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五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4/12/wKhkGWXSNKuAYu1CAALhHThIUsE135.jpg)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五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4/12/wKhkGWXSNKuAYu1CAALhHThIUsE1352.jpg)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五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4/12/wKhkGWXSNKuAYu1CAALhHThIUsE1353.jpg)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五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4/12/wKhkGWXSNKuAYu1CAALhHThIUsE1354.jpg)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五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4/12/wKhkGWXSNKuAYu1CAALhHThIUsE13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五校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瞭望(1iào)追溯(shù)大彻大悟(chè)消声匿迹(xiāo)B.襁褓(qiǎng)拙劣(zhuō)戛然而止(jiá)相辅相成(chéng)C.狩猎(shǒu)迂回(yū)不知所错(cuó)叹为观止(guān)D.苍劲(jìng)陨石(rǔn)风云变换(huàn)格物致知(zhì)2、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D.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涨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赤壁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B.世代传承的好家风,能让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C.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D.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因此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物竟风流。鲁迅以,诸葛亮以,司马迁以,文天祥以……人生百态,百态人生。殊不知这“态”里透着人生的真谛,也折射着人生的价值。①“铮铮忠骨”的姿态流芳千古②“宁死不屈”的姿态彪炳史册③“民族脊梁”的姿态长驻人间④“忍辱负重”的姿态激励后人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拾掇编缉震耳欲聋不修边副B.屹立缥缈怒不可遏轻歌曼舞C.演译遗骸安营扎寨自园其说D.禁锢荣誊漫不经心功亏一匮6、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怠慢震撼周而复始海枯石烂B.污蔑家眷戛然而止轻歌慢舞C.扶择绚丽挑拔离间穿流不息D.衰竭怅惘目泫神迷不修边幅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让青春因梦想而。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青年最大的资本不是经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做梦、勇于尝试。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就该像爬山虎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向上攀沿,把青春的绿色铺满。A.激扬丰富征途B.飘扬丰满征途C.激扬丰满旅途D.飘扬丰富旅途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指的是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运用了这种手法C.《名人传》叙述三位名人在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磨难后,创作了不朽杰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D.“在我刚过五十五岁的时候,我立刻提出了一个合理化的建议。”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提出一个建议”。9、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诗经·周南·关雎》)(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3)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6)_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恰当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伟大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①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苦劳动的过程。②因此,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③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④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文学作品阅读老赛与瓦子蔡楠①这个夏季的傍晚,每当白洋淀上的太阳没入莽莽苍苍的芦苇尽头,一群瓦子(方言,学名“须浮鸥”)就互相招呼着飞到老赛的农家院休闲岛。瓦子先是在他养蟹池的上空像海鸥一样振翅飞翔一番,接着就在农家院环场一周,飞过菜园,飞过草莓园,飞过果园,飞到点菜的食客面前“哦——哦——”长叫一阵,然后,就飞到休闲岛厨房后窗口对面的核桃树上歇了,唧唧短叫。瓦子们知道老赛在厨房里在给客人炒菜。瓦子们还知道,一旦老赛发现它们来了,就会把手里的活计交给一旁的儿子,然后顾不得洗手,就会跑出来和它们相聚。②那真是人鸟一天内最快乐的时刻。老赛光着黝黑的膀子,晃着一身的肌肉提着一把铁锨,朝一口大铁锅走去。