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9/0C/wKhkGWXPR82Abs-mAAC0NQHzmEs689.jpg)
![体育保健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9/0C/wKhkGWXPR82Abs-mAAC0NQHzmEs6892.jpg)
![体育保健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9/0C/wKhkGWXPR82Abs-mAAC0NQHzmEs6893.jpg)
![体育保健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9/0C/wKhkGWXPR82Abs-mAAC0NQHzmEs6894.jpg)
![体育保健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9/0C/wKhkGWXPR82Abs-mAAC0NQHzmEs68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體育衛生
第一節兒童少年的體育衛生一.兒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點
年齡階段的劃分嬰兒期:出生後7天----1歲前幼兒前期(托兒所期):1~3歲幼兒期(幼稚園期):3~6-7歲兒童期(小學期):6-7歲~12歲少年期(中學期):13~18歲兒少期(小學—中學):6~7歲----18歲青春期:女---10~18歲男---12~20歲青年期:20~35歲中年期:35~60或65歲老年期:女子60歲以上,男子65歲以上1.運動系統
骨
關節肌肉1.骨的化學成分及物理特性2.骨的生長3.骨的癒合周圍軟組織鬆散,活動範圍大,易脫臼關節軟骨相對較厚關節囊、韌帶的伸展性大關節周圍的肌肉細長1.肌力弱,耐力差,但疲勞易恢復水分多,蛋白質少,無機鹽少2.肌肉的發育不均衡3.肌力的發展有一定的規律性2.心血管系統心臟心率血壓“青春性高血壓”原因:徵象:體育衛生要求血管的發育落後於心臟的發育收縮壓升高,舒張壓正常,無不良感覺每搏輸出量逐漸增加,但心臟重量體重之比大於成人逐漸減少逐漸升高3.呼吸系統4.神經系統
1)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不均衡,興奮過程佔優勢,且易擴散。
2)大腦皮層的分化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都不及成人。
3)第二信號系統正在發展之中,抽象的語言思維能力較差。
4)神經細胞的工作能力較低,易疲勞,但疲勞也易消除。
5)青春期神經系統的穩定性暫時下降呼吸肌弱,胸廓窄,肺泡小,呼吸表淺,呼吸頻率快。各種呼吸機能指標均低於成人二.形態機能的生長發育規律(一)形態發育1.生長發育的趨勢是波浪式的整個發育過程中有兩個突增期(加速期)第一突增期:胎兒中期---1周歲
身高平均增長20-25釐米,體重平均增長6-7公斤第二突增期:青春期身高平均增長7-8釐米/年,體重平均增長5-6公斤/年2.兩次交叉規律概念:指兒少的身高、體重等形態發育指標的增長均值曲線在青春期所普遍出現的兩次交叉現象。3.形態和系統發育的不均衡規律形態胚胎期~童年期:遵循頭尾律
從胎兒到童年期,機體比例的變化,即頭部生長早於軀幹,軀幹生長早於四肢,表明機體生長呈現由上向下,由頭到尾的規律,通常稱作頭尾律。
6~7歲以後:遵循向心律
2)系統
神經系統---最早發育生殖系統---最晚發育三.影響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因素(一)遺傳因素(二)環境因素:
1.自然環境
2.社會環境
1)營養的影響
2)體育鍛煉的影響
3)疾病的影響
4)其他四.青春期衛生(一)概念:青春發育期(青春期)是由兒童到成年的過渡時期,是指從第二性征開始出現至性成熟及體格發育完成的一段時期。青春發育期為:10---20歲
特點:1)身體的形態、機能迅速發展
2)生殖器官由開始發育到成熟(二)青春期的分期(按發育特點)1.青春初期:
指女孩月經初潮或男孩首次遺精出現前的體格形態發育突增階段一般持續2~3年特點:以身體形態的突增現象為主,是人體成熟前的一個迅速發育階段,也稱為生長加速期.
女孩為10~12歲(或9~12歲)男孩為11~13歲(或10~13歲)2.青春中期:指第二性征開始發育後的3~4年特點:以第二性征發育為主,出現月經初潮或遺精,又稱性成熟期。此階段的形態發育速度減緩。女孩為13~16歲男孩為14~17歲3.青春後期:
指第二性征已發育如成人,到體格停止發育這一階段。一般持續約3年特點:身體發育達到完全成熟女子為17~23歲(或17~19歲)男子為18~24歲(或18~21歲)(三)青春期的生理變化1.形態:身高、體重增長明顯2.功能:心肺功能增強
心率、呼吸頻率逐漸下降肺活量逐漸增加血壓逐漸升高神經系統功能迅速完善
3.性發育:第二性征出現
由於性的染色體不同,出生時即有男女的性別,稱為第一性征。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現的男女性征上的繼發性特徵,叫第二性征。男性開始出現遺精、女性開始出現月經來潮4.運動能力的發展五.兒童少年的體育衛生要求(一)體育鍛煉對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影響
對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影響(二)兒童少年體育鍛煉的衛生原則
1.經常性鍛煉原則
2.循序漸進原則
3.全面鍛煉原則
4.個別對待原則
5.要有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6.運動和休息適當交替原則(三)兒童少年的體育衛生要求1.根據運動系統特點應注意的體育衛生要求
1)注意正確體姿的培養
2)注意身體的全面鍛煉
3)不宜反復在堅硬地上做跑、跳、從高處落地的練習
4)不宜過早從事力量性練習,宜進行柔韌性練習
5)注意運動損傷的預防
6)膳食中應保證充足的鈣磷供給,並注意多進行戶外體育活動
2.根據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特點
應注意的體育衛生要求1)要合理安排運動量,強度可以稍大,但密度要小,間歇次數應稍多,練習時間不宜過長。2)注意循序漸進,個別對待的原則。3)應避免作過多的憋氣動作。4)注意培養兒童少年在運動中適宜的呼吸方法,並注意呼吸衛生。第二節女子的體育衛生女子的解剖生理特點二.女子的一般體育衛生要求
1.中學的體育課應男女分班或分組教學
2.應選擇適合女子的體育運動專案
3.應加強上肢力量的訓練(加強保護)4.不宜過多從事震動大的、從高處落地的練習
5.應加強盆底肌及腹肌的力量訓練三.女子月經期的體育衛生要求1.月經及月經週期
(1)月經:子宮內膜發生週期性的脫落和出血,叫月經。
(2)月經週期:這種生殖週期,叫月經週期。2.月經初潮月經的第一次來潮,叫月經初潮。3.月經週期中子宮內膜的變化(1)卵泡期
