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檔案管理活動的萌芽與檔案法規、檔案教育的起源
檔案管理活動的萌芽檔案收集第一節分類保管檔案整理編目、鑒定和利用檔案收集01奴隸社會檔案收集尚未形成明確的制度。從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存在過的各種檔案庫來分析,它們都是為所有者收藏檔案,並不存在實質意義上的移交或接收行為。而且,這些機構的收藏品複雜而多樣,包括檔案、圖書、印章、錢幣以及其他貴重物品等。•與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相比,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在檔案收藏範圍上有了較為確切的規定。例如,希臘的城邦檔案庫規定,主要收藏議會和國民大會公佈的法律正本或副本,議會和國民大會的記錄,可公開的刑事訴訟檔案,國家收支賬目等。再如,古代羅馬的國家檔案庫負責收藏和保管公民議會、元老院、執政官、監察官、審判官和財政官形成的檔案;到愷撒執政時期成立了皇帝檔案庫,檔案庫的收藏範圍包括元老院會議和官員選舉的記錄,各種人事名單(官員、陪審官、外國使節等)和戶籍名冊,各省總督的行政報告和彙報,各省機關的行政檔及收藏品等,此外皇帝檔案庫還負責保存國家財寶。特點1/具有混合收藏的明顯特徵2/具有分散收藏的明顯特徵檔案整理和分類02【古代東方】
亞述國王阿樹爾巴尼帕爾的檔案圖書館,將館藏分為七大類:歷史類(國王傳記和名錄等)、地理類(城市、鄉村、河流、山川的名錄以及地區物產統計表冊等)、法律類(法典)、商業交易類(商業契約、銷售賬簿等)、稅收貢物類(稅收簿、貢物清單等)、神話傳說類(頌詞、禱文等)和科學類。愛得夫神廟檔案庫:用22個箱子專門保存宗教檔案,用12個箱子專門保存天文檔案,並在牆壁上刻寫了檔案目錄,注明各箱檔案的內容。【古代羅馬——二元主義】•定義:指古羅馬人將檔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收存登記,原件發給收文者並由其保存,發文者只保存所發文件的謄錄簿,這就形成了收文和發文謄錄簿各為一類的二元主義分類法。•發展:到了羅馬帝國時期,皇帝檔案庫採用了館藏分類與內部機構設置相一致的方法,第一章第二節提到其館藏檔案分為皇帝詔令、奏章、來往文書和內務檔四大類,分別設置四個相應部門加以保管。檔案保管和編目03(一)保管
古代埃及兼管檔案的官吏是“最高法官宰相檔案工部大臣”,宰相不僅擁有管理國家日常政務的權力,還掌握了土地登記和發放、審理土地糾紛等大權,這就需要以檔案作為實施統治的重要工具。古代兩河流域掌管檔案的是名為“努班達”的高級官吏,努班達通常擁有土地分發、農具發放、糧倉管理、王室庫藏管理等大權。而且古代東方國家已萌生了檔案保護的意識,比如,蘇美爾人就將泥板檔案保存在一種名為“埃都巴”的小屋內,這種小屋為木泥結構,具有半地下半封閉式的特點。為防止泥板檔案乾燥裂損,蘇美爾人在小屋裏挖出一些交錯的水渠,以增加室內的濕度。古代羅馬雖然也像古代東方國家一樣設置主管檔案的兼職官吏,但官員的級別有所下降。如羅馬共和國後期國家檔案庫由財政官領導,財政官只是一種低級官吏。不同的是,此時保管檔案的人員出現了專職化的傾向,如國家檔案庫有一類工作人員稱作“檔案員”,他們具體負責館藏檔案的整理、分類和保管。(二)編目•古代兩河流域的拉伽什城邦將小泥板拴在存放檔案的木筐或泥罐等裝具上,作為標籤之用。這種泥板標籤多呈弧形,一面平整而另一面凸起,凸起的一面刻有文字,標明裝具內檔案的內容和時間。•古代羅馬的檔案編目得到發展,古羅馬人按照時間順序謄錄發文副本而形成的發文謄錄簿,可以說是現代檔案檢索工具的萌芽。檔案鑒定和利用04(一)鑒定奴隸社會時期尚未出現檔案鑒定,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1:由於檔案數量相對較少,鑒定和銷毀檔案的迫切性尚不突出。2:檔案屬於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它們的存毀取決於所有者的利益和意願。對於檔案,統治者更多的是希望保存而非銷毀。3:不同所有者的檔案保存比較分散,檔案鑒定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更談不上建立科學的制度。(二)利用
與鑒定不同的是,檔案利用在奴隸社會已經出現。這種利用具有很強的階級性特點,利用對象往往局限於統治階級或檔案所有者。古代奴隸主階級已經深深認識到檔案的作用,將其視為鞏固統治地位、維護階級利益的重要工具,因此利用檔案的首要目的是更好地進行階級統治和國家管理。用於處理國內事務用於外交事務用於科學、歷史和文化研究123奴隸社會時期檔案利用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檔案法規和檔案教育的起源檔案法規的起源第二節檔案教育的萌芽檔案法規的起源01最早出現檔案立法萌芽的是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
考古發掘證實,古代兩河流域蘇美爾統治時期,埃勃拉王國王宮檔案庫保存了大量泥板檔案。這些檔案由專門的司書負責保管,他們在每一塊泥板上打上環形的印記。這可能是一種特殊的管理標記,表明埃勃拉王國的檔案管理已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古巴比倫王國的檔案管理開始形成副本制度。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的原件是刻寫在石柱上的,出土時部分內容已被磨損。後來在尼尼微檔案圖書館的遺址中發掘出了該法典的泥板副本,才使法典的全文流傳後世。這一發現也證明了古巴比倫王國副本制度的存在。亞述王國的檔案立法有了進一步發展。著名的阿樹爾巴尼帕爾檔案圖書館除了對館藏檔案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類以外,也規定了製作副本等制度。更為典型的是,該館已出現了司書簽字和用印製度,館藏的每一塊泥板上都刻有經辦司書的名字,還加蓋了寫有“宇宙之王、亞述之王阿樹爾巴尼帕爾之宮”的印記。古代希臘繼承了古代東方各國按照規章管理檔案的做法,檔案庫也設有專門的司書,建立了檔案清點、登記和封印製度。著名的米諾斯王宮檔案庫遺址出土的泥板檔案分門別類地保存在木箱和石膏箱內,箱蓋上殘留著一些封印用的印泥。這表明古代希臘也存在著一定的檔案管理規章和制度。作為奴隸社會檔案工作發展的頂峰,古代羅馬的檔案管理規章制度更加健全。檔案庫一般由政府官員領導,內部工作人員的分工進一步明確。羅馬共和國時期,為了防止偽造的檔進入國家檔案庫,除了檔上必須附有元老院議員的證明外,國家檔案庫還有權要求送交檔案者發誓,以進一步證明檔案的真實性。到羅馬帝國時期,最高統治者皇帝做出了一切公務檔案必須送交皇帝檔案庫保存的規定,這就使皇帝檔案庫的館藏有了保證。檔案教育的萌芽02
與檔案立法一樣,檔案教育的源頭也可以上溯至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不過更確切地說,應當是古代兩河流域。
從大約西元前3000年開始,蘇美爾人就發明了楔形文字,並將楔形文字刻寫在泥板上,這種文字記錄就是後來所稱的泥板檔案。考古證明,古代兩河流域的奴隸制國家已有專門人員從事泥板文書的辦理和保管工作,他們多被稱為“司書”,需要在專門的學校接受培訓。
司書作為辦理檔和管理檔案的專門人員的傳統,也同樣被古代埃及、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繼承。例如,考古學家根據對古代希臘米諾斯王宮檔案庫遺址發掘出的泥板檔案的書寫形式斷定,當時已有專門的司書,負責對檔案進行清點和登記。再如,古代羅馬管理檔案的人員分工更細,共和國時期的國家檔案庫既設有對檔案進行登記、收發、抄寫副本的司書,也設有對檔案進行整理、分類和保管的檔案員;帝國時期的皇帝檔案庫四個保管部也設有若干檔案員和司書。1.綜述奴隸社會時期外國檔案管理活動的主要特點。2.簡述奴隸社會時期外國檔案作用的表現。思考題1.綜述奴隸社會時期外國檔案管理活動的主要特點。(從檔案收集、檔案整理和分類、保管和編目、鑒定和利用幾個方面來評析奴隸社會時期檔案管理的特點。)2.簡述奴隸社會時期外國檔案作用的表現。(見第一節第四點檔案鑒定和利用中的第二部分【利用】。)檔案載體的變革與檔案機構的豐富
檔案載體的第一次變革中國造紙術的發明和逐步西傳第一節檔案載體的第一次變革產生的深遠影響中國造紙術的發明和逐步西傳01