他掀开锅盖,用铁锨将锅内早就准备好的饲料搅和均匀,铲出一铁锨,向核桃树下扬去,然后又是一铁锨……饲料就被老赛扬成了一张又一张的网,散落在核桃树下。A瓦子们翅膀铺展开,哗地从树上落下,带着一阵风,扑向了饲料,然后又收拢翅膀,伸出尖尖细细的长嘴,啄出了一地的“音乐”。(批注:________)老赛听着“音乐”,扶着铁锨,望着鸟们愣神。愣神间,发现一只瓦子被挤出了啄食的“音乐”圈儿。他近前一看,是一只翅膀受了伤的瓦子。别的瓦子都长着淡紫色的嘴,而这只瓦子的嘴却是醒目的红。红嘴儿瓦子抢不上食物,望着老赛沙哑地低鸣。老赛就进了厨房,端来了满满一碗小河虾,送到了那只受伤的瓦子面前……③本来老赛的农家院就是在千里堤上的,只是后来搬到了淀里。按他儿子赛舟的话说,这叫人挪死,院挪活。儿子整个春天都没闲着。他在老赛承包的五亩苇地上大兴土木。刨了苇根,挖了一个大池子,筑土为台。池子里蓄水养蟹,台子上搭起了一排钢结构板房,建起了淀上农家院休闲岛,有吃有住有玩儿的。院子里种了蔬菜,种了果树,种了草莓,美其名曰采摘园。休闲岛与千里堤有一道壕沟相隔,儿子空出十只柴油桶,上面焊上一块厚厚的钢板和护栏,中间设计两条长长的锁链,一个轮渡就制成了。有客人来,只要在对面用力拉锁链,轮渡就会慢慢地摆到农家院了。说来也怪,就是这样一捣鼓一变化,景致别有不同,休闲岛的生意自然比在岸上火爆。④瓦子们原来就栖息在他的苇地里。苇地变成了农家院,瓦子们就散去了。看着瓦子鸟时不时扎入水中,时不时飞上天空奋不顾身的饥饿样子,老赛拿起铁锨,试着将铁锅里剩下的喂蟹的饲料,向一片空地扬去。然后,他冲鸟们招招手,指指饲料。鸟们呼啦一下就扑了上去,伸出尖尖细细的长嘴,滴滴答答地啄食,啄出了一地的“音乐”。⑤赛舟又有了新的计划。他在养蟹池里搭起了十几个凉亭和一个大戏台。戏台上摆上了卡拉OK设备。一条水上木板长廊将饭桌从屋里延伸到了水上。老赛对儿子说:“这哪是吃饭哦,这是摆花架子。”赛舟就对老赛说:“你不懂,客人喜欢一边欣赏着,一边浪漫着,一边让蚊子咬着吃饭!”⑥儿子说的还真对,凉亭上和戏台上的人的确比屋里多。⑦瓦子鸟却变得胆怯了。那棵核桃树离木板长廊很近。老赛再喂食的时候,瓦子鸟啄出的不是一地“音乐”,而是一地惊恐和慌乱了。终于,在一个食客逮住那只受伤的红嘴瓦子之后,鸟儿再也不来了。⑧老赛没能及时救出那只红嘴瓦子。他赶到凉亭餐桌的时候,那只红嘴瓦子已经被炖成了一盆汤。B老赛拨拉开客人,将汤盆抢了过来。他脚步蹒跚,端着汤盆,来到了核桃树下,挖出了一个坑,将汤倒了进去,掩埋了红嘴瓦子被煮烂的小身体。(批注:________)⑨赛舟急扯白脸地跑了过来,用脚跺着核桃树下的新土说:“你疯了吗?难道一桌客人还不如你的一只破鸟?”⑩“不如!”老赛硬硬的说。⑪“像你这样,这休闲岛早晚得黄!”儿子又说。⑫“黄了才好,黄了才叫休闲!”老赛扔下这话,又扔下五百块钱,“给,那桌的饭钱我付了!”⑬儿子没接,红红的钞票像只瓦子一样,飞了起来,又飘落在地。⑭老赛上了岸,和老伴儿在千里提上的旧址又开起了农家院,取名叫瓦子家园。⑮在厨房对着后窗的空地上,老赛也种上了一棵核桃树。那口铁锅,老赛将它搬到了千里提上。每到傍晚,他搅拌好饲料,像在淀里那样,铲出一铁锨,向核桃树下扬去,然后又是一铁掀……⑯瓦子鸟们就都飞到了瓦子家园。⑰一年后,雄安新区设立。白洋淀开始水域生态修复,赶上退耕还淀、退商还水,赛舟的农家院得到补偿后,被水填平了。⑱赛舟带着媳妇儿来到了老赛跟前。赛舟不说话,他让媳妇和老赛说:“爹,瓦子家园算俺们一份呗!”⑲老赛也不看儿子儿媳,一边给瓦子喂食,一边轻轻地嘟囔:“瓦子,又叫淀鸥,学名‘须浮鸥’,喜欢在辽阔的水面迎风飞翔——”(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11月第21期,有删改)1.〖任务一:整体把握,理清情节〗阅读小说要注意理清情节。通读全文,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完成下面的空格。老赛在堤上建农家院,(1)________→(2)________,瓦子失去美好家园→老赛精心喂食瓦子,瓦子按时飞来就食→赛舟在池上搭凉亭戏台,(3)_______→老赛旧址重开农家院,(4)________→雄安新区设立,赛舟农家院被水填平。2.〖任务二:赏析语言,添加批注〗品读第②段、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任选一句写批注。我选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务三:思考探究,体会写法〗小说结尾老赛对儿子媳妇答非所问,而是说:“瓦子,又叫淀鸥,学名‘须浮鸥’,喜欢在辽阔的水面迎风飞翔——”,这样写有何用意?4.〖任务四:深耕文章,理解主旨〗《微型小说选刊》的编辑将《老赛与瓦子》这篇小说收录在“人与自然”栏目中,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体会,分析编者这样编排的原因。12、阅读《回家的花朵》一文,完成后面小题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细碎的阳光,金黄在春天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气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的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②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飘落在地上的一朵野菊,像一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绒绒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③蒲公英是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绒绒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冰冷的马路沿子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筛里,在乡村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④它们是到城市里寻找它们的亲戚的。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家,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沾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都常常会买一小扎甚至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洗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吃食,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命的自然气息。