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师教学设计5篇三班级数学上册老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详细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流程
一、口算题
1、第三题第(1)小题,同学完成;
2、完成后校对反馈,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出例如题图,观测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行具体解读;
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同学引导以下式;
3、计算,得到答案(鼓舞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讲解并描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谁会验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留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馈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除数=被除数。(引导同学,老师不说出)
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同学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三、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欺凌,还剩多少元?
2、同学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同学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行,先从意义出发,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欺凌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回答下列问题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相互验算”
5、你能依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
58÷5=11……3
四、独立完成除法的验算
1、完成第二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同学板演;
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部分,并且说清晰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3、留意格式的问题:“横式上的余数有没有丢”、“横式上的商会不会写成被除数”……,找到问题之后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视;
4、完成68÷6的验算过程,查除法竖式有没有错余数在验算的时候有没有加横式上有没有写错
五、全课总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要重点训练同学说)
2、课堂作业:补充p2
三班级数学上册老师教学设计2
《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详细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约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立场和价值观
通过观测、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受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同学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和计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依据同学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援助同学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径直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援助同学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同学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同学依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同学思维过程,培育同学规律推理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娴熟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预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同学自己预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伙伴们喜爱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爱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同学喜欢的熟识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的爱好,援助同学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同学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索: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同学观测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援助同学体会1吨的含义,使同学认识吨的确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预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同学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预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同学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同学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同学自主选择日常熟识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沟通活动,让同学经受操作、推算、沟通、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例如8。
4吨=()千克
3000千克=()吨
(2)同学独立思索填空。
(3)组内沟通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同学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同学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同学先独立连线,再集体沟通。
(2)课本第34页第2题。
先让同学独立练习,再沟通反馈,让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同学依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约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同学发觉“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舞同学发表不同想法,在沟通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同学进一步掌控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约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假如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纳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同学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猎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班级数学上册老师教学设计3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学校数学三班级上册第59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测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育遵守、疼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盼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受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日就来认识秒。
二、学习新知:
1、出示独立学习任务单:
请认真观测钟面,想一想钟的哪一根指针叫做秒针吗?你知道它是怎样计时的呢?
(1)通过观测,我知道秒针是钟上的那一根。
(2)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从12走到1就是走了秒,从2走到4走了秒。
(3)秒针走一圈就是走了秒,也就是分钟。
(4)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格。也就是1分=______秒。
同学汇报
出示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圈,同时板书:1分=60秒
2、感受一下1秒钟有多长。
(1)拍手练习:跟着钟表的“嘀嗒”声,每秒拍一下手。
(2)你能在1秒钟里做什么事呢?先试一试,再告知同桌。
3、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
请同学们谈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4、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你能在1分钟里做几道口算题呢?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果,并记录下来。
3、填一填。
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
1分钟写()个字。
4、填空:
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5、绕操场跑1圈,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日学习了秒的认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长,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三班级数学上册老师教学设计4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学校数学三班级下册第70—76页内容。其顺次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面积的第一课——面积和面积单位。在此之前,同学学习过周长,还没有接触过面积,从同学常常接触的物体如数学书、练习本、铅笔盒、课桌、黑板等实物入手开始学习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同学初步掌控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受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学校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援助同学建立面积概念,教材特别重视呈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着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着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次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须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片树叶,假如要给这两片树叶进行涂色竞赛,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你想选择哪片?为什么?
生1:我想选择那片小的,由于那片树叶的面小。
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样。
同学们都认为这片树叶的面大,而这片树叶的面小,要想很快涂完,无可置疑要选择这片小的来涂,是吗?
【设计意图: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对同学来说还很生疏,以给两片树叶进行涂色竞赛,可以把同学的思维和爱好都调动起来。】
二、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一)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看来,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有的物体的面小。
现在请你拿起数学书,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它的封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请你再用手摸一下铅笔盒盖的面,你感觉哪个大?
生:数学书的面
请同学们再摸摸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桌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
生:我认为课桌的桌面大,练习本的面小。
请一位同学再来摸一摸黑板的面,感觉怎么样?
生:很大。
【设计意图:让同学从身边的学具、书本、课桌等出发,让同学看一看、摸一摸、最末比一比,使同学都参加进去,感受物体的表面的大小,从而得出面积的概念。】
咱们能摸到的这些叫做这个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刚才咱们所摸到的是物体的表面,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板书:大小
小结: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数学书的面积
课桌面的大小课桌的面积。
(二)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是不是只有物体表面才有面积呢?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师点屏出示),这些图形的四周都是封闭的,我们称它们为封闭图形。这些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之分呢?
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
生1:正方形大。
圆形和三角形呢?
生2:圆形
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⑵圆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你能说出在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吗?
生:圆形的面积。
现在你能用一句话完整概括出什么是面积吗?
(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齐读
【设计意图:两组彩纸的比较,一组是同宽不同长,一组是既不同宽叶不同长,但是面积相等。意图是让同学可以采纳不同的方法去比较,第一组的比较简约,同学很简单想到比较的方法,而第二组同学们比较的而结果就不相同,这样就可以让同学有一种想去探究的念头,让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小组争论。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爱好。】
(三)比较面积大小,探究面积单位
出示一红一黄两种颜色的纸(同宽不同长,长也是比较接近的),看一看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这该怎么比呢?(请同学演示)
对,把两个面重叠在一起,没有被盖住而露出的面面积就大。这个方法在数学中叫重叠法。
我们看看这两个图形。比较两张彩纸的大小。(黄纸和蓝纸)还能不能利用上面的重叠法进行比较出来呢?