眾所周知,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紙張的出現和使用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對人類社會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從秦漢以來就開始探索造紙技術,但最早專門製造出植物纖維紙是在東漢時期。在植物纖維紙出現之前,中國的檔案載體材料也是五花八門,包括甲骨、金石、竹木和絲帛等。隨著社會生產力水準的提高和物質文化生活的發展,上述載體材料,或因為過於笨重,或因為過於昂貴,越來越不能適應人們的需要。為此,人們希望能製造出一種既輕便又廉價的書寫材料來充當檔案的載體。在這種需求的推動下,經過長期摸索和反復實踐,東漢的蔡倫率領手下工匠發明了植物纖維造紙技術,他也因此而名垂青史。蔡倫(“蔡侯紙”發明者)
植物纖維紙在中國誕生和使用之時,歐洲國家還在沿用紙草和羊皮紙。從西元3世紀起,中國造紙術開始西傳。這一過程持續了1700多年,傳播的路線大致為東亞—西亞—北非—歐洲—美洲—大洋洲。最早是向周邊國家傳播,首先傳入的是越南和朝鮮這些曾為中國“藩屬國”的國家。7世紀初期(610年),朝鮮和尚曇徵將造紙技術引入日本。8世紀中葉(751年),當時的唐朝與阿拉伯的大食國(Tazi,今伊朗)交戰,唐軍戰敗後不少士兵被俘。因被俘士兵中有造紙工匠,造紙技術得以傳播到阿拉伯國家。
到10世紀之時,阿拉伯國家開始普遍用紙,並將造紙技術進一步西傳到北非的埃及(900年)和歐洲。12世紀中期(1150年),西班牙開設了歐洲的第一家造紙廠。到14世紀歐洲已普遍使用紙張。17世紀末期(1690年),造紙術傳入美洲。最後直到19世紀中期(1868年)才傳入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在造紙術的西傳過程中,各國根據本國條件對造紙術繼續加以改進,因此造紙術得以不斷完善。檔案載體的第一次變革產生的深遠影響02(一)對檔案自身的影響對於檔案自身,紙張的發明和應用,既推動檔案的載體材料趨向統一,又導致檔案數量的急劇增加。紙張的出現逐漸改變了多種檔案載體形式交叉、並存的原有格局,使紙張載體“一枝獨秀”,紙張檔案一統天下,最終佔據了統治地位,東西方國家概莫能外。另一方面,紙張的出現使書寫方式更為容易,特別是後來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相繼問世,進一步推動了造紙業和印刷業的發展,檔案的複製手段也由手工抄寫變為印刷,從而大大促進了檔案數量的增長。(二)對檔案工作的影響對於檔案工作,紙張的產生和應用導致檔案數量的急劇膨脹,使檔案管理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和複雜。一方面,在檔案工作中開始產生了一些新的管理環節,比較典型的是檔案鑒定、統計和保護。另一方面,檔案工作中一些原有的管理環節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比較典型的有檔案收集、整理和編目。(三)對檔案機構、檔案人員和檔案學理論的影響紙張使用所導致的檔案數量急劇膨脹的結果也對檔案機構、檔案人員和檔案學理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檔案數量的大幅增長推動了檔案機構類型的進一步豐富。其次,檔案數量的大幅增長也推動了檔案人員的專職化。最後,檔案數量的大幅增長還推動了檔案學理論的萌芽。
檔案機構的豐富封建社會初期的檔案機構第二節封建社會中期的檔案機構封建社會末期的檔案機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檔案館庫的性質和特點封建社會初期的檔案機構01(一)莊園檔案館莊園檔案館是伴隨土地分封制度和等級制度的實施而出現的。莊園主們將檔案檔視為佔領土地和剝削農民的有力證據,往往與最珍貴的東西存放在一起,因此莊園檔案館也沿襲了奴隸社會檔案收藏機構“混合性”的特點。此外,莊園檔案館是莊園主的私有財產的一部分,具有繼承性,可以世代相傳。同時,莊園檔案館也隨著莊園的消亡而消亡,檔案檔也被新的莊園主接管。(二)教會檔案館教會檔案館是伴隨基督教會組織體系的建立和完備而產生的。教會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等級森嚴的組織體系,每個城市設一個主教管區,每個主教管區下轄幾個修道院。各級教會組織為了保管在各種活動中形成的大量檔案檔,相應設立了檔案館。教皇檔案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教皇檔案館負責保存教皇的命令、信件和賬目,以及與教皇特權和恩賜有關的檔。從13世紀起,教皇檔案館發展成為一種館藏國際化的檔案機構。在教皇檔案館之下,主教檔案館和修道院檔案館分別保管本轄區內形成的檔案。封建社會中期的檔案機構02(一)城市檔案館城市檔案館是伴隨自治城市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檔案機構。自治城市是通過與莊園主或教會不斷鬥爭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獨立和自主權的城市,有的甚至逐漸發展成獨立的城市共和國。比較典型的有意大利的威尼斯(Venice)和熱那亞(Genoa)。自治城市的權力很大,可以進行獨立的行政、財政、立法、司法、軍事和外交管理,相應產生的大量檔案檔,包括國王發給城市的特許狀、行政檔、法規條例、訴訟檔、外交檔以及地契、稅冊、賬目等,需要妥善保管。城市檔案館應運而生。(二)國王檔案館國王檔案館是王權加強和鞏固的產物。從11世紀開始,分散的國家趨向統一,君主制度進一步鞏固,王權日益集中和強化,國王感到有必要建立一種可以集中保管國家和王室檔案的機構,由此產生了國王檔案館。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國和法國。(三)社團檔案館社團檔案館是一個綜合概念,是行會檔案館、銀行檔案館和公證檔案館等多種社團組織檔案機構的總稱。這些檔案館均是封建社會中期伴隨城市的興起、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商貿活動的頻繁而出現的新型檔案機構。行會檔案館也稱為公會檔案館。銀行檔案館是商貿活動發展的產物。公證檔案館是為了避免公證檔案的散失而建立的。除了上述三種檔案館之外,其他一些社團組織,如大學、醫院和慈善機構等也建立有自己的檔案館。封建社會末期的檔案機構03(一)機關檔案館機關檔案館是國家機器強化和部門分工細化的產物。隨著君主政體的加強,原有國家機關的職能一方面得以擴大,另一方面部門之間的分工越來越細,為此出現了一些新的獨立機關。如在英國,度支局從皇家咨議院獨立出來,成為專門掌管財政收支的機關。從16世紀開始,各國一些大的行政主管機關開始設立檔案館,如西班牙外交部設立的檔案館是最早的一個,後來法國海軍部(1659年)、外交部(1671年)和陸軍部(1701年)也都設立了檔案館。機關檔案館屬於部門性檔案館,主要職責是保管本機關或本部門的檔案,為本機關服務。(二)殖民地檔案館殖民地檔案館是殖民國家對外侵略和擴張的產物。15世紀和16世紀之交,歐洲國家在商品經濟發展的驅動下,貴族和商人階層沉醉於“尋金”熱潮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當時較早完成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兩個國家,他們為了達到尋找黃金的目標,率先踏上了遠征非洲和美洲海岸、印度乃至整個遠東的殖民之路,並建立了許多殖民據點。在此之後的幾個世紀內,英國、荷蘭和法國等國也相繼向外擴張,建立了殖民地,並成立了管理殖民地事務的機關。由此出現了保管殖民事務檔案的機構——殖民地檔案館,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檔案館、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檔案館、法國的殖民地部檔案館等都是典型的殖民地檔案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檔案館庫的性質和特點04(一)性質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出現的諸多類型檔案館庫,可以統稱為古代檔案館庫。儘管古代檔案館庫的類型多種多樣,但總體性質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是為所有者專有並只為所有者服務的保管機構,形象地說是一種特殊的“武器庫”,因為古代羅馬的奴隸主階級曾將檔案比喻為“插入鞘中的劍”,如果說檔案是一種武器,檔案館庫就是存放武器的“倉庫”,也是他們所說的“鞘”。古代檔案館庫牢牢掌握在統治者手中,成為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有力工具。(二)特點古代檔案館庫的特點受其性質所決定,包括六個方面。一是附屬性。古代檔案館庫都只是依附於特定所有者的內部機構,往往作為政府或宗教的附庸而存在,沒有獨立性,不具備獨立的法人地位。二是封閉性。古代檔案館庫均不向社會公眾開放,只有所有者或經所有者特許的人或機關才能利用館藏檔案。三是世襲性或連續性。古代檔案館庫可以世代相傳,可以遵照法規或遺囑繼承,也可以按照帝位或爵位相傳。四是館藏對象的混合性。古代檔案館庫保存的不僅有檔案,還包括圖書、貴重實物或其他物品,大多是一種混合型的收藏機構。五是門類的單一性。古代檔案館庫都只屬於檔案保管機構,沒有出現檔案行政管理機關、檔案教育機構等其他門類的檔案機構。六是分散性。古代檔案館庫大多各自為政,彼此之間既沒有縱向的隸屬關係,也沒有橫向的業務聯繫。1.綜述檔案載體的第一次變革及其深遠影響。2.綜述封建社會時期檔案機構豐富發展的表現。3.簡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檔案館庫的性質和特點。思考題檔案管理活動的發展與檔案學理論的萌芽
