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学全套课件_第1页
税法学全套课件_第2页
税法学全套课件_第3页
税法学全套课件_第4页
税法学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稅法學總論

1.1稅法學緒論1.1.1稅法學研究的歷史進程1.1.2稅法學的學科屬性1.1.3稅法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1.1.1稅法學研究的歷史進程1.1.1.1西方學者對稅法學的研究在重視法律體系構建的德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稅法學的興起是與稅法的獨立、建設與發展相伴而生的。稅法學體系的建立大體上可追溯到20世紀初期,其中德國的研究最為透徹,日本次之。

1.1.1.2我國學者對稅法學的研究中國的法學研究自20世紀30-40年代起步後,由於歷史的原因遭受了50-60年代的挫折,在70年代末期以後才進入復興和發展時期。相比而言,稅法學的研究更是晚了將近10年。我國臺灣法學界於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重視稅法學的研究,並迅速在稅法基礎理論、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式法等領域出版了大量的文章、專著,其研究偏重於理論概括和邏輯統一,深受稅收法定主義思潮的影響。

1.1.2稅法學的學科屬性1.1.2.1稅法學的基本性質1.稅法學是研究稅法現象及其規律的一門法學學科。

2.稅法學是涉及多方面學科知識的一門邊緣性學科。

3.稅法學是理論密切聯繫實際的一門應用性學科。

1.1.2.2稅法學的研究對象在我國,有的學者認為稅法學應當成為以稅收法律關係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學科;有的學者則認為:從一定意義上說,稅權是整個稅法研究的核心。我們認為,稅法學的研究對象是稅法這一特定社會現象及其產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主要包括研究稅收基礎理論及稅法地位、稅法作用、稅法原則、稅法要素、稅收立法和稅收法律關係等理論,以及稅收基本法、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式法等法律內容。隨著稅法學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其研究對象也將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可稅化。1.1.2.3稅法學的基本特徵1.研究內容的規範性。

2.專業基礎的廣泛性。

3.理論知識的實踐性。

1.1.2.4稅法學的學科體系本書所研究的稅法學學科體系的核心,是國內稅法學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1.稅法學總論;

2.稅收實體法研究;

3.稅收程式法研究

1.1.3稅法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1.1.3.1稅法學與經濟法學的關係1.1.3.2稅法學與財政學的關係1.1.3.3稅法學與稅收學的關係1.1.3.4稅法學與會計學的關係1.2稅收基礎理論1.2.1

稅收的概念1.2.2稅收的產生1.2.3稅收的職能1.2.1

稅收的概念稅收是國家憑藉其政治權力,強制、無償地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

1.稅收的依據。2.稅收的特徵。3.稅收的範疇。4.稅收的形態。

1.2.2稅收的產生1.2.2.1稅收產生的條件1.稅收產生的前提條件——國家的產生和存在。

2.稅收產生的經濟條件——私有制的存在和發展。

1.2.2.2稅收產生的過程1.夏商周時期的“貢助徹”——雛形階段。

2.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成熟階段。

1.2.3稅收的職能1.2.3.1稅收的財政職能1.2.3.2稅收的經濟職能1.2.3.3稅收的監督職能1.3稅法理論基礎1.3.1稅法的概念1.3.2稅法的分類1.3.3稅法的意義1.3.4稅法的原則1.3.1稅法的概念1.3.1.1稅法的定義稅法是國家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征納活動的權利與義務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1.3.1.2依法治稅的概念1.3.1.3稅法與他法的關係1.3.2稅法的分類1.3.2.1以稅法內容和功效為標準的分類

1.3.2.2以徵稅對象為標準的分類1.3.2.3以稅法其他標準的分類1.3.3稅法的意義1.3.3.1稅法的地位1.3.3.2稅法的作用1.3.4稅法的原則1.3.4.1稅法原則的研究1.西方國家對稅法原則的研究

2.我國學者對稅法原則的研究。1.3.4.2我國的稅法原則1.公平性與效率性原則。

2.法定性與靈活性的原則。

3.穩定性與連續性的原則。

4.民主性與可行性的原則。

1.4稅收法律要素1.4.1稅收法律關係1.4.2稅法構成要素1.4.1稅收法律關係1.4.1.1稅收法律關係的概念1.4.1.2稅收法律關係的特徵1.4.1.3稅收法律關係的構成1.4.1.4稅收法律關係的行為1.4.2稅法構成要素1.4.2.1納稅人1.4.2.2徵稅對象1.4.2.3稅率1.比例稅率。

2.累進稅率。

3.定額稅率。

4.特殊稅率。

1.4.2.4納稅環節

1.4.2.5稅收優惠

1.4.2.6其他要素1.納稅期限。

2.徵收方法。3.納稅地點。4.總則、罰則和附則。

1.5稅收法律體系1.5.1中國稅制的建立過程1.5.2我國現行稅收法律體系1.5.1中國稅制的建立過程1.5.1.1新中國稅制的建立1.5.1.2稅制建設中的簡並1.5.1.3新時期的稅制建設1.5.1.4適應市場經濟的稅制改革1.5.2我國現行稅收法律體系1.5.2.1稅收實體法體系的構成經過1994年稅制的全面改革及近幾年的調整與完善,我國現行的實體法共有21個稅種。按其徵稅對象的性質,大致可分為以下5類:

1.流轉稅法類。

2.所得稅法類

3.資源稅法類

4.財產稅法類

5.行為目的稅法類

1.5.2.2稅收程式法體系的構成我國的稅收程式法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為核心。該法於1992年9月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通過,並於1995年、2001年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修正,2002年國務院又修訂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2.1增值稅基礎理論2.2增值稅基本法律2.3增值稅計算與徵收2.4增值稅出口退(免)稅2.1增值稅基礎理論2.1.1增值稅的定義2.1.2增值稅的由來2.1.3增值稅的類型和特點2.1.4增值稅的作用2.1.1增值稅的定義一般認為,增值稅是對納稅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種稅。依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以其實現的增值額為徵稅對象徵收的一種稅。2.1.2增值稅的由來1.增值稅的產生和發展。

2.我國增值稅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2.1.3增值稅的類型和特點1.增值稅的類型(1)消費型增值稅。

(2)收入型增值稅。

(3)生產型增值稅。

2.增值稅的特點(1)稅不重征。

(2)道道徵稅。

(3)稅負公平。

(4)價外計征。

(5)普遍課征。

2.1.4增值稅的作用1.保證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2.促進專業化協作生產的發展

