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课堂配套题库--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第10课苏武传
一、作家作品简介
班固,东汉家、家。字,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班固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班固始得获释,被任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二、写作背景
汉初以来,匈奴领袖冒顿单于不断南下。汉高祖刘邦率部亲征,却在公元前202年被匈奴在白登围困七天七夜。直到汉武帝凭借雄厚的国力,多次对匈奴用兵,经过几次大战役(汉武帝对匈奴的讨伐战争,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力量减弱,才解除了汉朝北方农业地区所受到的威胁。由于汉朝国力强盛,早先的和亲政策改为恩威兼施,遂互派使者以示亲善之举,在表面修好的背后,其实质是乘机窥探对方的虚实。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被扣留。《苏武传》就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前后被扣留的主要情况。
三、文化常识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模仿,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篇,表篇,志篇,传篇,共100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四、字词梳理
栘中() 厩监() 数通使()
且鞮侯() 单于() 丈人行()
缑王() 昆邪王() 浞野侯()
阏氏() 左伊秩訾() 煴火()
北阙() 啮雪() 旃毛()
牧羝() 廪食() 节旄()
棫阳宫() 斧钺() 汤镬()
喟然()
五、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与旃毛并咽之:
(3)去草实而食之:
(4)空自苦亡人之地:
(5)与武决去:
(6)前以降及物故:
六、一词多义
(1)会:①会武等至匈奴:
②会论虞常:
③单于召会武官属:
(2)当: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②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③副有罪,当相坐:
(3)使:①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②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③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4)及:①及卫律所将降者:
②此必及我:
③及还,须发尽白:
(5)始:①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陵始降时,忽忽如狂:
③始以强壮出:
(6)发:①方欲发使送武等:
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③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④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⑤须发尽白:
(7)因:①君因我降:
②欲因此时降武:
③因谓武曰: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韩非子)》:
(8)以:①少以父任:
②汉亦留之以相当:
③以货物与常:
④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⑤何面目以归汉:
⑥前以降及物故:
⑦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七、词类活用
(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2)得夜见汉使:
(3)天雨雪,武卧啮雪:
(4)羝乳乃得归:
(5)杖汉节牧羊:
(6)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7)惠等哭,舆归营:
(8)因泣下沾衿:
(9)欲因此时降武:
(10)反欲斗两主:
(11)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1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13)兄弟亲近:
(14)空以身膏草野:
(15)何久自苦如此:
(16)单于壮其节:
(17)诚甘乐之:
八、古今异义
(1)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
(2)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今义:
(3)武等实在
古义:
今义:
(4)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古义:
今义:
(5)卧起操持
古义:
今义:
(6)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
今义:
(7)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今义:
九、文言句式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译文:
(2)何以汝为见?
译文:
(3)子卿尚复谁为乎?
译文:
(4)见犯乃死。
译文:
(5)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译文:
(6)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译文: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译文:
(8)覆武其上。
译文:
(9)为降虏于蛮夷。
译文:
(10)匈奴以为神。
译文:
(11)使牧羝。
译文: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译文:
答案
一、史学文学孟坚《史记后传》《汉书》
三、纪传体断代史《史记》1281070
四、yíjiùshuòjūdīchánhánggōuhúnyézhuóyānzhīzīyūnquènièzhāndīlǐnmáoyùyuèhuòkuì
五、(1)“畔”同“叛”。(2)“旃”同“毡”,毛织的毡毯。(3)“去”同“弆”,收藏。(4)“亡”同“无”。(5)“决”同“诀”,辞别、告别。(6)“以”同“已”。
六、(1)①副词,适逢,恰巧。②副词,共同。③动词,集聚。(2)①动词,抵押。②动词,判处。③副词,应当。(3)①名词,使者。②动词,派。③动词,出使。(4)①连词,和,与。②动词,牵连。③动词,出使。(5)①动词,开始。②副词,刚刚。③副词,当初。(6)①动词,打发。②动词,发动,动手。③动词,出动。④动词,暴露,泄露。⑤名词,头发。(7)①介词,经由,通过。②介词,趁,趁机。③介词,趁机。④介词,趁机。(8)①介词,凭借。②连词,来。③介词,把。④介词,凭……的身份。⑤连词,相当于“而”,来。⑥副词,已经。⑦介词,在……的时候。
七、(1)名词作状语,向上。(2)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名词作动词,下。(4)名词作动词,生子。(5)名词作动词,执、拄。(6)名词作动词,祭祀。(7)名词作动词,用车载送。(8)动词作名词,眼泪。(9)使动用法,使……投降。(10)使动用法,使……争斗。(11)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辱。(12)使动用法,使……回去。(13)形容词作名词,亲近的人。(14)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15)使动用法,使……受苦。(16)意动用法,认为……豪壮。(17)意动用法,以……为乐。
八、(1)栽培,提拔。①事业上的成绩;②完成(多指事业)。(2)趁这时。连词,因为这个,所以。(3)确实活着。①形容词,诚实,不虚假;②副词,的确;③副词,其实。(4)指财物。供出售的物品。(5)拿着。料理;筹划。(6)去世的委婉说法。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
(7)指年龄。春季和秋季。
九、(1)(判断句)汉朝的天子是我的长辈。(2)(宾语前置句)要见你干什么?(3)(宾语前置句)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4)(被动句)被侮辱后才死。(5)(定语后置句)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6)(省略句,省略介词“于”)适逢匈奴国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7)(判断句)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8)(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使苏武背朝上卧在燃火的坑上。(9)(状语后置句):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10)(省略句)匈奴把他当作神人。(11)(省略句)让他放牧公羊。(被动句)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
1.文中写了张胜请降的情节,这样写有何用意?
