元室求婚,马可·波罗奉命护送公主出嫁。1292年初离开中国,踏上归国之路。1298年,马可·波罗在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在狱中,马可·波罗向同狱的囚犯鲁思梯谦讲述东方传奇。后由鲁氏整理成书,是为《马可·波罗行纪》。

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3、都市的繁荣。在农业逐渐恢复,社会逐步安定的基础上,宋末以来我国城乡的手工业、商业,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停滞以后,又走上了繁荣的道路。市场规模扩大,商人地位提高,许多城市的规模也日益扩大。随着大中城市的涌现,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影响到包括戏剧创作在内的各个方面,其作用不能低估。4、思想领域。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但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中原地区同样得到发展。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以来压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有所松动,蔑视礼教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举动越来越多。元代作品中出现众多违背封建礼教的人物。5、科举。科举作为隋唐以来的士子最重要的进入仕途的途径,在元代却是时行时辍。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世传“九儒十丐”的说法不准确,但是儒生被忽视勿容置疑。以至于许多文人从事杂剧的创作。国家不幸诗人幸。科学技术的交流阿拉伯的天文学十分发达。波斯人札马鲁丁精通历法,被元廷召入。他编制了回回历——《万年历》,在北京建了观象台,制造了7种创制于阿拉伯的天文仪。郭守敬设计的天文仪也受到了马拉格天文台仪器的启发。高度发达的阿拉伯数学在元代流行,阿拉伯数字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随着蒙古大军的西征,中国的科学技术如四大发明也传至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大陆。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蒙古军的火药威名远扬。指南针传入欧洲,刺激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成为日后地理大发现的必不可少的技术装备。印刷术经波斯和埃及传入欧洲后,威尼斯迅速发展成为欧洲印刷业的中心。此外,中国的历法、数学、文学、瓷器、茶叶、丝绸、绘画等也大量西传,使中国文化声名远播。

三、元曲的兴盛王国维曾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他认为,元剧作为叙事的文学,其审美特征就是“自然”。所谓自然,是真实地摹写作者的所见、所想,让观众真切地看到“时代之情状”,从而体悟到流注在故事中的旨趣。

元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韵文文学,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两者之间也有相同之处:杂剧和散曲都使用当时的北曲,其曲词必须按照曲调谱写,而且都能合乐歌唱。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这里所谓的北曲,是指宋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总称,与江浙一带的南曲相对而言。在音乐素材上,北曲广泛吸收了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等传统音乐艺术的精华,并博采兼收金元时期流行的民间音乐,包括汉族民歌和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曲调。元曲散曲杂剧套曲小令(唱词+“科”+“宾白”)(一宫调一曲子)(一宫调数曲子)元曲散曲的体制: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璫璫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元杂剧的剧本分为4折,每折包括用同一宫调写成的由若干曲牌组成的套曲,有时另外加上“楔子”。也有分成多本多折演唱的,如《西厢记》就有5本21折。元杂剧中的男角色统称为“末”,“旦”指杂剧中的女角色。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在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版本,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中著录了明刻本41种,清刻本38种。其中现存最早的“弘治本”(1498)。金圣叹本流传最广,《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目录以此本。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题目:老夫人开春院;崔莺莺烧夜香;正名:小红娘传好事;张君瑞闹道场。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题目:张君瑞解贼围;小红娘昼请客;正名:老夫人赖婚事;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题目:张君瑞寄情诗;小红娘递密约;正名:崔莺莺乔坐衙;老夫人问医药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题目:小红娘成好事;老夫人问情由;正名:短长亭斟别酒;草桥店梦莺莺。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题目:小琴童传捷报;崔莺莺寄汗衫;正名:郑伯常干舍命;张君瑞庆团圆。楔子: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初见:尽人调戏,(身单)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

对诗: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春愁: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相思:相思恨转添,慢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芳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幽会: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意悬悬业眼,急攘攘情怀,身心一片,无处安排;

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贱却人间玉帛。杏脸桃腮,乘着月色,娇滴滴琥显得红白。下香阶,懒步苍苔,动人处弓鞋凤头窄。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离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西厢记》之所以能过获得人们的喜爱,关键在于它表达了人们的心声。《西厢记》描写了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同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的礼教叛逆者之间的冲突。其主题: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婚姻缔结的基础应当是男女之间的真挚的爱情,而不是门第的高低、财产的多寡、权势的大小等等。西湖月老祠的对联:“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可见,它所表达的不是某一时期,某一阶层的呼声,而是世世代代的理想和愿望。这是《西厢记》主题思想高于前代、同代婚恋作品的原因。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中爱情剧的特点

(1)家长们的阻碍。这些戏中,家长们总是以“门当户对”的原则来横加阻拦,为此,他们有的背信弃义,有的残酷无情。如《墙头马上》中的裴尚书,发现儿子私娶李千金后,并不对李千金为他生了孙儿有丝毫顾念、怜惜或宽容,无情叱骂李千金“伤风败俗”,硬是逼着儿子写了休书,可是,在他得知李千金就是当年指腹为婚的李总管的女儿后,他又立即转变态度,上门求李千金回去做媳妇。(2)女儿们的“大胆”。这些爱情剧的共同点还有,女主人公被禁锢的青春在合适的时机触发下,如决堤的河水,波涛汹涌。莺莺先见张生于偶然,等到再见于月下园中时,就隔墙酬韵,灵犀相通,已生爱慕。一个偶然的机缘,就唤醒了她的青春之梦,而觉醒了青春意识,这是她最终冲破礼教大防,与张生私下幽合的心理基础。《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则显得更大胆,她在墙头上看见一个“好秀才”裴少俊,使处处采取主动的态度,最后干脆就与裴少俊私奔。(3)书生们的“窘境”与“痴情”。这些爱情剧中的男主角,全部都是有才,对自己的才华很自信,但都家道中落,湖海飘零。就是因为他们这个处境,他们未来的丈人丈母瞧不上他们,这是一面。另一面这些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志诚种”,一旦陷入爱河,便痴心不改,他们的痴情构成了元杂剧的一大景观。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雁丘词》

在元曲的创作历程中,产生了为世人瞩目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取材于历史,主要来源于《史记·赵世家》。全戏围绕搜孤,藏孤,救孤,养孤,以及复仇展开情节的,热情讴歌了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义士与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的斗争。在救孤过程中,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