檔案管理活動的發展檔案收集第一節檔案整理和分類檔案編目檔案鑒定檔案利用
檔案收集01•封建社會檔案收集的主要變化是,從中期以後檔案收集表現出相對集中的特點。•檔案收集的相對集中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保管檔案的場所相對固定,甚至出現了專門的保管檔案的建築,這為檔案收集的相對集中提供了物質保障;二是國王檔案館和教會檔案館逐步集中並統一保管其檔案,這是檔案收集相對集中出現的信號。檔案整理和分類02
檔案整理和分類在整個封建社會的發展是比較明顯的,經歷了一個從實踐上升到理論高度的階段式躍進過程。在封建社會初期,除了沿用古代羅馬的“二元主義”分類法之外,歐洲一些王國根據檔案內容的機密和重要程度,將檔案分為“閉式檔”和“開式檔”兩大類。到了封建社會中期,中國造紙術的傳入使歐洲各國檔案數量急劇增長,過去簡單的分類方法已無法適應檔案管理的需要,“二元主義”分類法逐漸遭到淘汰。當時出現的一些新型檔案館開始採用新的分類標準。。
在封建社會後期,歐洲各國採用的整理和分類方法更是五花八門,既有同時按照業務部門和時間來分的,也有同時根據地區和事由來分的。這些方法中還沒有哪一種方法占絕對上風,大多存在同一分類級別標準不一致的局限。後來隨著檔案學理論的萌芽,德國和義大利的一些檔案學者開始系統研究檔案的整理和分類並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當時影響較大的理論觀點主要有四種。一、事由分類法。二、將檔案按照地區—事由—時間的先後順序來系統分類。三、實用歸納分類法。四、合理演繹分類法。
檔案編目03
與奴隸社會的簡單編目相比,封建社會特別是中期以後,檔案編目有了明顯進步。編目的方法更加完備,登記的專案更加齊全,而且出現了比較正規的書本式目錄。歐洲各國中檔案編目開展得較早、做得較好的主要有意大利、法國和英國。義大利那不勒斯王國檔案館從1284年開始編制檔案目錄,登記的專案包括檔案檔標題、文種、日期等,從而創造了早期較完備的編目方法。法國進一步完善了那不勒斯王國檔案館的編目方法並應用於國王檔案館——憲典寶庫。這些目錄大多按字母順序排列。英國也開展了類似的編目工作,先是1323年管卷大臣斯蒂普頓在對國王檔案館的檔案進行分類的基礎上編出了較為詳細的案卷目錄,後是1601年拉巴德主管國王檔案館期間又為館藏全部檔案編制了索引。
檔案鑒定04
如果說奴隸社會尚未出現檔案鑒定,那麼到封建社會特別是中期以後,檔案鑒定開始萌芽。14世紀歐洲的一些自治城市出現了淘汰公文的做法。從今天來看,儘管這種做法還沒有真正具備檔案鑒定的含義,但它已經標誌著當時歐洲國家開始認識到區分有用檔和無用檔的必要性。然而,由於封建社會檔案檔的所有者同樣是形形色色且互無聯繫,淘汰公文的做法還無法成為一項制度普遍推廣。正規的檔案鑒定還是從近代法國檔案工作改革才開始形成的。
檔案利用05•封建社會的檔案利用基本延續了奴隸社會的特點。一方面,檔案利用的性質和特點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同樣具有很強的階級性和特權性,利用對象也限於統治階級或檔案所有者。檔案利用仍然只是少數人享有的一種特權,尚未成為社會公眾普遍享有的一種權利,因此仍然是一種封閉性利用。另一方面,利用檔案的首要目的儘管仍然是鞏固統治地位、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但檔案發揮作用的領域也包括行政管理、經濟生產、外交事務、科學研究、文化教育等。•不同的是,封建社會的檔案利用開始從封閉向開放過渡。這種變化主要出現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時期(TheRenaissance)。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歷史學家們對原始檔案文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呼籲打開檔案館的大門,為歷史研究提供方便。面對歷史學界的強烈呼聲,在檔案人員的推動下,少數檔案館開始允許歷史學家利用館藏檔案。但這些歷史學家必須得到特別許可,而且利用檔案得出的研究成果一般不允許公開發表。檔案館真正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則是到了近代法國檔案工作改革之後才實現的。
檔案學理論的萌芽檔案學理論萌芽的條件第二節探討的主要理論問題及其原因主要代表人物檔案學理論萌芽的條件01
經過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漫長歷程,歐洲各國的檔案工作得到很大發展。檔案數量的增加,檔案機構類型的豐富,檔案管理活動的改進,檔案人員的專職化,這一切都為檔案學理論的萌芽創造了基本條件。特別是到了封建社會末期,這些條件表現得更加充分,主要可歸納為四個方面。第一,中國造紙術的傳入使得歐洲國家普遍用上了紙,原來載體五花八門的檔案逐步被紙張一統天下,檔案數量急劇增加。檔案數量的增多引發了檔案機構增加、檔案人員增加、檔案管理活動增多等一系列後果,使得檔案工作的內容更加豐富、範圍更加廣泛,為檔案學理論的萌芽奠定了基礎。第二,檔案機構的發展不僅表現為數量的增加和類型的豐富,而且表現為規模不斷擴大,館藏數量不斷增多。館藏成分開始轉向單一的檔案檔,不再包括圖書和其他實物。這意味著檔案館開始與圖書館逐步分離,發展成為獨立的專業部門。第三,檔案管理各項活動也取得了很大進展,表現為整理和分類開始出現理論原則的萌芽。第四,檔案人員逐漸向專職化發展。主要代表人物02•檔案學理論萌芽時期在德國和義大利湧現出了一批檔案學者,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德國檔案學者拉明根和義大利檔案學者波尼法西奧。亞克伯·馮·拉明根(JakobvonRammingen,1510—1582)於1571年出版了兩本專著,即《總結報告——怎樣才算是一個完美的登記室》和《論登記室及其機構和管理》。巴爾塔薩·波尼法西奧(BaltasarBonifacio,1586—1659)是義大利檔案理論的先驅,他在帕爾多瓦大學獲民法和宗教法博士學位,曾任威尼斯科學院民法教授、主教秘書、總教士和主教等職。他學識淵博,涉獵廣泛,著述甚豐。1632年出版的《論檔案館》(DeArchivis)是他在檔案領域的代表作。探討的主要理論問題及其原因03(一)探討的主要理論問題1.檔案的價值2.檔案的整理和分類3.檔案館的地位和性質(二)探討上述問題的深刻原因1.檔案的價值是檔案專業的基點,也是檔案專業存在價值的根本體現。2.檔案的整理和分類也是檔案專業的基點,因為它是最富專業特色的工作環節,也是真正能夠體現檔案與圖書、情報、資料等相近事物管理方法不同點的根本途徑。3.檔案館的性質和地位也是檔案專業的基點,因為這是檔案專業自身地位的根本體現。1.綜述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活動的初步進展。2.封建社會末期檔案學理論的萌芽具備了哪些條件?3.簡述歐洲檔案學者探討的基本理論問題及其原因。思考題近代變革的起點——法國檔案工作改革
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的專業背景與主要進程第一節改革的專業背景改革的主要進程
改革的專業背景01
法國大革命前夕,法國檔案工作的總體特徵是相當分散和落後。這種分散和落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檔案機構儘管數量和類型眾多,但分佈相當分散,而且各自互無聯繫。另一方面,檔案的保存相當分散,檔案管理工作也缺乏統一的規章制度。檔案機構的分散、檔案保存的分散、檔案管理的分散等這些封建時代的產物,顯然不適應法國大革命以徹底摧毀封建制度及其上層建築為目標的總體要求。因此,在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僅僅半個月後,法國就迫不及待地進行了檔案工作改革。改革的主要進程02
法國檔案工作改革進程的第一步是根據1789年7月29日頒佈的《國民議會組織條例》建立了國民議會檔案館。改革進程的第二步是根據1790年9月12日頒佈的《國家檔案館條例》建立了國家檔案館。改革進程的第三步是根據1790年11月5日頒佈的《關於成立行政區檔案館的法令》建立了地方檔案館體系。改革進程的第四步是頒佈《法蘭西共和曆二年穡月七日檔案法》(以下簡稱《穡月七日檔案法》),將改革成果固定下來。
