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促织》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促织》教案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2、归纳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3、学习掌握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4、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1、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把握作品主题。
2、归纳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教学难点
1、鉴赏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及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
2、文章以喜写悲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疏通法、讨论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300多年前,在山东省淄川县,有这么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他不收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40岁基本完成,以后不断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问:谁知道“聊斋”是什么?“志异”的“志”是什么意思?
《聊斋志异》是中国第一部文言小说集,它的内容很特别,写的不是狐狸精,就是花妖、水怪,不是女鬼,就是剑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名篇《促织》)。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1、走近蒲松龄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2、《聊斋志异》介绍
《聊斋志异》中“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书里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至于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郭沫若题联(话聊斋)
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解题
大家都认得蟋蟀吧,“促织”即蟋蟀,我们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斗蟋蟀,
斗蟋蟀这种游戏很早就有了,但它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却是从明朝开始的。本文写的就是一则由蟋蟀引起的故事。
四、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一)通字词,疏文意
1.通假字
(1)昂其直“直”通“值”(2)手裁举“裁”通“才”
(3)翼日进宰“翼”通”“翌”
2.词语活用
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
早出暮归名作状,早上、晚上取儿稿葬名作状,用草席
日与子弟角名作状,每天
旬余,杖至百名作动,打板子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
上于盆而养之名作动,放仙及鸡犬名作动,成仙
此物故非西产名作动,特产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显示才能
裘马扬扬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高头骏马
昂其直形容使动,使……高
成然之形容意动,认为……对
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
(二)讲故事,知内容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
明确:促织,即“虫”。
2.指名一学生讲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明确:
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
按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明确《促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
情节提纲:
情节起止段所写内容
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
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
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
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
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
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
4.探究:小说在情节经营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情节曲折多变,构思严谨。开始成名因缴不上蟋蟀而走投无路,山穷水尽;然后一转:村中来了巫婆,让他捉到了一只上等蟋蟀,转眼间柳暗花明,全家欢庆;不料又一转:大喜之后变大悲,成名儿子误毙了蟋蟀,吓得跳井自尽了,全家马上陷入家破人亡的凄凉气氛中。然后又是一转:悲伤至极的成名听到了门外的蟋蟀的叫唤,绝处逢生。这只相貌不扬的蟋蟀帮他洗尽了悲哀与窝囊,“摆平”了天下所有的蟋蟀,让成名扬眉吐气。并且还让成名一夜之间变成巨富,享尽人间富贵。这时我们才知道此只神奇的蟋蟀乃成名儿子所变!
5.探究: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体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其情感变化如下:
征虫受刑——悲神卜得虫
——喜儿毙促织——悲魂化促织——喜
6.小说对现实的揭露有何深刻之处?
明确: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如此安排,让成名的命运(独是成氏子以蠹贫(操童子业,久不售,以促织富。)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起伏不定,意在揭示封建社会中百姓的命运行同草芥一般任人宰割,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陡转中体会到统治阶级的残酷。
五、深入讨论
1.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体会,在封建社会,老百姓命运的悲惨和无助。
2.讨论:主人公成名跌宕起伏的命运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的。
六、课堂小结
一只小小的蟋蟀,使成名一家死去活来,因祸得福,生动地表明了统治者的快乐、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暴露了清初社会政治的黑暗,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真实加想象,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责,思想有深度,情节奇妙有趣。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掌握通假字、词语活用的重点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两行文字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聊斋志异》是传世的不朽之作。“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入骨三分”,则高度概括了他创作的特色和卓越成就。今天,我们就深入学习这篇《促织》,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希望同学们学后都能谈谈自己的见解。
二、赏析心理描写
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指明提问,让学生依次填出横线上所需的字,其他同学评价。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可见,一只小小蟋蟀竟然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的心理描写与行动描写融于一炉,有力揭示了皇帝荒淫,官贪吏虐,致使老百姓家破人亡的罪恶现实。
细腻传神的描写。如写蟋蟀相斗的场景,惟妙惟肖。呆若木鸡的蟋蟀被激怒后,“直奔,遂相搏击,振奋作声”,寥寥十字,绘声绘色,如在眼前。还有蟋蟀胜利后的“翘然矜鸣”,让人回味不尽。成名在蟋蟀决斗前后的心理,也描写得细腻入微。起初,他看到对方的蟋蟀硕壮无比,心里“自增惭作”;意外地斗赢后,转忧为喜,且大喜过望;而一鸡“径进啄食”,又使他“骇立惊呼”,眼看着蟋蟀要在鸡爪下了,他“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小虫出奇制胜,使他“益惊喜”。其心理变化全与家庭存亡的命运相关。
由此可见,“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封建王朝统治下的黎明百姓的悲惨命运的确让我们同情啊!
