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4日上午10:45-12:00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小题,总分45分)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答案〗1.C2.D〖解析〗【1题详析】根据题意,该类地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距地球40光年,该距离超越了地月系、太阳系的范围,但没有超越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属于银河系,C正确,AB错误;没有位于河外星系,D错误。故选C。【2题详析】根据题中“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因此“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该类地行星的温度太高,行星温度高低主要和绕转恒星距离有关,所以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D正确,C错误;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诞生在海洋,因此陆地面积大小与生命是否存在关系不大,A错误;由材料可知,“水世界”类地行星拥有大气层,B错误。故选D。3.日前,上海发文:到2025年屋顶光伏不少于1GW,2030年实现应装尽装。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自然原因是() A.太阳能可再生,无污染 B.上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不足 C.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 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答案〗A〖解析〗【详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清洁无污染,是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自然原因,A项正确;上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不足,是其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社会经济原因,B项错误;上海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缺,不是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自然原因,C项错误。太阳能不稳定,受天气影响大,D项错误。故选A。2019年以来,太阳活动日益频繁,到2025年更将迎来活动最高峰,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可能会频繁发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推测到2025年,地球上可能会出现()①全球降水均减少,旱灾发生频率增加②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野外考察的人发现罗盘无法正确指示方向④电视信号极不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很多能量,下列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A.冰岛的温泉 B.冬季我国盛行西北风 C.奔流不息的江水 D.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答案〗4.D5.A〖解析〗【4题详析】由材料可知到2025年将迎来太阳活动最高峰,根据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知: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增多,磁暴现象增多,所以发现罗盘无法正确指示方向,③对;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的影响变大,因此造成电视信号极不稳定,④对;到2025年将迎来太阳活动最高峰,全球降水也可能频次增加,①错误;极光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②错,D正确,ABC错误。故选D。【5题详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辐射能,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我国冬季西北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而海陆气温的变化能量来自太阳辐射,B不符合题意,B错误;太阳辐射会引起蒸发环节从而引起水循环,C不符合题意,C错误;温泉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符合题意,故A正确。6.我国自主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在松辽盆地完成了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据此完成题。目前,“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所在的圈层() A.地震波横波消失 B.物质状态以固态和液态为主 C.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D.厚薄不一,海洋部分较薄〖答案〗D〖解析〗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根据材料,“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在松辽盆地完成了钻井深7018米,故位于地壳;地壳以固体岩石为主,横波可以穿过,不会消失,故A、B错误;岩浆的发源地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C错误;地壳厚薄不一,大陆厚,海洋部分薄,D正确。故选D。7.跑步已成为当下人们强身健体的时尚选择,冬季,湖北省武汉市的小明同学利用学校所学知识劝爷爷不要出去晨跑。下图中可以用于支持小明观点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对流层的大气结构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导致大气层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冬季早晨冷空气易在地面堆积,大气极易形成逆温现象,空气对流弱,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差。A没有出现逆温现象,A不符合题意;B逆温现象出现在高空,对近地面影响小,不符合题意;C冬季早晨气温没有那么高,C错误;D近地面出现逆温,空气对流弱,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差,对人体不利,D正确。故选D。如图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15:00垂直方向上绿洲盛行上升气流 B.北京时间15:00垂直方向上沙漠盛行下沉气流 C.北京时间6:00-10:00近地面气体由绿洲流向沙漠 D.北京时间19:00-23:00近地面气体由沙漠流向绿洲9.下列现象与绿洲和沙漠气流转换的规律不相同的是() A.山谷风 B.城市风 C.海陆风 D.湖陆风〖答案〗8.C9.B〖解析〗【8题详析】从图中信息可知,北京时间15:00左右,沙漠的温度比绿洲温度高,所以在垂直方向上沙漠盛行上升气流,绿洲盛行下沉气流,AB错误;北京时间6:00-21:00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沙漠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近地面是水平方向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绿洲温度低,气压大,气流从绿洲流向沙漠,C正确,D错误。故选C。【9题详析】沙漠和绿洲气流转换和山谷风、海陆风、湖陆风、城市风现象都属于热力环流,但是城市风风向不发生昼夜变化,近地面风永远由郊区吹向市中心,而沙漠和绿洲气流转换和山谷风、海陆风、湖陆风风向发生昼夜变化,所以ACD错误,B正确。故选B。下图为某海区7月份海水温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此季节,在①②两地间可能形成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A. B. C. D.11.与③地相比,④地的海水() A.受纬度影响,温度低 B.受洋流影响,温度低 C.受纬度影响,盐度低 D.受河流影响,盐度低〖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析】由图可知,①地海水温度高,气压低,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②地海水温度低,气压高。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吹向低压,故从②地吹向①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析】由图可知,③④地位于南半球,属于太平洋海域,④地属于太平洋东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温度低,③地属于太平洋西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温度高,故与③地相比,④地的海水受洋流影响,温度低,B正确,③④地纬度差异小,AC错误,④地受到寒流影响盐度低,受纬度、河流影响小,D错误,故选B。