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1页
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2页
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3页
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4页
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劳动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是一项生活基本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代社会,小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劳动教育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有助于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学生以自主、务实、创造和负责任的方式管理生活的能力。本文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小学劳动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有必要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经过分析小学劳动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的仔细观察,发现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查阅和收集有关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相关文献,对劳动教育的现有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学校、社会和家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指导学生掌握劳动技巧等解决劳动教育现有问题的办法。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解决对策目录摘要I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11.3研究意义11.4国内外研究现状21.4.1国内研究现状21.4.2国外研究现状31.5研究内容31.6研究方法42相关概念界定52.1劳动52.2小学劳动教育53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63.1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63.1.1劳动教育时间不足63.1.2教学难以实践63.1.3教师忽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73.1.4学生缺乏劳动兴趣且未养成劳动习惯73.1.5家长过分溺爱73.2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83.2.1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83.2.2将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83.2.3重视提高学习成绩而忽视劳动教育83.2.4学生的劳动意识不强83.2.5隔代抚养导致娇生惯养94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104.1学校合理设置课程及教师合理规划教学104.2在劳动教育中注重实践104.3教师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114.4提高劳动兴趣培养劳动习惯114.5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劳动能力11结论13致谢15参考文献16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绪论1.1研究背景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2015年由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文件,面对学生的劳动机会不断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教育在学校中不断被弱化的情况,建立一种教育模式,将教育资源结合起来,促进一种结构良好、资源丰富、多样化和制度化的劳动教育体系,在三到五年内,为劳动教育创造一种普遍的社会关怀气氛[]。加强劳动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能够满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基本任务,而建立积极和正确的劳动意识也是当代学生发展、社会参与和实践创新的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劳动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都有诸多的论证,可见劳动教育地位十分重要,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分析和研究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情况,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1.2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习实践法对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发现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得知我国小学劳动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有必要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结合在实习过程中的观察,总结出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提出学校、社会和家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指导学生掌握劳动技巧等具体策略。1.3研究意义本文以劳动教育为研究主题,探讨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其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本文来深入分析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发现我国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对小学劳动教育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其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本文通过在实习过程中对小学劳动教育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准确的分析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验证了解决对策的实际效果,为提高小学生劳动能力积攒经验,因此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1.4国内外研究现状1.4.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劳动教育的探索时期(19491956年),是以新中国的成立和1956年所颁发的《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为分界线,这一阶段主要以效仿前苏联做法、制定劳动教育相关条例与规范劳动教育发展方向为主[]。张雪(2011)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中提出,劳动与技术课程已得到充分执行,但执行的过程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多方面约束,并不理想[]。王秉洁(2013)在《鄂尔多斯市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对策》中指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教育的实施进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没有确定劳动教育相应的优先权,因此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朱燕呢喃(2015)在《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研究》从劳动和教育两个方面阐释了劳动教育的含义,分析劳动教育在人类生活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原因,以及劳动教育对青少年道德智商和情感智慧提升起到哪些作用。通过对学校教育和人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在学校教育中寻找实施劳动教育的方法,提出个人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田红燕(2015)在《保定市前卫路小学学生劳动教育研究》中,分析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学生的劳动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责,帮助他们形成适当的劳动观念、态度和行为,这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也将有利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江潮(2017)在《当代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深入研究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以改进学校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促进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对其今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今后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观,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和良好道德品质,这也是我国目前必须坚持的传统和深化全面教育改革的现实[]。