鉴赏、讨论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第9段,再对照朗读第1段。
提问:“每责一头,辄尽数家家产。”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
明确: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未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奉行者”和“贪官”正是“天子”身边助纣为虐之徒,也是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的最直接帮凶!
2、文中写“问卜得佳虫”(3,4节)与“魂化促织”(6—8节)皆属幻想。作者借神鬼之力完成构思,推动情节发展,这样写,会不会削弱故事的批判力量?
明确:1)设计这两个情节,意在推动故事的发展。否则,成名就只有死路一条。倘如此,故事悲则悲矣,却过于平直,无法形成曲折而引人人胜的情节发展。
这样虚构,不会削弱作品的批判性。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
“神示”与人化促织,其现实的不可能性尽人皆知,故而故事虽以喜剧结束,其中却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3)虚构的情节本身,也具有特定的讽刺意义。官员受奖升迁,成名得功名成巨富,完全取决于皇帝因一己之私而生的喜悦。未正式登场的人物“上”(皇帝)实际上正是看不见的魔掌,是笼罩一切的阴影,是一切罪恶的渊源。
3、本文的结局是喜的,但本文是喜剧吗?
明确:喜剧的结局,虫,是逐级献上去,奖,是逐级赏下去,似乎从上到下皆大欢喜。点出成子“自言身化促织”,真是挥洒出一把辛酸的眼泪。而逐级的赏赐乃至政绩的考核,竟然都是因为献虫有功,而不是国计民生的政绩,朝廷的荒唐无道就显得可悲可叹。
《促织》揭露社会黑暗,政治荒唐。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促织》是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喜剧,以喜写悲,这样的喜剧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陷入更加深沉的悲哀。
4、结尾“异史氏曰”是否是多余笔墨?
明确: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托之名。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论。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有人把异史氏的一段评论说为“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无异是助纣为虐”。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5、《促织》则是因为什么而给成名一家带来痛苦和灾难的?
明确:宫中尚促织之戏。
一只小小的促织,竟使成名一家为之悲和喜,为之生与死,为之贱与贵。最后,成名儿子身化促织,轻捷善斗,才挽救了一家人的命运。这样写是不是太夸张、太虚幻了?与前几篇相比,艺术效果是更差了,还是更好了?请谈谈你的理解。(一只小小的促织,竟使成名“让我欢喜让我忧”,牵制着成名一家人的命运,使他受尽了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直到儿子魂化促织,历经险恶,才使全家从苦难深渊中解脱出来。读罢此文,怎不令人洒下一把辛酸泪!而这,仅仅是因为“宫中尚促织之戏”,因为皇帝喜欢玩斗蟋蟀而引起!其主题是多么的深刻!对皇帝的抨击是多么的“入骨三分”!
6、《促织》写的虽是明代的事,但所提及的一些官名却是清朝的名称,如文中的“抚军”、“抚臣”都是清朝巡抚的别称。也就是说,故事为什么要把背景放在明朝?
明确:作者是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黑暗现实,批判的针芒直指天子,寄托对
现实的不满。
主题分析
思考:《促织》熔铸着蒲松龄一生的辛酸、深广的忧愤。作者在文中批判了什么
明确:(1)批判了造成民不堪命的社会根源。成名的入邑庠、发大财,官员的得奖赏、获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偶一欢喜。这是何等的荒诞!
