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1页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2页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3页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4页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依据现有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

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可以定

为:

1.学生能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

用这两个术语。

2.学生能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通过学习、绘制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学生能掌握基

本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技能。

4.通过分析各种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学生学会分析其方法,

学会判读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5.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找到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能够简单分析其

成因。

6.通过分析天气、气候和人类的关系,学生能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

然现象,初步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天气符号,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气温和降水的

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

分布。

教学难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

的教学原则,从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学特点出发,教师可以采

用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指导分析法、探究讨论法以及游戏教学法等。几

种方法相辅相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是

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加强学生的学法指

导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归纳总结的指导尤其重要。

(四)重点教学安排

1.天气、气候和人类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的四节都有涉及,是整个教学的一条线索,大

部分教师对这个问题也都比较关注,比如有的教师在设计天气与人类生活

关系的时候,从衣食住行来说明,同时启发学生从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天气与军事的关系,天气与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

休闲娱乐的关系等其他方面进行补充。总之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多角度,

多方面说明天气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在这里有必要提醒大家,教师在设计这些教学时,要考虑正面

的影响,也要考虑负面的影响,要考虑对生活的影响,也要对关注生产的

影响。不能一味的说下雨天穿什么衣服,气温低我们穿衣服要注意什么,

即使我们提这样的问题也要学生在思考后才能得到答案。要有递进的问

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比如分析气候对于我们旅游活动设计的思考,

教师也可以提出冬季到海南我们要准备什么样的衣物?原因是什么?这

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答出来,接着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南北有这样的差

异?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始终是在活跃的状态。也就是教师在设

计天气与气候和人类的关系的时候,设计思路应当是有体系、有目的,不

能是碎片的堆积。

2.天气预报

可以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开始进入第一节的学习,教师

可以放一段天气预报,提出问题:天气预报主要报的什么内容?预报一

般报多长时间的天气状况?

从天气预报中学生感悟天气预报是报的短时间的,主要报的是

阴晴,降水,气温、风向、风力等。从而比较容易让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

和特点。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课程标准对于天

气预报符号的学习做了明确要求,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有易于

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游戏竞赛之前,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读“卫星云图”,让

学生知道有关卫星云图的常识。指导学生读“文字天气预报”,用日常生

活体验出文字天气预报项目的含义。比如降水概略等等,指导学生读某

城市天气预报图上的常用天气符号。

风标的识别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风向是风

的来向,北风指的是从北面吹来的风。风标中“风向杆”所指方向为风的

方向,即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杆尾翼所在的方位);风向杆尾翼上每一

条短划线代表风速为一级,每一条长划线代表二级,八级以上用三角或三

角加划线来表示,将风向标尾翼上所有划线的值加起来就是风速值的大

小。判断风速可以用一些歌谣便于记忆,如下:

零级无风炊烟上;一级软风烟稍斜;二级轻风树叶响;三级微

风树枝晃;四级和风灰尘起;五级清风水起波;六级强风大树摇;七级疾

风步难行;八级大风树枝折;九级烈风烟囱毁;十级狂风树根拔;十一级

暴风陆罕见;十二级飓风浪滔天。

为增强降水的认识,教师可以把有关降水的符号整合在一张图

片上。包括降雪,冰雹等,增强学生对降水的初步认识。两个天气符号的

含义,教师也要举例说明。对“天气符号”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区别开

来,还要求学生们从感性上了解,比如小雨,大雨,中雨的区别可以让学

生从自己的感受来进行描述。。

在游戏竞赛时,我们有很多选择。教师可以出示云图和天气符

号,及其天气景观图进行计时播报,看哪个组最快。

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回家收听天气预报,让学生进行转述,

或者进行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播报,现在的很多天气预报都很有人文关怀

精神,提醒高温应当穿什么衣服,下雨应当注意什么,打雷要注意什么。

这样把天气播报和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结合进行训练。

在很多城市天气预报中有大气质量的预报,教师在进行上述

训练时,可以选取一些大气环境质量的天气播报,让学生进行竞赛,引起

学生关注此问题,进行环境教育。在城市的学生也可以把当地的城市环境

质量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农村的学生也要关注一下当地的大气

环境状况,比如教材中提出焚烧秸秆的问题,就可做为一个研究性课题开

展。

多变的天气作为第一节的内容,一方面比较容易和学生实际生

活联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气候奠定一定的基础。人教版教材把天气和

气候的区别放在最后,一方面为了分散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起到呼应和

总结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3.气温和降水

在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对气候的这两个要素气温和降

水进行分析,从这两节的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分析思路基本一致,教师要

注意气温和降水既是天气要素也是气候要素。教材中对于气温和降水的分

析既有从天气角度出发,也有从气候的角度出发,但是以气候为主。气候

一般就是讲气候的特征、成因和分布。本教材选择的是分别分析气温和降

水的特征、分布、成因的思路。通过分析年平均气温曲线图得出气温特征,

年降水柱状图得出降水特征。通过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得出气温和

降水在全球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的成因,最后把不同

降水特征和气温特征的组合就形成多样的气候类型,这样降水和气温的成

因就是气候的成因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也充分体现了气候的分布。因此

第四节世界气候的分布和成因事实上是一种总结。教师在这样一条主线下

设计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重视这两节的教学,特别是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