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第二節改革的深遠影響改革的重大意義
改革的重大意義01•法國檔案工作改革在世界檔案史上是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做出了很多首創性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揭開了世界檔案史近代時期的序幕。第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具有國家意義的綜合性檔案館。第三,首創了國家檔案和檔案事業集中管理原則。第四,頒佈了世界上第一部檔案法規。第五,率先實行了檔案開放原則。改革的深遠影響02作為資產階級檔案工作改革的先鋒,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無疑產生了深遠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極大地促進了檔案工作各項活動的開展,推動了檔案學的正式形成;二是帶動歐洲其他國家陸續開展了資產階級檔案工作改革,導致歐洲國家的檔案工作也步入了新的時期。
•其中第一個方面的影響將在後續章節中分別論述,這裏僅概括出歐洲一些主要國家在法國影響下開展的檔案工作改革及其成果的共同特點。第一,歐洲國家檔案工作改革的主要措施與法國相似:一是建立國家檔案館;二是設立地方檔案館。第二,歐洲國家大多仿照法國組建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全國檔案館網路體系,多隸屬於某一部。第三,歐洲國家都是依照法規條例來推進檔案工作改革的。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的每一步進程,都是遵照法規條例來完成的。第四,歐洲國家通過檔案工作改革大多使檔案工作發展成為國家一項獨立的事業。1.評析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的專業背景。2.簡述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的發展進程。3.綜述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思考題檔案的產生與檔案機構的出現
檔案的產生檔案的起源和發現第一節檔案的類型外文“檔案”一詞的源起檔案的起源和發現01▪我國檔案界關於檔案起源的觀點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一是認為早在原始社會,人們以原始記事方法形成的記錄,如結繩、刻契、編貝、結珠等就是檔案;二是認為在國家出現之前的原始社會後期,人們發明了文字並用之記錄社會活動,保存下來的文字記錄就是檔案;三是認為進入奴隸社會才開始有了檔案,因為文字的產生和國家的出現是檔案起源的兩個必備條件,只有當國家出現後需要用文書作為內部管理和對外交往的工具時,才產生了檔案。▪與我國相比,國外檔案學者儘管沒有把檔案起源作為一個專門的理論問題加以研究,但他們大多也認為檔案的產生是與國家密不可分的。例如,義大利早期檔案學者皮斯多萊茲在研究歐洲檔案史的專著中指出,檔案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淵源,它的發展是與各國社會及政治組織的形成相並行的。又如,蘇聯莫斯科歷史檔案學院(現為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歷史檔案學院)編寫的教材《古代世界的檔案和檔案工作》指出,檔案作為國家組織和文化的因素之一,應從產生國家和文獻的那個結構,即奴隸制結構開始進行研究。此外,《蘇聯大百科全書》中的“檔案”條目指出,蘇聯最古老的檔案發現於外高加索的烏拉圖奴隸制國家,內容是烏拉圖國王治理政治和經濟的措施的記錄。
古代東方大約是在西元前4000年到西元前2000年初,因青銅器的使用和農業灌溉的發展,跨入階級社會,形成了奴隸制國家,它們是最早的文明古國。隨著國家的形成,為了管理農業、組織商業活動和應付戰爭等多種需要,國家開始要求集中管理權,並要求有文字記錄作為內部行政管理和對外交往的工具。而這一時期,古代東方已經出現了文字,主要包括象形文字(Hieroglyph)和楔形文字(Cuneiform)兩大體系,它們都是由象形符號演變和發展而來。如前所述,文字的產生以及階級和國家的出現是檔案起源的兩個必備條件。前者為檔案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後者則提供了迫切需要。古代東方作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應當是最早產生文字和國家的地方,因此被看作檔案的發源地也是順理成章的。最早的檔案主要是通過考古方式發現的。羅塞塔石碑(古埃及托勒密王朝著名石碑)
羅塞達碑文的解譯成功,使西方學者們相信古代東方國家一定埋藏著豐富的文字遺物。因此整個19世紀成為考古盛行的時期,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義大利、美國等國家紛紛派出考古隊前往古代東方進行發掘,不僅使大量古代歷史文物(包括檔案)重現於世,還發現了相當一批不同類型的古代檔案庫。
在古代東方進行的考古發掘持續了一個半世紀,發掘地點集中在古代埃及和古代兩河流域。
在古代埃及比較重要的發現是1885年在開羅(Cairo)以南發現了泰爾·埃爾—阿瑪爾那(TelelAmarna)檔案庫,這是由古代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AmenhotepⅣ)建立的,時間大約在西元前14世紀。檔案庫中發掘了約360塊泥板檔案,其中主要是與古代兩河流域一些國家的往來文書。阿馬爾納信件之一
在古代兩河流域比較重要的發現有三處:一是19世紀中期英國考古隊在尼尼微(Nineveh)古城(今伊拉克摩蘇爾市)遺址發現了古代亞述國王阿樹爾巴尼帕爾(Ashurbanipal)的檔案圖書館,從中發掘了約25000塊泥板檔案,包括法典、王室經濟報表、天文觀測記錄以及醫學、數學和文學類著作。二是1877年法國考古隊在拉伽什(Lagash)古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遺址發現了一個神廟檔案庫,從中發掘了約50000塊泥板檔案。三是1975年義大利考古隊在埃勃拉(Ebla)古城(今敘利亞阿勒坡附近)遺址發現了一座王宮檔案庫,從中發掘了16500多塊泥板檔案。這些泥板檔案上的文字多為楔形文字。亞述國王阿樹爾巴尼帕爾(Ashurbanipal)狩獵的浮雕(西元前645年)檔案的類型02(一)從載體角度劃分的九種類型1.石刻檔案2.泥板檔案3.紙草檔案4.棕櫚葉檔案5.羊皮紙檔案6.蠟板檔案7.金屬檔案8.樺樹皮檔案9.木簡檔案
巴勒莫石刻
木簡檔案(二)從內容角度劃分的六種類型1.宗教檔案2.皇權王位檔案3.經濟檔案4.軍事和外交檔案5.法典檔案6.科學文化檔案《吉爾伽美什》第十一塊泥板
烏爾納姆法典外文“檔案”一詞的源起03
據考證,外文“檔案”一詞最早源自古希臘文APXEIÓV。希臘文字是在借鑒腓尼基文字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古代希臘多將官署機構設在神廟內。西元前7世紀梭倫(Solon)改革時期,元老院是最高的立法和行政機構,不僅需要監督法令的執行,而且肩負著保存公務檔的職責。因元老院設在戰神阿瑞斯(Ares)神廟內,由此衍生出APXEIÓV一詞,意思是“官署所在地”,後來就演變為專指檔案機構及其保存的檔案檔。
古代羅馬是西方奴隸社會文化發展的頂峰,其文化是對古代希臘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古代羅馬的拉丁字母基本是由希臘字母改革發展而成的。因此,希臘文的APXEIÓV在拉丁文中演變為ARCHIVUM。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文化後來對歐洲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表現之一是西方國家的語言基本上是從希臘文和拉丁文起源的。希臘文成為斯拉夫語系(Slavic)的發端,而拉丁文成為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荷蘭語、西班牙語等拉丁語系(Latin)的起源。這種淵源關係使不少西方語種中的“檔案”一詞具有共同的詞根,發音也十分接近。