(月經後期、增殖期)
相當於月經週期第4~14天子宮內膜顯著增殖(1~2mm
此期末,卵巢開始排卵2~3mm)(2)黃體期(月經前期、分泌期)
相當於月經週期第15~28天子宮內膜有分泌活動,進一步增厚此期末,由於黃體萎縮,子宮內膜壞死,血液流出(3)月經期相當於月經週期的第1~4天子宮內膜脫落與出血3.月經期的反應類型
(1)正常型(約占64%)(2)抑制型(約占23%)(3)興奮型(約占10%)(4)病理型(約占3~5%)4.女子月經期的體育衛生要求1)月經期運動量要減小,活動時間不宜過長,不宜參加劇烈的對抗性較強的體育比賽。2)月經期禁止游泳。(易導致月經紊亂、上行性感染)3)月經期應避免大強度的或震動大的跑跳練習。4)對月經紊亂、痛經、患有生殖器炎症的女少年,月經期間應暫停體育活動。**經期與訓練四.女子妊娠期的體育衛生要求
應鼓勵孕婦多做戶外體育活動。
1.妊娠頭3個月運動量應相對比較小,可散步或做保健操,避免跑步和過度震動。2.妊娠4~7個月
由於胎兒在子宮體內附著牢固,運動量可適當增加,可根據個人喜好參加步行、較為溫和的球類運動(如打乒乓球、羽毛球)和游泳等。3.妊娠後期
儘管由於胎兒迅速長大,腹部膨隆令活動不便且呼吸感到困難,但仍需堅持散步或做一些有節奏的動作,柔緩的呼吸體操,仰臥後屈伸下肢或做抬腿練習。
五.女子產褥期的體育衛生要求
女子分娩後,腹壁及盆底肌肉、軟組織鬆弛,為使這些組織儘快恢復正常,1.產後第二天開始就可以進行呼吸體操、仰臥轉體等運動,以增強腹背肌和盆底肌的肌力。2.產後第五天起可進行直腿抬高、俯臥飛燕、腹揹運動、下蹲運動和轉體擴胸等。但產婦不宜過早進行久蹲、久站的運動,也莫做憋氣發力、或手持重物的活動,以免引起子宮脫垂或出血。
六.女子更年期的體育衛生要求1.概念:更年期是性腺功能逐漸衰退至最後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2.時間:女子多在45~52歲之間發生短則數月,長則幾年。3.表現:月經變化
(最突出)
更年期綜合征在那些平時神經系統功能不太穩定的婦女身上可能表現得十分突出。運動是解除或緩解更年期綜合征的良方。4.更年期的保健要求
(1)保持樂觀的情緒
(2)注意勞逸適度
(3)合理調配膳食
(4)加強自我觀察
(5)參加體育活動
可多參加一些形式活潑的集體運動,如保健體操、登山、划船、門球、老年迪斯可等,這有助於使她們安然地度過更年期。
第三節中年人的體育衛生
中年人是指在人的一生中,由青年過度到老年的一段歲月,通常指35~60歲這一年齡階段。正直一生的鼎盛時期,各方面都趨於成熟和穩定。但又是從充滿活力的青年時期逐漸轉變為遲緩、衰退的老年階段。是體質由盛趨衰的轉折時期。
一.中年人各器官系統的解剖生理特點(一)運動系統1.骨質改變2.關節改變3.肌肉改變均出現退行性變化表現為運動能力下降(二)心血管系統1.心臟改變2.血管改變3.心血管調節機能改變機能下降(三)呼吸系統1.胸廓改變2.肺和氣管改變(四)神經系統神經傳導速度慢、記憶力下降、中樞神經抑制過程減弱(睡眠時間縮短、不易入睡、且易醒)(五)內分泌系統
內分泌腺的各腺體開始萎縮,重量減輕,功能減退,使內分泌紊亂,尤其是性腺功能逐漸下降明顯。中年婦女45歲以後進入更年期,還會出現一系列症狀。(六)其他系統改變如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二.中年人的體育衛生要求1.要克服“待退休後再鍛煉”的思想.2.鍛煉前體檢。
3.循序漸進,逐步適應,養成習慣。4.選擇適宜的運動專案、合理安排運動時間,且要因人制宜。5.不要在過勞、過飽、過餓時運動。6.做好運動前的準備工作。7.運動要適量,一般測定運動量是否適度,多用脈測法,以脈搏搏動快慢來測知運動量是否適宜。中年人,運動時以脈搏120次/分為宜。8.加強醫務監督
第四節老年人的體育衛生
醫學上談到衰老的表現,一般指婦女60歲以上、男子65歲以上所出現的一些生理現象。
一.老年人各器官系統的解剖生理特點1.運動系統2.心血管系統3.呼吸系統4.神經系統二.老年人的體育衛生要求1.參加鍛煉前要進行體格檢查
2.遵守體育鍛煉的一般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每增加一級負荷都要有一個適應階段,
經常性原則---避免突然劇烈的運動而引起心血管意外)
3.科學選擇運動專案
一般可選擇散步、慢跑、爬山、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專案進行耐力鍛煉,同時進行適量的肌力鍛煉和柔韌鍛煉。對不大喜歡運動的人來說,可選擇太極拳、太極劍、保健按摩、醫療體操及日光浴、空氣浴、冷水浴等專案。此外,也可進行自娛性較強的老年迪斯可、健身操、釣魚、球類和棋類等活動。
對運動量大、對抗性強、速度快、可能出現摔跌或憋氣的活動不宜參加,以免引起心肌缺血、腦血管破裂、骨折或其他傷害事故。
4.合理安排運動時間
清晨是老年人鍛煉的最好時機,有利於促進腎上腺激素的正常分泌,對人體健康十分有效。上午9~12時,下午15~21時之間,人體的生物節奏也處於機能的高峰期,也可依據自己的日常習慣安排適宜的運動專案。但不要在空腹(空腹鍛煉易得膽結石,且早晨是心肌梗死、心腦血管發病最高的時候,最起碼要喝一杯溫開水)、疲備、有病時硬性參加鍛煉活動。
5.合理安排運動強度
要注意使運動量不要超過心臟負荷。
美國運動醫學會1990年推薦,老年人訓練強度閾值為60%的最大心率,其適宜心率為110~130次/分,每週3次,每次至少20分鐘。220-年齡
老年人運動時,可用運動後即刻脈率變化和恢復時間來控制運動負荷。一般運動後即刻脈率以不超過110次/分為宜。老年人的適宜運動負荷也可用170-年齡這個公式來掌握,運動後5~10分鐘內脈率恢復到安靜時水準較為合適。6.運動場合的擇定要合適
應多到戶外活動,尤其是冬季。(戶外空氣清新,有利肌體吐故納新。)
此外,活動地點應平坦寬敞,較少有車輛和行人,以防發生危險。
7.加強醫務監督
如運動後出現頭痛、頭昏、胸悶、心慌、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明顯疲乏、厭練等現象,則說明運動負荷過大,應及時調整內容、運動負荷或暫停鍛煉,遇有疾病或過度疲勞時,也應暫停鍛煉並積極進行治療和休息。即使是有較好鍛煉基礎的老年人參加球類、長跑等大運動量和對抗性強的專案時,更須注意這個問題,以確保運動中的安全。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隨時修改運動處方。
8.其他注意事項
1)運動時,呼吸要自然、動作要緩慢而有節奏,避免做憋氣和過分用力的動作,尤其對動脈硬化的老人,更應避免引起血壓驟然升高的動作。第二節體育教學的保健指導一.體育課的保健指導
(一)體育課的健康分組
1.分組的依據
(1)健康狀況
(2)身體發育狀況
(3)生理功能狀況
(4)運動史和身體素質2.分組的方法(1)基本組(2)準備組(3)醫療體育組轉組3.體育鍛煉的禁忌症
(1)
體溫升高的急性疾病
(2)各種內臟疾病的急性期
(3)凡具有出血傾向的疾病
(肺結核、咯血、消化道出血、急性軟組織損傷後的出血階段)(4)惡性腫瘤等4.幾種常見病患者的健康分組(1)心臟異常者
(常見心臟雜音)A.
