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教育通论劳动的规范:劳动法律制度体系Chapter08学习目标了解劳动法产生的背景。掌握劳动法的价值定位。掌握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熟悉劳动法律制度体系。掌握劳动者权利救济的方式。目录01劳动法的起源0302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劳动者权利救济一、劳动法产生的背景(一)工业革命及其导致的社会关系的变革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农业时代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被工业时代的工厂取代,基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也被基于工厂的雇员和雇主、雇员与雇员之间的关系取代。第1节劳动法的起源一、劳动法产生的背景(一)工业革命及其导致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人们所面临的社会风险也由农业时代的自然风险转变为工业时代的社会风险,家庭以及土地所发挥的社会保障功能逐渐瓦解,亟须建立与工业时代相适应的规范体系和保障体系。第1节劳动法的起源一、劳动法产生的背景(二)自由放任的治理模式及其导致的问题工业革命初期,受到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英国政府对工厂用工不予规制和干预。由此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第1节劳动法的起源一是童工的生存危机。二是传染病暴发。三是人口素质降低。一、劳动法产生的背景(二)自由放任的治理模式及其导致的问题在工业革命背景下,劳资之间的关系取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成为主要的社会关系,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的使用权,雇主支付劳动报酬。但是由于劳资之间的不平等,雇主滥用其优势地位。英国制定了《学徒健康和道德法案》等,通过立法对雇主的雇佣自由予以限制,以保护劳动者的利益。第1节劳动法的起源二、劳动法的价值定位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不平等,根据“不等者不等之”的实质平等价值,劳动法对劳动者予以倾斜保护。此外,劳动法还具有以下重要价值:第1节劳动法的起源第一,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第二,分担社会风险,构建社会连带关系。目录01劳动法的起源0302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劳动者权利救济一、劳动关系认定(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及特点作为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基于劳动力使用权的交换而形成的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的使用权、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社会关系。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一、劳动关系认定(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及特点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第一,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第二,由于劳动的人身性,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与一般商品交换的契约关系不同,具有更强的人身保护色彩。一、劳动关系认定(二)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1.主体标准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劳动者用人单位一、劳动关系认定(二)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2.实质标准劳动者将自己的人身置于用人单位的管理、控制之下,用人单位通过管理、指示、命令的权力对劳动者的人身自由予以限缩。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一、劳动关系认定(二)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劳动关系认定表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规范依据劳动关系认定标准证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主体适格标准身份证、营业执照等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人身从属性标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奖惩决定、考勤记录等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经济从属性标准工资支付凭证、社会保险费等缴费记录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组织从属性标准工作证、服务证、招工登记表、报名表等二、劳动法律制度体系(一)规范功能体系:劳动法的制度体系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第一,劳动就业法。第二,劳动关系协调法。第三,劳动保障法。二、劳动法律制度体系(一)规范功能体系:劳动法的制度体系1.公平就业法律制度:劳动者平等就业权保障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第一,性别歧视。第二,健康歧视。二、劳动法律制度体系(一)规范功能体系:劳动法的制度体系2.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劳动者自主择业权和职业稳定权保障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第一,劳动合同的形式。第二,劳动合同的内容。第三,劳动合同的效力。第四,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五,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六,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后的义务。二、劳动法律制度体系(一)规范功能体系:劳动法的制度体系3.工资法律制度:劳动者劳动报酬权保障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第一,最低工资制度。第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二、劳动法律制度体系(一)规范功能体系:劳动法的制度体系4.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法律制度:劳动者休息休假权保障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第一,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的时间。第二,休息休假制度。第三,工作时间的延长、限制和补偿。二、劳动法律制度体系(一)规范功能体系:劳动法的制度体系5.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劳动者职业安全卫生权保障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第一,从业人员享有职业安全卫生权利和义务。第二,发生职业安全事故或者患职业病的法律责任。二、劳动法律制度体系(一)规范功能体系:劳动法的制度体系6.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法律制度:劳动者社会保障权保障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第一,社会保险。第二,住房公积金。二、劳动法律制度体系(二)效力层级体系:劳动法的法律渊源第2节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目录01劳动法的起源0302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劳动者权利救济一、劳动保障监察(一)监察执法的主体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一、劳动保障监察(二)监察执法的对象监察执法的对象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称用人单位)以及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一、劳动保障监察(三)监察执法的范围(1)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3)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一、劳动保障监察(三)监察执法的范围(4)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5)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6)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一、劳动保障监察(三)监察执法的范围(7)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8)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一、劳动保障监察(四)监察执法的管辖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二、劳动争议处理(一)和解和解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自主协商解决争议的方式。和解是任意性的争议处理程序,遵循自愿原则,当事人任何一方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与对方和解以及接受何种和解方案。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二、劳动争议处理(二)调解调解是指基层群众调解组织等法定调解机构作为第三方居中斡旋,促成当事人双方达成谅解解决争议的方式。调解遵循自愿原则,任何一方拒绝调解的,不得启动调解程序。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二、劳动争议处理(二)调解1.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二、劳动争议处理(二)调解1.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担任。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二、劳动争议处理(二)调解2.调解程序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1)申请。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2)调解。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二、劳动争议处理(二)调解3.调解协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二、劳动争议处理(三)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对当事人双方的争议进行处理,并做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是强制前置程序,即争议当事人必须经过仲裁,才能将争议诉至法院。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二、劳动争议处理(三)仲裁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仲裁员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二、劳动争议处理(三)仲裁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仲裁员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办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设仲裁员名册。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若干条件。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二、劳动争议处理(三)仲裁2.仲裁受案范围(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二、劳动争议处理(三)仲裁2.仲裁受案范围(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二、劳动争议处理(三)仲裁3.仲裁管辖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二、劳动争议处理(三)仲裁4.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1)时效中断。(2)时效中止。二、劳动争议处理(三)仲裁5.仲裁程序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1)申请和受理。(2)开庭准备。(3)开庭和裁决。二、劳动争议处理(三)仲裁6.一裁终局程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小额案件以及权利义务清晰的劳动基准相关案件,适用一裁终局程序。第3节劳动者权利救济一是适用情形。二是限制起诉对象。三是撤销程序。二、劳动争议处理(四)诉讼劳动争议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劳动争议仲裁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应急格栅灯盘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平面喷流焊锡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干葡萄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布纹夹布橡胶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艺梳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业自吸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高一期末测评试卷及答案
- 高三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 业主授权中介合同样本
- 芭蕾舞形体课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少儿美术课件- 9-12岁 素描班《感知力素描》
- 《强化学习理论与应用》深度强化学习概述
- zippo稀有品系列图鉴
- 优艺国际环保科技(新乡)有限公司新乡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迁建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经验萃取实战技术课件
- 医学女性盆腔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专题课件
- 南汇区供排水一体化整合研究的任务书
- 23CG60 预制桩桩顶机械连接(螺丝紧固式)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军营相亲活动策划方案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