從外文“檔案”詞源的演變過程來看,最早的“檔案”由於是與“官署”密切相連而衍生的一個概念,所以檔案從奴隸社會起源時就被視為一種“權力”的象徵,具有很高的地位。時至今日,詞根“Arch”仍然具有“為首的”、“主要的”、“總的”這樣的含義。這表明國外在對檔案性質和價值的認識上,是將其視為維護政權的一種有力工具。
此外,外文“檔案”一詞具有多義性的特點。國際檔案理事會主編的《檔案術語詞典》對“檔案”含義的解釋就有三種:一是“檔案檔”,即由形成者或其職能的繼承者為自己利用,或由適當的檔案館因其檔案價值而保存的經過挑選或未經挑選的非現行檔;二是“檔案館”,即負責檔案的收藏、保護和交流的機構;三是“檔案庫房”,即用於保管和利用檔案的建築或建築物的一部分。這樣一來,外文“檔案”一詞含義的確定性比我們的漢語就略遜一籌了。檔案機構的出現古代埃及第二節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希臘古代羅馬
古代埃及01【古代埃及】
從西元前3100年左右在尼羅河下游建立統一的奴隸制國家起,到西元前30年被併入羅馬帝國止,奴隸制時期延續了3000多年。這一期間古代埃及主要出現了三種類型的檔案庫。(一)法老檔案庫(二)宰相檔案庫(三)神廟檔案庫(一)法老檔案庫
法老的原意為“宮廷”,後來演變為對國王的尊稱。法老集軍權、政權、財權、神權於一身,是奴隸主階級的最高代表。法老檔案庫設在法老的宮殿裏,主要收藏國家最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檔案,以及與其他國家的外交函件和來往文書。上一節提到的泰爾·埃爾—阿瑪爾那檔案庫就是一個典型的法老檔案庫,它設在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宮殿內,其中發掘出不少楔形文字泥板檔案,內容主要是古代兩河流域一些國家,如巴比倫、亞述和赫梯的國王寫給埃及法老的外交文書。(二)宰相檔案庫
宰相是僅次於法老的最高行政長官。宰相檔案庫設在宰相的府邸內,主要收藏國家行政管理檔案。其中法典是宰相檔案庫中最重要的收藏品,這是因為宰相在處理政務或審理案件時需要隨時查用法典檔。此外,宰相檔案庫的館藏還包括土地登記簿、土地賞賜記錄、收支賬簿、地方長官的報告、納稅人名冊、遺囑副本、居民申請書等。(三)神廟檔案庫
神廟原是一種宗教祭祀機構,由祭司掌管。它在奴隸制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往往也成為公務檔的保存場所。神廟檔案庫一般收藏神廟擁有土地的契據、神廟財產記錄和祭祀活動記錄等。如卡呼恩神廟檔案庫遺址內就清理出了一些公務檔、神廟人員登記表、繳納貢賦報表和收據等。有時神廟的牆壁也用來刻寫和約之類的外交檔。如拉美賽神廟檔案庫的牆壁上就記載了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Ⅱ)與赫梯國王哈圖喜裏三世訂立的和約,時間大約是西元前13世紀。古代兩河流域02【古代兩河流域】
從西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建立奴隸制城邦國家開始,到西元前538年被波斯佔領,奴隸制時期也持續了約2500年。這一期間古代兩河流域主要出現了四種類型的檔案庫。(一)神廟檔案庫(二)王宮檔案庫(三)王國檔案圖書館(四)私人檔案庫(一)神廟檔案庫
蘇美爾人也建立了神廟這種宗教祭祀機構,掌管神廟的祭司是神的代言人。早期國王集神權與王權於一身,實際上就是最高的祭司。因此神廟檔案庫往往保存國家重要的行政和經濟管理檔。如蘇美爾統治時期的基什(Kish)、拉伽什、烏爾等城邦國家都發現了神廟檔案庫的遺跡。(二)王宮檔案庫
蘇美爾統治崩潰後出現了政教分離的傾向,神廟檔案庫的地位開始下降。到西元前24世紀阿卡德王國稱霸時期,出現了設在國王宮殿裏的王宮檔案庫。上一節提到的埃勃拉王宮檔案庫就是阿卡德王國附屬的埃勃拉王國建立的,從中發掘的泥板檔案數量高達16500多塊,內容包括行政管理檔、法律檔、財務檔和外交檔等。這表明埃勃拉王宮檔案庫已具有相當規模。到西元前19世紀古巴比倫統治時期,王宮檔案庫的規模進一步發展,設立地點也基本與神廟分離。(三)王國檔案圖書館
王國檔案圖書館也是在阿卡德王國稱霸時期出現的。阿卡德王國的創始人薩爾貢一世(SargonⅠ)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內希拉城附近建立了尼普爾(Nippur)城和倍洛斯神廟。後來美國考古隊在倍洛斯神廟的遺址上發掘了尼普爾檔案圖書館,它的規模相當大,擁有庫房80間左右,保存有大量泥板檔案。到西元前10世紀左右亞述王國統治時期,王國檔案圖書館的發展達到高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亞述國王阿樹爾巴尼帕爾在尼尼微建造的王國檔案圖書館,這裏發掘出了大約30000塊泥板檔案和圖書,包括行政檔、法律檔、公務信函、外交檔、經濟報表、天文觀測記錄、建築報告以及阿樹爾巴尼帕爾派人從全國各地和其他國家收集到的各種圖書等。(四)私人檔案庫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增多,古代兩河流域開始出現一種以保存商業活動記錄為主的私人檔案庫。到亞述王國和後來的新巴比倫王國(西元前7世紀)時期,私人檔案庫發展到了一定規模。例如,從西元前7世紀起,有一個著名的商業世家埃吉比家族建立了本家族的私人檔案庫,收藏和保存了前後六代從事商業和金融活動的記錄。
古代希臘03【古代希臘】
古代希臘可以說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不僅如此,它在世界文明發展中也具有繼承東方文化的橋樑作用,為後來古代羅馬文化的輝煌奠定了基礎。這種繼承性使古代希臘的檔案庫同樣包括三種類型。(一)王宮檔案庫(二)城邦檔案庫(三)王國檔案圖書館(一)王宮檔案庫
古代希臘最典型的王宮檔案庫是1900年英國考古隊在克里特島北部克諾索斯古城(Knossos)發掘出的米諾斯王宮(MinosPalace)檔案庫。它在王宮內佔有兩間庫房,保存了大約4000塊泥板檔案,分門別類放在木筐、木箱和石膏箱內。這些泥板上有兩種線形文字,一種因不是希臘語無人可以解譯,另一種被證明是希臘語並於1952年由英國學者邁克爾·文特裏斯(MichaelVentris)譯讀成功。經解譯發現,這些泥板檔案大多是財產清單和租稅表冊。(二)城邦檔案庫
整個希臘包括200多個城邦,即以城市為中心,包括周圍鄉鎮構成的整體,各城邦相對獨立。城邦檔案庫是古代希臘最重要的一種檔案收藏機構,實際上類似於古代埃及和古代兩河流域的神廟檔案庫。由於諸神崇拜較為普遍,古代希臘廣泛建立了神廟這種宗教祭祀場所。各城邦不僅將神廟作為祭祀活動場所,也視其為政治活動中心,把國家重要的法規檔刻在神廟的牆壁或臺座上加以公佈,後來城邦檔案庫就設在神廟裏。到西元前8—前6世紀,希臘各城邦逐漸分化為貴族執政的城邦和民主制的城邦兩大類。貴族執政的城邦大多將檔案庫設在阿波羅(Apollo)神廟內,如德爾斐(Delphi)城邦以及與之結盟的12個城邦都把重要檔保存在阿波羅神廟裏。而民主制的城邦大多把檔案庫設在平民崇拜的帕特農(Parthenon)神廟裏,如雅典城邦的帕特農神廟就保存了國家法令、財產賬簿、外交條約等。(三)王國檔案圖書館
王國檔案圖書館是在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Era)形成的。西元前431—前404年,斯巴達和雅典兩大城邦發生的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War)大大削弱了雙方的實力。與此同時,位於希臘北面的馬其頓(Macedonia)強盛起來,在西元前338年幾乎佔領了希臘各城邦,並於四年之後大舉東征,建立了版圖遠達印度河的亞曆山大帝國。後來帝國分裂為托勒密埃及、馬其頓—希臘、帕加馬和塞琉西等王國。從西元前336年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Alexander)登基到西元前30年羅馬滅亡托勒密埃及,史稱“希臘化時代”。之所以得名,是因為這一時期希臘的經濟和文化對北非、西亞和地中海東部地區各國都有較大的影響。
古代羅馬04【古代羅馬】
古代羅馬的檔案工作繼承了古代希臘的傳統,達到了西方奴隸社會的頂峰。這一點在古羅馬檔案庫的五種類型上得以明顯體現。(一)預言書檔案庫(二)貴族檔案庫(三)平民檔案庫(四)國家檔案庫(五)皇帝檔案庫(一)預言書檔案庫
預言書原本是古代希臘崇拜阿波羅神的產物,因為希臘人將阿波羅神視為傳達天神宙斯(Zeus)旨意的先知。各城邦在出征或締結外交協定時往往要求阿波羅神廟裏的祭司說出專門的預言,這些預言記錄保存下來就形成了一整套預言書。西元前6世紀末預言書傳入古代羅馬,受到了羅馬貴族的重視。他們把卡比托裏亞山上的丘比特(Jupiter)神廟作為預言書檔案庫所在地,只有在發生戰爭或災害等特殊情況時才允許查看預言書。預言書檔案庫與神廟的金庫設在一起,由祭司部專門掌管。(二)貴族檔案庫