3.有利於促進對外經濟交往2.2增值稅基本法律2.2.1增值稅的徵稅範圍

2.2.2增值稅的納稅人

2.2.3.增值稅的稅率和徵收率

2.2.4增值稅的優惠政策2.2.1增值稅的徵稅範圍1.徵稅範圍的一般規定(1)銷售貨物。

(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業務。

(3)進口貨物。

2.徵稅範圍的特殊規定(1)徵稅範圍的特殊專案(2)徵稅範圍的特殊行為第一,視同銷售貨物行為第二,混合銷售行為第三,兼營非增值稅應稅勞務行為

2.2.2增值稅的納稅人

1.增值稅納稅人的一般規定2.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劃分【小資料】不得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的範圍下列幾類增值稅納稅人,無論年應稅銷售額是否達到規定標準,都不得認定為一般納稅人。1.除個體經營者以外的個人。2.布經常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的非企業性單位,如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等。如果非企業性單位經常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也可申請認定為一般納稅人。3.不經常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的企業,如主要從事建築安裝、交通運輸的企業。4.生產、經營的貨物全部免稅的企業。3.增值稅的扣繳義務人2.2.3.增值稅的稅率和徵收率

1.基本稅率及其適用範圍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17%。其適用範圍為:(1)納稅人銷售或進口貨物,除另有規定者外,均適用基本稅率;(2)納稅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即應稅勞務)適用基本稅率。

2.低稅率及其適用範圍增值稅的低稅率為13%。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適用低稅率徵稅:(1)農業產品,食用植物油;(2)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3)圖書、報紙、雜誌(4)飼料、化肥、農藥、農機、農膜;(5)金屬礦采選產品、非金屬礦采選產品;(6)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3.零稅率及其適用範圍

4.徵收率及其適用範圍(1)徵收率6%的適用範圍(2)徵收率4%的適用範圍

2.2.4增值稅的優惠政策1.增值稅的法定減免2.增值稅的其他減免3.未達起征點的免征2.3增值稅計算與徵收2.3.1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2.3.2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2.3.3進口貨物應納稅額的計算2.3.4增值稅的徵收管理2.3.5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2.3.1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期進項稅額1.當期銷項稅額的確定(1)銷項稅額的概念(2)銷售額的一般規定(3)混合銷售的銷售額(4)兼營非應稅勞務的銷售額

(5)價款和稅款合併收取情況下的銷售額(6)稅務機關核定銷售額的確定方法(7)特殊銷售方式的銷售額的確定(8)出租出借包裝物情況下銷售額的確定

(9)銷售額的貨幣單位2.進項稅額的確定

(1)進項稅額的概念(2)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

①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②從海關取得的完稅憑證上注明的增值稅額。③購進免稅農業產品進項稅額的確定與抵扣

④購進廢舊物資進項稅額的確定與抵扣。

⑤運輸費用進項稅額的確定與抵扣。

⑥混合銷售和兼營非應稅勞務行為進項稅額的確定與抵扣。

⑦以物易物等特殊銷售行為進項稅額的確定與抵扣

(3)不准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4)進項稅額的其他規定2.3.2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按照稅法規定,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和提供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條例規定的6%和4%的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銷售特定貨物也可以按照此簡易方法計算增值稅。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額是不包括其應納稅額在內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如果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併定價方法的,則按下列方式計算銷售額: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2.3.3進口貨物應納稅額的計算稅法規定:納稅人進口貨物,按照組成計稅價格和稅法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組成計稅價格和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稅率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或=關稅完稅價格×(1+關稅稅率)÷(1-消費稅稅率)2.3.4增值稅的徵收管理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2.增值稅的納稅期限3.增值稅的納稅地點

4.增值稅的納稅申報2.3.5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

1.專用發票概述2.專用發票的領用3.專用發票的開具4.不符合規定取得發票的處理2.4增值稅出口退(免)稅2.4.1增值稅出口退稅政策和實施辦法2.4.2增值稅出口退稅額的計算2.4.3增值稅出口退稅的管理2.4.1增值稅出口退稅政策

和實施辦法1.出口免稅並退稅2.出口免稅不退稅3.出口不免稅也不退稅

2.4.2增值稅出口退稅額的計算1.出口貨物退稅率出口貨物的退稅率,是出口貨物的實際退稅額與退稅計稅依據的比例,它是出口退稅的中心環節。目前我國現行出口貨物增值稅退稅率共有17%、15%、13%、6%和5%。

2.出口貨物退稅額的計算(1)“免抵退”辦法的計算程式

(2)先征後退辦法的計算(3)直接退稅辦法的計算2.4.3增值稅出口退稅的管理1.出口退稅的登記管理2.出口退稅的憑證管理3.出口退稅的違規處罰本章小結

●增值稅是對納稅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種稅。依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以其實現的增值額為徵稅對象徵收的一種稅。●增值稅法是國家用以調整國家與增值稅納稅人之間征納關係的法律規範。它的基本法律依據是1993年12月國務院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和財政部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等。●增值稅銷項稅額是指納稅人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按照應稅銷售額和規定稅率計算並向買方收取的增值稅稅額;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購進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所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增值稅出口免稅指對貨物在出口環節不征增值稅、消費稅,即將貨物出口環節與出口前的銷售環節都同樣視為一個徵稅環節;出口退稅指對貨物在出口前實際承擔的稅收負擔,按規定的退稅率計算後予以退還(對某些出口額小於總銷售額50%的企業則採取按進項稅額抵扣)。3.1消費稅法基礎理論3.2消費稅的基本法律3.3消費稅的計稅管理3.4消費稅的出口退稅3.1消費稅法基礎理論3.1.1消費稅法的概念與演變3.1.2消費稅的特點與作用3.1.1消費稅法的概念與演變3.1.1.1消費稅法的概念

3.1.1.2消費稅的演變3.1.2消費稅的特點與作用3.1.2.1消費稅的特點1.徵稅範圍的選擇性。2.納稅環節的單一性。3.徵收方法的靈活性。4.適用稅率的差別性。5.稅收負擔的轉嫁性。3.1.2.2消費稅的作用1.優化資源配置,體現產業政策。2.抑制超前消費,調整消費結構。3.調節支付能力,緩解分配不公。4.穩定稅收來源,保證財政收入。

3.2消費稅的基本法律3.2.1消費稅的徵稅範圍3.2.2消費稅的納稅人3.2.3消費稅的稅目稅率3.2.4消費稅的納稅環節3.2.5消費稅的減免優惠3.2.1消費稅的徵稅範圍1.特殊消費品。

2.非生活必需品。

3.高能耗及高檔消費品。

4.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稀缺資源消費品。

5.具有財政意義的消費品。

3.2.2消費稅的納稅人消費稅的納稅人為在中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應稅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其中:中國境內是指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應稅消費品的起運地或所在地在境內;單位是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有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其他企業和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單位;個人是指個體經營者及其他個人。3.2.3消費稅的稅目稅率3.2.3.1消費稅的稅目按照稅法規定,我國現行消費稅設置14個稅目,具體名稱和內涵如下:1.煙。