王芳芳(2017)在《保定市X小学少先队员劳动意识培养研究》中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基础教育改革和青年先驱教育组织的要求,提出了加强青年工作意识文化的措施,包括健康的劳动意识系统,丰富劳动意识的文化媒介,优化劳动意识的环境[]。王吉吉(2017)在《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对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研究》中对苏霍姆林斯基四个部分进行研究,提出综合教育中应包涵和谐发展的两性人格,介绍了关于个性发展作用的综合教育。教育是教育者的工作,是为了全面指导学生发展自我个性。教育对学生、家庭和他们的思想和今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张蕊(2018)在《农村小学生劳动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中对农村学生的劳动教育质量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资料,同时对目前农村学生的劳动教育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考虑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学校、家庭和四名学生的社会观点,确立农村的劳动教育框架,为提高农村地区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1.4.2国外研究现状在文艺复兴时期,虚幻的社会主义者在书中确认,在乌托邦的儿童是农民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接受知识,在城市附近劳动是教育的另一部分实践。《太阳城》一书中主张,劳动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劳动可以纳入《宪法》,劳动教育应从儿童开始,强调需要改进技术以降低劳动强度。И.А.Сасова(2010)在《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еобразованиеилитрудовоеобучение》中建议强调劳动力教育中的劳动力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新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在教育年轻一代掌握劳动认知技能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及工作中的洞察力。Н.А.Басиладзе(2002)发表的《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еидеиВ.А.Сухомл-инскоговгрузинскойшколе》一文中指出,格鲁吉亚是俄罗斯联邦第一个提出劳动教育的国家,它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目标,以促进对具有崇高、创造性、勤奋和坚定道德品质的人的培训。В.А.Николаев(2004)在《Зачемикакпрививатьдетямтрудолюбие》一文中提出劳动教育也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一个过程。它提倡学生的自我服务和创造性劳动、游戏中的学习以及学生在劳动中的道德、智力、身体和美貌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了小学劳动教育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究的过程,国内学者应该更注重劳动技能的提高,国外学者则应在小学生劳动现状、影响因素、培养方法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本研究更多关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存在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提出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1.5研究内容本文以小学劳动教育为主题,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资料,明确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等,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发现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习过程中的经验,提出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1.6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习实践,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文献,利用中国知识网等数据库收集有关小学劳动教育的信息,进行综合和汇总,为小学劳动教育研究找到理论基础,并找出这项研究的重点。通过在实习过程中观察小学生在劳动方面的表现和教师对学生指导的表现,了解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本文提供实践依据。通过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能够有效了解到小学生在劳动教育中遇到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2相关概念界定2.1劳动人们普遍认为,劳动是一种人力工作,可以创造大量宝贵的实际价值,是赋予个人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在商品生产系统中,劳动也被定义为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马克思说,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以劳动力的消耗换取相应报酬,可以被视为劳动力出卖人所做的工作[]。《辞海》对劳动做出的解释,劳动意味着人们改变工作的目的,以适应他们的需要,即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教育大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同样也对劳动作出了解释。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和消费。后者认为,劳动力可分为三个方面:在创造身心财富方面的生产活动、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根据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通常分为两个部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本研究的劳动定义为体力劳动,包括自我服务、社会福利活动和生产生活等活动。2.2小学劳动教育《教育大辞典》从实际角度解释了劳动教育,包括培养积极健康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以及劳动教育的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站在教育全局的角度下认为,劳动教育是道德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劳动有一个积极的、科学上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努力使他们成为热爱劳动的公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劳动不仅是对青年群体进行社会生产方面的实际训练和培训,而且是道德、智力和美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能够调节和培养个人的道德和智力。本研究中的小学劳动教育是指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对劳动有一个积极的、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热爱劳动。3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3.1.1劳动教育时间不足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生在学校期间参与劳动的时间不够,存在劳动量不足的现象。其中一些学校的劳动活动仅局限于每周一次或几次的卫生大扫除,以及每年一次的植树节植树活动。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劳动课没有充分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校的劳动课安排在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让小学生打扫教室进行一次大扫除,或者让学生放学后自己回家做。教师布置的劳动任务基本上都很难,不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独立完成,所以会出现不是学生自己完成任务,而是由家长代劳的情况。另外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十分枯燥,不符合小学生的接受方式,教学方式单调缺少趣味性。尽管有些人在小学上学过程中接受过劳动教育,但教学内容并不符合教育大纲的要求。