古代羅馬的居民由貴族和平民兩大階層組成。古代羅馬的貴族又可分為僧侶貴族和世俗貴族,他們分別設立了自己的檔案收藏機構。其中僧侶貴族檔案庫包括最高祭司團檔案庫和軍事外交祭司團檔案庫等。最高祭司團檔案庫是最重要的一個,一般設在祭司長的宅第裏。軍事外交祭司團檔案庫設在卡比托裏亞山上的維斯塔(Vesta)神廟裏,主要保存軍事外交條約。世俗貴族檔案庫主要包括國庫檔案庫和監察官檔案庫。國庫檔案庫因設在國庫所在地薩圖爾神廟而得名,主要收藏最高行政機構元老院的活動記錄,以及國家錢幣、軍旗等珍寶。監察官檔案庫設在尼姆甫神廟裏,監察官主要負責每五年一次的都市調查活動,調查活動中形成的各種記錄就保存在監察官檔案庫裏。(三)平民檔案庫
平民是與貴族對立的居民階層,原是被羅馬征服的部落居民。儘管平民有一定的人格自由,但沒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無法擔任國家公職。而且由於被剝奪了與貴族在同一神廟裏拜神的權利,他們只好建立自己的組織和神廟。前者的典型是“莊稼人兄弟會”,後者的典型是采累拉神廟。平民檔案庫就設在采累拉神廟,用來保存平民各種活動中形成的記錄。(四)國家檔案庫
平民為了爭取與貴族同等的權利不斷進行鬥爭,最終取得了勝利。平民與貴族聯合成為占統治地位的自由公民階級。平民的檔也送到國庫檔案庫保存,這就使國庫檔案庫變成了統一意義的國家檔案庫,因為公民會議、元老院、執政官、監察官、審判官和財政官等形成的檔案均保存在這裏。西元前78年國家檔案庫修建了一座具有堅固圍牆和拱廊的專門建築,從而改變了在神廟保存檔案的傳統。國家檔案庫由財政官領導,工作人員分為兩種:一種是司書,負責登記檔、製作副本和答復諮詢等;另一種是檔案員,負責對檔案的分類、整理和保管。(五)皇帝檔案庫
西元前30年古代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元老院的地位逐漸下降,皇帝的權力高度集中,集終身執政官、終身保民官、大祭司長、首席元老等於一身,統管國家一切事務。愷撒(GaiusJuliusCaesar)執政時期成立了皇帝檔案庫,用來保存皇帝一切活動中形成的檔案,原來向國家檔案庫移交的檔案也改向皇帝檔案庫移交,這就使皇帝檔案庫的規模日益擴大。西元4世紀皇帝檔案庫搬遷到拜占庭(Byzantium),館藏檔案分為皇帝詔令、奏章、來往文書和內務檔四大類,分別設置同名的四個部門加以保管。各部均設有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皇帝檔案庫是奴隸社會時期規模最大、內部機構最健全的檔案收藏機構,代表了奴隸制時期檔案館庫發展的最高水準。1.簡述外國檔案的起源和發現。2.奴隸社會時期的檔案包括哪些類型?3.從古代東方、古代希臘到古代羅馬,檔案機構的發展有哪些表現?思考題檔案事業格局的定型與檔案機構的發展
檔案事業格局的定型第一節一、檔案事業格局定型的起點——蘇俄檔案工作改革
現當代時期檔案事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形成了資本主義檔案事業與社會主義檔案事業並存的格局,這一格局的起點是1918年開展的蘇俄檔案工作改革。此後,各國的檔案事業建設基本形成了兩大模式,建立的檔案事業管理體制也集中表現為兩大類型。(一)改革的主要背景
沙俄時代的檔案人員,由於受法國檔案工作改革成果的啟發,曾多次提出檔案改革方案,均未獲批准。俄國十月革命後,在新生的革命政權成立半年的時間裏,由於政治形勢還極不穩定,鬥爭十分複雜,曾連續發生檔案館檔案被盜、被私藏甚至被燒毀的事件。鑒於此種緊急情況,為保護檔案,必須立即對檔案工作實行徹底改革。(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十月革命剛剛取得勝利,蘇維埃政府便在列寧領導下採取了三大措施保護檔案免遭破壞,並著手進行改革:第一項措施是向全國各機關、各部門和各地區發出通電,要求保護好舊政權的檔案。同時向彼得堡和莫斯科這兩個重要城市的機關檔案館派駐了檔案代表,制止破壞檔案的行為,從檔案館清除敵視蘇維埃政權的分子。第二項措施是制定檔案法,依法對檔案工作進行改革。第三項措施是制定具體檔案法規檔,進一步貫徹執行《列寧檔案法令》。(三)改革的重要成果
與十月革命的性質相適應,蘇俄檔案工作改革是一場社會主義性質的檔案工作改革。因此,改革的重要成果就是首創了一種全新的社會主義檔案事業,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①確立了檔案的國家所有權。蘇俄檔案工作改革廢除了檔案的機關所有權和私人所有權,通過提出“國家檔案全宗”概念,將蘇俄境內的檔案統一規定為國家所有,從而使檔案成為國家的財富。②確立了社會主義的集中式檔案事業管理體制和檔案事業集中統一管理原則。改革中建立了檔案行政管理機關——中央檔案管理總局,並以它為指揮中心,對全國檔案事業實行集中統一管理。③實行檔案開放原則,並規定將檔案機構建設成為為人民服務、為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服務的科學文化機構。
④頒佈了第一部社會主義的檔案大法——《列寧檔案法令》,這不僅成為改革的綱領性檔,而且成為後來蘇聯檔案事業建設的法律依據。二、檔案事業的模式
現當代檔案事業的模式,如果從基本性質的角度區分,可以分為資本主義檔案事業與社會主義檔案事業兩種。如果從管理方式的角度區分,現當代檔案事業可以分為中心模式和主體模式兩種。(一)“中心模式”
中心模式是指國家以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為指揮中心,負責對整個檔案事業進行管理和控制。這種模式的代表有法國、俄羅斯和美國等國家。(二)“主體模式”
主體模式是指國家沒有設立檔案事業領導中心,國家檔案事業系統的組成以檔案館為主體,各類檔案機構各自為政;國家檔案事業大多通過檔案法規來約束或檔案學術機構來協調。這種模式的典型主要有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三、檔案事業管理體制的類型及特點
檔案事業管理體制指的是一個國家整個檔案事業的管理方式和組織制度,包括各類檔案機構的設置、隸屬關係、許可權劃分等內容。現當代檔案事業管理體制已經定型為集中式與分散式兩大類型。這兩大類型與一個國家檔案事業的模式有著一定的聯繫,中心模式的國家大多建立的是集中式檔案事業管理體制;主體模式的國家大多建立的是分散式檔案事業管理體制。(一)集中式檔案事業管理體制
集中式檔案事業管理體制指的是全國的檔案事業統一接受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的領導或監督,地方檔案機構接受中央檔案機構的領導。承擔這種行政管理職能的機構或是專門的檔案行政管理機關,或是中央級檔案館。從國外範圍看,集中式檔案事業管理體制又具體表現為俄羅斯型、法國型、北歐型三種代表。(二)分散式檔案事業管理體制
分散式檔案事業管理體制指的是國家不設立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統一掌管全國的檔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檔案工作實行分權管理、各司其職的原則。從國外範圍看,分散式檔案事業管理體制也具體表現為英國型、美國型、南斯拉夫型、瑞士型四種類型。(三)兩種體制的優劣及發展新特點
客觀地說,世界各國確立檔案事業管理體制是其歷史文化傳統、社會制度、國家體制等多種因素的綜合產物,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但是,集中式與分散式體制相比,還是有著一定的優越性。但是,集中式與分散式體制相比,還是有著一定的優越性。集中式體制的優越之處在於更利於檔案事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有利於全國範圍內的檔案工作實現統一規劃和有序管理。如檔案法規的貫徹實施、檔案行政職能的貫徹執行、檔案機構的合理佈局都可以在國家範圍內得到實現。這是分散式體制難以做到的。A有利於建立和協調各類檔案機構之間的關係。通過檔案局的設立及許可權設置,各類檔案機構的縱向隸屬關係或是橫向業務聯繫均可得到明確規定,這利於檔案機構的職責分明,也利於館藏建設的優化,避免重複。B有利於檔案工作的標準化、規範化和現代化。集中式體制的組織和有序化使得檔案工作各個環節建立的制度和標準更易於推廣和實施,從而更有利於檔案工作的現代化建設。C集中式體制的優越之處在於更利於檔案事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正因為集中式體制比分散式體制相對優越一些,當前國外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在檔案事業建設上出現了一個新特點——儘量向集中式體制靠近。當前,美國、加拿大和英國都借鑒了集中式體制的優點來盡力彌補分散式體制的不足:◆美國對聯邦政府的檔案事業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管理,這種集中程度絲毫不遜色於社會主義國家。◆加拿大的公共檔案系統在立法中提出了“總體檔案”(TotalArchives)的概念,加強館藏建設和管理。◆英國主要採取了三點措施來彌補分散式體制的不足。其一,重視檔案法制建設,強調全國檔案工作依法行事。其二,在公共檔案館下設立了檔案管理部,負責對政府部門的檔案工作進行檢查和指導。其三,通過成立檔案工作者協會,加強全國檔案人員的學術交流和業務聯繫。檔案機構的發展第二節