2.酒及酒精。

3.化妝品。

4.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

5.鞭炮、焰火。

6.成品油。

7.汽車輪胎。

8.摩托車。

9.小汽車。

10.高爾夫球及球具。11.高檔手錶。12.遊艇。13.木制一次性筷子。14.實木地板。3.2.3.2消費稅的稅率消費稅稅率主要是根據課稅對象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定額稅率和比例稅率。

3.2.4消費稅的納稅環節3.2.4.1納稅環節的一般規定3.2.4.2納稅環節的特殊規定1.進口環節。2.使用環節。3.委託環節。4.零售環節。3.2.5消費稅的減免優惠1.消費稅免稅專案。

2.消費稅減稅專案。

3.3消費稅的計稅管理3.3.1從價定率法應納稅額的計算3.3.2從量定額法應納稅額的計算3.3.3複合計征法應納稅額的計算3.3.4進口應稅消費品的稅額計算3.3.5消費稅的徵收管理3.3.1從價定率法應納稅額的計算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的計稅銷售額×消費稅稅率3.3.1.1生產銷售的計稅銷售額1.計稅銷售額的基本含義。

2.包裝物及押金的計稅銷售額。

3.3.1.2自產自用的計稅銷售額3.3.1.3委託加工的計稅銷售額3.3.1.4計稅銷售額的其他規定3.3.1.5消費稅已納稅額的扣除3.3.2從量定額法應納稅額的計算3.3.2.1從量定額的計稅方法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數量×單位稅額3.3.2.2計量單位的換算標準3.3.2.3從量消費稅額計算案例3.3.3複合計征法應納稅額的計算3.3.3.1複合計征的計稅方法應納稅額=煙酒銷售數量×定額稅率+煙酒計稅金額×比例稅率3.3.3.2煙酒消費稅額計算案例3.3.4進口應稅消費品的稅額計算3.3.4.1從價定率法應納稅額的計算關稅完稅價格+關稅組成計稅價格=———————————1-消費稅稅率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適用稅率3.3.4.2從價定額法應納稅額的計算應納稅額=進口的應稅消費品數量×單位稅額3.3.4.3複合計征法應納稅額的計算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比例稅率+應稅消費品數量×單位稅額3.3.5消費稅的徵收管理3.3.5.1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3.3.5.2消費稅的納稅地點3.3.5.3消費稅的納稅期限3.4消費稅的出口退稅3.4.1消費稅出口的退(免)稅政策3.4.2出口應稅消費品退稅率的確定3.4.3出口應稅消費品退稅額的計算3.4.4出口應稅消費品的退稅管理3.4.1消費稅出口的退(免)稅政策1.出口免稅並退稅。適用於有出口經營權的外貿企業購進應稅消費品直接出口以及外貿企業受其他外貿企業委託代理出口應稅消費品。2.出口免稅但不退稅。有出口經營權的生產性企業自營出口或生產企業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自產的應稅消費品,依據其實際出口數量免征消費稅,不予辦理退還消費稅。3.出口不免稅也不退稅。除生產企業、外貿企業外的其他企業,具體是指一般商貿企業,這類企業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應稅消費品一律不予退(免)稅。3.4.2出口應稅消費品退稅率的確定當出口的貨物是應稅消費品時,應退還增值稅的要按規定的退稅率計算;其退還消費稅則按該應稅消費品所適用的消費稅稅率計算。企業應將不同消費稅稅率的出口應稅消費品分開核算和申報,凡劃分不清適用稅率的,一律從低適用稅率計算應退消費稅稅額。出口企業在2006年3月31日前收購的出口應稅消費品,並取得消費稅稅收(出口貨物專用)繳款書的,在2006年4月1日以後出口的,仍可按原稅目稅率辦理退稅。具體執行時間以消費稅稅收(出口貨物專用)繳款書開具日期為准。3.4.3出口應稅消費品退稅額的計算3.4.3.1一般出口應稅消費品退稅額的計算1.從價定率計征消費稅退稅額的計算。應退消費稅稅款=出口貨物的工廠銷售額×消費稅稅率2.從價定額計征消費稅退稅額的計算。應退消費稅稅款=出口數量×應稅消費品的單位稅額3.4.3.2捲煙出口應稅消費品退稅額的計算3.4.4出口應稅消費品的退稅管理出口的應稅消費品辦理退稅後,發生退關或者國外退貨進口時予以免稅的,報關出口者必須及時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補繳已退的消費稅稅額。納稅人直接出口的應稅消費品辦理免稅後發生退關或國外退貨,進口時已予以免稅的,經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暫不辦理補稅,待其轉為國內銷售時,再向其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補繳消費稅。4.1營業稅基礎理論4.2營業稅基本法律內容4.3營業稅額計算與徵收4.1營業稅基礎理論4.1.1營業稅的概念4.1.2營業稅的特點和作用4.1.1營業稅的概念4.1.1.1營業稅的定義營業稅是對規定提供商品或勞務的全部收入徵收的一種稅。在我國,是指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

4.1.1.2營業稅的由來4.1.2營業稅的特點和作用4.1.2.1營業稅的特點1.徵收面廣,稅源普遍。

2.按行業設置稅目稅率。

3.稅率較低,設有起征點。

4.價內稅,稅收收入穩定。

5.徵收管理簡便易行。

4.1.2.2營業稅的作用1.有利於組織財政收入。

2.有利於促進各行業協調發展。

3.有利於鼓勵先進和鞭策落後。

4.2營業稅基本法律內容4.2.1營業稅的徵稅範圍4.2.2營業稅的納稅人4.2.3營業稅的稅目稅率4.2.4營業稅的優惠政策4.2.1營業稅的徵稅範圍營業稅的徵稅範圍為在我國境內從事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業務。應稅勞務是指屬於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和服務業。加工和修理修配勞務屬於增值稅徵收範圍,因此不屬於營業稅的應稅勞務。單位或個人經營者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雇主提供的勞務,也不屬於營業稅的應稅勞務。

4.2.2營業稅的納稅人4.2.2.1納稅人的一般規定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稅的納稅人。這裏所稱的“單位”是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有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其他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和社會團體等;所稱“個人”是指個體工商戶以及其他有經營行為的中國公民和外國公民。4.2.2.2納稅人的特殊規定4.2.2.3營業稅的扣繳義務人4.2.3營業稅的稅目稅率4.2.3.1營業稅的稅目現行營業稅按照行業、類別的不同,分別設置了9個稅目。