学校对与升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不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对与升学无关的劳动教育等课程则采取任由其自生自灭的态度。同时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劳动课教师队伍不稳定经常更换任课教师、部分小学教学基础薄弱、缺乏劳动教育必须的基础设施工具、无法独立编写教材、教育质量低下等。一些小学甚至还没有开设劳动课程,也没有固定的劳动课教师。3.1.2教学难以实践劳动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尽管有些学校设有劳动课,但它们的教学形式相对简单,缺乏灵活性,课程内容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劳动锻炼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次序颠倒必然影响劳动教育的实施,劳动教育依旧是形式化、没有实质意义的重复行为。我国目前劳动教育方案经常是以教学大纲为准,但实际情况是每个地区学生生活方式有所不同,那么就不可能制定出一整套教学计划,让所有地区适用。例如,让农村地区的儿童放弃他们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例如收割、种植稻米等,相反,他们却在为远离现实生活的城市儿童从事的现代化劳动而奋斗和努力,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他们的劳动主要是在农村。3.1.3教师忽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正如一些教育人员所说的那样,社会看一所学校的成功与否,主要是它的升学率。而教师的福利也是学校根据学生成绩来判断,学生成绩高,升学率高,学校给予教师的奖金就高。目前为止,有些学校的劳动教育还没有被纳入正规教育系统中,也没有能够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相结合,教师自然不会浪费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用来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多功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劳动课教师的成绩、业务、学位、待遇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主科教师随意占用劳动课时间,有些学校开设劳动课的目的仅仅停留在为了应付检查和评估,导致劳动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3.1.4学生缺乏劳动兴趣且未养成劳动习惯教育不能随心所欲,而是应该遵循生命的精神本质,不能简单将它视为金、银、铁和锡,捶打使它定型,这将使它失去其本性,并摧毁它的自然天赋。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学校的劳动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实现其本身的教育价值,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不能使学生对劳动感兴趣,无法实现教育的目标。同时由于某些家长的误导和社会问题,目前的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劳动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学习,并占据他们的学习时间,认为劳动除了能够锻炼身体之外,对人的成长没有多大影响,造成学生对劳动失去兴趣,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劳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此外社会上对劳动的看法也有偏差,认为劳动是低水平的,因此轻视社会中的一些体力劳动者,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对学生价格的正确认识,并妨碍学生的身心发展。3.1.5家长过分溺爱许多学生对劳动持消极态度,70%以上的学生不愿从事家务劳动,30%的儿童不从事家务劳动。一半的儿童每天做不到20分钟的家务劳动。在学校里,虽然孩子们基本上可以完成老师规定的劳动任务,但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学生认为如果他们不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他们将受到老师的惩罚[]。少数学生试图逃离学校的有组织的工作,甚至要求家长帮助完成教师分配的工作。有些小学生表现出了不好的劳动倾向,害怕疲惫,经常向父母提出物质要求,但不想劳动[]。总的来说,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劳动,不想做任何事情。同时小学生缺乏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关注,导致大量浪费。在许多学校,丢失和发现的物品有些看来价格不菲,甚至在丢失物品中发现了现金,但没有人提出申请取回。食物的浪费更为严重,大量剩余食物都倒在了垃圾桶里。大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到,只有一小部分儿童照顾生病的父母,许多儿童不关心家里的日常事务或父母的工作状况。在与家长沟通时其中一位父亲说:孩子们在家里什么都不管。有一次下了大雨,他甚至不知道把外面的床单和衣服收起来,也不知道把窗户关上,等到我们回来时,衣服、被子都湿透了,家里也进水了。这种事对很多学生来说并不奇怪。3.2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2.1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在一些学校中,劳动教育已经无处可寻,学校仅限于追求入学率,尽管有些学校制定教育计划安排了劳动教育课程,但从未按计划进行,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将其列入教学大纲。高等文化学校代表着一切美丽的事物,因此学生被送到这些学校,但与劳动有关的职业学校相对冷淡。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有贬低劳动的思想,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最大的是学生。这种负面因素在学校、社会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劳动教育渐渐地远离了学校的日常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没有展现自身潜在的教育价值。3.2.2将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大幅提高,在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地推动下,导致学生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知识是最重要的,而验证知识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这些学生的价值观严重偏差,如高分就是一切,但他们错误的价值观,远离了劳动人民,不重视劳动成果,导致学生们缺乏劳动力,这将会破坏整个社会和家庭的劳动教育氛围,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发展。3.2.3重视提高学习成绩而忽视劳动教育学校对学生劳动知识传授不足,基本影响因素是学校并没有真正的开展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主流教育方式,这就导致了对劳动教育的忽视,同时导致了学生劳动能力不足。于我国当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比较响亮,但是仍旧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沉疴顽疾。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把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作为考试重点考察的科目,其它科目不做考核,而分数的评比和排名是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最重要的方式。学校在这样的教育考评的导向下,只抓考核科目的学生成绩,其它的科目都被忽视,劳动教育更是被放到了被考虑的范围以外[]。3.2.4学生的劳动意识不强当前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结构开始走向单一化,独生子女在占有现代社会优势资源的同时也使得自身性格的自我主义倾向严重,容易自私,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小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发展尚不完善,是非判断能力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由于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庞大的竞争压力压抑了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劳动是一种惩罚,而非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意识薄弱,劳动积极性较低。一些学生对你眼中的好孩子是怎么样的,有67.2%的学生回答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老师、父母的喜爱,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考取较高的分数来获得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而参加劳动的学生则很少。