生理性雜音
機能試驗正常
經常參加運動基本組機能試驗正常不經常運動準備組機能試驗異常醫療體育組B.
器質性心臟病
遵醫囑,免修體育課或進行醫療體育(2)血壓增高正常值:<140-90/90-60mmHg<12-18.7/8-12KPa偏高:>140/90mmHg
凡舒張壓>90mmHg(12KPa)均是
偏低:<90/50mmHg凡收縮壓<90/50mmHg(12KPa)均是A.
原發性高血壓a.無不良症狀,機能檢查正常,經常運動的基本組b.無不良症狀,機能檢查正常,不常運動的準備組c.機能檢查異常,但常運動的準備組d.血壓>160-170/100mmHg均
醫療體育組B.
繼發性高血壓(遵醫囑)醫療體育組C.“青春性高血壓”(舒張壓正常,收縮壓140-160mmHg)a.經常運動的基本組b.不常運動的準備組c.血壓過高的準備組或醫療體育組加強醫務監督(3)肺結核A.
局灶性的轉成局灶性已久常運動的基本組不常運動的準備組轉成局灶性不久不常運動的醫療體育組B.
侵潤性的均醫療體育組(仍有發燒的,不宜活動)(4)慢性肝炎功能恢復不久,經醫生許可醫療體育組(二)體育課的醫學觀察1.醫學觀察的意義醫學觀察的內容和方法
(1)觀察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機體反應
(課前、課中、課後自我感覺、測定血壓、脈搏、觀察外部表現、恢復情況等)面色、神情、動作、出汗量(2)觀察課的組織和教法(3)觀察和檢查運動環境、場地設備的衛生條件3.醫學觀察結果的評定(三)體育課生理負擔量的測量與評定瞭解運動負荷的大小,機體對運動負荷的反應評定學生的身體機能水準1.測量生理負擔量的方法(P194)測生理負擔量指數2.生理負擔量結果的評定(P198)二.早鍛煉和課外活動的醫務監督
(一)早鍛煉
(二)課間操
(三)課外活動第三節運動訓練和比賽期
的保健指導課餘運動訓練的保健要求和措施(P201)
(一)課餘訓練的保健要求
(二)課餘訓練的保健措施和方法(三)
自我監督(P207表)
1.主觀感覺2.客觀檢查一般感覺運動心情不良感覺睡眠食欲排汗量脈搏體重運動成績1.參加課餘訓練的保健要求2.遵循運動訓練的衛生原則
(符合生理、心理特點,要全面、系統的訓練)3.合理安排訓練負荷(預防“早衰”)4.預防運動性傷病5.加強對女生的保健指導6.課餘運動訓練的禁忌症1.醫學檢查(身體發育和健康檢查)定期的生理功能檢測與評定日常健康監督建立運動傷病登記制度訓練後的恢復措施二.比賽期的醫務監督(一)中小學田徑運動會的保健要求和措施
1.賽前健康檢查
2.合理的組織安排
3.現場救護
4.監督賽前的準備活動(二)各類單項比賽的保健要求和措施(三)比賽期的幾個特殊保健問題興奮劑問題
(1)兩個概念
A.使用興奮劑:
給予使用和參加比賽的運動員使用任何體外異物,或任何異常劑量的或通過任何異常途徑攝入體內的生理物質,其唯一的目的在於以人為的不正當的手段提高比賽中的運動成績。
B.興奮劑:
禁用藥物的總稱(2)興奮劑的分類(P212)A.精神刺激劑B.合成類固醇C.利尿劑D.麻醉止痛劑E.倍它阻斷劑F.肽類激素禁用藥物禁用方法A.血液回輸B.某些藥物學、化學、物理學使用方法(3)興奮劑使用的歷史起源:第一階段:使用傳統的刺激劑藥物的初級階段第二階段:以使用合成類固醇為主
(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70、80年代達高潮)第三階段:
以內源性物質為主
(20世紀90年代以後)(4)介紹幾種興奮劑A.常用興奮劑
a.合成類固醇
b.苯丙胺(安非他明)
c.血液興奮劑
d.人體生長激素(HGH)e.紅細胞生成素(EPO)B.新型興奮劑a.赫姆皮爾(HEMOPURE)b.基因興奮劑
(5)反興奮劑情況A.為什麼要反興奮劑B.全球協作反興奮劑興奮劑檢查的程式
a.尿檢
b.血檢(6)我國的興奮劑使用及反興奮劑情況2.女運動員經期參加比賽問題減輕或控制體重問題時差適應第四節疲勞程度的判斷與消除運動性疲勞的原因和表現
(一)原因
1.體內能源物質消耗過多
2.體內酸性物質積累過多
3.內環境穩定性失調
4.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下降(二)表現(p216)二.症狀與體征
(因程度和個體特徵而異)1.早期
(與神經衰弱相似)2.中期和後期三.處理
關鍵是早期發現,及早處理
調整訓練計畫、休息、營養停止專項訓練、比賽、按摩、體療、藥物等四.預防第二節過度緊張一.概念:指在訓練或比賽時,一時運動負荷超過了機體的承受能力而引起的病理狀態。(任何專案都可發生)二.原因:
1、一時性運動量過大
2、訓練水準低
3、機體的機能狀況不良二.症狀1.急性胃腸功能紊亂及運動應激性潰瘍上腹部疼痛突然吐血2.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損害呼吸困難、咯血(可死亡)3.腦血管痙攣或暈厥肢體麻木、頭痛4.運動猝死三.處理1.立即停止運動2.體位平臥半臥位平臥3.其他保暖,注意飲食急救穴、搶救給氧四.預防1.比賽前體檢2.遵守科學訓練和比賽的原則3.加強醫務監督五.運動猝死的預防1.及早識別高危人群2.注意觀察猝死的先兆症狀3.避免過度運動和過度訓練第三節暈厥一.概念:
是由於腦部一時性供血不足或血中化學物質變化所致的意識短暫喪失。二.原因及原理
1.血管擴張(精神和心理狀態不佳)2.直立位血壓過低
3.重力性休克(疾跑後急停)4.胸內壓和肺內壓增高重力性休克:徵象:重力性休克發生前有些人會感到全身無力、頭昏、眼花、眼前發黑、面色蒼白、出冷汗,繼而突然暈倒,意識喪失,脈率快而細弱。一般經休息處理後很快恢復。清醒後患者仍感虛弱、頭昏、頭痛,多數人記憶力能很快恢復。預防:堅持科學系統訓練,提高心血管機能。疾跑後要繼續慢跑(或步行)一段距離,然後慢慢停下來。三.症狀與體征四.處理(平臥位或頭低腳高位)五.預防
第四節低血糖症早晨空腹時的血糖濃度正常:80~120mg/100ml低血糖症:<55mg/100ml一.原因與發病機理二.症狀與體征三.處理四.預防第五節運動性貧血一.概念
運動性貧血:指直接由運動訓練所造成的貧血。
貧血:指血液單位容積內血紅蛋白量、紅細胞數和紅細胞壓積低於正常值的病理狀態。正常成人:Hb:男120-160g/L女110-150g/LRBC:400-550萬/mm3350-500萬/mm3
我國運動性貧血的診斷標準:Hb:男<120g/L
女<105g/L
14歲以下男女<120g/L二.原因及原理1.紅細胞破壞增加2.蛋白質和鐵質需要量增加及攝入不足三.症狀與體征