4.2.3.2營業稅的稅率我國現行營業稅實行行業差別比例稅率,具體稅率分為3﹪、5﹪和20﹪三檔。

4.2.4營業稅的優惠政策4.2.4.1法定性的減免稅4.2.4.2行政性的減免稅4.2.4.3行業性的減免稅4.3營業稅額計算與徵收4.3.1營業稅額的計算4.3.2營業稅幾種經營行為的稅務處理4.3.3營業稅的徵收管理4.3.1營業稅額的計算應納稅額=營業額×稅率4.3.1.1計稅依據的一般規定營業稅的計稅依據是營業額,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向對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價外費用包括向對方收取的手續費、基金、集資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

4.3.1.2計稅依據的具體規定4.3.1.3營業稅應納稅額計算的案例4.3.2營業稅幾種經營行為的稅務處理4.3.2.1納稅人兼有不同稅目應稅行為的稅務處理納稅兼有不同稅目應稅行為的,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目的營業額、轉讓額、銷售額,然後按各自的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額;未分別核算的,從高適用稅率。4.3.2.2混合銷售行為的稅務處理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既涉及營業稅的應稅勞務,又涉及增值稅的貨物,即為混合銷售行為。從事貨物生產、批發或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的混合銷售行為,一律視為銷售貨物,不征營業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混合銷售行為,則視為提供應稅勞務,應當徵收營業稅。4.3.2.3兼營行為的稅務處理4.3.3營業稅的徵收管理4.3.3.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4.3.3.2納稅期限和納稅地點4.3.3.3納稅申報本章小結

●營業稅時對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所徵收的一種稅。營業稅的特點是徵收面廣,稅源普遍;按行業設置稅目稅率;稅率較低,設有起征點;價內稅,稅收收入穩定;徵收管理簡便易行。●營業稅的稅目包括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營業稅實行行業差別比例稅率。營業稅由於涉及行業和業務範圍比較廣,情況比較複雜,對於一些特殊情況也給予一定的減免稅。●營業稅的應納稅額計算為營業額乘以稅率。營業額在一般情況下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的收入總額。但對於跨國境運輸,建築承包,轉貸業務,買賣外匯、有價證券、期貨,分保險,演出,旅遊,廣告代理等特殊情況也可以收支差額為營業額。●營業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納稅人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或者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的當天。營業稅的納稅地點原則上採取屬地徵收的方法,就是納稅人在經營行為發生地繳納應納稅款。5.1關稅法基礎理論5.2關稅法基本內容5.3關稅的計稅管理5.1關稅法基礎理論5.1.1關稅法的概念與演變

5.1.2關稅的分類和特點5.1.3關稅的作用5.1.1關稅法的概念與演變

5.1.1.1關稅法的概念關稅是海關對進出國境或關境的貨物、物品徵收的一種稅。關稅法是指國家制定的用以調整關稅徵收與繳納之間權利及義務關係的法律規範。

5.1.1.2關稅的演變5.1.2關稅的分類和特點5.1.2.1關稅的分類5.1.2.2關稅的特點5.1.2.1關稅的分類1.按照貨物的流動方向,可將關稅分為進口關稅、出口關稅和過境關稅。2.按照關稅的計稅標準,可將關稅分為從量關稅、從價關稅、複合關稅、選擇關稅和滑動關稅。

3.按照關稅的徵收目的,關稅可分為財政關稅和保護關稅。

4.按照關稅的差別待遇,可將關稅分為優惠關稅和歧視關稅。

5.1.2.2關稅的特點

1.關境性。

2.涉外性。

3.靈活性。

5.1.3關稅的作用第一,調控經濟有效運行。第二,加快改革開放進程。第三,貫徹平等互利原則。第四,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5.2關稅法基本內容5.2.1關稅的徵稅對象5.2.2關稅的納稅人5.2.3關稅的稅則和稅率5.2.4關稅的減免優惠5.2.1關稅的徵稅對象關稅的徵稅對象是國家准許進出口的貨物和准許進出境的物品。貨物是指貿易性商品,物品包括入境旅客隨身攜帶的行李物品、個人郵遞物品、各種運輸工具上的服務人員攜帶進口的自身物品、饋贈物品以及其他方式進入國境的個人物品。

5.2.2關稅的納稅人5.2.2.1進出口貨物的納稅人5.2.2.2進出境物品的納稅人5.2.2.1進出口貨物的納稅人關稅納稅人,又稱海關債務人。按《海關法》規定,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納稅人是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是依法取得對外貿易經營權,並進口或者出口貨物的法人或者其他社會團體。具體包括:外貿專業進出口總公司及其子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外商投資企業、免稅品公司等。

5.2.2.2進出境物品的納稅人進出境物品的關稅納稅人是進出境物品的所有人,包括該物品的所有人和推定為所有人的人。一般情況下,對於攜帶進境的物品,推定其攜帶人為所有人;對分離運輸的行李,推定相應的進出境旅客為所有人;對以郵遞方式進境的物品,推定其收件人為所有人;以郵遞或其他運輸方式出境的物品,推定其寄件人或托運人為所有人。

5.2.3關稅的稅則和稅率5.2.3.1關稅稅則5.2.3.2關稅稅率5.2.3.1關稅稅則關稅稅則是根據國家關稅政策,通過一定的國家立法程式制定公佈實施的,對進出口的應稅和免稅商品加以系統分類的一覽表。

5.2.3.2關稅稅率在我國加入WTO之前,進口稅則設有普通稅率和優惠稅率兩欄稅率;在我國加入WTO之後,為履行我國在加入WTO關稅減讓談判中承諾的有關義務,享有WTO成員應有的權利,自2002年1月起我國進口稅則設有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普通稅率四欄稅率。進口貨物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實行暫定稅率。

5.2.4關稅的減免優惠5.2.4.1法定減免5.2.4.2特定減免5.2.4.3臨時減免5.2.4.1法定減免法定減免是指稅法中明確列出的減免稅。符合稅法規定可予減免稅的進出口貨物,納稅義務人無須提出申請,海關可按規定直接予以減免稅。海關對法定減免稅貨物一般不進行後續管理。

5.2.4.2特定減免特定減免也稱政策性減免。在法定減免稅之外,國家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和我國實際情況,制定發佈的有關進出口貨物減免關稅的政策,稱為特定減免或政策性減免。特定減免稅貨物一般有地區、企業和用途的限制,海關需要進行後續管理,也需要進行減免稅統計。