⑥去年深秋时,我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打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润湿的泥土,其中许多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甚至黄豆般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颗竟又开花了,那金黄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簇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⑦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那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白絮絮的一朵朵绒球,向晚的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白雪,从竹筛里沸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缕的风飞走了。⑧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树或一棵草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将燃亮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⑨灵魂或许是不会流浪的,它既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那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那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那一声苍老的召唤里……1.文中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回家的花朵”的含义。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九岁父艰。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期满),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吏部谢朓雅相钦重(平素就对某人钦佩、尊重)。朓尝过(拜访)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革除(任命官职)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同舍生皆被绮绣(2)幼时即嗜学(3)以孝闻(4)诣太学2.请用“/”标明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共两处)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14、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林尽水源尽:(_______________)(2)阡陌交通交通:(________________)(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________)(4)不足为外人道也足:(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足为外人道也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渔人甚/异之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前行,遇见一个美丽的桃花林。水穷林尽,从一个仅容一人的下厂洞口过一山,发现一个环境优美的村落。B.渔人与村民交谈得知,他们的祖先在先秦时躲避战乱来到此地生息,此后再也没有出过外面,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也不知道外面是何朝何代了。C.在这个封闭的村子里,土地平阔,良田肥沃,屋舍整齐,竹翠池美,鸡鸣狗叫,一派宁静、和谐景象;村民自耕自足自乐,淳朴热情好客,对这里的生活很是满足,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向往。D.细心的渔人虽然作了标记,但当他回去后带着人再次去寻访桃花源时,却迷失了路,再也找不见了。以后也曾有人去寻找,还是图劳无果。在作者看来,美好的桃花源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自己和刘子骥等高尚的人的理想之中,也许将来会变成现实。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40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萨克雷读了以上的材料后,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把它分享出来。要求:①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B【解题分析】
A.追溯(sù),消声匿迹——销声匿迹。C.狩猎(shòu),不知所错——不知所措。D.陨石(yǔn),风云变换——风云变幻。故选B。2、A【解题分析】
“《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错,应改为:《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故选A。3、B【解题分析】
A.“达到”和“左右”前后矛盾;C.“减少”与“一倍多”搭配不当,“减少”不能用倍数。D.“防止”和“不”连用,造成否定不当。故选B。4、C【解题分析】
根据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判断作答。要了解四个历史人物“鲁迅、诸葛亮、司马迁、文天祥”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品质。鲁迅曾歌颂“民族脊梁”,所以一空可填③,司马迁因受宫刑之苦,是“忍辱负重”的典范,所以三空可填④。文天祥是面对死亡威胁,宁死不屈,所以四空可填②。由此答案已出。故选C。5、B【解题分析】
A.不修边副——不修边幅,编缉——编辑。C.演译——演绎,自园其说——自圆其说。D.荣誊——荣誉,功亏一匮——功亏一篑。故选B。6、A【解题分析】
B.轻歌慢舞——轻歌曼舞;C.扶择——抉择,穿流不息——川流不息;D.目泫神迷——目眩神迷。故选A。7、A【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激扬:①激浊扬清。②激奋昂扬。③使激奋昂扬。飘扬:意思是在风的作用下飘扬、飞动。依据的对象“青春”,不是具体的物,所以应该选用“激扬”。(2)与“经验”能搭配使用的是“丰富”,而不能是“丰满”。(3)征程:征途。一般指用坚定的信念去实现远大的目标。旅途:指旅行的路途,也比喻人生的历程。用“征程”更切合语境。据此,依次填写的词语是:激扬-丰富-征途。故答案为A。8、D【解题分析】