生1:黄纸的面积大。
生2:蓝纸的面积大。
看来,同学们的看法有点不统一,那到底是谁的面积大呢?下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量一量,看看到底谁的面积大。
同学每四个人一小组沟通活动。
生1:我们小组比较的结果是两张纸的面积是一样的。我是用正方形来比较
的,这张红纸片能摆12个正方形,这张黄纸也能摆12个正方形,所以它们
两个的面积是一样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生2:我们小组用的是长方形来比较的,黄纸上能摆18个长方形,红纸上能摆
18个长方形,所以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师:刚才有的同学在比较这两张纸的面积的时候,有的小组选用的是大小一样的
正方形来测量的,有的小组选用的是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来测量的,我发觉一
个小组在开始时,测量黄纸用的是正方形,测量蓝纸用的是长方形,这样比
较可以吗?
生3:不能,由于他们的大小不一样,所以没法比较。
师:那你们认为在比较面积的时候,应当留意什么?
生6:选用的学具的大小要一样。
师:说的真不错,也就是说,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时候,需要得有一个
统一的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⑤自学课本,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你们知道我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又是怎样确定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74页内容
【设计意图:为每位同学预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老师还预备1平方米的学具。让同学更直观的感知它们的大小,并且还让同学们去发觉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这样能够让同学记得更清晰,也更简单分清晰。】
问:谁来说说你学到了哪个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
问:“怎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呢?(引导回答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请你在学具中找一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同学找出并观测。)
师:现在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量一量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问:“谁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同学举例自由发言)
(2)认识1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分米。)
问:“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呢?(引导回答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请你在学具中找一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学找出并观测。)
师:现在请你估量一下,课本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问:“谁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同学举例自由发言)
(3)、认识1平方米。(板书:1平方米。)
问:“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呢?”(引导回答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老师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板。指导活动:“假如老师想请同学站在这个1平方米的纸板中,猜想一下能站下多少个人呢?”(同学估量,猜想)老师点名一些同学上来试验,感受1平方米有多大。
三、小结
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2、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3()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教室的面积是54()
练习本的面积约2()单人床的面积约2()
3、一格代表1平方厘米,各图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假设下面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神州五号图案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设计这样大小的另外图案吗?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对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同学常常接触的物体入手,多让同学动手去摸摸、多用眼看看同学所熟识的物体,感受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让同学从实物过度到平面图形得出面积的概念。
2、在介绍面积单位的时候让同学自由发挥比较图形的方法,应当大胆的放手,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同学的思维技能和学习爱好,让同学更多的发觉身边的数学,做数学的小主人。
3、在比较彩纸面积大小的时候,放手让同学去想,这样可以提高同学的思维技能,而且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彩纸涌现两组比较好,一组同宽不同长,一组就即不同宽也不同长,但面积相等,这样处理就比较好。
4、学中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增加同学的形象记忆,使同学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也可让同学多估一估生活中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拓展同学的思维,加深同学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三班级数学上册老师教学设计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从一班级(下册)就开始了。
一班级(下册)
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班级(上册)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班级(下册)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本单元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同学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所以教学内容还包括面积的意义和常用的计量单位。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使同学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认识并能运用常用的面积单位,探究并掌控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约的单位换算;经过探究,掌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面积的意义、常用面积单位、面积计算公式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四部分编排,共编写了六道例题、五次“试一试”(“想一想”)、四次“想想做做”、一个练习和一次实践活动。另外还有三道思索题和两篇“你知道吗”。
1.初步建立面积概念。(第74~77页)
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这里的“大小”不是有的大、有的小“相差”的意思,而是每个面各有确定的大小的意思。
74页例题教学面积的意义。结合教室里的实例,根据“物体有面——每个面都有大小——面的大小是面积”这样的线索引导同学逐步体会面积的意义,分三个层次开展面积意义的教学。
(1)第一层次安排了四个学习活动。“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想”——想“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再次体会面积的含义。
这个层次的教学要留意两点:第一,不能仅仅比出黑板表面比课本封面大、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更要让同学体会到“各个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可以让同学指一指哪里是黑板的表面、哪里是课本的封面,感知物体的“面”。让同学用手势表示黑板面有多大、课本封面有多大,感知物体的面有确定的大小。第二,在同学知道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后,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以及为什么说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2)第二层次的学习活动是“摸”和“比”,即分别摸课桌面和椅子面,比这两个面的面积谁大、谁小。这个层次通过扩大略念外延,进一步体会面积的意义。让同学摸课桌面和椅子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的大小。摸过以后要让他们仿照“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课桌面的面积”“椅子面的面积”的理解。这个层次的学习有仿照、有迁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产品召回风险承担协议书
- 2025年度生物科技私下股份分配与成果转化协议书
- 2025年度再婚家庭婚姻和解及子女抚养协议
- 2025年度企业年鉴图文编纂及出版协议
- 2025年度安防系统智能化升级与维护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咨询合同模板
- 旅游景区民宿租赁居间合同
- 2025年度保险销售人员劳动合同解除与赔偿规范
- 2025年度三年劳动合同涨薪与员工职业规划辅导合同
- 2025年度双方经济纠纷一次性解决及确认协议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教案
- 第2章导游(课件)《导游业务》(第五版)
- 成品仓主管述职报告
- 血液透析诱导期健康宣教
-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单元复习题-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2023-2024新版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风电场升压站培训课件
- 无人机固定翼行业报告
- 小区门窗拍摄方案
- 初中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报告
- 企业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