鑒別:減少或停止運動訓練1個月,並供應充足的蛋白質和鐵,看Hb是否上升。四.處理(一)合理安排運動訓練應減小運動量,必要時可停止正常訓練。一般說來,當男運動員的血紅蛋白100-120g/L,女運動員在90-110g/L時,可邊治療邊訓練,但訓練時要減少強度,避免長跑等耐力性運動;而男運動員低於100g/L,女運動員低於90g/L時,應停止大、中運動量訓練,以治療為主。(二)飲食治療飲食的營養價值要高,採用含蛋白質、鐵和維生素較多的食物,如豬肝、蛋黃、動物全血等。(三)藥物治療採用中醫辨證施治。運動員中貧血常見的是心脾兩虛和氣虛型。可採用黨參30克、紅棗10枚、生地30克、地骨皮6克、白芍12克、烏梅5枚、雞血藤30克、生地榆30克。西藥可服用硫酸亞鐵、富血鐵等。五.預防安排好運動量和訓練強度,遵守循序漸進和個別對待原則。膳食要富於營養,運動員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入蛋白質2克,必要時還可補充氨基酸和鐵劑。克服偏食和吃零食的不良習慣。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使運動訓練與進食之間有一定的休息間隔。第六節運動性血尿一.概念:
指直接與運動有關,經詳細檢查,未發現其他原因的血尿。二.原因與發病原理(可能)1.腎靜脈高壓
2.腎臟缺血、缺氧
3.腎臟損傷
4.膀胱損傷三.症狀與體征1.運動後驟然出現血尿2.除血尿外,一般無其他症狀與體征.3.男運動員多見,尤其以跑、跳和球類運動員多見。4.各項腎功能檢查、血液檢查和X線檢查均正常。5.絕大多數人(95%)的血尿持續時間不超過3天。6.血尿可在多年內反復出現,但預後一般良好。
四.鑒別診斷(是關鍵)
(一)器質性疾病所致的血尿:腎小球腎炎泌尿系統感染泌尿系統結石1.腎小球腎炎:
常有浮腫、尿少、血壓高等徵象,尿液檢查除有紅細胞外,還有蛋白和管型。2.泌尿系統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腎結核等。這些病都有血尿、膿尿和膀胱刺激症狀(尿頻、尿急、尿痛),尿液細菌培養陽性。腎盂腎炎和腎結核常有腰痛和發熱。3.泌尿系統結石:常有腎絞痛、尿頻、尿急、尿量減少或尿中斷現象腹部X線平片或腎盂造影檢查常可發現結石。(二)外傷性血尿運動時腰部受到鈍物打擊或摔倒,造成腎臟挫傷,可以引起運動後血尿。一般這類病人都有腰部受傷史和腰痛。五.處理(治療和訓練安排)
對運動員運動後出現肉眼血尿者不論有無主訴均應暫時停止運動訓練,進行必要的檢查。對無特異性主訴的鏡下血尿的運動員可採取邊訓練邊檢查的辦法,儘快做出較明確的診斷。對運動性血尿者,除合理調整和安排負荷量外,可試用一般止血藥物。對伴有身體機能下降的運動員可試用ATP、維生素B12加細胞色素C等肌肉注射,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中醫中藥以養血涼血、清熱利濕為主。方藥可採用當歸、白芍、阿膠、生地、木通、梔子、丹皮、元參、紫草、鮮茅根、小薊、竹葉等。也可採用車前子加紅糖治療。六.預防
1.遵守運動訓練的科學性原則,負荷量和訓練強度應循序漸進,避免驟然加大負荷量和訓練強度。做好全身和腰部的充分準備活動。2.合理安排訓練和比賽時的飲水制度,在劇烈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適當補充水分。調整好步速。3.注意外界環境的變化,避免過度訓練。第七節運動中腹痛一.概念:指由於體育運動而引起或誘發的腹部疼痛.二.原因
1.缺乏鍛煉,訓練水不夠2.準備活動不充分3.呼吸與動作間的節奏配合不良4.膳食制度不合理三.原理肝脾淤血呼吸肌痙攣或活動紊亂胃腸道痙攣或功能紊亂內臟器官病變四.疼痛部位及性質左.右季肋部季肋部或下胸部上腹部.臍周圍.左右下腹部鈍痛.脹痛.牽扯性痛銳痛鈍痛.脹痛.絞痛五.處理1.減小運動強度2.調整呼吸3.按壓痛處4.或停止運動5.針刺足三裏.內關等穴6.腹部熱敷六.預防(針對發病原因進行預防)第八節肌肉痙攣(抽筋)一.概念:
指肌肉不自主的強直收縮.二.原因及原理:1.寒冷刺激
2.電解質丟失過多
3.肌肉舒縮失調
4.運動性肌肉損傷症狀與體征四.處理:以肌肉收縮相反的方向牽引肌肉局部按摩點穴
(承山、委中、阿是穴等)五.預防第九節中暑一.概念:
是由高溫環境或受到烈日的暴曬而引起的疾病.二.原因及原理
(體內熱量貯積所致)
類型:1.中暑痙攣
2.中暑衰竭
3.日射病
4.中暑高熱(熱射病)三.症狀與體征1.先兆中暑2.輕度中暑3.重症中暑四肢無力,肌肉痙攣疼痛皮膚蒼白、出冷汗、脈細弱、體溫正常劇烈頭痛、頭暈、煩躁、體溫多正常、重者昏迷早期大量出汗,後期無汗,體溫迅速升高,昏迷,死亡先兆中暑症狀
全身軟弱、乏力、頭昏、頭痛、眼花、耳鳴、噁心,或身體大量出汗,或肌肉抽搐疼痛等。四.處理
將患者迅速移至陰涼通風處,平臥,迅速降溫(可用冷水、冰水擦浴、加用風扇吹風,或在額部、頸兩側、腋窩、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或冷濕敷)。清醒者給服清涼飲料,或含鹽低糖飲料。病情嚴重或昏迷者,可針刺急救穴或嗅以氨水,並立即送醫院處理。五.預防1.平時堅持在較熱的環境中鍛煉,提高機體的耐熱能力。2.在熱的環境中運動,時間不要過長。3.在烈日下運動應戴帽,穿淺色、寬鬆、透氣性好的衣服。在室內運動要注意通風,館內人數不宜過多。4.夏天運動應準備清涼消暑或低糖含鹽飲料。5.運動時注意全身肌肉交替進行活動,避免僅用單側肢體負荷。6.發現有中暑先兆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並給以處理。第十節溺水一.原因及原理二.症狀與體征三.處理:(就地搶救)1.立即清除口、鼻內的分泌物及異物
2.迅速倒水
3.再次清除口、鼻部的異物
4.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做心肺復蘇處理四.預防溺水的原因及原理1.水堵塞呼吸道,或由於泥沙的刺激引起喉、氣管、支氣管痙攣窒息不會游泳、嗆水、體力不支、肌肉痙攣、患病等。2.吸入淡水時,水容易進入肺泡毛細血管,導致血液稀釋和紅細胞破壞,出現溶血。血鈉、血氯降低血鉀過高心臟驟停而死亡3.吸入海水時,大量血漿向肺泡滲出而引起肺水腫。高鈣血症還可使心動過緩,甚至心跳驟停。第十一節游泳性中耳炎一.概念中耳的普通炎症性疾病統稱為中耳炎。游泳性中耳炎是游泳時細菌隨水進入中耳而引起的中耳炎症。二.原因其原理1.當外耳道積水時間較長,鼓膜可被浸軟,使耳部產生不適,此時如用硬物挖耳,極易損傷鼓膜,水中的致病菌便會侵入鼓膜,從而引起中耳炎;2.游泳時嗆水,或過度用力擤鼻,常會使感染物經咽鼓管進入中耳,造成中耳感染;3.患感冒、流感和上呼吸道炎症時,如果疾病未愈而下水游泳,此時機體抵抗力下降,水中致病菌乘虛進入咽鼓管,並蔓延、擴散進入中耳。三.症狀與體征