(2)作者批判的矛头直指整套封建官僚机构。由上而下的众多的贪官污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3)作者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这样一个黑白颠倒、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里,善良、质朴是不为人称道的一种品质,而自私、奸诈、凶恶成了人们竞相学习的“生存品质”。
小说以明代宫廷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以蟋蟀为线索,描写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朝政昏暗、吏治腐败以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罪恶,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
主题思想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写作特色
1.借古讽今的曲笔叙述。
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讲述前朝故事的形式寄托对现实的不满。作者所揭露的是清初时期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用了曲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在明代“宣德间”,借古讽今。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小说围绕一只小虫,紧扣人物生活的背景、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写出了成名一系列心理变化。一只小虫和人物命运休戚相关,是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有力控诉。通过心理刻画,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小说主题鲜明突出。
3.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报充里正,严遭杖刑(一落)按图索虫,终获佳品(一起)
毙虫失子,陷入绝境(二落)魂化促织,出现转机(二起)
比之他虫,惭怍不已(三落)虫显异能,惊喜万分(三起)
进献令宰,令宰怒呵(四落)呈献皇上,裘马扬扬(四起)
六、拓展阅读
1读下面一则与《促织》相关的《野史》,与课文作比较,有哪几处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指名学生朗读,翻译。其他听读同学思考问题。
讨论,明确:有以下几处不同之处
①《野史》是一大悲剧,蒲松龄改写的《促织》却是“喜剧”;
②《野史》为骏马来换蟋蟀;
③妻失促织,惧而自缢;
④鸡啄食促织;
⑤夫亦自经。
《野史》是一大悲剧,蒲松龄改写的《促织》却是“喜剧”。蒲松龄的高超之处在于想象丰富,构思灵巧,能将简单的原始材料演化出复杂曲折、扣人心弦的情节,在写作技法上值得我们借鉴。
(1)与《野史》相比,《促织》一文想象构思了很多情节。但同学们仔细想想这样的情节符合生活现实吗请把小说中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情节找出来。
明确:①问卜;②魂化蟋蟀;③喜剧性的结尾。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些情节
明确:①这些通过想象虚构的情节推动整个故事不断向前发展;②以非现实的手法来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败;③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主旨。
七、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对现实的愤懑不平,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原来真正使得成名一家命运跌宕起伏的并不是那只小小的蟋蟀,而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及为图谋权贵阿谀谄媚、欺上瞒下的贪官虐吏们。在这些人的统治下,老百姓时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在可悲可叹!
八、布置作业
每人准备讲述一个《聊》的故事(课内外均可)。
九、板书设计
表现手法
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心理描写,细腻合理
情景描写,逼近生活
归纳文言现象
1、通假字
(1)昂其直“直”通“值”(2)手裁举“裁”通“才”
(3)翼日进宰“翼”通”“翌”
2、词语活用
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
早出暮归名作状,早上、晚上取儿稿葬名作状,用草席
日与子弟角名作状,每天
旬余,杖至百名作动,打板子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
上于盆而养之名作动,放仙及鸡犬名作动,成仙
此物故非西产名作动,特产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显示才能
裘马扬扬名作动,穿着皮衣、骑着高头骏马
昂其直形容使动,使……高而高其直形容使动,使……高
辄倾数家之产动词使动,使……倾尽
成然之形容意动,认为……对益奇之形容意动,觉得……奇特
成以其小,劣之形容意动,认为……劣
而心目耳力俱穷形作动,用尽近抚之形作动,走近
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成述其异形作名,非凡本领
以塞官责动作名,差役
3、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材料产销合作框架协议书3篇
- 专项旧房翻新改造授权合同2024版一
- 专项消防工程:2024年中央空调安全系统协议版B版
- 2025年度时尚秀场场地租赁拍摄合同4篇
- 2025年度产业园企业入驻绿色生产技术转移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度工业0智能厂房租赁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度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合同4篇
- 2025年度虚拟现实设备检测服务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综合医院设备采购协议-64排螺旋CT设备3篇
- 2024年药品供应链管理合作协议6篇
- 2025年度影视制作公司兼职制片人聘用合同3篇
- 儿童糖尿病的饮食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的结构与行文思路 课件
- 干细胞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 无人机航拍技术教案(完整版)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Plants around us》单元作业设计
- 《保密法》培训课件
- 回收二手机免责协议书模板
- 采购控制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