D.主干是:我提出建议。故选D。9、(1)辗转反侧(2)白露未已(3)落日故人情(4)波撼岳阳城(5)拣尽寒枝不肯栖(6)选贤与能(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题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辗转、撼、拣、与能、庐”等字词容易写错。10、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苦劳动的过程。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题分析】
(1)第①句语序不当,句子的主干是“读书是过程”,应该把“一个”放在“长期的”“需要付出辛苦劳动的”这两个修饰语的前面。(2)第③句中的引用属于完整引用,应该把句号放在引号的里边。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1)瓦子安家芦苇荡(2)赛舟搬农家院到休闲岛(3)瓦子惊恐慌乱遗捕食(4)瓦子飞到瓦子家园2.示例一:我选A。“哗地”“扑向”“一阵风”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无家可归的瓦子对吃的急切,“啄出了一地的音乐”形象地写出了瓦子吃食时的惬意,表现了瓦子和老赛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情形。示例二:我选B。此句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拨拉”“抢”等动词生动地描写出了老赛看到红嘴瓦子被客人煮熟后的气愤,表达了对客人和儿子的不满。“蹒跚”“掩埋”等词则写出了老赛对红嘴瓦子被煮食的悲伤,表达出了自己没能救下红嘴瓦子的愧。3.老赛说的话虽然不是直接回答儿子媳妇,但是通过这些话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人和动物是平等的,不应该去破坏它们的生存家园;表达了希望瓦子们能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生活的美好期盼;这样的结尾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引发读者的深思。4.示例:我认为编者将这篇小说收录在“人与自然”栏目中的原因是:小说通过描写老赛、赛舟、客人与瓦子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整个社会都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才能真正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环境的道理。文中赛舟为了发展经济无情破坏瓦子的生存家园,客人们意欲亲近自然却无情捕杀瓦子,这样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思。而老赛和瓦子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国家退商还水,修复水域生态的行为才是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道。(答到老赛、赛舟和客人与瓦子的关系,并能结合整个社会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第[0-9]{1,}.(9分)[0-9]{1,}.(9分)[0-9]{1,}.(9分)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A句:画线句运用“哗地”“扑向”等动词生动地描写出瓦子因为无处安身,所以看到老赛洒出的粮食后急切争抢的样子。“啄出了一地的音乐”将瓦子啄食的声音比作是音乐,形象地写出了瓦子吃食时的惬意,表现了瓦子和老赛的谐相处。B句:“拨拉开客人,将汤盆抢了过来”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老赛看到红嘴瓦子被客人煮熟后的无比气愤。“蹒跚”“挖”“掩埋”等词则写出了老赛的悲伤,表达出了自己没能救下红嘴瓦子的愧疚之情。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结尾语段的作用。结尾语段的作用:语意双关,以富有哲理的警句结尾,给人以人生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回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画龙点睛,深化文章的中心。老赛想通过对瓦子的介绍,告诉儿子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人类要保护它们生存的家园。总结全文,引人深思。4.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解答时先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再阐述文章的主旨。围绕“人类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环境”来回答即可。12、1.开得早并且花期长;平凡但生命力强;怀旧不忘家乡。2.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乡村转到写城市,由写蒲公英转到写人。内容上,用“亲戚”一词表明蒲公英和迁居城市的人血脉相连,感情相通,从而表达了从乡村进入城市的人对蒲公英的喜爱和依恋。3.这个句子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蒲公英开花时茂盛和亮丽的姿态,
表达了作者对盛开的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回家的花朵”表面上指的是蒲公英,实指为生计而漂泊远离故乡的人。借描写回家的蒲公英来抒发自己想回而却无法回去的伤感之情,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蒲公英特点的概括。根据2段中的“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漫山遍野的野菊镀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像一簇微微燃烧的火苗”,8段中的“它们……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和9段的“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等内容可概括出其特点。2.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中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乡村,写蒲公英。启下:写城市,写人。内容上,要抓住“亲戚”一词写,写从乡村进入城市的人对蒲公英的喜爱和依恋。一定要结合文章中心答语段的作用。3.