急性中耳炎的早期一般無全身症狀,有些患者常有疲乏感。若是化膿性炎症時期,患者有寒戰、發熱、全身乏力、噁心、嘔吐、食欲減退(兒童較成人嚴重),大便乾燥或便秘等。局部症狀常有耳內刺痛難忍、聽力減退、耳鳴、在乳突部有壓痛。若鼓膜穿破,常有黃色膿液從外耳道流出,此時,全身症狀和局部症狀均明顯減輕。
若急性中耳炎反復發作或未徹底根治,常會轉變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此時,患者長期或間歇性流耳膿,有不同程度耳聾。嚴重者有劇烈頭痛,眩暈、嘔吐等,還會出現各種併發症,如慢性乳突炎,耳後骨膜下膿腫、硬腦膜外(或下)膿腫等。有時甚至危及生命,應引起重視。四.處理
患者最好應臥床休息,多飲開水,吃流質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並及時到醫院治療,以防發生併發症,儘早使用抗菌素或磺胺類藥物。患急性中耳炎後,一定要及時、徹底治療,否則,容易轉變為慢性中耳炎。第一節概述第二節運動損傷的急救第三節運動損傷的處理第四節常見運動損傷第一節概述運動損傷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1.思想上不重視
2.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5方面問題)3.技術上的錯誤
4.運動負荷(尤其是局部負擔量)過大
5.身體功能及心理狀態不良
6.組織方法不當7.動作粗野或違反規則8.場地設備的缺點9.不良氣候的影響(二)誘因1.各項運動的技術特點2.局部的解剖生理特點二.運動損傷的分類三.運動損傷的預防(一)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二)預防運動損傷的原則
1.加強思想教育
2.合理安排教學、訓練和比賽
3.認真做好準備工作
4.加強易傷部位的訓練
5.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
6.加強保健指導第二節運動損傷的急救急救的意義、原則和注意事項概念:急救是對意外或突然發生的傷病事故進行緊急的臨時性的處理。目的:1.保護傷患的生命安全
2.避免再度傷害
3.減輕傷患痛苦、預防併發症
4.為傷患的轉運和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原則:救命在先,防治休克注意事項:運動損傷的初步診斷
1.收集病史2.就地檢查三.常用的急救方法(一)急救包紮法
1.繃帶包紮法作用:固定敷料和夾板、保護傷口、壓迫止血、支持傷肢原則:鬆緊適宜、從遠心端向近心端包紮
1)環形包紮法----適用於開始、結束時,肢體粗細均勻的部位2)螺旋形包紮法----適於肢體粗細相差不大的部位3)反折形包紮法----適於肢體粗細相差較大的部位4)“8”字形包紮法----適於關節2.三角巾包紮法1)手部包紮法2)足部包紮法3)頭部包紮法3.前壁懸掛法1)大懸臂帶2)小懸臂帶(二)止血法1.繃帶加壓包紮法2.止血帶法(上肢半小時,下肢一小時要鬆開一次)3.加墊屈肢止血法3.指壓法(壓迫出血部位近心端的血管)復習人體血液迴圈知識
鏈接1
鏈接2
鏈接3頭頂及額部出血
----壓迫顳淺動脈面部出血---壓迫頜外動脈肩部及上臂出血---壓迫鎖骨下動脈前臂及手部出血----壓迫肱動脈手指出血----壓迫指動脈大腿及小腿出血---壓迫股動脈足背出血----壓迫脛前動脈足底出血----壓迫脛後動脈(三)骨折固定法1.概念: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即為骨折骨折的分類
1)閉合性骨折
2)開放性骨折
3)複雜性骨折
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髖臼骨折合併骶髂關節半脫位騎摩托車時摔倒,腳當時碰到臺階的刃處,造成小骨折斷,傷口也比較深3.骨折的原因直接暴力傳達暴力牽拉暴力4)積累性暴力4.骨折的徵象疼痛、腫脹和皮下瘀血、功能障礙、畸形、異常活動和骨擦音、壓痛和震痛骨折的急救原則
1)防治休克
2)就地固定
3)先止血再包紮固定注意事項胸、腰椎骨折的搬運
腰椎骨折的搬運
頸椎骨折的搬運
(四)人工呼吸和胸外心髒擠壓法
1.人工呼吸
1)口對口吹氣法頻率:16~18次/分
2)注意事項
2.胸外心髒擠壓法
1)操作方法頻率:成人---60~80次/分小兒---100次左右/分
2)注意事項單人操作---15:2兩人操作---4~5:1對呼吸心跳均停止的傷患按壓與吹氣的頻率之比為:人工呼吸注意事項1.病人仰臥,清除口腔內異物,頭極度後仰位。2.吹氣時捏住病人鼻孔,吹氣完後立即鬆開捏住鼻孔的手。3.每次吹氣的時間約1~1.5秒。4.吹氣的頻率為16~18次/分。胸外心髒擠壓注意事項1.病人仰臥於硬板床或地上。2.急救者以掌根接觸按壓部位,肘關節伸直,有節奏、有衝擊性地垂直向下用力。3.按壓部位:胸骨體下半段。4.按壓時使胸骨下陷3~4cm(兒童相對要輕些),切忌用暴力。5.按壓頻率為60~80次/分,兒童80~100次/分。四.抗休克(一)什麼是休克是人體遭受體內外各種強烈刺激後發生的一種嚴重病理狀態或全身綜合症.(二)原因及原理病因原理:有效迴圈血量銳減急性周圍迴圈衰竭代謝及功能紊亂(三)徵象(有時相性)1.興奮期2.抑制期(四)急救1.平臥2.飲水3.保暖和防暑4.保持呼吸道通暢5.止痛6.包紮和固定7.止血8.針刺急救穴9.請醫生或送醫院第三節運動損傷的處理一.運動損傷的一般處理方法
(一)冷療法
(二)熱療法
(三)按摩療法
(四)拔罐療法(閃火法)(五)藥物療法
(六)針灸療法
(七)痛點藥物注射法(八)保護支持帶的應用(九)合理安排傷後體育鍛煉原理及方法二.開放性軟組織損傷的處理
擦傷、撕裂傷、刺傷、切傷三.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1.病理變化和修復過程早期表現:
紅、熱、腫(水腫和血腫)、痛、功能障礙2.處理原則早期(傷後24~48小時內)---限制活動期病理變化:組織損傷,出現血腫和水腫,發生創傷性炎症處理原則:制動、止血、防腫、鎮痛、減輕炎症處理方法:立即冷敷、加壓包紮、抬高傷肢、局部休息2)中期(傷後24~48小時後)---恢復活動期病理變化:出血已停止,肉芽組織形成,組織開始修復處理原則:改善傷部血液迴圈及淋巴迴圈,提高新陳代謝,活血化淤,防止或減少粘連處理方法:熱敷、理療、按摩、針灸、藥物痛點注射、外敷或內服藥物