5.2.4.3臨時減免臨時減免是指在以上兩項減免稅以外,對某個納稅人由於特殊原因臨時給予的減免。現行《海關法》規定,臨時減免是關於對進出口貨物、物品臨時減免稅的授權性條款,旨在明確對進出境貨物、物品臨時性減征或者免征關稅,統一由國務院批准,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無權批准臨時性減免的關稅。5.3關稅的計稅管理5.3.1關稅完稅價格5.3.2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5.3.3關稅征管與保稅制度5.3.4船舶噸稅法5.3.1關稅完稅價格5.3.1.1一般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5.3.1.2特殊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5.3.1.3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5.3.1.4完稅價格中的其他費用5.3.1.5關稅完稅價格的審定5.3.1.1一般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1.以成交價格為基礎的完稅價格。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包括貨物的貨價、貨物運抵我國境內輸入地點起卸前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和保險費。我國境內輸入地為入境海關地,包括內陸河、江口岸,一般為第一口岸。貨物的貨價以成交價格為基礎。進口貨物的成交價格是指買方為購買該貨物,並按《完稅價格辦法》有關規定調整後的實付或應付價格。

2.進口貨物海關估價的方法。進口貨物的價格不符合成交價格條件或成交價格不能確定的,海關應當依次以相同貨物成交價格法、類似貨物成交價格法、倒扣價格法、計算價格法及其他合理方法確定的價格為基礎,估定完稅價格。如果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提出要求,並提供相關資料,經海關同意,可以選擇倒扣價格方法和計算價格方法的適用次序。

5.3.1.2特殊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1.加工貿易進口料件及其製成品。加工貿易進口料件及其製成品需徵稅或內銷補稅的,海關按照一般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規定,審定完稅價格。2.保稅區、出口加工區貨物。從保稅區或出口加工區銷往區外、從保稅倉庫出庫內銷的進口貨物(加工貿易進口料件及其製成品除外),以海關審定價格估定完稅價格。對經審核銷售價格不能確定的,海關應當按照一般進口貨物估價辦法的規定估定完稅價格。5.3.1.3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1.以成交價格為基礎的完稅價格。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由海關以該貨物向境外銷售的成交價格為基礎審查確定,並應包括貨物運至我國境內輸出地點裝載前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但其中包含的出口關稅稅額應當予以扣除。2.出口貨物海關估價方法。出口貨物的成交價格不能確定時,完稅價格由海關依次使用下列方法估定:(1)同時或大約同時向同一國家或地區出口的相同貨物的成交價格。(2)同時或大約同時向同一國家或地區出口的類似貨物的成交價格。(3)根據境內生產相同或類似貨物的成本、利潤和一般費用、境內發生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計算所得的價格。(4)按照合理方法估定的價格。

5.3.1.4完稅價格中的其他費用1.以一般陸運、空運、海運方式進口的貨物。在進口貨物的運輸及相關費用、保險費計算中,應按下列辦法計算:(1)海運進口貨物,計算至該貨物運抵境內的卸貨口岸;如果該貨物的卸貨口岸是內河(江)口岸則應當計算至內河(江)口岸。(2)陸運進口貨物,計算至該貨物運抵境內的第一口岸;如果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支付至目的地口岸,則計算至目的地口岸。(3)空運進口貨物,計算至該貨物運抵境內的第一口岸;如果該貨物的目的地為境內的第一口岸外的其他口岸,則計算至目的地口岸。(4)陸運、空運和海運進口貨物的運費和保險費,應按該貨物進口同期運輸行業公佈的運費率(額)計算運費;按“貨價加運費”兩者總額的3‰計算保險費。2.以其他方式進口的貨物。郵運的進口貨物,應當以郵費作為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以境外邊境口岸價格條件成交的鐵路或公路運輸進口貨物,海關應當按照貨價的1%計算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作為進口貨物的自駕進口的運輸工具,海關在審定完稅價格時,可不另行計入運費。3.出口貨物。出口貨物的銷售價格如果包括離境口岸至境外口岸之間的運輸、保險費的,該運費、保險費應當扣除。5.3.1.5關稅完稅價格的審定1.關稅完稅價格審定的意義。現行《海關法》規定,進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按成交價格審定,成交價格不能確定時,由海關依法估定完稅價格。這裏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確定完稅價格,必須以貨物的實際成交價格為基礎;二是納稅義務人向海關申報的價格,並不一定等於完稅價格,只有經過海關審核並接受的申報價格才能作為完稅價格。對於不真實或不准確的申報價格,海關有權不予接受,並可按照稅法規定對有關進出口貨物的申報價格進行調整或另行估定完稅價格。2.關稅完稅價格的審定要求。

5.3.2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關稅以進出口貨物的價格為計稅依據,按照符合規定的適用稅率相應計算應納稅額。其計算公式為:1.從價計征。從價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關稅稅額=應稅進(出)口貨物數量×單位完稅價格×稅率2.從量計征。從量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關稅稅額=應稅進(出)口貨物數量×單位稅額3.複合計征。我國實行的複合稅都是先計征從量稅,再計征從價稅。複合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關稅稅額=應稅進(出)口貨物數量×單位稅額+應稅進(出)口貨物數量×單位完稅價格×稅率4.滑准計征。滑准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關稅稅額=應稅進(出)口貨物數量×單位完稅價格×滑准稅稅率5.3.3關稅征管與保稅制度5.3.3.1關稅的徵收管理

5.3.3.2關稅的保稅制度5.3.3.1關稅的徵收管理1.關稅繳納。2.關稅緩納。

3.關稅退還。

4.關稅補征和追征。

5.關稅保全措施。

6.關稅強制執行。

5.3.3.2關稅的保稅制度

保稅制度是對保稅貨物加以監管的一種制度。所謂保稅貨物是指經過海關批准,未辦理納稅手續進境,在境內儲存、加工、裝配後複運出境的貨物。保稅貨物屬於海關監管貨物,未經海關許可並補繳稅款的,不能擅自出售,也不能擅自開拆、提取、支付、發運、調換、改裝、抵押、轉讓或者更換標記。我國保稅制度包括保稅倉庫、保稅工廠和保稅區等制度。5.3.4船舶噸稅法5.3.4.1船舶噸稅的概念5.3.4.2噸稅的徵稅對象5.3.4.3噸稅的計算繳納6.1企業所得稅基礎理論6.2企業所得稅基本法律

6.3企業所得稅額計算與徵收6.1企業所得稅基礎理論6.1.1企業所得稅的定義6.1.2企業所得稅的類型及特點6.1.3企業所得稅的作用6.1.1企業所得稅的定義企業所得稅是對企業或組織在一定時期內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6.1.2企業所得稅的類型及特點1.企業所得稅的類型(1)分類所得稅制。