進入現當代時期,檔案機構的發展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出現了社會主義性質的檔案機構。二是檔案機構的門類更加豐富。一、檔案館的發展特點(一)類型進一步豐富
到了現當代時期,設置檔案館的原因日益多樣化,既有一以貫之的維護國家利益和鞏固國家政權這一最基本的原因,又有發展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需要,還包括保存歷史財富、繁榮文化事業、維護個人權益等多種因素。最常用的一種角度——所有權角度,概述國外檔案館的兩大基本類型——公有檔案館和非公有檔案館。1、公有檔案館
公有檔案館是一個綜合概念,指的是所有權歸屬國家的檔案館,一般由國家通過法律或行政手段設立,館藏檔案均屬公共財產。國外公有檔案館的類型從館藏檔案的成分來分,可以概括為綜合性與部(專)門性兩種類型。(1)綜合性檔案館
綜合性公有檔案館主要包括國家檔案館和歷史檔案館兩種,它們都是永久保存檔案的基地,都實行開放原則。主要區別在於國家檔案館還有著固定的館藏移交來源,是一種“開口式”的檔案館,而歷史檔案館已沒有固定的接收來源,是一種“閉口式”的檔案館。
國家檔案館是公有檔案館中最重要的一種,它是各國檔案機構體系的主體,設立最為普遍,一般都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國家檔案館網。各國國家檔案館的共同特點主要有四點:(一)中央级国家档案馆的馆址大都选在首都如英国公共档案馆设在伦敦,法国国家档案馆设在巴黎,美国国家档案馆设在华盛顿,加拿大国家档案馆设在渥太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设在东京,等等。(二)馆藏门类和载体的综合性各国国家档案馆馆藏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科技、宗教、卫生无所不包,载体从传统的纸张到新型的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应有尽有。•各國國家檔案館作為永久保存檔案的場所,除由國家決定重新調整館藏範圍之外,其館藏一般具有固定性特點,不再需要向其他地方移交。(三)館藏流動的終極性(四)館藏的開放性•由於國家檔案館的公有性質,其館藏被視為國家的公共財富,因此其館藏的利用普遍遵循開放原則。
歷史檔案館是一種按照歷史時期或歷史斷代設立的公有性檔案館。儘管其分佈範圍遠不如國家檔案館普遍,但在不少歷史悠久的國家都存在。如西班牙設有西曼卡歷史檔案館和馬德里國家歷史檔案館,俄羅斯設有遠東歷史檔案館以及從蘇聯接收下來的中央國家歷史檔案館、古代檔案館、軍事歷史檔案館等。西班牙西曼卡歷史檔案館俄羅斯國家歷史檔案館(2)部(專)門性檔案館
部(專)門性公有檔案館主要包括機關檔案館和專門檔案館兩種:
①機關檔案館是一種部門性檔案館,起源於封建社會末期,是專門保管某一機關或部門的檔案,一般只為本機關服務的檔案館。②專門檔案館主要是指國家設立的,用於保存一種行業、專業或專門領域檔案,或是保存特定載體檔案的檔案館,包括水文、地質、氣象、城建等專業部門檔案館以及音像檔案館、照片檔案館、影片檔案館、科技檔案館等。2、非公有檔案館
非公有檔案館也是一個綜合概念,指的是所有權不屬於國家,而是屬於私人集團、組織、家族或個人等的其他檔案館。國外非公有檔案館的類型從所有者對象來看,主要可概括為私人企業檔案館、教會檔案館、政黨檔案館、大學檔案館四種。(1)私人企業檔案館。私人企業檔案館的前身就是近代出現的經濟檔案館。(2)教會檔案館。教會檔案館的起源更早,可以追溯到封建社會初期。它是教會組織檔案收藏機構的總稱,在世界各國分佈相當廣泛。其中,現當代時期影響最大的教會檔案館當屬梵蒂岡秘密檔案館。
(3)政黨檔案館。現當代時期各國黨派林立,名稱各異,數量眾多。如果從掌權地位劃分,即有執政黨和在野黨之分;如果從黨派性質劃分,則有無產階級政黨和資產階級政黨之分。這些政黨在各國不同階段的政治生活中起著不同的作用,也積累了大批檔案。重視檔案的政黨往往設有自己的檔案館。(4)大學檔案館。大學檔案館的悠久歷史儘管也可以上溯至封建社會中期,但早期各大學收藏檔案的機構往往與圖書館設在一起,現當代以來才逐漸獨立出來,成立了保管大學各種檔案的專門機構——大學檔案館。其檔案館館藏往往具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私有性,即檔案都屬於本校財產,即便是公立大學,其館藏也不屬於國家或政府的管轄範圍;二是終極性,即館藏由本校永久保存,無須向國家或其他檔案館移交。(二)性質和特點發生根本變化1、性質的變化
◆近代法國檔案工作改革推動著檔案館的性質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從古代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一種特殊“武器庫”轉變為面向社會大眾的服務機構。
◆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就是開放原則的實施。進入現當代時期,隨著法國首創的開放原則在世界範圍內推廣,檔案館的性質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科學文化事業機構,即為社會公眾提供檔案利用服務的基地。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由於檔案的資訊屬性日益明顯,檔案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資訊資源,檔案館的性質定位相應地越來越多地轉向一種資訊服務機構。(二)性質和特點發生根本變化2、特點的變化
與古代檔案館庫相比,現當代檔案館的特點變化主要在公有檔案館上集中體現出來。現當代檔案館的特點主要針對公有檔案館而言,集中表現在六個方面:
①獨立性。國家檔案館不再是某一所有者的附屬機構,而是具有獨立地位的國家公共機構。②開放性。公有檔案館一般都實行對社會開放的原則,利用檔案不再是少數人享有的特權,而變成普通公民擁有的權利。③服務性。檔案開放原則的實施強化了現當代檔案館的服務色彩,拓展了其服務對象,增強了其服務力度。
④保管對象的相對單一性。這裏的含義是指現當代檔案館與圖書館已有明確的界限,保管對象以檔案為主體,圖書、資料、實物或其他物品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檔案行政管理機關是國家檔案事業管理的領導和指揮中心,負責對檔案事業進行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統一制度,指導和監督檔案館和其他檔案機構的工作。
⑤館藏來源和成分的豐富性。國家檔案館的館藏來源包括眾多的形成者,既能依法接收各類機關移交的檔案,也可向社會徵集檔案。同時,國家檔案館均為綜合性檔案館,館藏檔案的內容包羅萬象,載體形式也多種多樣。⑥檔案館的聯繫性或協作性。中央和地方層次的國家檔案館在隸屬關係或業務關係上一般都有著一定的聯繫,不再像古代檔案館庫那樣各自為政。一、檔案館的發展特點(一)名稱多樣
當今各國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的名稱多種多樣,不盡相同。大多數國家稱為檔案局或國家檔案局,如法國、羅馬尼亞等國家稱為檔案局,義大利稱為國家檔案局。有的國家名稱幾經變更,如美國先稱國家檔案與檔局,後改稱國家檔案與檔署;俄羅斯先稱檔案管理總局,後來改為檔案事務委員會,最後定名為國家檔案局。有的國家將檔案行政管理的職能與其他職能並列,如西班牙稱為美術與檔案總局。有的國家則由中央級國家檔案館兼而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冰島五國的國家總檔案館同時也是檔案事業行政管理機關。這些名稱上的差異,通常是由各國的歷史傳統決定的。(二)隸屬關係各異
各國對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的歸口管理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直接隸屬於國家最高行政當局,是政府的直屬機構,局長由政府首腦任命。屬於這種形式的典型包括美國、俄羅斯、羅馬尼亞、越南、蒙古、阿爾及利亞、喀麥隆等,它們的檔案行政管理機關,都直屬總統府或國家政府。另一種是隸屬於政府的某個部,是部屬機構。屬於這種形式的典型包括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法國檔案局先後隸屬於教育部、內政部和文化部;義大利國家檔案局先隸屬於內務部,後來改歸文化遺產與環境保護部領導;西班牙美術與檔案總局則隸屬於文化部。(三)類型豐富1、層次型
