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①晋侯、秦伯【2】围郑,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4】也。晋军函陵【5】,秦军氾南【6】。②佚之狐【7】言于郑伯【8】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9】也,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12】之。③夜缒【13】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4】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5】。越国以鄙远【16】,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7】?邻之厚,君之薄也【1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9】,行李【20】之往来,共其乏困【21】,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23】,朝济而夕设版焉【24】,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不阙秦【27】,将焉取之【28】?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9】。”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30】戍之,乃还。④子犯【31】请击之。公【32】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4】;失其所与,不知【35】;以乱易整,不武【36】。吾其还也【37】。”亦去之。【1】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烛之武,郑国大夫。【2】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秦穆公(?-前621年),名任好,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3】无礼于晋:指晋文公早年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对待他。【4】贰于楚: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5】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扎。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6】氾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7】佚之狐:郑国大夫。【8】郑伯:指郑文公(?-前628),名捷,郑国国君。【9】壮:壮年。古时男子三十为“壮”。【10】犹:尚且。【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12】许:答应。【13】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14】既:已经。【15】敢以烦执事: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敢,自言冒昧的谦辞。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16】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国,指晋国,地处秦、郑之间。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17】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18】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薄弱了。【1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0】行李:外交使者。【21】共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共,同“供”,供给。【22】尝为晋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为,给予。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23】许君焦、瑕:(晋惠公)答应给您焦、瑕这两个地方。焦、瑕,均在今河南三门峡一带。【24】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指版筑的工事。【25】既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26】肆其西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意思是,晋国灭了郑国以后,必将进攻秦国。肆,延伸、扩张。【27】阙秦:使秦国土地减少。阙,侵损、削减。【28】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焉,从哪里。【29】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表示希望、祈请。之,之“阙秦以利晋”这件事。【30】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都是秦国的大夫。【31】子犯:晋国大夫狐偃(晋文公的舅舅),字子犯。【32】公:指晋文公。【3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微,没有。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3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因,依靠。敝,损害。【35】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同盟。知,同“智”。【36】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37】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示祈使。一、文学常识《左传》,相传为著,原名为《》,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合称“春秋三传”。二、掌握字词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晋军函陵()氾南()佚之狐()夜缒()共其乏困()若不阙秦()秦伯说()杞子()戍之()三、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含义:。2.共其乏困通,含义:。3.夫晋,何厌之有通,含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含义:。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含义:。6.失其所与,不知通,含义:。(二)古今异义词1.贰于楚也古义:今义: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1.名词活用(1)夜缒而出 夜:(2)朝济而夕设版焉朝:(3)既东封郑 东:(4)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5)与郑人盟 盟:(6)既东封郑封:(7)阙秦以利晋利:(8)越国以鄙远鄙:2.动词活用(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2)若不阙秦阙:(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4)烛之武退秦师退:3.形容词活用(1)越国以鄙远远:(2)臣之壮也壮:(3)今老矣老:(4)共其乏困乏困:(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4.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贰:(四)一词多义1.重要诗词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贰贰则疑惑。(《荀子·解蔽》)贰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鄙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昭公十六年》)许之/许君焦、暇(《左传》)许杂然相许。(《愚公移山》)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诗经》)阙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阙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若不阙秦(《左传》)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礼记》)式微式微,胡不归?(《礼记》)微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史记·曹相国世家》)微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周易》)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左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使史更敝衣草屦。(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敝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敝因人之力以敝之。(《左传》)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左传》)2.重要虚词以其无礼于晋以敢以烦执事以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急而求子而夜缒而出而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朝济而夕设版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且焉置土石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永之人争奔走焉朝济而夕设版焉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其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子犯请击之之是寡人之过也之臣之壮也夫晋,何厌之有辍耕之垄上(五)翻译下列句子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2.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1)以其无礼于晋(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佚之狐言于郑伯4.省略句(1)许君焦、瑕(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夜缒而出(4)许之(5)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6)敢以烦执事(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8)晋军函陵,秦军汜南5.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四、同步精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D.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2.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越国以鄙(边邑)远C.行李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D.阙(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选出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A.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何厌之有C.①秦伯说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以为得之矣6.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D.郑既知亡矣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例: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B.因人之力而敝之C.朝济而夕设版焉D.既东封郑8.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吾祖死于是B.以其无礼于晋扶苏以数谏故C.许之高可二黍许D.吾其还也吾视其辙乱10.选出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C.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D.朝济而夕设版焉焉用亡郑以陪邻11.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1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失其所与,不知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3.下列句子朗读节拍划分正确的一句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夜缒/而出,见/秦伯。C.子犯/请/击之D.失/其所与,不知1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A.秦伯说,与郑人盟B.宋有富人,天雨墙坏C.既东封郑D.晋军函陵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⑤君之所知也⑥夫晋,何厌之有⑦因人之力而敝之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B.①②③/④⑥/⑨/⑦⑧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16.下列各句“子”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语不能早用子B.子犯请击之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D.子亦有不利焉17.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且对楚国怀有二心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的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答应给他焦、瑕这两座城池。D.秦伯说,与郑人盟秦王说道,与郑国人结盟18.选出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例:以乱易整A.敢以烦执事B.越国以鄙远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E.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9.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将焉取之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20.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又欲肆其西封④吾其还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21.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B.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C.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D.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22.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23.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24.下列几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是()A.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B.亡郑对秦有害而无益C.放过郑国对秦有益而无害D.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必将犯秦2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26.烛之武的话表现了外交辞令中“婉曲”这种表达方式的是()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正面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危急,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服秦伯退兵。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C.烛之武在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的利益,又处处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才能。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在叙事方面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9.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怀才不遇,满腹牢骚。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⑤3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散文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二)主观题1.用原文填空烛之武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表现出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其说辞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二、三层次中又可各分为两小层意义:第一小层:不卑不亢,引出话题:第二小层:分析情势,说明利害:①亡郑,对晋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