(2)綜合所得稅制。

(3)分類綜合所得稅制。

(4)地方所得稅制。

2.企業所得稅的特點(1)符合公平原則。

(2)稅負不易轉嫁。

6.1.3企業所得稅的作用1.企業所得稅是調節國家與企業單位之間分配關係的重要工具2.企業所得稅有利於強化國家對經濟的監督力度

3.企業所得稅是籌集財政收入的重要管道4.企業所得稅是維護國家主權的重要手段6.2企業所得稅基本法律

6.2.1企業所得稅的徵稅對象6.2.2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6.2.3企業所得稅的稅率6.2.4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6.2.1企業所得稅的徵稅對象企業所得稅的徵稅對象,是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企業來自我國境內、境外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其中:生產經營所得指納稅人的主營業務所得,包括物質生產、交通運輸、商品流通、勞務服務,以及經國家主管部門確認的其他盈利事業取得的所得;其他所得指納稅人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以及營業外收益等所得。

6.2.2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企業所得稅以實行獨立經濟核算並取得應稅所得的企業或組織為納稅人。所謂“獨立經濟核算”是指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的企業或組織:①在銀行開設結算帳戶;②獨立建立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表;③獨立計算盈虧。6.2.3企業所得稅的稅率1.基本稅率企業所得稅以25%為基本稅率。2.優惠稅率

(1)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適用稅率為20%;(2)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適用稅率為15%;6.2.4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1.鼓勵技術產業和技術轉讓的優惠

2.支持第三產業的優惠

3.對綜合利用資源企業的優惠

4.鼓勵安置待業人員的優惠5.鼓勵教育事業發展的優惠

6.對福利性企業的優惠7.事業單位的免稅專案8.其他情形的稅收優惠

6.3企業所得稅額計算與徵收6.3.1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6.3.2特殊情形的稅務處理6.3.3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6.3.4企業所得稅的徵收管理6.3.1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其基本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

每一納稅年度收入總額

准予扣除專案金額

每一納稅年度會計利潤

±

稅收調整專案金額1.收入總額的確定納稅人的收入總額是指企業在中國境內和境外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他活動中取得的生產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2.准予扣除專案金額的確定第一,法定扣除專案金額。按照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允許扣除的專案是指與納稅人取得收入有關的成本、費用和損失。第二,扣除專案金額限額。

(1)借款利息。

(2)工資。

(3)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和職工教育經費。

(4)公益、救濟性捐贈。

(5)業務招待費。

(6)技術開發費。(7)壞賬準備金和商品削價準備金。(8)住房公積金。(9)固定資產租賃費。(10)固定資產轉讓費。(11)支付總機構管理費。(12)會員費。(13)資產盤虧、毀損淨損失。(14)匯兌損益。(15)國債利息收入。(16)企業按規定支付給職工的經濟補償金,可在所得稅前扣除。(17)納稅人資助非關聯的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研究開發經費,可全額在當年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當年抵扣不完的,不得結轉下年抵扣。(18)廣告宣傳費。

3.不准扣除專案的確定(1)資本性支出。包括納稅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的支出,不得扣除。(2)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納稅人購買或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發生的費用不得直接扣除。無形資產開發支出未形成資產的部分准予扣除。(3)各項罰沒支出。納稅人因違法經營被有關部門處以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因違反稅法按規定應繳納的滯納金、罰金,不得扣除。但納稅人因逾期歸還銀行貸款,而被銀行加收的罰息,不屬行政性罰款,允許稅前扣除。(4)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納稅人在參加財產保險後,遭受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發生的損失,其中由保險公司給予賠償的部分,不得扣除。(5)非公益、救濟性捐贈和超標準的公益救濟性捐贈。納稅人的不具有公益、救濟性的捐贈支出,以及超過稅法規定的範圍和限額的公益、救濟性支出,不得扣除。(6)贊助支出。指納稅人的各種非廣告性質贊助支出,不得扣除。(7)回扣支出。納稅人銷售貨物給予購貨方的回扣支出,不得扣除。(8)納稅人的糧食白酒和薯類白酒的廣告宣傳費支出,不得扣除。(9)企業已出售給職工個人的住房,不得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其折舊和維修管理費。(10)與納稅人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不得扣除。6.3.2特殊情形的稅務處理1.資產的稅務處理第一,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第二,流動資產的稅務處理第三,無形資產的稅務處理第四,遞延資產的稅務處理第五,資產評估增值的稅務處理2.年度虧損的稅務處理3.接受實物捐贈的稅務處理

4.關聯企業往來的稅務處理

5.股權投資的稅務處理6.企業合併業務的稅務處理

7.企業分立業務的稅務處理8.清算所得的稅務處理

6.3.3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1.境內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納稅人境內所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2.境外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境外所得應納企業所得稅稅額,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

境內所得

×

適用稅率

+境外所得

×

法定稅率

-境外所得稅款扣除額6.3.4企業所得稅的徵收管理1.企業所得稅的徵收方法企業所得稅實行按年計算,分期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徵收方法。其應納稅額的計算,以一個納稅年度為納稅期限。實際經營期不足12個月的,以實際經營期為一個納稅年度;企業清算的,以清算期為一個納稅年度。

2.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我國稅法規定,企業應於月份或季度終了後15日內計算預繳所得稅,年度終了後4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納稅人少預繳的所得稅額,應在下一年度內補繳;多預繳的所得稅額,在下一年度內抵繳;抵繳後仍有結餘,或下一年度發生虧損的,應及時辦理退庫。

3.企業所得稅的納稅地點(1)企業所得稅由納稅人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繳納。其所在地即納稅人的實際經營管理所在地。(2)鐵路、民航、郵電通信及金融保險企業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3)聯營企業按“先稅後分”原則,就地納稅。

7.1個人所得稅基礎理論7.2個人所得稅基本法律7.3個人所得稅計算與徵收收7.1個人所得稅基礎理論7.1.1個人所得稅的概念7.1.2個人所得稅的立法原則與作用7.1.1個人所得稅的概念7.1.1.1個人所得稅的定義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徵收的一種稅。它是國家參與納稅個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個國家開徵了個人所得稅。

7.1.1.2個人所得稅的由來及發展7.1.2個人所得稅的立法原則與作用7.1.2.1個人所得稅的立法原則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立法原則是內外一致、適當調節、合理負擔。

7.1.2.2個人所得稅的特點與作用1.稅基廣闊2.穩定經濟

3.調節收入7.2個人所得稅基本法律7.2.1個人所得稅納稅人7.2.2個人所得稅的徵稅範圍7.2.3個人所得稅稅率7.2.4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7.2.1個人所得稅納稅人7.2.1.1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的劃分標準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業戶以及在中國有所得的外籍人員(包括無國籍人員)和香港、澳門、臺灣同胞。按照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標準,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可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兩類。居民納稅人承擔無限納稅義務,應該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向中國政府納稅;非居民納稅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向中國政府納稅。7.2.1.2扣繳義務人為便於徵收管理、源泉控制稅源,我國個人所得稅實行自行申報和源泉扣繳相結合的徵收辦法。對除個體工商業戶生產經營所得以外的其他各項應稅所得,其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均以支付單位或個人為扣繳義務人。7.2.2個人所得稅的徵稅範圍7.2.2.1應稅所得的專案1.工資、薪金所得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4.勞務報酬所得5.稿酬所得