儘早開始功能鍛煉3)後期---機能恢復期病理變化:損傷基本修復,腫脹、壓痛已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處理原則:增強和恢復肌肉、關節的功能,若有粘連,儘量設法分離和軟化。處理方法:以按摩、理療、功能鍛煉為主,以藥物治療和保護支持帶的應用為輔。(二)慢性損傷原因:1.急性損傷處理不當轉化而來
2.局部負荷過度而引起勞損處理原則及方法:同急性損傷的中、後期(按摩、打封閉的效果較好)第四節常見運動損傷一.挫傷(一)損傷機制挫傷又稱撞傷,是鈍性外力直接作用於人體某部而引起的一種急性閉合性損傷。(二)徵象
1.單純型挫傷
2.混合型挫傷(三)處理“三步曲”二.肌肉拉傷
(一)概念:
肌肉主動強烈收縮或被動過度拉長所造成的肌肉微細損傷、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二)原因和原理
1.準備活動不充分
2.訓練水準不夠
3.疲勞或過度負荷
4.錯誤的技術動作或姿勢、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過猛或粗暴
5.氣候或場地器材不良發生部位:
肌肉的起止點、肌腹、肌腹與肌腱的交界處(三)徵象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發硬、痙攣、功能障礙與訓練後的疼痛區別(三)處理1.肌纖維輕度拉傷及肌痙攣者,“三步曲”。患肢放在使受傷肌肉鬆弛的位置以減輕疼痛。2.懷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斷裂者,應在局部加壓包紮,固定患肢,立即送醫院確診,必要時接受手術治療。(四)傷後訓練
部分斷裂者,局部停訓2~3天,健側及其他部位可以繼續活動。以後逐步進行功能鍛煉,但避免那些重複受傷的動作。一周後可逐漸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在作伸展練習時以不增加傷部疼痛為度。約10~15天後,症狀基本消除,可逐漸進行正規訓練。訓練時傷部必須使用保護支持帶,並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肌肉、肌腱完全斷裂或撕脫骨折者,應立即停止訓練,完全休息,積極治療,傷後訓練和專項訓練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五)預防
注意加強易傷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使屈肌和伸肌的力量達到相對平衡,這是防止肌肉拉傷的有效措施。同時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合理安排運動量,糾正和改進動作和技術上的缺點等,才能達到預防的目的。三.腱鞘炎(一)損傷機制
多因訓練安排不當,造成局部使用過度所致。由於肌肉長時間的反復收縮,使肌腱與腱鞘發生過度摩擦,而引起腱鞘水腫、增生等損傷性炎症病變。其發生部位與運動專案密切相關。
1.橈骨莖突部腱鞘炎
2.手指屈肌腱腱鞘炎
3.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
4.踝部腱鞘炎(二)徵象
某一部位長時間的運動史,以及局部疼痛、腫脹、壓痛和功能障礙等。(三)處理局部制動、休息。同時採用局部熱敷或中藥外敷、薰洗、理療、針灸、按摩等方法。打封閉的療效顯著。若病程較長,活動受限,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手術。(四)預防1.做好準備活動;2.合理安排訓練、改進訓練方法,避免局部負荷過度;3.正確掌握技術要領,注意糾正錯誤動作;4.加強肌肉力量訓練,提高肌肉力量和協調性;5.運動後採用按摩等方法,促進局部疲勞的消除。四.骨骺損傷(一)損傷機制
1.急性損傷骨骺的急性損傷多為間接暴力所致的骨骺分離或骨折,此類損傷的發生率較高,約占兒童少年骨折的15%左右。受壓骨骺損傷的常見暴力有剪力、劈裂和擠壓力。通常因肢體、關節的極度扭曲或力量的傳遞造成對關節的強力衝撞等造成損害。牽拉骨骺的損傷常為肌肉突然的猛烈收縮或被動過度的牽拉所致。
2.慢性損傷
骨骺的慢性損傷即為因運動負荷或訓練安排不當,而引起局部過度負荷或肌肉反復收縮牽扯所致的骨骺炎。如過多進行支撐、跳躍練習,可引起橈骨遠端骨骺炎、肱骨小頭骨骺炎和股骨頭骨骺炎;股四頭肌或過繩肌的反復牽扯,可引起脛骨粗隆骨骺炎或坐骨結節骨骺炎。(二)徵象
1.骺板分離及骨折明顯的外傷史。在兒童少年時期,凡有關節扭傷或關節脫位的損傷史,都應考慮到骨骺損傷的可能。體征:疼痛、腫脹、壓痛、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礙。2.骨骺炎
病史:典型的運動史,而無明顯的外傷史。疼痛:早期多為隱痛,局部負重、衝撞、牽扯時加重。腫脹、壓痛:表淺部位可見輕度腫脹,且有壓痛。功能障礙:高突畸形:此為牽拉骨骺損害的重要指征,且在痊癒後永久遺留。絞鎖:受壓骨骺損傷後,若有骨骺碎裂,可致關節絞鎖。(三)處理
骺板分離或骨折的處理原則和方法,與一般骨折基本相同,但進行整複和固定時要注意骨骺的特殊性。對患骨骺炎的病變部位,應早期發現,儘早減少和控制局部負荷;並適當固定病變關節,這對愈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可配合中藥外敷或內服、理療、針灸、按摩等進行治療。(四)預防
合理安排訓練,避免局部的負荷過重;改進組織方法,加強保護與自我保護。五.踝關節韌帶損傷踝關節的韌帶(一)原因和原理(二)徵象踝外側副韌帶扭傷者有足內翻受傷史。踝外側疼痛,疼痛輕重與傷勢有密切關係。1.踝外側韌帶扭傷患足可以持重,跛行。足踝外側輕度腫脹,踝關節強迫內翻試驗陽性,踝關節穩定,無異常活動。2.踝外側韌帶完全斷裂
患足不能持重,跳躍式跛行。外踝劇痛,腫脹且範圍大,外踝和足背出現皮下瘀斑。踝關節強迫內翻時傷處劇痛,同時有踝關節不穩和距骨異常活動。(三)處理1.現場急救
傷後立即用拇指指腹壓迫痛點(即韌帶損傷處)止血。並趁局部疼痛尚輕,腫脹未明顯,還沒有出現踝關節兩側肌痙攣時,立即檢查韌帶是否斷裂。如疑有韌帶斷裂,應立即用大塊棉花墊或海綿墊壓迫及繃帶包紮,繃帶纏繞的方向應與受傷外力作用方向相反。抬高患肢運送醫院。2.