根据对学生每天做家务的劳动时间统计,94%的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低于半小时,劳动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的只有0.6%,这说明学生的劳动意识缺乏不仅是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也是由于缺少时间、缺乏精力,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带来的重要影响。3.2.5隔代抚养导致娇生惯养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对劳动教育不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十分匮乏,加上家庭中孩子的数量较多,每个孩子所获得的物质照顾和精神关爱也就相对较少。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精神享受。以前家长没有满足的愿望有了在孩子身上实现的机会,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形成的421家庭模式使独生子女增多,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思想和利他主义思想使得父母更加宠爱孩子,因此无论是自己带孩子还是隔代抚养都具有了浓厚的溺爱色彩,弱化了孩子对劳动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学生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宠爱,许多儿童甚至没有区分最基本的生活物品的能力[]。学校的劳动课程主要面向父母,即使是洗衣也由父母负责。这些现象的出现与目前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溺爱有关,所谓的爱严重影响了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4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4.1学校合理设置课程及教师合理规划教学学校必须摆脱劳动教学空口白话的情况,必须改变教育观念,不能继续忽视劳动教学的重要影响,要以高水平的人的发展来理解劳动教学,只有改变思想观念,才能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与此同时,学校必须改革教育模式,改变原有的教育状况,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劳动教育被忽视的状况就无法在以后的教育中得到改善。只有改变观念并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才能认真规划和执行劳动教育计划,才能确保劳动教育受到重视。尽一切努力让学生相信,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才能让劳动教育摆脱被轻视的命运,素质教育才会实现。学校要更加重视劳动教育,挖掘劳动教育的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活动,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以丰富的劳动内容为导向的教育和以劳动为指引的教育模式在学校中深化和扩大教育,使学校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劳动教育。4.2在劳动教育中注重实践学生的劳动意识来自于自身行为的选择,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逐渐提高和巩固。劳动教学特征的要求也必须考虑到实践,必须从实践中吸取教训,并考虑到当地的条件。促进建设劳动基础设施,为积极参与、个人经验、自由选择和独立探索提供机会,可以结合校园面积等特点,合理利用校园的墙面,组织悬挂种植绿色植物的盒子,学生亲自收集、自己动手制作成植物盆栽并进行填土,利用铁丝有计划的进行布置悬挂,让学生自愿分组,负责本组植物的种植、培育、除草、驱虫、浇水、施肥、松土等,通过写劳动日记和用手机拍照,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实践结束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简单的植物栽培、管理方法。绿色植物种植方面的综合做法使学生能够灵活行事,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并积累劳动经验,学会分享共同劳动的成果,提高劳动认识,发展劳动实践能力,锻炼劳动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应该定质定量的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校内外内容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要切实做好劳动意识培养,防止形式化,要做到目标明确,主题清晰,内容丰富,过程明了,做到有要求、有方法、有记录、有启示、有评价[]。提高劳动意识,有利于锻炼学生们的劳动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必须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每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主题以及丰富的内容等。4.3教师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改变一种行为首先要改变他的思想,朝着正确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实践才能没有偏离。目前讲授劳动课程的教师大多还不了解这一课程,新的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改革,而且更重要的是,是一项教学方式改革,要求教师了解新时代的具体要求,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并继承良好的传统,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改进的传统教育思想。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识到,该方案与自己有关,必须放弃观众的冷漠态度,积极参与该方案的教学工作,逐步使其作为教师的作用适应于教学方案。只有深入研究该方案的概念目标体系等,并将这些想法纳入其本身的深刻知识,才能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改变。为了加强这种认识,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加以改进。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新的思想、新的目标、经过职业培训和学习职业培训方案的新内容,能够更快地提高他们对职业思想和技能的认识。实施教师培训要求教师加强其标准,并尽快认识到教师培训在其自身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被动接受培训转向积极参与、乐于参与。4.4提高劳动兴趣培养劳动习惯学生们要从真实的意义上喜欢上劳动,无论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在任何有意识的行动或状态中,大多数人的灵魂都是黑暗的,而思想领域,即能发挥作用的意义领域,则远远大于良知领域。发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是基于兴趣,脱离兴趣的劳动培训是错误的。因此,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在兴趣中逐步发展劳动意识,培训新时代的劳动者。只有对劳动感兴趣并对劳动有不同认识的学生才能逐渐喜欢上劳动。作为教育者,必须对劳动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们增加对劳动的兴趣。学校教育必须通过日常活动、小规模评估等,重视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正确发展。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工作价值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促进学生对劳动的全面认识,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必须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培养技能,而且还必须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马克思认为,教育和生产性劳动的结合是学生全面发展唯一途径,而劳动教育强调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劳动兴趣。4.5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家庭对小学生今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具有教育使命,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个环节。一个人出生时所面临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辞和行为对儿童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形成一种综合力量,二者教育思想应当保持一致,以确保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家庭是教育系统的第一个培训场所和第一环节。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空间,只有与家庭教育相协调,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才能产生更好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研究合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制定一套可适用的方法并保证这些方法的实施。这并不是单方面的,学校和家庭必须共同努力,利用现代网络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一方随时了解学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