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7.財產租賃所得

8.財產轉讓所得9.利息、股息、紅利所得10.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7.2.3個人所得稅稅率7.2.3.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稅率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適用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

8.2.3.2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的稅率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企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

7.2.3.3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的稅率納稅人的勞動報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實行加成徵收。

7.2.3.4稿酬所得適用的稅率納稅人的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即按應納稅額的70%計征所得稅。因此,實際稅率為14%。

7.2.3.5特許權使用費等專案所得適用的稅率納稅人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以及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對個人出租房屋取得的所得暫減按10%的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7.2.4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7.2.4.1法定免稅專案7.2.4.2法定減稅專案7.2.4.3暫免征稅專案7.3個人所得稅計算與徵收收7.3.1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7.3.2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7.3.3相關專案所得的稅務處理

7.3.4個人所得稅的納稅辦法7.3.1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7.3.1.1工資、薪金的應納稅所得額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1600元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月工資、薪金收入-費用扣除額7.3.1.2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從事生產經營的個體工商戶,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成本、費用及損失7.3.1.3企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納稅人取得的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計算公式為:7.3.1.4勞務報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7.3.1.5稿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稿酬所得,以納稅人每次取得的收入,減除費用扣除額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同“勞務報酬所得”。

7.3.1.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納稅人某項使用權的一次轉讓取得的收入扣除費用扣除額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同“勞務報酬所得”。7.3.1.7財產租賃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財產租賃所得,以納稅人每次取得的收入,減除費用扣除額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分為定額扣除和定率扣除兩種

7.3.1.8財產轉讓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財產轉讓所得,以納稅人每次轉讓財產取得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7.3.1.9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納稅人每次取得的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不得從收入中扣除任何費用。7.3.1.10偶然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偶然所得以納稅人每次取得的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不得扣除任何費用。

7.3.2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7.3.2.1適用累進稅率方法下應納稅額的計算1.工資、薪金所得的稅額計算(1)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的個人所得稅額,按其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其基本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的稅額計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的個人所得稅,按其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實行按年計算、分月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辦法。其計算公式為:本月應預繳稅額=(全年累計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所屬月份數÷12-上月累計已預繳稅額全年實際應納稅額=全年實際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匯算清繳應補(退)稅額=全年實際應納稅額-全年累計已預繳稅3.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稅額計算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的個人所得稅額,按其應納稅所得額,分別適用九級超額累進稅率和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對納稅人在一年內分次取得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應在每次取得所得後預繳稅額、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7.3.2.2適用比例稅率方法下應納稅額的計算1.勞務報酬所得的稅額計算勞務報酬所得按其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計算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其計算公式為:(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3)每次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稿酬所得的稅額計算稿酬所得按其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計算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同時減征30%。其計算公式為:(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1-30%)(2)每次收入再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1-30%)3.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和財產轉讓所得的稅額計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和財產轉讓所得按其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計算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20%)4.利息、股息、紅利、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稅額計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計算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20%)7.3.3相關專案所得的稅務處理

7.3.3.1屬於工資、薪金性質所得的稅務處理7.3.3.2個人獨資和合夥企業所得的稅務處理7.3.3.3雇主為雇員負擔稅款的稅務處理7.3.3.4公益、救濟性捐贈的稅務處理7.3.3.5兩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項收入的稅務處理

7.3.3.6建築安裝所得的稅務處理

7.3.3.7廣告所得的稅務處理

7.3.3.8演出所得的稅務處理

7.3.3.9境外所得的稅務處理

7.3.4個人所得稅的納稅辦法7.3.4.1自行申報的納稅辦法1.自行申報的適用範圍2.自行申報的納稅期限3.自行申報的納稅地點

4.自行申報的納稅方式8.3.4.2代扣代繳的納稅辦法1.代扣代繳的適用範圍2.扣繳義務人的法定義務3.代扣代繳的手續費8.1資源稅法基礎理論8.2土地使用稅法8.3耕地佔用稅法8.4土地增值稅法8.1資源稅法基礎理論8.1.1資源稅概述8.1.2資源稅的基本法律內容8.1.3資源稅應納稅額的計算8.1.4資源稅的徵收管理

8.1.1資源稅概述8.1.1.1.資源稅的概念一般認為,資源稅是指對開發和利用各種自然資源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資源稅法是用以調整國家與資源稅納稅人之間征納關係的法律規範。它的基本法律依據是1993年12月國務院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和財政部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等。

8.1.1.2.資源稅的特點和作用8.1.2資源稅的基本法律內容8.1.2.1.資源稅的徵稅範圍⑴

徵稅範圍的一般規定。從理論上講,資源稅的徵稅範圍應當包括一切可以開發和利用的國有資源。但由於我國開徵資源稅還缺乏經驗,因而稅法中只將礦產品和鹽列入徵稅範圍,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氣、煤炭、其他非金屬礦原礦、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和鹽7類。

8.1.2.2.資源稅的納稅人在中國境內從事開採或生產應納資源稅產品的單位和個人,為資源稅的納稅義務人。具體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以及個體經營者和其他個人。中外合作開採石油、天然氣,按照現行規定徵收礦區使用費,暫不徵收資源稅。

8.1.2.3.資源稅的稅率

根據稅法規定,資源稅按照應稅資源的地理位置開採條件、資源優劣等,實行地區差別幅度定額稅率。對稅法未列舉名稱的納稅人適用的稅率,由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納稅人資源狀況,參照鄰近礦山稅率標準,在浮動30%幅度內核定。

8.1.2.4.資源稅的稅收優惠政策

8.1.3資源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8.1.3.1.資源稅的課稅數量課稅數量的一般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形:第一,納稅人開採或者生產應稅產品銷售的,以銷售數量為課稅數量。第二,納稅人開採或者生產應稅產品自用的,以自用數量為課稅數量

8.1.3.2.資源稅應納稅額計算案例8.1.4資源稅的徵收管理

8.1.4.1.資源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8.1.4.2.資源稅的納稅期限

8.1.4.3.資源稅的納稅申報

8.1.4.4.資源稅的納稅地點

8.2土地使用稅法8.2.1土地使用稅概述8.2.2土地使用稅的基本法律內容8.2.3土地使用稅的計算8.2.4土地使用稅的徵收管理8.2.1土地使用稅概述土地使用稅是“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簡稱,是以城鎮土地為徵稅對象,對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土地使用稅法是用以調整國家與土地使用稅納稅人之間征納關係的法律規範。