状图的阅读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兼难点之一。

在学生学习多变的天气基础上,特别是天气播报部分的训练,

比较容易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及其和人类的关系,这里不在多说。

《气温和降水的观测》作为阅读材料,只让学生作一般了解。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带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也可设置一些问题,

引发学生的关注,如气温的教学,可以提出问题,并放一段视频,对学生

加强科学的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课外活动小组进行观测。

气温部分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日均温、月均温和年均温,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等。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尝试怎样求得日平均气温,气

温日较差。再来思考如何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年较差。通过计

算来体会概念。在气温和降水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气

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另一方面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的判读。

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先给学生统计

表,可以使用教材中的统计表,也可以选择当地或其他地区的统计表,引

导学生对统计表的阅读。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供坐标纸,教

师带领学生一步步画图,并及时提示应注意的问题。这两类图都建议让

学生先画图,再引导学生进行判读。

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是本章要重点训练的技能,在

画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两类图的职能是什么,结合

自己的画图感受,读图时你都能看到哪些内容,这个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充

分的时间来说明,对于观察此两类图像,有的教师甚至提出逐帧扫描的方

法,可见读图要读到位。教师可以把学生讨论的内容都列到黑板上,在此

基础上特别强调读图的步骤:

看图名

确定横坐标和确定纵坐标的含义

确定气温曲线上各点所表示的当月平均气温的数值。看曲线的的总

体形状。设计读图问题:读月均温最高与最低值及其所在月份,进行学法

指导(标点,确定月份,画水平或垂线——加地理辅助线),在纵坐

标上标出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计算气温年较差。

分析全年各月气温,归纳出各季节的气温特点。

在初中教学的确比较困难,要涉及到由定量数据转换成定性描

述,建议结合生活实际,比如北京气温曲线图中,可以向学生提出,在7

月的平均气温是26.4°C,在高温、温和、寒冷、严寒、凉爽等词中选择

一个描述你对该气温感受的形容词,这个时候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选择的

词语,形成科学的表达方式。需要提醒学生的是这个温度是月平均气温,

也就是说在7月中有的天可能日平均气温更高。引导学生从定量的数据

转化为定性描述,再分析选择适宜的服装,达到理性分析和感性认识的结

合。这种描述和选择除了最高月,还有哪几个月也是这样的情况,找到点,

进行描述,学生能说出夏季高温,确认表达方式是季节加上定性描述。可

以进一步提出如果最高月的气温是20℃以下,选择一个描述气温感受

的形容词。初步建立读图一一标注一一表述的环节。20℃的这个评价

夏季是高温还是凉爽的指标要引起学生的关注。

最冷月也可以类似的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学生自己就可能会关

注指标问题了。最冷月的0℃指标理解对于北方学生来讲不会太难。总

结冬季寒冷,从而总结出北京的气温年变化特点。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进一

步训练,教师可以比较几种气温曲线图,如热带,温带海洋,寒带进行。

进一步明确判读思路。好的学校可以把这些图课前发学生,提出对这些图

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归纳每个类别的气温年变化特点。

根据上述的读图步骤,特别引导学生读出三个指标:最高、

最低月平均气温值及其出现的月份,并计算气温年较差。归纳出气温特

征属全年高温的热带气候类型,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类型和亚热带气候类

型,终年严寒的寒带气候类型。初步建立以温定带的概念。但这部分内容

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图。特征不要求学生必须记住。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

做个小结,对后面的学习会有帮助。

此外,可补充问题: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现什么样的形状?进

而说明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峰式,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通

过判读气温曲线图确定南北半球位置。

年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气温曲线图类似,特别是在绘制降水

量柱状图和已经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的基础上,难度相对降低,但学生对

于降水的感受不及气温明显,建议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我们这里降水

的季节变化是否明显。如果明显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再去对降水柱

状图上作直观判读。

提示主要应抓住两点,其一是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其

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具体判读,教师可以提出更具体的问题:

月降水量〉50毫米的有几个月?是哪几个月?月降水量最大的是哪个

月?月降水量<50毫米的有几个月?是哪几个月?在初中阶段,学生只

要直观看到降水是否有差异,哪个季节降水多就可以了,不必像气温一样

让学生知道描述的指标,但要注意能通过柱状图上算出年降水总量。教师

应当安排这样的训练。和气温曲线图一样,教师可以选择终年多雨、终年

少雨、有明显季节变化的年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4.分析全年各月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情况,归纳气候特点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别表示气温和降水的时间

变化规律,两幅图叠加就可以表示某地气候的时间变化规律了。气温特征

和降水特征不同的叠加方式形成不同的气候,引导学生能看某地气温曲线

和降水柱状图,说出其特征就可以了。基础好的学校可以再选择几幅图

给学生做进一步的训练。

总结该图的职能是表示气候的时间变化规律。看图能总结出气

候特征。气候特征一定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表述。

5.等降水量图和等温线图的阅读与分析

等降水量图和等温线图主要表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等温线图

该内容的导入,有的教师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彩的问题:“夏

季我们可以到哪里去避暑?”貌似一个简单的避暑问题,实际上引导学生

从影响热量分布的角度思考,得出到“高纬度、高海拔或海滨地区避暑”。

再进一步提出“这种热量分布能用什么图来表现?”引入等温线图的概

念。读中国7月等温线图的步骤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图名的含义,比如是哪个区域的,一月、七

月等温线还是全年等温线等。

其次提示学生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的方法与等高线图的类

似。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

可以让学生画等温线模式图,提示关注等温线所表示的内容如下:

找出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闭合的等温线,要么是高温中心,要么是低温中心,具体由闭合中

心气温的高低决定。

等温线疏密表示水平方向上的气温差异: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

的地方温差小。

等温线凹、凸处气温的高低判断。

简化的等温线模式图,便于学生掌握读图要领。在此基础上引

导学生将刚学过的读图要领运用于其它等温线图(中国一月等温线图、世

界七月或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判读。教师也可设计三组由浅入深、有梯

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

第一组:找出并描绘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20°C和TO℃

等温线,指出年平均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描述

从赤道到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

第二组问题,在中国一月等温线图上标出拉萨和重庆的两点,分别

读出其气温值,比较其差异,分析其成因。这个问题涉及到气温垂直递减

率,这个数据需要学生记住,可以用一段动画,或者直接告诉学生,训练

学生应用也可。

第三组问题,可以选择7月世界等温线图,选择同纬度海洋上和

内陆的各一点读出数值,比较其差异,分析其原因。也可以借助于这样一

幅图来分析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完成读图任务后,再让学生从自己的读图经验中,总结世界气

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

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越低。影

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

教学时需注意,对于一些地方等温线凹、凸的原因不必作解释,

以免加大教学难度,但要会比较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自北向南,

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减少。通过等温线的分布

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读图能力。

世界等降水量图的分析和气温一样,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读出

数值,比较其差异,分析原因。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成因。地形对

于降水的影响。可以分析世界的雨极的原因,演示地形雨的形成,教师在

这里画版图的效果比多媒体演示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初中等值线图基本已经学完,接下来主要是应用。建议教师在

这里可以对等值线图的判读做个小结。

6.世界的气候

前两节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

知识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

两节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达

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温故:A、什么是天气?

B、你能说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C、说出人们描述天气常用的词语

知新:A、什么是气候?

B、你能说说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

与“天气”一样,“气候”的教学也不要求学生掌握严谨的概

念,会判断哪些是气候和天气的就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气候”与“天

气”的不同,可从关注的时间长短、要素和变化情况等方面作比较。给出

一些描述天气或气候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判断,也可以让学生来说自己

知道的词语。

气候的成因和分布可以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读图分析

思考,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旅游活动来进行。

下面是一个教师设计的旅游活动

1)分小组

一团:(寒假)途经新加坡一北京一雅库茨克。

二团:(暑假)途经日本一中国新疆一英国。

三团:(暑假)途经上海一拉萨。

(2)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雅库次克、新加坡、东京、乌

鲁木齐、伦敦、上海、拉萨的一些景观图片,包括自然风景、建筑、服饰

等。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筛选,提供有代表性的景观图。

(3)课堂上分发学案:这些城市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及各组可选择的行装。

(4)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描述沿途可能见到的景观特征。

找出途经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并填表。

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途径地区的气候特征。

你认为这种变化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请整理并填表。

对于这次旅行,你认为应准备什么行装,选出来,如果有补充的

也补上,说明理由。

(5)各组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补充和评价,总结并

板书。将重点知识落实。以避免教学活动充分,但无板书落实的弊病。

可以配合学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制作了一个动画。

还可以设计乘坐飞机依次飞越世界7种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地

区,一一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