树池是指在城市中硬化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在树木的周围保留一块没有硬化的土地,下图为城市中常见的两种树池样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在城市中大量建设树池可以()①降低大气湿度②降低大气温度③防止水土流失④减少地表径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3.关于图中两种树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树池主要分布在行人道两侧,工整美观,轻质耐压 B.城市主干道附近最常见的是甲树池,不影响交通 C.甲树池中铺设的卵石有利于抑制杂草,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D.乙树池盖板不利于土壤的渗透水,生态环境效益差〖答案〗12.C13.C〖解析〗【12题详析】树池树木的周围保留一块没有硬化的土地,树木截留雨水后,利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积水,④正确;大量建设树池可以增加蒸发,增加大气湿度、降低大气温度①错误,②正确;城市不会发生明显的水土流失,③错误。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C。【13题详析】行人道两侧树池最好有较好的排水效果,美观、耐压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A错误;由于甲树池高于地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通,B错误;甲树池中铺设的卵石有利于抑制杂草,减少地表水分蒸发,C正确;乙树池盖板不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D错误。故选C。下列左图为南半球某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曲线为等温线,线段①②③④表示洋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右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处洋流的是() A.①洋流 B.②洋流 C.③洋流 D.④洋流15.下列关于洋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洋流增加沿岸的降水 B.乙洋流为暖流 C.丙洋流扩大污染的范围 D.甲洋流流经海域无大渔场形成〖答案〗14.C15.C〖解析〗【14题详析】读图分析,由材料可知图为“南半球某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丙洋流自北向南流,为暖流;甲洋流自南向北流,为寒流。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温度自北向南递减,①④错误,AD错误;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③洋流自南向北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为寒流,C正确;②洋流自北向南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能正确表示丙处洋流,B错误。故选C。【15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错误;乙洋流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B错误;洋流可以促进污染物净化,但也会扩大污染物的影响范围,C正确;甲处为上升补偿流,有利于大渔场的形成,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2022年春节刚过,一旅行社推出了主题为“探寻生命演化”的中学生研学旅游项目。此次研学主要考察云南澄江生物群和禄丰恐龙大遗址。下图示意此次研学旅游宣传海报。(1)说出在考察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2)推测侏罗纪时期禄丰市的地理环境特点。(3)简述研究古生物化石的意义。〖答案〗(1)购买该地区的地质图、导游图、指南针、地质锤、纸、笔等;提前掌握一定的古生物化石及地质基础知识。(2)气候温暖湿润(湿热),植被茂盛。(3)可以推断古生物生存时代的地理环境;借助古生物学研究、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地球生命发展的规律;为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提供重要信息。〖解析〗本大题以考察云南澄江生物群和禄丰恐龙大遗址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历史演化和野外考察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析】此次研学主要考察云南澄江生物群和禄丰恐龙大遗址,应该准备该地地质图,从而了解当地的地质演变情况;准备导游图,确定最优化的路线;准备指南针、地质锤、纸、笔等,方便记录和识别环境特征;由于工作是考察云南澄江生物群和禄丰恐龙大遗址,应该提前掌握一定的古生物化石及地质基础知识。【小问2详析】侏罗纪属于中生代,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同时也是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时期。古生代侏罗纪时期禄丰市存在有恐龙,说明当时恐龙的食物来源丰富,由此可推知当时动物较多、植被茂盛,由植被茂盛推测此时降水较多,气候湿热。【小问3详析】由题干可知,该地貌及其周边海岸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或者岩石呈层状),且含有化石。研究这些特点的地理意义是了解该地古地理环境(或环境变迁),古生物状况,确定地层形成年代;借助古生物学研究、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探讨地球生命发展的规律,更加了解地球的历史;为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生物活动等提供重要信息。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冻土是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者以下而成冻结的状态。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季节冻土(冻结半月至数月)和多年冻土(冻结数年至数万年)。下图为1964-2017年东北三省冬半年最大冻土深度和最大积雪深度等值线图,研究发现,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总体北移。(1)描述图中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及原因。(2)说出图中甲处积雪厚度与最大冻土深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原因。(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推测东北三省冻土的变化。〖答案〗(1)由南向北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数值增大。原因: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冻土深度越深。中部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向北弯曲。原因:中部地区为平原,海拔较低,温度较高,冻土深度较浅。(2)相关性:呈负相关(积雪厚度大\小,最大冻土深度浅\深)。原因:积雪厚度大,阻碍地-气热量交换(地面辐射散失),保温作用强,地温高,最大冻土深度浅。(3)冻土总体厚度变薄;季节性冻土(冻结)持续时间变短;多年冻土分布的范围变小。〖解析〗该题以我国东北地区的冻土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影响冻土的因素、全球变暖的影响等必备基础知识。【小问1详析】结合1964-2017年东北三省冬半年最大冻土深度和最大积雪深度等值线图看,粗实线为最大冻土厚度线,由图可以看出,最大冻土深度由南向北数值增大,并且可以看出最大冻土厚度等值线向北弯曲。由于冻土受温度的影响,0°C以下才可以形成冻结状态,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冻土深度越厚,因此最大冻结深度由南向北增大。同时,由于东北地区中部是平原,两侧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由于中部海拔较低,所以冬季温度相对两侧较高,冻土冻结较两侧深度浅,因此导致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向北弯曲。【小问2详析】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积雪厚度越厚的区域最大冻土深度越浅,所以二者呈负相关(积雪厚度大\小,最大冻土深度浅\深)。根据所学知识,积雪覆盖可以阻碍地-气热量交换(地面辐射散失),所以积雪厚度越厚保温作用强,地温高,因此最大冻土深度也就越浅。【小问3详析】由材料可知,冻土是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者以下而成冻结的状态。所以在全球变暖,东北地区总体气温上升,因此导致冻土总体厚度变薄,多年冻土分布的范围变小。由于气候变暖,入冬日期和土壤开始冻结日期延后,融化时间提前,所以季节性冻土(冻结)持续时间变短。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球上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