8.2.2土地使用稅的基本法律內容8.2.2.1.土地使用稅的徵稅範圍土地使用稅的徵稅範圍為城市、縣城、建制鎮、工礦區。

8.2.2.2.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是在徵稅區擁有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但不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籍個人。

8.2.2.3.土地使用稅的稅率土地使用稅實行從量定額計征,採用分類幅度稅額,即按大、中、小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規定不同的單位幅度稅額。

8.2.2.4.土地使用稅的優惠政策8.2.2.5.土地使用稅徵稅的若干具體問題8.2.3土地使用稅的計算土地使用稅以納稅人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採用從量定額計算應納稅額。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實際佔用土地面積×適用稅率(單位稅額)

8.2.4土地使用稅的徵收管理土地使用稅實行按年計算、分期繳納的徵收方法。具體納稅期限由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應按條例的有關規定及時辦理納稅申報,並如實填寫《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申報表》。

8.3耕地佔用稅法8.3.1耕地佔用稅概述

8.3.2耕地佔用稅的基本法律內容8.3.3耕地佔用稅的應納稅額的計算

8.3.4耕地佔用稅的徵收管理

8.3.1耕地佔用稅概述

耕地佔用稅是對佔用耕地建房或從事其他非農業建設的單位和個人,就其佔用的耕地面積徵收的一種稅。耕地佔用稅法是用以調整國家與耕地佔用稅納稅人之間征納關係的法律規範。它的基本法律依據是1987年4月國務院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8.3.2耕地佔用稅的基本法律內容

8.3.2.1.耕地佔用稅的徵稅範圍耕地佔用稅以佔用農用耕地從事其他非農業建設為徵稅範圍。

8.3.2.2.耕地佔用稅的納稅人耕地佔用稅的納稅人是佔用耕地建房或者從事其他非農業建設的單位和個人,但不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及外籍個人。8.3.2.3.耕地佔用稅的稅率耕地佔用稅實行定額稅率,以計稅土地面積核定。

8.3.2.4.耕地佔用稅的優惠政策

8.3.3耕地佔用稅的應納稅額的計算

耕地佔用稅以納稅人實際佔用的耕地面積為計稅依據,按規定的單位稅額計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實際佔用應稅耕地面積×單位稅額

8.3.4耕地佔用稅的徵收管理

耕地佔用稅由各級財政機關負責徵收管理。獲准徵用或佔用耕地的單位和個人,應在批准之日起30日內持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批准檔向財政機關申報納稅。

國有和鄉鎮集體企業,有條件的可自行計算繳納稅款,或者按徵收機關填開的繳款書繳納稅款;對農村居民,由鄉(鎮)財政機關徵收,也可由村民委員會、土地管理部門或其他部門代征。8.4土地增值稅法8.4.1土地增值稅概述8.4.2土地增值稅的基本法律內容

8.4.3土地增值稅的應納稅額的計算

8.4.4土地增值稅的徵收管理

8.4.1土地增值稅概述土地增值稅是對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並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就其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增值額徵收的一種稅。土地增值稅法是用以調整國家與土地增值稅納稅人之間征納關係的法律規範。

8.4.2土地增值稅的基本法律內容

8.4.2.1.土地增值稅的徵稅範圍土地增值稅以有償轉讓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築物及其附著物為徵稅範圍。地上建築物及其附著物是指建於土地上的一切建築物、地上地下的各種附屬設施以及附著於該土地上的不能移動、一經移動即遭損壞的物品。

8.4.2.2.土地增值稅的納稅人土地增值稅以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築物及其附著物並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單位包括各類企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及其組織;個人包括個體經營者。

9.4.2.3.土地增值稅的稅率土地增值稅實行4級超率累進稅率

9.4.2.4.土地增值稅的稅收優惠

8.4.3土地增值稅的應納稅額的計算

土地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可以通過利用速算扣除數,按照簡易辦法計算。其計算公式如下:應納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額×適用稅率-扣除專案金額×速算扣除率

土地增值額=應稅收入-扣除專案金額

8.4.4土地增值稅的徵收管理

8.4.4.1.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申報

8.4.4.2.土地增值稅的納稅地點

土地增值稅由土地所在地稅務機關負責徵收。房地產管理部門應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提供有關房屋及建築物產權、土地使用權、土地出讓金數額、土地基準地價、房地產市場交易價格及產權變更等方面的資料,並協助稅務機關做好徵收管理工作。納稅人未按規定繳納土地增值稅的,土地、房產管理部門不得辦理有關的權屬變更手續。9.1房產稅法9.2車船使用稅法9.3契稅法9.1房產稅法9.1.1房產稅法基礎理論9.1.2房產稅法基本內容9.1.3房產稅應納稅額的計算9.1.1房產稅法基礎理論9.1.1.1房產稅法的概念9.1.1.2房產稅的演變9.1.1.3房產稅的作用9.1.1.1房產稅法的概念房產稅是以房產為徵稅對象,依據房產價格或租金收入向房產所有人徵收的一種稅。房產稅法是指國家制定的調整房產稅徵收與繳納之間權利及義務關係的法律規範。它的基本法律依據是1986年9月國務院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和財政部稅務總局制定的《關於房產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和暫行規定》等。

9.1.1.2房產稅的演變房產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稅種,最早始於周朝“廛布”,唐朝開徵的“間架稅”、清初的“市廛輸鈔”以及清末和國民黨政府的“房捐”等,均屬房產稅的範疇。

9.1.1.3房產稅的作用1.運用稅收杠杆調節,理順分配關係。

2.加強房產監督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3.控制固定資產投資,促進住房改革。

4.徵收較為簡便宜行,保證地方收入。

9.1.2房產稅法基本內容9.1.2.1房產稅的徵稅對象9.1.2.2房產稅的徵稅範圍9.1.2.3房產稅的納稅人9.1.2.4房產稅的稅率9.1.2.5房產稅的減免優惠9.1.2.1房產稅的徵稅對象房產稅的徵稅對象是房產。所謂房產是指有屋面和圍護結構(有牆或兩邊有柱),能夠遮風避雨,可供人們在其中生產、學習、工作、娛樂、居住或儲藏物資的場所。包括與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種附屬設備或一般不單獨計價的配套設施。

9.1.2.2房產稅的徵稅範圍徵稅範圍的基本規定。房產稅的徵稅範圍為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其中:(1)城市是指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市。(2)縣城是指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地區。(3)建制鎮是指經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建制鎮。(4)工礦區是指工商業比較發達、人口比較集中、符合國務院規定的建鎮制標準而尚未設立建制鎮的大中型工礦企業所在地。但對工礦區的開徵須經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9.1.2.3房產稅的納稅人1.納稅人的一般規定。房產稅的納稅人是房屋的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