外側副韌帶輕度扭傷3.
外側副韌帶較重的扭傷4.踝關節強迫內翻試驗或踝關節前抽屜試驗出現明顯鬆動和“開口”感,或合併踝部骨折者,經現場急救處理後,及時轉送醫院診治。(四)傷後訓練
急性期應抬高患肢,休息。一旦腫脹、疼痛開始緩解時,要積極進行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練習及屈伸活動。解除固定後,在彈力繃帶或護踝的保護下,逐漸參加一般鍛煉。重壓患處無疼痛,踝關節強迫內翻試驗亦無疼痛時,可完全去除支持帶恢復正常訓練。(五)預防
平時重視踝周圍肌肉力量和關節協調性訓練,如提踵負重、跳繩、走足尖步等練習。做好運動場地醫務監督,準備活動要充分,提高落地動作的技術水準。防止撞人犯規動作。六.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一)損傷機制
1.肌肉牽扯學說
2.應力學說(二)徵象
1.無直接外傷史,發病緩慢
2.疼痛(主要)3.小腿下段水腫
4.後蹬痛(三)處理(四)預防七.膝內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側副韌帶解剖結構(一)病因及損傷機制在外力作用下,關節發生超常範圍的運動,關節內側韌帶受到過度的或猛烈的牽拉而造成損傷。具體講:因膝關節突然外翻所致,即膝關節屈曲(1300~150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與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內收內旋。(二)症狀
1.傷後膝內側疼痛,半腱肌、半膜肌出現保護性痙攣,膝伸屈功能明顯受限,被動屈伸時有抵抗感。
2.膝內側腫脹,如內側韌帶斷裂,出現皮下淤血,如韌帶深層斷裂或合併半月板、十字韌帶損傷,膝關節出現血腫。局部壓痛。
3.膝關節側扳試驗時膝內側疼痛,則屬內側韌帶扭傷;若關節不穩,有異常外翻活動,提示內側韌帶斷裂。
4.雙膝強力外翻位X線正位片上,患膝內側關節間隙開口增大,對診斷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有重要意義。(三)處理1.內側副韌帶扭傷或部分斷裂時,傷後立即冷敷、加壓包紮,並抬高患肢以減少出血、腫脹。24~48小時後,可外敷中藥、理療,痛點藥物注射、按摩等,股四頭肌功能鍛煉應儘早進行,一般2~3周後可恢復訓練。2.韌帶完全斷裂時,應在包紮固定後送醫院處理。(四)預防1.
平時注意加強股後肌群、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的力量練習,以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2.注意場地安全衛生;3.正確掌握起跳後的落地動作,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4.避免犯規和粗野動作。八.髕骨勞損
髕骨勞損系髕骨周圍腱止裝置的慢性勞損性病變及髕骨軟骨病。(有“籃球膝”、“跳高膝”之別稱)一.原因和原理二.徵象1.有慢性經過的病史2.膝關節酸軟疼痛3.髕尖、髕骨周緣壓痛4.髕骨壓迫痛5.髕骨軟骨摩擦試驗陽性6.伸膝抗阻試驗陽性7.單足半蹲痛8.少數患者因長期膝痛不敢用力而肌肉萎縮或有少許關節積液三.處理1.按摩療法效果好2.封閉3.針灸療法4.理療5.外敷活血養血、活絡止痛中藥四.預防1.在全面身體素質(力量、耐力、速度和靈敏)訓練的基礎上,發展專項訓練
(加強股四頭肌力量的訓練)2.加強對髕骨周緣腱止裝置適應牽拉力量的訓練,如負重靜蹲或起蹲練習3.注意訓練節奏,循序漸進,不搞“單打一”訓練方法4.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5.每次訓練課前、後安排運動員做單足半蹲試驗,以便及早發現患者,及時處理6.選拔新運動員時,採用單足半蹲試驗檢查,凡有膝痛、膝軟者,應作進一步檢查九.
網球肘
(肱骨外上髁炎)(一)病因及機制由於經常反復伸、屈腕關節,尤其是用力伸腕又需同時前臂旋前、旋後活動,因伸肌群反復收縮或受到牽扯,引起腕伸肌群、尤其是橈側伸腕短肌肱骨外上髁附著處、局部滑囊或關節囊的慢性損傷。(二)症狀1.多無明顯外傷使,逐漸出現肘外側疼痛。2.初期:肘外側酸困和輕微疼痛,或僅在用力伸腕和前臂旋前、旋後時局部疼痛。運動停止後,疼痛緩解。3.病情發展:疼痛加重,肘外側出現持續疼痛,並可向前臂放射。肘關節運動受限,擰毛巾、反手擊球、提拿重物時疼痛加重。患側手的力量減弱,嚴重者可出現患肢突然“失力”現象。肘關節外側有明顯壓痛。(三)處理早期:按摩、理療、中藥外敷、針灸等都有較好療效,並應適當減少腕部背伸用力動作。在做手腕和前臂用力活動時,前臂肌腹處纏繞彈性繃帶可減輕疼痛。病重:暫停腕部用力伸屈與前臂旋轉練習,除上述治療方法外,打封閉的效果良好。更嚴重:保守治療無效的,可考慮手術治療。(四)
預防1.做好準備活動,提高肌肉的反應性;2.合理安排訓練,避免局部負荷太大;3.加強腕伸肌群的力量練習;4.運動後採用按摩、熱敷等,促進局部肌肉疲勞的消除;5.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十.肩部損傷肩關節的解剖結構
肩袖是由岡上肌(肩關節外展)、肩胛下肌(肱骨內旋內收)、岡下肌和小圓肌(肱骨外旋內收)等四塊肌肉組成,其腱扁寬,遠端分別止於肱骨大、小結節。(一)肩袖損傷肩袖損傷
是指肩袖肌腱或合併肩峰下滑囊的創傷性炎症病變。在體操、投擲、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舉重、游泳運動中較為多見。1.病因及損傷機制
由於肩關節反復旋轉或超常範圍的運動,引起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受到反復牽扯並與肩峰和喙肩韌帶不斷地磨擦和擠壓所致。2.症狀及體征1.多數患者有一次或多次受傷史,部分患者由勞損所致。
2.肩部疼痛,有時可向上臂或頸部放射,有的夜間疼痛加重。
3.肩關節活動受限。
4.壓痛多在肩峰下和肱骨大結節處。
5.痛弧試驗、反弓試驗、肩關節內旋試驗等均可出現陽性。
6.慢性損傷者常只有反弓試驗陽性和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萎縮乏力,而多無其他症狀及體征。3.處理1.急性損傷時應將上臂外展30度位固定並適當休息。2.針灸、理療、中藥外敷、封閉等都有較好療效。3.若疑有肌腱完全斷裂,應送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和處理。4.預防
做好準備活動;合理安排訓練、改進訓練方法,避免肩部負荷過度;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加強肩部肌肉力量訓練,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運動後按摩,促進局部疲勞的消除。(二)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1.病因及損傷機制因肩關節超常範圍的轉肩活動或上臂上舉時突然過度背伸,使該肌腱在肱骨結節間溝中不斷的縱行抽動或橫行滑動,引起過度牽扯或反復磨擦所致。2.症狀及體征1.急性損傷或慢性病例再傷時,受傷當時即有局部不適感,隨即肩前疼痛加劇,並可向三角肌下放射。
2.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上臂上舉後伸或提物時疼痛。
3.結節間溝內的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有明顯壓痛。
4.肱二頭肌抗阻力收縮試驗和反弓試驗陽性。
5.急性損傷應與肌腱完全斷裂相鑒別。3.處理•急性期用三角巾懸掛患肢。•打封閉有良好效果。•中藥外敷、理療、按摩均可採用。•若肌腱完全斷裂應送醫院處理。4.預防
(同肩袖損傷)十一.腦震盪
(一)概念指頭部遭暴力作用後,腦的神經組織被震盪而引起大腦暫時性的意識和機能障礙。(二)原因直接間接暴力(三)原理(四)徵象1.有頭部外傷史2.傷後即出現輕度的短時間的意識障礙
(
不超過半小時
)3.腱反射等神經反射減弱或消失,瞳孔散大但對稱4.清醒後出現“逆行性遺忘”5.意識清醒後,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
(五)處理1.