从文中看,一个“请”字写出了张胜在卫律剑下丧失骨气,奴颜婢膝,反衬了苏武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2.如何理解苏武所说的“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这句话?
苏武的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明自己没有参与谋反事件,二是表明汉朝没有指使他们这样做,三是教育张胜等不要贪生怕死。后文的“引佩刀自刺”,大大增加了说话的分量,不仅为国雪耻,扭转了外交上的被动局面,而且赢得了单于的尊敬。
3.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窖、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会不会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不会。引刀自决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坚强地活下去是为了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4.匈奴与汉已经和亲,为何还要“诡言武死”?
尽管已经和亲,但匈奴仰慕苏武的气节,仍幻想苏武可以归附,因而不想让他回去,所以以“诡言”掩盖真相,想继续扣留苏武。这也从侧面表现了苏武的气节。
5.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信念始终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6.真正的忠诚就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做无谓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观点一:苏武的忠诚里有一些愚忠的成分。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对其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争取的权利也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
观点二:如果我们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被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国家的和平、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宜皆降之
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2.对《苏武传》一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传》生动刻画了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一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B.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选文中写了两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C.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
D.选文中环境及细节的描写突出了人物形象。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充分表现出每一个动作发出者的性格特点。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在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译为“您”。
C.“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是把人投入到滚汤中煮死。
D.“以始元六年”中的“始元”是汉武帝的年号,这是帝王年号纪年。
4.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B.虽欲报恩将安归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子卿尚复谁为乎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其一人夜亡”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舆归营 B.天雨雪,武卧啮雪
C.羝乳,乃得归 D.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汉连伐胡伐薪烧炭南山中
B.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乃假吏常惠等惜天不假年
C.坐我西阁床侧坐莓苔草映身
D.扶辇下除忘了除非醉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空自苦亡人之地
C.去草实而食之 D.空以身膏草野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汉代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单于视左右而惊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D.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10.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单于壮其节②羝乳乃得归③得夜见汉使④反欲斗两主⑤诚甘乐之⑥空以身膏草野⑦杖汉节牧羊⑧何久自苦如此⑨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⑩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①⑧/②⑦/③⑥/④⑩/⑤⑨
B.①⑤/②⑦/③⑨/④⑩/⑥⑧
C.①⑤/②⑦/③⑥/④⑧/⑨⑩
D.①⑤/②⑥/③④/⑦⑨/⑧⑩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汉书.苏武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B.朔望: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晦”,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朔”。
C.祭酒:本为祭祀风俗,后引为宴席礼仪。在古时也常常引入官名,意为首席,主管。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文中是尊号。
D.左右:古代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或者在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朝廷中许多达官贵人都非常敬重苏武。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2)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三、迁移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课内文本《张衡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节选自《苏武传》)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珠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收费合同范本
- 农体产品加工合同范本
- 医院制氧机采购合同范本
- 丝接头采购合同范本
- 公司买卖合同范本
- 买卖小商铺合同范本
- 企业房产转让合同范本
- 单位考察合同范本
- 信息化合同范本
- 公司不执行合同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干细胞美容产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霉菌的形态和结构》课件
- 人群聚集或集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5篇)
-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脑梗死护理常规》课件
- 贵州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模拟训练卷(五)
-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件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含答案)
- 知识产权师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央企)
- 科技结合的小学种植园活动方案
- 2024小学语文课标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