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本题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飘落在地上的一朵野菊,像一簇微微燃烧的火苗”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景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景物特点和作者对景物的情感。4.试题分析:分析标题“回家的花朵”的含意。一定要读懂原文内容后再作答。“回家的花朵”的含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一个的是指字面意义上的蒲公英;一个实指为生计而漂泊异乡之人;一个是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三点都要答到位,缺一不可。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1)通“披”,穿着(2)特别爱好(3)因为(4)到2.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3.(1)因此人们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2)就脱下自己穿的短袄,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被”:通“披”,穿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以”作为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孤贫/傍无师友/读书精力不倦。译为:年少的时候孤独贫困,也没有老师朋友作伴,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3.试题分析: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是”“假”“因”“著”“手”“与”“去”等字词的翻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二)译文: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江革自幼聪明敏捷,六岁便能写文章。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江观孪生,年少孤苦贫穷,兄弟互相勉励,读书精力充沛毫不疲倦。十六岁时母亲又去世,因服丧有孝行而闻名。服丧期满后,与江观一起前往太学,补为国子生,并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次第成绩。齐朝吏部谢朓十分钦佩器重他。谢朓曾在宫中宿卫,回来时去探望江革,当时下着大雪,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当卧具,然后才离开……江革将要返回京都时,百姓都恋恋不舍,赠送的礼物江革一概不接收。送行故吏,按旧例要定做新船,江革并不采纳,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船舱已经偏斜,不能安卧。有人对江革说:“船不平稳,渡江极其危险,应当搬重物来压住小船。”江革没有重物,便在西陵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使船只充实加重。他就是如此清贫。14、1.完,没有交错相通邀请值得2.D3.A4.B5.D6.男女的穿戴,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渔人(给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他们听后)都表示惊叹。【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交通”:交错相通。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尽”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没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D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原先”之意。A前者“作为”,后者“对”。B前者代词,后者助词。C前者代词,代指桃花源,后者代捕鱼人。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3.试题分析:A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意思相同。均为“不值得”之意。B妻子和儿女。C不用说,更不必说。D交错相通。4.试题分析:B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改为:渔人/甚异之。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5.试题分析:D项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也许将来会变成现实”这并不是作者的思想。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悉”“为”“具”“叹惋”等字词的翻译。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渔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合同印花税税率借款合同
- 营销顾问服务合同协议书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大学
- 高科技产品研发生产合同
- 涂层材料对主被动一体化热防护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 复杂电子对抗中的组网雷达功率分配与干扰智能识别及对抗研究
- 《动物的激素调节》课件
- 2025年西师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图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 包装品质彩盒外箱知识课件
- 神经外科课件:神经外科急重症
- 颈复康腰痛宁产品知识课件
- 2024年低压电工证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微电网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4课民航服务人员上行沟通的技巧
- MT/T 538-1996煤钻杆
-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
- CB/T 467-1995法兰青铜闸阀
- 气功修炼十奥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