平臥2.昏迷不醒者,點掐急救穴或嗅以氨水使之蘇醒3.呼吸障礙者,施以人工呼吸4.
與顱腦損傷區別5.無顱腦損傷者,平臥送至寢室休息,直至頭暈、頭痛等症狀消失為止腦震盪與顱腦損傷的區別:
(在急救或觀察時,如有下列現象之一者,應立即送醫院處理)1.昏迷時間在5分鐘以上2.耳、鼻、口流腦脊液或血液,或眼球青紫3.清醒後頭昏、嘔吐、噁心劇烈4.兩瞳孔不對稱或變形5.清醒後有頸項強直或出現第二次昏迷平臥十二.腰部損傷腰部的解剖結構(一)急性腰扭傷(“閃腰”)1.原因和原理
1)負荷重量過大
A.超過了軀幹肌一時所能承受的能力腰背筋膜撕裂肌肉收縮使肌肉的附麗點、小關節、韌帶受累B.負荷時重心不穩(失足、被撞倒)
為了維持身體平衡,肌肉劇烈收縮引起關節韌帶扭傷、肌肉附麗區的損傷或小關節的錯縫。2)脊柱超常範圍的運動A.錯誤的技術動作導致腰部過分的屈、伸、旋轉B.
過勞、損傷及退變等情況下,軟組織鬆弛、彈性差----此時本來不過分的動作幅度可能也成為超常範圍的活動而引起損傷。傷及筋膜、肌肉、韌帶C.脊柱運動時
肌肉不協調的收縮或腰部受到了力的作用而發生不協調運動扭傷(“閃腰”)a.準備活動不充分、肌肉過於放鬆、或注意力不集中、精神過於放鬆時,較小的外力也可致傷。b.在疲勞的狀態下,出現不協調的動作c.肌肉力量不平衡d.被衝撞2.徵象急性腰扭傷後,最主要的徵象是腰痛。因疼痛出現保護性強迫體位。功能障礙。具體的:筋膜損傷---彎腰、腰扭轉時疼痛較重。肌肉、韌帶損傷---立即劇痛(刀割樣、撕裂樣)體前屈和扭轉時加重有壓痛點、腫脹、青紫小關節錯縫---腰的任何活動都痛板腰(肌僵直)如伴關節囊嵌頓,則劇疼(最疼的一種)
3.處理1)
臥板床休息。輕的2~3天,重的1周左右。停止訓練。2)按摩。3)封閉。4)外貼膏藥、內服藥物。5)
功能鍛煉。4.預防1)
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提高腰腹肌的協調性、反應性。
2)體育活動和勞動時注意力集中。
3)注意正確的提重物姿勢。
4)加強腰腹肌的力量伸展性訓練。(二)慢性損傷(腰肌勞損)
又稱腰背肌筋膜炎、肌纖維炎、肌肉風濕症等。
1.原因和原理A.長期彎腰負荷過多或體位姿勢不良疲勞積累、局部有害代謝產物增加肌肉變性(如肌肉發硬、攣縮、彈性下降等)B.腰部反復細微損傷或急性損傷癒合不佳
肌筋膜粘連、肌纖維粘連、肌纖維變性等,從而使肌肉的耐力差、力量不足,易反復損傷,形成慢性勞損性傷痛。C.腰部肌力軟弱
腰肌可因缺乏鍛煉或肌肉訓練不足或因傷病影響,使肌肉體積縮小、肌力軟弱,相對不能承受較大負荷而易勞損。D.脊柱畸形
骨杠杆及肌肉用力方向發生變異。2.徵象1)
一般無明顯受傷史,因損傷引起的也是屬既往受傷史。2)
疼痛
由輕逐漸加重,且是酸痛或脹痛(鈍痛),以酸脹困楚開始大面積的(彌漫性)的自感不適,隱隱痛,慢慢出現痛點。不活動時痛,尤其是夜間疼痛加重,輕微活動後疼痛減輕,久坐或站立後疼痛,在竟技狀態時幾乎不痛,活動累了疼痛加重、早晨起床和天氣陰冷時加重。3.處理處理原則:促進血液迴圈、活血化淤、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具體方法:按摩、體療為主。
理療、火罐、紅外線、超短波、封閉等也有效。二.按摩的生理作用1.祖國醫學認為:
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通利關節整形複位2.現代醫學認為
按摩推拿可糾正解剖位置的失常,其作的“功”,可轉變為“能”深入體內,調整內環境的紊亂;對各系統作用如下:1.對皮膚的作用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組織代謝相對提高,局部營養物質交換加強,皮膚溫度升高。還可消除衰老的上皮細胞,減少皮膚皺紋,使肌膚既有光澤又有彈性。2.對神經系統的作用興奮----大強度、頻率快、時間短的手法
(如:重推、叩擊、搓法)抑制----小強度、頻率慢、時間稍長的手法
(如:輕揉、輕拍、輕推、輕擦等)鎮定----止痛作用
(穴位、按壓、指彈)3.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擴張血管,改善迴圈,靜脈血回流加快,加強代謝。4.對呼吸系統的作用呼吸加深加快,改善肺通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马齿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监控器底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知识产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实践
- 2025年影城保洁合同
- 中国婴童藻油软胶囊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尿胶醛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4中国其他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知识产权商业化运作的庭审要点
- 室内外云台解码控制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电热毯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学校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青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前湾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选聘3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社区工作者培训课件 新浪版》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术研究趋势
- 人教版小学数学(2024)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综合素养测评 B卷(含答案)
- 2025江苏常州溧阳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编外人员7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自来水业务办理授权委托书
-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ppt课件汇总(完整版)
- 2022危险化学品及石化化工项目必须进园区的规定文件汇总
- 【单元设计】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单元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课件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