層次型指的是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形成了等級制,共同組成從中央到地方的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系統。俄羅斯就是這種類型的代表。2、單一型
單一型指的是國家只設立一個中央級的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統管全國的檔案事業。屬於這種類型的包括法國、義大利、羅馬尼亞、越南、蒙古、阿爾及利亞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全國只在中央設立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地方不再設立,中央和地方的檔案事務均由單一的檔案行政管理機關領導和管轄。(三)類型豐富3、兼職型
兼職型指的是國家不設立專門的檔案行政管理機關,而由中央級國家檔案館兼而承擔檔案事業行政管理的職能。北歐五國就是這種類型的代表。它們沒有單獨的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國家總檔案館承擔著雙重職能,既是檔案保管機構,同時也是全國檔案事業的行政領導和指揮中心。4、局部型
局部型指的是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只能在一定地區或一定範圍內行使職權。這種類型大多出現在聯邦制國家,典型的有美國與德國。聯邦制國家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中央和地方分權治理,美國設立的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國家檔案與檔署,是只能在中央政府範圍內行使檔案行政管理職權的機構;而德國恰好相反,它沒有中央級的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只有地方的一些州設立了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只負責在本州範圍內發揮檔案事業指揮中心的作用。思考題1、簡述蘇俄檔案工作改革的主要措施和重大成果。2、簡述現當代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的類型及特點。3、綜述現當代檔案事業管理體制的兩大類型。4、綜述現當代檔案館性質和特點的變化。檔案載體的第二次變革與檔案管理活動的進一步發展
檔案載體的第二次變革第一節
封建社會時期紙張的發明引發了檔案載體的第一次變革,結果使得五花八門的檔案載體最終為紙質載體一統天下。現當代時期又發生了檔案載體的第二次變革,標誌就是新型檔案的出現。一、檔案載體第二次變革的表現——新型檔案的出現(一)新型檔案的含義及類型新型檔案(New
typeArchives)是一個綜合概念,一般是指除傳統紙質載體以外的各種製成材料的檔案,包括照片檔案、影片檔案、錄音磁帶檔案、縮微膠片檔案、電腦磁帶、磁片和光碟檔案等等。(二)新型檔案的特點
概括起來,新型檔案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資訊的非人工識讀性。第二,資訊存儲的高密度性。與紙質檔案相比,新型檔案記錄資訊的存儲密度大大提高。第三,資訊與載體的可分離性。紙質檔案記錄的資訊與紙張載體是不可分離的,但新型檔案的各種載體就像容器一樣,盛放的資訊可以隨時流動。第四,載體的脆弱性和保管費用的高昂性。與紙張相比,新型檔案的載體由於其物理和化學特性,質地相對脆弱,要求更嚴格的保管環境和條件。第五,對技術和系統的依賴性。作為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新型檔案對技術和系統的依賴性十分明顯。(一)對檔案自身的影響
對檔案自身而言,新型檔案的出現意味著檔案類型的大大豐富。隨著載體材料的更新,音像檔案、縮微檔案、機讀檔案乃至電子檔都開始加入到檔案“家族”中來,促使檔案的“隊伍”更加壯大。但由於電子檔與紙質檔案在生成、管理和利用方式上的不同特點,當前檔案界對電子檔能否具備檔案的“原始性”尚存有爭議。二、檔案載體的第二次變革產生的重大影響(二)對檔案工作的影響
由於新型檔案與紙質檔案存在不同特點,在其收集、整理、保管、鑒定和提供利用等諸多環節上都會面臨一些新的難題:①在收集上的難題是,新型檔案應當由綜合性檔案館接收還是應建立專門檔案館進行收集
②在整理上的難題是,新型檔案是否都有實體整理的必要,整理原則是否仍然遵循來源原則③在保管上的難題是,新型檔案如何解決保管的長久性和安全性問題④在鑒定上的難題是,怎樣制定新型檔案的鑒定標準⑤在提供利用上的難題是,怎樣解決新型檔案利用中的資訊安全問題(三)對檔案館、檔案人員以及檔案學理論的影響
◆對檔案館而言,新型檔案的出現使檔案館的存在形式和職能均受到了衝擊。◆對檔案人員而言,新型檔案的出現意味著檔案人員的綜合素質需要不斷提高,職業形象和理念也需要重新塑造。◆對檔案學理論而言,新型檔案的出現意味著檔案學理論需要不斷變革和完善。檔案管理活動的進一步發展第二節
與近代相比,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活動的發展更加明顯。各個環節的實踐經驗更加豐富,從而推動了理論體系的完善與成熟。各國對來源原則的普遍接受和靈活運用、就鑒定提出一系列原則與標準、推行開放原則的同時合理制定檔案的封閉期和限制利用的檔案類型等,都表明現當代檔案管理活動日趨完善和成熟。一、檔案收集
在檔案收集上,蘇俄檔案工作改革延續了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的傳統,通過頒佈《列寧檔案法令》開創了檔案依法收集的新局面。依法收集是現當代時期檔案收集的基本特點,各國都在檔案法規條例中規定了機關向檔中心或檔案館移交檔或檔案的制度,也規定了檔案館徵集館藏的制度。換言之,檔案的接收(移交)和徵集制度在各國檔案法規中都得到了明確的規定。二、檔案整理和分類
現當代時期檔案整理和分類的主要進展表現為來源原則得到普遍傳播、靈活運用和修正發展。(一)來源原則的靈活運用——英美的“組合”思想
來源原則與全宗概念密不可分。全宗是法國首創的一個概念,法文表述為“Fonds”。它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特定機構、組織或個人形成的全部檔案。歸結起來,來源原則的核心思想實質上就是確立全宗並保持全宗的完整性。英國接受來源原則集中反映在英國著名檔案學者詹金遜1922年出版的代表作《檔案管理手冊》中。1941年,美國國家檔案館正式啟用了“檔組合”(RecordGroup)的概念作為館藏檔案整理和分類的基本單元。
英美“組合”思想均以來源原則為基礎,因為它們都強調檔案組合或檔組合必須保持來源的同一性。但它們也有區別,英國更多地要求機關的獨立性和職能的穩定性,相對比較機械;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站装修批荡施工协议
- 防腐施工应急预案合同
- 互联网项目招投标合同注意事项
- 化工行业招待费管理新方法
- 花艺助理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 供水供电收费管理:发票管理办法
- 食品饮料输送管道施工
- 2025版空置房屋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合作开发合同3篇
- 临时办学场所租赁合同
- 2025版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充电桩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及实施方法研究报告
- 2024年度共享办公空间租赁合同2篇
-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课件
- 2024年07月11026经济学(本)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合同3篇
- 2024年01月11289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4年四级品酒师资格认证考试题库(浓缩400题)
- 理论力学(浙江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电气工程课程设计——车间动力及照明设计
- 客服(部)人员绩效考核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